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明打牌一起撕牌、摔桌子、烧牌,发泄心情,怎么周景晨就不想打牌了呢?

    “就我跟你打牌这事,今日一早,小神医把我骂了一顿,骂就骂了,我才不怕她,我只当她是个小孩子,不跟她一般见识。”周景晨吹完牛,俊脸也不红,在周莫玄不怀好意的眼神注视下干咳两声,“不过,听小神医说是你家人不愿意你打牌至深夜。你还是得顾及一下家人。”

    这边的情况很快就被特意过来打听情况的奴婢禀报给秦太妃。

    老人家虽然没有亲自过去看望周景望,但是心里惦记着他的病情。

    这个奴婢的长处就是好打听,还说的绘声绘色。她把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无巨细的说了一遍。

    秦太妃脸上露出与高绣一样哭笑不得的表情,“你们王妃说的对,这个洪二可真是愣子,竟是撺掇景晨跑步。景晨现在刚能走路,就跟初学走路的小娃娃一样,怎么能够马上就跑步呢?”

    “是呢。当时奴婢看到楚王世子爷走路虎虎生风,都惊诧的好半天合不上嘴。”

    秦太妃心里好奇的很,也是怜悯苦命的周景晨,柔声道:“等会人少了,我这个老婆子过去瞧瞧景晨。”

    “奴婢觉得楚王世子爷若是见到您老人家,肯定会更加欢喜,走路也走的更快了。”

    秦太妃笑道:“走的快倒无妨,只要他在头三天别跑就行。”

    这时,李如意进来请安,呈上亲笔写的字让秦太妃过目,然后提出今晚给周景晨按摩完毕之后回李家,三日后再过来给周景晨复查。

    秦太妃目光比以往更加慈祥,“你在我这里住了大半个月,想家是自然的。我就不留你。我等你三日后回来。”

    待李如意走后,秦太妃又把几页字拿起来瞧看,心里暗赞:这个孩子没有在我面前表功,不骄不躁,能静下心写字,真是不错。只是太静了些,不够活泼。我家青云性子已经够内向够安静的,再娶一个同样性子的媳妇,家里估计都没有人说话。

    转念,秦太妃又觉得自己想多了,对李如意要求过高。或许天下的长辈都是这样,希望晚辈娶的媳妇十全十美。

    李如意归心似箭,黄昏时分就去给周景晨按摩,没想到在此看到洪二爷一大家子人。

    原来,慕容锦得知周景晨劝洪二爷不要夜归,心里感激,特意过来道谢。

    周景晨正好特别高兴,执意请洪二爷夫妻用晚饭,还让许海生把所有的洪家人都请来。

    这般洪昊夫妻、洪珏、洪星华都在场。

    李如意来的时候,周景晨正抱着洪珏跟洪家人说话。

    这个时候的周景晨竟是非常难得的笑容慈祥,手指修长的左手温柔的摸着洪珏的小脑袋,“我的大儿子跟洪珏一般大。”想到马上见到四个儿女,心情不由得激动起来。

    洪星华问道:“洪珏重不重,坐在你腿上你会不会累?”

    “不累。”周景晨双目精亮,坦然道:“我断了脚,然武功未失,洪珏这样的小人儿来十个坐在我腿上也不觉得累。”

    洪星华常听爹爹说周景晨武功卓绝,眼下听周景晨亲口所说,很是好奇周景晨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洪二爷惊喜叫道:“小神医来了!”

    “小神医,你好啊。”洪珏挣扎着从周景晨腿上跳下来,然后一阵风似的跑向李如意。

    周景晨笑道:“小神医,你要的人我已经挑选好。”

    李如意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原来你在宴客。”

    慕容锦敬佩李如意小小年龄医术超群,柔声道:“无妨。小神医给周景晨瞧病最重要。”

    洪二爷直接道:“我们这就走。”

