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锦绣佳妻-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有人都站起身来给惠安长公主行礼,惠安长公主走上前去,亲自扶了姚锦绣起来,抬手免了其他人的礼。众人纷纷起身,就瞧见惠安长公主伸手取下腰间挂着的银质玲珑球,托在手心送到姚锦绣面前,“我一见你就喜欢得紧,你是个不错的好孩子,这个就送给你吧,就当作是我给你的奖赏。”

    姚锦绣哪里敢推辞惠安长公主给的赏赐,恭敬地接过银质玲珑球,并蹲身行礼称谢,“谢长公主赏赐。”

    “喜欢吗?”

    姚锦绣自然答:“喜欢。”

    “喜欢就好。”惠安长公主一脸温和笑意,伸手牵起了姚锦绣的手,拉着她亲热地聊起天来。

    这自然又惹得众人对她投去一阵艳羡又复杂的视线……

 38。第 38 章

    郑如意见郑家祥好像有了触动,知道自己的策略起了作用,连忙再加把劲儿:“父亲,我作为如玉的姐姐,自然是有责任教导她的,父亲不如把这件事教给我,让我好好儿地跟如玉沟通一下。”

    “你说得也有道理,你和如玉两个能好好的相处,我自然高兴。你要是想教导她,那你就带着她,多教导她一些吧。”郑家祥竟出乎意料之外的答应了下来。

    郑如意原本没想到郑家祥是会答应的,她只想这么说,让郑家祥觉得她是个明事理的,并没有胡搅蛮缠,可是郑家祥竟然答应了下来,这真是在她的意料之外。记忆里的郑家祥那可是相当的维护郑如玉,怎么可能容得她说郑如玉一句。这是她不知道郑家祥先前去了一趟老太太秦氏那里,是老太太秦氏说的一席话,让郑家祥少护着一点郑如玉,多宠着一点郑如意。郑家祥也想明白了,以后郑如意要是好了,只怕比郑如玉强了不知多少倍。他这也是顺着老太太秦氏的意思——好生儿的养着郑如意比什么的强,总是不会错的。

    郑家祥再和郑如意说了几句话就走了,本想是去外书房的,路上就碰见了花姨娘的丫鬟来请他,说是花姨娘白日里被老太太秦氏责骂了一通,回了房里又大哭了一场,现下里有些不舒服,直嚷着头痛得厉害。

    花姨娘郑家祥宠爱了很多年的女人,深得他的心。当他一听到丫鬟说花姨娘头痛得厉害,心下就有些担心起来,连忙问丫鬟有没有去请大夫。

    “姨娘说她白日里才惹了大小姐和老太太不高兴,这下里又要去请大夫,闹得人尽皆知,只怕会更招人恨。一直忍着就不让说,奴婢也是没有办法了,才跑出来找世子爷拿主意。”

    郑家祥听了丫鬟的话,直在心底为花姨娘心疼,为她的深明大义而感动,连忙就吩咐了贴身的小厮去请大夫,他则跟着丫鬟去了花姨娘的房里。

    一进花姨娘的房里,就见到花姨娘躺在床上痛得直□□,郑家祥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三步并作两步奔至花姨娘的床前,连声唤着花姨娘的闺名。

    花姨娘缓缓睁开眼睛,目光一对上郑家祥那张脸,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了出来,“世子爷,世子爷……”

    郑家祥哪受得了花姨娘的眼泪攻势,特别是她一边流泪一边唤她的名字,直叫得他的心都要化了,连忙把她搂紧怀里安抚,“萱儿,别哭了,是我来晚了,没有保护好你。”

    旁边候着的郑如玉噗咚一声就跪了下去,大哭道:“父亲,我姨娘头痛得厉害,那都是被郑如意给气出来的呀!我姨娘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怎么办啊?父亲一定要给我们做主呀!”

