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田园生活(周四)-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家都能开铺子了当然是好光景,一溜的大瓦房,比咱家屋子还要多几间!”唐大山没有存心观察打探,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除了南生的四弟在学里读书没归家,其他人倒都见到了。你们不知道,我把南生送到家,咱舅和舅娘一开始还吓了一跳,以为南生出了啥事呢。当时我都不懂该说啥,这救人救出好歹来了,咱也理亏不是?”
  唐李氏紧张起来,“那你瞅着南生爹娘有没有生气啊?”
  唐大山摇头,“这没看出来。我嘴笨,解释得结结巴巴的,是南生给我解的围,说他一点不妨事,是咱家人体贴怕他走路艰难,所以送他家去。”这救人的人说话怎么能这么周到呢,被救的反倒被说得心窝子暖起来。
  唐李氏有心多问几句,只是唐大山压根没往未来妹夫的方向想,也就没有细致入微地观察,来来去去也就是答舅舅家众人均很热情等等。
  唐李氏失望溢于言表,看到唐老爹父女两人也回了家,唐老爹一直给她打眼色,只好按下不问。
  “他爹,你说南生这么好,有相貌有人品有家世,那还不多的是人家上赶着要把闺女嫁给他?不行,咱得赶紧行动。”夜里唐李氏辗转反辄无法入睡,闭上眼睛就梦到跟一众婆姨大娘抢女婿,于是推推身边的唐老爹,非要他赶紧拿主意。
  “这缘分天注定。”唐老爹无奈,“你急慌慌的,不知道的人以为咱小荷嫁不出去了呢。”
  “缘分天定没错,但成事还在人呢。”唐李氏说道,“不行,我明儿得跟三奶奶说说,让她帮居中递个话。”
  “这老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嫁女儿讲究的就是个有人相求的矜贵态度,你这样上赶着贴南生,以后嫁过去小荷也不好立足。”唐老爹生气,“南生再好,能比小荷还亲?我说了,再相看相看。你不准再咕哝。”
  唐李氏无法,只好睡下。
  在周家,南生爹娘在唐大山跟前不好说什么,等这会两人熄烛上床,南生爹回想儿子被板车拉回的情形,忍不住就跟婆娘嘀咕了,“你不知道那江水滚急滚急的,得亏南生没事,不然就是救的亲戚儿子,我也宁愿他睁眼做个旁观的狠心人。”虽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如果救人搭上自己的命,就太不值了。
  “南生水性好,”南生娘没当一回事,“以前他没少到青山水库去游水。那水库一年也少说淹死□个人,南生游那么多回,不也好端端的。”
  “你还拿水库说事!”南生爹听着听着冒火了,“你也知道水库水深,让你管教他不准去,万一出事,你连儿子的尸首都找不着!”
  南生娘不说话。
  南生爹叹气,“行了,我知道你也为难,儿子大了主意也大。不过你多少也要对他上点心,他过了年就二十了,你赶紧相看相看,给他挑个好姑娘。”
  “他二十了?”南生娘吃惊。
  “你怎么做娘的?”南生爹终于压不住怒火,“跟你说了多少回,老三也是你亲亲的儿子,你也要把他放在心上,平日多管管。”
  “我管得着吗?”南生娘也提高声音,“儿子不养在我跟前不跟我亲,难道还是我这个做娘的错了?”
  积年旧案,一时半会哪里吵得明白谁对谁错。南生爹只好按下满肚埋怨不提。
  ……
  虽说唐老爹答应了唐周氏陪她回娘家给老爹捡骨,可离吉日还有段时间,因无论如何要跟亲娘开口说明,想想这其中必然遭遇的不愉快,就想着拖一日是一日吧。
  日子水一样淌过。前头唐周氏和唐李氏领了唐小山去找桂先生,因唐李氏说了唐荷教的话,说是仰慕桂先生的人品风流,农户家的孩子虽然不求读书科举,但是在桂先生身边沾沾书卷味儿,认几个字,识一番做人道理也是好的,桂先生被恭维得舒爽,并且他本来教的也几乎全是乡民的孩子,倒是一贯主张有教无类的,因此虽嫌唐小山年纪大,但还是答应收下他,只是有一点说明白了,不是收下当正经的学生,只让他农忙之余就来帮忙磨磨墨,桂先生得闲就教他几个字。
  事情这样顺利,唐李氏哪里有不答应的。因此连番道谢,又把家里自产的菜蔬瓜果奉上。不想桂先生推辞不收。乡人多讲究“天地君亲师”,唐李氏从骨子里敬畏教书的先生,自然一定要给。桂先生沉吟半晌,说道:“唐大婶,我知道你家里种了莲藕的,送我几张荷叶如何?”
