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本宫只想种田-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法子,谢昭昭也是赞同的。虽然夜长梦多,可强扭的瓜到底不甜,这亲到底能不能结成,终究还是要看他二人有没有这个缘分。
  “你这小丫头,一天天的关心别人的亲事,让我想想,我们家小白菜如今也有十六了吧,可是看中了哪家的小郎君?本宫上门给你说亲去。”
  “娘娘!”碧荷跺跺脚,“娘娘又在取笑奴婢。奴婢都说过了,哪也不去,就跟着娘娘。小厨房里还煨着汤,奴婢先去瞧瞧。俗话说得好,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娘娘还是要趁着冬月里,好好补补身子才是。”
  怕自家娘娘又提起亲事,碧荷忙不迭的跑了出去。谢昭昭笑着摇头,才又舒坦的靠回了软塌,这个小管家婆,也不知是谁以后这般倒霉,要天天被念。
  转头又瞥见正在给她收拾话本子的柳絮,程寻快要回来了吧?如今,被她这么一搅和,也不知道这两人还有没有交集。若是没有,于柳絮,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
  冬月十五,大将军程寻率十万长平军抵达少京。皇帝于北门举行了盛大的犒军大典,封程寻为护国上将军。这是大周武将的最高品级,也是大周自开国以来,第三个“护国上将军”。
  御书房里,萧淮正在同两名男子议事。右首的男子一身玄色衣袍,五官英朗,轮廓分明,周身都带着股自战场上而来的肃杀之气,正是护国上将军程寻。左首的男子着着异族服饰,不同西北部族大多男子的彪悍,倒有几分温文尔雅的气质。
  “赫真王子此次能来我少京,对大周百姓和西北部族,都是幸事。朕先替这数万百姓谢过王子。”
  闻言,赫真王子起身行礼,“赫真即来,便希望此次能与陛下一道,为我西北部族与大周边疆百姓寻一个长久之道。两方交战,苦的还是百姓。”
  萧淮点点头,早就听说这赫真王子仁心仁德,如今一见,传言果真不虚。不仅如此,赫真王子此次来少京,还携了数十箱聘礼,据说是依着大周的嫁娶风俗,特来下聘,赢取安阳公主。大周民生富庶,这数箱十聘礼倒并不稀罕,只这份诚意,却是以往从未有过的。
  阿若部族看重安阳公主,便是给大周给皇家颜面,一时间,关于公主府的那些不好的传言也渐渐消散。据说,连带着长公主的病情也跟着有了好转。
  当晚,萧淮于长宁殿夜宴群臣,欢迎远来的赫真王子,为长平军接风洗尘。谢昭昭作为这后宫之中品阶最高的女子,当然要出席。好在因着有孕在身,夜宴的一应事务都交由礼部和内务府操持,省去了她许多麻烦。
  酒过三巡,借着身子不适为由,谢昭昭先行离开,却在回朝华宫的必经之路上,遇上了钟景祺。这里距长宁殿不远,尚不属于内宫。
  其实今晚,若是钟景祺不来找她,她也会托人去找他。受了赵瑾所托,那封信如今还没送出去。
  “贵妃娘娘。”钟景祺抱拳。
  谢昭昭自步辇上下来,“钟将军找本宫,可是有事?”
  众目睽睽之下,他们自然会守好应有的礼数。
  钟景祺看着面前雍容华贵的女子,唇角不自觉的牵起笑,“听说娘娘有了身孕,微臣特来道喜。”
  说着,自怀中取出一柄镶着七彩宝石的匕首,“这是微臣从西北寻来的笑玩意儿,就当是……我这个做舅舅的,给未出生的外甥一点小小的见面礼。”
  匕首不过巴掌大,做工却极为精巧,一看便知道是上品。谢昭昭弯着唇,眸子里盛着的笑意,是只有他们两个自小一起长大的人才看得懂的。
  “你既有这个心,何不等着他出生了,亲自来送与他?”
