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贵女有点田-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巧巧想到过了年就要栽葡萄树和种棉花,也就没有隐瞒,直接说道:
“爹,我得了一些葡萄种子和棉花种子,过了年我想在那块地上种上葡萄和棉花。”
“葡萄的话可以酿酒,所以我打算开个酿酒的作坊,专门酿酒,不过酿酒的话需要的人不多,所以我还想弄个布匹作坊,专门织布,做成衣,然后我们再买几个铺子。”
苏巧巧把自己的规划说了出来。
如果可以的话,过了年她还打算把地里的那条河整理一下,在两边圈了地养上鸭子,做冬天的鸭绒服,到时候和棉服一起弄到铺子里去买。
苏书生沉吟了一下,说道:“这可需要不少银子。”
光是铺子的话,就需要一两千两银子,办作坊也需要很多银子的。
苏书生还是觉得苏巧巧把摊子铺的有些太大了,要种地就好好种地,要养畜养就好好畜养,弄这么多忙得过来吗?
“巧儿,你听爹说,咱一步一步的来。”
苏巧巧没有说话,她之前的确是打算一步步来了,可这次她不想这样了,如果一步步来的话得需要多久?
既然决定了要帮他,做他的后盾,那就不能一步步的来。
几头齐头并进,虽然人累了一些,但是财富却会积累的很快。
见苏巧巧不说话,苏书生也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他这个女儿小小年纪做事有主见,但也同样犟得很。
一路上的沉默,等到快到家的时候,苏巧巧忽然说道:“爹,我想帮他。”
苏书生默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罢了,既然是巧儿决定的,那就支持吧。
回到家之后,苏巧巧就进了自己的房间,现在她就一个主线任务在进行,如果想要迅速的积累财富,那就还是多弄几个任务同时进行的好。
“系统,我想接任务。”
苏巧巧思考后,冷静的说道。
主线任务已经在进行,现在要接任务就只能是临时任务了。
难得苏巧巧这么主动的要接任务,系统也很是热情。
【正在发放任务,请稍候……发放成功,请宿主领取任务。】
“领取。”
苏巧巧没有任何的迟疑。
下一刻,她的脑海里出现系统显字,是这次的任务内容。
临时任务七:
牧场现在已经出于饱和状态,请宿主扩大牧场。(最少占地五百亩。)
任务奖励:随机抽经一次,系统出品鸭子一百只。
备注:任务时限为一个月,请宿主尽快完成任务。
苏巧巧大概看了一下,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
而且奖励也正是她想要的,一百只鸭子,还是系统出品的,到时候再繁衍一下,她的羽绒服就不愁了。
虽然扩建牧场有些难度,但是不管多难,她也会完成。
苏巧巧想了一下,又接着说道:“系统,我记得你说过一次可以同时接受三个任务。”
“我还要接受任务!”
苏巧巧明显感觉到系统似乎愣了一下,不过她也没有在意。
【正在发放任务……】
不大一会儿,苏巧巧的脑海里就出现了任务内容。
这次的任务是有一间属于自己的铺子,任务时间是三个月。
奖励是随机抽奖一次,和铺子的装修。
苏巧巧默默接受了任务。
然后就开始研究了起来。
扩大牧场,而且占地五百亩,这个任务是比较难的,至于买铺子的话,只要有钱就可以。
现在的牧场占地是两百亩左右,刚好是一个小山头,但是想要扩建却比较难了。
一边是河流,河流过了就是鱼塘和苏家的院子,另外一边是水家的院子,还有一边是村民们的土地,而另一边则是山坡。
山上到处都是树木,光是那些树伐起来也需要很多的时间,所以压根就不现实。
苏巧巧想了一下,就选择了相对简单的,又一次打起了村子里的那些地的注意。
“绕来绕去,还是要买村子里的地。”苏巧巧苦笑的摇了摇头。
然后就去牧场外面转了一圈,看了会那些地,大概估算了一下,应该是够五百亩的。
从牧场回来,苏巧巧就去了王大伯家里。
王翠红正在苏家跟着方珍珍学认字,王大娘去镇上摆摊了,王壮和王雷在大棚地里,王大伯好像不在家,家里就王家的大儿媳妇吴娟儿,和二儿媳妇张翠萍。
两个儿媳妇正在忙着做饭,吴娟儿听到动静出来看了下,见是苏巧巧就连忙迎了出来,笑着说道:“巧儿丫头怎么今儿有空过来了?”