  唐家村四面池塘环绕,夏季里雨过云歇,藕塘里荷叶田田,荷花也如舞女亭亭的裙,桂先生每每看得诗情迸发,但读书人到底不好擅自攀折别人家的东西,很是渴望了一阵,于是有此要求。
  唐家一向只把荷花做包裹菜蔬用,偶尔摘几张做个荷叶包饭,或者就是一塘的荷叶全摘了卖给药房入药,也就得个一两文钱,桂先生开口要这么不值当的东西,唐李氏不懂读书人的风雅,但还是连连应下了。
  回到家里跟女儿说了经过,“这读书人就是奇怪。许是想吃莲藕,推说要荷叶。”唐李氏摇头,又叫大儿子下藕塘挖藕去。
  唐荷拦住她,“娘,我知道桂先生想要啥,我去就好。”

  16

  桂先生往日常常朗诵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凿有“爱莲池”,造有“爱莲堂”,桂先生心中羡慕,有心学而效之,偏偏家中糟糠妻不懂他的风雅,听得他的打算,便直接“呸”了回去:“挖塘引水种莲藕,样样都是重活,地里的活计我已经做得直不起腰来了,你要荷塘便自己挖去。”桂先生虽比旁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强点,但做过的最重的活也不过是挑水浇菜,老妻不肯配合,便咕哝说自己也算桃李累累的,便打算挑一个家里是农户的学生,让他同家里父母说了来给他挖池塘。老妻却仍然不给面子,说:“院子这一块几米见方的地面,别说挖池塘,修个澡池子差不多。”不过到底跟桂先生生活日久,也懂得几分读书人的心思,就劝他:“你出门多走几步,咱村的池塘多,藕塘里荷叶望不到头,荷花粉白粉红的也开得热闹,我看比那周敦颐的小池塘强上许多。”桂先生一想也有道理,终于没再勉强挖塘。只是今夏时常见到雨后清荷的好景色,想着荷叶可爱,能偶尔把玩才好。
  读书人的心思大同小异,唐荷猜了个□不离十。她便打算去自家藕塘里挑选形状小巧可爱的荷叶,连着泥下的藕根一起挖了,给桂先生送去。唐小山非要跟她一起去,说给先生的礼物自己动手,才显出做学生的诚意。
  “你不怕被水淹了?”
  “一个池塘水就能淹了我?我五岁的时候就能在里面游个来回了!”唐小山豪气地说,见唐荷瞪他,赶紧讨好地笑,“姐,你不是也说了吗,男子汉不能因为噎着了就不吃饭。”
  “是因噎废食。”唐荷无奈。农家的孩子要做许多活,唐小山从此怕水也耽误事,因此叮嘱他以后要量力而行,切切不可水深且急的时候去冒险,就让他跟着一起去了。
  唐家养了三四十只鸭子,因此就在池塘一角用竹子编成的篱笆拦了个大圈,白日里唐小山把鸭子赶到里面,晚上则赶回家圈着。这会一群鸭子在前面扑腾扑腾走着,唐家姐弟俩跟在后边,唐小山嘴里还咬了根小竹枝,惬意得很。
  唐家村池塘多,塘堤上的竹子也茂盛翠绿,竹梢上不时有雀鸟飞过,是一幅静谧美好的乡村图画。
  “姐,你说我要是学字学不好,先生会不会用竹板打我手心?”唐小山突然问道。他前儿见到村里的谢小松,他的手掌心被打得都肿了。
  “那要看你是因为什么学不好,如果是先生交代了功课你偷懒不学,当然要打。”唐荷答道,“如果你努力了还不会,就多向先生请教,做先生的都喜欢学生好学,自然不会打你。”
  “我怕我太笨,学不好。”唐小山不安。
  “我弟弟一点不笨。”唐荷安慰他,“只是你要努力。家里虽然有话在前不用你科举,但也不要懈怠。读书可以明智,道理懂得多了心胸就开阔。一个人是否明礼坦然,跟他是做官的还是种田的关系不大。姐姐希望你做一个豁达知命的庄稼汉。”
  “姐,”唐小山迷惑,“我……不是很明白。”
  “慢慢来。”唐荷摸摸他的头,“认真跟桂先生学,学识多了,你就懂了。”
  “姐,”唐小山望向自己姐姐,“我觉得你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好像身上多了一些被姐姐称之为“开阔”、“坦然”的东西。
  “傻瓜,”唐荷笑,“难道姐姐变得对你不好了吗?”
  “姐姐对我很好!”唐小山大声回答,“比以前还要好!”
