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圣贤养成系统-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初春的天气还是有些凉,两老头爬山可别给累着了。瞧着他们面色如常,王珏放下心来,“您二位若想见我,直接邀我下山便可,山路危险怎好让您们这番劳累。”
  孔颖达笑呵呵地回道:“无事无事,全当锻炼身体了。咱们关系亲近,我也不说些虚言,此次前来主要为一件事情,老夫下个月寿辰你能不能给送个自行车?”
  虞世南闻言吹着胡子瞪了孔颖达一眼,“哼,怪道你偏要跟着来!还大儒呢,哪有人张口管人要贺礼还指定礼物的。”
  “年前王县伯给长安修了水泥路,我瞧着你开春后没事儿就到街上骑自行车,这不是羡慕你嘛!你想想,每次你都是一个人出行,我跟你做个伴岂不是更有趣儿?”孔颖达用一般正经的脸,说着三岁孩童间的日常对话,让百家派听众很是无语。
  虞世南的脑中出现一个,两老头一路骑自行车到皇宫,在宫内一起被武痞们羡慕,下朝后再相伴而回的画面,居然也觉得很不错。再看看友人那张故作可怜的老脸,虞世南说道:“你瞧我做什么,我可不会造自行车。”
  这就是同意了,孔颖达闻言又期待地看向王珏。两派关系本身就好,再加上造自行车对王珏来说又不是难事,能不应承嘛。
  “小事尔,定然准时给您送到。”王珏做完肯定的答复又看向虞世南,孔祭酒可是尾随他过来的,这位该有正事儿了吧?
  虞世南见王珏将目光移向自己,面色微红着说道:“尚书省要在今年春季举办省试,圣上恼怒科举选才不能满足其要求,遂在去年末下旨让我等重整科举事宜。我们在今日早朝时呈上方案,圣上仍觉得不合心意,老夫想到你主意颇多遂来请教。”
  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这忙帮得完全是求之不得,“请教什么的可不敢当,我懂得的知识都靠学派先辈传承,不若我跟您讲讲我们百家派祖辈对科举的设想可好?”
  “如此,劳烦王县伯细讲。”虞世南对王珏的欣赏又提高几分,自来就知道她不恃才傲物,难得还会细心顾及老人家颜面,甚好甚好。
  “若朝廷真想由科举寻觅良才,便要先杜绝暗箱操作一说。往后的考卷需糊名,亦要检查是否有夹带。州府试由几个朝廷指定的官员到各州阅卷,待分出录取名次时再揭开名字。到省试一步也是如此,省试入选者需到大殿由圣上出题再考,而后朝廷出十位重臣当场阅卷,推选出十名最佳者当场读卷。再由圣上给出名次钦点前三位为状元、榜眼、探花,如此这些人可称为天子门生。”
  自宋朝开始科举制度趋于完善,读书人需先由各县、州、府筛选后到省里再考,然后才是全国级别的考试。这还不算完,到都城还有会试、复试、殿试三轮,最后能留下的人才算脱颖而出。宋朝重文,经唐朝的几百年过渡已有很多读书人,综合初唐现在的情况不宜将过程定的如此繁琐,还需待读书人增加、各地官员适应新制度后再慢慢改进,还是那句话:涉及到改革二字,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循序渐进。
  天子门生?!不说那一系列既合时宜又严谨的考试过程,光这四个字就够圣上嘿嘿几个月的了。两个老头看着王珏眼中放贼光,早知人家顺口说说就有这么好的主意,自己等人又何必争执讨论那么久呢。
  等会儿,好像有什么不对劲儿!这改革方式确实好,然而若将王县伯的话整理成奏折呈给圣上,必然会被部分世家与勋贵仇视,好些人家都有得不到蒙荫的废柴或庶子,他们都等着靠暗箱操作上位呢。
  见虞老头从兴奋变为犹豫,再瞅瞅玩胡子不言语的孔老头,王珏准备故技重施,“勋贵固然掌握权势,然而有多少勋贵之家能做到经久不衰?世家之说法始于汉,皆因当时的时代环境造就出这一独特群体,随着书籍的广泛流传和圣上大力提拔寒门子,这个群体还能活跃多久?
