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穿之复鼎-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妍道:“百家争鸣,方是此后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大势。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着,看似不同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
杜子君道:“你先前为了实力,接受了天主教传承。后来又为了限制天主教势力,以解剖公然质疑《圣经》,想来他们必定恨你入骨。”
周妍道:“既然是百家争鸣,自然也要讲究制衡之道。若非天主教有梵蒂冈支持,物资、人手不要钱一般送来中土,侵占其他教派的信仰空间,我原本也不至于要出手。更何况,解剖是早晚的事。不是我,还有其他人。天主教正确的做法是,完善教义,将这一条早早弥补过去,岂不皆大欢喜?”
杜子君叹了口气道:“可是他们却不这么想。我来的时候,接到情报,说梵蒂冈教廷派出四翼天使数十名,要捉你回去治罪。”
周妍道:“横竖是债多不用愁。好在此时大明气运已然成形,遍布于国土之上。我这只人鼎,也逐渐失去利用价值了。死便死了。算其时间,只怕还能去看一眼渤海?”
杜子君一愣,随即恍然:“国战怎能以修真秘术相扰?必遭反噬。何况如今大明何惧几国联军?由着他们慢慢打便是。”
周妍道:“我却总放心不下。一场战争,无论结局是胜利,还是失败,都要损耗很多国力。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遂至内阁,问群臣曰:“何以战?”
群臣避而不答,皆拱手道:“如今惟国师独尊,有违三权分立之精神。恳请国师退位。”
周妍笑得释然。
这便是历朝历代统治者为什么喜欢愚民政策了。
只因人多有从众心理,有人云亦云的毛病,当大家都重复着什么天命、龙生龙、凤生凤,皇帝是苍天之子的时候,皇权和神权才会至高无上。
人因为不了解而崇拜,当了解了之后,再光芒万丈的人也会走下神坛,成为芸芸众生。
如今周妍提倡百家争鸣,倡导独立思考,民智大开的同时,自然有越来越多的人会质疑:既然三权分立,众生平等,为什么独国师一人立于万民之上?她凭什么?论知识渊博,论德高望重,世间自有胜过她之人,她凭什么站在顶峰?
“本来,我有过玩神秘、故弄玄虚的机会。我可以把我自己塑造成为光芒万丈、如神邸一般的存在,我可以号称我自己是所有人的大救星。可是我不是。我担心有朝一日,被塑造成大救星的我突然死掉之后,大明会惶恐不安,陷于内乱之中,反而为外国所乘。所有的谎言,在经过时间之河的洗涤之后,终将真相大白。所以我不愿意说谎。历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周妍喃喃说道,“世上没有救世主,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成为救世主。或许这才是真相。”
周妍向群臣道:“我命不久矣,尚有一桩心愿未成。请诸公再信我一次,好叫我尽绵薄之力,助大明一战成功。”
群臣悚然动容。于是渤海湾海战便轰轰烈烈拉开了序幕。
对于无数远征大明的西方侵略者来说,那是他们最不愿提及的一次战争。
“因为其他的战争,哪怕是百年以后的凡尔登绞肉机,都是有迹可循的。”几百年后的一位历史教授如此解释道,“双方投入兵力多少,装备如何,有没有重火力,有没有秘密武器,军队统帅是谁,地形怎样,战术如何……往往这些东西统计下来,最后的胜负也就可以预料了。只是渤海湾保卫战的结果却完全不能用统计数据表达。”
有一名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我事先有做过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大明的军事实力确实高出联军许多,考虑到联军船舰数目较多,在长期的拉锯战之后,排除难以预料的突发因素影响,大明胜出的可能性大概有六成。”
老教授笑了:“这正是我要说的。如果是一场持久战,哪怕是大明胜出,也没什么值得惊叹的。而渤海湾保卫战中最令人惊异的地方便是,明明是夏季,当各国联军的舰队驶入渤海湾的时候,海面风平浪静,便如同镜子一般。可能是事先得到风声,大明所有的船只都隐藏了行踪。当联军总司令认为大明放弃了水战,准备下令命舰队在码头靠岸之时,突然间天空中飘起大雪,不!是暴雪,渤海湾的海面在顷刻之间结冰,所有的舰船都被冻在海面上,进退两难。”
又有学生举手道:“老师,你玄幻了。”
老教授表情严肃:“我们要尊重历史。当时的科技手段,已经非常发达,信息透明度也非常高。所以,尽管很玄幻,但我不认为中间有作假的可能。”
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之中。老教授见状微微一笑:“大家就把它当做是未解之谜吧。就如同天空中神奇的黑洞,百慕大的秘之地带,金字塔奇异的造型一般。我坚信,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这些谜都会有解开的一天。当然,人类的认知犹如一个圆,已知的圆圈越大,和未知接触的边缘就会越多。到了那时候,就有更多新的谜题等待着我们解开了。”
事实上,那天当联军的舰船驶入渤海湾的时候,周妍只使用了一个招式。她将自己全身的灵力燃烧起来,酝酿了一场暴风雪。待到舰船都被冻结之后,一排远射炮无脑轰炸推过去,敌人就被歼灭得差不多了。瞬间战局已定。
当大明军队打扫战场的时候,周妍同港口那些百姓一般,在街上欢呼雀跃。她身穿平民服装,谁也不认得她,然而过往的路人却总会向她投以诧异的目光。
终于有个好心的老大娘向她说道:“姑娘,你的背后好像在冒火啊!”