  钟景祺偏过头笑笑,再转头看向谢昭昭的时候,眸子里有明显的不舍,“娘娘有所不知,微臣三日后便会启程去燕州。这一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所以,特意来向娘娘辞行。”
  “这么急?”谢昭昭有些惊讶。
  “嗯。”钟景祺点点头,面色却沉了下去,“西北已经入冬,因着前段时间的内讧,燕州一带的田地被毁了不少,今年的收成欠佳,燕州的粮草有些吃紧。皇上特意派我押送十万担解长平军之急。”
  谢昭昭心中蓦地咯噔一声,十万担可不是个小数目,可见燕州的粮草可仅仅是吃紧这么简单。
  见她皱眉,钟景祺便知道她有些担心,责怪自己怎么想的,偏要同她说这些。旋即朗声笑道,“不打紧,娘娘挂心西北将士,待臣到了燕州,定将娘娘的心意告知。”
  说罢,他又顿了顿,放低了声音,“今时不同往日,娘娘在这宫中,万事都要小心,好好护着自己。”
  谢昭昭知他是关心自己,眼眶跟着有些发酸,却还是强撑着笑,点点头。
  “时辰不早了,娘娘早些回去歇息,微臣……”钟景祺微顿,“便告退了。”
  说罢,他抿着唇,也向谢昭昭点点头。旋即转身,大步往长宁殿走去。
  “二哥!”
  看着钟景祺转身的背影,那一袭窄袖白袍划过银光,谢昭昭总觉得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就要离自己远去,抓不着留不住,连胸口都莫名发堵,当下便大声喊道。
  钟景祺回首,冲谢昭昭扯出一个笑,那笑像极了年少时他每一次蹲在谢家墙头上,找她出去胡混。于这沉沉夜色中,仿佛灼亮了周遭一切。
  “一路保重。”谢昭昭开口,声音有些哽咽。
  看着谢昭昭微红的眼眶,钟景祺有片刻的微怔,旋即笑着点点头,“好,一定。”
  ——
  三日后,钟景祺押送十万担粮草,自少京北门而出,一路赶往燕州。
  谢昭昭在朝华宫里,跟着柳絮学针线活,打算自己缝几个香囊,待新岁的时候,求了平安福,送给钟家和谢家的人。
  “娘娘你看,这一针,要从这里下,秀出来的福字才平整。”
  谢昭昭点点头,按照柳絮的意思下针,却不小心扎在了指尖上,血珠霎时冒出,染红了福字的一角。
  柳絮被吓了一跳,转身去寻帕子。谢昭昭有些出神的盯着那被血染了的福字。
  福字见血,是不详之兆。
  “娘娘。”碧荷人未至,声先到。
  谢昭昭放下手里的绣活,连忙开口问道,“二哥呢,启程了吗?”
  “钟将军已经启程了,但是这信……他没收。”碧荷自怀中取出赵瑾的那封信,“送信的人说,钟将军说了,安阳郡主如今已经是钦定的和亲公主,这信他若是收了,被有心人抓去了把柄,对公主不好,烦请娘娘替他处置了。”
  “将军还说……”碧荷咽了咽口水,“公主大婚的时候,他大抵是回不来了,请娘娘代他向公主问声好,祝她能得一心人,多子多福。”
  谢昭昭接过碧荷递来的信,有一瞬间的失神,旋即大声道,“胡说什么!什么回不来了!”
  碧荷被她吼得一愣,却见自家娘娘一瞬不瞬的盯着手中的信封,口中还念念有词。
  “二哥,你答应过我的……要平安。”


第53章 粮草
  自打钟景祺走后; 谢昭昭也不知为何; 始终惦记着他辞别那晚说的事情。西北一入冬; 粮食便吃紧; 这自然与各部族每到了入冬之际,就开始频繁侵扰疆界上的百姓有关,可朝廷每年都会下拨大批粮草; 又怎会如此吃紧?
  谢昭昭百思不得其解,“碧荷,备车,我要出趟宫。”
  自打谢贵妃有孕的消息传开,这还是谢昭昭第一次主动要求出宫。碧荷有些犹豫,“娘娘; 这是不是……不太妥?”
  可这段日子; 谢昭昭总是心神不宁,她摇摇头,“无妨; 你去备车便是了。”
  待谢昭昭带着柳絮碧荷上了马车; 出了西华门,她才吩咐车夫,“小喜子; 待会儿把我送到谏言堂,你便去一趟礼部,将谢大人请来。”
  有些事,她搞不明白; 但谢执在谢远清身边跟了这么多年,一定清楚。
  ——
  春试在即,来谏言堂论政之人比以往少了不少。谢昭昭没有往老位置去,而是一路穿堂过室,往内院走去。
  “哎哎哎,这位小公子,这内院可来不得。若是想听辩,还请移步外堂。”
  谢昭昭一只脚还没跨进内院的门槛,便被人拦住了。这小伙计大约是新来的,还不清楚谢昭昭的身份。若是换了他家主事,早就一番奉承的将她迎了进去。
  “大胆!”碧荷张口就是一声厉喝。
  谢昭昭摇头,冲着小伙计拱手,“这位小哥,我与你家主事是旧识,以往来这谏言堂,都可往内院歇息片刻的。”
  小伙计有些为难,“这位公子,实在是不好意思,我家主事今日不在堂中。这内院又来了贵人,小的实在是没这个胆子,请公子进去啊。”
  贵人?
