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到今日,他听到村民的话,才回忆起他已近半年没跟邓银花行房事,而邓银花腹里的胎儿五个月。

    邓银花的胎儿不是他的孩子!

    那么邓银花的胎儿是谁的,没错,就是山上的土匪。

    他的左脚被土匪打残,他的女人被土匪睡还怀了土匪的孩子!

    难道他要养仇人土匪的孩子?

    二狗子回到卧房,看向邓银花的肚子,内心充满仇恨。

    “你要干什么?“邓银花被二狗子凶恶的眼神盯的毛骨悚然。

    二狗子一字一句的道:“你怀的是孽种。”

    “不是。我怀的是你的孩子。”邓银花惊慌失措,“我要是再小产,就不能再生,不能再有孩子,我得把孩子生下来。”

    当天半夜,从许家传出女人的惨叫及男子的怒骂。

    二狗子像疯了似的把邓银花推下床,用脚狠狠踩她的肚子,害得她当场大出血流产。

    许家人赶到现场,看到倒在血泊里的邓银花,再看到面色狰狞的二狗子,均是不寒而栗。

    许正气急给了二狗子一记耳光,“你疯了!”

    马氏哭道:“真是作孽哦,你被鬼上身,伤害你的媳妇你的儿子。”

    二狗子红着眼,一个劲的道:“她怀的是孽种,不是我的儿子。她怀的是土匪的孽种。我不能让她生下来。”

    “救救我……”邓银花躺在地上,伸手拉住了距离她最近的三狗子的脚腕,无比虚弱的央求道:“求求你,救救我。”

    三狗子赶紧蹲下给邓银花检查,而后慌乱的叫道:“娘,快去拿参片,邓银花要不行了。”

    马氏慌道:“她可不能死。“

    “四狗子,你快去找稳婆,我得给邓银花引产。“三狗子曾在作坊给两位妇人引产过,不过那是在稳婆的协助下。

    ……

    从半夜折腾到黎明,礼村的家家户户都开始磨豆腐卖了,许家却仍在为二狗子夫妻的事折腾身心俱累。

    直到中午,稳婆协助三狗子给邓银花引产,拿了赏钱,刚走出院子,就朝地上啐了一口。

    大厅里面,马氏盯着二狗子,这个儿子还是那么的自私心狠,没有半点改变,唉,有些话必须说清楚,“你在燕城外被人,若没有邓银花向人求情,你会活活被打死,邓银花救了你一命,只此一点,你就不该伤害她。”

    二狗子语气十分倔强,道:“她怀的是孽种。她怀的是奸生子!”

    马氏气道:“我和你爹已经知道邓银花怀的不是你的儿子,但是,并非她自愿,而是你无能,你这个当夫君的没有保护她,害她落入土匪手中,这一切都是造成的。”

    她脾气上来,声音不由自主的提高。事到如今,也不怕几个小的听见。

    二狗子眼神不可思议,反问道:“你和爹的意思是让她把孽种生下来?”

    “不错。我和你爹认为,邓银花经历这么多苦难,这个孩子竟然没有流掉,可见老天爷都在保佑她们母子。”马氏停顿一下,又道:“这个孩子若生下来,只要你们夫妻不告诉他,他就以为你是他的亲爹,就会把你当亲爹来孝顺。”

    许正夫妻经历过逃难,吃过无数苦,思想比寻常夫妻开明。

    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没觉得奸生子不能存活在这个世上。

    “邓银花已经小产,你还废口舌跟这个混账东西说什么道理?”许正瞟了一眼二狗子,语气充满厌恶,“让这个混账东西滚,别把我们家的孩子教坏了!”

    马氏也正有此意,不过眼下二狗子夫妻病还没好……

    过了几日,许正夫妻给了邓银花二两银子,让她离开。邓银花拿着银子回了娘家。至于二狗子,直接被许正夫妻丢了三两银子赶出去。

    礼村的人已经知道二狗子把邓银花踢到流产的事,对他更加看不起,不把房子租他,他只能去隔壁村子租房子住,而后没有人照顾他,就派人给邓家传话,让邓银花赶紧过来,不然就休了她。

