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良田喜事-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蓉和傻柱出了果园,一路奔去了曹家位于村西的五亩旱田。原本正是家家户户最忙碌的时候,恨不得饭都没空吃上一口,但此时村人们却三三两两聚在一处闲话儿,各个脸色都是有些不好。有些见到董蓉和傻柱走过,嘴里打着招呼,眼里却满是艳羡之色。
董蓉心下疑惑,待得终于遇到一个平日相熟的小媳妇儿就小声问道,“秀兰嫂子,大伙儿这是怎么了?苞谷大丰收应该高兴才是啊,怎么反倒苦着脸?”
那叫秀兰的小媳妇儿脸上也是没有笑模样,叹气道,“你在山上许是没听说呢,方才县里来差官了,说是南方绝产要调咱们这边的粮食过去赈灾,所以粮税又涨了三成。”
“又涨三成?那加起来就是七成了,着实太高了,恐怕家家都要饿肚子了。”董蓉也是皱了眉头,原本她不过是猜测,没想到一语成谶。
秀兰嫂子点头,末了瞄了董蓉一眼,半是抱怨半是嫉妒的应道,“可不是吗,若是早知道这样,多翻两块荒地种几垄红薯也好啊。可惜没人提醒啊…”
董蓉猜到许是刘嫂子等人家听了她的话早作了准备,这时候难免流露出庆幸之意,惹得别的乡亲嫉妒,最后难免又迁怒到她身上。
“嫂子别不知足了,你没去城外看看呢,那些流民就差吃树皮草根了,可怜至极,咱们起码还有过冬的口粮呢。先前我进城看着情形不好才多嘴两句,但是也不敢到处说啊,万一引得大伙儿恐慌,官府不先我一个造谣罪,扔进大牢才怪呢。”
“也是这么回事。”秀兰嫂子点头,末了又道,“熬到春天就好了,吃野菜也能填饱肚子。”
董蓉笑道,“嫂子可别说的这么可怜,我那果园还种了几亩红薯,什么时候家里不够吃就尽管去找我,总不能让孩子一起饿肚子就是了。”
“哎呀,那可太谢谢大妹子了。”秀兰嫂子彻底去了心里那点儿小别扭,拉着董蓉的手一个劲儿的道谢。
董蓉又同她说笑几句,就和柱子赶紧奔去了曹家旱田。曹婆子那吝啬的脾气,这会儿知道了加税的消息,还不定要如何哭闹呢。
果然,两人还没走到地头儿就远远听见她的哭声,“哎呀,这真是没法活了。一年忙到头儿本来就剩不下多少口粮,官府又要去一大半儿,这是要活活饿死人啊!”
曹二姐儿一边陪着娘亲掉眼泪一边劝着老娘,“娘,你别哭了。总有办法的,我们谁饿肚子也不会让你遭罪啊…”
曹大姐半靠在苞谷秸秆上,脸上没有半点儿担忧之色。她家虽然只有二亩地,但陈老二不在家就省了许多粮食,怎么也够她和孩子嚼用了。就算实在不够,还能跑去老娘家蹭饭。她就不信,爹娘舍得撵她出来啊?
曹老头儿手下忙着捆苞谷秸秆儿,没有劝慰老婆子也没有唉声叹气,但脸色也是不太好。农人们不论家里富厚还是贫穷,总是希望秋日到来之时,仓房里能堆满粮食。如今突然就少了一大半,任谁也欢喜不起来。
曹婆子哭着哭着突然见得儿子儿媳从地头儿走进来,眼珠儿一转就把声音又拔高了三分,“哎呀,人家还能指望儿子,可我们到老了,儿子还被媳妇儿勾跑了,活着还有什么盼头啊?”
