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死忠粉重生了-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姗姗来迟的疼痛让赵侑终于察觉到自己受伤了,下意识的一摸,便发现手上沾了鲜血,但就这个出血量来说,并不至于会危及性命,他已经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了解了。
  看着赵信惶恐不安的神色,他心中微微一痛,当年翻车后看着他流血不止的右腿,小小的赵信脸上的神情与如今何其相似,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如此关心紧张他。
  “这点小伤不碍事,阿信不用担心,叫大夫来包扎就是了。”
  两人之间风雨欲来的气氛突然消弭于无形。
  “我马上去叫大夫!”赵信旋风一样地跑出去叫人,片刻又进来了,紧张不安地看着赵侑,却不敢有任何动作。不能止血,一般的伤药和绷带都起不了作用,反而会压到伤口加快流血的速度。
  大夫很快来了,进行了止血处理,还开了药。赵信一直守着赵侑,直到他喝了药躺在床上,这才稍微松了口气。
  “阿兄,你好好休息。”他情绪低落地说了一句,便要转身离开。此时,他再也说不出任何责怪兄长的话,那些愤怒已经被愧疚和担忧全部挤占。他有什么资格去生气,他从娘胎里就亏欠了阿兄。
  “阿信,”赵侑叫住了他,轻声道,“萧表妹的事,是我对不住你,除了她,我可以给你任何补偿。”
  赵信顿住了脚步,赵侑的话让刚才的矛盾重新回到了两人之间。
  他的脸上浮现出痛苦的挣扎,他本不该和阿兄争任何东西的,阿兄说的所有话,他都该照做。可想到要放弃萧宓,他整个心脏都被狠狠揪住了,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与她相处的种种幸福与前所未有的心动,一一浮现在脑海里。
  他无法割舍。
  “我不要补偿!”赵信猛然回身,扑到赵侑床前,半跪着祈求地望着他:
  “阿兄,我真的很喜欢她,我能感觉到,若错过了她,我这一生都无法再为谁心动了。”
  “唯有此事……我无法相让。求阿兄能原谅我这一回!”
  说到最后,他羞愧地低下了头,似乎无颜面对赵侑一般。
  越是如此,就越让赵侑心里不好受。明明是他做错了,阿信却还在恳求他原谅!
  从小到大,阿信总觉得是他亏欠了自己,可事实上,是自己亏欠了阿信太多。他们是一母同胎,从小相依为命的亲兄弟,负天下人他都无所畏惧,唯有阿信,叫他无法不动容愧疚。
  可萧宓是他两世的执念,早已深入骨髓,在此事上,他同样无法放弃。
  沉默了半晌,赵侑终于下定了决心:
  “我亦不想因为宓儿的事失去你这个兄弟。既如此,今后便各凭本事光明正大地争取吧。”这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大让步了,以后他不会再用别的手段去算计赵信,“输了,我便认命,赢了,阿信也莫怪我!”
  峰回路转,赵信脸上闪现出惊喜的笑容:“一言为定!”
  他无比感激,兄长能允许他去争取。
  *
  经过二十多天的苦战,裴家军此时弹尽粮绝,士气也极度低迷。
  河内后方大本营已被起义军占领,无法再进行粮草补给没有退路不说,起义军还时不时对裴家军进行偷袭,而前方徐家军的围追堵截也叫他们苦不堪言,十天前谯郡陈家的有生力量被彻底歼灭后,徐家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了荥阳城外的战场上。
  加上从文城回援的九千左右的军士,裴家原本的九万大军,如今已经不足三万。
  在几个儿子的苦谏下,裴松终于决定不再硬扛,下达了向东北方向突围的命令。
  历经艰难,终于带着仅剩的一万人马突围成功,一路劫掠百姓进行补给,跋涉了数百里到达了鲁郡,投奔了在此地称王的大魏守将殷恭邃。
  裴家嫡出的三娘子,裴长垣唯一的女儿裴蕴,好不容易才在护卫的保护下找到了父亲和祖父的大军军营,一路颠沛流离随军流亡到了鲁郡,却一到鲁郡就被宣告了嫁给鲁王殷恭邃做妾的命运。
  军帐之中,裴家一家人共聚一堂在用饭,乍听到裴松宣布这个决定时,裴蕴当场就跳起来了:
  “阿翁,我可是堂堂裴家的嫡女,怎么可能去做妾!还是给一个半老头子做妾!”
