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复鼎-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游牧民族的天性,便是对领土什么的不是十分在意,横竖游牧民族不擅建设,一味掠夺,哪里水草丰美便去哪里,牛羊将草原的草啃光了,便再换一片草原便是。冬天缺衣少食了,看邻国农耕文明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便仗着兵强马壮,出去掠夺一番。
    是以这样的民族,从骨子里,便不知道土地的真正可贵之处。
    土地代表着生机,代表着建设,代表着无数可再生资源,代表着社稷气运,代表着未来。
    古代春秋时期有个人是晋国的公子,大家都叫他公子重耳。这个人很不幸有一个贪恋美色的父亲,娶了骊姬做小老婆,宠到了骨子里去,打算奉骊姬为国母,欲以骊姬之子奚齐为君,结果死后引发了晋国内部的一场叛乱。叛乱中,公子重耳被迫流亡,饥饿难耐之下,沿途向农夫乞讨,农夫以泥土馈之,不但不怒,反而大喜,认为是天赐的吉兆。
    但是游牧民族却天生不懂得这个道理。尽管从顺治、康熙朝开始,便摆出一副学习汉文化的姿态,然把汉家儒学的糟粕学了个十成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偏这些汉文化的精髓之处,未能真正领略。
    这封信是来自尼布楚城中,被沙皇俄国盘剥得忍无可忍、揭竿起义的义军悄悄派人送来的,上面以并不是很流利的中文陈述着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愿意和满清军队联手,将沙皇俄国赶出城去。
    这本是极好的时机,然而偏偏朝廷上有一帮人揣摩上意,领悟了福全迷恋于声色犬马,不愿担责任、冒风险的心意,居然提出,要将这封信送给沙皇俄国,聊表诚意,以资和谈!
    “荒谬!荒谬!”周妍向着福全大声嚷道,“简直是荒唐之至!这样做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令亲者痛,仇者快!领土既然是大清的土地,自然该分毫不让,便是今日的贫瘠之土,焉知它时是否能成为一座金山?割让领土,丧权辱国,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福全皱着眉头,从床上慢条斯理地跳了下来,挺着大腹便便的肚子,向周妍说道:“妇人不得干政,这可是你们汉家先贤亲口所说。”
    大阿哥昌泰倒是在这件事情上难得和周妍保持了一致,仗着一身勇武,刚刚十五岁的他跑到福全面前主动请缨:“求父皇给儿臣五千兵马,儿臣定然将老毛子赶出国境!”
    福全眼中闪过一道阴沉的光:“若是败了呢?”
    昌泰不疑有他:“儿臣愿立军令状!”
    于是真个立下所谓的军令状,率领着五千满洲勇士,欲往黑龙江流域而去,与尼布楚城的义军里应外合。
    连朝廷官员也看出了福全的借刀杀人之计,只是谁也不敢明说,只是拼命暗示:“大阿哥可做了什么事,惹得皇上不喜?”
    昌泰心中一滞,除了一个总拖他后腿的额娘外,他并无任何事,令福全不悦。但,一个人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
    “天命在我,不必惊疑。”他勇气十足地大声说道。
    南书房中的一干汉臣看着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大阿哥即将走上送死的道路,心中甚悦:“大阿哥此去,只怕凶多吉少。他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便是稍有勇武,又如何懂得用兵之道。若是真个如他所说那般简单,中俄边界又何至于纠缠多年?”
    王和尘更是表示喜闻乐见:“那个孽。种死了,倒也清净!”
    昌泰临行之前,周妍频频请见,终于至临行前夜,大阿哥颇为冷漠地走进长春宫的大门。
    “有你这样一个额娘,是儿子一生的耻辱。”他眼神冰冷。
    “你一个人势单力孤,去尼布楚只有送死。”周妍如是告诉他。
    “因额娘之故,儿子注定得不到父皇青睐。”昌泰很是鄙视地望着周妍,“儿子也请额娘稍稍收敛些。那牝鸡司晨之事,少做为妙,免得劳心劳力,反惹一身骚。至于额娘秽。乱。宫。闺,先前有儿子时常代为掩饰,尚未闹出什么笑话。如今儿子远去,还请额娘好自为之。”
    “可曾求过你师父不成?若有他襄助,倒有几分胜算。”周妍又道。
    “师父?我没有这样的师父!”昌泰道,“儿子聪明一世,却未想到自己竟然也干了引狼入室之事,居然口称额娘的姘。头为师父!”
