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一品宫女-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贞如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徐贞如更期望大嫂能住到侯府里来,自从大公主走后,萧张氏又找借口把他们夫妻二人给叫回侯府来。其实徐贞如不知道多喜欢在别院的时光,夫妻二人说不出的甜蜜和睦,在别院她可以当家做主,是说话掷字如金的当家夫人,但在侯府她是媳妇儿,上有婆婆公公,还有长兄长嫂在,晨昏定省立规矩不说,萧张氏也确实不是个太好相处的婆婆:“贞如见过长嫂,日后有长嫂在,府里也就多了个说话儿的。”
  其实萧应之也有差不多的考虑,他也希望萧庆之和陈玉璧能搬回侯府来住,因为在京里谁都知道晋城侯是萧庆之,他们一帮人住在侯府,却反倒让正顶着爵位的晋城侯在别院住,说破天去也是他们没道理。他迟早要出仕的,兄长自然不会为难他,可那些个御史台的言官们,随便一句话就能撂死他,就算不用御史台的言官,宫里陛下和太子怎么想,会不会觉得这一家子太不会来事儿,会不会觉得他萧应之是个不懂规矩的愚蠢之辈。
  这些,萧庆之也想过,跟萧梁提过,他说他来解决,但是萧梁只摇头不说话,萧庆之也没再说什么。父亲既然沉默不语,那就说明父亲已经有了安排,那就不需要他再去插手。至于侯府之争,萧庆之也想过,自会有解决的方法。
  “子和贞娘不需多礼。”
  “无需多礼。”她对侯府的种种也有自己的理解,她感谢萧张氏啊,如果真要到侯府来早起侍候洗漱,晚来侍候就寝,她真没有这份耐性。要知道,在宫里侍候淳庆帝也不用晨昏定省,自打入掌御茶房后,更是悠闲得她都不好意思领那么高的月俸。
  所以,当徐贞如话里话外,透着邀请她回侯府时,她嘿嘿笑着转移话题。回侯府,她傻了都不会来,跟萧张氏本就不对付,萧张氏也不喜她,何必来给人添堵给自己不痛快。
  “长嫂,别院虽好,哪如侯府方便。闻说长嫂销假后还得上宫中应差,兄长也日日上朝,城南到底还是不方便,到了冬下里天没亮就得起来。”徐贞如多么想拉个人回来一块当难姐难妹,可这新进门的长嫂糊涂装得无比熟络,说十句也不应一句,还尽把话头子往别处引。
  “庆之长年习武,这点儿磨砺不算什么。”玉璧笑着拨了拨茶盏,撇去浮沫喝了一口,接着说道:“这茶是贞娘沏的么,真不错,水温恰到好处,茶量也不多不少。听说京中世家闺秀们有专门教导厨艺茶艺的,想必贞娘学得很出色,却不知有什么讲究?”
  略有些气闷的徐贞如低低喟叹一声,也不好再继续回侯府的话题,只得答腔道:“是宫中御茶房出来的宫女所授,要说讲究哪比得上长嫂,说到茶我还得向长嫂学习,改日长嫂若是得了工夫,还望长嫂多多赐教才是。”
  幸亏玉璧没答应,否则一旁的萧张氏立马能把手里捧着的茶盏摔个稀烂,萧张氏也不免有些怨怪徐贞如,儿媳妇这不是上赶着让她不痛快吗?让她不痛快的儿媳妇,她当然也不会给痛快……
  
  
  第四十七章 明白人和糊涂人
  更新时间2013…1…30 8:01:00  字数:3132
  
  第四十七章明白人和糊涂人
  侯府里,徐贞如是明白人,徐贞如的娘家自然也是明白人。徐郑氏一听说自家女儿多了个新嫂子,立马就带着儿子媳妇一道递了帖子去拜会。说白了,徐郑氏瞧不上萧张氏这眼根子浅的,徐郑氏还盼着将来萧庆之和陈玉璧能好好提携提携女儿女婿一家子,可不希望被萧张氏给搅和了。有时候徐郑氏都觉得,这侯府满家子上下就没一个明白人。
