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良人养成记-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会期盼什么。见他这般问自己,挺过了羞涩期,一本正经的答道:“二爷这话好是奇怪。就当我像杨将军那般上工即可,闲暇时,我自会归家。”
“归家”二字,让姚翊十分开心,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己开心些什么。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万事开头难
值得一提的是,开元元年,实则还是先帝在位期间,即小柔和沈洛川谣言横行之时,裕亲王府内小柔和杨允之的互动只是起了小部分作用。还有一小部分成因是当时还是贤亲王的恒正帝帮忙,最大原因,是因为欧阳修的“外甥女”自招与其有染!
虽说应天府最终以证据不足为由,还欧阳修一个“清白”,但是世间的人可不这么认为,包括杨允之在内。杨允之因那年欧阳修对小柔有别样情绪,再看到那个“外甥女”和小柔有七分相似时,他顿时暗自诽谤:好你个欧阳修,活该被人揭发!
不管真相如何,这起事件成功的缓和了小柔和沈洛川之间莫须有的谣言。而作为当事人欧阳修,尽管此刻新帝登基,正式用人之时,他这几年来只能暂时萎缩做人。开元五年的大事件就是,任礼部主考官的欧阳修选拔了苏轼和曾巩!尤其是苏轼,欧阳修阅卷时批为第二,对其文章赞不决口。
当然,这是对小柔和王安石来说的大事件。
王安石当年在门外听了小柔和沈洛川的对话,自然记住了欧阳修和曾巩等人。巧合之下结交到了欧阳修,欧阳修文采飞扬,他自叹不如。那年回京述职时,和沈洛川结交了曾巩,三人结为莫逆之交。屡次科考不中的曾巩,终于在今科中了一甲进士,六月领职去太平州做了参军。
虽然会试时苏轼第二,但恒正帝却不喜苏轼的文,殿试过后,苏轼和曾巩一样仅是一甲进士。欧阳修知道这结果后,看着殿试时的苏轼,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二人同为惊艳才绝之人却只因朝中之人不喜他们,这才让二人无缘前三。更伤心的是,苏轼还未授职,就接到亲娘过世的消息,苏家三父子回老家奔丧去了。
这下。苏轼的仕途有多难自不必说。欧阳修暗暗发誓,自己这三年已经要更加忍耐,爬的更高,待苏轼三年丁忧过后,定要有能力为他好好谋划一番。
对小柔来说,另一个时空的苏轼她不晓得是不是状元,但此时空下的苏轼,绝对有状元之才。知道苏轼不是状元时,她还失落了半晌,后来自我安慰道:状元也不见得就是最厉害的嘛!史上留名的人并非人人是状元。甚至。她此刻也想不起来有名的状元是谁。
小柔不知道的是。历史此番苏辙也是一样中举了。
开元五年年终,沈洛川带着十一岁的杨元至回到了京城。元初已经去了南营,元至明年年初也是要去的。沈洛川明白再不送元至回来,估计小柔宰了他的心思都有了。
刚回京的沈洛川第一站去了裕亲王府。咳咳。因为皇帝在那里。二人商议半晌后,恒正帝最终放弃让沈洛川出任宰相一职。于第二日朝堂上,擢升沈洛川为新任盐铁司使,此职已由国丈吴计相兼任多年。
尽管吴计相知道皇上这是要收拾自己,但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近半属下,让刚任职半年的沈洛川渐渐收服。若非知道沈洛川是皇上的人,他自己都想臣服了。沈洛川聪明就不必说了,其稳重程度不下于自己这个,已是花甲之年老头子。除此以外。此人异常仗义。下属或者别的司出岔子时,他会主动帮忙。但凡他接手没处理好的,他更是一力承担所有责任。
这样的人,让人如何不服?
六月初一这日朝堂上,参政知事文敛等人上书弹劾现任三司使吴应达。其中列举了三大致命硬伤。一是身为皇亲国戚,却违背祖制参与朝廷政事;二是利用国长身份非法圈地;三是皇后残害后宫,乃其不教之罪。
在小柔看来,这三宗罪顺序如此混乱。第一条,几年前国舅郭鹏也在做,只不过他抽身的早;第三条根本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第二条才是罪不可赦的一条!圈地是小事,在圈地的过程中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才是罪不可赦的事!
