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沈家九姑娘-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午饭过后,男人女人们或聊天或对弈或打牌,孩子们在暖厅里玩耍,沈丹遐、沈丹迅、徐胜和徐纹四个小的坐在炕上。炕桌上摆着六碟糕点,瓜子和花生放在旁边的立柜上。
沈丹遐捧着块茶香奶糕,吭哧吭哧地啃着,一点点茶香、一点点奶香,甜得恰到好处,味道鲜美,让人吃完一块,还想吃第二块。
沈丹遐这么想的,也就这么做了,而且碟子也只剩下一块,伸手刚抓起糕点,还没放进嘴里,就被人拦截了。沈丹遐定睛一看,拦截糕点的人是徐胜。
糕点被抢走,沈丹遐不在意,可徐胜咬得太大口,咬着她的手指了,十指连心的痛。娇嫩的沈丹遐那里忍得住,“哇!”地一声哭了。
沈柏寓在旁边看到了,生气地推了下徐胜,“你干嘛咬我妹妹。”
徐胜嘴里塞满糕点,没法答话。沈柏寓火大,“你敢咬我妹妹,我就咬你妹妹。”说着,沈柏寓扑向徐纹,一口咬在她的肩膀上。
☆、第二十章 一死一生
沈丹遐被沈柏寓的举动给惊住,呆怔怔地忘记了哭。徐纹平白无辜被波及,又痛又委屈,张开嘴大哭。这样的吵闹声,惊动了外面的大人们,拥进来一看此情景,异口同声地问道:“怎么回事?”
陶氏疾步走到炕边,抱起睫毛上挂着泪珠的沈丹遐,拿着帕子轻柔地帮她拭泪。沈妧妧站在门口,就那么看着,没有去抱哭泣的徐纹。徐纹的奶娘手足无措的站在边边,想抱她,又不敢去抱。
屋内伺候的下人,不敢隐瞒,如实禀报。这事认真说起来,是沈柏寓不对,毕竟徐胜不是有意去咬沈丹遐的。沈妧妧怒目看着陶氏,厉声道:“陶氏,你是怎么教孩子的?这么大的人了,还张口咬……”
“好了好了,大过年的,吵什么吵?小孩子打打闹闹,没什么大不了的,都不许哭了。”沈母出言打断她的话道。
沈母之所以合稀泥,一是过年期间哭是很晦气的,二是她虽不喜欢陶氏这个儿媳,但对沈柏寓这个孙子还是喜欢的。
陶氏看着沈丹遐白嫩的手指上,牙痕清晰,心疼不已,抱着沈丹遐出了庆筵厅,在走廊上,遇到了被挤在外面,无法进去的徐朗。
“陶姨,小九妹可还好?”徐朗关心地问道。
“还好还好,只有一点点伤,擦了药就好。”陶氏举起沈丹遐的小手,给他看。
徐朗仔细看罢,没有破皮,伤得不重,这才放心。
大年初四,陶氏带着儿女回娘家,沈穆轲没有同行,因为董其秀快生了,他要守着她。陶氏嗤笑,妻子生孩子,他不守着,小妾生孩子,他要守着,这说出去都是一个笑话。
陶氏如今已不在意沈穆轲,他的所作所为,对她没有任何影响,但陶父和陶母悔恨不已,没能帮女儿选到好的女婿,误了女儿的一生。
沈柏寓给外祖父、外祖母、舅父、舅母等人拜了年,又开始炫耀,“我妹妹会叫哥哥了。”
沈丹遐又表演了一番叫哥哥的技能,最小的陶深大喜,在榻上打筋头,欢快地叫道:“我做哥哥了!我做哥哥了!”