    “既然如此,我也无话可说,”周妍道,突然取出厚厚的一本书来,“老毛子火炮甚利,非骑兵之勇武可挡。你……你携此书前去,沿途路遇教会,向他们借火枪等器械,只怕尚有胜算。”
    昌泰随手一翻,见那是以汉字写就的一本书,上面写着两个大字,立即就笑了起来:“额娘这些年偷偷批阅奏折,就为了搞这个?几条洋枪,又能派什么用场?”
    “不是洋枪。”周妍解释道,“昔年南怀仁死前,留下大明所遗图纸,我暗中命令他们私下所制。此物微不足道,但愿你如虎添翼,得胜归来。”
    昌泰忍不住鼻子一酸:“额娘认为儿子不是去送死?”
    周妍一笑:“天命在你。你怎会轻易送死?”
    昌泰再也忍不住,泪水滚滚而下。他说到底,只不过是个十五岁的孩子而已。他长期被福全打压和忽视,他最渴望认同。
    “额娘,你为什么要做那些事?为什么?为什么?”他拼命仰着头,仍有泪水从旁溢出。
    周妍用帕子替他拭泪,带他来到一张地图面前。地图甚是草率,轮廓也颇为失真,然则一枚枫叶的形状仍然醒目。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的国土。”周妍向着昌泰说道,“你看到那座小城了吗?这个地方三面临海,风景优美,资源出众,将成为远东军事要塞。这个地方叫做海参崴,自古便是中华之地。只有你打赢了这场战争,并且一直赢下去,打得沙俄望风而逃,它才能永远叫做海参崴,而非沙俄的所有物。”
    “孩儿记住了。”昌泰闷声回答道,依依不舍走出了长春宫。
    作者有话要说:额尔古纳是一条河,是一条确定中俄边界的界河。317年前签订的把额尔古纳河推向了这个国际位置。
    提起这段历史,不由得使人胸中发堵,翻看了网上诸多的资料和帖子,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中国第一次以平等地位跟外国签订的条约,获得的利益十分巨大,使中俄得到和解,为中俄两国带来一百七十年的和平”。然而我对此却充满了疑问,直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把历史学好,更没有从事历史研究工作,以至于翻看那些显示着遥远年代的史料,枯燥的纪事年表把我搞得如坠雾里云端。
    从16世纪后期起沙俄侵略者扩张领土,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攻雅克萨,在经过了几十年的争战,清政府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侵略,并迫使俄方坐到了谈判桌前。通过下列谈判日程表可以看看是怎样的“平等地位”:
    8月22日(七月初八)中俄双方举行第一次会议,就划界问题进行会议。中国首席代表索额图指出: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自古以来属于中国领土,提出以勒拿河和贝加尔湖为国界。俄国戈洛文却无理提出以黑龙江一直到海为界,遭到中国代表的坚决拒绝。
    8月23日(七月初九)中俄两国使团举行第二次会议。中国代表索额图作了重大让步,提出以尼布楚为界,尼布楚归属俄国,但仍遭俄方代表戈洛文拒绝。
    8月24日至27日,中俄双方使者会外频繁接触,继续进行谈判,中国方面考虑俄方意愿,同意暂时搁置喀尔喀蒙古地区的划界,但俄方态度蛮横,并进行讹诈欺骗,谈判一度陷于僵局。
    8月28日(七月十四)中国为了争取和俄国达成协议,作了重大让步,中国方面已同意割让广大而肥沃的土地,因此,俄接受中国方面提出的分界线,同意放弃对雅克萨的占领。
    9月1日(七月十八)俄国代表横生枝节,就外兴安岭东端(诺斯山)的分界线提出无理要求,再三纠缠。中国方面又做出让步,同意乌第河以南一片地区留待以后议定。
    9月3日至6日(七月二十日至廿三日)中俄双方就贸易问题、沙皇称号问题、逃人问题进行讨论,中国方面又再三让步,完成了条约的草稿,并就条约文本的交换,签字盖章、宣誓方式达成协议。