曹老头儿和曹二姐儿不愧是同曹婆子一个屋檐下住了多少年,太熟悉她的脾气秉性了。一听这话赶紧扭头四顾,很快就看到远远赶来的董蓉小夫妻俩。
这爷俩对视一眼,曹二姐儿赶紧就迎了上去,一边伸手拉了嫂子一边小声说道,“嫂子,娘今日有些气得狠了…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董蓉笑着拍拍懂事的小姑,应道,“放心,嫂子心里有数啊。”
两人说着话就到了曹婆子跟前,曹老头儿也走了过来,说道,“山上不忙啊?”
董蓉和傻柱先是行了礼,这才说道,“爹,山上活计忙差不多了,我和柱子来给家里帮忙。”
曹老头儿脸色又缓了三分,笑道,“你们不用惦记家里…”
“不用惦记什么,家里都要饿死人了,就他们还在山上过逍遥日子。”曹婆子大声插话儿,生怕董蓉不知道一般,嚷道,“官府加粮税了,家里口粮肯定不够吃了,你们说怎么办吧?”
曹老头儿扫了傻柱一眼,犹豫了半晌还是没有开口呵斥阻拦老婆子吵闹。董蓉方才听说这消息之后就想好了应对之策,本来先前就答应要把果园的收益分曹家两成,一来算是她们夫妻给老人的养老钱,二来她也能心安理得搬出曹家过个没有拘束的日子。如今正好出了这事儿就顺手推舟把银钱结算得了。
“爹娘,你们也别犯愁,虽然粮食剩不了多少,但我和柱子不在家里吃,总会比往年多省几担苞谷。另外,我果园里还种了几亩红薯,等到翻地的时候再给家里送几筐。”
曹老头儿和曹二姐儿听了这话都是松了口气,笑道,“好在你那里有些准备,若不然真要挨饿了。”
曹婆子却是不肯罢休,又嚷道,“只填饱肚子怎么成?马上就过冬了,不缝棉衣不备油盐啊?没有余粮换铜子,拿什么过日子?”
董蓉皱了皱眉头,好像极为难一般慢慢说道,“爹娘,你们许是也听说了吧,我那果园今年一文钱的果子也没卖出去,我手里实在不宽绰。不如…这样吧,我先拿五两银子回来,算是今年分给家里的那两成进项。”
(求收藏和红票!谢谢支持!)
正文 第七十一章 京都
赵青山和刘二狗在果园做工,赵家老太太又是个大嘴巴,所以村里众人常能听到些琐事。果园因为得罪了人没有卖出一个果子的消息,曹家也是知道的。
曹老头儿一听这话赶紧拒绝道,“不用,你留着银子给雇工们开工钱吧。这年头儿,家里人饿不到肚子就成了,别的东西不添置也没啥。”
曹二姐儿也说道,“是啊,嫂子,你先前还给我添了那么多衣料和首饰呢,别再往家里拿银子了。”
曹婆子气得狠狠瞪了自家老头子和闺女一眼,一副生怕董蓉反悔的模样,死死盯着她问道,“别光话儿说的好听,晚上赶紧把银子送来。我等着明日进城呢,若是晚了衣料棉花怕是都要涨价了!”
董蓉淡淡一笑,“娘放心,晚上我就让柱子送回来。”
曹大姐儿眼见老娘又在弟媳妇身上榨到了好处,于是也欲欲跃试想要效仿一二。曹老头儿可是个精明人又摸清楚了儿媳的脾气,见此赶紧见好就收说道,“家里只剩两亩地没收了,用不了这么多人手。蓉姐儿和柱子回山吧,多盯着雇工做活儿,省得没有主家在,他们糟蹋了果树。”
董蓉说心里话也不愿意留下受曹婆子的闲气,但还是客套道,“山上再忙也不差这一两日啊。”
曹婆子却是生怕她反悔不肯送银子,难得发善心撵人,“说不用你们就是不用!赶紧回去吧,然后早些把银子送来。”
曹二姐儿听老娘说得如此直白,红着脸上前挽了董蓉就走,一直到了地头儿她才小声说道,“嫂子,以后有事我去山上喊你,家里这边…你不用惦记。”
董蓉怎会不明白小姑是要她少回来受剥削压榨,于是笑着点头,“好啊,晚上我让刘嫂子把银子捎回来。等田里活计忙完了,你也上山去住几日啊。”
曹二姐儿眼见嫂子确实不像恼怒的模样,又听得这话就欢喜道,“好啊,嫂子。我想吃红烧肉!”