周妍这才察觉到,果然身体在燃烧。她不明所以,转头跳入了渤海,原本结了厚厚一层冰的海面上立即融了一个大洞出来。
“姑娘!你那里有火!想是海上的油点着了!”有打扫战场的兵士向她如此喊道。
可是周妍却听不见了。她感到自己的身体仿佛在融化,不断融化成泡沫,和蓝天大海融为一体。
恍恍惚惚中,她突然想起儿时听过的一则有关小美人鱼的故事。
“难道我也要变成小美人鱼了吗?”她喃喃自语道,却发现自己根本已经发不出声音。
“不过没关系。小美人鱼是为了王子而死,难免狭隘。我却是为了自己而死,死得其所。”她露出一个骄傲的笑容,那一刻,她神采飞扬,便如同充满了朝气和活力的少女那样。
她那神采飞扬的笑容,便是她留给世界的最后印记,消融在了泡沫里。
第80章 道之极意
“如果我是海底的那个丑陋女巫,
至少还可以向你施咒。
如果我是快乐的小仙女;
那么也会拥有自己的水晶球。
如果我是善良的白雪公主;
就可以得到七个小矮人的帮助。
如果我是勇敢的小人鱼;
便能够教你终生不忘化作泡沫前的温柔……”
此后的许多年里;每当渤海湾保卫战纪念日,天山派的所有弟子都会唱起这首怪异的歌谣。
“喂;我们是练气士;为什么要唱这首歌,中不中,洋不洋的,这是做什么?”有弟子私下里不解地问道。
“不知道。但是掌教大人喜欢听。掌教大人听你唱的好了,心情就好,心情好了,就会耐心多传授你几招。有的时候,哪怕只是只言半语,却可以成为你悟道的关键。”有年纪渐长的弟子代为回答。
“据说是招魂。据说几百年前,掌教大人有位至交好友,死在渤海湾战役中了。听说死的很惨,似乎是化为泡沫,连魂魄都灰飞烟灭了。那首歌,仿佛就是死者生前所做。”又有人说道。
“啊,那掌教大人说不定暗恋那男子很久了。怪不得这许多年来,她清心寡欲,孑然一身。”有人推测道。
“化成泡沫?化成泡沫的话,除非他违背了天地间的法则,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哇,掌教大人爱上这样的男子,真是……有个性!”
“嘘,谁说是男子了,你看这首歌这么柔,这么细腻,分明是女子的笔触!”
“我就说嘛!掌教大人看起来这么女王,一定是个攻!”
“切~~现在流行的可是女王受!”
“咳咳,掌教大人来了!”