  她一向以裴家嫡出身份为傲,做妾让她觉得受到了莫大的羞辱。
  裴长垣一向疼爱这个唯一的女儿,闻言耐着性子安抚道:“蕴儿,如今不比往日,裴家兵败至此,唯有投靠殷恭邃方可不被徐家追杀。为了家族,只能先委屈你了。”
  他虽然态度温和,却显然也是赞成自己父亲的决定的。
  “不!我不要做妾!我怎么能做妾!”有些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了几句,裴蕴突然抓起身边仅剩的一个侍女,“阿耶,您收她为义女吧,让她代替我去!”
  “正因为你是裴家嫡女,送你去,才能显出我裴家诚意。”上位的裴松毫不留情地打破了裴蕴唯一的希望,拿个婢女冒充,若被揭穿是很容易惹恼殷恭邃的。
  “蕴儿,你那么多姐妹,可就你一个人逃出来了,除了你还有谁能去?”裴长林此时插言道。裴家儿郎都在军营,女儿们都在河内府上,大哥裴长垣让人护送家人来与他们汇合,他的三个女儿一个幼子都没逃出来,反倒是裴蕴安然无恙,他心里岂能没有怨气。
  “对啊蕴儿,裴家锦衣玉食将你养到这么大,如今是时候该你为家族做贡献了,你可要懂事些!”裴长岩也跟着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着,就是没有一个人帮她说话,裴蕴听着听着,一下子站起来将面前食案上的碗筷全部扫到了地上,菜汤陶瓷碎片撒了一地。
  “我说了不去,你们谁都别想勉强我,除非是等着结仇!”
  “我看你是无法无天了!”裴松突然一拍案桌怒声道。
  “老三,叫人去城里请个嬷嬷来,好好教教她做妾的规矩,就她如今这脾气,送到殷府倒真是要坏事!”
  “是!”裴长林很高兴地领命道。
  裴蕴从小娇生惯养,裴松下定了决心要掰正她的脾气,那教养嬷嬷自然不会留情,五六天下来,还是服了软,一顶小轿被抬进了殷府。


第57章 感动
  无论是赵侑还是赵信,都很明白,此时并非能够沉溺于儿女情长之时,眼下最关键的,还是要打好事关赵家生死存亡的这一场战争。
  赵侑收到情报,京师派出冯翊、洛阳各十万驻军,北上阻截赵家军队。而这已经是三日前的事情了,如今这二十万大军恐怕已经行出了近两百里路程,甚至,若派骑兵为先锋,骑兵可能已经到达临汾。
  二十万大军压境,首先威胁到的并非赵家,而是赵家的姻亲临汾王家。临汾驻军只有八万,面对两倍于己方的敌军,是扛不了多久的。
  消灭王家,无异于砍下赵家的一条臂膀,若不想被各个击破,赵家就必须快速出兵,在朝廷大军到达之前,与王家汇合,如此才能保住临汾和王家。
  幸好紧邻临汾不过二百里的西河已被赵家攻占,将西河守军调往临汾比从太原赴临汾要近上一倍。也因此,赵信不得不先于赵家主力部队前往西河。
  军情紧急,他来不及跟萧宓道别,便在回到太原的第二天下午赶赴了西河。
  得知了大军开拔日期的萧宓,提前了两天将五十名医疗助手,及一大批治疗风寒,发热,消炎等行军常见病症的成品内服药丸送到了赵府。
  这是赵家南定京师前她对赵家的最后一笔投资。
  这一世赵家提前半年起兵,与前世相比已经产生了太多的变数,她不敢肯定赵家是否能如前世那样,顺利南定京师并最终一统天下,因此,她不会过早将自己的全部投资压上去。
  除此之外,她还让人专门为赵侑制作了足够三四个月用量的强身健体丸药,还有些许特效止血药。这就是出于私人的交情了,赵侑帮了她那么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她希望能多回报他一些。
  “萧表妹,这是?”来向萧宓辞行的赵侑,看到萧宓让人搬出来的一个大包袱,有些疑惑。
  “这是给六表哥备的成药。”萧宓拿出其中一瓶,交待了用法用量,“此药是针对你的体质所制,坚持每日服用,可强身健体,病邪不侵。”
  赵侑的身体状况她很清楚,现在虽然比半年前好了很多,却依然不能和那些身强体壮的军士相比。军营条件艰苦,又要急行军,恐怕会扛不住。在军营每顿熬药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她便提前制作了药丸。
  强身健体,赵侑的耳朵有些发热……看来在萧表妹眼里,他还是太瘦弱了。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地锻炼,早些让体魄强健起来。
  “这是特效止血的,对凝血障碍者有奇效,战场上刀剑无眼,六表哥一定要小心为上。临时赶制的,有些少,后面我制好了更多的,再让人给你送来!” 萧宓殷殷嘱咐道。
  前两日赵侑来看她时脖子上包着绷带,她问起原由,却说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这才让她想起了他的特殊体质,临时赶制了这两瓶止血药。
  为什么要送更多,想想好像有点不妥,萧宓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了:“哎……我可不是盼着六表哥经常受伤!”