第三条如小柔所想那般,根本就不是个罪名,吴计相刚提出来,其门下十余人都为其开拖。接着,吴计相当场承认错误,并全力举荐沈洛川继任。
沈洛川顺势为他解围,以国舅郭鹏为例,坦言道:“当年国舅年迈,却仍然顶着风头坚持为皇上效力,实乃吾等争相效仿的对象。吴相不过是以国舅为榜样罢了,如臣这般任性辞官,实不可取。”
最终,此起弹劾事件雷声大雨点小,不过是让吴计相还了圈地,另外补偿了一些钱财。相对于郭鹏隐退后封公的荣耀,吴计相就没了。而沈洛川则顺利上位,成为大恒开国以来最年轻的二品大员。
事后,小柔郁闷的紧,觉得太便宜吴家了,皇后还好好的呆在宫里呢,甚至有些埋怨沈洛川。
杨允之不想为沈洛川开脱,可他又不愿小柔对政事如此糊涂,最后教导小柔占了上风:“这事不怪沈洛川,应是他和皇上商议过的。不管是吴相还是皇后,当时皇上当年登基之前的强大助力。若非他们,皇上这帝位根本没能力和王爷一争。若是皇上惩罚了吴相,再废了皇后。世人会说皇上乃是宋太祖第二的。”
小柔闷声道:“那素云怎么办?”
杨允之拉过小柔,正色道:“不管我如何宠你,疼你。哪怕王爷对王妃再好,我们都是少数。你就看姚二哥坚持了这么多年,他如今还不是弃了二嫂子,和蓝依好成这样。对贵妃来说,皇上能做到这样已经很难得了。如今,你也成长了,不要再把你的想法落到别人头上,我不希望你再为第三个女子这般伤心。”
“我尽量。”
开元六年六月十六,小柔终于如愿产下女儿。
开元七年新年刚过,文相退,王安石再次被越级提升为信任宰相。小柔得到消息时错愕不已,扔下可爱的女儿,去了娘家一趟。
王安石对她没有隐瞒:“皇上早在三年前就开始跟我说变法之事,我只是执行那个人罢了。本来想等几年的,只是皇上因贵妃之死忧伤过度,恐怕活不过十年了。”
两个相爱的人就这样天人两隔不说,另外一个也命不久矣。小柔怒极,想去皇宫杀了皇后,不,杀了吴氏。是的,吴氏并没有死。因为皇长子回京了,皇上看在儿子的份上没有杀她,只是夺了她的皇后之位。
小柔努力压下心中的急躁,问道:“那现在提前了,你们准备的充足吗?虽然我不知道变法的具体过程,但是变法想来是很难的。”
王安石笑道:“是啊,本来就很难。如论如何,我们都不会有完全之策的,所以早一日晚一日差别不大。”
开元七年三月初一,新法开始实施,只第一条就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反对。因为王安石开刀的对象,乃是从文武百官开始。
普通官员虽然钱不多,但却是一直在努力想法子多捞一些。而现在他们那点微薄的薪资,王安石竟然还要百抽一。有爵位的人家就更不必说了,按照王安石的法子,是十抽一。
反对之声处处爆发时,小柔傻眼了。其实,这个法子可是她按照曾经的纳税观点来参考的,怎么就行不通呢?这个法子却深得王安石的心,再借由王安石的嘴下达到皇上那里。
反对声中,刚辞官的前任宰相再次出山,力劝皇上不可如此做法。“皇上治理天下,靠的是文武百官,管的是天下百姓。如此法子,难道是让百姓自管吗?这分明是不可能的事。”
还别说,老宰相说的还真没错。尽管小柔知道有不对劲的地方,可她无法解释,只能心焦的等待着事态的发展。
朝堂上,沈洛川自然是站在王安石一方。他接管三司以来,国库有多穷,他是最清楚不过的。现下情形,他隐约觉得跟当年让小柔去赚钱不同。买卖上花钱,是个人都觉得那是天经地义。而如今这般做法,显然是另类强取豪夺。
“小柔,如此做法,直接减少官员的薪酬就是了,何必如此麻烦?”