  谢昭昭心下狐疑,这谏言堂平素里除了她,还能有什么贵人?莫不是萧淮来了?正蹙着眉,内院的一处门被推开,自里面走出一个青衣小哥,“是谁在外面呼喊,惊扰了我家主子。”
  “这位小哥,失礼了。”谢昭昭挂着笑,连忙赔礼。再抬眼,便看到了那青衣小哥身后之人。男子着着窄袖玄袍,通身的肃杀清孤之气。谢昭昭整个人当即就愣在了原地。
  程寻向她这处看过来,一眼便识出了她的身份,墨色的眸中,惊讶一闪即逝。
  那谏言堂的小伙计见状,瞬间被吓白了脸,主事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要他招待好今日的这位贵客,哪成想出了这样的岔子,腿一软,差点就要跪在地上。
  “无妨。”程寻却是淡淡开口,又看了谢昭昭一眼,才冲那小伙计吩咐道,“去给这位公子寻个落脚的地方。”
  说完,便又转身回了屋中,仿佛他根本不认识她一般。见程寻没有揭穿自己的身份,谢昭昭心下感激,随即便跟着小伙计进了内院。
  不多时,谢执便被请了来。一听说谢昭昭要请教她西北军粮的事情,当下便无奈的摇摇头,“娘娘如今有孕在身,还是不要为这些不相干的事情操心了。”
  谢昭昭有些尴尬的摸着自己的小腹,“旁人若是这么说便也算了,哥哥明知道没有这回事,还故意打趣我。”
  “那你先同我说明白,你和皇上这么做,是所为何事?”自那日谢远清带回昭昭有孕的消息,谢执便百思不得其解,可也一直没有机会仔细向她询问。
  谢昭昭将自己的意图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谢执,说到萧淮的,却有些犹疑,“我其实也不清楚,皇上为什么非要弄这么个孩子出来。索性是个双赢的局面,也没有什么好计较的。”
  “双赢?”谢执有些嗔怒,“你可知,你现在是多少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谢执鲜少动怒,除非是关系到自己亲近之人。见他这副模样,谢昭昭垂下头,咬着唇,这个后果她不是不知道,只好揣测着谢执的脾气,软着声气道,“可哥哥从前和昭昭说过,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没想到她会用这话来堵自己,谢执一时间有些哑然。半晌,叹了口气,一副拿她没有办法的无奈样子。
  “以后不要胡来,不管这身孕是真是假。在你这里,便是真的,万万不可有半点差池,知道吗?以后有什么事情就到太医院宣袁兄诊脉,他会把你的消息传给我。”
  谢昭昭面上乖乖的点点头,中心却在吐槽,找袁嘉瑞帮忙?她是嫌命太长吗?
  见她将自己的话听了进去,谢执这才耐心的给谢昭昭讲起西北的军粮事宜。诚然如谢昭昭所想,西北每到秋冬,粮食吃紧,固然与各部族侵扰有关,可最大的蠹虫却还是当地官员。
  “朝廷每年会按例向西北下拨粮草,一来供给长平军,二来解当地百姓疾苦。若是逢欠收之年,还会开仓放粮。只可惜……”谢执摇摇头,“地方层层盘剥,真正能到百姓手中的,不过十之二三。”
  “这事……”谢昭昭小心开口,“皇上不管的吗?”
  在谢昭昭看来,萧淮还算是个不错的皇帝。这事情,她哥哥都看如此明白,萧淮没道理不清楚。除非,是有什么不得已的难处……
  “你可知燕州刺史是何人?”
  谢昭昭摇头。
  “先帝年轻的时候,也曾封过一位上将军。当时西域十二州联合出兵大周,上将军管行为守玉阳关,战到只剩一兵一卒,等待援军到了的时候,管将军和夫人已经以身殉国。整个管家,只留下一个不足三岁的幼子,便是如今的燕州刺史,管良玉。”
  管良玉?
  说起燕州刺史,谢昭昭不清楚,可管良玉这个名字,她却是有印象的。如果没记错,宁妃的姐姐,便是嫁了位姓管的大人。
  “就算是忠臣之后,便能不顾百姓死活了吗?”谢昭昭不解,老子为国战死,儿子就能盘剥百姓了吗?这是哪门子的狗屁道理!
