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重生农家乐-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姑娘,听说你们家还有那个地瓜,也是喂猪的吗?”
秀瑶点点头,大声道:“是的,产量也挺高,谁家要是想要,可以搭配番麦。不过现在秧地瓜可不是好时候了,最好清明的时候。”
“秦姑娘,那我们种了番麦,吃不完,那怎么办?去粜粮食的话,肯定会被压价。”
秀瑶略一思考,笑道:“那你们送去柳家磨坊,保管是公道的价格,不让咱们吃亏。”
知情人立刻说柳家磨坊是好地方,大家又是一阵岔话题,说起了杨柳村如何如何。
还有人了解他们家的,立刻就拐到了老孙家,老白家,反正都以知道的多为荣。
一时间场面十分热烈,甚至出乎秀瑶的意料。
最后越来越多的人表示要种番麦,起码要三亩,还有点要十几亩都种,甚至不少人直接学秦家,不种谷子,就种番麦。
这时候他们才开始关心怎么种、护理、收获等等的问题。
秀瑶看看时候差不多了,就大喊,“大家先回去吃饭,这个怎么种的问题,可以慢慢来,过几天我们家要种,欢迎你们派人来学习。另外,要赶紧去楼书办那里登记要种子,否则不够了啊。”
因为她一场宣传班,原本楼书办发不掉的种子,一下子被抢空,还有人家不够,只得又紧急去县里调集。
这些都是要签订文契的,领了去就要种,说几亩就是几亩,否则到时候县里要来处罚的。
所以,也不怕人家领了去是白领了扔掉的。
老农民自然懂得怎么浸种,不过是秀瑶一说,他们就能领会的。
而秀瑶家有沼气池,可以当底肥以及绿色农药使用,会比他们的更好。
不过现在她还没有公开的,毕竟技术不成熟,若是公开了,谁家也去弄,到时候出现了爆炸事件,人家少不得要赖着她,所以她宁可打呵呵混过去,也不立刻就教给人。
原本秀瑶以为也就是一些乡邻们来看种玉米的,哪里知道竟然一副县衙的仪仗逶迤而来,那些人骑马坐轿的,威风凛凛。
☆、222、知县盛赞
洪知县穿着官服;一副下乡巡视农耕的样子;只是太热;没有戴管帽;而且脱了鞋;撸袖挽裤脚的,倒是没有多少架子。
大家听楼书办一喊县老爷到,大部分人都唬得赶紧跪地恭迎县老爷。
洪知县赶紧着瞪了楼书办一眼,忙把就近的地头上的老秦头几个扶起来,“大家请起;请起!”
老秦头那个激动啊;大半辈子了;竟然还能让知县老爷扶一次,这真是长脸呀!
大大地长脸!
他立刻笑微微地四下里看;抄着手,晃着腰,惹得一旁的周大爷直看他。
“哪位是秦家四姑娘?”洪知县亲自问道。
楼书办早飞快地去喊了秀瑶,秀瑶正给几个村里种地好手讲玉米的要领呢,听见洪知县来也赶紧停了往这边赶。
洪知县就看见一个身姿窈窕的小姑娘跟着楼书办过来,忍不住就上前迎了两步,就看清了她的样子。
见她穿着豆绿色的衫子、为了干活方便,下面没有系长裙子,而是穿了一条月白色的裤子,系了一条藕荷色的合欢裙。
穿着打扮倒是干净爽气,看她模样也是漂亮干净的,一点不像那些劳作的妇人一样粗糙,反而水灵灵的,如同一粒新春萌芽的梅花苞一样,尤其是那双杏眼,水润清澈的,好像里面养着两尾小鱼一样晃悠悠的。
洪知县暗自称奇,果然是个不俗的女子,怪道顾少爷会跟自己提及呢。
见洪知县打量自己,秀瑶也不紧张,落落大方地行礼。
洪知县就问她一些番麦的事情,秀瑶随口就答来。
洪知县更加称奇,这小姑娘静静地看着的时候,觉得温婉可人的,可举手投足动起来的时候,神采飞扬,让人觉得更加灵动非凡。
他也是个能干的,可从南方来到不熟悉的北方,不说水土,单说吃食就诸多不惯的。他感觉这小姑娘倒是像自己乡下那些水妹子,水灵灵的,让他很是心生好感,又不禁怀念故土。
聊了半日,秀瑶看了看天色,笑道:“县老爷在哪里歇脚?”