“好,等过几日下雪能冻住肉了,咱们买头猪杀了,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董蓉哄得小姑重新露了笑脸,这才同傻柱一起往回走。路上忍不住叹气道,“真是歹竹出好笋!”
傻柱只是憨憨笑了笑,并不多吭声,惹得董蓉抱了他的胳膊嗔怪道,“你笑什么,我又没夸你,你可不是咱娘亲生的啊!”
两人这般说笑着回了山上,晚上就让刘嫂子给曹婆子带了一只五两的银锞子回去。曹婆子这半下午盼得眼睛都绿了,若不是曹老头儿拦着,许是都要撵到果园去了。这会儿终于把银子抓在手里,欢喜得嘴巴都要咧到耳根儿了。曹大姐儿上前想要摸摸银锞子,被她一把推倒旁边,然后躲进屋子里藏了起来。
曹大姐儿委屈的撇撇嘴,恼道,“娘真是小气,等我家老二赚银子回来,我也不让你见着!”说完,伸手扯着两个灌了一肚子苞谷粥的儿子回了家。
不说董蓉在家里如何忙着枪收红薯,打理果树,只说董平与张管事等人一路坐着马车往京都赶去,路上餐风露宿很是辛苦。好在张管事出门在外行走多年,一应事体很是熟悉。事先在县城找了家商队搭伴儿,虽然要付十两银子的费用,但打尖住店外加过城关都有人张罗。他们倒是省了许多麻烦,甚至还有镖局的武师护卫,可谓万事无忧。
董平第一次出门,难免见到什么都觉得新鲜。但他牢记姐姐的嘱咐,凡事都以张管事的决定为准,他本身又是个翩翩秀才公子,行事温和有礼,所以几乎受到商队所有人的喜爱和照顾。
青县到京都这七八百里,听着不算远,但走起来也足足耗了十日功夫。张管事坐在马车辕上远远望见京都巍峨的暗红色城墙,心里长长松了一口气。这一路上,他可是连睡觉都要守着那口红木箱子,生怕一时没注意让哪个鼻子好使的伙计把果子翻出来。
从前几日开始路上的流民就越来越多,董平晚上睡在客栈里,隐隐听见外面的哭泣之声怎么也睡不着。今早上路后才靠着车窗勉强阖了阖眼睛,就听见张管事在外面招呼,于是掀了窗帘仔细观瞧。
上京作为大齐皇都确实与别处大大不同,只这城墙就有青县两倍高,墙砖也是用红土特意烧制的,雕刻着各色图案,华丽大气。城门处把守的兵丁穿着全套护甲,刀枪擦得蹭凉,腰背挺得笔直,眼神冰冷的盯着进出城门的百姓,若是胆子小的怕是都能吓出一脸冷汗来。而那些排队进城的马车大半儿也都装饰的极华丽,偶尔某个车窗里瞧瞧露出一张美人脸,犹如四月羞答答半掩在墙头里的杏花,惹得路人议论指点后又赶紧避了回去。
有的小贩趁着等待的功夫向周围的行人兜售着扇子、荷包、帕子一类的小物件儿,吆喝声如同唱歌一般音调或高或低,很是宛转清脆…
这一切似乎都美好之极,施施然向世人显示着大齐国的苍生繁荣、国泰民安。可惜那被拦在城门二里外的大批流民们却成为了美玉上的瑕疵,锦缎上的霉斑…
董平眼见那些孩子跪在路旁乞讨,禁不住就想起小时候。那时他和姐姐也是这般大小,牛氏不断打骂还不给饼子吃,他们就上山采野菜充饥,姐姐总是先把他喂饱才开始往自己嘴里塞。那种肚子里空得火烧火燎的滋味,他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喜子许是也想起了父母过世,自己无依无靠的那段日子,扭头说道,“少爷,不是说京都遍地都是黄金吗,怎么这里比别处的流民还多?皇上就不管管吗?”