陶洁不服气,教沈丹遐道:“小九妹,叫姐姐,快叫姐姐。”然后对着沈丹遐叫了无数声姐姐。
沈丹遐在她快要失去耐心时,终于把舌头理顺了,叫出一声,“接接。”
陶洁欢喜地道:“我做姐姐了,小九妹叫我姐姐了。”
陶深嘟着嘴道:“二姐,你早就是姐姐了,我一直在叫你姐姐。”
“你是弟弟,又不是妹妹,我才不稀罕。”陶洁撇嘴道。
陶深大受打击,跑去找金氏控诉陶洁没有姐弟情。金氏摸着他的头,笑问道:“你不稀罕小九妹吗?”
“我稀罕。”陶深大声道。
“你稀罕,你二姐也稀罕,有什么不对的?”金氏忽悠他道。
陶深被他娘说服,继续去哄他小九妹叫他哥哥。而这时,黄氏正对着沈丹遐喊嫂嫂。
嫂嫂这词,沈丹遐努力地半天喊不出来,把小身扭到一边,借此逃避。陶母赶人,“好了好了,小九儿还小呢,你们别累着她,让她歇歇。”
黄氏和陶深这才作罢,沈丹遐把头拱进陶母怀里,还是外祖母最好。
陶氏在娘家玩到申时正,要带着孩子们回家了,陶母拉着她的手,舍不得松开。陶氏微微笑,安抚她娘道:“母亲别担心我,我过得很好,我有两个孝顺的儿子,一个乖巧的女儿,我很满足了。”她不指着男人过日子,她以后靠着儿女。君既无心,吾便休。
陶母眼泪都差点掉下来了,她的女儿才二十五岁啊,就没了期盼。送陶氏母子几个离开,陶母对陶侃道:“我和你父亲没看准,将她许给沈穆轲那个畜生,误了她终生,你们要看好了,别让清丫头走她姑姑的老路。”
陶侃郑重地道:“母亲,您放心,我已细细打听了,袁小子是个不错的人,他会待清儿好的。”
陶母面上忧色不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得看日后,女子嫁人就跟投胎,好坏全凭运气。
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上午,徐朗提着亲手做的一盏花灯来了沈府,花灯六面,画着三幅图。
一幅画着小童拿着鱼杆在钓鱼,一幅画小牧童坐在老牛上吹笛子,一幅画着几个小童在追蝴蝶。画法略显稚嫩,但人物的细节刻画得十分到位,假以时日,必会是绘画高手。
“小九妹,送给你,画得不好,小九妹不要嫌弃。”徐朗将灯笼递给旁边的婢女。
沈丹遐年纪还小,不会拿,也拿不了,亦不会道谢,只能把两只小胖手,抱在一起,行拱手礼。
“朗哥儿,谢谢你,这画画得很好。”陶氏笑道。
“谢谢陶姨。”徐朗真诚地道。
正月十六日,先前允当中间人的礼部侍郎夫人,带着媒婆去了陶家,袁陶两家的亲事,正式开始走六礼了。梦里为了救父亲,而一生悲苦的陶清,得到了圆满,陶氏为侄女开心,作梦都笑醒了。
正月十九下午,陶氏搂着刚睡醒的沈丹遐看小婢女翻花绳,进宝面色慌张地跑了进来,急声喊道:“太太。”
陶氏抬眸看着她,“可是董姨娘要生了?”有了沈丹迅的事在前,她一点都不意外董其秀会提前生产。
“不是的,贵妈妈没过来,是外院的人,说是府里老太爷没了。”进宝结结巴巴地道。
“你说什么?”陶氏惊问,梦里沈老太爷活到六十七岁才死,也就是说,还有九年好活,怎么这么快就没了?
