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管事瞟了两个分管事一眼,心里纳闷他们要跟江青云、李如意说什么。

    “江公子、小神医,小的二人所管的酱油作坊,每日产那么多的雪花盐,却是收不回一个铜钱。”

    “酱油作坊的人最多,活也最多最累,光是做雪花盐就能把人累死,只是受累还不出成果,销售额月月都垫底。”

    “小的二人每到月评就愁的睡不着觉。”

    “作坊的人每到月底领工钱就抬不起头。唉。”

    两个分管事都是中年汉子,干事说话很麻利的那种人,这些话憋在心里好久,内心挣扎了好入,今日终于鼓足勇气。

    原来,酱油作坊在三大作坊的销售额最低,在里面做事的人相应拿到的绩效最少。

    每个人每个月能比另外两个作坊少拿一、二百个铜钱。一年就少拿一、二两银子。

    二两银子都够村里一家人一年的开销。

    这件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大事。

    酱油作坊的人每次领工钱的那几天就会抱怨,他们的家眷只要遇到两位分管事,就会唠叨这件事。

    总之,两位分管事的耳朵都要听出茧子。

    江青云眉头轻蹙。他所处的位置不同,想的自然不同。

    那些长工每个月拿的工钱比燕城任何一家作坊的长工都高。

    除去工钱,还有可口丰盛免费的饭菜及各种福利。

    已经是这么好的条件,还不知足?

    如果他没有看过酱油作坊的人干活,那么会一口拒绝,还会训斥两位分管事纵容长工。

    这件事要如何处理?

    他缓缓道:“你们说的情况,我们现已知晓。你们退下。”

    江青云是出了名的毒舌,只要占着理,谁都敢骂。三大作坊的人,哪怕是总管事也曾经会被他骂的跟孙子似的。

    两个中年汉子见这回竟然没有挨骂,心里暗庆,不由想到,是不是因为小神医在场,江青云就没有发作。连声道谢,而后一齐退下。

    李如意望着两人的背影,好奇道:“有点意思。不知是他们自己的想法,还是作坊长工的想法。”

    “或许都有。”

    “你打算怎么处理?”

    江青云亲自给李如意继了一杯热茶,道:“雪花盐是三大作坊的重中之重,派来驻守作坊的守军就是为了雪花盐,我表哥最看重的也是雪花盐。酱油作坊能生产雪花盐,是所有人的荣幸。我若以此理由去说服两位管事,应是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只是时间长了,他们心里又会不平。”

    “是。你说的有道理。”李如意有些纳闷,问道:“怎么过了半年,他们才提出异议?”

    “同样干活,炼制雪花盐、酿酱油最辛苦最脏,拿的工钱最低,时间一久,人的心里不平衡,再加上那两个作坊的人说些风凉话,酱油作坊的人心里就生不平。我这也是猜测。待我先派人去查一下。”

    “是。不能听两个分管事的片面之词。”

    江青云见福伯、周双、周英退下,轻哼一声,“我们把最老实忠厚的人都安置到糖作坊,安置进酱油作坊的有不少人是刺头,原想着工钱高、福利好,能够让这些刺头安下心踏实干活,没想到这才半年,他们就不满意。”

    “唉,三个作坊的人在一起领工钱,每个人领多少钱,大家都清楚的很。”李如意挑眉,低声道:“哼,若是我,干的活同样多,甚至更累,每个月少领钱,时间久了,也会心生不满。”

    “你真是好心,替他们说话。”

    李如意吃了一口茶,嗯,红茶,暖胃的,秋冬喝红茶养生,“若查的结果是长工的意思,你打算怎么办?”

    “不怎么办。”江青云冷声道:“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滚。”

    “别说气话。”李如意缓缓道:“他们会制雪花盐,还会做酱油。只要走出作坊,不知道多少作坊拉他们。”

    “没有手没有腿再割了舌头,还怎么制?”江青云目射寒光,“没有燕王府,他们早就冻死饿死在燕城郊外。”

    李如意心里一紧,竟然忘记这是大周国。

    江青云目光不屑,骂道:“一群忘恩负义的东西!”

    “消消气。”李如意道:“其实,细想起来,如果雪花盐没成为官盐,酱油作坊靠着雪花盐的销售额就能超过糖、酱菜作坊。”

    “这是人人知晓的事。你说这个干什么?”