已经荣升天山派掌教的杜子君神色漠然,背着手走了进来,众弟子一边唱招魂曲,一边低下头去,装作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杜子君微微一笑,在大殿主座上坐定。而天山派的大殿之上,挂一张以修真器具炼制的世界地图,主座旁边的桌上却放了一盏魂灯。
魂灯的火焰若有似无,可是,无论叫修真界哪个人来看,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魂灯代表的人尚未离世。
“但世间因何再寻不到她的气息?”杜子君曾经这样问师父。
“这个为师也不知道。或者是她大彻大悟,得道飞升?或许是她有宝物傍身,遮掩了气息?”她师父如是回答。
杜子君坦白说道:“弟子先前,因觉得她志大才疏,愚不可及,一时气不过,给她出了个主意,将她炼成人鼎,承载大明气运。后来大明国力渐强,气运转移至每方国土之上。她的每次转变尽在弟子掌控之中,除此之外,更无宝物傍身。”
她师父一拍大腿道:“好主意!为师怎地没想到?只因她曾承载大明气运,又在复明之路上出力不少,是以气运之中,已有她的一缕神魂烙印。如今本体虽亡,尚可寄念虚空,华夏不灭,神魂便不灭。大可借此神魂继续修行,算起来倒是比我等便宜许多。”
杜子君黯然道:“那她究竟是死了,还是活着?”
她师父道:“痴儿,待到如今,生生死死还未看透吗?”
杜子君又道:“我等修道,皆是远避俗世,惟她深入红尘。论资质,我亦比她高上许多。怎地她反倒走到我的前头?”
她师父捻须微笑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修道所谓远避俗世,是千帆过尽之后的大彻大悟,是繁华落尽之后的抱残守缺。一动一静,一热闹一冷清,方是大道至理。”
杜子君若有所悟,道:“弟子尚需入红尘一趟。”
杜子君年年叫派中弟子唱招魂曲,盼望着周妍能够有朝一日苏醒过来,站在她面前,与她同参大道。是以渤海湾保卫战在天山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杜子君同年于三万米高空的中西大战,却少有人知。
那是渤海湾战役大获全胜的一个月后。十几个四翼天使手持金色利箭,将杜子君团团包围起来:“我等要见天主教异端周妍!你是何人,敢阻拦我们?”
杜子君昂首挺胸:“我乃天山杜子君!周妍已死,华夏百家争鸣,约定万神不显,各凭信徒奔走,广收信仰之力。汝等总部设在梵蒂冈,岂可随意过境,至我华夏本土?”
四翼天使面露诧异之色:“她怎会死?她得我教传承,肆意妄为,不久之前,尚在渤海湾,以各派法力屠戮我教信徒无数。如此异端,理应烧死在鲜花广场!我等尚未捉拿,她怎就死了?”
杜子君道:“她灵力沸腾,被业力反噬,因此掌控不住,自燃而死,汝等不信时,便请问问汝教教皇,世间可有半分她的气息?”
又道:“她犯罪责甚多,又岂止你们天主教要寻她晦气?只是人死不能复生,她已魂飞魄散,难道你们重新将她召唤出来,再杀一遍了事?”
当下四翼天使纷纷大怒,无数金箭射向杜子君。杜子君傲然一笑,以师门所授法宝抵挡,亦守亦攻,足足战了三天三夜,身上亦被金箭射中,多处染血。然而她这副浴血奋战、誓不退让一步的凶悍作风终于令四翼天使心惊胆战。
“主说,不要和疯子一般计较。”四翼天使们言道,狼狈逃窜。至于主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已经不重要了。总之宽仁的主一定会原谅他们的,毕竟当事人真的已经死了。
渤海保卫战后,大明国威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三权分立,君主立宪,一切有条不紊,向着文明文明再文明,开化开化再开化的方向发展。从前的所有圣人,名人名言,都被重新拎出来,去粗求精、去伪存真了一番,对于和现行社会格格不入的,求同存异地搁置。所有的圣人、贤人、名人仍旧因为他们的言行和思想,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但是,因为崇拜而盲目迷信的脑残粉,却越来越少了。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有人记得昙花一现的国师周妍究竟是何方神圣。