  就说最能耐的萧庆之吧,这么能耐的人,怎么就连一个亲娘老子和一个不怎么成才的弟弟都收不翻。再说萧梁,这也是个有大能耐的,却连家都治不好,要不是看在萧应之这女婿对女儿好的份上,徐郑氏都不稀罕有萧家这一门子姻亲。
  “云娘,你娘家哥哥和陈尚令的兄长不是同窗吗,改日你回娘家,跟你哥哥好好打听打听,看看陈家哥儿是个什么样的品性,若是个有能耐有前程的,就好好跟人处着。若是个看着不成的,那就不用多管,只吃喝来往便成。”徐郑氏听说陈玉琢还没订亲,心头有计较,若真是个好的,那就得开始惦记,谁家没几个适龄的姑娘,好儿郎向来是抢手货。
  赵云琅点头应是,自家哥哥她是清楚的,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和自家哥哥谈得来的,必是与哥哥相当的品性才德,否则自家哥哥不会与之常来往:“娘,说到侯府,现在正经的晋城侯都不在府里,这算什么事儿。这要是传出去,咱们几家都跟着没脸面,到时候上头陛下怪罪下来,咱们都得吃挂落。”
  这事徐郑氏哪里不知道,也不是没跟女儿提过,可当娘的清楚,就女儿那逆来顺受的脾气,要她越过公婆做侯府的主,除非她公婆全死了,那倒有可能。再者说,真是上头的没了,那时候萧庆之身为长兄,再名正言顺不过,哪用得着再管:“谁说不是,可咱虽是姻亲,有些事也不能多说,多说了反而让贞娘不好做。”
  都这么说了,赵云琅还能说什么,只能心里想着萧家真是一门子奇葩,一个个在外都是人尖子,却连自家的事儿都处理不妥当,尽让人跟着看热闹。赵家也是京中的老世家,府里的事儿不知道多乱,但也不像萧家似的落人口实。
  城南别院里,玉璧正为徐郑氏要来而准备着,亲家母上门来,她这做长嫂的拿出好招待来。萧庆之在一旁看着她忙,瞎乐,她嘿嘿然地看着他道:“我记得你茶沏得不错,别跟着闲坐着了,沏茶去,没听见管家说人已经到门外了。”
  “是,娘子有命,为夫蔫敢不从。”萧庆之倒乖觉,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老老实实捧出茶具来沏茶。
  一边沏茶,萧庆之一边心生暖意,看着玉璧在阳光下指使着众人忙这忙那儿,他就像是找到了缺失的那一块一样,只觉眼前一切都已成浑圆再无缺憾。这就是家,手起汤开,氤氲茶香中,他看向玉璧,顿觉一切美好至极。
  管家却在旁边看得眼都直了,谁不知道侯爷能沏茶,可谁能支使侯爷沏得这么欢快无比,瞧那甜得能滴出蜜糖来的笑脸,管家觉得他那老牙都在生疼。
  “侯爷,夫人,亲家夫人已到门外。”
  按说不用去迎接,不过徐郑氏到底在长,萧庆之就和玉璧到院里迎了迎。徐郑氏见这夫妻二人站在晴光里,一个瘦削高挑,一个身段儿窈窕脸庞圆润,迎着笑开颜的模样都像是差不多,真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唉哟,可不敢劳侯爷和侯夫人来相迎,这不是折煞老身了嘛。”徐郑氏脚下加紧几步,眼睛不着痕迹地瞄向陈玉璧,眉弯眼弯,笑得极圆融,看不出有什么来。到底是在陛下身边的人,果然光凭眼睛去看是看不出来的。
  “老夫人言重了,做晚辈的来迎长辈,到哪儿也在理儿。”萧庆之除了在玉璧面前显得“无比幼稚”外,一向来老成持重,所以说是玉璧让他异变了,因此玉璧要负责任!