进宝咽咽口水道:“老太爷下朝回府,祥清侯府的三爷在街上跑马,惊了老太爷的马车,马发狂,把老太爷从马车里抛了出来,抬回来就断了气。”
陶氏挑眉,祥清侯府的三爷也就是赵后的弟弟赵公葑,梦里,赵公葑在宫变后就被诛杀了。这次宫变,赢得是太子,祥清侯府幸存,赵公葑没有死,如是就酿成今日的惨剧。
“老太爷没了,府里要办丧事了,把那些喜庆东西都收了。奶娘,你赶紧让奶弟送几匹素布和麻布进来,让她们赶快做几件孝衣出来。”陶氏吩咐道。
齐婆子和进宝领命行事。
沈老太爷虽然忽然离世,不过千年木早就预备好了,装殓有条不紊进行着。沈母和沈老太爷的夫妻感情还是不错的,沈老太爷就这么没了,沈母伤心不已,哭得晕厥了过去。
这边哭哭啼啼地办着丧事,那边董其秀受了刺激,动了胎气,被扶进了产房。
------题外话------
注:这一章里的千年木是棺材的代称,不是植物千年木。
☆、第二十一章 诡计多端
亥时初,董其秀生下了一个女婴。沈穆轲在守灵,是第二天早上才知道的,大失所望,而且这孩子的生辰日也不好,是沈老太爷的死忌日,让人感到有点膈应。
董其秀也很失望,可孩子已生下来了,就是一个女孩,不可能将孩子塞回肚子里,生个男孩出来,只能另想办法。董其秀等沈穆轲走后,把她的奶娘厉婆子喊了进来,主仆商谈了许久。稍后厉婆子揣着银票,就离开沈府去办事了。
沈丹遐年纪尚小,还不能穿着孝服,去灵堂上哭丧,因而沈老太爷的死,对她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影响。
沈家的四位姑太太和姑老爷带着孩子们都赶回来夺丧,沈丹遐见到了一大堆表兄表姐,不过她年纪太小,实在是记不太清。
沈家办着丧事,但也没忘了讨回公道,毕竟不可能让沈老太爷就这样冤枉的死掉。沈老太爷和祥清侯府都是坚定的新帝派,是他们支持新帝宫变,登基为帝的。正所谓,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皇上是惩处不行,不惩处也不行。
朝堂里争论不下,最后是赵后出面,大义灭亲,把赵公葑送去了德令哈城修筑城墙。赵老太太舍不得小儿子,在赵后面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
赵后见母亲哭得伤心,不得不把话说明白来劝她道:“母亲,杀人是偿命,若沈家一定要追究到底,小弟就没命了,让他去修城墙,不过是缓兵之计,到德令哈城,离锦都这么远,沈家人哪里知道后面的事?等过一两年,就说城墙修好了,小弟就回来了。这件事也淡下去了,沈家想追究也没法追究了。”
赵老太太一听这话在理,如是也不哭了,回家打点,送赵公葑去德令哈城,又再三叮嘱他,要老实点,不要再惹事,好早点回锦都城。赵公葑先是闹,不肯去吃苦,赵老太太把赵后劝她的话,透露了一些给他听。赵公葑是很信服他这个姐的,如是就满口答应去德令哈城了。
在赵公葑离京这天,一个算命先生在沈府门外求见。沈家在办丧事,哪有空见他?他却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死者去,生者来,世道有轮回,生生不息。他是她,她是你。前世男,今生女,悲事不用悲,喜事应当喜,”
这话他有意说得含糊不清,门子隐约听到生啊死的,心念一动,就把这人请了进去,通报给沈母。
沈母是并不虔诚的佛门居士,但佛教讲究的轮回,她是信的,也爱算个命什么的,就把人给唤了进去问话。
那算命先生掐指一算,问道:“老太太,贵府在辛卯月庚申日这天,有一悲事,有一喜事,老朽说得可对?”
悲事自是沈老太爷离世。
喜事?
董其秀生个小丫头片子叫喜事?
