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的有道理。”赵氏心里替丰氏母女感到不值,如果当年丰氏不嫁给家庭十分复杂的王海,怎会有今天。唉,想必丰氏现在又在后悔。

    “娘,燕姐吓坏了,我刚才走时,她的双手还在抖,我去给她熬安神汤。”李如意心里丝毫不同情王三妞,希望王海不要看在王三妞是孙女的份上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李如意正在熬汤药,冷不丁的身后冒出一个粗声粗气的男子声音,“如意,毁约退掉亲事是啥?”

    “二叔,你吓我一跳。”

    “呵呵。我不是故意的。我帮你熬药吧。”李石打扫完后院,在菜地摘了紫色的圆茄子,挖了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西葫芦,半篮子菜,已经在井水边洗干净手。

    “熬药对火候要求很高。”李如意扫了一眼厨房里的水缸,只剩下底了,“二叔,你歇会把水缸打满水,好吗?”

    “好咧。我不累。我去打水。”李石转身走出两步,扭头又问道:“毁约退掉亲事是啥?”

    李如意耐心的解释道:“两个人定了亲事,一个人反悔不同意了要毁掉亲事不成亲。”

    “不成亲好啊。我就不成亲。”李石嘀咕了两句就去院里打水。

    李如意再去王家时,院子里外已经站满了人,这些人都是王族的人,男女老少都有,表情各异。

    “一粒老鼠屎害了一锅汤。三妞就是老鼠屎!”

    “这么多年来,我们王族从未出过王三妞这样大逆不道恶毒的女子。”

    “把王三妞抓回来沉塘!”

    李如意耳里传来王族人对王三妞的叫骂声,没有一个人为王三妞求情,就连王三妞的亲妹妹王四妞也没有说一句话。

    众人嗅到浓郁的汤药味,见李如意端着一碗药,纷纷让开。

    大厅里面坐着的是王族的几个满头白发牙都掉光了的老人,丰氏也坐着,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王三妞的爹王立冬蹲在角落,脑袋低着仿佛便秘,一声不吭。

    以往咋咋呼呼的王三妞的娘曲红披头散发的盘腿坐在王立冬旁边,目射凶光,盯着丰氏,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

    在此之前,曲红已经在大厅里打滚撒过泼,结果是被几个老人训斥一顿。

    丰氏有气无力的道:“如意,燕儿在卧房。”

    王族几个老人望向李如意的目光里面带着审视探究,最后没有一人开口质问她这个目击者。

    李如意心思坦荡,不怕人来问,环视四周,没有看到王三妞,估计她事发之后就跑了。

    王燕在卧房里无精打采的坐着,由族里两个同龄的女孩陪着,见到李如意,连忙站起来,“如意,族里派人去县城叫我爹……”

    李如意柔声道:“你把药喝了,好好休息。”

    两个女孩自是认得李如意,上来打招呼。

    王燕喝了一口汤药,喝出汤药里放了糖,心里更是感激李如意的体贴,低声道:“三妞跑了,我几位叔公要派人去找她,我娘不同意。”

    “难怪你家来了这么多人。”这是王族的事,李如意不好提建议,虽然心里觉得王三妞这样的人不如死在外头。

    王燕喝完汤药,望向李如意,低声道:“三妞马上成亲,要是人失踪,男方肯定不罢休。我想还是得把她找到。你说是吗?”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李如意拿起碗,拍了拍王燕的肩膀,“你不要多想,好好休息,这件事就让长辈们处置。”

    这时,外头传来一个妇人气急败坏的叫嚷声,“谁不知道我们家三妞是个好的,怎么会偷银钱,怎么会杀人,这是哪个不要脸的贱货说的,让她滚出来,老娘大耳光子把她的脸扇烂!”

    王燕一听这熟悉的声音,目光无比厌恶,失声道:“曲红。”

    刚才曲红在大厅里都没吭声,直到看到李如意进了王燕的卧房,突然间像狗一样乱吠,明显是针对李如意。

    “有其母必有其女。”李如意冷哼一声,大大的杏眼圆瞪,“我倒是出去问问她,她骂的是谁!”

