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白山下好种田-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看你,这天好不容易晴了,你再哭,当心又发大水可就不好了。”
两个人虽然算不上什么生离死别,但是这种提心吊胆的感受,更是让他们珍惜着相处的时光。子轩摆摆手,让院子里的下人都该干什么干什么去,然后拥着静涵,两个人进了屋子。
钱氏和春杏两个,分别抱着清远和清遥,含笑的看着这对夫妻。“好了,咱们到前面玩去,让你爹娘好好呆会儿。”钱氏对清远说道。
清远虽然年纪小,但是却十分懂事,“嗯,好吧,娘哭了,让爹爹去哄哄娘吧。要不然姨奶奶找两块糖给我娘吧,以前我哭的时候,姨奶奶不就是这么哄我的么?”稚嫩的面孔上,有着一抹不属于这个年纪的认真,软软糯糯的声音,让人听了心情都会好很多。本来清远应该叫钱氏姨姥姥的,静涵嫌太别扭,不如姨奶奶还好上口一些,于是,清远和清遥就管钱氏叫姨奶奶了。
钱氏亲了一口清远,“好孩子,等会儿咱们就去找糖去,现在先跟姨奶奶去前面玩会儿。”说着,就抱着清远走了,春杏抱着清遥,也跟着去了前院。
屋子里,静涵终于不哭了,手还是搂着子轩的腰,一点也没有松开的意思。
子轩手里拿了个帕子,正在给静涵擦脸呢。“都是两个儿子的娘了,还这么爱哭。”子轩一边擦,一边笑道。等到脸上的泪痕都擦干了,这才捧着静涵的脸,额头抵着静涵的额头,“娘子,是为夫的不对,没有让人给你送信回来,让娘子担心了。以后不管到哪,为夫都会想办法让娘子知道为夫的情况的。”子轩低声的说道。
静涵摇摇头,“男儿大丈夫,本来就应该志在四方的。夫君是为身为一方父母,身系百姓,又怎能只惦记着儿女私情呢?静涵心里清楚,所以这几日并没有让人去江边找你。我只是有些担心罢了,如今看到夫君安好,才会一时控制不住,哭了出来的。夫君以后该做什么,无需记挂静涵,静涵不是那些少不更事的小女娃的。”静涵说着,就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刚刚实在是有些忍不住了,才会那么失态。这下子,一世的英明,怕是毁于一旦了。
子轩搂着静涵,听见静涵那轻柔的话语之中,含着无限的情意,不禁情动。低头轻轻的亲了亲静涵的额头,然后双唇辗转而下,覆盖住娇嫩的唇瓣。
两个人纠缠了很久,子轩这才放开了静涵,“要不是这大白天的,我真想和你好好地亲热一下。”子轩的声音里,有着明显的欲望。
静涵抬头看着子轩,这几天的劳累,让子轩明显的瘦了下来。眼睛下面有着明显的青黑,一看就知道这几天根本就没睡好觉。“瞧你熬得,眼睛都眍䁖了,待会儿我让厨房给你做点好吃的,好好补补。”静涵心疼的抚摸着子轩的脸庞。
子轩握住了静涵的手,“别说我了,你不也是瘦了么?”
两个人就这样互相依偎着,子轩低声的说着大堤上的一些情形,静涵一言不发的听。
老天爷似乎是真的发够了疯,从这之后,就没再下雨了。子轩派了人,到县里各处去查看,好在各地的防护措施都做的不错,并没有溃堤等情况出现。只是地里的积水挺多的,看样子得几天才能消下去了。
得到这样的消息,对于子轩来说,已经是最好的了。连日来的吊着的心,终于算是放下了。今年的春旱和夏涝,地里的庄稼看起来势必得减产了,好在如今镇东也不是完全指着粮食出钱,只要剩下的粮食够百姓吃的也就行了。
子轩给衙门里的这些人都放了几天的假,让他们回家好好地休息几天。子文这阵子跟着忙前忙后的,也是累得不轻,可是他心里惦记着家人,于是跟子轩说了,要回去看看家里。
子轩自然是同意的,虽然明白家里都是山地,正常洪水是侵袭不到那里的,但是没有确切的消息,心里一样也放心不下。再者这边的情形,也应该让家里人知道的,要不家里头也好担心了。
于是子轩派了长兴跟着子文,一起回家去报信了。
洪水虽然退了,但是后续的问题并没有完事。整个隆州的范围内,由于东部是山区,所以受灾的情况轻微。但是从中部到西部,都是平原,除了镇东之外,其余的地方受灾严重。
隆州知府现在是满心的恼火,倘若整个管辖范围内都遭了灾也就罢了,这天灾无法避免。可是偏偏镇东半点事都没有,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人家镇东知县开春的时候就做了预防。这样一来,可不是显示出自己的无能了么?“来人,派人去镇东,征收粮食。如今各处百姓受灾,地里的庄稼也都被洪水淹没,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既然镇东没有事,就从那边征调一批粮食过来,用来救灾吧。”这样的理由,应该算是很正当了吧?