    花姨娘见郑如玉又跪在地上,那个着急,那个心痛,哭天抢地地哭喊道:“我的儿,我的儿,你千万别再跪了呀,再跪你的腿就废了呀,都是我这个做姨娘的没有用呀,保护不了你呀,你要是腿不好了,我还不如去死呀,你快起来呀,快起来呀,我的儿呀……”

    一屋子就听得花姨娘和郑如玉的哭喊声,简直就跟炸开了锅似的,就见郑家祥手忙脚乱的哄了这个哄那个,被两个满肚子坏水的女人哄得团团转,险些失了分寸。

    花姨娘是个有眼色的,看哭得差不多了,也就停了下来,伏在郑家祥怀里,抽抽噎噎的道:“老太太要罚我,我自然是不敢有任何怨言,可是我好歹还是如意那丫头的长辈,她也要当着下人的面,叫下人堵我的嘴,我这脸该往哪儿搁呀,我哪儿还有脸活。”说完又忍不住哭了几声,那模样要多可怜就有多可怜,要多悲戚就有多悲戚,真不愧是演戏高手,电影最佳女主角。

    郑家祥那是听进去了,连忙安抚道:“你快别伤心了,我回头就让如意来给你赔礼道歉。”

    “世子爷,如玉还是如意的亲妹妹,她也能狠心地对如玉,叫她在院子里跪了整整一个时辰,腿都要跪坏了,如意那丫头对如玉可是没安好心呀,世子爷你得想想办法呀!”花姨娘已经得了消息,知道郑家祥已经答应了郑如意让她教导郑如玉的事情,花姨娘怎么会愿意让郑如意去教导郑如玉,这明摆着郑如意是要整治郑如玉才对,她之所以又装病又大哭地闹了这么一出,就是想要郑家祥给她撑腰,让事情掌控在她的手中。

    郑家祥一听花姨娘的哭求,觉得她说的也很有道理,如意和如玉两个本就不怎么对盘,要是硬凑在一起,只怕会闹出更多的矛盾来。

    “我知道了,我会再想办法的,你别担心。如玉怎么说都是我最喜欢的女儿,我不会让如意欺负她的,你放心好了。”郑家祥连忙保证,早就把答应郑如意的事儿给抛到了九霄云外。

    郑如意听了丫鬟打听回来的消息真觉得无语得很,郑家祥这个父亲还真是让她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前脚老太太秦氏才刚刚训斥了他一番,把个中利弊都分析得十分透彻,她也好言相劝了一回,以为他这父亲好歹该听进去一些。谁知道才转个背,再让花姨娘哭上一哭,老太太秦氏的一番劝诫就付诸流水,她也被花姨娘反咬了一口,那些分明就不是多么高明的挑拨伎俩,怎么就让郑家祥听进去了?她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她的这个父亲了,是又笨又蠢吗?是定力不足吗?还是她们都小看了花姨娘对郑家祥的影响力?他就中了一个名叫花姨娘的毒?

    郑如意想起前一世父亲的那个情人,出身没有她的母亲好,学识也没有她的母亲好,相貌也没有她的母亲好,很多年来她一直都想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就那么喜欢她,要房给房,要车给车,要钱给钱,害得她的母亲独自一死孤独到死,甚至害得她最后连命都搭上了。

    曾经郑如意想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那样对待她的母亲,明明是母亲扶持他,才成就了他的辉煌,为什么在功成名就之后,不是父亲和母亲站在一起享受最后的成果,而是一个没身份没学识的女人抢走了原本属于母亲的位置。

    现在再看看这一个父亲郑家祥,再看一下没品的花姨娘,郑如意忽然觉得她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东西。

    今天这一仗,她和花姨娘两母女只能算是打个平手,郑如玉是跪了一个时辰,花姨娘也被祖母堵了嘴,但却让她们两个把她恨得更狠了。依照花姨娘那吃不得半点儿亏的性子,只怕后面也不会安生,她得想想法子对付花姨娘,最好是能让花姨娘忌惮她的法子,好让花姨娘以后都老老实实的,再也不敢来找她的麻烦。

    郑如意在胡思乱想中睡去。

    第二日一早,郑如意用完早膳,正想去荣安堂给老太太秦氏请安,就听得丫鬟来说大少爷郑安阳从东城大营回来了,而且路过靖山别院的时候,把在靖山别苑修养的世子夫人张氏也顺道接了回来。

