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莫玄戴白玉冠着紫衫,极为英俊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有一种不符合年龄的老成。

    他身份十分尊贵,又如仙人般俊美,一出现就成了全场的焦点,跟在他身后的二总管赵义完全让人忽略了,直到他开口道:“今日小神医的兄长成亲,我父王、世子哥哥派二总管带来贺礼。”

    众人的目光这才落到赵义的身上,只见此人头戴银灰色幞头,穿着宝蓝色的长衫,容貌寻常,目光锐利,一看就不是寻常人。

    这位的官职比李山、两位县令高了好几个级别,便连场上的众位军官都没有他职位高。

    赵义是燕王的心腹,在北地的官场算是很红的官员,平时普通的官员都跟他说不上话,今日一脸温和跟李家人说话,将燕王周冰、世子周景望所送贺礼的礼单送上,然后又送上他自己的一份礼物。

 320大出风头

    上次李山父女从燕王府空手而归,周冰父子没有任务表示,原来是等在今日感谢。

    李山是泥腿子出身,没有任务根基,李家最缺的就是靠山,这次周冰父子高调行事,不但给足了李家面子,还让众人知晓李家的背后有燕王府。

    燕王父子的礼物自然不菲,玉如意一对、东珠一盒,每一样都可以用来传世。

    周莫玄送的贺礼是上好的玉佩一对。

    这一切都是周冰父子看在李如意的面子上。

    李家人十分感动。

    在场的官员纷纷上前向李家道贺,而后将周莫玄围住说话。

    周莫玄何等聪明,不愿意抢了新郎夫妻的风头让李如意不高兴,笑道:“我是来吃喜酒,有什么事日后再说。”

    赵义和颜悦色的跟李山道:“我们县公爷的意思是仪式继续。”

    周莫玄的到来掀起大高潮,接下来拜天地等仪式、酒宴丰盛新奇好吃的菜又掀起小高潮。

    周莫玄还要去看望江青云,只吃了一小杯酒要告辞。

    李如意坐在女眷那边,听说周莫玄要走,特意离席跟他道:“谢谢你能来观礼吃喜酒。”

    周莫玄笑眯眯反问道:“原来你以为我不会来?”

    “你公事那么多。”

    “恭喜你有了大嫂。”

    “谢谢。”李如意见众位官员跟出来要送周莫玄,朝他挥挥手就转身走了。

    “你们都去吃喜酒,不用送我。”周莫玄脸上笑容更胜,自从当了督查司司长,手握实权,北地的官员见到他无不敬畏。

    这个司长可是江青云帮助他当上的,他铭记于心。

    礼村的乡亲哪曾见过这么多的官员,吃酒的时候都不敢大声说话,等众位官员都走了,才敢吭声。

    “县公爷走了。”

    “县公爷是多大的官?”

    “二品。”

    “老天爷,县公爷的官职这么高!”

    “燕王爷都派总管来给李家道喜,送了礼物,县公爷亲自来李家吃喜酒!”

    “李家的富贵还在后头呢。”

    “李大人一共六个儿子,老大成亲,老二定亲,还有四个儿子没定亲。”

    “老三、老四今年十三(虚岁),还没有说亲事。”

    “我刚刚听有几个军官借着酒意跟李大人说做亲家。”

    “李大人如今是军官,自然要跟军官当亲家。”

    “我们族长的眼光可真是好,李大人那会还没当军官,族长就同意把燕儿嫁给李大人的长子。”

    “丰嫂子跟赵夫人关系好,这门亲事是丰嫂子一心促成的。”

    “要我说眼光最好的是那金鸡镇的张屠夫,他家是镇里的,有燕城的亲戚,儿子在书院读书,条件在镇里都算不错,他在李大人还没发达的时候就把女儿嫁给李大人的二儿子。”

    “看不出张屠夫那么憨厚的人,竟然生了一个这么聪明的脑袋。”

    “我听说李大人本来是想让老二娶张秀才的女儿,结果阴差阳错的没有成。”

    “竟有这事?”