☆、第二百四十九章灾情
“怎么不妥当了?那姓林的自从来了镇东,就没往上交过一粒粮食。如今整个隆州,也就他那没遭灾,跟他征调些粮食有算得了什么?”方知府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
这方知府在隆州呆了也有些年头了,比子轩来镇东的时间还长。他在朝廷里也是有背景的,这次的事情,皇帝也没有下什么旨意惩罚,所以他还是有些小得意的。
身边的人不再说什么了,而是有人领命去了镇东。
天晴了,静涵自然也忙碌了起来。这一场大水,使静涵的很多作坊都遭受了损失,酒坊从开春就停产了。蜜饯作坊,因为杏子成熟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大雨,无法采摘,导致全部烂掉了。
大水冲坏了道路,导致牧场的牛无法运到厩去,还有一直很畅销的松花蛋等东西,也都运不出去了。唯独还算正常的就是织坊了,这个季节并不是往外出货的时候,好歹受影响小一些。总的来说,静涵这一次的损失真的挺严重的,所以雨一停,静涵就赶往各个作坊和庄子,清算一下损失。
子轩也没闲着,如今雨停了,从东面竟然涌进来了好些的难民。都是附近州县的人,被洪水淹没了农田和房屋,如今无处容身。听说镇东这边没有受灾,都往这边跑来。
“大人,从昨天开始,就有不少的难民从东面过来了,今天来的更多。这些个难民,有挺多根本就不老实,竟然进了地里去祸害庄稼。还有的偷了咱们当地村民家里的鸡鸭等,今天又几个村子的人已经跟这些难民起了冲突。大人,你看这事怎么办啊?”刘主簿进来禀报说。
子轩想了一下,“这样,你带着我的信,去找李将军。让他带兵,在镇东县东部,一些来往的交通要道上拦路设卡。难民可以进来,但是必须集中管理,县衙里不是有些存粮的么?搭粥棚施粥。不能让这些难民胡乱的跑,咱们跟洪水抗争,好不容易才保护住了百姓的财产,没道理再让这些难民给祸害了。”
这些难民遭了灾,的确让人同情。但是并不表示,他们这些没遭灾的百姓,就得无条件的供给东西吧?这样的话,还让人心里能平衡了么?这个时候县衙必须得出面,维护住百姓的利益。要不然,以后谁还会一心去对抗灾害?都等着出去逃荒祸害别人算了。
“朝廷近期一定会派人过来赈灾的,咱们只要坚持一段日子,等到朝廷赈灾的粮款到了,这些难民就会返回家乡的。这几天,怕是诸位还得受点累了。”子轩有些歉意的说着。
“这个倒是没事儿,咱们为的是当地的百姓。那些难民,的确是应该统一管理,要不然的话,接下来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呢。”赵县丞也说道。
“咱们必须得守住关卡。不是咱们心狠,这些难民,都是从灾区过来的。如今天气还不算很冷,水灾过后,那些受灾的地方,人和动物的尸体腐烂,容易传染瘟疫的。这些灾民的身上,弄不好都会带着病,所以一定要看住了。灾民集中的地方,全部撒上石灰。县里的几个郎中那里,让他们开些解毒祛病的方子,放到粥里一起煮上。这样,只要难民们喝粥,就会连药一起,省的有的人不肯喝药。”子轩突然想起来有一天静涵说的,大灾之后有大疫,这个可得好好的预防。
赵县丞和刘主簿一听这个,心下一惊,“大人,能有这么严重么?”
