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园风华农女的盛世庄园-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氏照样做家里所有的家务,可是也不会那么听沈氏的话了。赵德喜每天去山上砍柴,毕竟快冬天了家里一冬要用的柴火都得赵德喜一个人准备,刘氏见赵德喜每天都累的很,慢慢的气也消了,一家人难得的过了几天平静的时光。赵德才在镇上做工偶尔晚上回来,赵竹问赵德才要钱买衣服,赵德才没给,赵竹又狠狠闹了一通才罢休。
这几天赵云儿都借着去挖野菜的机会有去看了那几棵金线莲,都还在好好的,听冰儿说柳树村距离镇上要30里地,就自己这个小身板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走去。
每次逢大集,在村东头大柳树下,吴大伯会赶着牛车捎人去镇里,不过每人要一文钱,赵云儿半文钱都没,就想着等找找机会问问刘氏有没有一文钱给自己。
在赵云儿来这的第四天晚上,吃过晚饭回到西屋,赵云儿跟刘氏撒娇要2文钱,说明天大集想去看看,刘氏心疼女儿,拿出那个藏钱的袋子里边一共只有6文钱,咬了咬牙拿了两文钱给了赵云儿。刘氏想陪赵云儿姐俩去镇上,怕她们俩不安全,可是想了想丢下公公婆婆自己去镇子里玩,还是过不了良心那关,又把袋子里的钱都拿出来给了云儿,叮嘱他来回都坐吴大伯的牛车,饿了就在镇上一文钱买个馒头吃,这才放心。
第二天一大早,刘氏就把云儿冰儿叫醒,洗漱完了,刘氏一个人给揣了一个玉米面馍,催着赶紧出门了,云儿冰儿照例得去堂屋给沈氏说一声,沈氏刚起床,又刺了几句,不过赵云儿不在乎,爱说随便说。
出了门拉着冰儿就往山上跑,冰儿不明白姐姐要干嘛,这两天非要喊着赶集,这会又上山,便问到“姐姐,你走反了,村头在那边呢”赵云儿便跟她说山上有草药,采了好去镇里卖钱,冰儿疑惑姐姐怎么会懂得这些却没有再开口问,不管怎样能卖钱总是好的,跑到菩萨泉边采了金线莲,拿出刘氏给他们缝的一个打补丁的小布背包,小心放好。拉着冰儿就往村东头跑,到了那里,看到牛车上已经坐了好几个人,赵云儿喊了人,又给了吴大伯两文钱就要上车,吴大伯退给她一文钱,说到
“你俩人小,一文钱就够了”
赵云儿感激的看了一眼吴大伯接过了一文钱,并不是贪小便宜,而是现在真的很缺钱啊,这份情谊赵云儿记住了。这时车上一个长着吊梢眉的妇人开口了
“吴大伯,你看我家狗蛋这么小也不占地方你就也收我一文钱得了”
冰儿告诉赵云儿这个妇人是李氏,村里就属她爱占小便宜,还很懒家里脏的很,偏每天不干活东家常西家短的到处说是非。
还不等吴大伯说话,周围的婶子们就开口了“李氏,你家狗蛋虽然比云儿小一岁,可是你看看他比两个云儿都重”
“可不是,我说李妹子你咋好意思开这个口”
李氏臊的脸通红,再不提。
赵云儿第一次坐牛车,很新奇,路两边长满了高大的不知名树种,深秋的路上铺上了一层黄叶,斑驳的阳光透过树枝透下来,照着身上暖洋洋的,因为是土路,牛车晃晃悠悠的,再听周围的婶子们东家常西家短的唠嗑,在赵云儿快要睡着的时候终于到了青山镇,吴大伯把牛车停在镇子西边一棵大槐树下,人们三三两两的下车走了,吴大伯叮嘱她们下午的时候还在这里集合。
第十三章 去镇上(二)
云儿拉着冰儿往前走,打量了一下周围的建筑,基本上都是两层的,路两边三三两两的摆着吃食小摊和杂物摊,吆喝声不绝于耳,走了一段眼尖的她看到前头有家药铺,上头写着德济堂,便和冰儿走进去,一个伙计模样的小哥立刻上来询问是不是要抓药?
赵云儿问到“小哥,你们这里收不收药材?”
那小药童回到“要收的,不过我做不了主,你们在这稍等,我这就去请掌柜的出来”便去后堂,他们掌柜的最是仁善,周围有乡亲们采了药草基本上都是送到这里来,掌柜的给的价格也都很高。不过村里人认识的药材有限,大多都是送些金银花这种常见的药材。过了一会出来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者,打量了一下眼前穿着破烂的小姑娘和蔼开口道“我就是这家药铺的掌柜,我姓徐,小姑娘要卖什么药材?”