    “有。可惜两家没有缘分。”

    “张秀才有功名,张家在我们镇算是书香门第,当时李大人还没有官职,应该是张家看不上李家。”

    张老头、张屠夫、张秀才坐在众人当中,听到他们的议论,心思各异。

    张老头、张屠夫心里那个高兴,反之张秀才心里那个抑郁。

    喜宴之后,宾客陆续离开,只有跟李家关系很好的客人留了下来吃晚宴。

    张秀才不想再受刺激就走了。张老头、张屠夫、张金海留了下来看热闹,也为给李家增加人气。

    办喜事家里的人越多越喜庆,李山夫妻都是逃难到此处的人没有亲戚。张老头三人就充当李家的亲戚。

    王海等人也没走,张老头父子就陪着他们说话。

    王海比张老头小不了几岁,以前是同辈相称,现在两家都跟李家联姻之后,王海的随着女儿降了辈分,不过不讲究这个,说话还跟以前那么随意,好奇的问道:“我听说你家养了二十头猪,养得怎么样?”

    张老头自豪的道:“当然好。你要是有空随时去我家猪圈瞧瞧。”

    王海哈哈笑道:“不用去你家猪圈那么远的地方,我亲家的猪圈就在附近,我抽空去瞧瞧。”

    张老头眯着小眼睛问道:“你怎么不跟着亲家一起养猪?”

    “我倒是想养,可要做的事太多,哪有功夫。”王海说的是实话。

    他要带着族人到处砌火炕、建抽水马桶、沐浴房,给李家收山货,要处理族、村里的事,一个人恨不得分成几个人用。

    家里面丰氏要卖豆腐还要种菜地,以前有王燕帮着,现在王燕出嫁了,就她一个人干活,更没有功夫。

    王志高一直在书院读书,这两日还是请假回来参加王燕的婚事。

    “我家二十头猪,我就雇了我侄子一个人养。”张老头嘿嘿笑了两声,问道:“你们族里那么多的闲人,怎么就养不了猪?”

    王海摇了摇头,“一头小猪一百多个铜钱,我们族的人从未养过猪,养不活养死了可就亏大了。”

    张老头有些的兴奋道:“你别看我们祖传几代都杀猪,可没养过猪,这回我一下子就养了二十头猪,我凭的就是亲家提供的养猪新方子。”

    王海心里暗自盘算。道:“我晓得。”

    王夏至以前年年在金鸡镇卖鱼,跟卖猪肉的张老头父子很熟悉,凑过来道:“张叔,你如今在尚县可是名人了,我们族人不止一次听尚县的人说到你。”

    张老头笑问:“你小子说的是真是假?”

    王夏至道:“真。你会骟猪,一刀下去,公猪就没了那玩艺,叫得死去活来,把人吓得魂都没了。尚县男女老幼都知道你。”

    “老头子杀了几十年的猪没出名,没想到骟猪没几天就出名了。”张老头哈哈大笑,丝毫不觉得尴尬,

    众人都出身于乡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纷纷请求张老头亲自说说骟猪的事,当他们得知骟一头猪能得到两个铜钱,骟三只鸡能得到一个铜钱,眼睛一下子亮了。

    “骟猪能赚到这么多钱呢?”

    “那是。我这可是独门手艺,整个北地,不,整个大周国只有我们张家会。”张老头说这话时,心有些虚,扭头瞧瞧,“师父”李如意不在场。呵呵,别看王海是族长还是里正,那也照样被他这个老头子唬住。

 321得到东珠

    坐在一旁往嘴里塞果子的张屠夫开口道:“前天,有人从燕城赶到我家请我爹去燕城骟猪,一头猪给五个铜钱。”

    王族的人惊呼道:“我天,这么多钱?”

    王海比较冷静,问道:“此人的家里有多少头猪?”

    张屠夫抹掉嘴边的桃汁,粗声粗气的道:“三十三头,有二十一头是公猪,他说不止他家,还有别人家也要骟猪,合起来有七、八百头公猪,一天都骟不完,得两三日,到时就免费住他家。”

    众人议论纷纷,“竟有这么多头公猪。”

    “原来养猪的人多在燕城那边,怪不得燕城那边的村民富裕,他们养猪!”

    “我有个亲戚的亲家的女儿嫁到燕城那边的村民,听说那家村民就养猪。”

    “我们家族以前穷,别说养猪,就连自己都吃不饱,现在我们家族有点钱,不如学燕城那边的人一样养猪。”

    “不用学燕城那边的人,就跟李家学。”

    “叔,张叔说的对,我们家族老人、小孩秋冬都闲着,不如让他们学着李家养猪。”

    “伯伯,我爹我娘的身子骨都硬朗的很,肯定能喂猪。”

    “李家干什么事都能成,我们跟着李家肯定没错。”

    “叔,上回你说李家问你要不要养猪,你怕担风险就没同意,这回你能不能跟李家说说,我们家想养猪,李家能不能让佃农教教?”