  互相见过面打了招呼,萧庆之与徐贞如的兄长徐贞平一道去煮酒论史,玉璧则和徐郑氏赵云琅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品茶说家长里短。
  “日后贞娘还要侯夫人多加照料才是,贞娘自幼便是个娇娇,若有什么不到之处,老身在这先向侯夫人告个罪,望侯夫人看在老身的面儿上,不和贞娘这妮子多计较。”徐郑氏本着不好听的话在前头说的习惯,先把这话撂出来。
  听罢,玉璧只笑着说:“老夫人说哪里话,贞娘这般通透的人儿,怎么会不周到,我倒是担心自己有失,反倒把贞娘给带坏了,到时候老夫人可别怪我。”
  不好听的话谁不会说,她这话一说出来,徐郑氏笑得跟菊花似的,徐郑氏觉得这家子终于有个稍微明白点儿的人了:“怎么会,陛下身边的人那还能差。”
  “侯夫人,妾身娘家也经营着几家茶园和茶馆,若侯夫人有空闲,还要请您多提点。妾身记得那余家茶园得侯夫人指点过,如今是一日比一日好,今年已经开始采春茶,市面上流通的滋味非同一般,想必也是侯夫人的功劳。”赵云琅家里的茶园在江南一带,年年都有进贡,这指点的话当然就是客套了,江南一带种茶的能手多如繁星。赵云琅这是借着打开话头子,想要知道一个人的脾气禀性,最快的就是拿她熟悉的开始慢慢观察言行举止。
  余家茶园,玉璧差点记不起来,这还是萧庆之诓她去的,后来怎么样她还真没想过要去问:“噢,真是如此,我倒不是很清楚,真能转好那倒是桩美事,总算是没给人支瞎招,谢谢云娘告诉我。”
  暗地里看婆婆一眼,赵云琅心头微讶,这陈尚令怎么看着像是个什么都不怎么在乎的呢,旁人若干了这样的事巴不得四处寓所,她倒好,像是完全没有这么件事似的:“侯夫人,不知余家茶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确实有段时日了,玉璧也想了想才记起来:“是混种了茶种,采的时候又没区分出来,混在一起自然就坏了滋味。云母种树分出来的云里青和云州云屏混在一块,哪还能有好味道。”
  点点头,赵云琅看向婆婆,徐郑氏赶紧接过话头子:“侯夫人,我看这别院倒是清静舒坦,只是,侯爷毕竟是侯爷,总该住在侯府里才是。侯爷与侯夫人住在虽院里,虽说舒适,但多少还是不合规矩,不知侯爷与侯夫人预备着几时搬回侯府去。”
  这又是个来给女儿做背书的,玉璧倒真心羡慕徐贞如有这么个好妈。当然,她不是说自己的妈就不好了,只是陈江氏没有徐郑氏这样的心眼儿:“倒正应当是搬回去侍候母亲左右才是,只是我与庆之各有其职,在母亲跟前也不能尽孝,反倒要母亲担心饮食起居,反倒不如我们在这里,母亲还不用操心。说到底,确实是不合规矩,但法理尚不外乎人情,何况规矩。”
  一番话说下来,倒也算合情理,徐郑氏点点头,这也算说法,虽在礼法上讲不过去,但人伦道德上还能站得住脚。赵云琅见婆婆没话儿说了,又凑上去说起茶园的事来,光只是说沏茶的精要。
  “若说乌龙茶,如江南一带的绿茶种,也有茶农试作乌龙,偶尝过一回,味道也很是独特。”赵云琅家就在江南一带,说起江南一带的茶种来如数家珍。
  “噢,江南的乌龙茶,虽说都是绿茶种,但茶种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我倒没尝试过,改日定要尝尝才是。”玉璧其实挺不爱说茶这个话题,她爱喝,可真让她谈,除非是看到实物了,说一说可以,如果光在这里清谈,她可不觉得是趣味。
  茶的话题说到这,赵云琅也没有再继续下去,倒是说起京中各世家闺秀们的趣事来,这个玉璧有兴趣,这就是个爱八卦爱到骨子里的家伙。
  快到中午的时候,按着规矩,既然人家下了帖子就得留人吃饭,对安排宴席玉璧还有点心得,早早就和府里的厨子商量好了菜单。毕竟在现代常出去吃席面,在这上面倒不会弱了气场。
  等到吃完饭,不用玉璧端茶送客,话题已经不好继续了,徐郑氏和赵云琅与徐贞平借口告辞。萧庆之和玉璧把人送到门口,这事儿到这本来就算完了是吧,但客套话才出口就有侯府的人来,形色匆匆地过来报了一件让徐郑氏差点破口大骂的事儿。
  “侯爷、夫人,二夫人不好了……”不好了不要紧,要紧的是不好的原因,不但徐郑氏这亲娘气个半死,做兄长的徐贞平也是怒不可遏,连带着赵云琅这娘家嫂子都气得不轻。
  本来大家和和气气相送,立时气氛就不对劲了,萧庆之也脸黑了,这时萧庆之不好说话,毕竟一个是家中长辈,一个是弟妹,他这做大伯的得避避嫌。玉璧一看,没办法,她只好一个劲儿地向徐郑氏赔不是,又赶紧差人拿着萧庆之的牌子去宫里请御医,这才让徐郑氏脸色好一点。
  不过徐郑氏和萧张氏之间,只怕是死结难解了!
