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杏霖春[封推]-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邵老太爷摇了摇头:“皇上定然会派人送你去的,安全方面我倒不担心。如何让自己不传染上疫病,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您放心,我自有法子。”夏衿道,“我一会儿把要做的东西写出来。祖父您帮我找人做了。我担心皇上下旨之后,马上就让我出发,毕竟边关的情况,多等一天就糟糕一天。”
    “这没问题。”知道夏衿胸有成竹,邵老太爷倒是放心了些,“需要什么,尽管找你大伯。”
    邵恒定也表示:“你尽管说。”
    夏衿也不客气。将防疫要用的口罩、衣服、手套之类的东西画出来。并把要求写出来交给邵恒定。
    这些东西,花费并不是很多,但找人做却挺费事。夏衿还得把精力放在药剂和酒精上。自然把这些交给邵恒定去操心比较好。
    一顿饭功夫后,夏衿回了自己院子,夏正谦却被邵老太爷唤了去,回来后脸色很不好。直接进了夏衿院子。
    夏衿接下来还要夏正谦帮忙,也不避讳他。直接叫菖蒲把他领到了实验室。夏正谦看到薄荷坐在一个古怪的大锅前不停地往灶里加柴,锅上连接的一个管子则不停要滴出液体来。而里间的夏衿则在摆弄一案台的瓶瓶罐罐,他吓了一跳,顾不上兴师问罪。好奇地看着这些东西问道:“衿姐儿,你这是干什么?”
    夏衿把她的“奇思妙想”和简单的药理跟夏正谦说了一遍。
    夏正谦自打跟夏衿学医以来,就成了谦虚的弟子。在他眼里。女儿是个神医,有着匪夷所思的理论和各种神奇的手段。而事实证明。这些理论和手段都是无比的正确。
    所以夏衿不用多费口舌,他就全盘接受了这些东西,并且欣欣然地从女儿手上拿过药筒,用镊子装上大小合适的小细竹管,抽了一点药液,注射到一只鸡身上,然后看到不停扑腾地鸡在针管抽出来以后,仍然活蹦乱跳,并没有大出血,他“啧啧”称奇,大为兴奋。
    这些东西犹如给他打开了一扇大门,让他沉迷,但仍没有转移他的注意力。放下手中的东西,他盯着夏衿看了一会儿,欲言又止。
    夏衿只得束手而立,等着挨批。
    其实,父亲的批评她是很窝心的。像夏正谦这么正统的一个人,违背立世的准则,反对她去边关,这是深沉的父爱,让她心里暖暖的。
    不过大概知道木已成舟,夏衿在太后面前放了话,皇上一个旨意,她就不得不成行;又或许是邵老太爷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夏正谦盯着夏衿沉默好一会儿,终于只叹了一口气,道:“你答应爹爹,一定要活着回来。”
    “嗯。”夏衿点点头。向来不爱哭的她,只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娘那里,先不要告诉她。等皇上下了旨,瞒不过去了再说。”夏正谦又叮嘱道。
    夏衿又点点头:“嗯嗯,这样再好不过了。”
    做这个决定,她最怵的就是舒氏了。舒氏绝对是不会让她去边关的。
    “爹,你要知道,太后今天召我进宫,不是闲得没事,让我去陪她聊天的。”夏衿道,“她虽然一直没提让我去边关的事,只是不好启齿而已。她一提,燕王那派定然会上折子弹劾皇上无用,要靠一个女人来维持天下太平。这样皇上就会陷入被动。我今天就是避开了这个话题,过后也会有人来劝我站出来。到时候咱们就被动了,不光得不到好处,边关还不能不去。这个道理,我想你能明白。您一定要劝住娘,让她别闹,否则不光阻止不了我去边关,反而会给太后和皇上留下坏印象,甚至连累整个邵家。”
    听得夏衿说得郑重,夏正谦严肃地保证道:“放心,我一定会劝住你娘的。”