子轩点头,“嗯,恐怕还不止如此呢。洪灾过后,要防瘟疫,同时也要防止鼠害。万一让老鼠泛滥成灾,不光农田作物保不住,就连人也有可能染上鼠疫。所以咱们要面临很多的困难呢。”子轩叹了口气,抗洪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若是做的不好,怕是还会有问题的。
“大人放心,我等当然会尽全力的,相信咱们全县的百姓,也会配合县衙一起做这些事的。”对于这一点,赵县丞丝毫不怀疑。如今子轩在镇东的威望极高,只要是子轩的命令,百姓都会很配合的。
“好,那咱们就赶紧的做事吧。把县里的人还得分派下去,各自发动当地百姓,先把鼠害控制了。另外就是这些难民,一定得控制住。县衙的仓库里,有不少的粮食,当时是怕咱们县里受灾,留着救灾用的,如今就拿来赈济灾民吧。”人命关天的大事,子轩自然是不会看着那些难民饿死的。
这边几个人正在商讨着呢,外头突然有人禀报,说是知府派人来了。子轩和赵县丞、刘主簿互相看了一些,不由得苦笑,这准是来找茬的。
等到外面的人进来,子轩心里就暗暗的乐了。原因没有别的,这次来的,竟然还是那个黄通判,也不知道这黄大人为何对镇东情有独钟。
“下官不知是黄大人前来,有失远迎,还请大人见谅。”子轩忍着笑意说道。
那黄通判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罢了,林大人公事繁忙,本官也不是那心眼小的。”
子轩赶紧让黄通判坐下,并且让人上茶,等到茶水送上来,这才问黄通判的来意。
“本官此次前来,是奉了知府大人的命令,来林大人这里征调粮食的。如今整个隆州,也就林大人这里完好无损,所以就请林大人帮着筹集一些粮食,府城那边急用。”黄通判这次来,态度上倒是能好一点了。
“不瞒黄大人,镇东县里并没有多少粮食。开春修建堤坝的时候,都是县衙里管饭的。再加上这边还驻守了五千多军士,每个月光是这些人的吃喝,就得不少。恐怕得让黄大人失望了,咱们这里真的是没有多余的粮食给府城用了。”子轩笑着说道。
那黄大人一听,立时就炸毛了。“什么?没有粮食?镇东已经四年没往上交粮食了,县衙里怎么可能会没有粮食呢?林知县,你可别拿着知府大人的命令不当回事?小心知府大人办你一个失职之罪,到时候可就不好了。”
子轩面色不变,依旧笑着,“黄大人何须动怒,我这里实在是没有粮食啊。下官初来的那两年,朝廷是免了税赋的。后来这两年里,也是皇帝下旨,让本官先把镇东县的防卫做好。大人也知道,这城防可不是咱们上嘴皮碰下嘴皮就能办得了的,那可都得是真金白银用钱才能干的。镇东就是个穷县僻壤,县衙里连一文钱都没有,全都指着这些税赋才能玩得转。大人也能看到,如今这镇东变成了什么样子。这可都是拿百姓上交的粮食等东西换来的啊,县衙里又怎么可能还有粮食呢?”
赵县丞和刘主簿在旁边忍着没有笑出来。这个林大人啊,还真是有意思,就给你来个哭穷,看你能怎么办?想想也是,你方知府办事不力,让治下的百姓遭了灾,却跑到这里来要东西了?这些粮食真的能到难民的手里也行,就怕是粮食运过去了,百姓也就是该饿肚子的饿肚子,该逃难的逃难。要是那样的话,还不如在这边多弄几个粥棚,赈济灾民算了。
“黄大人有所不知,近日来有不少的难民陆续来到镇东,刚刚大人还在跟我们说这件事呢。如今大批的难民涌入镇东,已经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大人刚刚还在发愁,县里没有存粮,该如何安顿这些灾民呢。黄大人,还请回去向知府大人说说,赶紧把这些难民弄回去吧。镇东是个穷地方,实在是供不起这些灾民的吃喝啊。”赵县丞在一旁接着哭穷。
这下子黄通判可是气坏了,脸色都有些发紫,手哆哆嗦嗦的指着子轩和赵县丞,“你们,你们竟然无视知府大人的命令,如此目无上官,本官要如实回报给知府大人,让大人向朝廷上奏。”
“黄大人何须动气?下官这里实在是没有粮食啊。这件事可是关系着整个隆州府的百姓,下官但凡有能力,又怎么可能坐视不理呢?还请回禀知府大人,赶紧上奏朝廷,请求赈济才是正经。镇东别说是没有存粮,即便是有那么十几二十石的,也无异于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啊。若是朝廷出手,那就不一样了。举全国之力,别说是一个隆州,就是再多几个,也是轻而易举之事。”子轩这回也不摆脸子,就这么笑呵呵的说话。但是这种态度,却更是气人。黄通判气的使劲喘着粗气,却是一点能耐也使不出来。人家根本就不怕他的威胁,不管你抬出来知府,还是朝廷,人家就是这么笑呵呵的哭穷,你还能有什么办法?难不成还能带军队来硬抢,那样岂不是更没理了?对付这个林知县不难,想个办法也能将他抓起来,即便是他厩有后台,但是远水不解近渴,应该是救不了他。不过,这又能有什么意义么?