苏巧巧笑了笑:“娟儿嫂子,王大伯呢?”
“去大棚地里了。”
厨房里的张翠萍听到是苏巧巧的声音,也连忙出来,接了苏巧巧的话茬,就把她往屋里请。
“巧儿丫头难得来一次,快到屋里坐坐吧,嫂子去给你倒水。”
苏巧巧笑了笑,婉拒了:“不了,我去大棚地里看看吧。”
正说话的功夫,王大伯就回了了,见苏巧巧站在自家院子里,连忙就道:“巧儿丫头怎么来了?可是有什么事?”
苏巧巧笑了笑:“王大伯,屋里说话。”
王大伯见苏巧巧真是有事的样子,就带着她去了屋里,大儿媳妇吴娟儿接着去做饭,二儿媳妇就嚷嚷着要去给苏巧巧倒水,却是在屋子里磨蹭不出去。
到了屋里,苏巧巧就直接说明了来意。
“王大伯,我想扩建牧场,就只有牧场东边的地可以动了,我想问问王大伯,那地能不能买来?”
“扩建牧场?”王大伯吃了一惊。
表上还在磨蹭的王翠萍也是倒吸冷气。
苏家的牧场已经够大了吧,怎么还要扩建?
苏巧巧点了点头,没有多说。
王大伯思量了一下,就说道:“这事恐怕不大好办,那块地都种着你家的麦种,村里的人都期望着明年可以多打些粮食呢。”
这也是苏巧巧一直没有说要买村子里地的原因。
村民们现在可都卯着劲呢,有想看看麦子收成的,也有等着收了麦子就种大棚菜好跟着发一笔的。
苏巧巧现在想要买地的确是不容易。
“有没有人家愿意卖的?”苏巧巧不死心的问道。
任务她必须完成,所以就只能想办法了。
王大伯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样吧,我晚上到各家走走,问问他们的想法,如果愿意卖那最好,如果不愿意的话……”
后面的话王大伯没说,苏巧巧也知道意思,如果他们都不愿意卖,他也没办法,苏巧巧就只能想别的法子了。
苏巧巧从王大伯家里出来。
二儿媳妇王翠萍就道:“爹,这苏家到底得有多少钱啊,这才多长时间,就要扩建牧场了。”
她脸上尽是羡慕。
苏家现在可不能和以前相比了,仅仅一年多点的时间,就把日子过成这样,不止是在葫芦村,就是整个集云镇,或者长岭县恐怕都是独独一家了。
王大伯眼中也露出羡慕,却也没有说话,想着家里反正也没事,就直接起身挨家挨户去问了。
一个下午的时间,村里人就都知道了苏家想要买地的消息。
这次,还真就像苏巧巧想的那样,没有几个人愿意卖地的。
王大伯走了一圈下来,也就王赖一个人想要买地,而他家的人还都不同意。
晚上的时候,王大伯只好去了苏家,找苏书生说明了情况。
“巧儿要扩建牧场?”苏书生和石云惊诧的问道。
王大伯也是疑惑:“你们不知道?”
苏书生没有再说话,就问王大伯:“那村里人怎么说?”
王大伯摇了摇头:“村子里的地都种了你家给的麦种,都不愿意卖呢。”
“无妨,这事不急,我先问问巧儿的想法。”
苏书生打发了王大伯,就去找了苏巧巧。
“巧儿,你想卖地扩建牧场?”
今早回来的时候说要在庄子那边建作坊,回来还没歇一会就要扩建牧场,巧儿这到底是想做什么?
就算是想把耶律辰那小子,也不用这么着急啊。
而且耶律辰也不过是有事离开了一下,又不是真的出事了,用得着吗?
苏巧巧淡淡的笑了笑,看着苏书生,说道:“爹,我是在一步步来啊,而且,你不觉得这一年来,牛羊都增多了许多,牧场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了吗?”
