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一品宫女-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璧连忙递上赞美崇拜的眼神,然后满足地挟起雪白的蟹肉蘸上醋,吃得那叫一个恨不能把舌头吞下去。萧庆之见状,又拆了一个递给她。
  
  
  “有这么好吃吗?”萧庆之看着玉璧这馋样心中暗暗摇头,他对海鲜河鲜不怎么热衷,所以很难理解玉璧吃蟹能吃成这副模样。
  
  
  
  郑子期也挺想摇头的,想当年,萧庆之多不可一世的家伙,多高高在上的家伙,现在看看,彻底沦落成了一个小男人。给娘子拆拆蟹,看着娘子吃得满脸笑意,就满足得跟个什么似的,堕落啊!
  
  
  
  崔愈见了神色一黯,却很快释然,哪怕只是曾经钟情过那么一刻,只是短暂的怦然,祝福也比忌恨好。淡淡一笑,扫过萧庆之和玉璧,崔愈低下头又满上一盏酒一饮而尽。
  
  
  
  但有些事,往往不是你觉得你放下了,就能真正放下的。譬如情感,片刻间或许可以说不重要,不要紧,这样也很好,但事实上,独自辗转反侧时,会遗憾也会有些许求而不得的不平之气。
  
  
  崔愈其人,出身极高,这辈子到现在,真的没有像现在一样,失去一个人一件事物,像这样彻底。
  
  
  
  “自安,放下吧。”郑子期拍着崔愈的肩,做为好友,他得适时劝一劝。他们们都是一样的人,得不到的人和事,容易成为他们的魔障,这一点郑子期就是再放荡不羁也一清二楚。
  
  
  “自然是放下,难不成我在你眼里,是个夺人所爱,毁人姻缘的人?”崔愈含笑问了这么一句。
  
  
  
  郑子期摇摇头说了句“不是”,然后心里暗道:“陈玉璧到底哪里好,这丫头长得倾城倾国了,还是才华惊世了,又或者哪里好得让人移不开视线了,不但嫁了萧庆之,还有个崔愈上了心。”
  
  
  只希望崔愈是真的放下了才好,郑子期又摇了摇头,和崔愈一起沿着巷子走向客栈。
  
  
  路上灯火依稀,似某人的笑脸……
  
  
  玉璧和萧庆之并肩穿行在这样的家家灯火里,萧庆之看着玉璧,心中盘算着什么时候把小玉璧的心结给彻底解开,省得起波澜。
  
  
  
  第一五二章 不靠谱的萧夫人
  
  
  萧庆之问她,你心里可曾是有什么人或事,始终忘不掉。
  
  
  
  被问到这句话时,玉璧正在沏茶,听到这句话时手顿了顿,一不小时就把茶汤倒了满手。迅速地把水浸到凉水里,一边看着手指渐渐变红,一边看着萧庆之,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像是忘不掉旧人旧事了。
  
  
  
  “我看看……得擦点药膏。”萧庆之要知道这丫头沏好了茶都能把茶汤倒在手上,就不会跟她在这时候谈起这个话题了。本来想着,喝喝茶聊聊心事,结果小玉璧真是粗手笨脚啊!
  
  
  “还不得怪你,忽然说起这个做什么,有危机感了么?”玉璧倒是乐呵呵的,一点也没有因为被烫了,或是被问中了心事而恼火。
  
  
  
  拿了药膏来给她擦上,幸好没起泡,萧庆之放好药膏后洗了手,又坐下端起茶说:“危机感自然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玉璧,我希望我们之间,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以谈的。如果你心里有什么结,有什么人和事,始终挥之不去,不妨跟我说,能解决的我们就一道解决,不能解决的,有个人分担不也是桩好事么。”
  
  
  
  话是这么说,可穿越这种事真的能讲出来吗?虽然本朝没有拉异端去沉塘烧火之类的先例,但是异端这样诡异的存在总是会难于被接受的。玉璧轻声叹了口气,为什么人总是会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念:“也不算心结,只是一个曾经念念不忘的人。”
  
  
  
  果然有这么个人,萧庆之虽不至因此而介怀。但他很好奇……因为他一直觉得小玉璧没心没肺啊,这样没心肝儿的丫头怎么能这么念念不忘。嗯,对他都还没说过念念不忘呢,这到底是谁:“为什么不能忘怀?”
  