赵云儿打开小布包拿了一棵金线莲出来,掌柜的看了下,吃惊的问,“你认识这个草药?这是从哪里采的?”
不怪徐掌柜的吃惊,这个金线莲他认识,是长在南边的邻国云海国的,大夏国位置靠北,这种草药是不能存活的,铺子里有金线莲,都是晾干的,从云海国运过来的而且价格奇高。
赵云儿答道“以前村里有个游方的郎中,说过一种滋补草药,我上山打猪草的时候发现这个,觉得他说的长得很像,就拿来试试,徐掌柜,这可能卖钱?”赵云儿尽量装出一副懵懂的样子。
徐掌柜没有回答,却继续问到“哪里的山?可还有?”
“没有了,只有这一小撮,是在山上向阳背风的地方看到的,我都采了来”赵云儿回答的滴水不漏,在山上野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出了这一小撮,而且再没有了,不要再打那个山的主意。
徐掌柜听了在发愣,赵芸儿又道“徐掌柜?这可能卖钱?”
“哎……能,能卖钱,我们药铺就收,这个东西金贵的很,南边运过来干的一两是70文,这个虽然重一些但胜在新鲜,一两就给你们一百文”徐掌柜见赵云儿可爱的紧,眼睛亮亮的,像一汪清泉,哪像自家那个小孙子淘气的很。
说完便让活计拿了赵云儿的小布包去后堂称重,一共是一斤二两,得了一两二钱银子。
跟徐掌柜道了谢,带着冰儿走出了药铺,冰儿一直在发懵,怎么几棵草就能卖一两多银子,爹娘钱最多的时候才几十文,姐姐怎么生病了一次变聪明了,一定是老天爷让姐姐变聪明了,有个聪明的姐姐以后会有很多钱,再也不用吃不饱饭了,顿时看着赵云儿的眼神乱闪小星星。
赵云儿并不知道她这个妹妹根本不需要她解释什么,就已经自行把所有的事情脑补的很合理了,肚子咕咕叫,得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她才不想啃那个又冷又硬的窝窝头,正想跟冰儿说找地方吃点东西,一回头看到冰儿直直的盯着自己,眼睛都快闪出火花了,赵云儿想自己长得像金元宝吗?为什么这小妮子看着自己就好像看着一堆银子。
第十四章 赵欣儿
赵云儿带着冰儿来到一家小面铺前,开面条铺的是一对老夫妇大概五六十岁,在街角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遮风挡雨,下边放了四张小矮桌,墙上挂了个木牌写着:素面两文钱,煎蛋面三文钱,肉丝面要5文钱一碗,虽然是繁体字,赵云儿还是看得懂。要了两碗肉丝面,有钱当然要吃点好的,现在不是饭点,没什么人来吃饭,很快面就好了端上来,清汤、雪白的面条,上边放了一些酱肉丝,还有飘着几个碧绿的葱花,看起来很有食欲。刚吃了一口就不对味了,面条有点松散,一点劲道都没,怎么这里的馒头面条都是这样,但是饿得厉害了,吃着也不错,抬头看冰儿吃的香。
吃过饭带着冰儿在大街上溜达,冰儿忽然神秘兮兮的伏在她耳朵边说“姐,你看那不是欣儿姐姐,后头还有个男的跟她纠缠”
冰儿看姐姐一脸迷茫,知道姐姐又不记得了,于是拉了赵云儿到街角才跟姐姐说道“欣儿姐姐是大伯的小女儿,今年13岁了,上头还有两个哥哥,大哥哥是赵宇轩、二哥哥是赵天昊不过大家都喊大郎二郎,那个拉扯着欣儿姐的好像是大伯娘从小给欣儿姐定娃娃亲的那个,去年来过咱爷奶家,我见过一次。姐我们躲远一点,欣儿姐姐每次回村里都会欺负我们,还用眼角瞟人”
赵云儿看那边赵欣儿一身水绿色掐腰裙,小脸略施粉黛像是个温婉的美人,只是那一脸傲气,使这份美大打折扣,身旁一个年轻人,谄媚的走在赵欣儿身旁,赵欣儿一脸的不耐,赵云儿无心看两个不认识的人在那演戏,就对冰儿说:“走吧,别看了,小心长针眼,我们去那边买点好吃的给娘带回去”
冰儿看姐姐一脸调笑的看着她,遂开口回道“姐姐,你好坏,羞羞,你才长针眼,是你一直盯着人家看的。”冰儿觉得姐姐变了,以前都是低着头不怎么说话,现在变的……呃……变的怎样了呢,说不出来,不过她确定她喜欢姐姐现在的样子。
赵云儿带着冰儿拐过另一条街,她没想到,她今天没在意的这两个人日后掀起了多大的风浪
