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出闺阁记-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护卫众多的车队,让陈滢生出一种错觉来,以为接下来的旅途,一定会十分地平静。
  可量,当他们在黄县驿站停靠时,她却亲眼瞧见一个熟悉的窈窕身影,自韩家的马车中走了下来。
  “那不是明心么?”一旁的李惜吃惊地张大了嘴巴,若非有着良好的教养,此刻的她只怕就要惊叫起来了。
  陈滢亦是大吃了一惊。
  明心怎么会从韩家的马车上走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
  而更叫人惊讶的是,明心下车之后,转身便从车中扶下来一人,那个人,正是郭婉。
  看着郭婉那张风华绝代的脸,陈滢觉出了一种莫名的诡异。
  如此转折,委实使人瞠目,李家诸人尽皆目瞪口呆。
  “这是怎么回事儿?”愣怔良久后,倪氏方声音极低地去问一旁的李氏。
  李氏又怎么可能知晓详情,闻言亦只是茫然摇头:“我也不知道。怎地这丫头又去了韩家?”
  自何家出了命案,李珩便又下了禁令,除开去何家吊唁了一次之外,余下的日子,女眷们足不出户,直到离开蓬莱。
  而在吊唁的时候,她们分明还瞧见明心身被麻衣,帮着黄氏接待来客,如今这一转眼,她怎么像是变成了郭婉的丫鬟?
  这是何时之事?
  明心的出现,无异于巨石入水,在所有人心中激起了阵阵波澜。若非有倪氏并李氏严厉约束,那些婆子妈妈们只怕现就能聚在一块儿议论得热火朝天。
  好在,谜底很快便揭晓了,而揭穿谜底之人,正是郭婉。
  “这其实也不过一个巧字儿罢了。”坐在倪氏的马车上,郭婉的开场白轻描淡写,面上没有半分异样,说话间还不忘请倪氏并李氏喝茶:“蒙两位夫人不弃,允我上车叙话,这茶叶乃是我们铺子里新进的,两位且请尝尝。”
  车轮辘辘声中,郭婉的言语犹为轻柔,仿若微风拂面而来:“前几日,我舅母去小蓬莱上香,可巧碰着了何家的那位牛妈妈,她告诉舅母说,自何老太爷去逝后,何大人十分生气,立逼着何太太把明心打发走。只这明心……委实无处打发,何太太为着此事十分烦恼,整夜地睡不着觉,头发都愁白了。那牛妈妈说到后头,便透出意思来,想请舅母帮个忙,把明心讨了去。舅母心软,且这也并非什么大事,不过就是个丫头子罢了,便顺手将明心的身契接了。”
  言至此处,郭婉便叹了一声,道:“那明心过府后,被舅母一直安排在城外的庄子里,我昨日才知道舅母买了个丫鬟,正巧我身边缺人使唤,干脆便将明心调了过来,只此事决定的仓促,不曾早早知会两位夫人,是我的不是。”说着她便执壶倒茶,口中笑道:“两位夫人莫怪,我给您二位添茶。”
  此刻车厢中并无陈滢等小辈,唯李氏、倪氏与郭婉三人,此时听得这话,倪氏便将帕子掩了唇,笑道:“这又有什么的,裘四奶奶也太小心了些。”
  口中虽是如此说着,可她却不露痕迹地与李氏对视了一眼,两个人的神情都有些意味深长。
  郭婉这话说得轻松,但实情必定并非如此。只是,人家把身段儿放得这样低,且还正如她所言,到底不过一个丫鬟罢了,真不是什么大事儿,她们自不会在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计较。
  这般想着,倪氏便又想起那黄氏来,心下倒也感慨,叹道:“说起来,那何太太也着实可怜,家里出了这么档子事儿,眼瞅着登高在即,偏又被人一棍棒打了回去,怄也要怄死了。我恍惚听人说她两个儿子又病着,那二丫头也受了惊吓,天天要喝汤药,真真是多事之秋。”
  这话一出,李氏便也跟着叹了一声:“不是我多口,那何大人也委实太过优柔寡断了些,若早有这份决心,又何至于最后闹出人命来?”
  她二人皆是大妇,与黄氏在立场上是一致的,因此言语间对黄氏极是同情,同时亦深觉明心得了大便宜。
  原本似这般美貌的丫鬟,去处是极多的,只可惜,明心的名声已经坏到了根儿上,不仅克了何老太爷的命,连带着把何君成的仕途也给克了,你说哪个正经人家敢要她?就算卖去青楼,人家也要嫌她年纪大。
  怕也只有那下三滥的地方,又或者是那一等最腌臜下等的人家,才会有胆子招惹这么个“丧门星”。可是,若真要把她往那些地方送,黄氏往后还要不要做人?何家这张脸又往哪里搁?


