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贵女有点田-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知道这些菜珍贵,所以自长出来就还没吃过,那青菜倒是在苏家吃过一次,可是这西红柿豆角之类的却从未尝过的。
这会儿看着他们吃,他都差点忍不住去那筷子尝尝。
“苏姑娘,这菜方还按之前的算?”
之前苏巧巧就交给他们好几个菜方,他们也凭着这些菜方挣了不少,这次,乔掌柜想按照上次的来,把菜方直接买了。
苏巧巧笑了笑,摇摇头说道:“这次我只卖菜,不卖菜方。”
“那……”
“乔掌柜,这次菜你们大厨不是都已经学会了嘛,除了西红柿鱼有些难以外,其他都是简单的菜色,很好烧的。”
苏巧巧笑着说道。
乔掌柜眼睛一亮,她这意思是把菜方免费送给他们了。
王大伯也是瞪大了眼睛,哪有卖菜还免费附带菜方的。
“行行行,哈哈哈,和苏姑娘这样的爽快人合作就是舒坦。”
乔掌柜一连好几个行字出口,又道:“这些菜我都买了,多少钱。”
乔掌柜看了看外面的一辆大车,笑着说道。
苏巧巧浅浅的一笑,摇了摇头:“这些菜我不能都卖给你。”
乔掌柜愣了一下,想到了兴翎酒楼。
却听苏巧巧笑着继续说道:“这些菜都不能长时间放,顶多放个两三天就不能放了。”
乔掌柜一听是这样,也就释然了。
“那先每样给我二十斤试试。”
苏巧巧点了点头,又和乔掌柜说了价格,就让王大伯给卸货称重。
青菜便宜一些,一斤十三文钱,西红柿和豆角都贵一些,一斤二十文。
王大伯听着苏巧巧和乔掌柜谈了这么高的价格,早已经惊得嘴巴都合不拢了,听到苏巧巧让他卸货称重都半天没有反应上来。
还是十一反应快,默默的搬了一捆下来,王大伯这才反应上来,激动的脸涨的通红。
要知道这一斤菜可差不多顶着猪肉的价格了,可真是金贵。
临走的时候,苏巧巧又和乔掌柜说了:“乔掌柜,以后要是需要什么菜的话,早上就让六子一道来来,以后我们就不送了。”
乔掌柜理解的点头,反正他们基本每天早上都要去拉鱼和肉的,菜也正好捎上。
从如意酒楼出来,王大伯整个人还有些晕乎乎的。
光是一个如意酒楼就挣了一两多银子,这每样菜才去了二十斤,车上还有一大半,这一趟出来摸不准得挣个五六两银子。
光是这一趟,就比一亩地一年挣得多的多了,再多来几趟,盖大棚的本就回来了。
“巧儿丫头,一斤二十文,会不会太贵了。”
王大伯没做过生意,这会儿有些担心,都快和肉一个价了,那些人真会买吗?
苏巧巧笑了笑,说道:“王大伯你就放心吧,你这一车菜保准给你全卖出去了,以后还不够卖的,来晚了没有。”
苏巧巧对这些菜还是有信心的。
现在已经是秋季的尾巴了,菜都下去了,那些个有钱人正愁没菜吃呢。
王大伯见苏巧巧这么说,也放下心来。
心里暗暗欣喜,幸亏听了婆娘的话跟着苏家干,这一天就挣这么多,以后还不得挣得更多。
兴翎酒楼比如意酒楼大一些,每样要了三十斤,结了二两银子,给搭了点西红柿。
光是如意和兴翎两家酒楼就下去了一半,苏巧巧又去了其他几个小酒楼,有要五斤的,十斤的,很快,那些大户人家和平安寺都没去成一车就买完了。
总共买了五两四钱,王大伯高兴的一早上嘴巴都没合拢过,坐在牛车上不住的念叨着跟着苏巧巧干就是挣钱。
苏巧巧笑了笑没说话。
回到村子里,不少人知道王大伯今儿去县城里买菜,见他们回来,都围了上来,纷纷打听挣了多少钱。
王大伯抿着唇呵呵的笑,就是不说。
最后问的急了,王大伯才伸出了五个手指头,得意的笑着。
“五百文?”