    王燕一脸怒意,冷声道:“走。我们出去。当面跟她对质。”

    王燕的性子一直很温柔,但是不代表软弱,在这个时候,如果退缩,就会让别人以为她和李如意联手诬陷王三妞。

    两个少女并肩走出卧房,出现在众人面前。

    王燕瞪眼盯着曲红,高声道:“三妞在偷我爹娘的银钱时,被我发现,我要夺回银子,三妞打我还掐我的脖子,幸亏如意及时出现救了我,不然我就被三妞掐死。”

    李如意大声道:“我李如意对天发誓,亲眼目睹王三妞骑在王燕身上双手用力掐她的脖子要杀死她,若我说谎不得好死!”

    “曲红,你敢发毒誓吗?”

    “三妞一直小偷小摸,村里没几个女娃跟她玩。”

    “曲红,你有三妞这样的女儿,你这个当娘的害臊不害臊!”

    “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三妞从小就偷偷摸摸,现如今偷银子,还要杀人,这都是曲红教的吧。”

    “曲红就不是个好东西,不要脸!”

    众人指着曲红讥讽嘲笑,甚至还有人辱骂,把曲红气得嘴都歪了。

 91被人看上了

    李如意盯着曲红好一会儿,暂时先放过她,等过几天再收拾她。

    丰氏从大厅里一瘸一拐走出来,见女儿与李如意并排而立,李如意救了女儿现在又挺身而出,是王家的大恩人,岂能让大恩人蒙冤,扭头跟几个老人道:“我同意族里先派人把三妞这个死丫头找到。”

    王族的几个老人发话,族人这就分头行动去找王三妞。

    “族长怎么还没回来?”

    “族长带着人去县城给几个大户人家砌火炕,原本今个夜里都不回来,明天才回来。”

    “三妞出了这样的丑事,不会影响我们族砌火炕吧?”

    “这可不好说。”

    王族的几个老人听到族人的议论声,均是目光黯淡,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事传出去,外面的人以为王族的人偷盗杀人,这可怎么办?

    突然间,曲红好像开窍了,大声道:“我家三妞不是偷,是拿。我爹是三妞的爷爷。三妞拿爷爷的银子,怎么是偷?”

    王族的风气一直很正,族里大多数的人都很耿直,听到曲红这番话,立刻有人开口道:“族长与你们分家了,就是两家。各家用各家的银子。三妞就是偷银子。”

    “是呢。分家了就是各过各的。”

    “偷了银子还要杀人灭口,三妞犯了这么大的罪,到你嘴里都就不算什么。你可真是不要脸!”

    王春分站在大门前,全身上下抖动,脸上挂着坏笑,像个二流子,嚷道:“大嫂,照你这么说,你男人是我哥,我拿我哥的银子,就不是偷是拿。我这就去拿银子。”

    曲红威胁道:“你敢去拿我家银子,我跟你拼了!”见王春分真的转身走了,吓的连忙追了去,“你真想死,拿我家银子你买棺材啊!”

    “老子去找三妞。你这个当娘的不着急,老子这个当叔叔的还急。老子怕三妞进了青楼当了婊子,丢尽我们王家的脸。”王春分幸灾乐祸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王春分,今个你掉进粪坑吃了大粪,满嘴喷粪!”曲红臊的脸通红,冷不丁的前面不知是谁伸出一只脚来,拌了她一下,扑通一声,摔了个狗啃屎,两只手掌都磨掉一层皮,又痛又气,“是谁,谁绊了老娘!”

    李如意站的角度,看得真切,伸脚绊了曲红的人是曾经给李家打短工的十岁的大柱子,大柱子这是在给她报仇出气呢。

    大柱子向来老实,是村里有名的乖孩子,曲红打死也想不到是他伸的脚。

    这就是曲红刚才骂李如意,连大柱子这样的老实孩子都看不下去气坏要教训她。

    李如意回到家里,怕赵氏担心,不提曲红骂她的话,只说王族派人去找王三妞,王春分的落井下石。

    赵氏面露不屑,“王春分以为王三妞出了这事,王立冬以后就当不了族长,以后就由他这个二儿子当。”

    “王立冬、王春分都不是好东西。王族的人不会这两人当族长。”

    “他们兄弟要是当了族长,得把王族闹得天翻地覆,没有一天安宁。”

    “我二叔呢?”