    “是啊。族长,你就帮我们问问李家。”

    “叔,你家里的五妞、大虎、二虎几个孩子都闲着,可以让他们养猪。”

    一直埋头吃香喷喷的点心吃得肚子快要破撑破的王春分一听族人提到他的儿子,也不吃了,露出一个讨好的笑容,道:“爹,我想让大虎他们几个养猪,赚的钱给他们娶媳妇,你帮我跟亲家说说。”

    族人纷纷用期盼的目光望着王海。

    张老头笑道:“你听听,你儿子你族人都想养猪。”

    “这事我看行,我会跟亲家说。”王海没想到今日王燕的大喜日子,竟在李家被张老头说服带着全族人养猪,想到张老头会骟猪,价钱还不低,笑道:“到时少不得请你把我们家族的公猪都骟了。”

    张老头哈哈笑道:“随叫随到。我给你们家族算便宜些,一头猪只收一个铜钱。”

    王海是个行动派,这就去跟在大厅陪几个商人说话的李山。

    “亲家,实在是不好意思,我们家族的几家刚才商议过了,还是想跟着你家养猪,你看行不行?”

    “当然行,只是养猪的事我不在行,我得去问问闺女。”李山向来耿直,不懂就是不懂,童叟无欺。

    李如意帮助赵氏给李健安筹备婚礼,帮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有功夫在自己的四合院卧房里面躺着歇息。

    李山与王海不想打扰她,就在四合院的石头凳子上聊天等待。

    一会儿,李如意醒来穿衣出来得知王海来意,心里有些好奇王海怎么一下子改变主意,问道:“伯伯又想养猪了?”

    “我这不是听了张老头的劝,族人又都说要养猪,我就厚着脸皮来找你们家。”

    “我看伯伯是听说我家跟张家的猪长得好,心里有底了。”

    “对。我听说了。如意,你说我们家族现在养猪可行?”王海恨不得这时就去李家的猪圈亲眼瞧瞧。

    “行。现在想养猪也来得及,就是挑选大一点的猪崽,养到腊月猪肉价位高的时候卖掉。”

    王海问道:“腊月就能出栏?”

    “能。”

    “那明个我就去进小猪。”

    李如意嘱咐道:“先把猪圈修起来再进猪,到时我会派佃农去礼村教你们家族的人养猪。”

    王海连连点头,“亲家,我想去你家的猪圈瞧瞧,你不用陪着我,你去陪客人。”

    两人返回,张老头一听王海要去李家的猪圈,自告奋勇的跟去。

    于是,王海、王夏至、张老头父子就跟着伍大坐着两辆驴车去了猪圈。

    新娘子王燕从王志高嘴里得知此事,有些哭笑不得。

    王志高生怕王燕不高兴,道:“爹想让家族每家每户都富裕起来。姐,你别怪爹。”

    “我晓得。”娘家越富裕,王燕在李家的底气就越足,刚才在喜宴上可是看到张银芳母女都戴着金首饰呢。

    曲三春端着一盘香喷喷的糕点、一盘时令水果进来,恭敬的道:“少夫人、王公子请吃点心果子。”

    王志高等曲三春退下走远,低声道:“姐,你别听那些人的话。”

    王燕疑惑问道:“你是指?”

    王志高的声音更低,“王爷、世子、县公爷送的贺礼是看在如意的面子,你与姐夫不能要。”

    原来喜宴时有几个族人跟王燕说燕王府送来的重礼都应该归她与李健安。

    重礼当中有一盒东珠,女人就没有不喜欢首饰的,那盒东珠闪闪发光耀眼夺目,王燕看了很是心动。

    王志高很了解王燕的性格,当时听她跟族人说话的口气是想把一盒东珠占为己有。

    王燕低头道:“整整一盒子东珠呢。”