王大伯摇了摇头,五百文?他光是建个大棚都花了差不多二十两银子呢,五百文他用得着高兴?
见王大伯摇头,就有人瞪大了眼睛猜测:“不对?五两银子?”
一听说五两银子,所有人都惊诧了,纷纷看向了苏巧巧。
苏巧巧笑了笑,示意十一赶车回家。
不大一会儿,不少人就聚到了苏家,说他们也想种大棚。
苏巧巧笑着说道:“可以啊,谁种都可以,不过我这里菜种已经没有了,想种的话得到明年。”
明年不管是她这里,还是王大伯家里就都有菜种了。
苏巧巧没打算种大棚,村里人谁家想种她也不拦着,如果到时候葫芦村能发展成这蔬菜村子,倒也不错的。
一听苏巧巧答应了,都很高兴,纷纷打听建一个大棚需要多少银子。
可是一听说一亩地就得投入二十多两就有些不敢了。
一来他们家里没那么多钱,就是有那么多钱也不敢全都投进去啊,万一亏了呢。
“能不能少投点。”有人问苏巧巧。
苏巧巧笑了笑,提前给他们打了个预防针:“二十两算少的,光是一亩地的围墙就得不少银子,还有顶上的白纸,到了冬天实在冷的话,里面还得上烧炭上暖炉,不然温度不够,照样长不出菜。”
从苏家出来的时候,有人就转身去了王大伯家里,问了王大伯。
王大伯在一开始种大棚的时候就听苏巧巧说过,以后不止他们家种,村里很多人都要种,甚至种的菜还要运往府衙,甚至京城等一些地方。
所以,这会儿见有人来问,也都很热情的一一回答了。
需要多少银子,中间还有除草,抓虫,翻地,上肥,浇水之类的,也说了以后价格可能可能会降的事。
大家伙儿从王大伯家里出来的时候心情都有点沉重。
既想建个大棚种菜,又怕投入太多亏本。
当天晚上,葫芦村许多人家都失眠了。
王丰收家更是如此。
王丰收是跟着王大伯一起管理大棚的,早已经和王大伯打听的清清楚楚,种菜技术什么的他也都学的七七八八。
本来还想着跟着种菜,一个月也能拿一两多银子,很好的活儿了。
可是今天见王大伯一车菜就买了五两银子,那沉寂的心一下子就活络开来。
晚上就跟媳妇儿一商量,二人都想发财,可是也同样怕亏本,一晚上都没有商量出来结果。
“要不明天我们去苏家问问,要是真的能挣钱的话,我就去娘家借点。”丰收媳妇咬了咬牙说道。
王丰收想了想,就点了头:“行,我明天就抽空去问问。”
第二天一早,王丰收去大棚地里帮着王大伯摘菜,就和王大伯打听的更加细致了。
丰收媳妇则把家里的白菜拿了两颗去了苏家。
她拿白菜也是费了心思的,苏家什么菜都有,什么肉也都不缺,但是这白菜她家却是没有的,想吃还得去买。
去了苏家,和石云说了会儿话,就打听大棚的事。
“石云妹子,那大棚真靠谱吗?王伯家一车就买了五两银子,可真是厉害。”
石云知道她一早过来是为了什么事,见她终于开了口,也没瞒着,把苏巧巧说的话说了一遍。
“这大棚挣不挣钱嫂子不是看到了嘛,不过投入确实大,打理起来也有些麻烦。”
丰收媳妇连忙就笑:“麻烦我倒不怕,就是……唉,石云妹子你也知道我家的情况,大郎要成亲,过后二郎也该娶媳妇,这都是钱,我实在下不了决心。”
一亩地的大棚就需要投入二十两说不定还不够,他家可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最少有一半都需要借。
如果真的要建大棚,那可就真的得下很大的决心才行。
石云想想也是,就多说了句:“其实这大棚能挣钱,不过要趁早,往后种的多了,说不定就没现在挣钱了。”
不管什么,都是刚开始干的挣大钱,中间跟着干的挣点小钱,等别人都开始干了跟着干的喝点汤。
就看王丰收家是想挣大钱还是小钱了。
丰收媳妇也是个活泛人,会来事也听得懂话,听石云这么说,就暗暗思索了起来。
到了开工的时候,和石云道了谢,就去作坊里干活了。
一整天都有些心不在焉,不过别人也大多如此,就没有几个人在意。
等到了晚上,吃了饭,丰收媳妇碗一推,就转身去拿了银钱匣子出来,开始数银子。
“你这是……”王丰收看着她的样子疑惑的问道。
“盖大棚,我算算还差多少钱,明天就去娘家借点。”丰收媳妇头也不回的说道。
今天想了一天,最后还是一咬牙决定要建大棚,今天下工的时候就已经请了假,打算明儿就去娘家借钱。
第200章:王村长做妖
王丰收看着她的样子,还有些犹豫:“真建啊,家里就剩下大郎二郎和娘了,我们两个都在做工,可没时间的。”