    “听我说完好不好?”李如意轻声道:“我们在官盐上面贴补了不少银子,但是不能向王爷要。”

    江青云凤目微眯,“我们还从我表哥那里白白得了一个海盐场呢。”

    “海盐场的海盐,我们却没花一个铜钱,这笔银子应该算在酱油作坊的利润当中。”

    江青云瞪眼,“你会不会算账,海盐用来干什么,都用来制雪花盐了,那是成本,怎能算成利润?”

    此时的江青云就像一只炸了毛的雪白仙鹤,浑身上下都叫嚣着生气。

    不,应该是江青云自从管了作坊,脾气就渐长。

    作坊几千人,来自北方各地,人杂得的很,一天两头的有事,弄得他这个谦谦君子总是着急上火。

 523强势的美少年

    李如意柔声道:“口误。我说错了。酱菜作坊用的雪花盐,没有花一个铜钱,这笔银子应该算成酱油作坊的利润。”

    “这个可行。”

    “既然三大作坊各走各的账本,那么酱菜作坊就该付给用酱油作坊雪白盐的钱。”

    江青云心算了一下,酱菜作坊一年撑死了用三万斤雪花盐,一斤才六个铜钱,总共一百八十两银子,分到每个月还不到二十两,摇了摇头,“那也没有多少银子。”

    李如意笑眯眯,问道:“再算上王爷要的雪花盐呢?”

    江青云瞟了一眼小姑娘,低声道:“如意,想什么,我表哥没有银子,就算有,我与莫玄也不会向他要。”

    “唉,我的意思是这笔银子由我们付。你看,我们从雪花盐上得到许多的便利以及特权,燕城守军守护,与番邦的商人通商,作坊的长工全部拥有燕城户籍成为燕城人等等,这些是看不到的好处。我们可以折成银子付给酱油作坊。”

    “我只问你一句,给多少银子合适?”

    “这个,还真不好估量。你得让我想想。”

    江青云忍不住提高声音道:“你去外面打听一下,酱油作坊的工钱是高还是低?”

    三大作坊开了半年,全燕城的人都知道作坊的人工钱高福利好。

    这种情况下,李如意提出每个月再拿银子贴补酱油作坊。

    不是给不起,而是酱油作坊的管事刚提出异议,就立刻满足,那下次再提出异议,还满足吗?

    江青云不想把酱油作坊的人惯出毛病。

    “我是这样想的,酱油作坊的考核奖金取糖作坊、酱菜作坊的中间数。”

    江青云对账本了若指掌,道:“若按你说的,本月糖作坊总考核奖金是一千两银子,酱菜作坊是八百两银子,那么酱油作坊应该是九百两银子。”

    “是。”

    “如意,你也太心善了!”

    “不过,你不能马上答复两位管事。”李如意眼珠子一转,“这件事年底再通报,到时把一年的考核银子都给补上,一次性发下去,安抚酱油作坊的人心效果会达到最佳。”

    江青云摇摇头,还特意挥了挥手,表示坚决不赞同,“我在数月前想过此事……年底多给酱油作坊的人分红,还打算明年开春在居民区建学堂,然后制作雪花盐的人的子弟全部免费读书。”

    居民区的药铺已经开张三个多月,大大方便作坊的人就医。

    药铺的药材卖的比外面的便宜,这是给作坊的人的隐形福利。

    另外,戏院也在夏天搭建好了,隔上三、五天会有戏班子来唱戏,丰富了作坊的人精神世界。

    在居民区旁边的空地选了一处,正在建大型的练武场、蹴鞠场。

    还有,在居民区的外边不远处,会挖一个偌大的坑,那是要建人工湖,以后会引进湖水,在湖里养莲花,湖畔种桃树、李树、山楂树什么的,成为作坊的人散步游玩的好去处。

    他能想到的都想到了。

    “你现在怎么又不同意?”

    “我们主动赏赐与他们提出要求我们再满足,两者截然不同。”江青云冷笑一声,“你看看谁家的奴仆,谁家的佃农,会向主家要求涨工钱?”