  原来她前日看到他受伤了,竟然就不声不响在两日间就为他赶制出了这止血药。制药是多么辛苦的事,更何况是短时间临时做特殊的新药。想到此,赵侑那些自卑情绪瞬间消失,只觉得整颗心都暖意融融,还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振奋。
  她并不是不将他放在心上的,不然如何能为他考虑得如此细致。即使与萧宓为人周到圆融的性格有关,比之前世,比之以前,两人的关系也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他也并不是完全无望的!
  “萧表妹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用你给的药,一定平安回来见你!”赵侑坚定地道。
  怀着满腔柔情,与必胜的决心,第二日赵侑与赵家军主力一起,挥师南下。
  转眼,三个月就过了。
  虽然赵家军队军纪严明,但战争对临汾附近几个郡的影响还是非常大。萧宓派到长平探听情报的人,几乎断联。
  萧宓时不时还是会去将军府看望柳老太君,因此对前线的消息也一直有所耳闻。赵家军势如破竹,与朝廷抵抗兵力的战场已经南推到河东。眼见战场远离,挂心着长平消息的萧宓,这才又派了人手前往长平打探。
  派去的人总算与长平原本的情报人员取得了联系,带回的消息却让人大吃一惊。
  裴家居然在河内起义军与徐家军的夹击下一败涂地,带着残余部队逃走了。
  萧宓重生以来一直视裴家为劲敌,虽说她之前将裴家所占据的产业送出的举动限制了裴家的发展,但手握近十万军队,裴家的根基依然无法撼动。在她的计划里,差不多要等到赵家开国后平定天下的过程中,以她自己积蓄的军队,再借赵家之力,才可能一举覆灭裴家。
  可如今,她军队都还没准备好,裴家就自己倒了?这让人非常没有真实感……不对,裴家逃走了,他们还有多少残余力量这才是重点。
  “裴家军有多少人逃走了?如今在哪里?”萧宓追问道。
  “这……小人等暂时还未打听到。”下属有些惭愧地道。
  战场上的军机,普通人哪里能打听得到那么细致的情报,萧宓倒也不怪他们办事不力,如今兵荒马乱,能在之前长平、河内的动|乱中保住性命,平安来回于太原与长平之间,就已经很不错了。
  “小人处倒是有些关于裴家的情报,若萧娘子信得过,小人便说与萧娘子听听。”冉伟此时插言道。
  下属来给萧宓汇报情况时,恰逢冉伟也来向萧宓报告,在娄烦边界上发现一批流民,问萧宓是否有心收拢。冉伟此时也算半个自己人,因此萧宓听长平的消息时,并没避着他。
  冉伟都如此说了,萧宓哪有不听的道理。
  “突围成功的只有一万余人?这消息可靠吗?”萧宓犹不敢相信,在她眼里庞然大物的裴家,如今竟然只剩下约摸九分之一的力量了。
  “萧娘子放心,这消息源于河内起义军。”冉伟笑着道。
  萧宓闻言,一颗悬起的心终于落地,若来源于与之对战的起义军,那可信度就很高了。赵家的情报系统,果然不是商户能比拟的。
  但萧宓只高兴了片刻,又重新蹙起了眉头。
  “大敌已除,萧娘子为何还愁眉不展?”冉伟如今跟萧宓已经十分熟络,见状便询问道。
  赵侑派他到萧宓身边的目的,就是要全力替他刷好感献殷勤,这点冉伟心知肚明,自然要尽心尽力为萧宓排忧解难。
  “裴松和他的几个儿子,并非庸碌之辈,只要这些人还在,裴家就还有复起的希望,况且他们还有万余军士,如今还不是能完全安心的时候。”萧宓沉吟道。
  殷恭邃其人,据萧宓前世所知,没什么真本事,能成为一方守将,全靠拍显庆帝马屁得来。琅琊守将反了,眼看着朝廷集中兵力对付琅琊,打得两败俱伤,他也就跟着反了。后来赵家平复天下的过程中,兵临鲁郡,还没开打,他便开城投降了。
  如今殷恭邃将裴家收归麾下,假以时日,很可能被反吃。
  冉伟本就是个机灵人,听萧宓这话,顿时领会了她的意思,却不甚在意地道:“原是这等小事,就算他裴家将殷恭邃的兵力全数吞并又如何,我们郎君能收拾他裴家第一次,就能收拾第二次!萧娘子不用急,待郎君腾出手来,就可为您解忧!”