    邓老头倒是想收留邓银花,可儿媳妇不同意,说邓银花的名声那么差,会影响邓家子孙。儿媳妇把邓银花的二两银子骗到手,就让邓大把邓银花送到二狗子的出租房。

    就这样,二狗子、邓银花这对经历坎坷的夫妻又聚在一起。

    一个跛脚,一个无法生育。两个人均是名声很差,被人看不起。这辈子也就苟延残喘的活着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是后话。

    李如意好不容易给邓银花保住胎,得知二狗子狠毒的把邓银花踢成小产,那可是五个月大的婴儿,需要引产,还是三狗子叫来稳婆,一起给邓银花做的引产手术,场面极为血腥,气不打一处来,跟三狗子恨声道:“以后你们家别让我给二狗子瞧病。“

    三狗子幽幽道:“我爹娘已把他赶出去,让他自生自灭。“

    许家觉得出了二狗子这样的人,好些天在礼村都抬不起头。

    这一日,王燕听说此事,吓得做了两天噩梦,吃果子时竟呕吐。

 598双喜与实验田

    之前王燕有过几次吃凉食物呕吐不是怀孕的经历,认为这回也是如此,便没放在心上,喝了一杯热水暖胃。

    晚饭时,王燕闻到红烧草鱼的香味,竟是再次呕吐。

    一日两次,这次都没吃草鱼就呕吐酸水。这下,王燕赶紧让李如意给把脉。

    李如意连着把了三次,终于确诊,惊喜道:“嫂子,你有喜了,喜脉有点弱,你是刚怀上,有一个多月。恭喜你、大哥!”

    “太好了,我终于怀上了。”王燕欢喜得差点晕过去。

    大周国的女子出嫁前靠父亲,出嫁后靠夫君,老了靠儿子。无论夫君是否宠爱,都得有儿子才行。

    王燕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第一个孩子盼来了。这证明她能生,心里终于踏实。

    “我要当爹了!”李健安在亲人的祝贺声中喜得找不到北。

    又过了几日,新媳妇张银芳竟是被李如意查出有喜,性子活泼的李福康欢喜的一蹦三尺。

    李健安笑道:“你与我是孪生子。你我的媳妇又是同期怀孕。”

    王燕向张银芳道喜,还打趣道:“二弟早把你娶进门就好了。”

    张银芳压根没想到这么快就怀上了,这可是件大喜事,比她绣活更上一层楼还要高兴。

    李山夫妻升级当爷爷奶奶,一年还得两孙子,自是无比欣喜。

    赵氏气色很好,双喜临门一下子冲散取消科考带来的心情阴霾,喜滋滋道:“等我孙子满三月,胎坐稳了,我们家摆几桌庆祝一下。”

    大周国风俗,妇人怀孕的前三个月需低调,不能张扬,之后胎儿大了,胎坐稳了,才可说出去。

    吕婷望向两个嫂子的目光充满羡慕。不过,她的夫君在家里排行老四,她晚些怀孕也无妨。

    “我要当叔爷爷了!我又要长辈分了!”李石开心的不得了。

    李如意笑道:“二叔,您把俸禄攒起来,回头给你的侄孙子压岁钱。”

    李石呵呵憨笑,等人少了,俯在李如意耳边道:“我的俸禄都给你当嫁妆。”

    李如意感动道:“谢谢二叔这么心疼我对我这么好。”

    李石道:“哥哥嫂子说没有你,我当不了军官。”

    “二叔最近教厨子做菜辛苦了。”

    “我不辛苦。”李石乐道:“我可以吃到那么多好吃的。”对于他来说,最开心的事就是做饭菜吃好的、玩泥巴。现在当了军官不能玩泥巴,只能做饭菜吃好的了。

    李如意让燕城酒楼的十几个厨子跟着李石学做饭菜。

    十几个厨子虽然是签了卖身契没有自由身的人,但是厨艺都很好,其中几人甚至是名厨,做的烤羊肉、肉羹、三鲜汤面曾是燕城酒楼招牌,便连周莫玄这么挑剔的人都喜欢吃。

    之前李家香肠、风鸡、皮蛋、冰糖葫芦刚推出来,几个名厨就效仿做,他们做的这些吃食味道当然没有李家的好,但是价钱比较便宜,特别是皮蛋,许多人买着吃。

    名厨的刀工好,炒菜、面食、酱菜等南北的饭菜都会做,有骄傲的资本。

    刚开始,他们看不上李石,直到李石做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又展示了精湛的刀功,最重要的是有在燕军总营传授做豆腐的资历,他们渐渐尊重李石。

    “今晚二叔想吃什么?”