    9月7日(七月廿四日)签订。
    让步,让步,再让步!是我对此次谈判的感受。俄国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好处,获得通商权就不用说了,而我最关注的是领土问题。在里,清政府放弃了大片领土,既然打赢了,为什么还要让步?难道仅仅是为了“土地换和平”?占领了内地肥沃的土地,就把寒冷的老家送人了,人口稀少的土地就不值得守?。有人说,当初康熙是为了内地的发展,巩固现有的政权,对沙俄做出了让步。殊不知,他们只有一些孤立的据点,而且被清朝屡次打败,处于崩溃的边缘。签订条约等于救了俄侵略者一命,巩固了他们在远东的势力和地位。
 
 第67章 以人为鼎
   大阿哥昌泰率领五千兵马,离开了京师;经过山海关;通过宁远;一路朝着关东进发。他带着明朝留下来的上百门重型红衣大炮;用教会供奉的五十支火枪组成了火枪队,对雅克萨城和尼布楚城发动了猛烈攻击。
    十七世纪的俄罗斯不过是一个刚刚摆脱奴隶制度没多久的封建国家;沙皇派兵征讨远东之时;不过是派出了一千由土匪、流氓、强盗组成的强盗兵,战力松散之极,和正规军队根本不好比。他们也没有重型火炮,手中只有火绳枪和冷兵器,是一群真正的乌合之众。大阿哥固然年幼,但是天生勇力,应付这群不过是沙俄三流战力的盗贼兵,绰绰有余。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就在战争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后方的补给却断了。
    一片暴风雪袭来,五千军队齐齐失去了踪影。等到天晴雪化的时候,沙俄已经亮起了胜利的旗帜。大阿哥昌泰就此失踪了。
    “有一个糟心的儿子,还得朕给他善后。”福全接到兵部传来的万里加急文书,心中自是称愿,欣欣然向着周妍说道。
    “我们究竟是赢了,还是输了?”周妍问。
    “昌泰那个孩子,以为打仗是闹着玩的吗?自然是输了。兵部来报说,他和五千人马一起被敌军剿灭,尸骨无存。”福全很是理所当然地说道。
    周妍失望地哭出声来。
    福全望着她泪流满面的样子,不觉有些内疚。眼前这个经历风霜犹存美艳的宫妃和儿时那个又娇又俏的宫女形象突然重叠起来,他心中突然生出几许柔情来。
    “昌泰那个孩子,文才武略自然是出挑的,只一样不好,朕委实不能确定他究竟是玄烨的儿子还是朕的儿子。便是说出来,也不大好听。如今死了也就死了。”他一面说,一面拉过周妍的手,“你这些年来,自以为有个儿子撑腰,倒是太要强了。若是稍稍软和些,朕自然会教你再有儿子,何必总念着昌泰?”
    “皇上要如何处理尼布楚城之事?”周妍问。
    “割地求和吧。”福全很随意地大手一挥,“朕既然入主中原,肥沃的土地遍地都是,何必在意外兴安岭那块贫瘠之地?又荒凉又冷。”
    ——可是再贫瘠的土地,都是有它的意义的。哪怕是海洋中的一块礁石,都有可能决定了两百海里的领海和领空。
    “皇上,不能啊。中华自古无割地之君!”周妍急道。
    福全瞟了周妍一眼:“朕不是华夏人。朕是蛮夷之君,入主中华。”
    ——其论调与乃弟康熙简直如出一辙。
    “再者,你当朕不知道宋史?”福全道,“若朕送你去和亲,你可愿否?只恐毛子不屑。崖山之后,已无中华。”
    周妍默然无语。可是宋朝时科技水平处处位居世界前列,国富民亦富,岂是清朝可比。所以明朝之后,已无华夏,只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长春宫中灯火通明。
    “举事吧。”周妍叹了口气,说道,“再不举事,议和大臣就要到黑龙江了。”
    “想通了?”杜子君似笑非笑,“只恐那位大明的皇孙过惯了逍遥日子,不肯应承呢。”
    王和尘果然不肯应承。他惯于苟延残喘,娶了尚可喜的女儿当妻子,又和京城八大胡同的烟花女子打得火热,顿觉其乐无比,不愿改变。
    但是周妍说:“你若不肯举事,我便向皇上言说,把你老底给揭了。你说他该如何对待你这前明余孽?”