  “那不就行了,无论我变成什么样,只要我还是你姐,继续对你好就成。”
  “嗯!”唐小山重重点头。片刻后有点不安地开口道:“姐,青竹哥找过我说话……”
  唐荷侧脸看他:“他说了些什么?”
  “青竹哥说他后悔娶别人了,觉得还是你好。”看到唐荷面色正常,唐小山鼓起勇气继续说下去,“姐,你还想着青竹哥吗?”
  “为什么会这么问?”
  “我听见你夜里哭。”见唐荷意味不明地瞥自己一眼,赶紧分辩,“我不是故意偷听,青竹哥娶亲那晚我起夜,经过你窗前不小心听到的。”
  “张青竹是个恶心人,你以后不用理会他,尽量绕道别碰上,实在没法碰上了就招呼一声。”唐荷干脆利索下评语,少不得又为旧事辩解,“姐姐那晚也不是为了他哭,只是懊恼自己看错人,为白白错付的情感哭罢了。”
  “哦,”唐小山努力消化她的话,“那就是说,姐姐并不想再嫁给他了?”
  “这话是他说的?说娶我?”
  唐小山点头,小声说道:“他要我同你说他要休了雪梅姐再把你娶过门。”
  原以为张青竹不过是有男人喜新厌旧的通病,不想他根本就是人品有问题。“下回你再听他那样说,就往他脸上吐口水!”唐荷当了一段时间的村姑,早变得粗野起来,“这样也不好,你年纪小,惹怒了他他揍你怎么办。”唐荷沉吟,“这回就算了,你也别告诉爹娘,以后就当不认识他。”
  “他瘦,不一定打得过我呢!敢动我一根手指头,我回家让哥去揍他!”唐小山气昂昂地说,既然姐姐不喜欢他了,他再说那些话就是败坏姐姐名誉,“我也不喜欢雪梅姐,他俩就是活该。”就像娘说的,恶人自有恶人磨。
  唐荷也没想着矫正弟弟的想法,干嘛要当小百花?“揍他也可以,别当面揍,晚上套他麻袋,把他揍成猪头,他认不出人,只能吃暗亏。”
  这方法好。唐小山高兴地应了。看一眼姐姐,大胆地问道:“姐,你真不喜欢他了?”
  “不喜欢。”唐荷很干脆地回答,“我们的感情是很珍贵的东西,要给值得的人。”
  “怎么才知道是值得的人?”
  “首先得那个人人品好。举例来说,像张青竹,背弃婚约,是不信,离弃发妻,是不仁,人品大大的坏,就是长得再好,嘴里话说得再好听都没用。”唐荷跟他深入浅出地解释,“还得性格好,不能打老婆,”村里家暴的事件不在少数,唐荷决定从小把弟弟给养正来,“最后还得对你好,有好吃好穿的都想着你不够,得处处维护你,恨不得把你捧在手心里。”
  “我是男的,”唐小山惆怅起来,“女人没法把我捧在手心里。”
  唐荷失笑,“这是比喻,意思是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把他当珍宝一样看重。”又教导弟弟,“以后你也会成亲,要对你未来的媳妇好,你对她好,她就会让你住进她的心上。你要明白,女子的感情是很珍贵的。一个女子若是在意你,真的是心窝子都愿意掏给你。”
  唐小山乖乖答好。
  唐荷自己却忍不住又反复,“不过也不能有了媳妇就忘娘,也不能忘了姐,这天底下对你最好的女人是娘和姐。”
  唐小山傻眼,这怎么一会一个说法呀?可怜的他小小年纪是没法理解女人的反复的。
  姐弟俩说说笑笑,很快来到自家荷塘旁。唐小山把鸭群圈好,又丢了些叶片肥厚的野菜给它们啄食,就跟着唐荷绕着荷塘,看她挑选合适的荷叶。
  最后挑了一丛贴着水面且形状小巧可爱的荷叶,小心连着藕根泥挖起。接着还挖了几根白嫩的莲藕,折了好些荷叶和荷花。待回到家,又把家中原先用来腌菜现在空置着的大缸洗净异味,用塘中掘出的肥泥把带根的荷叶埋好。一番布置后,叫哥哥挑着一干物事到桂先生家。
  到了他家,也不急着请桂先生,反而先同他妻子桂阳氏说明情况,打了水往大缸里注满,待塘泥下沉,水色重新变得清澈,就请她到书房请了桂先生。大缸里两三朵荷叶浮水,一支含苞荷花亭亭,桂先生一看,果然赞不绝口。
  众人见他摇头晃脑的吟诗,也不打扰他,唐荷随桂阳氏退到厨房里说话。“师娘好,”她幼时也曾拜到桂先生门下,这些年对桂阳氏的称呼就没变过,“我带了几朵荷花,给弟弟妹妹们玩,”乡间孩童把荷花瓣摘了留一个带花蕊的莲蓬,又用线在莲蓬头处绕上几十圈,然后抓住线头把莲蓬放开,花蕊坠下旋旋转转极是好看,“还有些荷叶,您用来做荷叶包饭,或者熬粥,都很不错。”
  “为你先生这一点读书人的野趣,真是糟践东西,”桂阳氏客气道,“摘了叶子和花,莲藕怕要减产了。”
  “没事,那几丛莲藕我也一起挖起了。我给您带过来了,白嫩嫩的,炒着吃正好。”唐荷奉上一篮子的莲藕,“再过一段日子,莲藕在塘里老熟一些,我挖了来给您煲汤,保管粉粉的!”