    有夏正谦做保证,夏衿就放心了。
    接下来两天,夏衿和邵家人都在为她去边关做准备,然而宫里却没有什么消息。直到第三天,宫里终于传出旨意来,让她去边关为疫病做治疗。
    为确保她在路上的安全,这个旨意是秘密下的。邵家只有邵老太爷、邵恒定和夏正谦知道。
    救人如救火,既然是她主动请缨,圣旨又下下来了,她立刻收拾东西准备出来。
    现在唯一让她为难的是,到底让哪个丫鬟跟着她一起去——皇上派了十几个武功高手,扮成走商之人护送她来去,以确保她在路上的安全。这样的话,照古代的规矩,她起坐行卧就得有丫鬟照顾,拿个饭、端个水也有人张罗,不必她自己去跟那些人打交道,这于对维护她的声誉很重要。邵家人是不会允许她连个丫鬟都不带的。
    可是,无论带谁,都是不公平的。这一去也许就再也回不来了。这些人虽然做了奴仆,命运似乎也由着主子摆布,但有着二十一世纪思想的夏衿,还是做不出随意主宰别人命运的事情。
    她要去边关,要收拾东西,自然瞒不过菖蒲和薄荷这两个贴身丫鬟。
    她干脆把两人都叫来,把她要带一个人去边关的话说了,并且把边关的艰难也说了一遍,道:“如果你们哪个不想去,可以跟我说清楚。不想去我也不会怪你们,毕竟你们还是如花的年纪,谁也不想死。”
    菖蒲和薄荷听了她的话,都有些怔愣,互相对视一眼,菖蒲道:“姑娘,奴婢以为您让我们两人都跟着一起去。这一路上,一个人伺候您肯定是不行的。”
    薄荷也点点头:“是啊。”
    夏衿也一愣,随即笑道:“不,我只需要带一个。也不一定是你们两人,你们俩都不想去,我还可以去问别人。这个由你们自己决定。”
    “奴婢跟您去。”菖蒲想都没想,就直接道。
    “奴婢也愿意跟您去。”薄荷唯恐落后似的,也急急道。
    这一刻夏衿是感动的,她这个主子做得还不算失败不是吗?至少有人愿意跟她一起赴死。
    为让两人明确这一点,她冷酷地指出事实:“这一去也许就永远回不来了。毕竟那是疫区,那里的人一批批地死去。”
    “奴婢知道。”菖蒲仍是毫不犹豫。
    薄荷倒是迟疑了一下,不过仍然道:“奴婢愿意去。”
    夏衿凝视着她们两人,笑容慢慢地浮到脸上。她走到桌前,写了两张纸条,揉成一团,走到两人面前:“我不能决定你们到底谁去谁不去。现在便由上天决定你们的命运吧。”
    薄荷看了看那两个纸团,然后望向菖蒲。
    在夏衿院子里,地位最高的丫鬟是菖蒲,其实才是薄荷。薄荷性子憨厚老实,不及菖蒲机灵,对夏衿忠心之余,也很听菖蒲的话。什么东西一向是菖蒲先挑,其次是薄荷,然后才是别的丫鬟。所以,即便现在抓阄,遵循惯例,也应该是菖蒲先抓。
    菖蒲却没有动,抬了抬下巴道:“你抓吧。”
    这不是姑娘赏赐的面料、绢花,而是送死的机会,薄荷即便不机灵,也知道不是推让的时候。她抬起手,抓了一个纸团在手里。
    可还未等她打开,菖蒲便跪了下去:“姑娘,您这一去,还是扮男装的吧?自打您将董方领回家,奴婢就一直在学男子走路,现在已学像了七八分;而且在来京城的路上,奴婢还学会了骑马;这一年来,奴婢也下苦功练功夫。现在姑娘不管做什么,奴婢至少能跟上姑娘的步伐。所以,奴婢跟了去,不会拖累姑娘。就让奴婢跟在您身边吧。”
    “菖蒲,你姐姐去世后,你父母就只有你一个孩子了。你忍心让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他们跟着老爷、夫人,不会没人养老的。”菖蒲态度很坚定,“姑娘能去,没理由奴婢不能去。比起姑娘来,奴婢的命又算得了什么?我爹我娘不会阻止我的。”L

  ☆、第二百五十七章 圣旨下

听菖蒲这么一说,薄荷不服了,跪下去道:“奴婢家里还有弟弟,比菖蒲姐姐强。姑娘,让奴婢跟您去吧。”又将手上的纸团递上来,“反正奴婢抓到了‘去’字。”
    菖蒲瞪她一眼:“听话!”