小柔叹息道:“我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在这里就是行不通。但是你那个问题很好回答啊。别说降薪酬了,就是不涨,大家都没人高兴的,对吧?人的*是无限的,怎么才能让人接受纳税的概念呢?这是很理所当然的事嘛,干嘛只要百姓纳税?什么叫打劫官员,大家一起打劫百姓就是对的了吗?”
杨允之道:“小柔冷静。这不是你的责任,你不必往自己肩膀上拉。皇上既然有心,定有他自己的法子。三哥,你说服皇上,我说服王爷,从我们几家开始做起,你看可好?”
小柔喜道:“好!我们起带头作用,另外,我这些年暗里没少给朝廷钱,现下可以拿到太阳底下晒晒了。”
沈洛川皱眉道:“若是这般行事,皇家之人还好说,你我等人定然成了众人的公敌。”
王安石忙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举步维艰
沈洛川淡淡的撇了一脸期待的王安石,泼了一盆冷水过去:“变法不是你主持的吗?怎么问起我来了?这是你能力不足的表现?”
王安石把冷水稳稳的接住,自信道:“我们现在修订的六项草案中,其中科举,赋税,水利三项是我自己写的,你写了机构改革,允之只写了军队改革。小柔规划的是整体,这怎么就是我能力不足?世间如何会有全才,我把众人的意见组织到一起,我来做主要负责人,我已经很优秀了。”
经过连续一个月的讨论后,小柔也是如同王安石那般认为,几人中能力最强的应该是王安石。尤其是负责人这事,沈洛川心中的盘算绝对打的好,这事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他才不会做。杨允之呢,十几年来一直扮演着耿直这么一个角色,时间久了,“直”已然成为他性格中的一部分,所以他也不适合,尽管他也不笨。
事是这么回事,只是——“三哥,你能不能不说这种气死人的大实话?”对于王安石的不会说话,小柔真的是愁死了半脑袋细胞。
王安石理直气壮地反问道:“实话为什么不能说?”
小柔一气之下,高傲道:“若非我是个女子,我来做这个负责人,我会比你差吗?”
王安石承认小柔有部分实力,比如这次的草案,她能对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想法。的确,这里几个人都会配合她。饶是如此,王安石心里还是一阵不爽。
小柔仔细观察着他的反应,见他没说出反对之语,只是略有不满,抓住机会劝道:“听见这话你心里不舒服吧?事实就是,我是女子,你现在是负责人,没有我比你强的那个机会了。可是有些事实是不需要说出来的,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大哥之所以带有讽刺意味的跟你说话。那是因为你眼睁睁的看着他,等他的法子。他若是有法子早就说了,还用等你问不成?”
小柔的一番话,让沈洛川由有了知己的感觉。
其实,沈洛川还是十分循规蹈矩的,最多有些世俗的看法他不遵守罢了,但是骨子里沈洛川绝对是传统一派。
杨允之轻咳两声后,把另外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而后道:“我还是那句话,变法是皇上的意思。他会有法子的。我们还是把其他几条。再仔细斟酌一番吧。”说着。把书桌上那一份份的变法草案铺开,首先从军队开始,因为这是由自己起草的。
他指着草案中“年满五十五退役”一条道:“从今日只第一条赋税来看,我觉得之前定的岁数有点大了。因为新的制度。到岁数退役后,还有钱可以拿。估计很多人会想早退,我们再减少五岁吧。”
这一条是针对现在军中人员过于杂乱,小到十五六岁,大到六十几岁,几乎是老幼病残十分齐全。对于身体不好的,杨允之在这几年的练兵中,已经有意识的增加了很多项考核,选拨出来的步兵和骑兵都是顶尖的。他现在把这种模式应用到整个军队中。
直接剔除这些不合格的,有点说不过去,又恐有人闹事。于是小柔提出两个法子,一个是年满五十五“退休”,这岁数她已经少算了五年的说。另外一个就是对于在军中受伤的。按月给予补助。至于那些真的是来混日子的,想混也行,考核不过的,直接降低薪酬。她就不信了,把薪酬降低到一个丫鬟的月钱,那帮人还死赖着不成?就算成也不允许,因为杨允之规定了,一年至少考核两次,体力水平不过关的直接卡掉,美其名曰:为了你的生命着想。
对于杨允之现下还要把岁数往前提,小柔第一个不同意,她道:“这个不用了吧?到时候他们若是愿意是最好的,要是想减少年限,让他们跟咱们主动争取,想买卖那般你来我往的还价就是了。”
沈洛川道:“你用错地方了。这是军队,不是买卖。若是处理的不当,这草案就不会通过,没人会跟我们讨价还价的。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要考虑别人的接受能力,今日之事,你还没明白吗?”