沈母迟疑。
算命先生目光闪了闪,道:“添璋弄瓦,皆算喜,贵府应该是男去女安。”
沈母叹道:“我三儿的一个妾室,在那天的晚上生了个女婴。”
“老夫先前就说了,前世男,今生女。说句不敬的话,令夫是不敬菩萨的,原本是要坠三恶道的,但因老太太您敬,惠及令夫,他才没有入恶道,重归沈家门,为得就是随老太太您一起敬菩萨,再修个男身。”算命先生继续忽悠道。
这话入了沈母的耳,人生莫作妇女身,百年苦乐由他人。沈老太爷虽没宠妾灭妻,但身边也没缺了女人,两个活生生的庶女,杵在那儿给她添堵。她信佛敬佛,何尝不是想来世做个男人?
算命先生临走时,又说了几句,“老太太谨记,前世事已毕,今生另有缘法,切莫一味纠结过去,当如何便如何,爷是爷,孙是孙。”
“多谢先生提点。”沈母双手合十道。
沈母信了他的话,打赏了他三十两银子。让下人送他离开后,把沈穆轲叫了过来,“明儿你把董氏生的那个女娃,抱过来给我瞅瞅。”
沈穆轲是知道算命先生这事的,见那孩子入了沈母的眼,回房跟董其秀说了。
董其秀嘴边闪过一抹诡异地笑容,道:“以前也听过这种事,只是没想到会发生在我们家。”
“这是得了大机缘,才能发生的事,明儿我把孩子抱过去给母亲看看,请母亲为孩子取名,你看如何?”沈穆轲问道。
“当然好了。”董其秀没想到还有这意外之喜,满口答应。
次日,沈穆轲把孩子抱去给沈母看,不知是受算命先生的暗示,还是沈母老眼昏花,觉得孩子眉宇间与沈老太爷相似,在沈穆轲请求她给孩子取名字时,欣然同意。
沈母给孩子取名叫沈丹念,没有依从三房给孩子们用的走字旁,用了心字旁。
陶氏得知此事,记起董其秀的奶娘出门的事,隐约觉得这事是董其秀从中做了手脚,暗暗心惊,这个女人太厉害,居然将一件不好的事,硬掰成好事,难怪在梦里,她斗不过她。
七七四十九天后,沈老太爷就要出殡,沈家三兄弟和沈母商量守孝的事。三年孝期满了,沈家三兄弟还要入朝为官的,怕人走茶凉,以后复职艰难。商量过后,不愿长途跋涉的沈母和沈穆轼一房人留在锦都城,沈穆载一房和沈穆轲一房回鲁泰守孝。
长子捧灵、幼子打幡,是大丰朝的习俗,他们兄弟回去礼数全了,沈穆轼回不回去,也就不重要了。周氏心中暗喜,林氏回鲁泰,沈府的中馈就归她管了。
虽然沈老太爷提前死了,但陶氏并没有慌乱,梦里九年后,也是长房和三房在回鲁泰守孝的,立刻让下人们收拾东西,该带走的带走,该封存的封存,该托付的托付。
董其秀就难办了,沈丹念才一个多月,又因为所谓的投胎转世之说,沈母要把沈丹念留在身边。毕竟是身上掉下来的肉,董其秀舍不得,可是远离沈穆轲三年不见面,他会不会忘记了她?
董其秀思前想后,一咬牙,把沈丹念丢给了沈母,随沈穆轲一起回鲁泰。
三月初九,沈家抬灵出殡。皇上先前,既感念沈老太爷不离不弃地扶持之恩,也为了安抚沈家,不但派了近身大太监每七日都来祭祀,还给了沈老太爷一个襄广的谥号。
皇上都如此厚待沈家了,亲王、郡王等勋贵人家岂敢怠慢,纷纷高规格地摆上了路祭。
------题外话------
纤雪已回乡下婆家了,祝大家国庆节快乐,中秋节快乐。
☆、第二十二章 搬入新宅
从锦都到鲁泰,就是顺风顺水也要走上半个月,现在带着棺木,还有女眷和孩子,行程快不了。这样沈丹遐的周岁就要在路上度过,陶氏觉得女儿受委屈了,在心里暗骂沈老太爷死得不是时候。
三月二十五这天傍晚,在银州城的客栈入住后,陶氏就跟沈穆轲道:“明天我要去拜访一下我的表姨。”
“你表姨在银州城,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沈穆轲怀疑地问道。
“我娘家那边的亲戚,三老爷知道的没几个吧。”陶氏翻了个白眼,她对他已越来越没有耐心,多说一个字,都觉得厌烦。
沈穆轲皱了下眉,问道:“你身上带着孝,去你表姨家拜访,你就没觉得不合适?”