    李如意竟然无法回答。

    “主家没把奴仆卖掉,奴仆就感恩戴德,主家没收回田地,佃农就感激不尽。”

    “可是作坊的人不是奴仆也不是佃农啊?”

    “他们的命是我们给的!”江青云反问道:“如意,你不觉得我们对待他们太好,好到他们忘本,忘记感恩?”

    李如意仔细一想,竟是发觉江青云说的有道理。

    她把前世从书上看的管理大工厂的那一套拿到大周国来,竟然行不通。

    “我们想着一步步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从救了他们的命至今,为他们做的还算少吗?”

    李如意轻声道:“你莫别多想。他们无非是想多挣几个钱而已。”

    “谁都想多挣钱。可是他们的工钱比燕城守军都要高,还不知足,还想要更多的钱。”江青云气得站起身,冷笑道:“他们想多拿钱,莫玄、你、我三人的分红就得少拿钱。我们凭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让出本应得的利益?”

    李如意发现自己被江青云的话说服了。

    江青云在李如意面前来回踱着大步,走了好几个来回,晃得李如意眼要花了。

    “免费的饭食,不会再有。我们不给他们提供饭食!从明日起,饭堂的饭食收钱。”江青云停顿一下,“酱油作坊的人只收一半饭钱。”

    李如意仰视正在气头的少年,问道:“好端端的怎么要收费?”

    江青云冷声道:“酱油作坊的人不是想要好处吗,这便是好处。”

    李如意又问道:“饭食怎么定价?”

    “福伯!”江青云朝门外高喊一声,语气带着几分不悦,这是对酱油作坊那些不知足的人不满。

    菜谱是李如意定的,菜价却是由江青云与福伯商定。

    福伯拿着江青云写的字给李如意,还大声念道:“荤菜两个铜钱,素菜一个铜钱,主食、汤免费管饱。不贵,真不贵,比外面的小馆子便宜的多。”

    李如意看完后,觉得价格完全可以接受,抬头看看火气未消的江青云,微笑道:“还生气呢?”

    江青云冷哼一声,“这要是我家的奴仆,全部卖掉,佃农,全部赶走。”

    福伯刚才也知道了此事,蹙着眉头道:“依老奴看,这些人觉得掌握了制酱油、雪花盐的方子,作坊离不得他们,被一些人撺掇,心思活泛起来忘了本。”

    派去打听的第一个人回来禀报,“小的去了居民区,问了十几家在酱油作坊干活的人的家眷。那些家眷对小的好一阵抱怨,说家里人的在酱油作坊干活累死累活,赚的钱却比另外两个作坊的人少。只有三家家眷没有抱怨,说是能有今日的好日子感激县公爷、江公子、小神医。”

    “原来如此。”

    这人又道:“那些家眷天天在一起说闲话还攀比,就认为自家的人在酱油作坊干活吃亏。”

 524狠狠的怒骂

    午饭过后,第二个人回来禀报,“小的跟酱油作坊的几个人坐一桌用饭,连着换了三桌,问他们有没有觉得工钱少,他们有的说只是卖力气能挣到这么多的钱,心里知足,有的说比不得那两个作坊挣的钱多,没有那两个作坊的人命好,倒也没有特别不满的。”

    李如意道:“看来主要是家眷不满,导致一些长工心里起了变化。”

    江青云仍是不悦,“作坊开张才几个月就人心浮动,若是不想办法,再过些日子肯定出问题。”

    “那你就多费心。”李如意没有管理很多人的经验,自认这方面远不如江青云。

    黄昏前,饭堂饭食收费的告示就在饭堂门口贴出去。

    这个时候正是吃饭的人高峰期,饭堂的人特别多。

    人们都识几个字,告示写的简单明了,就算有不认识的字,可以直接问站在告示旁边的管事。

    这道告示如同一滴水掉进了油锅,让所有人炸了锅。

    免费非常可口的饭食吃了几个月,每天人们都因此偷乐,如今这样的好事一去不复返!

    饭食要收费,虽然价钱便宜,但是一个人一天三顿饭,哪怕早上吃主食喝汤,中、晚饭只吃素菜主食汤,也要两个铜钱。

    这么算下来,一个月得六十个铜钱,一年七百二十个铜钱。

    有那家里几个人都在作坊干活的,一个月在饭堂吃饭就得几百个铜钱,一年就得几两银子。

    告示前人山人海,大家都在心里嘀咕,算着自家的账。

    这一算可不得了,开销增加一笔,心情能好能笑出来才怪!