逛了大半天给冰儿买了几块麻糖,又去镇上最有名的包子铺,郑氏包子铺买了6个大肉包,云儿冰儿一人拿出一个吃,味道还不错,就是肥肉有点多有点腻了,冰儿吃的满嘴流油,直呼好吃。剩下4个赵云儿用油纸包了,放在了布包里。眼见着太阳开始偏西了没,就拉着冰儿往镇子西头的大槐树下走去,这里的大集是阴历每月逢1、4、7的时候有大集,就是初一初四初七十一十四十七二十一二十四二十七。每到这些日子,村里人都会拿着自家的鸡蛋,青菜等农产品来镇上卖,大集是镇上最热闹的时候,不过只有半天,过了正午太阳开始偏西的时候大集就散了。
赵云儿到大槐树下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婶子坐在车上了,各自说着今天收获,还有个婶子拿出刚买一块的花布,大家对质量价格又评论一番,等到人齐了,吴大伯赶着牛车往村子走了。
第十五章 掌心的痣
赵云儿到了村头又付了一文钱车费给吴大伯,下了车。听冰儿说吴大伯是个好人,平时给村里人看看病、采采草药,每逢大集就赶着牛车去镇里挣两个车钱。前年老伴去世了,跟着儿子儿媳和小孙子一起过。
赵云儿并没有直接回老赵家,绕了个圈没有经过赵家门前就往村西头的小山走去。去干嘛?嘻嘻,当然是藏银子。那么一群吸血鬼在家,傻子才放心把银子放在那两间连个锁头都没有的屋子里,况且家还有那个随时随地都可能把银子拱手送给别人的老爹。那天上山她就发现菩萨泉边自己坐的那块石头松动,偷偷看了下,下边有个小空地方。
到了山上,看周围没人,云儿和冰儿一起把那块石头挪开,里边有两个成人拳头那么大的地方,赵云儿吧一锭一两的银子和一串铜钱塞在里边,留了一串钱备用,就在塞银子的时候,左手掌心一阵刺痛,拿出来看时什么都没,正疑惑着,左手掌心正中央出现慢慢出现一个红色的痣,赵云儿瞪大了眼睛看着,等那痣小米粒大小的时候不动了,赵云儿使劲擦了擦,没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涌上心头,似乎觉得这颗痣就应该在这,抬起头挥去了心头的异样,在旁边寻了些枯草盖在银子上边,外边再看不出什么,再把石头移过去放好。
弄好这些,赵云儿准备到山脚下找冰儿,刚才一起移开了石头,赵冰儿就到山脚下打猪草了,说是要往布包里放些草,要不包子会被发现的。
刚转头离开就听见身后传来泉水的声响,转头一看,菩萨泉就像水开了一样冒着大水泡,怎么像是很开心的样子?难道自己手里长颗痣菩萨泉很开心?赵云儿使劲拍了下自己的头,怎么穿越来年龄变小了,脑子也秀逗了。刚才在想什么啊,脑洞开的有点大。这时菩萨泉瞬间恢复了平静,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丝涟漪都看不到,赵云儿觉得是自己眼花了,一定是吃的太差了,等有钱了一定得好好补补,吃不好容易出现幻觉。
到山脚找到冰儿,她那个小布包很小,冰儿已经塞了满满一包草,还打了一小捆放着了,冰儿看到姐姐下来了,招呼姐姐回去,已经出来一天了还不知道回去沈氏要怎么骂,于是赵云儿背了一捆猪草,冰儿背了小布包往回走,这时太阳快落山了,回头看残阳如血,以前只在课本上听过,现在亲见了,才惊觉是如此的震撼。
走到村口就遇到了三三两两的人,赵云儿在冰儿的指点下一个个的喊了人,快走到老赵家门口的时候,就听见了沈氏的叫骂声。赵家宅院总有一种无形的魔力,无论你多好的心情只要你回到这个院子,心里都会变的无比压抑。赵云儿始终不愿把老赵家称作“家”,“家”应该是遮风挡雨的地方,很温馨,受了什么委屈回去都有个怀抱等着你,无论什么时候你变成什么样子都有无条件的爱着你。赵家宅院是有爱着自己的人,可也有无时无刻都看着自己不顺眼的人,稍不留心就是一顿大骂。赵云儿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离开这个宅院。
第十六章 不消停的晚饭
回到院子里,刘氏做好了饭在喂鸡,鸡有夜盲症,每天天不黑就得喂食,沈氏听见院子里的响动,惦着小脚走了出来,刘氏见沈氏出来了了个笑脸抢着说到“娘,你看云儿她们今天去镇里看了下郎中,回来还打了猪草”
“打了这么点草,一个个的都是躲懒的货”,沈氏嘟囔着“你小姑的衣服也没人洗,明天去河边把衣服洗了,一天天就想着疯跑”