“没事,我们去给苏家说说,看能不能让大郎代替你去大棚,你回来带着二郎种菜,让娘在家里做饭看家。”
“我跟石云打听了,巧儿丫头和苏书生都是支持建大棚的,既然他们支持,就肯定亏不了,我们早点跟着干,一来能得了苏家的好感,二来也能多挣点,等以后建大棚的多了,说不定就不那么挣钱了。”
王丰收媳妇本来就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这一决定下来,后面的路就想了个七七八八。
王丰收一咬牙,觉得也是这个理儿,也跟着一起商议盖大棚的事。
说到银子的时候,外面已经听了个七七八八的王丰收的娘走进来,拿出了五两银子放在了桌子上。
王丰收和媳妇都看她:“娘,你这是干什么?”
而且,她手里哪来的这么多银子?
丰收媳妇惊疑的看她。
“这是我的嫁妆,还有你爹走的时候留下的一点,这些年我也没动,本来打算留着傍身,要是用不到以后走的时候再给你们的,既然你们现在是要做正事,这钱就要用在刀刃上,拿去用吧,不够的话再去借。”
“娘……”丰收媳妇激动的看着婆婆,没想到婆婆在这件事上竟然这么支持她。
“好了,拿着吧,巧儿丫头是个靠谱的,还有娘娘庇佑,跟着她干不会有错的,你们好好干,我老婆子日后也能跟着享享清福。”
“嗯,娘你放心,只要我们一家都好好干,以后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丰收媳妇点头激动的说着,又继续去数银钱。
他们本来攒了十两多点,婆婆添了五两,就是十五两。
“还差五两,我明天去物品娘家问问看。”丰收媳妇说着,把银钱匣子放起来,去洗碗梳洗,招呼着一家人赶紧睡觉。
第二天一早,丰收媳妇就去了娘家,回来的时候拿回来了五两银子,当晚又去了一趟苏家,第二天就开始找人开始盖大棚了。
葫芦村的人一看王丰收家里也在盖大棚了,都有些唏嘘。
要知道他们家地里现在可还种着麦子呢,那麦子还是在苏家买的麦种,竟然说铲就铲了,那可都是银钱。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王丰收家那样敢做敢干的,就是有想种大棚的也都是想等着明年收了麦子开始的,哪有像王丰收家这样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王丰收家里动工的时候,苏巧巧过来看了一下。
对王丰收两口子算是另眼相看了。
“没想到这两口子竟然是这般雷厉风行的性子,是个干大事的。”
苏巧巧对着边上新跟着她的丫鬟青竹说道。
青竹在边上笑着点头不语。
王大伯地里的菜第一茬买完后,就开始卖苏家的菜,刚好跟上茬子。
去县城的时候一车菜买完了,没顾上平安寺,苏巧巧回来后又让人送了些过去。
之后平安寺每隔几天也过来拉一次菜。
县里和镇上的许多人听说了新菜,也都打听到了葫芦村,想过来买,可是已经被县城的几大酒楼定光了,偶尔来的早的时候还能分到一些,来的晚了,什么都见不到,想多出几个钱买都买不到。
王大伯家挣了钱,干活更加卖力了,走路都带风。
更是把在县城铺子里做工的大儿子和二儿子连同媳妇都叫了回来。
一家人一商量,干脆在边上又建了一个大棚,就比王丰收家的大棚晚开工几天。
王丰收家一看王大伯家里又建了一个大棚,更是干劲十足。
王村长这些天更加郁闷了,眼看着村子里热火朝天的,可这些竟然和他这个村长一点关系都没有。
前几天农忙的时候倒是不觉得,这些天闲下来,每每想起来心里就憋的难受。
尤其是,在那日他醉酒后说的那些话被传开后,他在村里已经越来越没地位了。
站在村子里的大槐树下,遥遥看着苏家的方向,再看向村头隐隐能看到的大棚顶,心里泛酸。
半响后,他握了握拳头,想起那日去镇上碰到王倩倩的时候,她说的那些话,目光不由变得阴狠了起来。
既如此,那就不要怪他不客气了。
王村长默默转身去了自家,半响后再次离开朝着镇上去了。
水老板来苏家,告诉苏巧巧木雕卖出去了,不过价格不高,每个只卖了十两银子。
“人家老爷看上了雕刻的手艺,特意让人找了楠木和檀木过来,让雕个寿比南山,如果雕的好,价格不是问题。”
苏巧巧接了水老板接过来的四十两银子,这是扣过属于他的十两抽成之后的,没有错。
“木头什么时候到?”