第215章 谁克了谁

  几个人在车中唏嘘感慨了一阵子,郭婉便寻了个借口下车,那厢倪氏便拉着李氏说起了贴己话。
  “要依我看,韩家怕是自己上赶着过去讨好儿的。”她一面说话,一面便拣起茶盅喝茶。
  车中只她二人,她说话便没了顾忌,言语间十分地不客气。
  李氏却也有同感,点头道:“嫂嫂与我想的一样。何太太想是恨毒了那丫头,却又碍于颜面不好出手,只怕心里那口气都要堵疯了,韩家这么着凑过去,却也是好。”语罢,便又叹了口气:“只明心这丫头跟了裘四奶奶,一辈子也就这样儿了,却也有些可怜。”
  郭婉这一生都不大有可能再蘸,明心跟着她,也不过守活寡罢了。
  倪氏不以为然地“嗤”了一声,将茶盅搁回案上,拿帕子拭着唇角,不屑地道:“小姑恁是好心了。依我说,这丫头自己若是持心立定,就该主动请何太太配了人去。若不然,她狠下心去争一争,我倒也敬她有几分胆量。可她倒好,就这么不远不近地勾着爷们儿,这就是冲着妾位去了,姨娘她还瞧不上呢。这不就是那当了裱子又要立牌坊么,有什么可怜的?”
  这话用字刻薄,李氏并不敢苟同,然这语中之意,她却也不能全然否认。
  “嫂嫂这话也是。这明心若是早早定下路来,又何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李氏叹息地说道,摇头不语。
  倪氏兀自出了会神,便提声将管事妈妈唤进车中,小心叮嘱她道:“你去,找两个精明些的婆子,背底里给我悄悄地盯着那明心一些儿,别叫她近了几位爷,有什么事儿即刻来报。再,姑娘们也都看牢了,离那狐媚子远些,万不可与之说话。”
  那管事妈妈忙应了,倪氏挥手命她下去,又向李氏道:“你也莫怪我严厉,实是此乃头一等要紧的事儿,旁的都在其次,最要紧的还是名声。”
  李氏自不会有异议,倪氏便又拉着她说起别的话来,再也不提此事。
  而换回自家马车的郭婉,此时亦正自满心愁烦。
  “舅母这事做得太急躁了。”她蹙眉拈着明心的一纸身契,面色微有些苍白:“昨儿晚上正要睡,她突然地就把这身契往我这儿一撂,我当真是措手不及。”
  若不是事出突然,她也不会直到现在才向倪氏等人打招呼,好在总算将场面圆过去了,至于后事,却让她有些棘手。
  绿漪心下极是不愤,趁着此时无人,便咬着牙根儿道:“舅太太当真想得美,人情落在她身上,却把个大麻烦丢给了奶奶,她倒是一身轻松、万事不愁的,还得奶奶替她善后。奴婢委实替奶奶不值。”
  说到后来,她那眼圈儿便红了,却又怕郭婉从此后与马氏生分了,便又强按下了脾气,低声劝道:“奶奶切莫与舅太太一般见识,那就是个糊涂人儿,最不经人撺掇的,指定这又是哪一路的军师想出的馊主意呢。”
  马氏从娘家带来的几个婆子,惯会调三窝四,绿漪瞧不上眼,可马氏对她们却是言听计从,所幸韩老太爷夫妇还在,郭婉自己又精明厉害,这些人才没翻出花儿。
  可饶是如此,这一回还是郭婉吃了个暗亏。
  郭婉便叹了口气,将身契收进旁边的一只锦匣里,拿了把亮锃锃的黄铜锁给锁了,一面便摇头道:“舅母应该也不是真有坏心,就是怕罢了。”说着便低低地咳了一声。
  绿漪忙递上茶盏,郭婉就着她的手喝了口茶,又道:“舅母大约是没想那么远,原只想着在何太太跟前卖个好儿,等人真到了,舅母又不知该如何处置了,便只能要我帮衬。”
  绿漪并不笨,很快便想明了其中之意,暗自恨了一声,面色铁青,却不敢再言。
  倒是郭婉眉眼不动,面上还浮着一个极淡的笑,道:“那明心是个大不吉的,也只有我这样大不吉的主子,才能克化得动。”
  马氏才透出意思来,郭婉立时便知晓,她这是怕明心克了自家人前途,于是才把人送到了寡居的外甥女这里来。
  这世上所有的寡妇,不都是克夫之人么?再加上郭婉又是个失妇之女,这命也是足够硬了。如今多了个克主的明心,两下里倒是凑了一对儿。
  郭婉被自己这想法逗乐了,“噗哧”一笑,道:“明心现下跟了我,却不知我与她到底谁厉害些?是她克我,还是我克了她?”