    “小神医,你真是这个!”洪星华朝李如意竖起大拇指。这个动作还是李如意教给洪珏的呢。

    洪家人走后,程应、贺少朝带着几个弟子匆匆赶到。

    一个时辰后,李如意在接受众人的拜谢礼之后,带着周双、周英,与江青云一起骑马离开燕王府,返回长平县城。

    月上梢头,燕城。

    夏末的夜晚,清风徐徐,竟是有一分凉意。

    黑夜,官道上还是有人,骑马不能贪快,回家的路变得漫长。

    不知不觉到了李家,此时李家已经熄灯歇息,只有大门的两只灯笼还亮着。

    李如意回到离别二十几天的家,竟是有些热泪盈眶。

    李山夫妻、李石住在一个院子,都起来见她。

    两个小弟弟睡的轻,听到李如意的说话声音,激动高兴的不睡觉,竟是一骨碌爬起来,穿着小肚兜光着脚丫子就跑出来见她。

 504五府提亲

    赵氏一改往日不打扰四个儿子读书,特意叫人去把四个儿子、长儿媳叫起来过来见李如意。

    “都快子时了,您莫让人叫哥哥。”

    “虽说时辰有些晚,但是我若不叫你哥哥,明日一早他们要去书院,少不得走之前要去看你,到时会把你的好梦吵醒。”

    不知不觉,把宝贝女儿看得比读书的四个儿子重。

    江青云笑道:“如意,他们肯定很想你。”

    赵氏感激道:“青云,这回又辛苦你照顾如意。”

    四个哥哥及王燕喜滋滋赶来。一家人终于团圆,一时有说不完的话。

    李如意回来,哪怕深夜,家人奴仆全部起床,几座院子的灯都点亮,厨房炊烟袅袅做夜宵,若是放上几挂鞭炮,那就跟过年一样热闹了。

    她这么急着回来,除了想念家人,还想跟李山夫妻商量一件大事。

    这件事大到关系到许多人的命运。

    只是今日太晚,吃过夜宵,她就让家人都去歇息。明日再说。

    李福康、李英华、李敏寒要留江青云在李家住一晚,后者想着多日未回府,再说福伯等人都要回去,便推辞了。

    一夜好眠。

    次日,李如意起来时,李家少年已去书院读书。她用过早饭便去给李山夫妻请安。

    李山夫妻也有好多事给李如意说。

    “闺女,家里的鸡棚遭了贼,那贼对我们家心生妒嫉,拿铁锤子把鸡棚的围墙砸出一个大洞,放了黄鼠狼进来咬鸡!”

    李如意没想到竟然有小人歹毒到破坏鸡棚,还想火烧鸡棚让李家的佃农被烧死,好在这案子破了,小人得到了应有的恶果。

    “你昨日回来的晚,没瞧见吧,咱们家大门通向官道的路铺上青石了。”

    “啊,是吗?我们骑马回来,都没发觉修路了。”李如意笑道:“一会儿我去门口瞧瞧。”

    李山道:“这路不是我们家修的,是那个贼所在的村子的村长带着村人过来修的。”

    原来,叶跛子在李家犯事被判罪。叶跛子所在叶家村换了村长,新任的叶村长觉得对不住李家,召集村里的汉子用了三天,把李家门口的土路铺成了青石板路。

    “叶家村?”

    “对。就是这个村。”

    李如意问道:“青石板可得花些银子,这钱咱们家给叶家村了吗?”

    修路是好事,只是有些便宜不能沾,该出的银子必须出。

    李山脑海浮现那些眼神纯朴的村民,跟原来的他一样的贫穷,答道:“给了。我和你娘还要给他们每家几斤豆腐,他们死活不肯收。”

    李如意道:“哦。那这件事就等于咱们家出银子,他们出力气。”

    赵氏浅笑,“正是如此。”别看李山抠门的很,但是这次出银子挺痛快的。这正是说明李山非常善良,也不想占别人便宜。

    李山问道:“闺女,你说叶家村的人跟咱们家一起养鸡养猪?”

    “您可真是善良。”李如意话毕,拿了一个黄澄澄的梨子吃起来,没有燕王府的雪梨甜,果肉也没那么细腻,不过,仍是香甜,“他们只做了这么一件事,您就心软了?”

    李山便道:“大热天的修路,确实很辛苦。”

    “我们家对叶家村的人了解不多,哪怕是叶村长,也才打过这一次交道。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我们家在这里定居,等了解叶家村了再说。”

    “这样啊。”

    李如意见李山蹙眉,劝道:“若是我们家同意叶家村养鸡养猪,别的村一看叶家村这么容易就得到我们家的信任,肯定会跟风给我们家做事,到时您打算怎么答谢,让方圆十里的村子都跟着养,可是我们家需要的猪肉、鸡肉没有那么多。”

    别看赵氏不管买卖,但是大事上都知道,道:“山哥,你只考虑别人,没有考虑我们家。今年我们家、江府、礼村、张家养的猪和鸡是去年的数倍,量大的很足够了。你还让拉着叶家村的人养猪和鸡干什么?”