  “第一次?”萧宓满脸疑惑。
  “啊……哈……原来郎君没告诉萧娘子么?那萧娘子您就当没听到吧,不然郎君若知道是我走漏了消息,可要重罚我!”冉伟憨厚的脸上满脸尴尬,似乎是失言了,说完,立刻借故告辞,生怕萧宓再多问一句的样子。
  可这样一句话已经足够萧宓解读出很多信息了。
  这一世,裴家第一次栽的大跟头,就是遭起义军袭击河内,放出了徐元朗,然后被两面夹击。照冉伟无意间暴露出来的信息,这一切是源于赵侑的设计。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前世河内长平安定得很,哪来的什么起义军。而且,这股起义军的风格很明显,据萧家下属打听到的消息,一开始起义军只有一万余人,却能成功将裴家赶出河内,后来短时间扩张到两三万人,就能与徐家数倍的兵力分庭抗礼,至今牢牢占据着河内,以致于徐元朗打败了裴家,还是无法染指河内长平的萧家产业。
  如此彪悍的战斗力,与前世“归顺”赵家的那些山匪、起义军,何其相似。而那些,全都是出自于赵侑的手笔。
  而且,算算时间,当时她与赵家王家众人被围文城,裴家突然撤军,不正是为了回援裴家的荥阳战场么?
  这世间哪来的那么多好运与巧合,大多数都是人为。
  想起她刚回太原那天,赵侑看着她憔悴的样子,很自责地说怪他计划不周,她原以为指的是没给她安排除了冉伟等人以外的更多护卫力量,如今想来,却是指的裴家撤军的时机。
  他的未竟之意是,怪他对河内起义军的起事安排不周,导致裴家撤军太晚,让她吃了很多苦头。
  想明白这些,萧宓心头一瞬间涌上无数的震撼与感动。
  赵侑他,明里暗里竟然为她做了这么多。
  当然,对赵侑满心感激的萧宓并没有想过,冉伟那样一个做事谨慎周到的人,怎么会出现说漏嘴这样的低级错误。真的是因为与她太熟稔才会放松至此么?


第58章 联姻
  赵家军与朝廷的攻防战已经打了三个月,从临汾打到河东中部的安邑县,便胶着起来。
  赵家有二十万大军,虽说是实打实的二十万,但为防备突厥毁约,太原及雁门留守军士就高达八万。赵霍是个保守的人,他担心南进不成,反而丢了大本营,是以坚持要如此安排。
  考虑到路途上还有临汾的八万大军可以支援,总人数倒也依然有二十万,所以没有人反对赵霍的决定。
  赵家军军纪严明,沿途对民众秋毫无犯,甚至打进冬天刚遭遇了雪灾的绛郡时,还做主开了当地的仓来赈济贫民,并宣布废除显庆帝设置的许多苛捐杂税。在赵家情报系统进行的舆论煽动下,赵家的仁爱之名广为传播,从绛郡迅速扩展到京师,各县邑百姓对赵家进京表示出了十分的期待和欢迎。
  京兆华阴县的起义军攻占华阴仓,首先公开表示愿投奔赵公,驻守华阴等待明公前来,河东郡同济城的百姓,因为去岁赵佶与萧家共同主持的赈灾,对赵家心怀感念,也积极起义,响应赵家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士大夫,也悄悄送信向赵霍示好。
  这既是赵侑的部署和舆论策略引导的结果,也是赵家在前期三个月屡创佳绩的战场表现所造成的。民众和士大夫,对赵家都很有信心。
  但事实上,赵家如今的形势并不太乐观。
  赵霍与几个儿子及幕僚属下在大帐中分析着当下的局面。
  首先是兵力上,经过前期三个月的战斗,赵家原本的十二万人有两万人的死伤,实际战力只剩下十万,路上新招募的军士有两万,但未经系统训练,与赵家本身的军士比起来只能算凑了个人数,王家有两万人留守临汾,如今可用战力只得五万人,而且王家军的战斗力与赵家军相比,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弘农柳家也掌管着八万大军,但河东和弘农之间还隔着洛阳一条狭窄的边界领土。柳家军还未出弘农家门,便就被洛阳守将带领十万大军死死堵在了边界上,以至于无法支援河东。