  这话听来自嘲,即大有苍凉之意。绿漪心下极是不忍,红着眼圈儿往地下连“啐”了几声,急急地道:“奶奶可别这么说,佛祖会听见的。奶奶是天下间最好的人,定会长命百岁、一生欢喜。”说罢便双手合什,默默祝祷,面色十分虔诚。
  郭婉见状,知道方才的话说得草率了,咳嗽了一声,低语道:“罢了,我也不过就这么一说,往后再不提便是。”
  绿漪见她又咳嗽起来,不由那心便又提起了半颗,忙将那大盖碗里温着的参汤递了过去,柔声道:“如今有了陈三姑娘帮衬,奶奶往后的日子必会越来越好的,奶奶自己也要往宽处想才是。”
  郭婉低头将参汤喝了,一面拿帕子拭唇,一面便笑道:“我本就没多想,倒是你这丫头惯会想东想西的。”
  她主仆二人情分不比寻常,绿漪闻言便笑了起来,车中氛围亦不复方才惨淡。
  再说笑了几句,话题便又转到了明心身上,郭婉便道:“明心之事,外祖父定是允了的,不然舅母也做不成。”
  她的面色十分淡然,语声更无起伏:“等到了济南,不拘找个什么地方把人安置了,我这里也算有了交代。”
  其实,她还有一语未曾言明。
  这件事,韩端礼不只是默许了,甚至很可能就是他叫马氏去做的。
  她的祖父这半生过得压抑,亏就亏在不该只盯着一条道儿走,如今好容易将那枷锁给卸了去,他自需多多交好各方人士,这何君成与李珩关系极近,他帮着解决何家的麻烦,便是希望李珩念他的好。
  思及至此,郭婉便轻轻摇头,自语地道:“不过是换了一条枷锁罢了,外祖父……”
  她叹了一声,没再接着往下说,只垂目盯着脚边的那只锦匣,思绪仿佛飘去了极远的地方……


第216章 请拉车帘

  却说这一路,众人晓行夜宿、诸事顺遂,倒是半点麻烦都没遇上,而被倪氏视作大敌的明心,则更是连面儿都没露。郭婉对此的解释是“明心得了不能吹风的病,只能在车中静养”,就此得来倪氏好一通夸赞。
  由此可知,明心在黄县的出现,不过是郭婉给倪氏她们打个招呼、知会一声罢了。她深知倪氏等人心中所思,因此招呼打过之后,便又把人给关起来,不叫其出来惹人厌。
  裘四奶奶如此知情晓事,即便出身低些,倪氏也还是极为欣赏的,且对方又将那才出的几品“芳露”赠了好些,纵是见惯了好东西的李氏亦称其不凡,倪氏看郭婉便愈加顺眼起来。
  半个月后一个微雨的黄昏,马车抵达济南府,众人在城门处分作两路,郭婉自有韩家管事前来接洽,而李珩之母——李老夫人,也早在两个月前便住进了知府官邸,这几日皆派了管事在城门处候着,此刻那管事亦自迎了过来。
  透过薄薄的雨幕,陈滢掀开车窗处的锦帘向外看去,便见李珩父子正立在车下,与一个样貌精干、穿灰布衫的男子说着话。
  “这是齐管事,是祖父身边最得用的。”李惜在一旁介绍地道,说话时两个眼睛亮晶晶地,好奇地打量着不远处的城门。
  陈滢点头不语。
  李氏也曾约略提过李家的情形,陈滢知道这齐管事名禄,乃是李家世仆,从小便跟着外祖父李缜当书僮,如今几十年过去,当年的小公子成了老太爷,齐禄也成了大管事。
  与齐禄简单的聊了两句,李珩便又命车队启程,马车缓缓驶过高大的城门,进入了济南城。
  因要接手公务,李珩会在半道儿拐去府衙,一众女眷则是会在仆役的护送下直达官邸。
  陈滢还是第一次见到古代的济南。
  这座历史上著名的古城,在这个时空亦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高大的城郭庄严肃穆,整齐的灰色墙砖堆叠出雄浑的气韵,当马车自城门洞下驶过时,陈滢恍然有种于历史中穿行的感觉。