    刚才李石在厨房尝了众位厨子试做的红烧鸭腿、酱猪头肉、泡菜鱼头汤,还有手撕饼、葱油饼、猪肉泡菜馅饼,每人做一份,总共几十份,就算每份尝几口,那也是几百口。

    李石摸摸鼓起的肚子,好饱,油水好多,现在没有食欲,竟然想不起晚饭要吃什么?

    心情极好的李山骑马哼着小曲去巡视田地、鸡棚。

    今年受到内战影响,地价很低,哪怕开春了,良田的价格也没有回涨上去。

    李家不卖良田,但是良田的价值缩水自是不好。

    再说鸡棚,前年买卖很好,去年下滑,今年李如意为了保守期间,鸡、猪的数量跟前年一样。

    良田贬值,鸡棚产量缩水。李山的心情抑郁好久。

    这几日李山得知要当爷爷,李家要有第三代,心情才好起来。

    人活着,总得有个盼头,家里要添人丁,这是李家未来的希望。

    李山带着对未来孙子满腔的希望悠闲的走在一望无际的麦田田埂。

    北地的春天来得迟,燕城方圆百里的麦子刚种上。

    春风拂过麦田,嫩绿的麦苗在风中摇曳,形成嫩绿色的麦海波浪。空气比冬天湿润,泥土青草还有淡淡粪臭气味飘散天地。

    没有屎尿臭,哪有饭菜香。粪肥是良田最好的肥料。农民最爱粪肥。

    以前,李山种地是在日落时(若太阳当空施肥、粪水不稀释,庄稼会被粪肥烧死),用水把粪稀释了,然后肥田。粪肥是撒在地面上。

    这两年,江青云为了增加地里的收成,特别是去年看到周冰为解决燕城方圆百里之外村民吃上饭不挨饿而忧愁烦心,决心一定要想出办法。

    江青云通过翻阅古今农书,总结前人种田经验,然后跟江府的佃农谈话,最终弄出积粪法肥田。

    去年冬天,李山在李如意再三劝说下,再加上燕王周冰特批江青云用良田做实验,就同意了。

    李山按照江青云的要求,把家里所有的粪放于良田旁边堆积积粪,经过日晒及火烧,让粪肥充分挥发出来,然后全部埋于良田地下。

    粪肥是撒在地下。

    今年开春,良田的地上种了麦苗,积粪法种田成果如何,再过几个月丰收时就见分晓。

    倔强的跟牛一样的李山在农事上之所以能听江青云一个举人的话,没有质疑积粪法,完全是被李如意说服。李如意非常坚定的认定积粪法种田会成功。

    当然,燕王周冰给予江青云很大的支持,放话哪怕实验田

    颗粒无收也无妨,解决李山跟着江青云种实验田的后顾之忧。

    “夏天收麦子,秋天当爷爷!”李山爽朗的笑声响彻麦田。

    几十里外的燕王府,议事厅,传出几名男子爽朗的笑声。

 599又有喜事

    “内战之后,南地的十几万难民逃到北地,这其中有富人有贫苦老百姓。开春之前,王爷下令今年减农税三成,邢城方圆百里的增加良田二十三万余亩、劣田十七万余亩。”

    “我们北地人口稀少,耕田少,这回一下子增加人多了耕田。甚好!”

    “下官去邢城那边住了几日,周边的几个县、十几个镇都去了,集市比往年繁华。”

    “不知你们可曾留意,去年腊月、今年正月,燕城城门外的灾民比往年人数少很多。特别是最冷的几日,城门下已经看不到灾民。虽说去年冬天至正月没下大雪,但是也能证明村民的日子比往年好过些。”

    “去年,燕城方圆百里的村民种了黄豆,卖豆的钱够买一、二百斤粮食过冬。村民不会饿死,谁会远离家乡跑到燕城来乞讨?”