“闭嘴,以后这话不许再说!”董平谨慎的呵斥喜子不可随便把皇帝挂在嘴边,生怕被别人听去惹来祸患。喜子吓得缩了脖子,小脸上儿满满都是委屈。董平见了又有些心软,想了想就道,“马上进城了,你把咱们买的干粮和点心包一包扔过去。记得别下车,小心被围住了。”
“是,少爷。”喜子听了这吩咐立时就笑了。
张管事在车外听了,也是不断点头。很快,马车就到了城门附近,待得路过那些流民附近,喜子麻利的把装满干粮的布包扔进了孩子群。那些孩子们眼见满地骨碌碌翻滚着馒头饼子,立时疯抢起来。有的一时抢不到又要去追赶马车,可是马车已经到了守卫跟前,想起兵卒们的冷酷凶恶,孩子们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转而又等待下一辆马车出现。
商队检查完物品,交了过门税,终于进了京都。张管事和董平直接辞别了商队众人拐去了城南的民宅聚集地。那里有张管事以前相熟的一家小客栈,价格公道还干净。
果然,客栈老掌柜一见张管事就笑着迎了出来,两人客套了几句就有小伙计帮忙搬了行李,然后送进了二楼的两间上房里。眼见董平进屋洗漱换衣,张管事就同老掌柜去了后院,茶水尚未喝上几口,张管事就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小声叮嘱道,“这是先生写的信,别耽搁了,晚上就要送到老夫人手上。”
老掌柜赶忙接过去,仔细查看过封口蜡油之后就放进了袖袋里,末了才问道,“方才那小公子是谁家的?我看你待他很是恭敬…”
张管事神秘一笑,得意道,“天下没有白得的消息,老白,你的玉冻春是不是贡献出来一壶啊?”
老白掌柜哈哈笑道,“你这酒鬼,我以为你调去伺候主子能有些长进,没想到还是这副德行。好,我今日就舍出一壶了,看你能说出什么花样来?”
张管事不屑的撇撇嘴,然后凑到老白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老白越听眼睛瞪得越大,末了质疑道,“这…是真的吗,一个山野丫头…”
“你不信就算了,到时候可别怪当兄弟的没提醒你。”张管事可不管那么多,拍着桌子催促道,“快上好酒好菜,下午我还要陪着平少爷出去转转。”
老白眼珠儿转了转,笑道,“别啊,你把主子扔到一旁自己吃喝算什么样子?等我把平少爷伺候好了,晚上咱们再喝也不迟。”说完,他就走出门去喊了伙计仔细吩咐了半晌,从铺盖用物到酒菜都安排得仔仔细细,直听得张管事好笑不已。
董平刚刚换好衣衫,正要带着喜子下楼去吃饭就听有人敲门,结果一开门进来三个伙计,这个抱了新被褥,那个端了新茶壶茶碗,甚至还有一个在桌子上放了一套文房四宝。他猜得应该同张管事有关,于是就让喜子赶紧打赏。
这客栈坐落在民宅区,平日来往的少有阔绰富人,伙计们自然也没有什么机会得赏钱。这会儿突然在一个穿着普通的秀才公子手里得了一把铜钱,各个都是笑得见牙不见眼的,伺候得更殷勤了三分。
董平在楼下坐了一会儿,张管事就同掌柜一起过来了。老掌柜热情的问询房间是否舒适,董平开口道谢,言谈间问及城中哪里商铺最多,哪家茶楼来往贵人最多。老掌柜知无不言,最后甚至派了一个伙计当向导,倒让董平感激不已。