小柔闻言缩回杨允之身边,微微低头端坐,把双手放在并拢的腿上。杨允之的大手覆盖上去,见小柔看着他后,嘴角微动,没出声说了几个字:“不是你的责任。”
小柔深呼吸了一口气,再次劝了自己。这事她就是来听听,不宜过多开口。
二人的互动落入沈洛川眼中,内里如何不知道,至少面上他是不动声色。
打破沉默的还是王安石,他见杨允之把军队的说了之后,忙问道:“我现在觉得涉及到利益的事,就很难处理。科举那个还好,水利那是百利无一害的事,也应该没人反对。对于青苗,方田,均税,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沈洛川道:“你不必这么小心翼翼。青苗法虽然涉及到钱财,但是对农家来说,是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他们如何会反对?”
这一论断让房内另外三人都表示赞同。四人一时的忽略,导致这个法子是整个变法中最失败的那一项。
四人又细细商讨半日,眼看天色一晚,小柔和杨允之着急回家,就不在王家留饭了。王安石再几人走后,让吴氏随便给他弄了点粥,匆匆吃过后去了裕亲王府,和皇上又商讨了大半夜。
第二日朝堂上,文武百官还是对刚提出的变法第一条表示反对,和王安石沈洛川二人打起了舌战。
众人你来我往一炷香后,恒正帝满脸怒色道:“朕需要你们跟朕一同管治天下,按官职给了对应的薪酬。你们往前数数,哪朝哪代能有大恒的官员钱多?哪年没给诸位加钱?现在不过是要你们做个表率罢了,就这么不情愿。”
已退隐的文相忙示意众人禁言。皇上这番话,显然是冲他来的。因为他昨日刚说“同皇上管理天下的,是士大夫”。
恒正帝怒色不减,继续道:“现在只是讨论罢了,你们就这般反对。朕会亏待你们不成?再变法实施之时,将诸位的薪酬再增加一些,这样让大家不至于亏钱,这样还不够吗?朕只需要你们给天下人做表率罢了。”
裕亲王带头道:“皇上,不必增加臣弟的薪酬,臣弟愿按照新法执行。”
安亲王是除了裕亲王之外第二高薪者,他紧跟着附议道:“臣同七弟一样。”
这二人一带头,在朝堂上的另外两个皇子同样跟着附议。文官堆里众人一顿暗骂,你们自然是不缺这点钱。尤其是安亲王府和裕亲王府,两个王府不仅比众人钱多,更是要小妾没小妾,子嗣也没几个。安亲王府三个嫡子这就是最多的了,孙子加孙女这些年一共才得了四个。裕亲王府就更不必说了,唯二的两个嫡子都在武营中呢,那根本就用不着什么钱。
沈洛川仿佛窥见众人的心思,火上浇油道:“其实,少养一个妾室,这钱也就有了。”
众人更是郁闷,这个更绝。别说妾室了,连个正妻都没有,更别提子嗣了,省钱省大发了!这分明就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闵副使忙道:“沈相这么说就不合适了。如果不让文武百官纳妾,那天下还谁人愿意做官?还不如做平民来的逍遥自在。”
沈洛川看都没看他,回道:“闵副使果然年迈。沈某何时说不让百官纳妾的?我只是就事论事,说的是少养,也不要说为了子嗣的话。这天底下纳妾的人家,有几个是真正为了子嗣的?而且往往因为妻妾成群,后宅不宁,夭折的孩子不计其数。养得起,又缘依养妾室的,那养着就是了。”
话到这,就没说下去的必要了。闵贤妃可不就是因为妻妾之争,无法再生育的吗?闵副使也知道,若非是遭皇后毒手,自家女儿如何连个女儿都生不出来?而皇家总不能连个贤妃都养不活吧?尤其是贤妃实是后宫的实权者,虽然也就是个名头,得不到皇上一丝一毫的宠爱。
闵副使附议,林修远附议,接着欧阳修附议。武将中,相对来说不差钱。可是积攒已久的百年世家,落魄的就更多了,新生的功勋在想拦钱,是以,除了杨允之,还是无人附议。
恒正帝冷冷的看着低头不语的其他官员,问道:“那么,其他爱卿的意思呢?”