“已经到了,等会就到。”
说话的功夫,水老板府上的凌二二过来了,说是有人送了两根木头过来。
水老板让直接送过来苏家。
不大会儿,苏巧巧就看到了两根木头,惊得瞪大了眼睛:“水老板,怎么这么大?”
两根木头,一根楠木一根檀木,每根都有两米左右的直径,长最少也得五米长。
这不说做一个寿比南山了,就是几百个也能做的出来,如果做的小一些,甚至能做出千个。
水老板笑了一下指着两根木头的根部说道:“那老爷指定了要用根部做,两个,一个寿比南山,一个福如东海,明年三月要运到京城。”
“那剩下的木头……”苏巧巧对这些木头可是眼馋的很。
在现代的时候,这些木头可是很珍贵了,做成的家具更是千金难求。
“这些就不关我的事了,那位老爷只说了要寿比南山和福如东海,至于剩下的,你们自己看着处理吧。”
水老板说的随意,苏巧巧却是瞪大了眼睛。
自己处理,那岂不是给自己了。
水老板离开后,苏巧巧一高兴,直接让人牵了宝马八八八过来,拉了两根木头去了贺伟家。
把抽成之后的三十两银子给了贺伟。
贺伟和贺婆婆看着桌上放着的三十两银子,愣了半响,愣是没敢去接。
“苏姑娘,这些真是那几个木雕挣来的?”
苏巧巧笑着点了点头。
“五个木雕都被京城里的大人物买走了,每个十两,总共五十两,这些银子是抽了成之后的,总共三十两。”
贺婆婆瞪大了眼睛,那些木头做的玩意儿真的就那么值钱?一个竟然就十两银子?!
贺伟也不敢置信,这可比做家具挣钱多了。
“不是,苏姑娘,你确定没有弄错?”贺婆婆还是不大相信几个木头做的玩意竟然能卖三十两。
苏巧巧笑了笑,没再说什么,而是指了指外面的两根木头,说道。
“贺伟,这次那位大人物还定了货,要一个寿比南山,一个福如东海,指定用外面的檀木和楠木的根部做,你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贺婆婆一早就看到了外面的两根木头,却不知道是什么名堂,这会儿一听是檀木和楠木,就又一次瞪大了眼睛。
这两种木头可是很难得的,不过一想是大户人家定的东西,就不觉得了,既然是大户人家要的,肯定是要用名贵的木头的。
贺伟倒是刚看到,一看这么大两根木头,就只要两个木雕,不由奇怪的看苏巧巧。
“苏姑娘,真的只要两个,这个能做好多。”
苏巧巧扯了扯嘴角,为什么只有她觉得这两个木头太值钱了。
而他们看着却是很镇定的样子。
不过,她也没有在意,转而说道:“就做两个,你认真点做,做的好点,至于剩下的木头,那大人物说不要了,你就留着吧。”
“这怎么行,使不得,使不得。”贺伟和贺婆婆同时惊叫。
这两根木头可不常见,做成家具都比普通木头的贵好多,怎么能就这么平白无故的给他们了。
苏巧巧笑:“人家大人物不在乎这个,不然也不会做两个木雕,运来这么大块木头了,你们尽管做就是了,剩下的木头做成别的,到时候拿出去卖,价格也更好一些。”
见苏巧巧这么说,贺伟和贺婆婆就答应了,不过又说让苏巧巧多抽点成。
苏巧巧想了一下,就又多抽了一成。
这次水老板能把五个木雕卖到高价,还接了大单子回来,想来也是费了许多力气了,应该让他多挣点。
从贺伟家里出来的时候,苏巧巧又抱了八个木雕,其中还包括了两个招财猫。