张管事含笑不语,心里却对董平的聪慧夸赞不已。帖字苹果价比黄金,非富贵之人不可得。两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总不能直接找到哪个府邸游说兜售吧,弄不好果子被抢走,人也被直接打杀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去人流密集之处先听听本地的新鲜事儿,兴许就有意外收获呢。
更重要的是自家主子运筹帷幄,已是安排好了一切。如今不需他多费口舌,事情就按照最顺利的方向行去,他恨不得拍手大笑三声呢。
正文 第七十二章 王府夜语
上京城不愧为大齐之都,繁华之色是其余所有城池比之不及万一的。刚刚出了居民区,拐上坊市边缘,扑面而来的奢华之气就熏得董平主仆昏昏欲醉。
两人放眼所及皆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饰华丽的马车在大街之侧停靠,名贵矫健的宝马薄情奔驰在御街之上。美丽的女子绫罗加身,珠宝缀满头颈,走过之时袍袖轻甩,幽幽暗香惹人迷醉。街道两旁的酒楼里汇集了九州的美味佳肴,丝竹之乐更是肆意钻入耳廓,不知哪家富贵门第在大开酒宴,奇特精湛的技艺表演不是引得宾客高声夸赞…
董平三人随着那个叫大亮的小伙计一路走马观花,早已见识过此等繁华的张管事都是看得啧啧称奇,更别说从未出过青县的董平主仆了,完全就是土包子进城,差点儿看呆了眼。
大亮不知是冲着董平打赏丰厚,还是本性厚道,脸上虽然也带了些骄傲之意,却没有掺杂一点儿鄙夷神色。他嘴巴又是个利落的,但凡董平主仆感兴趣的物事都会说得头头是道。董平虽说极力想要装做沉稳淡然,但他毕竟只有十六岁,好奇之心正浓,于是这里驻足片刻,那里小歇一会儿,直到暮色降临,几人也没有走出三条街。
大亮累的嗓子都有些嘶哑了,他指了指天色又作揖笑道,“公子,已是晚饭时分,您是在外面用饭还是回去店里安歇?”
董平这才惊觉已是浪费了一个下午,他暗自怨怪自己贪玩,有些脸红的望向张管事。张管事极是体贴的笑道,“二公子不必担心,时日还长,今日游玩尽兴也无妨。”
喜子一听这话就笑了,刚想央求主子去对面那家极热闹的酒楼吃晚饭,不想董平却收了玩心儿,应道,“有这半日游览,我已见过京都繁华,不如我们早些回去歇息吧。明日还是直接去茶楼坐坐,莫要耽搁。”
这话正合张管事心意,左右事情要明日才能安排好,今日就是去了茶楼也注定“一无所获”,所以他笑着点头,一边同董平说着闲话一边原路返回,只有喜子很是失望的垂着脑袋跟在后面。
老掌柜许是没料到几人回来这般早,安顿好董平三人吃饭就喊了大亮到后院问询。大亮刚刚拿了十几文赏钱很是欢喜,虽然不知掌柜为何如此在意这三位客人,但依旧讲述的很详尽。老掌柜听完打发小伙计下去就捋着胡子点头赞道,“既然弟弟如此自持有度,想必姐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不提老掌柜如何腹诽,只说这一晚城北的朱雀大街旁,最靠近皇家围墙的那处庞大府邸里也是灯火辉煌,无数穿着华美衣衫的侍女娇笑着来往于各个院落,悦耳的丝竹之声不时从前厅传到后院。