    薄荷嘟嘟嘴,没有反驳,却眼巴巴地望着夏衿,等着她主持公道。
    夏衿心里感动,上前将她们扶了起来,道:“皇上还没下旨呢。让谁跟着,到时候我再通知你们。也许,不用我去也说不定。”
    说是这样说,但夏衿心里笃定,为了江山的稳定,皇帝一定会让她去边关的,所以趁着圣旨未下,先作好一切准备。
    最重要的一个事就是跟大家告别。她这一去也许就是永别,不可能悄没声息的离开。
    那天傍晚,她跑到舒氏那里腻歪了一回,又拉着她去陪邵老夫人吃饭,伯母和嫂嫂们那里也走了一圈,回赠些礼物。第二天一早则去了一趟宣平候府,给宣平候老夫人和萧氏请安,聊了一阵后,她便去岑子曼的院子,拉她去店里看看。
    可是刚从宣平候老夫人的正院里出来,半路上就遇到了罗夫人。
    罗夫人当初来京城,一是为了让夏衿写信给罗骞,从边关将他唤回来;二是为了处理郑家的亲事。
    现在两件事都办完了,照理说她应该回临江了的,但宣平候去了边关,在传信给皇帝时,也会顺带送家书回来。罗夫人惦记着儿子的安危,自然不肯离开,要在京城等着宣平候的来信。所以这段时间就一直呆在京城。
    虽那日邵老夫人把罗夫人奚落了一顿,但第二天送宣平候他们出征时。舒氏跟罗夫人寒喧客气了一番,已把彼此的面子圆回来了的,见面不至于太难看。
    其实就算没有善良心软的舒氏,夏衿看在罗骞的面上,也不会再当面给罗夫人难堪。
    远远看到她过来,夏衿就停住了脚步,避到一旁。待她走近时给她施了一礼:“罗夫人。”
    罗夫人停住了脚步。面色复杂要望着夏衿,好半天才吐出三个字:“夏姑娘。”
    夏衿朝她笑了笑,就准备转身离开。
    “夏姑娘。”身后却传来了罗夫人的声音。
    夏衿转过身来。看向她。
    罗夫人张了张嘴,却又闭上,沉默地望着夏衿,眉毛微蹙。似乎满腹心思不知从何说起。
    夏衿见她的面容似乎又苍老了些,鬓间已有几根白发。心里不由得升出一丝怜悯,放柔了声音问道:“有事吗?”
    罗夫人嘴里嗫嚅了一下,终于小声地开口道:“你真不愿意嫁给我家骞哥儿吗?如果你肯嫁给他,我……我可以不跟你们住在一起。我知道你不喜欢我。我不会让你不高兴的。”
    夏衿一怔,抬起眸子凝视着罗夫人,看到她目光坦然。态度真诚,心里不由得感慨万千。
    罗夫人再不好。她对儿子的爱,都是应该让人尊敬和佩服的。这是一个视子如命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幸福,可以将自己刚硬的性子和极度的自尊踩在脚下。当初不让罗骞娶她,而是帮他订了郑家的亲事,她也是打心眼里觉得这是为了儿子好。
    但她不可能为了罗夫人这份母爱,就答应嫁给罗骞。
    如果是平常,她或许不会顾忌太多。但此时面对罗夫人流露出来的这份卑微,夏衿实在不忍太过伤她的心。
    她思考着措辞,说话尽可能地委婉:“您知道,我祖母回来了。我的亲事,必须由她老人家作主。夫人您这话,不该跟我提,而是应该去问我祖母。”
    罗夫人眸子倏地一亮,以为夏衿这是有心答应,立刻道:“如果你同意,我自然会跟你祖母提。虽然你祖母……咳,但为了我家骞哥儿,无论如何我都会争一争的。”
    “呃。”夏衿没想到自己的委婉会遭到误解。她只得将脸一沉,不大高兴地道,“罗夫人您这是什么意思?哪家的好女孩儿会私下答应亲事,然后让对方以此为倚仗去跟自家长辈讨价还价的?脸皮再厚、再没廉耻心的人也不会这么做吧?长辈们都是为自家孩子好,万没有跟她们对着干的道理。”说着福了一福,转身离去。
    罗夫人望着她的背影,愁眉苦脸的叹了一口气,这才缓缓转身,往正院去。
    早在夏衿到宣平候府时,岑子曼就得到消息,早已在院门口等着她了。此时见她来,很是高兴,跟她一同出了门,往铺子去。
    董岩从临江来时,知道夏衿有心在京城开店,已做了准备,将酒楼的一个厨子和做点心的师傅各带了两个上京来。有了他们,董岩再买了些下人,有苏、岑两家派的账户先生,铺子又不需要重新装修,所以只十几天的时间,他就把两个店给开起来了。至于宣传手段,“一招鲜,吃遍天”,把当初夏衿在临江时用过的手段在京城里再用一遍,两个店的生意就红红火火起来。
    两人到的时候,酒楼因未到饭口,客人不多;但点心铺子门前却人来人往,甚是热闹。
    “去拿几份烧仙草过来。”岑子曼吩咐雪儿,自己则跟着夏衿上了酒楼。
    “二位姑娘来了?”钱不缺从厨房里出来,笑着招呼道。
    日子过得好,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家伙就从当初的瘦如竹竿,变成了一个大胖子。
    他自打被夏衿拎到酒楼做事,就再也没沾赌。夏衿看他表现好,便让人给他找了个漂亮而厉害的小寡妇,帮着他娶了亲。他也算是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好日子。前段时间夏衿离开了临江,他也没有再犯赌,老老实实呆在酒楼里做事。因他手艺好,这一次董岩上京,便把他和他家人一起带到京里来了。
    “董岩呢?”夏衿问道。
    她话声未落,董岩就从楼梯上来了,笑道:“小人去点心铺那边去了。客人太多,总得看着些,以免出差错。”
    “人手够吗?”