洪知县半开玩笑地道:“不知道四姑娘管不管饭。”
秀瑶笑道:“县老爷如果不嫌弃,我们家倒是乐意得很呢。”
鸡鸭鱼肉家里不缺,大夏天的新鲜蔬菜水果,那是应有尽有,而且她还有上好的大米呢。
那是齐风帮着运糖的时候给捎来的。
洪知县一说要去秀瑶家吃饭,楼书办就惊掉了下巴,周大爷等人更是紧张,毕竟秦家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招待,若是得罪了县老爷,那可不是秦家一家人的祸事。
都说破家的知县,灭门的知府,小小知县,可也得罪不起呢。
“堂尊,咱们不如去周大爷家……”楼书办试探着劝他。
洪知县笑道:“来了桃源村,如果不去秦姑娘家走一趟,那不是白来了。”
他可是冲着这里来的呢,治下有这么个灵秀人物,说不定会给自己增添荣耀,以后自己的升迁也会顺遂很多的,自己任期将满就看这一年的番麦推广政绩了。
秀瑶不紧张,可秦大福几个紧张得要死了,腿肚子都打哆嗦,如今听着老爷要去家里吃饭,简直是慌了神来。
柳氏就算计着家里哪一样是能上桌的,又想着赶紧让秀容去请周家大娘子来帮衬帮衬,免得丢丑是小,得罪了县老爷事大。
洪知县由秀瑶陪着,对那些主动上来要陪他的里正、乡老们都委婉谢绝了,一路去了秀瑶家。
看一座干净的院落盖在一片石头地上,倒是省了铺路的力气,周围花木掩映的,一点都不单调。
而且花木错落有致,景色与景色之间和谐雅致,一点都不冲突,倒是又让他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么一个农家小院,竟然还有这样的匠心,要知道他治下有钱人多,大宅子不少,甚至还有大花园子的他也去看过。
但是不少人家那花园子在他看来简直是惨不忍睹,看着花团锦簇的,实际让人不舒服。
这小院看起来不大,却不会让人觉得拥挤,更不俗气,有的地方花团锦簇,显得热闹,有的地方清新雅致,显得环境清幽。
着实不错!
他自动将这些功劳都归功到了秀瑶身上,可其实大环境是秀瑶把握的,那些细节是柳氏和秀娴几个弄的,秀瑶和秀容都帮着打下手而已。
柳氏按耐着紧张见了礼,倒是也落落大方,一点都没有露怯,洪知县非常和蔼地赞扬了她贤良淑德,能养育出如此优秀的女儿。
及至听说家里两个儿子读书,洪知县更是惊讶,更加刮目相看,这一次是对柳氏和秦大福。
但是很快,他赞扬的目光就落在柳氏头上,觉得她是个了不起的农家妇人,和其他人不那么一样。
秀瑶趁机道:“县老爷,我大哥虽然不读书,但是也非常能干聪明,我们家这些农场都是他带人归置的。我二哥秦显在周家学堂借读,我小弟在杨柳村任家学堂借读。我二哥就在跟前呢,那天我们宣传番麦都是我二哥带人登记和誊录的呢。”
秦显没料到秀瑶会给知县引荐自己,原本他听见知县来了,很想上前露脸,但是先生早就告诫,如果知县不唤,不可强出头,免得适得其反,惹知县老爷厌恶。
他在知县跟前晃了几圈了,知县都没注意他,他正着急呢。
听见秀瑶引荐,他的心突的一下子,猛得就跳到了嗓子眼上,几乎要蹦出来了。
洪知县倒是没有略过去,反而扭头笑问:“秦显在哪里?”
秦显立刻大步上前,拜倒见礼,“学生参见知县老爷。”
洪知县眉梢抽了一下,却也没有说什么,让他免礼,又随口问了几句读什么书,会不会做对子之类的。
秦显倒是对答如流。
洪知县就点点头鼓励他好好读书,然后就又和秀瑶说番麦的事情。
楼书办赶紧拉着秦显去一边,“秦小哥,你也忒给自己贴金了,你还没下场了,就成了学生了……”
秦显一听,汗水唰的下来了,自己疏忽了,“还请楼书办多多指教。”
楼书办因为秀瑶帮他解决了大问题,在县老爷跟前大大地露了脸,自然得意着,也不那么高傲了,立刻就跟秦显一边嘀咕去了。
很快周大爷就让大娘子带了厨娘来帮忙,还从家里带了一些干货来,免得席面太寒碜。
结果饭菜还没准备好,洪知县就跟秀瑶笑:“咱们随意些,有什么吃什么,可不要太贵重。”
这时候有几个凉菜好了,麻油盐蒿、蒜蓉鸡蛋黄瓜、早上煮得白切肉,白切鸡,麻鸭蛋、松花蛋、粉丝海蜇皮等几个。
洪知县说很好了,赶紧端上来,他都饿死了。
等周大爷那几个厨子大盘大碗的做好,他估计要去见祖宗了,秀瑶看他那么饿,赶紧就收拾了大白馒头、卷了鸡蛋的饼、大米饭三样主食上来。
洪知县也不挑剔,每一样都吃了一些,大米饭满满一大碗,那么多菜也几乎都一扫而光。
除了秀瑶不那么懂他们的规矩象征性的动了几筷子,任里正等人自然不敢和他一起吃饭。
秀瑶看着他呆了呆,洪知县哈哈笑道:“本县饭量大了些,受惊了,受惊了!”