一个身穿暗青色绣梅纹比甲的老嬷嬷挂着一脸和蔼笑意走在回廊里,不时同迎面遇到的侍女小声交谈两句,末了又替她们整理一下衫裙,这才笑着分手继续往紧挨着主院的一个雅致院落行去。
院子的五间正房里,一位中年妇人正在丫鬟的服侍下卸妆,只见她面似芙蓉眉如柳,肌肤胜雪发似墨,本就端庄秀美的容颜在玫瑰红蹙金双层广绫长尾鸾袍映衬下更添了三分尊贵之气,直瞧得几个丫鬟眼里隐隐都藏了一抹艳羡之色。
中年美妇偶尔抬头从铜镜里见到老嬷嬷进来,于是就挥手撵了丫鬟们道,“都下去吧,我累了,今晚要早些睡,你们不必过来伺候了。”
几个丫鬟都是常在主子身旁走动的,别的本事没有,察言观色可是一流。这会儿怎会猜不到主子要同老嬷嬷说些私密之言,于是纷纷恭敬行礼之后迅速退了下去。
老嬷嬷上前麻利的替中年美妇卸下红宝石耳坠、血玉镯还有镂金菱花嵌翡翠粒护甲,这才低声笑道,“主子,北边送信来了。”
中年美妇正要起身,闻言身子就是一顿,急声问道,“这还没到每月通信时候,怎么又有信来,可是那边有事?”
老嬷嬷生怕主子担心,赶紧应道,“主子放心,若是急事就不会通过老白那边转来了。许是少主子想念您了,这才写封信问候吧。”
中年美妇闻言松了口气,慢慢在老嬷嬷的服侍下换了一身素缎睡袍,这才走去桌边坐了,叹气道,“他还在恼我不肯脱身离开,怎么会写信问候?罢了,信拿来我看看就清楚了。”
老嬷嬷扭身走去窗户和门边再次确认无人藏在左近,这才从怀里拿出一只信封递了过去。中年美妇仔细验看了上面的暗记,脸上闪过一抹失望之色,“是冯先生写来的,不是那个倔强小子。”
老嬷嬷偷偷瞄了一眼主子的脸色,笑着安慰道,“主子快看看冯先生写了什么,老奴猜啊,保管又是夸赞少主子文才武艺多出色呢。”
这话显见取悦了中年美妇,她的脸色立时软了许多,边拆信封边笑道,“那孩子这份聪慧可是随了柳家,不敢说大齐少有,起码在这王府里可是数一数二。”
她说着话就展开信纸仔细读了起来,末了脸色却是半喜半疑。老嬷嬷心下好奇就试探问道,“主子,冯先生可是说了什么要事?”
中年美妇摇头,犹疑着说道,“这真是巧了,王爷这几日正在为圣寿贺礼为难,冯先生倒是送来个绝好的贺礼。”
“咦,难道冯先生得了什么稀罕宝物了?”老嬷嬷心里暗暗把北地的特产都数了一遍猜测道,“难道是千年的寒参?还是百年玄狐皮?”
中年美妇摇头,略略压低了声音说道,“据说是四只苹果,上面长了字迹,组在一起是‘万寿无疆’!”
老嬷嬷惊得瞪圆了眼睛,好半晌才喜道,“恭喜王妃,贺喜王妃!如今正遇南方大灾,朝中清流极力要皇上下罪己诏,若是这祥瑞当真献到陛下跟前,必定龙心大悦。到时候不说王爷脸面有光,王妃您以后在皇上跟前也有一份体面…”
中年美妇眼里喜色也是越见浓厚,摆手道,“没有亲眼见到实物,这事儿还不好定准。”
老嬷嬷却是喜极,反驳道,“王妃这话可是说错了,这事儿虽说是冯先生写信来说明,其实就连老奴都猜得到必定是少主子费心寻得的,少主子这是孝顺主子呢。主子可不要辜负少主子一番孝心,这事儿若是谋划好了,王爷说不定就把整个府邸大权都交给主子了,到时候主院那里就算想反对也说不出了…”
“明日你让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