    “一人一个月多出六十个铜钱,这可不是一点点钱!”

    “我们家三口人都在作坊吃,一个月最少一百八十个铜钱,一年二两多银子。唉,我还想着买块地呢,这么一弄,以后每年少买大半亩地。”

    “好好的,怎么收起钱来?”

    “没有人说饭堂的饭食不好吃。”

    “县公爷、江公子以前跟我们说的好好的,免费吃饭,现在为何不守信用?”

    “我想明年买燕城郊外的地,这下至少少买一亩地!”

    众人纷纷抱怨,有几个妇人竟然异常激动,气得当场哭了。

    他们也不想想签的契约当中就没有免费吃饭这一条,再说,契约里并没有发考核奖励及福利,作坊不也每个月发给他们了。

    贴告示的是江青云身边的小厮,名叫李亮,生得浓眉大眼,平素跟在风华绝代的江青云身后压根不起眼,这回单独亮相,跟作坊的众位少年一比,显得十分英俊。

    “以前都是作坊贴补,如今人太多,菜又涨价,作坊外面的青菜、猪、鱼、鸡肉都贵,饭堂适当的收大家一点钱,就是个成本钱。我刚才说的很清楚,以前饭堂免费,那是作坊贴补,所花的银子全部由县公爷、我家老爷、小神医出。”李亮直摇头,“你们白吃了几个月的饭食,如今只要你们出一点成本钱就这般不情愿?”

    从人群的后面传来十几个汉子愤怒的叫嚷声,“天下没有白吃的饭食,你们跟县公爷没有半点关系,在饭堂白白吃了几个月的饭食,还不知足!”

    “没有县公爷,你们早就化成一堆黄土。呸,都是一群忘恩负义的东西。”

    “住着独门敞亮不漏雨不怕雪压的石头新房,吃着井水,拿着全燕城最高的工钱,过节那么多的赏赐,就这样还不知足,还要永远吃免费的饭食。今日,我可真是开眼了,见识到这么一群自私自利不知廉耻的王八蛋!”

    “谁说我们县公爷的坏话,滚出作坊!”

    “一个个的人模狗样,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样子,什么东西!”

    “照我说,去年县公爷就不该救你们,就该让你们在冰天雪地里冻死饿死!”

    “你还有脸哭,哭个屁,就你一个妇人,那点力气,能干什么活,每个月拿那么高的工钱、考核奖励还有各种福利,比修建城墙的苦力赚的都多,你摸摸良心,有没有脸拿?”

    “告诉你们这群王八蛋,我们燕军退役返乡的军士没有十万也有一万,还有军士的家眷,个个对县公爷忠心耿耿,你们觉得作坊不好,觉得县公爷亏待你们,立即滚蛋让出位子,我们有的是人愿意到作坊干活!”

    这十几个人正是饭堂的厨子,从燕军退役下来的残疾军士。

    他们见食堂没人,就跑出来瞧看,没想到听到有人编排无比尊敬的县公爷,还有妇人痛哭。

    这下把他们气炸了,也不管后果,全部开口大骂,说的又句句地理,直接把在场的人骂得一个个愧疚的低下头。

    那些编排县公爷的人压根不想离开作坊,到哪里找这么好的作坊,全部缩着脖子装鹌鹑怕被退役军士看到。

    刚才哭的挺凶拼命卖惨相的妇人像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全部息声,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小的错了。”

    “小的心被猪油蒙了,不该忘记县公爷的大恩大德。”

    “唉,日子过得太好,都忘本了,幸亏众位军爷骂醒我。”

    “我不是人,我怎么能生出这样的贪念,这样的不知足。”

    “小的没有坏心思,是别人啊。”

    “小的这条命都是县公爷给的,小的把县公爷视为大恩人,不会听那些人挑拨。”

    从最开始有几人自责的跪下磕头,到所有的人都跪下,不过很短的时间。

    众位退役军士未想到这些人认错挺快,到了嘴边骂人的话只能咽下去。

    为首的退役军士在军队时当过小队长,反应快有头脑,瞪眼喝道:“你们一个个的立誓,此生不得背叛县公爷!”