秀瑶抿嘴浅笑,摆手道:“还好还好,县老爷肚大能容,要装咱们整个县的老百姓,以后还得装一个州的一个省的,自然要多吃一些的。”
她虽然说得孩子气,可洪知县却喜欢,暗暗地说借你吉言,早点升迁!
饭后,洪知县又坐了坐,喝了杯茶,聊了一会儿,然后就带了人前呼后应地又去其他地方巡视了。
他一走,一大群人都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不过秦家的名声可一下子又提高了两个档次,好消息长了翅膀一样,立刻大家就知道县老爷在一个农户家吃了饭,还和秦家四姑娘好一顿畅谈呢,直夸她了不起。
当然,他们不知道后来洪知县果然一路升迁上去,还将下乡巡视的事情写进自己的报告里,着重写了桃源村秦家四姑娘的事迹。虽然不能用名字,只是秦家四女,但是也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有秀瑶的帮忙,楼书办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而农户们都忙忙碌碌地种番麦。
过了两天,楼书办就亲自带了礼物来道谢,还有洪知县给的赏赐,两只十两的银锭子,两匹绸缎,四匹绢,另外还有一些端午节的香包等。
张氏让柳氏和秦大福将洪知县的赏赐放在秦家宗祠里摆了好几天才让柳氏收回去。
“老大家的,这都是知县给我们老秦家的荣耀,是祖宗的福德,咱们可得感恩。”
柳氏应了,知道她的意思,就将那些赏赐给了张氏一半,“娘,这些是赏赐,你拿回去也喜庆喜庆。”
张氏自然乐不得,她可没想到柳氏那么痛快,立刻就乐呵呵地让老秦头和她一起搬回去。
柳氏都做了大方,索性更大方,就让秦大福给送过去。
种了玉米之后,柳氏又领着秀瑶几个去了一趟老柳家,给柳升娶亲,热闹了几天才回来。
回来之后,正是乡人护理玉米的时候,除草、间苗、捉虫……都说这个比棉花好管理,比谷子收成高,以后棉花只种官家规定的几亩,交租子就好,其他除非需要也不打算多种了。
累死个人!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继续加更啊,竟然大图推荐了,都不知道,汗一个。多谢亲们捧场。
☆、223秀娴议亲
六月六;天蓝云白,一片晴朗。这日前后是姑姑回娘家的日子,晒被子、晒书、晒粮囤子。
原本柳氏是要回娘家的;但是之前柳升成亲回去一次,而且她现在也有女儿女婿了,要在家招待姑爷和姑娘。
秦业一大早就去接,路上正好遇到白寻安送秀芹过来,白寻安说还要读书;原本就送秀芹来的;既然秦业去接了,就让秦业接秀芹回娘家住几天,他则说家去读书了。
反正六月六一般都是姑娘住娘家;白寻安不来;秦业也不在意,叮嘱了几句就带了秀芹家去。
秀芹自从出嫁那阵之后就没回过娘家,嫁过去就有了身孕,要养胎,之后生了小子,孩子太小也不能出门。
圆圆生得白白胖胖的,穿着一身漂亮的棉布小衣裤,剃了头,头顶留一个桃子的形状。如今正是咿咿呀呀的时候,瞪着一双黑亮水汪汪的大眼睛,嘴里吐着泡泡,小手挥舞着,冲着那驴就使劲地叫唤。
秦业看得心,软软的,一把抱过去,“来,大舅抱着你赶驴。”
说着还把鞭子塞给他,他白嫩嫩的胖嘟嘟的小手立刻就握住,晃了晃,嘴里“嗯——嗯”地叫着。
秀芹满脸的柔和慈爱,时不时地给大哥和圆圆擦擦额头的汗,然后和他唠家常。
兄妹三人到了家,家里正在抓猪卖呢,照旧是刘岩亲自带人来抓猪过称。
秀容嫌臭,拿了把纨扇在葡萄架下面扇,看到他们进来,立刻欢喜地迎上去,“大姐,圆圆!”