苏书生看着苏巧巧的样子,叹了口气。
“巧儿,村里的地可不好买,没有几个人愿意买地的。”
“爹,你说我们要是把葫芦村和我们家捆绑在一起怎么样?”
“嗯?”苏书生疑惑。
“我把村里的地全部收起来,统一种植,村里的人用土地入股,每年跟着我们分红,这样一来的话,他们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在作坊里干活拿工钱,同时地里还不用他们过问,到年底照样能分到钱,甚至比他们自己种地的收益还要多的多。”
苏巧巧知道想要买地不大容易,所以回来之后就在想办法了,这也是她目前相出来的最好的办法了。
只不过,村里人能不能接受,苏巧巧就不得而知了。
“办法是个好办法,只是……土地是他们的根,他们不一定会接受。”苏书生想了一下说道。
“爹,我这次真的一定要扩建牧场,而且这是……任务。”
苏巧巧想了下,还是郑重的说出了任务这两个棱模两可的两个字。
苏书生猛的看苏巧巧:“你是说?”
他想到之前苏巧巧就说盖房子是任务,而这一次又有任务,那岂不是娘娘对巧儿的又一次考验?
苏巧巧没有说后,也没有点头或者摇头否认。
但是苏书生却更加肯定了自己的这一猜测。
苏巧巧心里默默的道了声抱歉,系统的事情她不能对外说,但是如果自己这么快速的发展,苏书生难免怀疑,她也只能是似而非的解释了了。
这里的人大多迷信,见是这样,苏书生也就不再说什么。
沉默以一会儿,说道:“这样吧,明天让王大伯把大伙儿召集起来,先问问大伙儿的意见,你也把你的想法详细的给大伙儿说一下,趁着现在没什么活儿,外出的也都在家里,让大家好好的想一想。”
“既然要干,那这次咱就干个大的。”
苏书生也难得豪迈了一回,顿了一下,又道:“其实如果能把整个村子团结起来,土地都整合在一起的话也是一件好事。”
苏书生也是读过书的,他能听出来苏巧巧话里的商机。
如果这些土地整合在了一起,不止是所用人力物力变小了,整个村子里的人也都能省下来一大半,但是收成却不一定会变少。
尤其是这些土地到了巧儿手中,那收益就更不会变少了。
看看牧场,再看看鱼塘还有大棚,就能看得出来。
“好,那这件事就麻烦爹和王大伯说一下了。”苏巧巧笑着说道。
能得到苏书生的支持,她的任务也能简单很多。
苏书生难得的笑了一下:“和你爹客气什么。”
晚上石云又有些担心的说起了苏巧巧要买地的事,苏书生简单的劝了一下,心里就暗暗的琢磨开了。
第二天一早,苏书生就去找了王大伯,不一会儿,王大伯就叫上村子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还有说话有分量的人来了苏家。
“巧儿,你把你的计划详细的给大伙儿说说。”王大伯开口说道。
早上,苏书生去找他说了这事,他就觉得有搞头。
不过他虽然是一个村长,却也不能全权替村民们做主,就听苏书生的叫了村子里一些能主事的一起过来先商议。
苏巧巧就详细的把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
各家以土地入股,然后把土地交给苏家统一运作,到了缴税的时候也由苏家统一交上去,年底再根据当年收益统一分红。
总之,土地上交之后,村民们什么都不用担心,也不用管不用问了,就等着年底分红就好了。
苏巧巧说的详细,大伙儿听得也认真,等苏巧巧说完,就有人问了。
“巧儿丫头,那万一不挣钱呢?”
第212章:神迹再现
其他人也都看向了苏巧巧,是啊,挣钱了好说,大家伙儿都有钱拿,可要是不挣钱呢?