    众人又赶紧立誓,还有人生怕发誓晚了被军士们发觉认为不心诚。

    “饭菜都他的娘的凉了,赶紧的滚回去吃!”

    “又有鱼又有肉,还有鸡肉吃,他娘的,每天把脑袋别在腰带上守边防的燕军都没你们吃的好!”

    “你们这群人,好日子过的不知道自己姓啥叫啥。哼,你们的命都是县公爷的,让你们生就得生,让你们死就得死,何况,县公爷让你们过这么好的日子!”

    “想进作坊干活的人已经从燕城排到了狼国,多少人羡慕你们,你们一个个的脑子进了屎,还这不满意,那不知足!”

    军士们大声叫骂,吐沫星子乱喷,像赶猪羊一样把众人赶去饭堂吃饭。

    这可是最后一顿免费的饭食。

    众人在被军士们痛骂又发过誓言之后,竟然心里踏实,觉得这样的日子才真实。

    江青云从李亮禀报之后,忍俊不禁,道:“如意,你听听,他们就欠骂、欠收拾!”

    李如意本来下午就回家,担心告示的事会引起作坊的人不满甚至罢工,特意留下来。

    没想到事情竟然这样解决了。

    李如意脑海里浮现一张张饭堂退役军士的面孔,夸赞道:“那些饭堂的退役军士真是极好!”

    江青云挥手让李亮退下,道:“如意,你家里的奴仆、佃农合起来不到五十人。当时,你家收奴仆、佃农时,也是经过精心挑选,都要的是忠厚老实之人。你善待奴仆、佃农,他们知道感恩。”

    李如意轻轻点头。

    江青云语重心长的道:“作坊几千人,来自不同的地方,能在逃难中生存活下来,不能说都是奸滑之辈,但能肯定的是,一部分人不老实是刺头。这些刺头心思各异,聚在一起,没事也能闹出事来。作坊能有今日这样的局面就算不错。我管他们不能像你管理你家奴仆、佃农的那样。”

    为什么往年没有人愿意收留难民,就是因为他们人口太杂很难管理。

    那些大家族收留难民,十人要一人的比例,然后安置时把人分散开,不让难民抱团,不让难民聚在一起闹事。

    江青云为了管理好作坊的人,费尽心血,就拿最开始的地契试忠诚度来说,那都是他想了几个晚上的方法。

    “受教了。”李如意点头。这一次真是令她获益匪浅。以后她在管人的事上要多向江青云请教。

 525余波和棒槌

    “我打算再招一批燕军的退役军士。”江青云的凤眼里精光一闪而过。

    他还有一个想法,人工湖不建了,那块地就用来当临时的军训区。

    当然,军训的不是作坊的长工,长工干活辛苦,没有体力精力参训,要参加军训的是长工的家眷,确切的说是妇人及小儿。

    既然作坊的妇人认不清自己呆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干活,那就让她们好好认清楚。另外就是把她们的精力耗掉,让她们没有力气传闲话。

    至于作坊的小儿,可以通过严格的军训让他们从小就有一颗效忠燕王效忠作坊的心。

    一个书生能想到这一点,怕是说出去,人们难以置信,甚至认为他在胡思乱想。

    所以,他要细细的谋划好,军训必须成功,必须达到应有的效果。

    傍晚,在作坊忙碌一天的几千长工都回到居民区的家,这个时候居民区最是热闹,连带着外面一里多的集市几十个摊位都人满为患。

    “什么,大葱两个铜钱一斤,好贵!”

    “前些天芹菜一捆两个铜钱,今日怎么就按斤卖,一斤一个铜钱这么贵?”

    “这块猪肉瘦的多,一斤还卖十三个铜钱?”

    “这是死鱼,摆在这里招了一下午的苍蝇,一点都不新鲜,还卖六个铜钱一斤!”

    “面粉总该便宜点吧,什么,这种算不得好的白面,一斤三个铜钱,不是丰收粮食跌价吗,怎么这么贵?”

    得知明日起饭堂收费后的长工家眷,大部分选择自己做饭,这又不是没做过饭,晚集什么都有的卖。

    她们提着篮子来晚集,结果发现晚集的菜比夏天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