  
  
  第四十八章 侯府这一摊子破事
  更新时间2013…1…31 8:00:38  字数:3093
  
  事儿该往哪儿开始说,后来去问侯府里的人,似乎也没人能真个说清楚,也许是下边的人不好说清楚,毕竟是主家的事儿。下人说不清,徐贞如现在也不能问,只说是在萧张氏跟前立规矩,人就这么晕倒了,萧张氏屋里的事儿,连萧应之都答不出囫囵的来,现在一干人只能在外边干着急。
  本来萧庆之这做长子的可以去萧张氏哪里相询,可萧张氏实在不太待见长子,萧庆之自讨了个没趣儿后从萧张氏屋里出来。玉璧抬了抬下巴询问他,他却只能轻轻摇头,母亲一味不吭气,只让他出去,他还能问出什么来。
  “现在只能等父亲回来了,这会儿没回可能是在陛下那里,家里的人进不得宫门去,也不好去找人。要么你守着这里,我进宫去请父亲回家里来。”玉璧知道,这家里如今只能寄望着萧梁来做主,萧庆之摆在这儿对别人来说足够,可对萧张氏没用。
  叹口气,萧庆之摆手说:“你留在这里,我骑马过去更快些,待会儿御医来了你招呼着既可,宫里的人你也熟,应当不会出差池。”
  既然萧庆之这么说了,玉璧就听由他安排,管家备好了马在门口,她把萧庆之送到门口后又折返回来。徐贞如是不能问,但徐贞如从娘家带来的大丫头是可以问的,但那大丫头现在被徐郑氏叫去问话了,他们这一拨做婆家人的都不能去过问,这是为了避嫌。
  等到徐郑氏问明白从屋里出来,玉璧都不好上去问怎么回事,只看到徐郑氏脸色比进去时还要难看,这情形她怎么还会把脸贴上去,她可不想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想了想,玉璧知道还有个人可以问,那就是萧张氏身边的婆子姚氏。那姚氏跟了萧张氏二十几年,也未必会跟自己交心,不过总得去问一问,如果不问明白就会一直陷在被动里。
  徐贞平因为是儿郎,被留在外间没进来,所以此时少一个人的怒火需要面对,这位暂时由萧应之招呼着。
  “管家,可知母亲身边的徐氏现在在何处?”玉璧问道。
  管家闻言四下里看看说:“想来应当是在老夫人身边,此时只怕也见不到。”
  “想个法子把姚氏从母亲屋里叫出来,想来管家该有法子才是。”玉璧尽量放缓说话的速度,声音也轻轻儿的,淳庆帝的气场她学不全,学个二三成还行。
  本来管家对这位侯夫人心里就存着敬意,一听说话的态度语气就更恭敬起来,侯府的人多年来只在萧庆之手底下当差,对萧庆之是个什么样的人清清楚楚,当然不敢慢待玉璧:“回夫人,这事小的去办,您在这儿支应着场面,小的必不负所托。”
  既然管家答应下来,这事儿她姑且相信管家能办到,到时候姚氏那边有了答案,她也好去想着该怎么解结。她琢磨着的时候,丫头领了个约摸四十来岁的御医来,那御医在宫里负责着两宫的日常诊脉,是个颇有能耐的,尤其擅长妇科诸症。
  “张大人。”
  “陈尚令,其他的事稍后再说,待在下看过了令弟妹再说。”张御医摆摆手,拎者箱子由徐贞如身边的大丫头领了进去。
  御医进去后,徐郑氏还是那么一言不发站在那儿,让人看着有种誓与萧家决裂的势头,连下人请茶请座都不应。她过去问候也遭了冷脸,赵云琅好一点,好歹说了一句话:“侯夫人,这事儿跟您干系不大,您一边安坐,家中都是明白人,断不会因此事怪责侯夫人。”
  这话算说得客气的,玉璧也没再多说,现在一是等管家把姚氏喊来,二是等御医从里边诊治出结果来。好在是管家先来的,管家把姚氏领到玉璧面前,管家的话说得明明白白,不像是在跟姚氏说,倒像是在给她提醒:“姚氏,你要想清楚,这毕竟是侯府,有何事能瞒侯夫人。”
  管家这似是在告诉她,你陈玉璧才是正正经经的晋城侯夫人,是这侯府真正能当家的女主人。其实管家也有点恨铁不成钢,这时萧张氏躲着不出来,就算不是她的错,这会儿在亲家夫人眼里也成了她的错。
  “说吧,难道非要父亲回来问不成,你是母亲身边的老人,怎么做对母亲是好,你心里应当明白。若你是个不明白,到时候也不用我来提点,有父亲呢。”玉璧可知道萧梁是个手段多狠辣的主儿,只要不是家里那几个,萧梁从不讲什么情面。