冰儿心里想着大肉包子,压根就没听见沈氏说的什么,把猪草从布包里拿出来胡乱的丢在猪圈,背着布包就跑回屋,把油纸包拿出来小心翼翼的塞进炕柜最里边这才舒了口气。
照例是沈氏摆饭,娘三一样是清得见底的糊糊粥,中间摆着一盆水煮白菜,在沈氏面前还摆了一个小碟子,里头盛了几片肉,沈氏一次分给了老赵头,自己和赵竹一片,剩下的都推到赵德宝跟前了,赵老头看了看,觉得臊的慌,亲家送来的肉一片都落不到外孙女嘴里,说出去不好听,于是把自己碗里的一片肉夹到了赵云儿的碗里。赵德喜感激的看了一眼赵老头,心想虽然娘是有点抠,爹还是心疼自己的。刘氏心知那是自己爹娘拿来的,吃片肉都得靠施舍,心里一阵难受,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饭吃半截,赵德宝开口了,“娘,马上要县试了,我得提前几天过去,你给准备五两银子,到时候吃住要用。”
赵云儿来这这么多天,第一次听见这个小叔开口,平时都是吃饭去看书,家里什么事都漠不关心。
沈氏吃的正欢乐,心想这老刘家拿来的肉不错,油水多。听到小儿子说要银子想了想五两银子她手里有,可是舍不得啊!想了想小心翼翼说
“宝啊,去县里应考用不了那么多吧”
赵德宝这段时间之所以没有去镇里的私塾,在家准备考试,就是因为快到考试的时候家境稍好一点的学子都在拜访县里的名师,或者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共同探讨。文人又爱附庸风雅,去的都是一些稍好的茶社,酒楼。沈氏给的那点钱根本就不够,还有身上穿的细棉布的袍子,也总成为打趣的对象,后来干脆就不去了,自己在家看书。
本来就怨沈氏,现在听到沈氏这么说,立马拉下脸来,还没等说什么,赵老头清了清嗓子说到“就拿5两给德宝,出去花销大,在给孩子做一身新衣”赵老头一辈子土里刨食对读书人有种莫名的崇拜,家里什么都节俭宁愿吃不饱把粮食卖了,也要贴补老大老四。
沈氏看了一眼赵德喜说到“老二,你四弟去赶考,你不能等着你四弟出息了白沾光吧,你出二两,等明天捎个信让老三回来,老三出一两,给你们四弟去考试,你大哥那边你们就不用管了”
赵德喜听懵了,他除了在家干活,一年出去做工的钱也没有二两银子,而且都一文不剩的都交给了娘,娘是知道的,现在让他去哪找银子,刘氏是气的抿着嘴,饭桌下握着的手都抖了。
沈氏是知道老二没有银子,老二最是老实,就是要拿捏一下,让老二知道自己一家没本事,只能老实干活,现在有口吃的有口喝的就该满足了,别一天想那些有的没的。
气氛就这么僵持着。
最终还是赵老头开口了“行了,让你拿你就拿,老二又不像老大他能挣多少钱?”
赵云儿低头撇撇嘴,这老两口一个白脸一个黑脸,跟搭台子唱戏似的。自己这个爹就是个傻子,还一脸感激的看着这个便宜爷爷,好像沾了多大的光。
第十七章 夜谈
吃过晚饭,赵云儿和冰儿帮收拾停当,回到西屋,冰儿年纪小,过一会就忘了刚才的不愉快,爬上炕,去炕柜里拿出油纸包,献宝似的给了赵德喜和刘氏一人一个肉包,说到“爹娘吃吧,这可是我和姐姐采草药挣钱买的”
刘氏和赵德喜都吃了一惊,赵云儿就把怎么采草药,怎样卖钱买包子说了一遍,只是没说卖的什么草药,也只说卖了100文。说完掀起了炕头的垫子,拿出来一串钱,这是她买包子吃饭用的那一百文钱剩下的剩下的65文钱。
刘氏满脸激动,孩子长大了能挣钱了,都是自己没用。
赵德喜也眼圈红红的,自己的孩子是个孝顺的,说到“爹不吃,给冰儿吃吧爹不饿”又转头跟刘氏说“这几个包子就给你和孩子们吃吧,不给爹娘送了,我去把钱给爹娘送过去,四弟要去赶考了,正是用钱的时候”
赵德喜说着就把包子塞到冰儿手里,拿起钱就准备往外走,刘氏拦住了说到“赵德喜,你心里除了有你的爹娘,还有谁,你自己没本事给孩子好日子,现在孩子自己辛苦挣俩个零花钱,你还要拱手送出去”说着刘氏又开始哭。
赵德喜看刘氏哭了着急了,劝道“他娘,你看你哭啥,我只是想着四弟快要赶考了,正是用钱的时候,不想让爹娘作难,都是一家人就别计较那么多了”
赵云儿接话道“爹,都是一家人,为什么吃饭我们永远是最差的?为什么小姑年年季季都有新衣服穿?我和妹妹只能穿补丁摞补丁的衣服?”