    “小小的黄豆竟是能让贫苦的村民熬过冬天。早知如此,下官等人该下发公文让各县农民种黄豆。”

    “王大人,你别马后炮。黄豆,以前卖不出去,这两年是因为燕城作坊大量收购黄豆,燕军吃豆腐要收购黄豆。村民见黄豆需求量大,价钱还高,又不交农税,这才广种黄豆。”

    “别看村民大字不识,他们的脑子瓜子聪明的很。若没有好处,哪怕发公文让各县强制村民种黄豆,村民都不会种。这就是种黄豆能挣钱,还能自家磨成豆浆吃,这才主动的广种黄豆。”

    “今年,燕城方圆二百里几乎每户农家都种了黄豆,多则十几亩,少则一、二亩。秋收时,农家卖黄豆就能多一笔收入。”

    “王爷英明,推广黄豆、颁布减农税令!”

    “北地的百姓对王爷感恩戴德。王爷请受下官等人一拜!”

    众位农官发自内心的跪下磕头。

    周冰起身去扶肌肤黑黝的众人,这几个农官都很清正,春耕时全部穿便服去各地巡查,还有两人仍在边防没回来,笑道:“你们别给本王灌迷魂汤,还有没有事,没事就退下。”

    一个黑胖的中年官员跪在不肯起来,道:“王爷,下官有事禀报,开春,牛羊到了繁衍期,这个繁衍……”

    周冰忍不住狐疑道:“北地的牛羊繁衍跟本王有何关系?”

    “牛羊繁衍,牧场小,放不下那些……”黑胖官员小心翼翼的组织着措词。

    “什么牧场?”周冰脑子转得很快,问道:“你说的可是燕王府、农司名下的牧场?”

    “是。牧场小,放不下,请王爷再拨给农司几个牧场给牛羊繁衍。”

    “那可是六个牧场,竟然都放不下。这么说来,番邦的牛羊已经多到六个牧场放不下。”周冰转念一想,春耕之前,所有的农官还一起来他面前哭诉,说什么牧场空得很,再来几十万头番邦牛羊都养的了,为了改良北地牲口的品种,请他支持农司,把所有的番邦大牲口都交给农司,“那你们怎么还向本王要番邦牛羊?”

    几个农官面面相觑。

    还是干瘦的主官跪下解释道:“王爷,您的辖地大,城府多,番邦牛羊实在是不够分的。”

    “分什么分,你当是强盗打劫分赃?”周冰看着几个脑袋瓜子非常死板的农官,唉,怎么就没一人有江青云、李如意之智,“你们把番邦牛羊圈地牧场里养,养到何年何月去,本王令你们赶紧挑选出三千头种牛、一万头种羊分派给各县,让各县交给当地的村民,村民会主动的给让这些番邦牛羊跟当地的牛羊配种。”

    “王爷,番邦牛羊来的不易,若是交给村民,怕村民把牛羊宰杀了?”

    周冰心道:本王一个铜钱没花,明明来得很容易。当然这种话不能说出来,偷着乐就行了。板着脸道:“燕王府下发的番邦种牛种羊,村民若无缘无故宰杀,罚银五十两,流放千里,知情不报者罚银五两。”

    当日,几里之外的督查司长周莫玄听说此事,气不打一处来。

    “这群农官就是土匪,他们打劫本县公的番邦大牲口。从去年秋至今,整整十次,光是番邦羊就有三万头,还有番邦牛,至少八千头。

    一个铜钱不给,他们就这么一窝蜂的上来全部牵走。那是几十万两银子,燕城作坊又不是本县公一个人开的,还有表叔、小神医。真是气死本县公。

    从今往后,谁敢牵走本县公的番邦牛羊,本县公就砸了谁的家!”

    还没进入夏天,天气一点不热,周莫玄站在走廊上大骂一通,竟是身上热得出了层薄汗,他是个极爱干净的人,加上心情不好,干脆拂袖而去回了王府。

    周东从外面办事回来,见沐浴过后的周莫玄坐在大厅闷闷不乐,笑道:“县公爷,百兽园的两头母狮子有喜了。”

    周莫玄应了一声,而后桃花眼一亮,“谁有喜了?”

    “两头母狮子有喜,怀孕了。”

    “当初是本县公下令把两头母狮子与一头公老虎放在一起。本县公真是英明!”周莫玄到底是个少年,一下子激动起来,这就要去瞧瞧。

    一个时辰之后,燕城作坊的人看到了极少来的大股东周莫玄。

    “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江青云看到眼前俊美无双的少年,心里有些惊诧。

    “王府的两头母狮子怀了公老虎的崽子!”