  他们之所以高人一等并非因为头脑比他人聪慧,而是因为几代人留下的礼仪规矩与手握知识这两点罢了。谁能给这天下渴望出头的寒门子们一条好出路,谁就能收到所有寒门子的感激以及这些人出头后带来的政治利益。”
  刚才两个老头总瞅自己,李承乾一直假装看不到。人家厚黑学上下册都看完了,作为储君虽觉得老师说的方法甚好,但储君毕竟不是帝王,没上位前还不好得罪太多人。瞧着老师猛对他使眼色,便是起初有点同情俩老头,他也还是忍着没开口说话。
  李崇义和王思源咽了咽唾沫,方才所发生的事情似曾相识,好像老师在武德九年初次去孔家做客时的场景,同样是艰难的选择题,只是这次多了个人跟孔祭酒分担罢了。
  显然,孔颖达也想到此处。武德九年的事情对他来说实在是记忆犹新,那年从夜不能寐到生出为寻真相赴死的决心,其过程绝对够抹好几把辛酸泪了。原以为这样的经历他人生中只会有一次,哪成想不过两年时间又要面临这种艰难的选择。
  虞世南的情况还不如孔颖达,再咋说人家还有过一次经验呢,他此刻终于体会到友人那时的心情了。想到此处回头与友人对视,两老头苦着脸就差眼中蓄泪了。
  王珏见此也装么着面露为难,而后提出一个建议,“若二位不想在朝中说此事,不若找个机会上份密折给圣上,将你们的难处详细说来,我想圣上会理解二位并且很愿意将这些当成是他想出的主意。”
  对呀,还能这么干!李承乾想着,不若他悄悄跟阿爹说此事,既能解开眼前的困局又能立点功劳。瞧着小太子眼珠灵动,唇边勾起笑意,孔颖达连忙说道:“如此也是一个好办法,还是等我二人商议后再做决定吧,总之绝对不会让王县伯的好建议落空。”
  虞世南也跟着点头,“天色渐晚,我俩还要赶回长安,就不多打扰了。”说完赶紧起身,还不忘拉起孔颖达。
  “是极是极,王县伯还在守孝,待过些日子你孝期满时我再给你下帖子。”孔颖达说完,反拉着虞世南嗷嗷跑。
  瞧着俩人走那么快,王珏怕他们在路上出事儿,连忙给王成使眼色让他跟着下山去。不是她自己不想相送,也并非不愿让大弟子顺路同行,而是怕两人看到他们跟来会更紧张。原因很简单,既然有退路可走,两人想想又觉得放不下触手可得的好处,怕李承乾在他们作出决定前先跑去打报告,老头们连话开口说话的机会都不给他。
  噗哧,目送两位长者离开,百家派师徒终于憋不住笑出声来。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这俩人平日都以有大智慧的长者形象示人,突然见他们这番作态实在令众人惊讶。
  话说俩老头离开后并未各回各家,而是到孔颖达府中继续商议。又有被叫来的孔德伦和心思灵敏的孔氏门徒一起参与,老孔书房的烛光一夜未灭。
  似孔颖达和虞世南这样的学者,抛开或为学派或为妻儿谋利的人之常情,他们心中都有一颗期待盛世的心。年轻人比起他们又多了些赌性,好些孔氏门徒跟着王珏尝过甜头后,对她有种盲目信任。
  孔氏门徒以民族未来为理由劝说,这也勾起孔颖达内心深处的回忆,他看着儿子的脸说道:“德伦长得最像他祖父,当初老爷子去世时正处在隋朝时期,那会儿天灾不断、统治者昏庸、人们完全看不到美好的未来在何处。我爹临终时说,惟遗憾没等来盛世方离世。比起他那样的白身,我这个当官的儿子却功力得多。索性不会伤及性命触动学派根基,趁着我还能走的时候再为大唐做点事儿吧。”
  虞世南比孔颖达光棍得多,他没有学派要兼顾又无不孝子孙需走后门,老头心里早就偏向于上折子这个选择了。便是老孔不参与,他也会自己去做。原因有二,第一条同孔颖达一样,想为百姓做事的同时提高自己名声,科举之事定会让他青史留名。二嘛,皆因老头记仇李世民似鬼一样吓唬人,弄得他差点没死在当场的那件事。咱就是硬挺着招人恨,也不能让圣上拿了好处!
  默契达成,一群人开始斟字酌句地写奏折,因着大家都能想象到这份奏折会被载入史册,故此才十分小心、力求完美、生怕有什么错处。
  来回改稿多次,奏折内容在早朝前终于完成。写到署名处时,孔德伦问道:“此为王县伯提出的建议,如此功劳是否要将她的名字写上?”