“那还不是家穷,没那么多粮食,你小姑年龄大了,要相看人家自然要穿好一点”赵德喜支支吾吾的说。
“爹,你说要尊敬长辈,那为什么小姑对着娘都是冷眉冷眼的?”赵云儿接着问
赵德喜涨红了脸“这…………你小姑脾气不好,你们平时多担待一点”
“爹,你知道为什么我和妹妹为什么总被奶骂赔钱货吗?还有我娘,你睁开眼睛看看我娘才30岁,你看她老成什么样了,说40岁都有人信,娘在这个家起早贪黑,什么活都做,我和妹妹也是从小做家务打猪草,其实多干点活我们也没计较啥,可就是这样奶还成天骂我们是吃白食,赔钱货。每天吃饭吃不饱也就罢了,每次吃饭都像叫花子,在要饭吃,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当年你们把我卖了给别人当丫鬟,我手脚勤快,怎么也有口饭吃,也不能让人这么作贱,我们一家一年吃的穿的还没小叔一身衣服值钱吧,还有大伯一年到头不用干活不用给家交钱家里还得补贴,我怎么没听奶骂过他们,爹我和冰儿也都大了,我们也想直起腰板做人”说着说着赵云儿觉得心里痛的厉害,眼泪不争气的往出冒,心想可能是原主的委屈吧。
刘氏听赵云儿说着就一直在哭,赵云儿说的话就像是刀子,一刀一刀划在心口,是她当娘的太没用了对不起孩子,横了横心开口道“赵德喜,你愿意一辈子给爹娘小叔当牛做马,我管不了,那你就行行好,休了我,让我带着两个孩子出了你们老赵家的大门,我有手有脚养的了两个孩子,就是饿死,也不路过你老赵家大门”
赵德喜心里乱得很,自己以前错了?听见刘氏说要让他休妻,他真的怕了,他觉得自己能娶到刘氏是前辈子修来的福分,还记得刚见刘氏的时候17岁,眉眼弯弯,性子又温和,进了门孝敬爹娘。再看看眼前的媳妇,蜡黄的皮肤,瘦得不成样子,头上还有几根白发,哭的一脸颓败,像是被抽走了精气神的人。
赵德喜觉得心里堵的难受,把刘氏扶着坐好开口道“素心,这些年委屈你了,我赵德喜这辈子都不会休妻,收拾一下早点睡吧,云儿把钱收起来”说完慢慢的走了出去。
第十八章 老大一家回来了
赵德喜昨晚很晚才回来,絮絮叨叨的跟刘氏说了好一会的话,赵云儿困的厉害,也没听清,第二天起来的时候夫妻俩已经和好了。赵德喜去堂屋找了老两口说是吃过早饭去镇里找点活干,冰儿去喂鸡喂猪,赵云儿帮着刘氏做好了早饭,正要吃饭的时候,大门口传来响动,随即一辆马车停在了门口。
赵云儿看到马车上下来一个中年妇人,大约35岁的样子,上身穿绣花对襟袄,下身穿一条宝蓝色的裙子,头发一丝不乱上头插一根银簪,打扮的很是得体,接着下来一个中年男子微胖,脸型长的有点像沈氏,再后来跳下来一男一女,都是十几岁的年纪,赵云儿认得那后头那个是赵欣儿,不用说这是大伯一家回来了。
沈氏听到动静和赵老头一起迎了出来,赵老头笑的满脸褶子,他是很看中这个大儿子的,读过书又中了童生,还能在镇上谋一个很好的活计,这让村里人都高看他一眼。赵德成和后头的堂哥(不知道是大郎还是二郎),从马车里拿了各色点心礼品,沈氏拿了银钱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