  谢执有些微讶,皇上不动管良玉,这其中的是非曲直,朝廷大多的官员心中都清楚。可谢昭昭的这一问,也极为在理,忠臣之后,便能不顾百姓死活了吗?
  “哥哥……”见谢执不说话,谢昭昭开口喊他。
  谢执回过神,看着面前眸光清澈的女子,心中欣慰,却也惭愧。枉他们为官这些年,只知道朝政一道,并不是非黑即白,管良玉虽然不是个好官,可管家一门忠烈,这根独苗不能擅动;谢家在朝多年,也深谙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燕州刺史,换谁坐上那个位置,都难免贪腐,管良玉已经算是收敛的了。
  可这些,都不是接口,身为父母官,解百姓疾苦,才是本分。可似乎所有人,都将这最朴素的道理忽略了。
  “你说的对,忠臣之后,不是免死金牌。哥哥回去之后,便同父亲商议此事,鱼肉百姓的官员,绝对不能姑息。”
  谢昭昭眨眨眼,她其实没有那么崇高的,她就是随口一问,没想过要动管家的……可还没等她辩白,谢执又继续说道,“其实西北并非真的是贫瘠之地,我曾游历过燕州一带,元澜江北岸也有土壤肥沃,适宜耕种之地,只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加上往来物资不便,始终没有百姓愿意迁移过去。”
  “那朝廷呢?就没有什么嘉奖之策吗?比如若是可举家迁移者,可得耕地数倍,抑或子女可入官学?穷苦人家,应该总有人愿意吧?”
  谢执却摇头,“大周百姓守旧故土难离,想让他们居家迁移,谈何容易。以往朝廷也出过嘉奖之策,不过你说的入官学,倒是可以考虑。”
  得了褒奖,谢昭昭心中有些得意,可再对上谢执审视的目光,她又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以往我看话本子,总要被爹爹念,可哥哥如今也看到了,这入官学的计策,便是我在话本子上看到的。”
  “话本子上还讲这些?”谢执有些狐疑。
  “当然。”谢昭昭使劲的点点头,“皇上额御书房中有一内殿,殿中藏书无数,其中便有不少我从前都没有见过的话本子。”
  既是宫中藏书,那可能确实是少见的孤本。民间本就有许多不入仕的高人,讲了这入官学的计策也并非不可能。
  索性谢执没再继续追问下去,只问谢昭昭这是哪个话本子,能否借他一阅。谢昭昭便胡乱糊弄了过去,说是回宫找找,找到了便给他送来。
  弄清楚了西北的粮草事宜,谢昭昭又在谏言堂听了小半个时辰论辩,这才着小喜子驾车回宫。
  “娘娘听了大少爷的话,可是解了这些日心中的烦忧?”柳絮知她最近心事重重,且大抵是与钟将军有关。
  谢昭昭倚着马车,解了吗?应当算是解了。可诚然如谢执所言,西北刚刚稳定,皇上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问罪管良玉。他至少还能在燕州逍遥个三年五载,可这三五年,燕州百姓和长平军,怕是还要吃苦头。
  “柳絮,你明日去趟内务府,将近两年各地仓廪的样米取些来。记着,每个地方的都要。”
  国库仓廪一事,虽不归内廷,可宫中主子喜好口味各异,内务府每年都会从各地仓廪收取些许,以备不时之需。据谢昭昭所知,光是大米的种类便有数十种。
  “碧荷,我记得朝华宫原先还有些讲人物风貌的地理志,你明日帮我一并找出来。尤其是舆图的,格外放在一边。”
  “娘娘这是要做什么?”碧荷没搞明白,这又是样米,又是舆图的。
  谢昭昭弯了弯唇,“开荒,种地!”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上夹子,更新预计在晚上11点以后,或者周一双更~
  感谢迷你曼、西蔁小可爱灌溉的营业液~


第54章 种田
  碧荷和柳絮都是做事极为利落之人; 得了谢昭昭的吩咐; 当晚便开始着手忙了起来。翌日一早; 待谢昭昭醒来; 寝殿里书册已经分门别类整理好了,正殿外的空地上,从内务府寻来的样米摆了几大排; 足有五六十样。