  “有心了。”一个村里住着,桂阳氏知道唐荷的人品,一向对她和善,“你先生你是知道的,最喜欢好学的孩子,你叫小山有空只管来,乐意学多少,先生肯定都教的。”
  “我代弟弟谢过先生师娘。”唐荷笑道。

  17

  唐小山正式跟桂先生读书这一日,大清早唐李氏狠心宰了一只肥鸡,还叫唐老爹到村头屠户家割了一块猪头肉,往锅里一起炖好了乘在大盘子里,又准备了香烛纸钱一并物事,用簸箕端了,到祠堂去拜天地祖宗。
  唐荷一路跟着。唐李氏先是到村道旁的“泰山石敢当”碑前,点起香烛插好,合起双掌絮叨了好一通,又拉着唐荷一起虔诚拜了三拜,然后把纸钱烧了,末了再放一串爆竹。两人就继续到村里的大祠堂去拜祭。
  大祠堂因年代久远,受过许多香火,青砖砌成的台案上三个大烛台积满香灰蜡油,墙上的对联也被熏得辨认不出。唐李氏略略打扫台案,把簸箕摆上去。
  因此时不节不令,拜祭的人只唐李氏一个,在祠堂旁玩耍的小孩子都聚了过来,看着唐家流着热油的大肥鸡并献祭的瓜果流口水。唐李氏口里骂他们“在祠堂里乱耍,小心祖宗生气!”
  唐荷无奈,招呼一众孩童,从随身带着的荷包里掏出炒熟的南瓜子,一人给抓了一把。小孩子们得了好处,又四散自去玩乐了。
  其实祠堂虽然是祭祀天地神仙及祖宗的庄严所在,但平日里用不着的时候,小孩们来玩并不要紧。唐荷兄妹幼时也常在此玩耍。因为孩童心性,容易痴迷玩乐,有一回唐大山及“唐荷”都未注意看顾当时才一岁多的唐小山,不知他怎么自己走到祠堂前的池塘边,并且不小心落水了,他们兄妹两个看着弟弟越浮越远,除了嚎啕大哭没别的主意,还是下地回家的村民路过,把唐小山救起。为此唐李氏扇了唐大山及“唐荷”一人一个大巴掌,又叫他们在家门前跪了一下午,又问他们两个:“知道错了吗?”得到肯定回答后才让起身。
  但事实上,唐小山幼时就落过两回水,唐荷兄妹俩挨跪过两回。“小山命里害水。”唐李氏怕水鬼把小儿子收去,还特意请师公在祠堂做过法事,又遵照习俗,剪了红白蓝三色小圆布块,用木钉子钉在池塘前的大树树干上,祈望小儿从此无祸无灾健康快长。
  唐荷循着原主的记忆,走到那颗树下。这棵树久受唐家村的香火,躯干上遍布村民为幼儿祈福钉下的小布块。
  这回唐小山又险些在江里溺水身亡,唐李氏认为小山幼时求来的灵力消褪了,为此又特意去找了神婆做法,昨天还交代唐荷:“过几天事情少了,你陪我去还愿。”
  唐荷往日虽然不信鬼神,但她穿越还魂本身就是最大的鬼神之事了,且她向来尊重别人的世界观,信奉“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因此对乡民对待自然神佛的信仰,也持尊重宽容态度,加上也有点好奇,于是便答应了唐李氏。
  此时唐李氏眉目俨然,双手合拜,躬身对着虚空中的神佛及消逝的先人喃喃细语。又是一番严格的拜祭程序走完后,又放了一串炮竹。
  这一番热闹下来,早有路过的村民询问:“唐婶,你们家有啥喜事呀?”看她身边的唐荷,又好奇道:“莫非是小荷说下人家了?”