    东珠是北地的野生珍珠,天然而成,非常稀有,极为珍贵。

    以前北地每年往朝廷进贡的珠宝当中就有东珠,皇宫的后妃以拥有东珠首饰为荣。

    近年朝廷克扣北地的军饷粮草,燕王府进贡的礼物名单上就没有东珠。

    听说皇帝还为此事生气,在信里为燕王为什么没有东珠了,燕王答复没有采到东珠。

    燕王明明有东珠却不送给皇帝,也是因为山高皇帝远,皇帝奈何不了他。

    朝中一些大臣知晓此事,百姓却是不知。

    不过北地的人知道东珠极为稀有珍贵,有些人甚至认为只要能看一眼东珠,此生无憾。

    王燕是个村姑,只听说东珠很珍贵,具体怎样珍贵法却是不知,今日还是听到宾客议论才知道。

    财帛动人心,何况是无价的东珠。

    一盒的东珠,估计最少六颗,哪怕只给她一颗也行,她会留着给子孙后代,世代往下传,她的子孙可是李家人,不像李如意迟早会嫁出去成为别人家的媳妇。

 322合作养猪

    王志高就怕王燕这样,连忙劝道:“姐姐,你刚嫁进来,可别为了身外之外做糊涂的事把如意得罪了。”

    “我晓得。”王燕到底是聪明人,想清楚其中厉害关系就收起贪心。

    李健安送走同窗好友,又与李山去陪着宾客说话,黄昏前才抽功夫回院,见王志高一直陪伴着王燕,微笑道:“日后你可以随时来看你姐。”

    王志高摸了摸鼻子,识趣的道:“姐夫,你来了我就走了。”

    李健安见门开着,不好意思跟王燕亲热,瞧着桌上的点心、果子,关心的问道:“这些吃食你可喜欢?”

    李山在李健安成亲之前给他讲了一些夫妻之道,坦诚相待不得欺瞒,相互了解彼此关心等等。

    李健安与王燕青梅竹马,却不知道王燕喜欢吃什么,王燕倒是通过跟李如意的谈话知道了李健安的饮食生活习惯。

    “我不喜吃太甜的点心,这盘里的点心不是很甜,我都喜欢吃。水果我都喜吃。”王燕望着被一身红衣衬托的容貌都变得有些俊美的李健安,心里喜欢的很,正如族人所说,能嫁进李家,还嫁的是长子,这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午饭你肯定没吃饱,快吃些点心果子垫垫别饿着。”李健安敬酒陪客人,一直站着,就没有坐着的时候,体力消耗的很快,又是长身体的年龄,消化的快,这会已经饿了,随手拿起一块点心吃了,见王燕坐在床边没有动,便给她拿了一块,“吃。”

    王燕露出笑容接过点心,见李健安端杯茶水来给她喝。

    在她的脑海就没有丈夫给妻子倒茶的画面,她在娘家时,王海从未给丰氏倒过茶水。

    “应该由我侍候你,你快坐下歇会。”

    李健安坐下喝茶吃点心,瞄了王燕两眼,见她穿着喜服,看着比以前好看多了,又很温柔,心里也有两分满意。

    这些天,赵氏常在李健安面前唠叨,娶妻要娶贤,媳妇的容貌是次要的,主要是人品,能不能干,疼不疼丈夫。

    “我来看看嫂子。大哥也在呢。”李如意敲了敲门,而后笑盈盈走来,身后跟着曲三春。

    王燕起身相迎,微笑道:“妹妹快请坐。”

    李健安感激道:“这几日真是劳烦妹妹了。”

    李如意柔声道:“一家人说什么客气话。我愿意为你们受累。”

    王燕指着水果道:“妹妹,你吃果子润润嗓子。”

    “我本来是想过来陪嫂子说说话,既然大哥在,我就下次再跟嫂子说了。”李如意见两人羞红了脸,道:“嫂子喜欢吃什么,我这就安排厨房晚上做。”

    王燕笑道:“我嘴壮的很,什么都吃。”

    “你刚进门,可能不太好意思要求吃什么,等过几天熟悉了,直接跟厨房的人说就是。”李如意在王燕的感激目光中离开。

    “妹妹在家除了管生意,还管厨房,余下的事都由娘管。日后我去书院读书不在家,你有什么事就跟娘、妹妹说。你跟娘、妹妹认识许多年,如今成了我的妻子,更不要见外。”

    “是。”王燕一进家门就得了夫君、小姑子的关照,心里自是很高兴,甚至有些感动。

    王海、张老头一行人赶在晚饭之前回来了,这回王海态度更加坚定的要养猪,并且要多养,只是养猪要用到的豆渣需要向李家购买。

    王海见到李山就恳求道:“亲家,你家的豆渣要是有富余的就卖给我们家族。”

