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尊]平安纪事-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燕赤霞急急地跑进后院,见平安还是呆呆地坐在那里,这一天都没有动,燕赤霞吓了一跳,在平安面前蹲下身,仰脸看着平安说道:“陛下,您,您没事吧?”
见平安不动也不出声,燕赤霞伸手摸了摸平安的脸,却摸到一手的泪水,燕赤霞慌忙叫道:“陛下!”
平安突然将燕赤霞的手蒙到了自己的脸上,失声痛哭起来:“他走了,他要他的孩子,他不要我了。”
“陛下??????”
“他怕我害他的孩子,他怀疑我,他怀疑我,还说不要和我做仇人,我也不是不想承认那孩子,我是想承认,可是哪有那么巧,就一次就有了孩子,就一次啊??????阿爹死了,七七走了,荣佳俊是假的,青蓉是骗人的,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平安的哭诉声闷在燕赤霞的手心里,燕赤霞一时无所适从,慌张地单膝跪在地上,用另一只手将平安紧紧地搂在自己的怀里,心里害怕平安就此崩溃。
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大家都知道平安在忍着,将青蓉的伤害,秦子路的死,七七的被俘这些伤害都埋藏在心里,终日奔波在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救回七七。大家虽然都很担心,却也都在想,平安有事情要担心,想要救回七七,只要能救回七七那平安就能恢复正常了吧,谁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燕赤霞的眼泪也流了出来,抱着平安,不知道过了多久。
门外一阵脚步声,燕赤霞轻轻动了一下,平安似乎惊醒过来,忙推开燕赤霞,燕赤霞想要站起身,却是跪了太久整个腿都失去了知觉,身子趔趄了一下,平安忙伸手扶住。门外风浩熙的声音响起:“陛下,燕君。”
燕赤霞急忙跑去开门:“找到了吗?”
风浩熙满脸疲惫,面对燕赤霞期待的目光,轻轻地摇了摇头:“都找不到,会不会是回千越之地了?”
燕赤霞抿了一下嘴唇:“我已经发了密信给张将军了。”
风浩熙还要说什么,目光却锁定在燕赤霞的身后,燕赤霞忙回身,只见平安红肿着眼睛站在自己的身后,风浩熙垂下眼帘,肃手而立:“陛下。”
平安的嘴唇蠕动了一下,过了一会才发出声音说道:“不要找了,他铁了心要走,你们是找不到他的。”
正文 第四百零九章七情忧思伤肺
第四百零九章七情忧思伤肺
燕赤霞听平安这么说,便说道:“旁的时候,不管怎么样都不要紧,可现在七七的身子这么重,可能很快就要生了,却是一个人,要是,要是??????您??????”燕赤霞心下着急不由语气就重了起来,最后见平安满脸灰败,一跺脚,只对风浩熙说道:“不管怎么样,还得麻烦你继续找,要是七七有个三长两短??????”燕赤霞悄悄指了指身后的平安,风浩熙立时会意,急忙不顾辛劳又出去命令侍卫们分散开来往更远的地方找去。
燕赤霞这边着急上火,恨不得亲自去找,又怕丢下平安。谁知燕赤霞刚才那番话不知道哪句触动了平安的心肠,平安抢火一样地跑了出去,夺过一匹马随便择了个方向狂奔了下去,燕赤霞一把没有拉住,刚要追,幸而风浩熙已经看见,忙将燕赤霞劝下,自己带着侍卫追去。
这一追就是三天三夜,燕赤霞等在千越山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别的道路上的侍卫都纷纷来报没有找到七七,燕赤霞也是顾不得这个了,只担心着平安,不过他也知道风浩熙历来是个谨慎的人,平安有她的护持应该出不了大事。
谁知到了第三天的夜里,燕赤霞就听见外面一阵嘈杂,急忙出去看时,只见平安被风浩熙搭在马背上扛了回来,顿时大吃一惊,原来平安纵马狂追,到最后人马皆是精疲力竭,最后马是累死,平安也晕厥过去,被风浩熙扛了回来,路上这么颠簸都没有醒来。
风浩熙在燕赤霞地指挥下将平安安置在床上,刚躺好军医就跑了进来,看样子风浩熙进山寨之后,就已经安排了人去请军医,军医粗略地看了一下平安,虽说是坠马,但是当时那马已经累得不行,没有什么速度,所以平安浑身上下都没有伤,人却已经发起了高烧,样子实在是吓人,军医慌里慌张,治个外伤或是小病小灾还有点心得,可是平安这样没有伤没有伤风却是高烧不退,就有点让军医束手无策了,只能随便开了个方子,希望能有所帮助。
风浩熙命人下去煎药,燕赤霞守着平安焦急万分,风浩熙见这样也不是办法,便和燕赤霞商量道:“燕君,我看着陛下这病势来的凶猛,这里既没有好医生也没有好药,不如我们还是回雍京去吧!”