“你看,眼下尚记得你的,只有我一人了。”杜子君修炼之余,颇感寂寞,曾如是对着魂灯喃喃说道。
然而杜子君却说错了。世间牢牢记住周妍的,除她之外,尚有大阿哥昌泰。
不,已经不能叫做大阿哥了。他以个人勇武,受到满洲国八旗子弟的拥护和爱戴,成为满清新的皇帝。
昌泰牢牢记住母亲周妍昔年在城头之上,拿弓箭射他的决绝背影,他下定决心,要拼命做出点成绩,给他母亲看看。
“她不要我!但是神鸦奉我为主!我是满洲国的皇帝!她会后悔的!我要让她后悔一辈子!”昌泰如是向他的大臣们说道,每每提起母亲之时,痛哭流涕。
昌泰励精图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将满洲国的军队训练成锋利无匹的一支精兵,和沙皇俄国连年大战,最深入之时,差点攻入了莫斯科,最窘迫之时,背后便是海参崴的城墙。
“皇上说,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的背后就是海参崴!”危急之时,所有的满洲国兵士都如此大喊着给自己鼓劲,寸步不肯再退。
虽然他们不明白,海参崴这座城市,对在他们心中如天神般高大威猛的皇上昌泰来说,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
——昌泰永远记得,他母亲曾经指着一张简陋的世界地图说道,这个小城叫做海参崴,它自古以来便是中华之地,只有打赢了沙俄,并且一直赢下去,它才能叫做海参崴,永远是中华之地。
昌泰一马当先,像猛虎一般冲入敌阵之中,势不可挡,他身后满洲兵士个个如狼似虎,跟着他一起冲入敌阵,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刀刀见血,肉沫横飞,绝不言退。
沙皇俄国哪里见过这般凶悍不要命的打法,早吓破了胆,终于退了兵。
战场一片狼藉,昌泰背靠着海参崴的城墙,缓缓倒了下去,唇边犹自有一丝倔强的笑容。
他再醒过来的时候,只见一个美丽的姑娘正坐在他床前,手捧着药碗,那双眼睛里满是怜惜,眼波像极了他母亲周妍,将他从地震废墟里救出来的时候。
他告诉所有人说他不在意,他敢于当面骂他母亲不好,他以为他早忘了这段往事的。
“你叫什么名字?可曾婚配?”昌泰开口问道。
那姑娘便如受惊的小鹿一般,轻轻低下头去:“我叫薇然,尚未婚配。”
“好,从此你便是我的皇后。”昌泰大声说道,声音里满是不容辩驳的语气。
于是薇然便成为皇后。她听说昌泰一向最恨汉人,甚是苦恼她的汉人身份,终于有一日向昌泰坦白,昌泰默然半晌道:“一切都是天注定的。多说无益。幸亏你未缠足。”
两人同房之时,偶尔夫妻间取乐,薇然便指着自己的小脚指甲给昌泰看:“瞧,是两半的。据说这是最纯种的汉人,才会有的标志。”昌泰震惊了很久,却终于没说什么。然而他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命别人帮他洗过脚。
薇然知道,她的眼睛生的甚是好看,昌泰很是喜欢望她的眼睛。她亦很是得意,自己是走进昌泰心中的第一人。
然而突然有一日,她在宫中发现一幅被保存得很好的绣像,那上面的女子风姿嫣然,竟比她还要美丽,眼波盈盈,依稀有几分像她。
薇然吃惊地捂住嘴巴,心中澎湃不已。
“这是什么人?”她终于按捺不住,拿着那画像给昌泰看。
昌泰沉默半晌:“她是我母亲。她不要我了!”
薇然就这样看着一向沉稳可靠、高大威猛的丈夫俯在她肩膀上,嚎啕大哭起来,她只有柔声劝慰。
“那你……那你是不是……”待到昌泰心绪平稳,她便颤声发问。
“不是。”昌泰秒懂了她的意思,“你傻呀,她是我母亲,我的亲生母亲。她是她,你是你。”
第81章 大结局
昌泰和薇然从此放下心结;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薇然为昌泰生了一双儿女,男孩勇猛过人;女孩容色秀美;简直是人见人羡。
昌泰始终不能忘他母亲射他那一箭,始终难以释怀。在又一个冬天来临之时;满洲国八旗子弟粮棉皆不足,便发兵南下,到他母亲管辖的地盘上;去寻些吃的。
他不敢直接去北京,半途改了行军路线;攻打朝鲜国。朝鲜国国主李氏吓得魂飞魄散,写信求大明支援已是来不及,于是按照昌泰吩咐,筹备齐了粮食棉被诸物,送给满洲游牧民族过冬。
昌泰满意而归,临分别时,朝鲜国主李氏突然开口问道:“汝可是大明国师周妍之子?”