    李山这回不擅做主张,答道:“我家有富余的豆渣。我得跟如意商量一下。”

    原来进入秋天,豆腐坊的豆制品销售量一天比一天高,产生的豆渣除去喂鸡棚的鸡、猪,还剩下很多。

    李如意放出话去,一斤黄豆换十斤豆渣,李家、江家的雇农家里人口多粮食少,就拿黄豆来换豆渣,附近的农民听说了,也把家里的黄豆拿出来换豆渣。

    黄豆现在一斤能卖两个铜钱,比去年贵了。

    李山不知道豆渣多少钱卖给王海合适,就去问李如意。

    “我们对外是一斤黄豆换十斤豆渣,对王伯伯就一斤黄豆换十二斤豆渣,怎么样?”

    一斤黄豆加上水做完豆腐之后还能出一斤的豆渣。

    李家的豆腐房每天要用掉一千斤的黄豆,能出一千五百斤的豆渣。

    等进入冬季,豆腐房消耗的黄豆会更多,产出的豆渣就更多。

    王海喜滋滋道:“行。就这么定了。”

    “你看,我说你从亲家这里弄豆渣没问题吧!”张老头从金鸡镇卖馄饨的黑痣老头那里购买豆渣的价钱是一个铜钱五斤豆渣,不如一斤黄豆换十二斤豆渣合算。

    不过,从李家到张家的猪圈近二十里地,张老头不愿意这么折腾,就没有开口向李家买豆渣。

    王海笑声爽朗。

    李如意望着二人道:“我还有一个想法,正好爷爷、伯伯都在,你们听听看。”

    二人不约而同问道:“你快说说是什么想法?”

    李如意微笑道:“如果你们到了腊月把猪都卖给我家,这几月的豆渣白送给你们,不要分文。当然,到时腊月收猪的价钱我只会比市面价高不会低。如何?”

    在这里她说的猪是已经能够出栏,每头猪超过一百五十斤。

    张家有二十头猪,王族要是家家户户都养猪,至少五十头猪,合起来就是七十头猪,一万多斤猪肉(算上毛皮骨),每斤八个铜钱,至少八十两银子。

    两人还没有说话,李山就急着开口了,“闺女,我们家买这么多的大猪干什么?再说,你不是已经把江家的猪已经全部定下了吗?”

    李如意自信满满的道:“爹,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张老头只是想了想,认为省下买豆渣的钱,再说李家人品摆在这里肯定不会让张家吃亏,跟张屠夫微微点头,见他也点头,就道:“行。我家的猪卖给你家。以后我家从你家拉豆渣。”

    李如意心里满意,道:“爷爷,你家的猪圈到我家太远,你不用派人来拉豆渣,我会让我们村的许家伯伯去尚县卖豆腐时给你家捎过去。”

 323如意分东珠

    张老头父子知道一直在尚县县城外卖豆腐的许正。

    张家的猪圈正好在尚县与金鸡镇的中间,许正每日都去卖豆腐,正好顺路。

    李如意让许家拉豆渣送到张家猪圈,这份人情自然是李如意来还。

    张老头父子均是面带感激,“谢谢如意想得这么周到。”

    李如意道:“近日我会起草买卖契约,到时两家各一份。”

    亲兄弟明算账。除了燕王府外,李家跟谁做买卖都签有买卖契约。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样李家才能把买卖越做越大。

    张老头满口答应,“那就照你说得办。”

    王春分像饿死鬼投胎一样,一直在往嘴里塞东西,这下听到众人商议卖猪给李家的事,他平时有些浑,但是脑子好使的很,觉得这是好事,东西也不吃了,连忙凑过来,还跟小孩子一样扯了扯王海的衣袖,道:“爹,我同意把猪卖给李家。”

    王海穿得可是绸缎新衣,连忙拍开王春分沾满果汁点心的爪子,真后悔带这个没出息上不了场面的儿子来,跟李如意道:“我们父子养的猪卖给你家。族人养的猪,我得回去跟他们商议,再给你答复。”

    他是族长,但是关于利益的事情也得经过族人的同意,不能私自做主,这是原则。

    当晚宾客用过晚饭都走了,客走主人安,李家恢复清静,只有大红灯笼挂着,显示着这里有人成过亲。

    “不知道大哥、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