燕赤霞哭得两眼通红:“可是她这样的身体能经得起颠簸吗?”
风浩熙说道:“总比坐以待毙来的强,我先派快马奔雍京报信,将陛下的病情禀报文陛下,请文陛下派御医带药材来,我们这边也带上那些军医路上照顾陛下。”
燕赤霞思量一番,觉得只有这样才比较保险,事不宜迟,风浩熙忙出去安排,不一时就回来将平安抱上了马车,那马车正是几天之前燕赤霞为七七准备的,现在却给平安用了。燕赤霞也来不及感概什么,上了马车一路拧着湿手巾搭在平安的额头上,一行人往雍京奔去。
燕赤霞一行人在半路上就遇到了文帝派来的御医,应该说是御医团才对,三四名御医和几十个侍卫连日赶路,等到和燕赤霞等人碰面时,御医们在马上骑得久了,连路都走不起来,只能被侍卫们架着来到平安的马车前。燕赤霞也顾不得和这些人多说什么,只请她们把脉,那些御医连日奔波这时候已经筋疲力尽,只是事关平安的生死,既不敢不诊脉也不敢大意,说不得先都凝神休息一番才上前诊脉,结果这一诊脉就诊出了大问题。
其实一年之前平安受到了连番打击,青蓉的背叛,秦子路的去世,七七的失陷对她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可是她为了救回七七,只能将心中的悲伤都压制下去,出门寻找矿藏,回来研制头盔,殚精竭虑,希望能通过这样忘我的奔劳来缓解这心中巨大的哀伤,然而七七虽被救回,却怀了身孕,不能不说平安是伤心绝望到了顶点,接着七七走了,平安追悔莫及。平安本身就有肺部旧伤,以前种种在加上现在的种种,七情忧思伤肺,身体终于吃不消爆发了出来,这一下来势汹汹,一个不好,那就??????
燕赤霞听着御医们这么一说,差点晕厥过去,没想到会是这样,这一年平安每次回来看着都和以前没什么两样,虽然大家心里都明白平安很难过,但谁想到这忧伤会郁结在心肺,燕赤霞看着脸烧得通红的平安,眼泪往下直掉,直问有什么法子。
御医们商量了一个方子,边往雍京赶边就在马车上为平安灌药,可就是这样到了雍京平安还是没能醒来。到了凤鸣宫这一通忙乱,文帝当即罢朝直奔广明殿,命所有御医都到广明殿为平安诊治,妫岚颜,李蕴秀和月心守着平安哭得气都喘不上来。即便是所有的御医来了,忙了一日一夜,平安的烧还是退不下去,文帝大发雷霆,下了死命令,要是救不活平安就全部陪葬。
广明殿日夜灯火通明,御医们战战兢兢,可是平安依然没有醒来,高烧也没有退下去。文帝急怒之余,唤来燕赤霞问询,等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心中不免有了盘算,平安这次受了这么大的打击,是郁结之病,但是平安一直以来身体都很健康,就算是肺部的旧伤也是很少发作,而且平安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不贪恋酒色,又一直保持着练武不辍,照说不能就这么倒下醒也醒不过,好像就快不行了似的。难道是心病,是七七怀了身孕对她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让她失去了斗志,想想也是,平安从到雍京开始就是为了秦子路和七七一直在奋斗,最后秦子路死了,七七走了,她最后对燕赤霞说的那话:什么都没有了?就是灰心丧气的表现,她是自己不想活了吗?