  这…挺让人纠结,老头们都不是那抢人功劳的小人,只因内心明白王珏的顾虑才没想过带她一起上奏。然而,经孔德伦一提,虽明白真相到底为何,俩老头心里却突然过意不去了。这就是底线的问题,若搁在李世民身上完全不会有这种烦恼。
  最后经商议,大家决定来个三人联名上奏。虽一夜未睡,俩老头却毫无困意。他们揣着奏折,精神抖擞地上朝去了,面前还有场硬仗等着他们打呢。
  作者有话要说:
  第141章 揍你揍你
  这一大早的,两个黑眼圈老头成了长安城中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只见孔颖达骑着自行车晃悠悠,自行车后座坐着正在打瞌睡的虞世南。自王县伯去长安县衙大牢守了三日,扑克这东西便在长安流行起来。瞧着他们这样子,很多行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俩老头通宵打扑克了?
  二人挺着身板进殿,好似随时准备英勇牺牲的样子,若不看背景画面,都得以为他们身处战场准备奋勇杀敌呢。这样的作态,明显是准备折腾事儿。虽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打算冲谁下手,好些人还是条件反射般的将身子缩了缩,就怕围观的时候被伤及无辜。有的人边缩边在内心狂吐槽,俩老头一大把年纪还乱折腾,也不知道啥叫安享晚年。
  嘿,有点儿意思!最近没甚事情,成天被大小媳妇追着品评小说的李总,见朝堂上诸人的动态立马来了看热闹的兴致。没让他等太久,几件常规事务刚处理完,俩老头就一起站出来了。
  “圣上,关于改革科举之事,我们要联名上奏。”虞世南小心翼翼地从袖子里拿出奏折递给内侍,而后两个老头又恢复到视死如归模式。
  哦,原来是冲着科举去的,好些心里有鬼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不是想对自己下手就好。也有心生人疑惑,圣上本就让虞大学士重整科考事宜,他是要干啥还弄得像舍身取义一样。
  李世民也好奇得紧,他冲着内侍说道:“将折子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接下来的朝堂气氛诡异,随着内侍清脆的嗓音响起,大殿内越来越安静。与李世民激动得涨红脸,好几次没忍住拍巴掌叫好相比,有些人的表情则是由无所谓变得阴沉起来。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李世民手握活字印刷陆续开书肆之后,世家大族们也在各地开起学堂来,为的就是将那些有可能成才的寒门子先一步网络在自己麾下。提起这事儿李总就一肚子气,可惜朝廷和他本人都没有余钱,不然他早到各地开官办学堂去了。
  折子上提出的方法虽不能治根,却足以达到笼络人心的目的。部分世家子瞧不起家族资助的寒门子,更有甚者拿这些人当成自己的跟班,想凭炒作等手段出仕后让这些有能力的人帮忙做事,自己在后面坐等拿政绩。这些人的想法毫不避讳写在脸上,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学子如何会甘心一直做别人的影子,便是再有恩情也不至于如此偿还吧。
  待新科举制度一出,又有‘天子门生’这一说法,相信很多学子会重新做出选择。他们之所以靠向世家,一则因为无钱读书,再则想凭真才实学出仕非常难。现在后一个难题解决了,至于第一个困难,大不了赶路到南山投奔王县伯,有真本事的人仅靠着在随园赚取积分就能生活的很好。
  这样的道理,除了首位上笑得眼斜口歪的李世民,殿内人精们也都想得通。有人无奈家族中总有不争气的小辈需操心,也有人怪两个老头多事儿,当然大家都注意到联名上书的人中有王珏。甚至有人暗搓搓地想着,王县伯守着孝都不消停,咱要不要找点麻烦警告她一下。
  勋贵们虽然没在暗地里与圣上博弈,却想过以作弊方式送自家不争气的孩子上位,这么突然来一下子直接扰乱了他们原本的计划。这部分人只是略有不爽罢了,勋贵啥的找到圣上跟前舔脸走个后门应该很正常吧,咱可不能在这个时候跳出来白帮人出头。
  殿内可谓是众生百态,武官们或望天或跃跃欲试等着看热闹,文官们的状态则微妙得多,有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有好些人一直互相对视用眼神传递消息,最后到底没人肯站出来做出头鸟。这也能理解,朝廷要整顿科考弊端,你一当官的有什么理由阻止?!