☆、第二百五十章救灾
“大人,你这么不给他面子,就不怕他回去给你上眼药么?那知府本来就跟你不对付,他要是来真格的,暗中使坏害你怎么办啊?”赵县丞还是有些担心的,这个方知府,可不是个心胸开阔的人。
子轩笑笑,“随他吧,我估计光是这救灾的事情,也够他头疼一阵子的。想要陷害我,也得他忙的开才行。这个暂时不用考虑,咱们还是先把刚才商定的事情办好再说。”
赵县丞和刘主簿点点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赶紧的去安排一下,这也是关系到全县百姓的大事。”两个人一起出去了。
七月十八,李铭宇、齐云飞、许文翰、许文昌、岳鹏程几个人,带了两千军士,还有从厩和周边各州县筹集的粮食两千石,来到了隆州的境内。因为铭宇事先派了人提前来查看过,知道东部地区受灾轻微,西部又有子轩在,也没啥大事,最厉害的还是中部,所以铭宇这些人就直接奔着中部过来了。
他们第一站到达的,当然是隆州下辖的韩州。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跟大齐别的地方有些不同。隆州虽然名字叫州,其实是府城,其范围大概有后世的省差不多了。而其下辖的,有州和县,但是这州和州并不相同,有的州下面能够管着几个县,有的却并不管辖。同时,有的县也是直接归属于府城,就像镇东似的,直接归隆州府管辖。
造成这个局面,当然还是因为东北地区,本来并不归属于中原,而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政权。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东北这地方有过无数个少数民族建立过国家,每一次的都城都不相同,所以造就了如今各个地方名称的混乱。
而到了大齐的开国皇帝,此人乃是一位军士奇才,在夺取了中原之后竟然一路攻打到了东北,将这片地域占领了下来。不过这种历史存留的状态,却是保留了下来,只是稍微的有些改善而已。
当然了,这些算不得什么大事,人们也都习惯了这样的划分,所以就这么沿袭了下来。
这时大雨已经停了七八天了,路面早就干透,地里的洪水也都退了下去。众人一路来到这边,路上也是遇到了不少的苦难,总算是到地方了,大家也都松了口气。
对面来了不少的人,男女老幼全都衣衫破旧,蓬头垢面的,看样子像是有些日子没能吃饱饭了,一个个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文翰下了马,来到这些人的面前,“大伯,你们这是要去哪啊?”
一个老头看了看文翰,“小伙子,我们是逃难的啊。唉,老天爷不开眼,一场大雨把我们村子全都冲没了。我们活不下去啊,就想着往南面逃难,说不定还能留下条性命啊。”这老头说话时有气无力的。
“老伯,府城不是离着这里挺近了么?难道知府大人,还有各地的官员就没有开仓赈灾么?”文翰有些不解,虽说北方今年普降大雨,可是也不可能全都遭遇了洪水吧?按理来说,即便是朝廷没有赈济,光是个地方官仓里的粮食拿出来,也是够灾民果腹的啊?