    李山脑海浮现鸡棚的鸡、圈里的猪,几家合起来数量很大,拍了拍脑门,“这事我糊涂了。我听闺女的。”

    赵氏笑着跟李如意道:“你爹啊,被叶家村的人说几句好话,心就软了。”

    李如意柔声道:“没事。爹能跟我商量就行。”

    这可是亲爹,还能不让他有想法吗?

    在封建社会,可是男权社会,女子未出嫁之前从父,一切听父亲的。李家现在李山听李如意的,已是相当开明。

    赵氏看着宝贝女儿皮肤白净,眉眼如画,燕王府真养眼,这些天女儿变得更漂亮,道:“你四个哥哥成亲的成亲,定亲的定亲,都尘埃落定。这些天,你不在家,有几个媒婆上门给你提亲事,提的还都是嫡出,你猜是哪几家?”

    闻言,李如意惊诧的牙齿咬到自己的腮肉,“哎哟。我咬到肉了。”

    赵氏连忙凑过来,“快让我瞧瞧。”

    “没事,还好,就是咬一口,没出血。”李如意心思已经转了好几回,“那几家不知道我已经住在秦太妃的院子,我的亲事得由秦太妃把关,他们是怎么想的?”

    秦太妃已经跟李如意谈过,以后会给李如意寻一门好亲事。秦太妃并没说江青云,只是说好亲事。

    上次,李山去看望李如意,李如意就把这事跟他说了。

    “闺女都不关心哪家来提亲事。”李山这些天因为有媒婆来给李如意提亲,心里舍不得难受呢。这下看李如意的态度,心里又欣慰。心道:闺女恋家,也舍不得我呢。

    “我得给闺女说说这事。”赵氏便把那几家人说了。

    正是李如意第一次跟着周莫玄去给五位将军看病的五家将军府。

    章、马、许、胡、丁府。

    李如意心里有些意外。随口问道:“他们五家是不是商量好的,这些天先后来我们家提亲?”

    李山笑道:“可能是这样。”

    “不可能。你想想,这五家都想娶闺女,怎会商量着一起来提亲?我觉得,肯定是一家看着另一家去提亲就急了,赶紧跟着提亲。”赵氏语气颇为自豪。

 505献豆腐方子

    五家乃北方的军队世家,名声在外,每家都曾经出过三品以上的将军。

    相比之下,李家的门第还是太低。李如意能被五家同时看上要娶来当嫡子的媳妇,原因是她本人太过优秀。赵氏为有这样好的女儿而自豪。

    李如意见父母脸上笑容灿烂,心里有些打鼓,问道:“您们怎么回复媒婆的?”

    “当然是把你在燕王府对我说的那番话转述。”李山指着爱妻,“你娘回的话,我们闺女的亲事需由太妃娘娘做主,我们全家荣幸之极。”

    “好。这样回复就好。”李如意笑靥如花,心道:劳烦太妃您老人家当一回我亲事的挡箭牌。

    赵氏低声道:“太妃娘娘会不会生气?”

    秦太妃那可是北方最尊贵的女子。万一因此事生气,李家不得偿失。

    “不会。太妃对我很好。”李如意轻声道:“太妃也确实亲口跟我说过这些话,且不止一次。”

    “那就好!”李山咧嘴大笑,心里暗道:这下我闺女不用年龄这么小就定亲事。

    五府求亲的事就这么过去。李家人不再提它。

    李如意见爹娘红光满面精神很好,便将这些天思索的大事说了,道:“燕王爷待我们家不薄。他一心想让北方的百姓有饭吃,标准也低的很,只要百姓不在雪天饿死就行。”

    赵氏目光尊敬,道:“王爷爱民如子。”

    李山收了笑容,很是感慨道:“唉,别说土地贫瘠的北方,就连那么富饶的南方冬天都有人饿死。燕王爷的这个愿望不是那么好实现。”