文帝这么想着便和御医们商量了一下,御医们现在治不好平安,也觉得文帝说的有几分道理,只是既然是心病,那是不是要把七七找回来呢?文帝差点又要拍桌子,找?到哪去找?即便是找回来平安能等到那个时候吗?御医们全都吓得跪伏在地,不敢答一言。
文帝无奈地叹了口气,命玉秀将自己推到平安的床榻前,看着脸烧得通红的平安,抓住了平安的手说道:“我不知道你听不听得见我说话,最好是能听见,我知道七七的事情对你打击很大,可是你还记得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吗?”刚说到这里,文帝就觉得自己的手紧了紧,文帝忙看着平安,平安还没有醒来,但是文帝心中已经有了成算,接着说道:“七七没有错,他失陷在赤眸族人那里,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但是害得他成了这样的那些人还逍遥自在,甚至还想要打这个国家的主意,我知道你一向对国家什么的没有什么兴趣,可是岚颜的故国没有,蕴秀的故国也没有了,你难道希望他们,还有你们的孩子们以后也经历一次失去故国,流离失所的痛苦吗?”平安紧紧抓着文帝的手,整个人都在颤抖,文帝忍着疼痛说道:“除了你阿爹,除了七七,你还有你的这些男人,还有这些孩子,你对那个人说过,要让他有觉悟,要让他们付出代价,那代价难道就是你躺在这里一心求死吗?”
文帝说着说着声音不断地提高,最后一句简直就是在平安的耳边吼叫了,这一句刚说完,就见平安忽的睁开了眼睛,绿紫的眼眸闪着精光,白眼仁却因为发烧而布满血丝,她举起和文帝握在一起的手,看了看,然后无力地放下。屋里一片惊呼声,平安茫然地转动了一下眼睛,随即看到李蕴秀哭得红肿了的眼睛,平安动了动嘴唇,李蕴秀忙挤出一个笑脸:“陛下,您醒了就好。”平安又举起了握着文帝的手,看了看,然后顺着那手直看上去,就看见文帝蕴满泪水的眼睛,平安忙把文帝的手丢开,嘶哑着声音说道:“你干什么?”搞得文帝一时哭笑不得。
平安既然醒来,人还很精神,文帝又命御医们上来诊脉,虽然与病情而言,平安这个病要完全好起来还是很难的,但是平安现在心中有了愿望,有了要保护的人,心里有了奔头,那好起来还是有希望的。
饶是那些珍贵的药材不值钱地往平安的肚子里填,平安真的能从床上爬起来,能在广明殿和卿玉阁之间调戏自己的那几个男人,然后勉勉强强参与到朝政当中时,已经到了承启六年的春天。这大半年的调养让平安整个人都魁梧了一圈,好在她本身是修长的身材,虽然胖了些却只显得有了威势,加上她经过那些感情的波折,整个人都成熟起来,就算是容貌比不上文帝,看着反而更加有一种成熟沧桑的魅惑感,搞得凤鸣宫的那些侍人们,看见平安不免都要脸红一下,这让平安也是得意非常,难免有的时候就故作深沉,摆摆酷什么的。
正文 第四百一十章五年
第四百一十章五年
为了安慰平安,让平安能放下秦子路,七七以及青蓉,在平安养病期间,李蕴秀和妫岚颜,燕赤霞,月心一商量,将那几个孩子都放在了平安身边。李蕴秀,月心和燕赤霞白天要去处理事务,平安就在广明殿由妫岚颜照顾,广明殿地方够大,孩子们也可以在那里玩耍。平安前世的时候没有机会生育孩子,对小孩子本身就有一种莫名的喜爱,到了这一世,好吧,这一世居然是男人生孩子,平安又没了生孩子的机会,可是这几个孩子却真真实实是平安的骨肉。
这前生后世一结合,平安对这几个孩子真是喜爱到了极点。平安好一点的时候,只要妫岚颜处理完宫里的事情,进到屋里,要么看见姬昌姗,姬昌世这两个小的,在平安的身上爬来爬去,要么就是姬昌元骑坐在平安的身上,得意洋洋地炫耀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找来的宝贝,要么就能看见姬昌泷小鸟依人地靠在平安身边,给平安说谁谁又给了他一副镯子。
妫岚颜难免要说叨几句,或是要将两个小的抱走,结果一般人还不但抱不走,还惹得这一大四小的集体抗议,让妫岚颜真是哭笑不得。搞得妫岚颜总是对李蕴秀诉苦,有这样心疼孩子的娘吗?那身子还没有好全,哪能由着孩子们在那胡闹?