  而朝廷方面,冯翊和洛阳虽然先前各派出了十万大军都被赵家在前面三个月里消耗得差不多了,但两地护卫京师,本就囤积了不少兵力,如今冯翊还有十二万人,洛阳除了牵制弘农的十万也还有五万派往了安邑战场,此外,太子还派了十万京畿护卫军前往安邑支援,不日就要到达。
  江都方面,还给洛阳东边的荥阳守将徐元朗下了令,命其率领麾下十万大军前去支援平叛。
  也只怪赵家前期表现太过凶悍,充分引起了朝廷的忌惮和恐慌,因此不惜拿出可调动的所有兵力前来围堵,战略战术不如赵家,就算拿人命来堆,也力图将赵家堆死。
  粮草方面,赵家如今已远离太原大本营,所带的粮草只剩下十日左右的存量,顾着民心,又不能如其他军队一样就地“征收”,只能向所经之地的商人买,但相对于十八|九万人加上万匹马的嚼用,买来的粮食也只是杯水车薪。
  除此之外,经过三个月的连续奔袭作战,军士的疲惫也不得不列入考虑范围内。敌军都从近处派出,使得赵家军不得不面对以逸待劳的局面。
  赵侑在插着小旗的沙盘上,指着荥阳一针见血地道:“徐元朗的十万大军很关键,多十万友军和多十万敌军,完全是天壤之别。”
  “这一点,不光是我方清楚,朝廷与徐元朗,恐怕也心知肚明。”行军司马张继感叹道。
  赵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据荥阳刚发回的情报,朝廷随着出兵旨意一起发与徐元朗的,还有荥阳侯的册封旨意,并许诺,战胜赵家,则增五千户食邑,晋封荥阳公。”
  赵侑甩出的消息让大家都沉默了,朝廷下了如此大的本钱,而这些却是目前的赵家给不了的,赵家自己人封的爵位食邑还远在天边是个虚无泡沫呢,哪来的封土去满足徐元朗的胃口。
  众人讨论了许久,都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对策,赵霍不由满脸愁云,只好令众人先散去各去料理事务。
  赵侑留到了最后:“父亲,儿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霍顿时喜出望外:“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你既有办法,何不早些说来!”
  “用此法,必能解眼下危局,只是要委屈三哥。”赵侑面带犹豫道。
  “你的意思是?”经他这一提醒,赵霍心中灵光一闪,隐隐有些猜测了。
  方才大家都着眼于战争方面的手段,竟忽略了这个最原始的办法。即使想到了,也没谁会敢想,拿堂堂世子,赵霍未来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去联姻做筹码。
  联姻,一般是不受重视的小卒子,顶多就到受重用的嫡次子的份上,小卒子分量不够,而且赵霍目前除了赵佶以外,并没有别的嫡子了,拿庶子联姻,和朝廷的爵位相比,诚意差远了。
  “父亲想的没错,三哥正当订婚的年纪,无论身份地位,能力,相貌,名声,都是众人眼中的佳婿,徐元朗没有理由不满意。”
  徐家若能协助赵家破了安邑之困,赵家便可直取京师,太子手中再无反抗之力,禅让帝位是迟早的事。如此一来,从太原到关中京畿的大片土壤都将落入赵家掌控,赵家将成为当下最强的一股势力,赵徐两家联合,取大魏而代之也不是奢想。
  让赵佶娶徐元朗的女儿为妻,就相当于许给徐家未来皇后之位,甚至是许给徐家一个做未来天子的外孙。这样的前景,岂不比摇摇欲坠的大魏朝廷一个国公爵位好太多。
  “这……你三哥毕竟是……”
  赵霍本想说赵佶毕竟是嗣子,却蓦然住了口。这一场仗,赵侑赵信兄弟贡献了多少力量他岂能不清楚,不管现在还是未来,都只会更加倚重这两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