她一把将圆圆过去,小娃娃忽的就把她的扇子夺了去,又觉得她胸前的发辫好玩,小胖手毫不客气地就抓。
秀容被他抓了一下脸,火辣辣的,赶紧嚷嚷,“哎呀,给毁容了,赶紧抱走吧。”
柳氏早从外面笑呵呵的快步回来,赶紧将外孙抱了去,一叠声地小心肝宝贝地叫着,逗得圆圆咯咯大笑。
秀芹看了看,“瑶瑶呢?秀娴还在织坊呢”
她知道二弟和三弟读书呢,秀娴和大嫂看织坊。
柳氏笑着指了指,“卖猪呢。”
秀芹就要去看,秀容忙道:“大姐,有什么好看的呀,怪臭的。”
秀芹却道:“这是自己家,再臭我也喜欢,娘你不知道,我总做梦梦见咱们在一块呢。”
说着眼眶就红了,赶紧背过身去擦泪。
柳氏忙笑着安慰她,“快走吧,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去看看。”
娘三个去了,秀容就又在葡萄架下晃悠悠的。
秀芹和柳氏抱着圆圆去了养殖场,她一边走一边惊讶地看,兴奋得像个小姑娘,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眼睛里闪动着奇异的光,好像被拘束了太久没有这样活泼过一样。
柳氏看了心下有些不是滋味,秀芹原本是个温柔沉静的姑娘,不是跳脱的性子,不过想想可能是好久没回娘家了,激动也是可能的。
秀瑶趁着去年秧地瓜多所以多养了一批猪,现在正好是出栏的时候,蔬菜大棚和养殖场的结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引得好多人来学习。
都说要跟着秀瑶家弄一样的,秀瑶这一次什么都没说,因为之前秦三顺来说要和她家一样,她说了句要结合实际,菜大棚可以小点够自己家吃就好了。三叔和三婶就以为秀瑶嫉妒他家,生怕他们家抢了生意。
所以他们盖了好大的大棚,不过没有更好的技术支持,也没有那么多钱余钱,所以弄得四不像,看着歪塌塌的。
这次秀瑶卖猪,秦三顺夫妻两个也来看,想让刘岩将自己家的猪也一并抓走。
他们一共养了四头猪,粮食不够,只是吃蔬菜和猪草,所以没有秀瑶家这么肥大。
现在出栏,根本不划算。
“十五文太少了吧,我家的怎么也得二十文。”
秦三顺漫天要价,觉得秀瑶跟自己扯谎,肯定是故意压价的,说不定她还赚佣钱呢。
秀瑶就不理他,“三达达你自己卖吧,反正就四头猪,好卖。”
刘岩一听秦三顺的描述就知道他家的猪什么样,笑道:“不瞒你说,你家那猪估计都是瘦肉,十五我都不乐意要呢。这是看在四姑娘的份上的。”
秦三顺一听,气得不轻,但是他也不敢跟人家刘岩耍横,遂冷笑,“那我就试试能不能卖个多的。”
气呼呼的,转身就走了。
三婶却不肯走,而是盯着看,就看到刘岩和秀瑶在那里算账。
也不见秀瑶扒拉算盘子,两片嘴皮子上下那么吧嗒吧嗒地一碰,就算出了数,然后让刘岩再算一遍。
刘岩却一副很豪爽的样子,“不用,四姑娘算的那里有错。”
说着就递上一沓子银票,“银子都存在大通钱庄呢,随去随用,见票即付。”
秀瑶仔细检查了一下,这样好,不怕贼惦记。
如今家里钱多了,一部分还是白银,柳氏就藏在那个箱子里,锁在屋里地下,除了秀瑶没人知道。
还有一部分就换成银票,可以随时取用的,家里如今布置两处农场,也需要大笔钱。
有了这两百多两银子,又够做很多事情的。
三婶气他们就算在自己家院子里付钱还背着人,想上前偷看那个秀瑶就一扭腰全将她的视线挡住,气得她撇撇嘴,不过还是看见一沓子银票。
顿时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又嫉妒又愤恨,想着这些钱原本应该是自己家的才对。
至于为什么是她的,她总是有办法七拐八拐地将那笔银子算在自己头上的,比如给大房养了孩子多少年,比如帮了多少忙,比如大房就该给他们钱才对的。
卖了猪,又把那些鸡鸭兔子的卖掉,秀瑶请刘岩留下吃饭。