    “还得再买两个。生意好时,忙不过来。”
    夏衿跟董岩一问一答,解决着店里的麻烦,看到岑子曼睁着眼睛望着他们,听得十分认真,她对董岩道:“现在店里走上正轨了,管理上的事,你以后可以跟岑姑娘说说,也好让她知道一些买卖上的事。”
    董岩答应道:“是。”
    岑子曼眸子一亮,跃跃欲试。可又有些犹疑:“可我不懂啊。万一错了呢?”
    “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有董岩在,你犯不了什么大错。”
    岑子曼一笑,正要说话,忽听“咚咚咚”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似乎有人正急促上楼。三人都转头朝那儿看去。
    “姑娘。”来人是邵家人从北边带回来的老管家邵勇。他急喘吁吁,走得甚急。一边从楼梯口上来,一边道,“老奴追到宣平候府,再从候府追到这儿来。”
    夏衿心里一动,问道:“什么事这么急?”
    “您……”邵勇看了看岑子曼和董岩,犹豫了一下,“老太爷叫您赶紧回去接旨。”
    果然是这事。
    夏衿倒没觉得意外,站起来就要往外走。
    岑子曼却大惊,拉着夏衿问道:“接旨?接什么旨?你怎么了?”
    “路上说。”夏衿道,抬脚下了楼,丢下一句话,“董岩也一起来。”
    岑子曼和董岩连忙跟上。
    两个姑娘带着丫鬟坐车,董岩骑马,急急往邵府奔去。到了邵府门前下了马,董岩看到岑子曼白着一张脸下来,脸上竟然还挂着泪痕。他顿时大感不妙,心里猜想着是不是邵家犯了什么事,被皇上追究了。
    可一想又不对:就算犯了事,也不应该找自家姑娘啊?
    一路猜想着,董岩跟着夏衿和岑子曼到了邵家大厅,便看到两个穿内侍服侍的人坐在上首喝茶,邵老太爷和邵恒定、邵恒国、夏正谦正陪在一旁。邵老太爷陪着笑说着话,其他人却严肃着脸沉默着。
    “回来了。”看到夏衿进门,邵老太爷就站了起来。
    内侍看到夏衿,倒是挺客气,笑嘻嘻地对她道:“夏姑娘,皇上有旨,请你接一下。”
    香案早已摆上了。
    偏厅里的女眷得到夏衿回来的消息,由邵老夫人带头,一一进来跪好。
    董岩也跟着跪在了最后面。
    “上天承运,皇帝诏曰……”内侍打开明黄色的锦帛,对着邵家人念了起来。
    董岩也读过书,听得懂内侍嘴里念的圣旨。可正是因为听得懂,他脑子“嗡”地一声就懵了。
    姑娘……姑娘要去边关治瘟疫?
    他盯着伸手接过圣旨的夏衿,心里乱成了一团。
    董岩这个外人尚且如此,邵家不知情的男人和所有的女眷更是如此。直到内侍叫“请起”,她们都还懵懵懵懂懂地没反应过来。过了一会儿,“啊”地一声呼叫,大家转头一看,却是舒氏晕了过去,赶紧地掐仁中叫唤,乱成了一团。
    “衿姐儿,皇上让马上离京,你赶紧回去收拾东西准备出发。”邵老太爷叫道。又吩咐媳妇们:“把你们三婶送回去歇着。”L

  ☆、第二百五十八章 同去?