  见此,李世民拄着下巴撇撇嘴,心中遗憾这些人太精明,居然没给他个捉典型的机会。
  “既然大家都不说话,就是没人有异议对吧?”李世民带着挑衅般的笑容环顾一周,看到大家将头摇得似拨浪鼓一般,又将视线移到两个老头身上,“二位爱卿真乃国之栋梁,你们为大唐所做的一切朕永远都不会忘记。关于折子上说的改革措施,朕将此事交由你们去办。”
  瞧着居然没热闹看,一号搅屎棍自己上了,“圣上英明,科举之弊端早就该整顿了,省得让那些废物占着茅坑不拉屎。不是俺多嘴,好些作弊之人的文才还不如我这个大老粗呢,光看我的文章在民间多受欢迎,就知道微臣也是可以任文职的。”
  卧槽,程咬金怎么又把他的文才拎出来现眼了?!自报纸热销后,程咬金的文章广受好评,使得他最近越发嚣张起来。人家不提话茬他也能主动往上靠,前些日子无论朝堂上讨论什么政务,他都能找借口往他的文章上引,就像方才那个套路一样。
  好多人心里憋屈还不敢言,程咬金的出现就像一个导火线,瞬间成为一个发泄点。
  “程咬金你够了,那些吹捧你的无不是地痞闲汉之流,你竟接连吹嘘这些日子,忒不要脸!”
  “哼,你先把字认全再说文职的事吧,我不信你给人家的投文没有错别字!”
  瞧着程咬金又开始挑事儿找茬玩,李世民抬抬眼皮并未制止,而是趁大家被他吸引去注意力时,对段纶招了招手,示意他到自己身边来。段纶也是人精,他很配合地慢慢往李世民身边挪。
  “晚上你悄悄来寻我,我写篇文章要刊登在咱们的报纸上。”
  “圣上,报纸已经印出几百份了,你看……?”
  “无事,印出来的那些朕自有安排,你听我的就成了。”
  敢不听你的嘛,段纶应下后又慢慢挪回去。待大臣们发泄完再往前面一看,哪还有圣上的影子!今天又不抠他钱也没说啥让他为难的事情,怎么反而在他占优势该抖擞的时候不说一声就跑了?人家李总忙着写文章去了,才不跟他们这些LOW货浪费时间呢~。
  两个老头打着哈欠,得意地环顾大殿一周后,也仰着头相携离去。两人的想法同李世民一样,有本事你们就出招,没能耐就只能看着我们抖。
  瞧着两人那招人恨的样子,跟两个打鸣的咯咯似的。好些人气得涨红着脸,闷不吭声往殿外走。这些人也很有默契,咱们换地方讨论一下怎么找回场子。
  午时饭后,王珏与王熙然在天池边对弈。人嘛,谁都有点炫耀的小心思。王珏在棋盘上落下一颗棋子,而后对王熙然得意地说道:“我昨日做成一件事,既达到目的又将自己撇清,是不是很厉害?”
  王熙然赞道:“可是科举之事?昨晚听思源提起过,确是一步好棋。然而,也只有似娘子这般为世人着想,而不在意自己得失的人才肯将功劳拱手让人。”
  王珏心里开怀,口上却谦言道:“郎君过誉了,我亦不过是个整日想着柴米油盐的妇人罢了。”
  “老…老师……”
  我去,惊现背后灵。王珏闻声回身看去,只见李承乾正收回戳她后背的手指。瞧着这孩子满脸尴尬,想来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可是遇到难事需要为师帮忙?”
  “这…并非如此,今日早朝孔祭酒和虞大学士呈了章折子。”
  见李承乾停下,王珏追问道:“可是昨日之事?圣上与众位大臣上什么反应?”
  李承乾将早朝经过讲一遍,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说道:“二位大人上的是联名奏折,其中有老师的名字……”方才他过来的时候正,听老师跟王大郎吹嘘昨日游说二位大臣之事,现在说出奏折的事情似乎有点打击人。自家老师向来跟常人不同,应该没关系吧。
  没关系个屁,王珏僵硬着脸都不好意思去看王熙然的表情。她现在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让你没事儿吹牛X,刚吹完就被打脸简直不要太心塞。
  “嗯,多谢你将此事告知为师,奖励你下午训练加倍,去吧。”
  “弟子知道了,这就去练武。”李承乾表情不变,说完后很自然地离开。过去的经验告诉他,自己绝对是被迁怒了。这种时候只能认下,若是反驳所受待遇会更惨。能有多惨,具体可参考李崇义的N件事情。
  王熙然趁刚才好顿偷笑,见某人恼羞成怒处在找茬模式,他很自然地看着棋盘说道:“我已经下完了,娘子可是想不出下步该怎么走?”