    “他去山里砍柴,招财跟着去了。”

    “我二叔不会碰到王三妞吧?”李如意可算是知道王三妞的狠毒,这样的人跟毒蛇一样。

    “不会。碰到也没事。”赵氏停顿一下,“曲红跟你、你二哥打过架,你二叔知道这件事,把曲红一家人都视为仇人,才不会理睬王三妞。”

    李如意莞尔。

    过了一会儿,李山赶着驴车回来了,这一上午,先去金鸡镇把饼卖光,然后按照宝贝女儿的嘱咐,去邻村收了一车的黄豆。

    小狗进宝追着李山跑,像八辈子没见过面,亲昵的不得了。

    “我刚才进村遇到好几个人,都问我有没有瞧见王三妞。我说没有。”李山接过女儿端来的温热去火的菊花茶,咕嘟咕嘟喝了几口解渴,见爱妻与女儿均是一脸严肃,“王三妞怎么了?”

    母女二人给李山说完,后者一脸深沉,“王三妞又毒又狠,如意,你以后见着她可得小心些。”

    李石扛着一捆柴回来,摇着脑袋道:“村里人进山找王三妞,还问我有没有看到她,没有,没有。”

    四人吃了午饭就午休,睡了不到半个时辰,有人来了,竟是刘铁匠父子。

    他们来李家送石磨,比定的日子提前了三天。

    两口大石磨,每个重达二百多斤,刘铁匠父子用驴车装的石磨,怕石磨掉地摔了,还用草垫子包了起来。

    “我来搬。”李石急冲冲走至,双手将石磨一抱,一下子就石磨从驴车上面搬起来。

    他的力气大,在方圆百里都是数一数二的,以前在燕城修建城墙时,一个人比两个人扛的石头都多。

    刘铁匠眼睛都瞧直了,半晌,指着李石对李山道:“你弟弟力气真大,该去学打铁当铁匠!”

    李山轻声道:“这个,我弟弟不喜欢打铁。”不是不喜欢,而是打不了。

    以前李山带李石去镇里铁匠铺当小工,还去县城铁匠铺,最后都不成功。

    赵氏低头轻叹一声。她们夫妻比李石大十几岁,等于是把李石当成儿子来养,一直望子成龙,希望李石能学本领养活自己,这么多年试了许多次,全部失败。

    刘铁匠一脸惋惜,走之前忍不住跟李石问道:“我说后生,你这么大把力气,怎么不去学打铁?”

    “打铁难,我学不会,衣衫被烧破,差点把房子烧了。”李石就是这么实在,把曾经学打铁的丑事全部告诉人家。

    刘铁匠的儿子曾经听李村的人说过李石是个傻子,怕李家人尴尬,赶紧给刘铁匠使了个眼色,“爹,打铁又累又苦,这活计我都不愿意干。”

    “你这个臭小子,难怪你不好好下功夫打铁,原来你嫌累嫌苦。”刘铁匠对儿子骂骂咧咧几句,跟李家人道谢就赶着驴车走了。

    李石站在篱笆门外,望着刘铁匠的驴车远去,喃喃道:“我太笨,学不会打铁。”

    “二叔学不会打铁没关系,把做饭学做好了做精了就很好。走,我们去试试石磨。”李如意兴致勃勃拉着李石去了后院。

 92驴戴眼罩

    三间大房,东边的大房成了驴圈,中间的放着烤炉,西边的成了石磨房。

    两口直径一尺半的石磨已经组装好了,占地不小,还有几千斤用麻袋装着的黄豆以及几麻袋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的东西,堆放占了三分之一的房间,亏得李如意有先见之明,把房子建的很大,并不显得拥挤。

    “如意,你要磨什么东西?”

    “今个就磨点大米、玉米粒。”

    “好哦。”李石看着石磨像在看玩具,满脸笑容,跃跃欲试。

    “二叔,你有力气,你来磨这口。我去把驴子牵来磨另一口磨。”李如意说干就干,去隔壁把公驴牵来套上绳子,又让李石取来十斤大米、一袋五十斤的玉米粒。

    李石一只手就把一袋玉米提了起来,“我磨玉米粒。”

    “好。你把玉米粒磨成细细的玉米粉。回头咱们做玉米面粥、玉米面饼。”李家生活好了,这些天老吃面粉做的吃食,很少吃玉米做的吃食,这袋玉米粒还是今年新丰收的,磨成玉米粉做吃食肯定很香。

    两口石磨同时开磨,沉重的石磨上下挤压大米、玉米粒。

    大米很快就变磨成了粉,一次成功,白白的米粉,李如意看到它,脑海里就闪出好几种美味的吃食。

    玉米粒比大米个头大,第一次磨出来的是玉米碴,需要把玉米碴放入石磨再磨,这般反复磨五次,最终出来的才是细腻如面粉的玉米面。

    市场上的玉米面比玉米碴贵,贵就贵在磨玉米面的人工上面。

    李山在大厅里吃梨子,听到后院驴叫唤,心疼驴拉石磨,过来帮忙,被李如意笑着赶走了,“爹,过几天有您忙的,到时您得忙得脚不离地。您现在好好歇息。”

    李山返回大厅跟赵氏道:“这丫头,花那么多银钱弄两个大石磨,不知道要做啥买卖。”

    赵氏有些倦怠,打了个哈欠,问道:“她在磨什么呢?”