    大少爷郑安阳是骑的马,快一步先回来报信,现在已经进了安国公府,回他的住处换洗去了。世子夫人张氏的车架则要慢一点儿,大约现在也已经进了东城门了,不出半个时辰就能到安国公府。

    “那我去接母亲去。”郑如意转头就往外面走,丫鬟翠绿和翠红也连忙跟上。

    郑如意在路上碰到大少爷郑安阳,甜甜地叫了一声大哥。郑安阳很喜欢这个妹妹,就说给她带了许多好东西回来,放在屋里了,一会儿叫人给她送去如意苑,郑如意听了欢喜得很。

    郑如意的记忆里对这个大少爷郑安阳是很有好感的,虽然他与她也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可他给她的感觉就是好的,暖暖的笑容,体贴的话语,都能给她一种安心的感受,所以她很愿意跟她亲近。

    大少爷郑安阳是世子郑家祥的庶长子,生母是郑家祥的卫姨娘,很早就过世了。郑安阳从小就养在世子夫人张氏的身边,跟世子夫人张氏关系很好,就像亲生母子一般。

    这件事要从世子夫人张氏在嫁进安国公府后三年都没有生育说起,老太太秦氏见世子夫人张氏在子嗣上很是困难,就做主停了姨娘的药,又给世子郑家祥抬了两个姨娘,一个卫姨娘,一个花姨娘。卫姨娘长得比花姨娘貌美得多,性子也比花姨娘温和,又会识字,偶尔还吟两句诗,很得世子郑家祥的喜爱,一连两个月都留宿卫姨娘的房里,直到卫姨娘怀孕,才转向去了花姨娘那儿。

    卫姨娘有了身孕,还是世子郑家祥的妻妾里第一个怀孕的姨娘,老太太秦氏很是高兴,专门安排了两个嬷嬷过来伺候。世子夫人张氏也是个温和宽厚的,也是每日里派人去问上一问,吃穿用度上也是尽紧着她,完全是有求必应。这本是好事,完全就是一个幸福美好的开端,可是卫姨娘却是个天生福薄的命,好不容易熬过了十个月,眼见着就要享福了,却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了,在拼尽全力生下庶长子郑安阳之后就断了气。

    防盗章防盗章防盗章防盗章防盗章防盗章防盗章防盗章防盗章防盗章防盗章

 39。第 39 章

    上亲郊郊庙,册文皆曰“恭荐歳事”。先景灵宫,谓之“朝献”;次太庙,谓之“朝飨”;末乃有事于南郊。予集《郊式》时,曾预讨论,常疑其次序,若先为尊,则郊不应在庙后;若后为尊,则景灵宫不应在太庙之先。求共所从来,盖有所因。按唐故事,凡有事地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太清宫、太庙则皇帝亲行。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于某所,不敢不告。”宫、庙谓之“奏告”,余皆谓之“祭告”。唯有事于南郊,方为“正祠”。至天宝九载,乃下诏曰:“‘告’者,上告下之词。今后太清宫宜称‘朝献’,太庙称‘朝飨’。”自此遂失“奏告”之名,册文皆为“正祠”。

    正衙法座,香木为之,加金饰,四足,堕角,其前小偃,织藤冒之。每车驾出幸,则使老内臣马上抱之,曰“驾头”。辇后曲盖谓之“筤”。两扇夹心,通谓之“扇筤”。皆绣,亦有销金者,即古之华盖也。

    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皆在其间。应供奉之人,自学士已下,工伎群官司隶籍其间者,皆称翰林,如今之翰林医官、翰林待诏之类是也。唯翰林茶酒司止称“翰林司”,盖相承阙文。唐制,自宰相而下,初命皆无宣召之礼,惟学士宣召。盖学士院在禁中,非内臣宣召,无因得入,故院门别设復门,亦以其通禁庭也。又学士院北扉者,为其在浴堂之南,便于应召。今学士初拜,自东华门入,至左承天门下马;待诏、院吏自左承天门双引至门。此亦用唐故事也。唐宣召学士,自东门入者,彼时学士院在西掖,故自翰林院东门赴召,非若今之东华门也。至如挽铃故事,亦缘其在禁中,虽学士院吏,亦止于玉堂门外,则其严密可知。如今学士院在外,与诸司无异,亦设铃索,悉皆文具故事而已。