“自家的亲戚,没有那么多的顾忌。”陶氏心中冷笑,何时他也讲究起这种礼数来了?
沈穆轲见她执意要出门,板着脸,沉声道:“随你便,但是你别指望我会陪你一起去。”
“不敢劳累三老爷同行。”陶氏原本就没想让他去,也不想让他去。
“真是耽误事。”沈穆轲不满地道。
“大嫂和大姑娘有些腹泻,身子不舒服,想要休息一两天再走,我去拜访我表姨,没有耽误事。”陶氏收买厨娘给她们下了泻药,为得就要在银州城多留几日。她已知道沈穆载跟沈穆轲说过要留下来两日再走的事,没想到沈穆轲还是摆出这副嘴脸来了。
次日,陶氏带着儿女、齐婆子、福婆子、禄婆子等下人,去了城东的一间宅子,陶父、陶母、陶侃、金氏他们已等候多时。出外之前,陶氏就和陶母商量好的,沈丹遐的周岁宴,由外祖父母办。沈家人出发后,陶家人就跟着离开了锦都城。
虽在外地,又因沈家在孝期,不好邀请宾客,只有陶家人为沈丹遐庆贺,不过抓周的东西准备的很周全,大红绣富贵牡丹的地毯上,放得满满当当。
穿着粉蓝色衣裤、眉间点着鲜红朱砂痣的沈丹遐被放在了地毯上,在众人期许的目光下,她一手抓住胭脂盒,一手抓住针线盒。
陶母笑盈盈上前抱起她,嘴上说着吉利话,“我的乖乖容貌姣好,针线佳,日后定能嫁个如意郎。”这是一个美好的祝愿,女儿已不幸,但愿外孙女能遇良人,幸福一生。
沈丹遐收了一堆生辰礼,徐朗亦托陶家人带来了一个憨态可掬的陶瓷娃娃。
厨娘不再往林氏和沈丹瑶的吃食里放泻药,母女俩恢复了健康,休息了两日后,沈家人重新上路。
四月初二傍晚,沈家人终于抵达了鲁泰县,沈氏一族来迎接的人是沈老太爷的堂弟和堂侄。沈老太爷生前对他叔叔这一房颇为照顾,并且支持堂弟做上了沈氏一族的族长,堂弟痛失靠山,哭得泣不成声。
沈家在鲁泰繁衍生息,是个大族,族中亦有沈老太爷这一支的房屋,三间两进的院子。虽然沈老太爷这一支人已有几十年没回老家来了,但房屋年年修缮,在知道沈穆载兄弟扶灵回乡,就收拾好了,可是回来的人太多,两房人暂时只能将就的挤在一起居住。
沈丹遐已有一岁了,在婢女的搀扶下,已能到处走动,可是东西厢房、后罩房里都挤满了人,她只能窝在正房,憋屈的要命。
陶氏住惯了宽房子、大房子,亦住不惯这种狭窄的小房子,又担心那些妾室通房不安好心,害了她的儿女。沈老太爷的灵柩,葬入祖墓的第三天,陶氏就跟沈穆轲道:“三老爷,大家住一起,虽然可以互相照应,可也有诸多的不便。我们是小的,总不能让大哥搬出去让我们,还是我们搬到外面居住让大哥,你觉得如何?”