昌泰莫名烦躁道:“不是!不要提这个女人!”
国主李氏微微一笑:“大明国师留了东西在孤处,言说她有一子名昌泰,骁勇善战,带领游牧民族东征西讨,居无定所,只怕有一日会攻入我国,叫我念在她面上,尽力周全。”
昌泰脸红道:“周全什么?要不要再打一场?”
国主李氏道:“然国师留了亲笔书信在此,汝果真不欲观看?”说罢,手轻轻一挥。
昌泰仗着勇猛过人,直接奔过去,将那书信夺来,率兵扬长而去。国主李氏并不在意,吩咐属下不得追赶。
昌泰纵马奔出数里地,急打开那书信看时,却是抄录的一首简单的唐诗。这首唐诗他从小便倒背如流: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昌泰将那书信翻过来倒过去看,见并无别的字迹,欲要怀疑朝鲜国李氏使诈时,然而那笔触,却分明是母亲周妍的手笔。
他将那诗反复又读了几遍,突然间愣住了,再也说不出话来。
在世界范围内,社会发展的历史,便是一部活生生、血淋淋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斗争史。
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拥有数量庞大的蓄群,崇尚武力,彼此之间不断仇杀掠夺,富有战斗经验;农耕民族则不然,他们拥有固定的居所,选择农耕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习惯于稳定生活,强调秩序。
历史上原本是游牧民族居多的,譬如说起源于蒙古高原的蒙古系游牧民族,起源于阿拉伯沙漠的闪米特游牧民族,起源于南俄罗斯大草原的亚欧系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中,曾经起过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游牧民族由于种群规模、生产力水平过于低下等原因,终将被淘汰。
但游牧民族在被社会自然淘汰前,却是农耕民族的克星。农耕民族定居之后,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发明创造和巩固完善文明成果上。游牧民族则不然,相比来说,他们不善创造和积累,因此无论是社会形态,还是科学技术文化水平,都明显低于农耕民族。然而他们却善于破坏和摧毁,仗着来去如风的骑兵高机动力和长期抢地盘、烧杀抢掠中形成的惊人战斗力,对附近的农耕民族进行着长达几千年的骚扰。
游牧民族的战争成本极低,国家在发动战争之时基本上不需要向士兵提供什么物资,就连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自己解决,抢到的东西大部分归自己所有支配,是以战争的积极性极高,然而这种积极性却是和暴力、野蛮、未开化相挂钩的。
农耕民族则不然。农耕民族由于文明程度普遍较高,战争成本要高上许多,只要当了兵就要管衣食住行、武器装备,和游牧民族即使打了仗也看不上他那点东西,没有什么好抢,因此战争的积极性极低。在相对安逸稳定的岁月里注重生活品质,善于思考和总结,在音乐、美术、舞蹈等精神文明领域做出的综合贡献远远较游牧民族要高。
游牧民族善掠夺,农耕民族善创造,游牧民族一旦强大起来,就会将骨子里那股暴虐、残忍、恃强凌弱的基因给发挥到十成,积极掠夺农耕民族生产的各类产品,如铁器丝绸、粮食物资等。而农耕民族则难以对游牧民族完成系统性征服,哪怕耗费巨资,养起一支常备武力部队常年驻守边疆,或者主动深入敌人后方摧毁敌军巢穴,然而只要斩草未能除根,给游牧民族二十年的时间,他们便可寻找水草丰美的地方,养起畜群,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重新发展壮大起来。
中国历史中被游牧民族大举入侵内地的几次,都完完全全是华夏民族的血泪史。高速发展的文明进程不得已而中断,或者直接被游牧民族建立统治政权,以野蛮未开化统治文明,以奴隶社会的落后管理经验统治熟悉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民众,致使满目疮痍。
从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来讲,这种落后政权对前进政权的打断,是暴行,是罪恶,然而从农耕民族的角度来讲,则是无奈和悲哀。
“总这样烧杀抢掠是不行的。或许,我们到了该定居下来,像汉人一样围垦的时候了。这样我们的孩子们,才能更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