还是无人出声。
恒正帝点了参政知事:“张耘,你来说。”
张耘道:“臣无异议。皇上如何决定,臣照样执行就是。臣的指责,是监督相爷平章事。只要王相爷没有违法,这些变法之策,本来就很难,臣没能力提供帮助,附议还是可以的。”
这一番话,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皇上都说了,提高大家的薪酬,再纳税,其实也是没降。偏偏有人讨厌,你们不差钱,我们差啊!
随着附议张耘的人越来越多,就摆明了皇上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甚至有人一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态度。
恒正帝本来就气闷,这下心头更是堵的紧,他不是不舍得钱财。而是,这些的态度实在气人!
☆、第一百七十七章 唐家有女名深深
就在恒正帝怒火中烧之时,一向独善其身的唐律明道:“皇上,沈相身为三司之首掌管国库,却算错了一笔账。”
朝堂上,包括皇上在内的百余人瞬间鸦雀无声。不说这句话插的突然,就说唐律明此人,入朝为官二十年,跟任何人都处不到一起去,也不和别人结怨就是了,一直处于一种半透明状态。而就是这种状态,让先帝遗命,此人可为参政知事。升任三年,他从来没主动弹劾过谁,一直是附和着另外两位参政知事。如今竟然挑头说沈洛川的不是,这是怎么个意思?众人目光齐刷刷的放在他的身上。
恒正帝尤为生气,责问道:“噢?朕很想知道沈相算错了什么?”
虽然皇上的脸阴沉似天边包含雷阵雨的乌云,不过他向来就这脸色,唐律明也没当回事,更不会把那百余道目光当回事,老神在在地回道:“回皇上,也不怪沈相,毕竟他刚上任,没拿过二品的薪酬,所以不清楚具体的情形。”
这跟薪酬有什么关系?跟什么时候上任就更没关系了!没当过宰相,那也是知道宰相薪酬是多少的!这个唐律明什么意思?有这想法的,包括就在唐律明身侧的沈洛川。虽然人家攻击的是他,虽然他也好奇,但是鉴于对方十分镇定,他自然不能输阵,稳稳地立在那里,一个字都不说,仿佛说的不是他一样。
唐律明见沈洛川不动,于是直接问道:“沈相,你知道二品官员一年的薪酬吗?”
沈洛川有礼的敬唐律明为前辈,见他问话,垂首道:“知道。钱两千贯,另布、炭以及米面等物,折钱应该不足一千贯。”
唐律明恍然道:“原来沈相知道啊。这就更不应该了,按照王相爷规定,年收益三千贯以下含三千贯在内,只需要百抽一。也就是说是三十贯罢了。”
沈洛川应道:“唐大人的算术不错。”
众人闻言十分想笑,包括恒正帝在内。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这么简单的算学,谁不会?再说,本来讨论变法之事,怎么突然转到这个话题上了?鉴于话题其实还是在说变法,恒正帝忍了。
别人要么不好意思要么不敢,唐律明就没那顾虑了,失笑半晌后道:“沈相这是在讽刺我呢。”
沈洛川一本正经道:“怎会?唐大人不仅没算错,对变法赋税这一块研究的还很透彻。我相信更多人都不会知道百抽一和十抽一的界限。”
唐律明对此表示同意。看了看身后不少人低下头。他就知道这些人肯定没看变法的具体内容。不过。他见沈洛川就是不上道,本想再骚扰一番,只是恒正帝已然不允许。
“唐爱卿,你这是何意?你说沈洛川算错了。哪里错了?这么简单的账目,十岁的孩子都不会算错。”
唐律明见皇上不高兴,虽然他不是很在乎这个不高兴,但是毕竟是大老板,面子还是得给的,于是正色道:“回皇上,沈相刚才说少养一个小妾就够税钱了,这是沈相错的地方。我们刚才算过,以臣二品大员的身份。只扣三十贯罢了。养一个小妾,臣府里一个妾室一年的花销,少说也要百贯,这还是节省又节省的。不过,沈相说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他府上无妾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