    “磨玉米、大米。”

    “她不会是要做玉米面、米粉买卖吧?”

    “不是。我问过她了。”李山想到石磨房里面堆积如山的黄豆,“她说要磨的是黄豆。”

    “黄豆磨成粉,能做什么?”赵氏一脸狐疑。

    叔侄二人磨完玉米、大米,就去把十斤的黄豆拿到后院院子,用簸箕装着,从里面挑出瘪的、坏的黄豆,放在大缸里面,然后拿水泡了。

    李山去瞧看之后,去跟赵氏道:“如意把黄豆用水泡了。”

    “这是要做什么?”赵氏更加疑惑了。

    “哎呀,我忘记做豆腐块的木架摸具了。”李如意在厨房里突然间冒出这句话,然后就风风火火的去卧房里面画图纸。

    村里有个王族的王木匠,还有个张木匠。今个王木匠被族里派出去寻找王三妞。李家就把打木架模具的活交给了张木匠。

    木架模具没什么技术含量,对木头没有要求,只要会做木匠活就能做出来。

    张木匠是个中年人,生着一张黑脸,平素不苟言笑,非常严肃,有心要跟李家交好,出的价钱公道,李家先付了十个铜钱的定金,明日就能拿到货。

    张木匠的媳妇拿着铜钱,这笔买卖四十个铜钱呢,脸上笑开了花,热情洋溢的高声道:“李兄弟,谢谢你想着我家。”

    大缸里的干黄豆泡了一夜,一粒粒变大变软了。李如意伸手捞了一把,仔细端详,这可是纯天然无污染有机黄豆。

    “磨豆浆、做豆腐脑,今个早上吃豆浆、豆腐脑!”

    “豆浆、豆腐脑是什么?”今个休息,李家四个少年不用上学堂,早早的就起来帮忙,得知黄豆能磨豆浆、做成豆腐脑,都十分好奇。

    “等会你们吃到就知道了。”

    李如意对黄豆磨出来的豆浆做出来的豆腐脑相当的自信,前世两样吃食深为北方人喜爱。今世的燕城就是北方,气候风俗跟前世的古代北方差不多,相信老百姓会喜欢。

    本来李石今天轮休,在昨天就知道李如意今早要做新的吃食,今天不休息了,特意早起来到后院。

    给公驴套上架子拉石磨,怕它偷懒,给它脑袋戴上了一个破布缝的眼罩遮上眼睛,它不急不慢围着石磨转圈的拉磨。

    石磨磨得是加了水黄豆,上面是黄豆,这么磨了几下,磨口就流出来乳白色的浆,说是浆,其实里面还有豆渣。

    浆水流在桶面上装有白色纱棉布的木桶里面,豆渣被过滤出来摆在纱棉布上面,豆浆透过纱棉布流进了木桶。

    “好有趣。”李石觉得很好玩,都看傻了。

    李福康吸了吸鼻子,惊喜道:“豆腥气好浓,可是好香啊。”

    “现在磨出来的豆浆是生的,要烧开了才能喝。生豆浆吃了会生病。”李如意今天打算用泡好的黄豆做出豆浆、豆腐脑以前豆腐让家人吃,然后传授做法。明天再开始售卖。

    李健安问道:“妹妹,豆渣能吃吗?”要是不能吃,那可太浪费了。

    “当然可以吃。豆渣饼、豆渣馒头,好吃着呢。”李如意想了想,家里以后天天都要做豆制品,豆制品吃得太多尿酸高,“人可以吃,也可以给牲畜吃。”

    李健安笑道:“鸡、狗、驴子都可以吃。那就好。”