  入城之后,却见宽阔的马路以大块石板铺就,其市面繁华不输盛京,却又有着一种前者所欠缺的朴拙之气。马车驰入道中,沿路时可见柳、偶遇秋花,虽非书中描写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景,可其沛然悠远的况味,却又远甚于纸上所书。
  “都说山东人实在,在蓬莱我可没这感觉,如今这济南府倒是让人觉出点儿这意思来。”李惜在旁摇头晃脑地说道,一时又叹:“可惜下雨,瞧也瞧不尽兴。”
  陈滢未曾说话,眉心却蹙了起来。
  繁华的大街上车来人往,男女老幼皆有,可若是细细观察,便会发觉,路上行走的女子多为妇人装束,年轻的姑娘不能说没有,但却极少。
  李惜很快便也发现了这一点,便拿胳膊肘拐了拐陈滢,笑嘻嘻地道:“表姐快瞧呀,这里的姑娘们出门儿穿得可真严实。”
  李惜所谓的严实并非指的衣裙。时至初冬,人的衣裳本就厚重,这无可非议。李惜所奇者,是那些年轻女子的长幂篱,那厚密的纱罗重重叠叠,直拖到地,连脚面儿都盖住了,根本就瞧不清姑娘们身上的衣着。
  “真真和京里不大一样。”又看了一会儿后,李惜便再度说道,语气中还是多为好奇。
  便在此时,一个身影突然出现在车窗前,把李惜吓了一跳,身子朝后便仰,还好被陈滢给扶住了。
  “姑娘们还请把帘子合上。”那窗外之人恭恭敬敬地道。
  李惜立时便听出这声音的主人,微有些着恼,嗔怪地道:“常妈妈你也真是的,突然就窜出来了,直唬了我一跳呢。”
  那常妈妈便赔笑道:“奴婢给姑娘请安,惊着姑娘是奴婢的错儿,姑娘万莫恼了去。”
  这些仆役皆是李家的,李惜个个皆熟,此刻便摆手道:“罢了罢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你下去吧。”
  那常妈妈闻言,却是并未离开,继续赔笑道:“姑娘们且把帘子放下,奴婢这就去。”
  李惜便有点儿不大乐意了,不耐地道:“我们就看看罢了,又没下车,常妈妈快去便是,很不必你来多管。”
  李惜平素极得李老夫人宠爱,言语间自不会那么客气。
  常妈妈如何这知这小祖宗是得罪不得的,只她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小心翼翼地道:“姑娘莫恼,奴婢一会儿自己掌嘴去。只这济南府和别处不大一样,姑娘还是请听奴婢一句话,把帘子合上吧。”说到最后,语意极是哀恳。
  李惜皱起眉头,还欲再说什么,陈滢却轻轻拍了拍她,上前把帘子拉上了,一面便道:“妈妈去吧,我们知道了。”
  常妈妈大松了一口气,千恩万谢地去了,李惜便撅着嘴一脸地不高兴,坐在那儿生闷气,大约是气陈滢不肯帮她。
  陈滢既觉好笑,又是无奈,遂上前拉她的手道:“你方才许是没发现,那外头有好些行人对着我们的车指指点点的,常妈妈也为难。”
  李惜闻言,不由便恼了,也不去生陈滢的气,只掐腰道:“这些人管得真宽,我自瞧我的,关他们什么事?”
  “自不关他们的事,但有些人就爱管这些。”陈滢摸摸她的头发,语声轻柔:“想必此地民风十分古板,常妈妈也是好心。”
  纵然她并不认同这样的民风,甚至对此嗤之以鼻,但同样地,她也不愿意为难这些无辜的下人。
  这本就是时代使然,与个人无关。纵使她自己愿意飞蛾扑火,却也不能强拉着旁人认同于她不是?