    “那你呢?”王和尘大怒,“我自会说,你是为了反清复明潜入皇宫的探子!”
    “好,大家鱼死网破!”周妍道。
    王和尘果然害怕鱼死网破。他拥有了一些东西,便不由自主地怕失去。而周妍已经一无所有。
    一根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从决定举事到攻进皇宫,其实不过几天的工夫。兵贵神速。
    在原来的历史中,反清复明其实是有好几次时机的。譬如说吴三桂在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死后,顶着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骂名,突然翻脸宣布反清复明,居然飞快占据了半壁江山。又譬如说雍正的猝死疑案,又譬如说嘉庆时天理教曾经一度攻入皇宫。
    康熙时候的所谓平三藩,其实不过是自己弱敌人更弱的一场战争,若不是吴三桂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气魄,结局究竟如何,其实难料的很。康熙的运气不坏,因为这样贸然的削藩,一不小心,便成八王之乱。
    气运,原本只差了那么一点点。一只马蹄,有的时候便可决定一场战争。而现在此消彼长之下,胜利的天平又该如何?
    “你……你骗得朕好苦!”最后关头,福全仗剑劈开长春宫的大门。在他的身后,无数的乌鸦身上冒着狰狞的火焰,向周妍狠狠地扑了过来,仿佛要把她化为灰烬。
    “真是麻烦呢。”杜子君皱了皱眉,往天空中只看了一眼。
    天空之中,突然有无数的雪花落下。
    六芒星图样的雪花,晶莹剔透,在半空中盘旋着飞舞,带着天山山顶独有的冰寒。冒着火焰的乌鸦一遇到雪花,便立刻凝固住了,变成一座座冰雕乌鸦,从半空里跌了下来,摔到地面上,粉身碎骨。
    马蹄声哒哒而来,夹杂着火光和冲杀声。
    “杀死那个狗皇帝!替我嘉定百姓报仇雪恨啊!”于大志手持火把,一边在前奔跑带路,一边大声喊着。
    “报仇报仇!替扬州百姓……”
    “我苏州的!”
    “我南昌的!”
    “你们谁有我们川中百姓惨?我们川中的人,都快被杀完了。我和我爹去汉口走亲戚,才侥幸逃了一条命!”
    黎民百姓是渺小的,是羸弱的,他们脆弱不堪一击,就仿佛一只蚂蚁,随时随地都可以被统治者捏死,简单的一道剃发易服令,就可以叫千千万万的□□离子散,血流成河。
    但百姓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柔弱也可胜刚强。当千千万万的蚂蚁因为一个共同的理由凝聚在一起的时候,蚂蚁也可以啃死大象。
    周妍站在长春宫的门前,看着无数人头顶突然都升腾起各种颜色的云气,那片云气齐齐朝着自己飞过来,她心中突然升起一种明悟:原来所谓的气运,就是民心所向。原本吴三桂等人的反清复明大业功亏一篑,不过是扯着反清复明的旗帜各有图谋,云气不够纯而已。
    当一个人心中有愿望的时候,他会祈祷这个愿望实现,便成一股云气。当无数人祈祷同一个愿望时,便成无数股云气。这无数股云气因为性质相同,拧成一股绳,便再也吹不散、砍不断、烧不化、摔不碎。——所谓气运镇压,如是而已。
    然而这种明悟只得了一瞬。下一瞬,周妍便被铺天盖地的云气袭击,直接晕倒过去。
    等到周妍再次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仍旧躺在长春宫的寝殿之中,外面的喊杀声如轰隆隆的雷声,却仿佛是另一个时空的事情一般。
    宫女小橘子正在颤抖着替她脱掉衣服,而除了小橘子外,屋子里还有两个男人。
    “奇怪。原来大明的气运,居然尽被她收罗在身上。这却是朕初次见到。想想也是,大明旧物尽亡,并无器物可承载,只得以人为鼎。哈哈,哈哈!”一个略有些沙哑的声音说道。
    “父皇,孩儿不懂。”这却是福全的声音。
    周妍听到福全的话,突然间明白过来,前面那个略有些沙哑的声音便是顺治!传言中为了董鄂妃而死的顺治!是康熙数次去五台山请见、却失落而归的那人!