    “招财、进宝不会吃豆渣。”李如意瞟了一眼蹲在脚边的两只目光还是有些懵懂的可爱小狗。

    泡软的黄豆和水的比例是一比八,如果水放得多,浆太稀做不成豆腐脑,更是做不成豆腐。

    一斤干黄豆用水泡软磨时再加入水,能磨出六、七斤的豆浆,以及六两左右的豆渣。

    李如意第一次往石磨里放了大约三斤黄豆,就出了二十斤的豆浆、一斤多豆渣。

    李福康提了提木桶,份量可不轻,笑眯眯道:“黄豆真是个好东西,能磨出这么多豆浆、豆渣。”

    李英华脑子最为灵活,想到的是利润,“黄豆一斤两个铜钱,咱们家卖豆浆、豆渣,一斤就算一个铜钱,能卖七个铜钱,能赚到五个铜钱。”

    李敏寒问道:“妹妹,你打算我们家以后卖豆浆、豆渣?”心道:豆浆份量重。原来妹妹买驴是为运豆浆。

    “我们家以后主卖的不是豆浆、豆渣,是豆腐。我现在用豆浆先做豆腐脑,让你们尝尝,吃过饭再用豆浆做豆腐。”李如意指挥李健安把半桶豆浆倒进大木盆,然后取出做豆腐脑、豆腐专用的—卤水。

 93嫩滑豆腐脑

    豆浆没有技术含量,方法是把干黄豆泡软,上石磨兑上水磨。

    豆腐脑、豆腐就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前者比后者简单。俗话说卤水点豆腐。豆腐脑、豆腐好不好吃就看卤水点的怎么样。

    卤水学名盐卤,主要成分有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钙及氯化钠等,味苦,有毒。

    李如意家的后山里面就有含有卤盐的矿石,这几个月她让家人砍柴时搬回来,将矿石里的卤盐提炼出来。

    卤水的量放少些就是豆腐脑,多放些就是豆腐。

    李如意前世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就是卤水,此物点出来的豆腐,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称为老豆腐,或北豆腐、硬豆腐。(以上两段摘自网络)

    北豆腐不容易碎,搬运方便,适合煎、炒、炸,做出的菜肴非常好吃,老少皆宜。

    李如意要做的就是北豆腐(下文简称豆腐)。

    李石喜滋滋的道:“如意,我要喝甜豆浆,甜甜的。”

    “好。想吃甜的就多放糖。”李如意回想起前世的豆浆,比如老北京豆浆,口味是酸的,一般人吃不习惯。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喝放了糖或是原味的豆浆。

    李英华好奇的问道:“妹,为什么要叫豆腐脑,这跟脑有什么关系呢?”

    李如意笑着解释,“豆腐脑的形状颜色,你看不看,像不像猪脑羊脑?”

    李家四兄弟脑袋凑过来,四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豆腐脑,异口同声的道:“还真有点像。”

    李如意接着道:“吃豆腐脑补脑,人吃了会聪明,身体也会好。”

    豆制品营养价值高,能够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且不含胆固醇,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摘自网络)

    前世庙里的和尚,天天吃素不吃肉,却没有身体不好,原因就是常吃豆制品补充营养。

    李家四少年相视对望,心里均道:原来妹妹做出豆腐脑给我们兄弟吃来补脑的。

    李如意又去做了专配豆腐脑的卤汁,黄花菜、鸡蛋、木耳是卤汁里要放的菜。

    黄花产自南方,晒干就是黄花菜,金鸡镇的粮铺里面有卖,一斤二十个铜钱,比猪肉还要贵。

    木耳是李如意、五狗子在山里摘的。此物是山珍的一种,干的木耳在金鸡镇的粮铺也有卖,一斤二十五个铜钱,比黄花还要贵。

    早饭,李家喝豆浆、吃豆腐脑,主食是葱花饼。

    豆浆润滑,口感十分好。

    豆腐脑细腻滑嫩。山珍、鸡蛋做的卤汁,李如意的厨艺高超,豆腐脑完美的吸收了卤汁,咸香美味。

    李家人一饱口福,连不擅于表露情绪的李山都忍不住夸赞道:“今个的早饭可真好吃。”

    李健安开口道:“妹妹说不卖豆浆,只卖豆腐脑、豆腐。”

    赵氏狐疑道:“豆浆这么好喝,怎么不卖呢?”

    李如意解释道:“豆浆做起来很简单,很快就会有人模仿做出来。”

    “卖什么都行,只要能赚钱就行。我看今个就应该卖,别放在明个卖了。”李山一天都闲不住,再说了,今个天气这么好,不去做买卖良心上都过不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