苏巧巧拿了一个放在作坊里,一个放在了自己家里。
想了一下,又让十一给贺伟传了话,让他多做几个招财猫,用那个檀木做。
这东西吉利,马上过年,给常合作的几家都送去,就当年礼了,也顺便给贺伟打个广告。
晚上,整个葫芦村都陷入了黑暗中,零星的几个星星也照不亮漆黑的大地。
黑暗中,一个黑影一闪即逝,消失在田间,再出现的时候,已经到了苏家的大棚里。
王家大棚里的菜这会儿已经买完了,第二批还没跟上茬。
苏家的菜正在卖。
大棚打从一建起来,边上就盖了一间屋子,能放农具,也能住人。
刚开始的时候,王大伯和王丰收四人轮流着晚上就在这里睡。
自从大棚菜买了大价格之后,晚上就留了两个人在这里睡,一个上半夜看着一个下半夜看着。
今天正好轮到王大伯和王德职守。
上半夜王德看着,下半夜王大伯看着。
本来就忙碌了一天,到了晚上瞌睡就来的特别勤,迷糊中,王德只觉得一股烟尘吸入鼻子,还以为有人点了火,一个激灵就要坐起来。
迷糊中看到大棚好好的,什么事都没有,被风一吹,只觉得脑袋晕晕沉沉的,心里想着歇一会,坐在地上就睡了过去。
黑暗中,躲在一边的黑影松了口气,又到了小屋里,吹了一口迷烟进去,等了一会,就钻进了大棚里面。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王德醒来了一看自己竟然睡在外面,连忙就坐了起来,没有看到王大伯,还以为他已经在里面忙了。
为了防止被人说躲懒,他连忙就整理了一下,跑到大棚里面准备干活。
却见里面一个人都没有,再看看天色,发现天才刚刚天亮,就松了口气,去了小屋,见王大伯还在睡,连忙叫醒了他。
“王大哥,快点起来了,你昨晚怎么都没去换我。”
王大伯迷迷糊糊中被人叫醒,疑惑的看了眼王德,再看看外面,见天已大亮,也是一惊。
“我怎么睡过去了?”
他看着大棚不是一天两天了,从来都没有睡过头过。
一说起这个,王德也不好意思的揉着脑袋,说道:“也不知道怎么了,我也睡过去了,在外面睡了一夜,这会儿感觉有些风寒了。”
“什么?你在外面睡了一夜?”本来就觉得不对劲的王大伯更加觉得不对劲了。
“现在的天到了晚上睡外面可不得了,你怎么睡得着的。”
“我哪知道,反正就睡着了。”王德也纳闷的很,那么冷的天,他竟然在外面睡的什么都不知道。
“赶紧的,去大棚里看看,有没有少了什么。”
王大伯心中隐隐觉得不对,穿上鞋就往大棚里跑,王德也警觉不对,跟着进了大棚。
却是什么都没有发现。
“虚惊一场,一定是昨天太累了。”
王德唏嘘的说道:“还别说这一晚睡得我可真是难受死了,这会儿鼻子都有些塞。”
苏巧巧过来的时候,正好碰到王德在烧姜茶,就笑着问了一句。
“王叔,天冷了就把暖棚里的火炉升起来,晚上在里面看着,三个棚子轮换着看,别冻感冒了。”
王德笑着应了:“还别说,现在这天可真是冷下来了,昨晚在外面睡了一晚,今个就有些不对了,也是老了身体差了,以前年轻的时候也没这么多事。”
苏巧巧皱了皱眉:“怎么在外面睡了,困了就在屋里睡,不是两个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