  
  
  “因为隔着和生死一样的距离。因为已经失去了,永远再不可能见到,所以不能忘怀。”玉璧心想。生死两界与空间之间的距离应该是一样的,这样说或许萧庆之会认为已经死了,姑且就让他这么认为吧。
  
  
  生死一样的距离,萧庆之沉吟片刻,大约明白了些什么:“所以,你就打算这样记挂一辈子吗?”
  
  
  
  摇摇头,玉璧很认真地想了想说:“不会记挂一辈子。但可能很难忘掉。庆之,我或许很难忘记他,因为人对再也找不回的人和事会有执念。我们心中都存着这样的执念,很难忘怀,并不说会时时记起。会不住的浮现眼前,但偶尔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想起来。在我们成亲之前,我们都渡过了自己十几二十几年的人时光,我们遇上过很多人和事,能遗忘的早已经永远遗忘了,不能遗忘的,注定要在内心留存很久。”
  
  
  轻应一声,萧庆之没有再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而是说:“好。我懂。”
  
  
  
  “谢谢。”虽然萧庆之只说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但是玉璧能感觉到,他是真的理解了她的想法。没有比此时此刻,更能感受到来自萧庆之的包容体贴的了,玉璧眯着眼睛笑开,内心平静而愉悦。有个人分享一下。哪怕不能点破,其实心里也能更舒坦一些。
  
  
  至于萧庆之,他真的很能理解玉璧心里的想法,因为他也有曾经。小玉璧都能落落大方地面对,他又怎么可能面对不了:“傻玉璧,我们之间说什么谢字。”
  
  
  
  两人温情脉脉地互相看着,玉璧正要说点什么的时候,桑儿很不识时务地敲门,撞破了两人之间这温馨异常的时分。桑儿脸红了一下,很快垂下头说道:“爷,夫人,知府大人递了帖子来,请爷和夫人到明华楼相谈。”
  
  
  
  明华楼位于北城江边,是一家茶馆,以云州本地的茶叶见长。不过,这明江府的知府,萧庆之也只见过三五次,还是为了北城的事,这知府忽然来请他们到明华楼谈事,却不知道是为什么。
  
  
  略略收拾了一下,两人上了马车。
  
  
  
  明华楼里,明江府知府李益安正在自斟自饮,顺便等候着萧庆之和陈玉璧的到来:“王主簿,这事也不知道萧大人和萧夫人肯不肯,我冒昧地提出来,妥当不妥当?”
  
  
  
  明江府的主簿王顺在一边躬身答道:“大人,依小的看来,萧大人和萧夫人八成能答应。他们二位既不求财,也不求名,所求的无非是改善市井气象。萧大人是大贤,开书院入翰林院,是陛下抱以厚望文臣,如萧大人这般的人,心中没有野心,却有愿景。”
  
  
  “愿景,愿景好,没野心更好。”李益安轻轻敲击桌面,这趟来,李益安是想请夫妇二人来支招。
  
  
  
  现在北城今非昔比,从前几两银子一亩的地,如今几十两也屡见不鲜,房价更是一日比一日高。再看看另外三处,哪里还能和从前狗都不爱来的北城相比,不少有余钱的人家都到北城置办了宅子。
  
  
  
  地价房价放在一边不说,光是现如今北城的各种营生,各种花样翻心的美食酒水,如潮水般涌到城中的客商,就够另外三处眼红的了。原先北城是贫地,如今却是人人羡慕不已的财帛之地。
  
  
  不消多会儿,楼上便来报:“大人,萧大人、萧夫人到了。”
  
  
  “快请。”李益安也赶紧起身去迎,就算萧庆之没继承侯爵,那回乡守孝前也是有名有号的文臣。
  
  
  
  萧庆之和玉璧上得楼来,和李益安对坐在一张桌子上,李益安倒也爽快,一点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就把来意说明白。萧庆之这样长于宫禁的人,真要跟他绕弯子,那反而办不成事,李益安算是猜中了这一点。
  
  
  