李蕴秀不由劝了几句,虽然是有些胡闹,可是平安现在心情是不是好了很多,孩子们又这么喜欢她,难道非要她板着脸才是好的娘亲吗?要是平安这么对孩子好,以后说不得这些当爹的就严厉些,也是一样的。
妫岚颜对这事其实也是无可奈何,既管不了平安,也不可能对那几个不懂事的孩子怎么样,不过是发发牢骚而已。因为这几个孩子见天黏着平安,男人们每天回到宫里干脆就都聚在平安的身边,一起吃饭,一起带孩子,说说朝堂上的事情,月心说点市井上的笑话,一家人真是其乐融融。
有时候平安看着这景象,难免有些恍惚,觉得好像又回到了从前,那时候秦子路和七七都还在自己的身边。这一刹那的恍惚,虽然平安在掩饰,李蕴秀等人都是人精又怎么会看不出来,所幸那姬昌元和姬昌泷也是小人精,这种时候只要李蕴秀,燕赤霞有些许暗示,这两个小家伙立刻就会采取撒娇,耍赖等战术,分散掉平安的注意力。
就这么着,平安一点一点好起来,文帝却因为这段时间接连地忙碌,又担心平安也病倒了,不过姬氏的体质特殊,说是病倒了,其实倒没有什么大碍,但文帝却借此机会逼着平安接手了一部分政事,实则将大部分的朝政都交给了李蕴秀打理,自己则呆在凤鸣宫里,也学着平安的样子做起了孩子王。
平安开始接手政事,虽然不太耐烦,不过文帝的意思很明确,国无二皇,当时是权宜之计,现在平安应该负担起自己的责任。东杞虽然得到的南邗是个烂摊子,说要很快和大梁开战可能性不大,但是大梁自身也有很多的问题。
北苏那边原来以为会反抗的很厉害,现在看来反而是安静的,不过这样并不是说大梁就可以掉以轻心。草原匈狄在大梁的接济下,开始复苏,也越来越依靠大梁,开始使用大梁的文字,大方们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大梁学习,有很多人就不愿意回到草原,不管怎么说大梁的经济条件肯定要比草原上来的好,也有不少人愿意到大梁来娶大梁的男人,在大梁安家落户学习耕种。但在匈狄内部也有不和谐的声音,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匈狄丢弃了自己的祖辈,是对阿渥尔的背叛,总之这里面的矛盾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
最让平安头疼的是千越之地,那里是赤眸族的圣地所在,平安不是没想过灭掉赤眸族算了,到后来到底是不忍心违背七七的话,所以只能是看守,只是赤眸族人是能看守的住的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为此平安也是伤透了脑筋,最后不得不求教于文帝。文帝在听了平安的话之后,便决定将赤眸族全部打散,然后分迁到大梁的各地。既然赤眸族除了圣子的血脉以外,其她的和别的血脉都不太可能生下赤眸人,那么就让时间逐渐冲淡赤眸族的血脉,最后顶多像燕氏一样有一点这样的能力也就不足为患了。至于现在就是要将赤眸族人按着一家人一个地方的原则将她们安置好,命令当地的衙门严加看管。
平安提出疑问,这些赤眸族人会不会被歧视被*待啊?这一点文帝也不能保证,或者说从本心里来说,文帝就是要灭掉赤眸族这种始终都存在威胁的种族。平安思前想后,还是亲自去了一趟千越之地,会见了被俘的赤眸族的那些长老开门见山地问她们到底决定怎么办?两条路,一条平安承诺给七七的,不难为赤眸族人,赤眸族人还可以住在千越之地的这个圣地,但是赤眸族人要立下誓言,接受大梁的管理,否则就要被灭族,另一条,就是赤眸族迁居到大梁内地,从此融入进大梁。这两条路不管哪一条,赤眸族都将作为大梁的女民而存在,大梁将会向对待草原匈狄人一样对待赤眸族人,不歧视不苛待。
当然就这两条而言,赤眸族的选择是一定的,她们当然不会离开这片土地,平安并不强求,说实话,现在对于平安和大梁而言,想要灭掉赤眸族简直是易如反掌,那些精神力攻击在磁铁盔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至于千越之地本地的那些百姓,平安将她们聚拢在一起,建立了几个大型的寨子,然后在此驻兵,设置衙门,这些都是民族政策中的应有之意,这之后肯定还会有很多的矛盾,但是暂时只能是这样。