  “并非如此,我方才走神了。”有台阶下,王珏也将注意力转移到棋盘上。
  弟子们接受一下午高强度训练,期间王珏与王熙然一直在原处下棋。待完课后,有些弟子该归家时,这盘棋都没下完。吃过晚餐,二人准备再战的时候,方才离去的李承乾又满脑门汗跑回来了。
  “老师,孔祭酒和虞大学士受伤了,您快随我去瞧瞧吧!”
  受伤了?怎么都是先得意后遭殃呢,这一整天过得跟反转剧一样。瞧着李承乾身后面露急色的孔德伦,想来承乾是在回长安的路上遇到他的。
  见王珏疑问地看向自己,孔德伦嘴角抽搐着说道:“阿爹与虞大学士从衙门归家,半路经过小巷时被一伙人蒙着麻袋给打了。太医看过说都是皮外伤,只是不知为何二人至今昏迷不醒。”
  王珏听后愣在当场,如果这人不是孔德伦,他口中说的人不是他爹爹,咱肯定不能相信他的说辞。暗地里蒙麻袋揍人这种事情,印象里只有程咬金之流的能做出来,然而这次得罪的主要是世家吧,他们怎么会用这种方式报复人。
  别管怎么回事,听着昏迷不醒之说就很严重,王珏赶紧去书房拿着医药箱跟他们进城。
  作者有话要说:
  第142章 老顽童
  听说两个老头昏迷不醒,王珏赶紧拿着药箱下山,一行人急得快马加鞭往长安赶。
  王珏来过孔家多次,她进府后跟着孔德伦直奔孔老头的房间而去。两个老头被安排在一起还有好些人在照看,看样子连虞世南的儿孙也打算暂住孔家了。
  见李承乾与王珏进屋,屋内众人连忙起身相互见礼。顾不得寒暄,大家从二老的卧榻旁让开后,皆是目含期待地看向王珏。无需任何言语,担忧与请求都写在众人的面上。
  “大家别担心,待我看看二位长者再说。”如果真像太医所说只是皮肉伤,不该这么久还不醒来,除非是撞到头部,若如此可就糟糕了。
  王珏向榻上看去,两张鼻青眼肿的脸突然进入视线,惊得她赶紧过去帮二人把脉查看。见王珏诊脉后竟一言不发地跪坐在榻旁,好些人心里开始发慌。大家都想开口问问情况,只是谁都不敢上前出言打断她的思路。
  李承乾很疑惑,以他对自家老师的了解,若有大事绝对不会是这种表现。瞧着众人又将请求的目光移向自己,下午刚被迁怒的小太子只能硬着头皮上前,“老师,二位大人情况如何?”
  王珏皱眉,“咳,这病为师能治,只是…医治时不好有他人在场。”
  孔颖达的媳妇闻言,连忙接话道:“一切有劳王县伯,我等这就出去等候。”
  屋内之人很默契地往外退去,没人多言询问王珏如何治疗、为何不能有人在场。王县伯是神医这点乃大唐公认,再加上俩老头也不似娘子一般讲究闺誉,王珏又与二人交好,故此没什么可多虑的。
  待大家都走出去,王珏又站在门口对他们扬了扬手,“大家不要在这附近,散一散。”说完,直接将门由内而外叉上了。
  这…让我们出来能理解,为啥还不能留在门外呢。李承乾接收到老师的示意,连忙对众人说道:“不若咱们去堂屋等待如何,另外让仆从们也不要接近此处了。”
  就算有人心里不愿意,碍于李承乾的身份也只得跟着他走。看到身后的一群尾巴各个一步三回头,李承乾突然觉得压力山大,他也不想做坏人嗷(┬_┬)。
  王珏关紧门后,重新跪坐在二老的卧榻旁,她俯下身小声说道:“他们都走了,您二位快起说说情况吧。”
  随着王珏话落,榻上的二人果真睁开了眼睛。两人起身后并未说话,而是弯腰捂肚子争抢着往净房跑。喝,这俩人可真行,若她不来他们得憋到什么时候?难道要等着守夜之人睡了再悄悄起身?!
  片刻后,两个老头红着脸归来,他们走到王珏面前坐定。不知道该咋开口,这么大岁数还让人蒙麻袋打一顿,这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