“你说得到轻巧,外面哪有地方让我们搬?”沈穆轲也想搬出去,奈何手头上没多少银子,一文钱难死英雄汉,何况他还不是英雄。
“我有个世叔,要搬回锦都城去,他在鲁泰的宅子,愿意便宜点租给我们住。”陶氏早已想好说辞。
“你家还真交游广阔,又冒出个世叔来了。”沈穆轲嘲讽地冷笑道。
“三老爷读了那么多书,难道不知道有句话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吗?”陶氏反讽地问道。
沈穆轲语噎,气恼地拂袖而去。
陶氏根本不在乎他是否生气,吩咐下人收拾东西,准备搬家。林氏得知后,嘴上虚留了陶氏几句。
两日后,沈穆轲这一房人搬去城南里仁的一个大宅子里,这个大宅子由两个三进的院子,四个两进的院子、五个一进的院子以及三个小花园组成。沈穆轲看过之后,十分满意,亲手写了沈宅两字,挂在大门口。如果不出意外,他这一房人,将在这个宅子里住两三年。
院子好分配,陶氏带着沈丹遐住那三进的院子,沈柏密兄弟住在左侧的那个两进的院子。沈丹迼和她姨娘,沈丹迢和她姨娘、沈丹迅和饶姨娘各住一个两进院子,沈穆轲住了另一个三进院子。没有生育两个通房刘氏和彩氏同住一个一进的院子,董其秀一人住一个一进的院子。
真正依照礼数守孝,日子会过得很清苦,穿得是粗麻衣,吃简单没有油的素菜,还不能见半点荤腥,陶氏自己怎么样都没关系,可她舍不得三个孩子受苦,也怕他们熬坏了身子。
孝敬不在吃食上,陶氏想到梦里,抱走她女儿,替换高榳是沈老太爷的主意,她就不想孝敬他,让厨娘变着法的给三个孩子补身体,素面的汤是高汤,拌饭用的麻酱里是鱼肉,丝瓜汤是用五花肉煨出来的……
沈柏密兄弟被养得窜了个头,沈丹遐的竖向发展不及横向发展,长得白白胖胖的,足足比小她一个多月的沈丹迅大了一圈多。
做为一个曾想把自己瘦成一道闪电,却抵抗不住美食诱惑,把自己喂成微胖的女孩,沈丹遐清楚的知道,再这么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她极有可能不微胖,而是肥胖。
“娘,我不要吃了。”沈丹遐咬咬牙,狠心地把面前的小碗推开。
“怎么了?为什么不吃?可是不合你的胃口?娘让她们重新再做好不好?还是你哪里不舒服?”陶氏边柔声哄边抬手去摸她的额头。
沈丹遐扯着脸颊上的肉,“不要吃了,胖胖的,难看,我要减肥。”
“减肥?”陶氏不解地蹙眉,把她的两只小手拿开,摸摸被她捏红的地方,“哎哟喂,我家小九儿,这么小就知道爱美了呀。”
“娘,九儿要美。”沈丹遐加强自己的决心,看她娘以及周围的人,就知道这个时代不以胖为美。
“小九儿啊,能吃是福。小九儿一点都不胖,白白嫩嫩的样子最好看,瘦骨嶙峋的才难看。乖乖,来把这个吃了。”陶氏劝解道。
沈丹遐知道她娘在这事上的固执,没有费力反抗,认命地把那碗瘦肉末蛋羹吃了,然后去小花园里散步,吃食不能减少,那就只能多做运动。瘦身操、减肥瑜珈,她都没有忘记,重新拾起来不是难事。
☆、第二十三章 童年玩伴
十月初冬,小花园里却仍然摆着许多盛放的菊花盆栽,是陶氏让城里的花坊送来的装点家宅的。沈丹遐欣赏了一圈,在一盆盛开的黄菊前停了下来,摇头晃脑地吟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