  谢昭昭简单洗漱了一下,披散着头发,顶着张粉黛未施的脸,一头扎进了书山米海之中。这些地理志中关于西北一带的人文风貌记载倒是不少,可谢执所说的元澜江北岸的肥沃之地,许是真的人烟稀少; 描述不过寥寥数笔; 舆图更是简洁得没眼看,谢昭昭不由有些失望。
  至于样米,对她来说更是小菜一碟。在现代的时候; 因为专业需要; 她时常在田间实践,还专门跟着导师做过稻米种植方面的课题。虽说古今有差异,但一圈看下来; 她还是能将这几十种样米的产地产量、生长习性,说出个七七八八。
  “碧荷,你再去内务府一趟,帮我寻几个西北洛州青州一带的宫人来。再同元宝公公打听一下; 若是有熟悉种稻米的,也一并找来。”
  碧荷绞着小帕子,自家娘娘还未进宫前,就喜欢在府里折腾这些东西。进宫之后,倒是收敛了许多,可如今瞧着,怎么像是又要开始了呢。
  “娘娘……您不是真的要打算种地吧……”
  “当然是真的。”谢昭昭拍拍手,踢了踢脚边的一袋米,“顺便告诉内务府,这南越送来的贡米,全都搬到朝华宫来,本宫有要用。”
  一时间,贵妃娘娘要种地的消息在宫中传的沸沸扬扬。宫妃们私下里都在悄悄议论,莫不是这贵妃娘娘突然怀了龙嗣,喜不自胜,坏了脑子?这说法虽有些匪夷所思,可也并不是没有发生过。至于贵妃娘娘将南越贡米都搜罗进了朝华宫,更是惹得一些宫人心中不平,宗室几个安分了没几日的老王爷,又纷纷向皇上上表,直言贵妃骄奢。
  谢昭昭听说这些事的时候,只是不在意的撇撇嘴。这南越贡米,虽说是进贡之物,可口感粗糙,宫妃们速来不喜,怎的到她这里就变成骄奢了呢?
  懒得理这些有的没的,谢昭昭干脆大门一关,在自个宫里专心研究起新型稻种来。这稻种不求口感多好,但产量一定要高。为了培育这新型稻种,她不但召集了一帮宫人,还特意派人去了关中,去寻那日在谏言堂听说的种田大户,不管是不是吹牛皮,总还是要仔细了解一下,若真是又可取之处,也算是帮了她的大忙。
  谢昭昭的种田事业搞得风风火火,待萧淮终于得了空,能在朝华宫好好坐一坐的时候,已经是十日之后。
  这段时间,赫真王子每天都花样百出,一会儿要听戏,一会儿要煮茶,一会儿又对大周的织造起了兴趣。萧淮处理完朝政,十有八九都是陪着赫真王子到处转悠。朝华宫他也来过几次,可谢昭昭一门心思在琢磨稻米,压根儿没工夫应付他。每每说不了几句话,她不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去寻书,就是拉着小太监小宫女,东问西问。
  萧淮后来也了解了,这些太监宫女都是西北一带的人。谢昭昭这么忙活,是想自己培育出一种新稻种,缓解西北秋冬时的粮食紧缺。
  她这份心意,萧淮心中感念,可这想法,却有些天马行空。她久居少京,又养在相府,即便对种菜有些许涉猎,可想要能寻出种稻米的新法子,又谈何容易。
  心中虽有些不以为然,可萧淮还是命人寻了西北的舆图,一并带到了朝华宫。
  图册缓缓展开,谢昭昭看着上面标记仔细的山川河流,眼前顿时一亮。这舆图虽不能与现代的地图相比,可比她前些日子看得那些地理志里的鬼画符可要强的多了。看再仔细一看,谢昭昭便知,这并不是一般的舆图,若是她没猜错,此物大约是出自兵部。
  “多谢皇上。”谢昭昭将舆图收好,向萧淮福了福身。
  “爱妃为西北事宜日夜操劳,朕能分忧一二,也是应该的。”连着在朝华宫几次没有讨到好,萧淮心中多少是有些介意的。尤其是在看到谢凝看到舆图时,眸中的那份亮色,他心中有些不是滋味。自己难道比不上一张舆图?
  可这话落在谢昭昭耳中,便不是那么回事了。她因钟景祺的话,一时临时起意,想要培育新稻种,却差一点忘记,这粮食一事,事关国计民生,眼下又牵扯西北军政事务,她居然在不知不觉中,犯了这么大的忌讳。
  “臣妾惶恐,只一时惦记着二哥临行前的所言,忘了规矩,请皇上责罚。”说着,她便跪了下去。只怪她前几日行事太过高调,这会儿与其编胡话惹萧淮起意,倒不如实话实说。
  见她突然下跪,萧淮皱眉,“起来说话。”
  谢昭昭乖觉的站起来,立在一边。此番是她考虑不周,万不能在这般糊涂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