    作为泥腿子出身的李山,非常了解老百姓的生活。

    他原来所生活的李家村,距燕城四百里,方向是燕城的南边,已经接近大周国的中部地区,比燕城方圆几百里的土地肥沃,这般仍是有农民在冬天穷得没有粮食吃活活饿死。

    再拿礼村来说,若不是家家户户卖起豆腐又砌火炕等等的买卖,就去年腊月的那场大雪,肯定有村民抗不住饿死。

    北方的百姓千千万万,想让所有人都在雪天有吃的不会饿死,这是个非常难的难题。

    李如意早就想好怎么说,道:“我们家卖豆腐已近两年,在豆腐上面赚了许多银子。”

    李山一听李如意转了话题,提到自家的豆腐,有些纳闷。

    赵氏却是聪明的很,认为闺女不会特意在这时候提豆腐买卖,心里有些紧张,问道:“你的意思是?”

    “我打算把豆腐方子献给王爷……”

    赵氏瞪眼急道:“什么?”

    李家是靠卖豆腐发的家。

    李家卖的所有的吃食当中,豆腐最深入人心。多少人想尽办法破解豆腐方子都以失败告终。

    现在突然间,李如意要把豆腐方子献出去,意味着李家以后不能再卖豆腐,要损失无数的银钱。

    李家失去的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利益。

    唉,一个正确的决定能让家庭富裕兴旺起来,反之错误的决定会让家庭走向衰败。

    这个决定正确吗?

    李山深深吸了一口气,嘴唇微张,半天说不出话。

    他是燕军的军官,不久前,燕王爷刚给他连升三级,燕王爷对他的恩情厚重如山。

    他曾经多次给家人说要报答燕王爷的恩情。

    事到如今,燕王爷有心愿,闺女想帮燕王爷完成,献出李家人视为眼珠子的豆腐方子。

    他若是反对,那就是表里不一,以前说的报恩都是空话。

    只是这个时代,任何密方都是人们当成传家宝,一代又一代往下传,没有听过谁向朝廷献出密方。

    他心里深深震惊,没想到闺女竟有如此大的魄力!

    相信李家献出豆腐方子的消息传出去,外面的人会比他更加震惊!

    李如意理解赵氏的心情,柔声道:“娘,我们家除了豆腐,还有别的买卖。我只是把豆腐方子献出来。不会影响我们家的收入。”

    赵氏激动的胸脯上下起伏,“我们家的买卖你说了算。只是你忘记了,礼村的人呢,他们靠着卖我们家的豆腐才过上现在的日子,我们家突然间不卖豆腐,他们怎么办?”

    “礼村的人靠着我们家已经脱贫,现在还养了猪养了鸡,砌火炕、抽水马桶的买卖还在做着,如此他们觉得不够还不知足?”李如意缓缓道:“我觉得,豆腐方子是我们家的,怎么处置是我们家的事,跟礼村的人无关。”

    李山见赵氏一脸难舍,开口劝道:“素梅,豆腐方子是闺女想出来的,没有王爷就没有我们家今日,我看这事我们就听闺女的。”

    李如意始终望着赵氏,道:“您一直想让我们家名声好,这样有益于哥哥科考。我们家若献出豆腐方子,肯定得到燕王爷褒奖,名声肯定好。”

    赵氏激动的有些热泪盈眶,“献出方子能得到好名声,只是我们家的好名声已经够多了。”又道:“唉,你献出豆腐方子就能解决北方百姓在雪天不会饿死?”

    李如意坦然道:“只凭豆腐方子解决不了北方百姓雪天挨饿,但是我们家做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赵氏心烦意乱,很难冷静下来。

    让儿子参加科考是赵氏的最大心愿。李家现在拥有的财富已经足够李家六个儿子科考,哪怕以后不做豆腐买卖,也是够的。

    想到献出豆腐方子不影响儿子科考,没打破她的底线,长叹一声,反正从两年前起家里的大事基本上是李如意做主,有气无力的挥挥手道:“随你吧。”

    李如意见爹娘先后答应,心里暗喜,至于娘的情绪十分失落,等回头慢慢安慰。

    “我向燕王爷献豆腐方子时会提出要求。”

    李山狐疑道:“闺女,即是献方子,我们家怎好再提要求?”

    “我提的要求并不是为了我们家。”李如意又道:“我着急回家,就是为了给您们商量此事,既然您们已同意,我这就去写推广豆腐的方案。等我写好了,给您们看。”

    赵氏待李如意走后,竟是难受的流泪。

    “素梅,你为何哭了?”