    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今不復如此,但存空台而已。玉堂东承旨子窗格上有火然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窗格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东西头供奉官,本唐从官之名。自永微以后,人主多居大明宫,别置从官,谓之“东头供奉官”。西内具员不废,则谓之“西头供奉官”。

    唐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国初,供奉班于百官前横列。王溥罢相为东宫,一品班在供奉班之后,遂令供奉班依旧分立。庆历贾安公为中丞,以东西班对拜为非礼,復令横行。至今初叙班分立;百官班定,乃转班横行;参罢,復分立;百官班退,乃出。参用旧制也。

    衣冠故事,多无著令,但相承为例;如学士舍人蹑履见丞相,往还用平状,扣阶乘马之类,皆用故事也。近歳多用靴简。章子厚为学士日,因事论列,今则遂为著令矣。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鞢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裤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鞧根,即今之带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幞头一谓之四脚,乃四带也。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故亦谓之“折上巾”。唐制,唯人主得用硬脚。晚唐方镇擅命,始僭用硬脚。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又庶人所戴头巾,唐人亦谓之“四脚”,盖两脚系脑后,两脚系颔下,取其服劳不脱也。无事则反系于顶上。今人不復系颔下,两带遂为虚设。

    唐中书指挥事谓之“堂帖子”,曾见唐人堂帖,宰相签押,格如今之堂劄子也。

    予及史馆检讨时,议枢密院劄子问宣头所起。余按唐故事,中书舍人职堂语诏,皆写四本:一本为底,一本为宣。此“宣”谓行出耳,未以名书也。晚唐枢密使自禁中受旨,出付中书,即谓之“宣”。中书承受,录之于籍,谓之“宣底”。今史馆中尚有故《宣底》二卷,如今之《圣语簿》也。梁朝初置崇仁院,专行密命。至后唐庄宗復枢密使,使郭崇韬、安重诲为之,始分领政事,不关由中书直行下者谓之“宣”,如中书之“敕”。小事则发头子,拟堂贴也。至今枢密院用宣及头子,本朝枢密院亦用劄子。但中书劄子,宰相押字在上,次相及参政以次向下;枢密院劄子,枢长押字在下,副贰以次向上:以此为别。头子唯给驿马之类用之。

    百官于中书见宰相,九卿而下,即省吏高声唱一声“屈”,则趋而入。宰相揖及进茶,皆抗声赞喝,谓之“屈揖”。待制以上见,则言“请某官”,更不屈揖,临退仍进汤,皆于席南横设百官之位,升朝则坐,京官已下皆立。后殿引臣寮,则待制已上宣名拜舞;庶官但赞拜,不宣名,不舞蹈。中书略贵者,示与之抗也。上前则略微者,杀礼也。

    唐制,丞郎拜官,即笼门谢。今三司副使已上拜官,则拜舞于子阶上;百官拜于阶下,而不舞蹈。此亦笼门故事也。

    学士院第三厅学士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旧传居此者,多至入相。学士争槐厅,至有抵彻前人行李而强据之者。余为学士时,目观此事。

    谏议班在知制诰上;若带待制,则在知制诰下,从职也,戏语谓之“带坠”。

    《集贤院记》:“开元故事,校书官许称学士”。今三馆职事,皆称“学士”,用开元故事也。

    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

    余为鄜延经略使日,新一厅,谓之五司厅。延州正厅乃都督厅,治延州事;五司厅治鄜延路军事,如唐之使院也。五司者,经略、安抚、总管、节度、观察也。唐制、方镇绵带节度、观察、处置三使。今节度之职,多归总管司;观察归安抚司;处置归经略司。其节度、观察两案,并支掌推官、判官,今皆治州事而已。经略、安抚司不置佐官,以帅权不可更不专也。都总管、副总管、钤辖、都监同签书,而皆受经略使节制。