  “这事却不是这么好办的,李知府也应当清楚,西城尽是勋贵之家,东城则多是富户,南城却大多是书香人家。北城如今这些营生,说到底在他们看来,无非是贱业罢了,他们并不屑为之。”士农工商,工和商都是贱业,勋贵之家瞧不上,书香人家更是看不进眼里去,至于富户们,能去的已经去了,不能去的也没法请人去。
  
  
  
  至于说,去给另外三处也谋个出路,哪有那么容易。别看北城这么短的时间就做起来了,但里边花费的精力和工夫都很大,萧庆之没少找人帮忙办事,玉璧也没少开金手指,这才把北城给聚起人气来。
  
  
  
  “李大人,修缮城池并不难,但西城的勋贵宅子肯定是不好动的,改也没法改。只怕,住西城的那些勋贵,李大人也轻易请不动,南城也是如此。东城么……倒是可以考虑,但东城街面上已经够干净整齐了。”玉璧只是觉得,这些人什么都不缺,还给他们改什么改。更重要的是,压根不能像改北城那样,由着自己全盘推倒再重新像搭积木拼拼图一样建造起来。
  
  
  所以,她才不玩呢!
  
  
  
  李益安没想到会被以这样的理由拒绝,说拒绝也不算是拒绝,他现在想想也觉得困难重重。到底是求政绩心切,三年一任的知府,他想往上边走走,光凭北城还是差了点,所以才想出这个主意来:“这……也罢,倒是我想当然了。”
  
  
  
  “李大人,主意我可以给你出一个,能不能成,就看您说不说得动了。”玉璧没啥建议,南城的书香门第们,闲着无事在家里天天读书也不是个路数,给他们找门营生呗。没别的,让他们平时悠闲的时候,写写小说,像《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那样的章回体小说,不求他们写到这样的高度,但求他们能用闲得长毛的时间,来为本朝提供点娱乐。
  
  
  嗯,主要是为她提供点打发时间的东西。
  
  
  
  玉璧把想法跟李益安说了说,李益安觉得这东西能挣多大钱,怎么也不能跟北城似的啊!不过,好心好意提的建议,李益安还是细细琢磨了片刻,但心里多少有些拿不定主意。
  
  
  
  见状,萧庆之瞟了玉璧一眼,然后看向李益安说:“李知府可想过,文章教化,深入浅出,总比做些不入流的营生要更有益一些。且,写文章只是一项,印书需要印坊,需要纸张和人力,这就能让不少人找到营生。”
  
  
  
  从一开始,萧庆之就明白,李益安这是想往上挪挪,正找成绩呢,所以才他才这么说。没办法,谁让小玉璧最近老缠着他写,开玩笑,他哪里有这个工夫。那还不如让南城那些读书不干活的书生们去写,只要不让他写,让谁写他都赞同。
  
  
  
  听了萧庆之的话,李益安才稍稍觉得这事儿靠谱了,他又不由得侧目,难道北城的事也是眼前这位怎么看都有点不靠谱的萧夫人提出来,然后由萧庆之给完善的?那北城能有幸成为现在的模样,真是上苍保佑了。
  
  
  
  “萧大人说得是,这事容我再仔细想想……本来应该宴请萧大人的,只是萧大人还在孝期之中,那在下便半这顿留到明年。只盼着明年,在下治下的明江府能有另一番新面貌,在此,在下以茶代酒,先行谢过萧大人、萧夫人。”李益安满饮一杯茶,和这夫妇二人告辞。
  
  
  送走了李益安,玉璧轻拍了一下手,嘿嘿笑道:“嘿,又有热闹看了。不过,萧庆之啊,你是不是被我缠得烦了,故意祸水东引的呢?”
  
  
  “当然没有。”
  
  
  这种事,打死都不能承认,打不死就更不能承认了!
  