  马车很快便到了地方,李惜也抛开这些烦心事,开开心心地下了车。
  她自小就在李老夫人身边长大,祖孙二人感情极深,如今将要见到祖母,她自是欢喜不禁,下车后那嘴巴就一直翘着,两眼都放出光来,一个劲儿地催促陈滢快些。
  陈滢由得她拉着往前走,待坐上那青帘小轿时,便掀开轿帘四处打量。


第217章 悲乎喜乎

  知府官邸共有四进,风物俨然,气韵十分端凝,建筑风格尤具当地特色,一应楼台亭阁、轩室厅院,或疏阔、或雅致、或沉静、或雍容,却唯独欠缺了几分灵秀。
  在一众丫鬟仆妇的围随下,众人在垂花门前落了轿,陈滢凝目看去,便见贯穿府邸中轴线的那条石路尽头,翘起了一片飞檐。
  “瑞藻堂”,正是主院上房,乃李老夫人居处。
  到得此处,李氏头一个便红了眼眶。
  一行人沿石路前行,未走出多远,一个年约四十、穿墨绿长比甲的妈妈便迎了出来,揉着眼睛便要屈身见礼。
  倪氏忙抢上前去扶起她来,含笑道:“齐妈妈快起吧。”
  李惜便在旁轻轻地告诉陈滢:“这是齐禄家的。”
  陈滢“哦”了一声,玩笑地道:“多谢表妹解惑。”
  李惜心下大是得意,眼睛都笑得弯了,那厢齐禄家的便又上前给李氏见礼,两个人皆是红着眼圈儿,齐禄家的不住去拭眼角,道:“听说老爷和姑太太今日到,老太太天没亮就起来了,主子们快请进吧,老太太正等着呢。”
  李氏此时神情激动,也顾不得旁的,当先便提步往里走去,众人紧随其后,穿小径、上台矶,转过那石青色香云纱六扇素面儿围屏,待看清那堂上端坐着的白发老妇时,李氏脚下微顿,旋即踉跄了几步,“扑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膝行向前颤声道:“不肖女见过母亲。”
  李老夫人早已眼圈通红,颤巍巍叫了声“阿璎”,人已是离座而起,也不需人扶,便自踩着那脚榻走了下来,拉过李氏便一把搂在怀中,母女二人抱头痛哭。
  “我的儿”,李老夫人边哭边唤,直哭得气促声咽,那倪氏的眼圈儿也跟着红了。
  自李氏出嫁后,李老夫人便再没见过自己的女儿,李氏这些年在国公府形同守寡,那日子该是何等难熬,她这个做母亲的只要一想起,便心如刀割。
  母女二人哀切的哭声,直叫众人无不落泪,陈滢亦是心潮起伏。
  倪氏陪着掉了会儿眼泪,方哽咽着上前劝道:“老太太还当顾惜身子,万莫要再哭了,若是哭坏了可怎么着呢?小姑一时也不会走,且要在家里住好些日子呢,有的是时候说话儿。”语毕又去拉李氏:“妹妹也快起来吧,你这身子本就不好,别再哭出病来,叫老太太难过。”
  那厢齐禄家的并几个积年老仆也过来相劝,李老夫人并李氏方渐渐地收了泪,又有丫鬟婆子捧来热水并干净的帕子,服侍主子们净面洗手,众人这才归座叙话。
  陈滢立在李氏身侧,不着痕迹地向上望去,便见她这一世的外祖母年约六旬,肤色白润、双目有神,生了一张不见棱角的圆脸,与李氏倒有三分相似。
  她身上着了件银灰色蜀锦袄儿,下系着石青潞绸马面裙,勒着抹额、戴着云肩,通身都是气派。
  此时,李老夫人仍旧在以帕子拭泪,说道:“盼星星盼月亮地才等着你们来了,我这会子心里才安静些。”
  她尚还不知蓬莱县发生的事,李珩根本就没敢告诉她,倪氏自也不会去提,只上前替李老夫人斟茶,笑道:“老太太福气大、造化大,有您在千里之外镇着,咱们大家都平安康健,这都是托您的福。”
  这话说得李老夫人笑了起来,一面那眼泪却还是止不住,便道:“就属你最会说,闹得我又哭又笑的,还好都是一家子,若叫外人瞧见了,可不得笑话儿了去?”
  倪氏便作势横眉道:“媳妇倒要瞧瞧有谁敢笑话老太太,老太太且告诉媳妇,媳妇打上门去。”
  这话引得众人皆笑了起来,知道这是倪氏哄李老夫人欢喜呢,李氏亦将那愁绪尽敛,跟在旁边凑趣儿说话,不多时,李老夫人那眼圈才终是不红了,将那帕子也收了起来。
  倪氏此时便笑道:“老太太也别难过了,您瞧瞧,下头这一溜儿整整齐齐的孩子们,都还没给您见过礼呢。”说着又佯叹:“唉,可见您是有了女儿忘了孙儿了,孩子们当真可怜见儿的。”
  此言一出,李老夫人便作势向她手上拍了一记,笑嗔道:“你也是个当娘的了,在我跟前儿还这么着。”
  话虽这般说,心里到底是欢喜的,便笑眯眯向下头地招手:“你们都过来,让我好生瞧瞧。”
  包括李恭在内的一众晚辈们这时才上前见礼,早有丫鬟摆上了锦垫,只众人尚还未跪,李老夫人便连声叫起:“都起来吧,这一路都走累了,到了我这儿可别拘束了去。”
  众人依言起身,躬腰见礼已毕,那厢倪氏便点手叫了陈浚与陈滢过来,笑着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