让平安有意外之喜的其实是那些从赤眸族圣地搬回来的书籍。早先平安就觉得这个世上有很多的东西都没有,比如说一些关于哲学的理论啊,最让平安觉得诧异的就是医药学一点都不发达,可以说到了贫瘠的地步,就算现在御医们掌握的感觉也不是什么高深的医学,很多对于医药学的研究还只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要不是平安对医药真的是不太了解,她都恨不得自己将这项事业抓起来。谁知这赤眸族的那些书里,居然保留了大量的关于医药学方面的书籍,这让御医们简直就像找到宝一样,疯狂地要借阅。好在印刷现在不是什么难事,平安立刻命令将那些书籍全都印上个千儿百本的,除了御医雍京的医馆每馆一份,免费赠送,要是外地来的,只要说是要书,立刻就印,总之这种利国利民的事情是一定要做的。
除了医书,还有大量的珍贵的典籍,秦子跃不顾韩莫将的阻拦,亲自参与了整理,这真是千年以下的瑰宝啊!这些事情平安就不懂了,怎么会大梁一点都没有流传下来。文帝倒是有很好的解释,医书?知道赤眸族是怎么被灭的吗?是瘟疫。姬氏为什么这么强大?肉体强悍啊!姬氏不怕疾病瘟疫,而赤眸族人却受不得,赤眸族当然大力发展医药,姬氏反正肉体强悍,对于医药就肯定会限制,这有什么不明白的,说的平安瞠目结舌,看来自己还是不能理解帝王心术呢!
至于那些典籍,赤眸族脑子好使,就研究那些个,姬氏肉体强悍就崇尚武力,结果赤眸族被武力灭了,姬氏搞内斗,玩阴谋诡计,结果先周灭了,所以说一切都有定数。平安听了这话,立刻觉得文帝搞不好有赤眸族的血统,脑子这么好使!不过这些典籍真的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还是要传播下去才好,当然这也就不是平安操心的事情了,皇帝嘛,动动嘴皮子,就会有很多人跑断腿的。
此后的五年里,大梁一直在草原匈狄贯彻了民族政策,成功地将草原纳进了大梁的版图,匈狄族人和赤眸族人,千越人成为大梁的少数民族。这五年之内,文帝渐渐淡出了大梁政治的舞台,大梁的政权不着痕迹地转移到了平安手里。五年里,国债逐渐地偿还,由于前期有文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面有平安不遗余力地继续推行改革,让大梁越来越国富民强。
当大梁在逐渐强盛时,东杞也是逐渐强大起来,原南邗的地界本身就是鱼米之乡,姒恭毅有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她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下,东杞很快就摆脱了原南邗千疮百孔的窘境。平安之所以在病好之后没有意气用事发兵东杞,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没有十足的把握,平安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将大梁轻易地带入战争。当然正是因为平安的这一举动,让文帝终于可以放心地将大梁交给平安,一个有着清醒头脑的帝王才是文帝真正喜闻乐见的。
正文 第四百一十一章战争的准备
第四百一十一章战争的准备
既然东杞和大梁都知道这一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双方也都在争分夺秒地进行着战争的准备。在东杞,当初青蓉偷回几乎所有大梁的军械方面的资料,在对南邗的战争中,可谓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东杞不是没有能人,在这之后的时间里,东杞便是将这些军械不断地改良,现在东杞人对自己的军械有着强大的信心,或许胜不过大梁,但是和大梁平起平坐那是没有问题的。
东杞还有着地理位置上的天然的优势,如果两国开战,水战在所难免,而大梁地处西北,要说会水战,东杞人那真是会都笑掉大牙了。相对的,东杞如果想要战胜大梁,那么就必须有彪悍的骑兵,为了应付将来的骑兵作战,东杞一直在做着这方面的准备。当然,姒恭毅不会想当然地认为大梁就对水战一点准备都没有,但是她有信心,相对于骑兵而言,水兵要难训练的多。
这些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姒恭毅最担心的是从儿子姒青蓉回到东杞之后,东杞在大梁的密探就一点消息都探听不到了,这当然并不是说对于大梁内部一点消息都没有,什么平安找矿藏啊,平安救七七啊,七七走了,平安生病啊,这些都是有消息传回来的。
姒恭毅也曾经根据这个消息派人潜进大梁内部想要劫持七七,结果这些人就了无音信了,想来大梁吃一堑长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