    江青云惊喜道:“这还真是趣事。”

    “表叔,你聪慧无比,那猜猜看母狮子会生下老虎还是狮子?”

    “容我想想……”

    “我听童姐姐说小神医家里有大周从未有过的戏,还有许多美食。表叔,我们去小神医,连吃带看戏,如何?”周莫玄话毕,又觉得不妥,江青云还在守大孝,怎么能看戏,便道:“那什么戏本朝从未有过,将在燕城酒楼公开对外演出,我们去帮小神医审审戏,如何?”

    前日,江青云跟李如意在江府匆匆见了一面。筹备燕城酒楼的事务非常多,李如意忙得很,就这样还抽出时间做了新鲜吃食送给江青云。

    那次,江青云听李如意说,等内战结束燕城酒楼开张时,五楼有个大包间,专门演新戏。

    “我也好奇如意排了什么新戏。走,去瞧瞧!”

 600木偶戏与傀儡木人

    暮春的一个下午,阳光明媚。

    李家的一个院子正在进行着一场新奇的演出,观众一百多人。

    现场琵琶、二胡、笛子乐声不断,男女老少的笑声喜悦兴奋,非常热闹。

    这个院子二百多平米,南侧有是一个用木板搭建的简易戏台。

    戏台并不大,长八尺,宽五尺,高五尺,比寻常的戏台子小多了,目测只能并排站五个人,演不了那种带武斗的大场面。

    正在台上表演的不是真人,而是用彩布、绸缎做成的栩栩如生的假人。

    此时,台上共有三个假人,从假人的穿戴打扮,身份分别是一个老头、一个中年妇人和一个几岁的小童。

    “老头”身高四尺、满头白发,穿着黑衣布裤,左手还拄着拐杖。

    “中年妇人”的个子比“老头”略高,满头乌发梳着圆髻,发上还戴着一根钗,穿着铁绣红色的圆领长裙,蓝色的绣花鞋,右手牵着“小童”。

    “小童”顶多两尺高,梳着包子头,穿着宝蓝色的衣服,右手拿着一只很小的布老虎玩具。

    三个假人当然不会说话,给它们配音三个真人就站在戏台的幕后,手里拿着连接假人的线和棍子。

    真人一边说话一边牵动棍子和线,线的另一头,假人就会进行动作,比如嘴巴一张一合、抬脚走路、原地转圈、仰天大笑。

    台上还有假人,还有布景,花、树、草、房屋、动物什么也是用彩布、绸缎做成的假景。

    看布景,几间茅草屋,院子里种有花开的正艳的桃树,养着几只公鸡、母鸡还有一条黑狗,这是个普通的农家。

    听三个真人说话的内容,三个假人的关系是祖孙,小童是孙子,中年妇人是小童的娘,老头是小童的爷爷。

    台上的假人、假景,台后的真人,这样还不够,后台有三个人分别吹笛子、弹琵琶、拉二胡,用音乐烘托气氛。

    台下看得无比投入笑得合不拢嘴的观众都是礼村的人。

    这么好看又新颖的戏他们是第一次看,即开了眼界,身心还得到放松。

    这就是李如意指导戏班子排的新戏—木偶戏。

    前世,木偶戏是表演故事的戏剧。传统艺术之一,在古代又称傀儡戏。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以上两段摘自网络)

    今生,李如意见大周国没有木偶戏,正好燕城酒楼小剧场需要演新戏吸引人,就让签了卖身契的戏班子把木偶戏排演。

    不过,木偶戏听上去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想做好就更难。

    光是木偶戏的假人,就作废几百个。

    李如意为了让小孩子能听懂,不允许木偶戏有太多的唱戏,大部分是说话,并且台词说的都是大白话,节奏很快。

    以前,戏班子的人是唱大戏的,一句台词拖长调,这下改成说大白话,所有人练了好些天才适应。

    木偶戏的关键是木偶,木偶是假人,在台上不能光会说话,还得动起来,不然在台上站着显得很死板,那谁还会看。

    因此,木偶在台上动起来,还得是那种活灵活现的动,必须真人非常熟练的扯动木偶身上的线,抬一下腿、仰头、一跃上马等等,每一个动作都得练习几百甚至几千遍。

    表演形式改了,配乐也得跟着改。三个乐师根据李如意的要求,一遍一遍的改乐曲,都快成疯魔了,这才满意。

    总而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