  
  
  第一五三章 又被坑了!
  萧庆之以为不用他写话本了,结果李益安又求到他门下来了,说是需要请有名望的大儒先开笔。要说有名望,云州也有不少大儒,但要论号召力,又有谁能比年轻轻的萧庆之更强大。
  
  
  
  看着萧庆之捧着纸琢磨半天写不下一个字,玉璧就在旁边给出馊主意,比如重生版《红楼梦》科幻版《水浒传》机甲版《三国演义》等等,到最后萧庆之瞪着她说:“要不你来写。”
  
  
  “我要是会写,天天在脑子胡思乱想就可以了,用你写给我看啊!”玉璧心说我要有这能耐,早开始成为一代才女的伟大旅程了。
  
  
  拿着笔头子敲了一下她的额头,萧庆之道:“你那些个想法也有不错的,就是太不靠谱,也就你能想得出来。”
  
  
  
  支着下巴想了想,玉璧决定把四大名著的主意都给出全:“我还有不错的想法,比如写一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猴子怎么样,那泼猴不识规矩,太傻太天真,妄想以自身力量力压天地,结果被压在山底下五百年,最后被一个挺唠叨的和尚给救了出来……”
  
  
  
  能从玉璧那些不着调的故事提议里听出故事的本来面貌来,萧庆之没下笔前琢磨着,自己功力又提高了。顺手蘸了朱砂在玉璧眉心点了一点,玉璧还照样说得口沫横飞,压根没注意到眉心被点上了朱砂。萧庆之瞧着,实在觉得眼前的小玉璧很适合入画,当即,故事也不写了。铺开上好绢帛,轻摸淡画,一个人物就勾勒出来。
  
  
  
  伸长脖子,玉璧以为萧庆之有谱了。哪想他画起画来,只见线条有浓有淡,笔意流畅如水。明明是写意丹青,在添上五官点上眉间那点朱砂后:“你画我做什么?”
  
  
  “好看,自然要画下来。”萧庆之旁边添上了几枝花朵后,才满意地说:“嗯,继续说你那不着调的猴子,想法挺不错。”
  
  
  
  “我说完了,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把唠叨和尚送到了西天,然后猴子继续回到花果山做猴王。”玉璧不喜欢猴子成佛的这个结局,打小看《西游记》她就觉得猴子应该继续留在花果山,像猴子这样的家伙,就算成了佛。那也应该是在世间仍旧保持一副泼猴样。
  
  
  当然了,最终被收编是故事的一种带有隐喻式的结局,但总得给她的怨念留个突破口吧。
  
  
  萧庆之听完,皱眉,然后盯着玉璧看了半天,最后说:“罢了,我来写,到底怎么样,不作保。”
  
  
  
  接下来一段时间。萧庆之下午在书院讲学,上午就早早起来在书房里写故事,越写他还越来劲。但是玉璧看得很没味道,因为萧庆之写的是文言文版,白话文版等文言文版译出来就可以了,看得玉璧是直恨自己。早知道还不如她自己来写。真不知道,到最后,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要被萧庆之改成什么破样子。
  
  
  论起进度来,萧庆之也远不如她,一天最多一千字,少的时候三五百,写了改改了写。一副要把《西游记》写得就像《西游记》那么流芳百世。
  
  
  
  “萧庆之,这个故事,跟我原本跟你说的一点儿也不一样。和尚哪里唠叨了,八戒哪里可爱了,沙和尚哪里像老实人了。你怎么写得每个妖怪都有各自的小阴谋小诡计,连猴子都不泼了,一点都不像我说的故事。”玉璧郁闷得很。
  
  
  
  萧庆之也不理她,只继续写着,越写,萧庆之越喜欢自己笔下这个天马行空的故事:“别瞎出主意,第一卷一千字明天就要拿到书坊去付印,白话文是俭书译的,你回头看俭书的咏月译文去。”
  
  
  
  书坊就坐落在东城大街上,虽然只是一千字,但由于这个时代印刷水平的问题,一千字配上插图后,也是四五十张纸的厚度。印完后,书商很直接地打出萧庆之的名号来,起初大家还对萧庆之转行写小说表示出不信任来。
  
  
  
  等到有人看出滋味来问后续时,书商双手一摊:“不好意思,后续还得等写,诸位也知道,萧大人事务忙碌,总不能天天伏案造车。诸位,诸位……以后本书局长年收话本,要是能写出像萧大人这样水准的话本,润笔之资且不提,只说能和萧大人的书摆在一块,那便是荣幸。”
  
  
  
  “日后,本书局还将举办话本作者之间的茶话会,诸位若是写得好,都将有机会参加茶话会,与萧大人共席而谈。”商人果然都是无良的,不过这个主意却是玉璧给提的,足见她为了看好看的故事,做出了多么巨大的努力与抗争。
  
  
  