    赵氏感慨道:“如意这个孩子,心地太善良,怎么没想着把豆腐方子带到婆家去,就这么献出去。”

 506推广方案

    一个时辰后,李如意拿着推广豆腐方案返回。

    她在燕王府时就多次思考,今日下笔非常流畅,几乎是一气呵成。

    赵氏看了一半方案,惊诧道:“原来你是要这般推广。”

    李山目光好奇,不知道闺女的方案里面写着什么,让爱妻如此惊诧。

    李如意解释道:“若是朝廷强势的推广豆腐,只怕百姓心里会有逆反心理,好事变成坏事。我便想出先让一部分人及燕军的厨子学会做豆腐,这样效果出来了,口口相传,百姓自然会争抢学做豆腐。”

    赵氏点头,“山哥,你还记得二十年前,朝廷贴告示推广女子十三、男子十二岁成婚的事吗?”

    二十年前,赵氏在四百里外的镇子,还未嫁给李山。李山则是在李家村跟长辈一起种地。

    李山摇摇头道:“我没有印象。”

    “那可能是你在村子,这条告示没有传到村里去。”赵氏目光陷入回忆,道:“当年告示就贴在镇里最大的酒楼旁边,来往的人都能看见。我爹回来跟我娘说,朝廷觉得人口少,想要增加人口,就想出这个法子。我娘问那我们家要不要按照告示上说的做?我爹可不想让我早嫁人,就说不用管,到时若有人告状,就给官府送点银子。”

    闻言,李如意直摇头,“男子女子年龄这么小成亲,对身体可不好。特别是女子,年龄这么小,早育很容易流产,严重可能会丢掉性命。”

    “我的儿,你不愧是小神医,你说的是。我们镇上有一户,唉,这户人家是继母,着急把继女嫁出去拿到聘礼,就按照告示行事,继女十三岁成亲,没过一年,继女生产时血崩没人了。此事一出,镇里的人更不理会告示。这个告示就不了了之,没能推广下去。”

    李山暗自庆幸,心道:我岳父岳母疼爱素梅,没让她早嫁人,不然我就娶不到她。

    李如意道:“朝廷推广新政,要看新政是不是对百姓对国家有益。再者,老百姓不是傻子,一开始对于新政是抱着观望的态度,等有人执行新政从中得到益处,这才开始效仿执行。”

    赵氏点头道:“你说的对。”

    “我们家的豆腐是个好东西,吃过的人都觉得好,但是北方这么大,还有很多人没有吃过。想让豆腐深入人心,从而带动大批的村民开荒种植黄豆,只能一步一步的推广,最后达到村民主动去种植黄豆做豆腐的目的。”

    李山道:“素梅,你听听,咱们闺女在这件事上可是深思熟虑过了。”

    赵氏本来对献出豆腐方子心有不舍,现在看了方案,又听李如意说了这么多,有些被说服。

    李山朗声道:“闺女,我支持你。”

    赵氏又把方案瞧了一遍,然后缓缓道:“随你吧。”

    献豆腐方子的大事就这样通过。

    到了黄昏,四位哥哥回来,李如意又跟他们、王燕及李石打了声招呼。

    李家人卖豆腐已经深入人心,对豆腐有很深的感情,突然间要献出方子,六人的震惊心情可想而知。

    特别是李石,他的点豆腐手艺在李家只比李如意差一些,这两年就靠着这个提高自信心,“如意,我以后不能点豆腐了吗?”

    李如意看着李石一脸紧张的样子,连忙道:“能啊。我们家只是献出方子,没说不做豆腐。”

    “哦。”李石一听还跟以前一样,不影响他的生活,那就行。

    王燕已是李家媳妇,可是一想到礼村的族人及村人,忍不住问道:“如意,礼村的人以后不能卖豆腐了?”

    “当然可以卖豆腐。只是不再从我们家进豆腐,而是各家各户自己磨豆腐,然后拿出去卖。”李如意见王燕怔住了,怕是没有听明白,就把推广方案拿出来给她和四个哥哥看。

    “原来妹妹先让一部分人和燕军的厨子学会做豆腐。”

    “一部分人里面就包括礼村的人,是吗?”

    “是的,妹妹肯定是这样。”

    “妹妹写的推广方案真是好,这般用不了两、三年北方所有的人家都能吃上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