刘岩笑道:“四姑娘的饭当然要吃,就是兄弟们一起呢,得先把猪送走,反正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吃饭。”
秀瑶也不多留他,就喊道:“娘,咱们不是新擀的饼吗?煮上几十个鸡蛋再割二十斤烧肉给刘大哥他们路上吃。”
三婶原本要走了,看到柳氏和秀芹来就光明正大地留下打探光景,一边假意地逗弄孩子,却趁着大家不备就撇撇嘴,狠狠地瞪他,惹得圆圆好奇地看她。
这番听秀瑶那么大方地说二十斤烧肉,几十个鸡蛋,惊得她忍不住啊了一声,“哎呀大嫂子,你们可真是富了,有钱了,成了土财主了。啧啧,听听瑶瑶着口气。”
柳氏看她捏着圆圆的小胳膊,赶紧抱着转了个身,免得让她给捏青了。
“人家刘岩帮了大忙,这点肉蛋的算什么,咱们本来就这样,人家对咱们好,咱们就加倍好。”
说着也不和三婶多说,就带了秀芹去准备。
虽然柳氏和三婶一直没正面冲突,可她也知道三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二婶许多事情也是她挑唆的。
现在二婶一家搬去后面住,和自己家没有什么频繁接触,柳氏舒心得很,才不多理会三婶呢。三婶多次想找她话家常,说点别人的家长里短,柳氏都不乐意听。她多年的了解,知道三婶是什么人,尤其是现在分了家,来跟自己说谁谁谁说大房的坏话,谁谁谁有什么意见,然后想套了她的话,再出去跟人家说她对别人有什么意见的。
柳氏听秦德才媳妇、曹月莲婆婆等人说起多次了,更知道她现在的心思,能少打交道就尽可能地少点,大不了让她说自己不亲近妯娌,也不能让她歪曲了什么出去话说八道。
这边准备着给刘岩他们的吃食,那边柳氏又打发了人去织坊接许二妮和秀娴几个回来。
许二妮和自己的大姑子没见过几回,特意之前回了娘家,这些天在家里和秀芹亲近一下的。
人一多,小院就热闹起来,叽叽呱呱的说话声充盈于耳。
其他女人们一起忙活,许二妮要去给张氏帮忙,秀瑶被指派看孩子,七个月大的孩子开始对什么都好奇,调皮起来,手舞足蹈的,小手总要抓东西。看见秀瑶头上的头花和发辫啊啊啊地就去抓。
把秀瑶忙活得没一会儿就汗流浃背的,头发都乱了。
“哈哈,小孩子虎头虎脑的真可爱。”一道清朗的声音传来,秀瑶扭头去看,见是徐振宜,忙笑着打招呼,尴尬地想抓住圆圆的手。结果他一抓就抓住了秀瑶的发辫,结结实实的抓着不肯松,还咯咯地乐。
徐振宜见秀瑶疼得脸色都变了,赶紧放下东西上前帮忙。
“哎,你们做什么呢”
他们正纠结的时候,秀容从院子里出来,看到门口闹成一团的三人。
徐振宜忙把圆圆抱走,让秀瑶整理一下,秀瑶喊道:“三姐,你快帮忙抱抱小东西,力气那么大,抓死我了,也不知道随谁。”
秀容忙上前把圆圆抱走,审视地打量了徐振宜一眼,“你有事吗?”
徐振宜笑道:“来四奶奶家呢,顺便过来看看婶子。”
秀容似笑非笑的,一双眼睛却暗含着讥诮的目光,“是来看俺二姐的吧,她在织坊没回来呢。”
刚说完,秀娴的大嗓门就在院子里响起来,不知道跟大姐他们说什么,笑得哈哈的。
秀瑶有点尴尬,忙请徐振宜进院子,秀容也不好阻拦,只是瞪了秀瑶一眼,暗暗地对她说:“多管闲事。”
秀瑶朝她做了个鬼脸,去一边摘了一串喇叭花给圆圆拿着玩,免得他总抓头发。
大家都没想到徐振宜会来,有点意外,秀娴大大方方地让他屋里坐,又跟他寒暄,问问徐婶子等人好。
徐振宜一一答了,把带来的礼物递过去。
柳氏就让秦业负责招待他,“说不定一会儿你们姑和姑父来呢,正好一起吃饭。”
徐振宜却笑道:“婶子,我就是来四奶奶家,顺便来看看,一会儿就得过去呢。”
柳氏和秦业几个就和他聊点家常,说说年景、互相知道人家的白喜事,少不得又说一下秦家的农场以及番麦,那是稀罕物。
秀芹和几个妹妹在下面准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