“唉,别提这个了。知府大人倒是让人搭了粥棚,可是那粥稀的,就跟水一样。就这样还每天都限量,有很多人都排不上啊。我们也在那排了两天的粥,实在是熬不下去,这才想着还是逃荒去算了。要不然,也是全都饿死啊。”老人说起这事来,禁不住泪水就流了下来。
旁边的那些人也七嘴八舌的说着,文翰一听,眉头紧皱。“老伯,你们先别往南走了,到了外地,还不是人生地不熟的,又上哪混饭吃呢?我们是朝廷派来的,你看,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粮食。留下来吧,挺过这阵子,地里的庄稼收上过来,咱们好歹就能过下去了。”文翰劝道。
那些人抬头看了看对面的队伍,好长的车队啊。每辆车上都装满了麻袋,看上去倒像是粮食。
“这位官人,您说的可是真的?要真是如此,那我们就不走了。谁愿意背井离乡的跑到外面去混生活啊?但凡能够活下去,我们都是愿意在家乡的。”一个年轻人问道。
“放心吧,我说的都是实话。这样,你们先跟着我们往回走,吃饭啥的就跟我们一起。等着我们见到了这里的官员之后,就会正经的发放粮食给百姓的,怎么样?能相信我们么?”文翰看见这些人,心里真的是很难过。
铭宇在后面已经听到了文翰和那些难民的对话,他悄悄的对云飞说了几句话,云飞就带了一些人马飞奔而去。
这些难民跟着铭宇他们的队伍一起往府城走,路途还是有些远,晚上就找了个地方扎营休息。这些难民跟着大家一起吃了晚饭,铭宇就趁机会向这些人打听了一些情况。
从这些人的口中得知,其实各州县的粮仓只有个别的被洪水淹没了,其余的都保存完好。
朝廷都是有政策的,每一年收上来的粮食,除了上缴国家的那部分,地方上都要留下来很多,用作备战和备荒。等到下一年的新粮入库,这新粮才可以动用。
铭宇听了这些,就有些气愤。“明明有粮食,却不拿出来给百姓吃,弄个粥棚,恐怕也就是走个过场罢了。这隆州的方知府,看样子是真的干够了。”
“没事,咱们不是派了好几批的人提前过来了么?总会弄清楚这边是什么情况的。你也不用生气,这些当官的,有几个是真心为百姓?咱们这次出来,皇上不是说了么,给你临机专断之权。要是有那贪赃枉法的,干脆就杀两个,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了?”鹏程笑着劝道。
铭宇点点头,这事不是着急能办的。“行了,咱们这一路奔波,也够累的。都早点休息吧,估计明天能到隆州府城,到那了,恐怕是更累了。”
第二天的中午,一行人终于到了隆州府城。果然,在城门外,有好几个粥棚,一些灾民们正在排队等着领粥呢。
铭宇派人过去看了,那粥很稠,并不像难民们说的很稀。铭宇看了看鹏程等人,大家相视一笑,看来他们要来的消息,早就到了这边了啊。
大家正要进城,就看见从城里出来了不少人,全都穿着官服。
“不知是王爷到来,下官有失远迎,还请王爷恕罪。”为首的自然是方知府了,他早就接到了消息,算准了时间出来迎接的。
“方知府免礼,大灾过后,想必府衙里也是忙碌的很。大人又何必亲自出来迎接呢?”铭宇笑呵呵的说着。
“王爷能来隆州,乃是隆州一大幸事,下官就是再忙,也得来迎接王爷啊。”方知府满面笑容的说着。“王爷一路劳顿,还请进城休息,如今百姓都安置下来了,没什么大事。”
铭宇点头,带着人就进了城。那些带来的粮食,有专门的人领去了城北的一个小校场,那里地方宽敞,能够放得下。
方知府少不得安排酒席,来招待铭宇等人,这些自然是不必细说。等到酒席过后,铭宇之前派的一些人也就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府城,把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报告给了铭宇。
大家看到的粥棚,原本只有一个。而且就像他们遇到的难民说的一样,稀的跟水差不多。如今看到的这些,都是今天早晨才弄出来的。
如今隆州各地,真正受灾严重的地方,一共有五六个州县,其中以扶余州为诺尼江和混同江的交汇处,所以受灾的程度最严重。这里正好挨着镇东县,所以有大部分扶余州的人都逃难去了镇东。
当然,回来的人也报告了镇东的一些情况。难民在镇东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并且由于镇东县令治理有方,辖下的百姓如今已经恢复了生产,一片安定繁荣的景象。
铭宇听了这些,不禁为子轩高兴。“大哥,还是二姐夫有能耐。你听听,二姐夫那里不光是百姓没有损伤,如今都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了。这才是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