  姚氏一路胆颤心惊地过来,本来就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被这么一问哪里还受得了,立马就把事招了:“回夫人,本也不是什么大事,照常是晨昏定醒侍候老夫人用早膳,起初还好好的,可不知怎么的,二夫人她忽地提起分府而居来。只说是长兄身为侯爷且不在府中住,她们在小更不好住在府中,为免被人提起来戳着骨子骂,还是别府而居为好。就为这事,二夫人和老夫人闹将起来,二夫人近来身子不是太爽快,这不……成了现在这样。”
  这话是建立在萧张氏怎么也不愿意让大儿子住回侯府的基础上的,玉璧虽然在外边住得很舒坦,但这时候也不由得暗暗摇头,萧张氏的脑子是让什么给糊住了么。她听得出来,姚氏的话还有所保留,至于保留的,八成是些十分难听的话,不过事倒是清楚了:“行了,你先下去,事情我明白了,既是个明理的,日后自有重用的时候。”
  “谢夫人。”
  姚氏刚一走,御医就从徐贞如屋里出来了,脸上倒不是特别凝重,反而有些松了口气的意思:“陈尚令,徐老夫人,徐夫人,二夫人没什么大碍,倒是应当说一声恭喜,二夫人有了身孕,只是胎息未稳又动了心气儿,这才晕了过去。在下已经施了针,过得片刻二夫人就会醒来,醒来用了几帖安胎汤剂便可无碍。只是,日后应当稳着情绪,万不可起伏过大,静养为宜。”
  一听说是有身孕,顿时间大家伙儿都松了一口气,要真是身子坏了,只怕徐郑氏会恨死萧张氏,两家的结就彻底不好解了。玉璧给张御医封了一封诊金,又让人跟着御医去取药,然后才向徐郑氏走近:“老夫人,您放心,府里有父亲做主,天儿翻不到哪儿去,今日之事,待父亲回来必会给您个交待。我是小辈儿,长辈的是非我不能言语,若晋城侯府上下有不周的,也请您多多见谅。”
  她话里的意思有好几个,徐郑氏听得分明,赵云琅也听得真真的。一是说这事会有个结论,有错的会罚,受了罪的也会有补偿。二是说这些都是长辈的事,她陈玉璧也是做人媳妇的,很多事开不了口,只能等萧梁来。三则说的是,虽是您家的女儿,却是晋城侯府的媳妇,您有气儿可以尽着撒,但是不可太过。
  一番话次序分明,该示弱的示弱,该担的责任担着,还摆明了自己的立场,又替侯府留足了余地,最后又没弱了气势。徐郑氏多看了玉璧一眼,心想:“不愧是陛下身边待过的,进退之间足见能耐,我说陛下这样通心如藕的主,身边怎么会有不通透的人。”
  “侯夫人言重了,贞娘有您这样的长嫂,我是放心的,只是日后还请侯夫人多加关照。我们再亲,如今也隔着夫家娘家,不如您照拂起来顺手。侯夫人,老身拜请您多费些心,如今贞娘有孕在身,更需要处处细心,旁人……我也不放心,便只好指望着您了。”徐郑氏打心眼里盼着玉璧回侯府,有玉璧这样的扛在女儿头顶上,女儿也不至于一个人承受萧张氏的乖戾。
  在旁的赵云琅也帮腔,玉璧听了只能先嗯啊应着,她可不会说死了自己回府的事。萧张氏这样的主儿,她也侍候不起,当然她也没工夫侍候,她还得去侍候宫里那位一天也离不开茶的陛下。
  她打好一会儿太极后,终于盼到萧梁和萧庆之回府,萧梁面色沉沉的,但面对徐家三个人,脸上还是带着笑的,到底是自家理亏,萧梁不至于护短到这种程度。比起玉璧来,萧梁的话说得极为干脆利落,到底是当家做主的长辈,三言两语就把事情定了调。
  “也不必为难亲家母,谁能想到贞娘已有一个多月身孕,是贞娘自己糊涂,连怀有身孕都没觉出来。”徐郑氏被萧梁的话安抚下去一多半气儿,但到底还是没好话,话里话外都在指责萧张氏这做婆婆的。一直怪媳妇怀不上,等到怀上了又不清楚,还把媳妇气得动了胎息。
  萧梁又说了两句安抚的话,然后便让人送客,说得也漂亮,徐郑氏也没再多说,当然更多的原因是徐郑氏不觉得自己能从萧梁这老狐狸手底下讨着便宜。还是回府去和自家老爷商量商量,再等萧家的结果,结果满意了就算了,要是不满意自有不满意的办法。
  见徐家人走了,萧梁和萧庆之也回府了,玉璧长长松了一口气,现在总该没她什么事儿了吧……
  
  
  
  第四十九章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待徐家人走了,萧粱就摆出关起门来处理家事的模样,玉璧还等着看萧粱怎么处理眼前的破事摊子时,没想到萧粱脸一侧看向她。她赶紧往萧庆之旁边躲了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