夏衿知道舒氏是因为受了刺激而晕倒,有夏正谦在,她倒不担心。圣旨下,时间上不容拖延,毕竟救人如救火。
    “大伯。”她唤了邵恒定一声。
    邵恒定点点头:“你要的东西已做好了一部分,我叫人直接拉到城门口。你去收拾东西,一会儿我们在城门口集合。”说着便出了门。
    “菖蒲。”夏衿转头对菖蒲道,“你如果现在还没改变主意,那就去跟你父母告个别。我让薄荷帮我收拾东西。”
    “是。”菖蒲眸子一亮,快步朝她母亲那边跑去。
    夏衿看舒氏已醒了过来,担心她拉着自己哭,赶紧趁着一群人还围着她时,拉着岑子曼出了正院。
    “阿、阿衿,你要去边关?”岑子曼明显被这个消息吓懵了,说话都有些口吃。
    夏衿笑了笑:“你不是听到圣旨了么?”
    岑子曼张了张嘴,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夏衿也没空理她,匆匆回了自己院子,让薄荷收拾她东西——其实昨天晚上,菖蒲和薄荷就把她要带的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她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段时间做出来的针筒和药剂装好,放进木箱,再用破布旧衣将四周塞满,钉上盖子,以免在路上被撞破。
    “衿姐儿。”
    这里刚把东西收拾好,外面就传来舒氏沙哑的叫声。
    夏衿叹息一声,走了出去。看到外面人头攒动,不光舒氏,邵家老老少少所有人都来了。舒氏眼眶红红的,被杨氏搀扶着。步履蹒跚。
    “祖父、祖母……”不待大家说话,夏衿就将所有人都叫了一遍,然后道,“大家放心,我一定会活着回来的。
    说着,她跪了下去,给祖父母和父母分别磕了一个头。
    “衿姐儿。你一定……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一定要活着回来。”舒氏流着泪拉着她叮嘱道。
    “嗯。娘,我答应你。”夏衿点着头,鼻子酸酸的。
    “东西可收拾好了?”邵老太爷问道。
    “收拾好了。”夏衿知道不能再耽搁。转头朝人群里扫视一眼,看到菖蒲提着个包袱,已在她身后候着了。不光是她,薄荷也拿着包袱站在那里。
    “姑娘。”看到她望过来。薄荷的娘忙道,“让薄荷也跟着您一起去吧。您身边怎么能只有一个丫鬟?拿个东西提个水都不方便。”
    “是啊是啊。”薄荷的爹也附和着。
    “让菖蒲和薄荷都跟着去。在去边关这段时间。每人的月例提高到二十两银子。”邵老夫人开口道。
    在场的下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本来同情菖蒲和薄荷要跟着去送死的,现在都变成了羡慕。他们虽然疼儿女,但二十两银子于他们来说是个大数目,一辈子都攒不了这么多钱。而二十两这还仅仅是一个月的月例。要是两人在边关呆上两三个月。赚个五、六十两银子,一家子都不用愁钱了。
    舒氏自接了圣旨,就心如刀绞。惶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才能在不抗旨的情况下。让女儿的情况好过一些。
    听到婆婆的话,她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急急道:“只要你们忠心护着姑娘,你们的父母什么事都不用做,我给你们养着。”
    说着,她从腕上退下两个金镯子,分别塞到菖蒲和薄荷的娘手上:“这是赏你们的。待她们平安护送姑娘回来,我会再赏你们每家二十亩良田,将卖身契还给你们。”
    下人们又是一阵吸气声。能有自由身,还能得到二十亩良田,再加上一个足有三两重的金镯子,几十两银子,会过日子的话,以后两家都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了。
    菖蒲、薄荷愿意跟夏衿去边关,正是出于世仆的忠心。邵老夫人和舒氏这收买人心的手段一出,顿时获得两家的感激。两家人一起上前给邵老夫人和舒氏磕了头。
    一个下人进来,挤到邵老太爷身边,跟他低声耳语了几句。
    “衿姐儿,皇上派的护卫都在城门口等着了。东西收拾好的话,咱们就走吧。”邵老太爷知道自己这话会有些不近人情,像是要赶孙女离开似的。但圣旨一下就不能拖延,他还是做了恶人,催着夏衿上路。
    “走吧。”夏衿将披风披在身上,朝院门走去。
    菖蒲和薄荷赶紧抹干眼泪,指挥其他下人搬上行李,跟着往外走。
    岑子曼一肚子不舍,本来想跟夏衿乘一辆车的,但看到舒氏紧紧地拉着夏衿的手,她便识趣的没有跟上,转而上了自己的车。
    邵家所有人,连带岑子曼、董岩和一些下人,乘车的乘车,骑马的骑马,一起将夏衿送到了城门口。
    城门处,十几个精壮男子已在那里候着了。除了他们,还有一个中年女子,穿着窄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