  但是,她太低估了萧庆之的带头作用,后来的书生们写的话本,大都效仿萧庆之,用得是文言文。想看白话版啊,行,等十天半个月才有白话版出来,最后玉璧有了新招,把文言文版买回来,让萧庆之晚上当睡前故事给她讲白话文版。
  
  
  
  不出几个月,南城的话本渐渐风行全城,读书人看文言文版,看其中的文辞如何优美,看其中的含义如何深远。至于市井百姓,看看白话文版,打发打发时间,娱乐一下就足够了。
  
  
  
  很快,《西游记》的文言文全稿就呈到了淳庆帝御前,淳庆帝看完后大感这是本好书。但是淳庆帝对前言里边,关于猴子的身世介绍很是费了一番琢磨,猴子是神界某位至高神明与小妖一时贪欢产下的孩子,因为不容与天地,小妖挨罚成了石块,但具有神明血统的猴子在石头中得以孕育。
  
  
  
  几千年几万年后,不管是神还是人都遗忘了这件事,但猴子出世了,生于野长于野。故事就是从这个前言之后开始的,淳庆帝沉吟半天,怎么都觉得这个前言和自己有不小的干系:“这个混帐小子,这是在指责朕不负责任吗?混帐小子,你倒能耐了,要不是看在你还在守孝中,朕这就要让大理寺拿你下大牢。”
  
  
  
  不过,故事的结果,又让淳庆帝很满意,那猴子最终成佛,虽然没有与生父相认,但礼敬有加,也知孝义。所以,淳庆帝想了想,还是没把火气撒出来,说不得这小子是在帮他消弥过去的影响。
  
  
  
  “父皇,子云这故事写得大有深义。”顾弘承看完认为,这是在以神界喻人间,神界有种种积陈下来的陈腐规矩,使得这样一个有能耐的猴子被重重束缚,最后受不了破开束缚与神界为敌。要不是有更高的存在,只怕神界就要阴沟里翻船。
  
  
  “深义么,自然是有的。”淳庆帝当然也清楚,在他刚才想的那层意思之外,还有一层警示的意思,如今的官场上,多是些担着高位不作为之徒。
  
  
  ……
  
  
  
  其实,萧庆之只是按照玉璧说的大概去写,前言也是玉璧的意思,萧庆之不免有那么一瞬间这么想过,但绝对全是玉璧这瞎折腾的把故事给编成了这破样。最后,他能把《西游记》写得大体符合原著已经很不了起了。
  
  
  
  这样的隐喻,淳庆帝和顾弘承能看到,朝中的大臣又怎么能看不到。当即,有向来对萧庆之就不怎么满意的人开始上本子,参萧庆之一个“不忠不孝,不节不义”。这个罪名可算是大发了,连淳庆帝都直皱眉,心道:“这个故事直指朕的不是,朕都没说什么,你们瞎激动个什么。”
  
  
  幸亏萧庆之没选择写科幻版《水浒传》或机甲版《三国演义》,否则,这般大臣直接能安给他一个“谋逆”的大帽子。
  
  
  
  “陛下,如此无君无父,无视规法章程之辈,实是大罪当诛。萧子云在孝期中,不为其父烧香颂经就罢了,还写些这些无君无父的话本,当真是罪不可赦。”故事当然是好故事,但只要有心挑毛病,好故事能变成杀身之祸。
  
  
  
  这种事,萧庆之不知道么,不,他当然知道。要真不知道,就会去写真正“其罪当诛”的另外两本,而不是选择写《西游记》。他估算着会被参成筛子,死罪那是不可能的,但去官去职再不起用是很有可能的。
  
  
  那份还没有明发天下的圣旨,很可能成为一纸空文,萧庆之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当然,写完之后,他很痛快,借着这个故事,稍稍表达一下心中的郁怀,然后就心胸开阔,再不把这事当回事了。
  
  
  
  至于玉璧,直到秋末的时候,接到顾弘承的来信才明白过来,她居然又被萧庆之给坑了。好好的故事,被他拿来当棋子用了,她真是太蠢了:“萧庆之,我果然没看错,你就是个坏人!”
  
  
  
  守孝是不用到月份的,年底下春节一过,淳庆帝就差了人来“请”他们夫妻两进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