    “又有什么不懂的。若是以器具为鼎,炼化了器具,气运也就渐渐散了。若是以人为鼎,自然将那人炼化了,也便是了。”顺治道。
    “人……人却又要如何炼化?”福全的声音都在发抖,“孩儿只是凡夫俗子,实在听不明白。”
    “痴儿!”顺治道,“若非她是你的女人,何必要你亲自动手。先……,再……,最后……,最后开膛破肚,挫骨扬灰,捉住神魂,以火祭炼一番,也便是了。”
    周妍听闻,吓得瑟瑟发抖,再也不敢装睡,一个翻身,做了起来。只见顺治须发皆白,却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僧模样,便与中土的僧人并无分别。
    “看,她早醒了。如今怕是连装睡也不能了呢。”顺治笑道,露出白森森的牙齿。一脸的慈眉善目,却暗含杀机。
    “师姐!师姐!”周妍大声叫道。
    “你是说天山派那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女人?”顺治撇撇嘴道,“她早走了。天山派的万年玄雪对付的了我满清萨满教的神鸦,却对付不了五台山佛门正宗的小乘佛光。她此时不走,难道还留下来,同你一起被炼化吗?”
    顺治一边说着,一边将五色光华放出。
    周妍听他如此说,突然间想起一事,大声说道:“起初,神创造天地……”
    “你在说什么?”福全奇怪地问道。
    周妍不理他,继续说下去:“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圣经》?”顺治皱眉道,“朕讨厌西洋的东西!”
    周妍继续念道:“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顺治笑了:“原来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在顺治的催促声中,福全颤抖着身子,向周妍靠近。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周妍强迫自己集中精力,哪怕她并不信神,此时却开始恳求基督的庇护。
    福全突然间一声大叫,手指像被烫到了似的从周妍身上缩回。
    顺治定睛看时,只见周妍的身后有两翼天使紧闭双目的影子。
    顺治笑了。
    “米粒之珠,也放光华?不过是两翼天使而已!给我落!”他用手一指,一道五色神光飞至,周妍身后的两翼天使便消失了。
    五色神光里,一本《圣经》赫然躺在地上。
    “看看你还有什么花招?”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周妍颤声说道,身后又有淡淡的孔子像放出毫光。
    顺治更加得意了。“原来你根本不是信基督。似你这样没有信仰的人,夫子也会保佑吗?”
    又一道五色光华闪过,一本《论语》也随之落地。
    “子曰,兼爱非攻。”周妍又道。
    顺治摇了摇头:“我们蛮夷之人,是不懂墨子的。自汉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墨家被视为邪说,远遁深山,岂有道统存世?不足畏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天山派的首席弟子都被朕的五色光华吓退了,你这半吊子的道德经,又有何用?”顺治哈哈大笑。
    “谁说天山派的道统不及五台山的小乘佛光?”突然间,外厢一个清亮的声音传来。这声音仿佛是极遥远的,然而片刻之间,就变得极近。
    在顺治惊讶的目光中,一个人脚踏七星,轻飘飘突破了他的屏障。正是玄青子。
    周妍看的真切,连忙叫道:“师兄!师兄救我!”
    作者有话要说:满清大屠杀是指明朝灭亡,清军在侵吞中国的过程中采取民族压迫政策,强迫广大的汉人以及一些其他民族剃发易服。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原来归顺的地区也纷纷抵抗,然后清政权采取屠城政策来强行推行剃发易服和树立淫威。发生过多次屠杀抗清军民事件,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常熟屠杀、沙镇之屠、南京之屠、盩厔之屠、无锡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同安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浑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泌州之屠、泽州之屠、朔州之屠、广州之屠、四川之屠等,还在其他地区也进行了屠杀,满清入关大屠杀死亡人数之多是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之最。
    多尔衮曾发布“屠城令”,并带领大军血洗江南、岭南地区等等,甚至勾结荷兰殖民者,攻屠厦门。当时清军几乎将四川人杀绝,后来不得不“湖广填四川”来进行大移民。
    虽然经过了满清文字狱的摧残,但这些大规模屠杀依然留下了大量的真实记录,广州大屠杀有西方传教士目击纪录,大同大屠杀,甚至在第一历史档案馆都可以找到资料。
    清初的大屠杀政策使中国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的五千一百多万下降到一千多万。
 
 第68章 远交近攻
    那一瞬间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