  “是咱小山要随桂先生读书认字。”唐李氏自豪道,“咱拜一拜神仙祖宗,开一开小山的慧根。”
  “哟,你们家小山都十二岁了,过两年你不就盼来个状元公了?”话里不乏羡慕也不乏讽刺。
  “没那么大想头,只是想他跟着先生认字,也多识些道理。”唐李氏原先有几分莫名的心虚,转念想到供儿子读书从来是骄傲的事,当下声音又响亮起来,“儿子想上进,我们老唐家又供得起学,就给他学着玩呗!”
  什么叫学着玩啊。唐荷失笑,看着她娘在一众大婶中扬眉吐气地谈笑。
  日头爬上竹梢,唐荷跟她娘还要到家祠里去拜祭。不自觉的,唐李氏的表情就严肃起来,她叮嘱唐荷:“待会不管你奶或者你伯娘说啥,你别顶嘴。”
  “……哎。”
  两人从小路绕进唐氏家祠的前院,跟住在周围的族人一一打招呼,进了祠堂,唐李氏又把一系列程序虔诚完成,眼看着一切顺利,母女俩刚要松口气,这时却有一个中年妇人抱了个一两岁的男娃娃进来。
  “是七嫂呀——”妇人拖长了音说话,“我和娘在旁边天井乘着凉呢,听到好一阵热闹的炮竹声,娘还说不知道谁家有喜事让我来探看呢。”又低头假意教训怀里的小男娃,“小龙,你都不会叫人的?叫七奶奶。”
  小孩子认生,干脆把脸埋进她的怀里。
  唐荷明白她明里说孙子,暗里是讽刺自己,面上淡淡微笑道:“六伯娘好。”
  “小荷越发大了。”唐荷的六伯娘,唐张氏对着唐李氏笑道,“七嫂这是定下了小荷的喜事,来告诉祖宗来了?那可得跟她奶奶说说,她奶奶前儿还提起呢。”又提高了嗓门喊,“娘……”
  唐张氏自说自话完全不给插话的机会,唐李氏无奈,同她把事情解释了一遍。
  “你小山叔叔真有造化,以后就是个读书人了,”唐张氏笑吟吟对怀中的孙子道,“多读些圣贤书才好,才能知道养老携幼——小山叔叔懂得羞耻,给自家奶奶一碗饭吃,许你也能沾沾阿太的光。”
  一两岁的幼儿哪里懂这些话?这是明着骂他们不养老呢。唐李氏只觉二十多年的旧事涌上心头,一口热血就要喷出来。
  “娘,”唐荷拉住她的手,“奶奶在隔壁天井,我们去打声招呼吧。”
  说罢,也不管唐张氏的脸色,自顾把自己娘拉走,转过月亮门,果然见她奶奶唐秦氏在天井里的阴凉处坐着。
  “奶奶,小山要跟村里的桂先生学认字,我和娘来拜一拜先祖。”唐荷平平直述道。
  唐秦氏眼抬也不抬,好半晌,才冷淡地发出一声类似于“哼”的回答声。
  自从唐荷穿越后,每次给唐秦氏送些米粮果蔬时都得到这样的反应。当下也不以为意,拉了她娘的手,两人回到祠堂收拾东西离开。
  一路上唐李氏都在沉默。唐老爹夫妇和唐秦氏的旧事,唐荷从原主的记忆中也能了解一二。其实天底下有些人彼此之间就是没有缘分,无论如何就是相看生厌。唐秦氏对小儿子不待见,恨乌及屋,他们一家都不入她的眼,他们又何必上赶着去被糟蹋呢?
  许是已经习惯了,唐李氏在路上已经收拾好心情,到家后在堂厅又是一番拜祭。在唐小山出门之前,唐李氏给他弄了吃食,又坚持让他多吃葱蒜,“吃葱聪明,吃蒜会算数。”见唐小山咕哝着打起鸡肠子的注意,忙打偏他的筷子,“不能吃肠子,也不能吃爪子,以后写字丑。”
  家有读书郎,父母挂肚肠。好一番折腾后,唐小山终于开始他的读书第一日。在之后,又安稳地度过了许多日。
  夏季夜短,乡间的黑夜总有热闹的蛙鸣虫叫,唐小山自从跟桂先生认字,就改了一些性子,晚上也不再磨着他爹或者大哥去捉鳝鱼青蛙,夜里熟睡,清晨天光刚亮他就早早起来,到院子里摇头晃脑的背诵前一日先生教的书。虽然不求甚解,难得的是一个字一个字的都记得牢。家里人看他上进,特意托村里的木匠给打了一个大方桌,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