    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乃给事中之职,当隶门下省,故事乃隶枢密院。下寺监皆行劄子;寺监具申状,虽三司,亦言“上银台”。主判不以官品,初冬独赐翠毛锦袍。学士以上,自从本品。行案用枢密院杂司人吏,主判食枢密厨,盖枢密院子司也。

    大驾卤簿中有勘箭,如古之勘契也。其牡谓之“雄牡箭”,牝谓之“辟仗箭”。本胡法也。熙宁中罢之。

    前世藏书,分隶数处,盖防水火散亡也。今三馆、秘阁,凡四处藏书,然同在崇文院。其间官书,多为人盗窃,士大夫家往往得之。嘉祐中,置编校官八员,杂雠四馆书。给吏百人,悉以黄纸为大册写之。自此私家不敢辄藏。校雠累年,仅能终昭文一馆之书而罢。

    旧翰林学士地势清切,皆不兼他务。文馆职任,自校理以上,皆有职钱,唯内外制不给。杨大年久为学士,家贫,请外,表词千余言,其间两联曰:“虚忝甘泉之从臣,终作莫敖之馁鬼。”“从者之病莫兴,方朔之饥欲死。”京师百官上日,唯翰林学士敕设用乐,他虽宰相,亦无此礼。优伶并开封府点集。陈和叔除学士时,和叔知开封府,遂不用女优。学士院敕设不用女优,自和叔始。  礼部贡院试进士日,设香案于阶前,主司与举人对拜,此唐故事也。所坐设位供张甚盛,有司具茶汤饮浆。至试学究,则悉彻帐幕毡席之类,亦无茶汤,渴则饮砚水,人人皆黔其吻。非故欲困之,乃防毡幕及供应人私传所试经义。盖尝有败者,故事为之防。欧文忠有诗:“焚香礼进士,彻幕待经生。”以为礼数重轻如此,其实自有谓也。

    嘉祐中,进士奏名讫,未御试,京师妄传“王俊民为状元”,不知言之所起,人亦莫知俊民为何人。及御试,王荆公时为知制诰,与天章阁待制杨乐道二人为详定官。旧制,御试举人,设初考官,先定等第;復弥之以送覆考官,再定等第;乃付详定官,发初考官所定等,以对覆考之等:如同即已;不同,则详其程文,当从初考或从覆考为定,即不得别立等。是时,王荆公以初、覆考所定第一人皆未允当,于行间别取一人为状首。杨乐道守法,以为不可。议论未决,太常少卿朱从道时为封弥官,闻之,谓同舍曰:“二公何用力争,从道十日前已闻王俊民为状元,事必前定。二公恨自苦耳。”既而二人各以已意进禀,而诏从荆公之请。及发封,乃王俊民也。详定官得别立等,自此始,遂为定制。防盗章

 40。2016。10。22

    自永微以后,人主多居大明宫,别置从官,谓之“东头供奉官”。

    唐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国初,供奉班于百官前横列。王溥罢相为东宫,一品班在供奉班之后,遂令供奉班依旧分立。庆历贾安公为中丞,以东西班对拜为非礼,復令横行。至今初叙班分立;百官班定,乃转班横行;参罢,復分立;百官班退,乃出。参用旧制也。

    衣冠故事,多无著令,但相承为例;如学士舍人蹑履见丞相,往还用平状,扣阶乘马之类,皆用故事也。近歳多用靴简。章子厚为学士日,因事论列,今则遂为著令矣。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鞢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裤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鞧根,即今之带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幞头一谓之四脚,乃四带也。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故亦谓之“折上巾”。唐制,唯人主得用硬脚。晚唐方镇擅命,始僭用硬脚。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又庶人所戴头巾,唐人亦谓之“四脚”,盖两脚系脑后,两脚系颔下,取其服劳不脱也。无事则反系于顶上。今人不復系颔下,两带遂为虚设。

    唐中书指挥事谓之“堂帖子”,曾见唐人堂帖,宰相签押,格如今之堂劄子也。

    予及史馆检讨时,议枢密院劄子问宣头所起。余按唐故事,中书舍人职堂语诏,皆写四本:一本为底,一本为宣。此“宣”谓行出耳,未以名书也。晚唐枢密使自禁中受旨,出付中书,即谓之“宣”。中书承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