苏巧巧淡淡一笑,说道:
“不挣钱大家伙儿也不担风险,我们会按照往年的平均收成,按照每亩地的产量扣除人工费给大家,交给朝廷的税收依然不用大家伙儿操心,我们一力承当。”
大家伙儿都隐隐有些激动了。
这样一来的话,等于他们什么事都不用问,也不用劳作,到年底就有收益了,不管怎么说,这好像都是葫芦村的人得益的大好事。
王大伯有些担心,看看苏书生再看看苏巧巧,说道:“巧儿丫头,这样一来大家伙儿都有好处,可你们呢,万一不成的话,你们可就血本无归了。”
王大伯细细的想了一遍,觉得这对葫芦村来说虽然是个大好事,可对于苏家来说却不一定是。
万一亏本,或者收成不好的话,葫芦村的人不影响,但是苏家可就承担了所有。
往年遇上旱季,收成不好的时候,种进去的种子有时候都收不回来,当真是血本无归。
但再怎么血本无归平摊到各家各户就好很多,可如果集中在一家,就是再殷实的家庭说不定也会压垮的。
王丰收也有些担忧:“是啊,巧儿丫头,万一赔本的话,你们怎么办。”
苏书生也有些担心。
苏巧巧看着王大伯和王丰收等人,隐隐有些感动,这种时候还能想到他们的,也是真的难得了。
“没事的,这些土地我也不一定拿来种什么,如果用来做别的话,也不一定会亏本。”
苏巧巧肯定的说道,以她前世所学的农科知识,再加上系统的帮助,她不觉得种地还能让她亏本了。
就算天下大旱,她不是还有芥子洒水壶嘛。
见苏巧巧这么说,王大伯等人还是有些担心,但终究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大家伙儿又商议了一会,都觉得可行,就出去找村里人到苏家门口开会。
牧场、鱼塘以及大棚,苏巧巧特意安排了护院去临时看着,把人都替换了过来。
作坊的人也都放了假,村子里的人都陆陆续续的聚集在了苏家门口。
见人到得差不多了,王大伯就简单说了一下他们商议的结果,又由苏书生说了一遍。
一时间,大伙儿都议论了起来。
秦正虽然不是葫芦村的人,但也被请过来旁听,顺便做记录,拟定契约。
这会儿听到苏书生和王大伯先后说的话,也愣了一下。
以他在太医院这么多年的眼光来看,这是惠民的好事。
不过虽然是好事,却不一定能干的起来。
天有不测风云,就像王大伯他们之前说的,一旦遇上旱季或者洪涝之类的自然灾害,那这个承包人付出的代价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而且,一个村子里的土地,能挣多少钱?
秦正摇了摇头,虽然对苏家人的胆魄很是赞赏,但是对于他们整合土地这一点却一点也不看好。
他从头到尾都皱着眉,看着葫芦村的人讨论的激烈,再看看苏书生和苏巧巧等人,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告诫他们一下。
万一他们是不知道其中利害关系瞎搞怎么办?
这么想着,秦正就叫了苏书生。
到了僻静的地方,秦正就对苏书生说道:“苏老爷,土地是大事,是靠着老天爷赏饭的,你这样万一出事的话……”
秦正说话讲究点到为止,能说这么多已经是难得了。
苏巧巧笑了笑,对秦正说道:“其实这件事是巧儿拿的主意。”
“胡闹!”
秦正压低了声音,如果此刻苏书生是他的儿子的话,他都想好好的给他敲敲警钟,怎么能听一个娃娃的就跟着胡闹呢。
话说完,就觉得自己有些逾越了,他说到底只是个初到葫芦村的夫子。
苏书生却没有在意的笑了笑:“巧儿她有把握,而且这也是为村里人做了件好事。”
见苏书生这样执着,秦正有种不识老人言的感觉,想再劝劝,但看苏书生一点也不为所动的样子,就叹口气不再说什么。
苏书生回来的时候,大家伙儿还在讨论,又问许多问题,王大伯能回答的就由王大伯回答了,王大伯不能回答的,苏巧巧就在边上解释了。
秦正回来,见大家还在讨论,还是为苏家人担心,但想到苏书生笃定的样子,又叹了口气。
苏巧巧回头看了一眼,见秦正黑着脸的样子,心中暗笑,知道他可能也是担心自己家,找苏书生去说话了,可结果显而易见。
大家伙儿问了自己担心的问题,王大伯就打发他们回去考虑了,如果考虑好了就来苏家签了契约。
村里的人陆续散去,因为有这事,作坊里和牧场里也干脆暂时都放了假。
村里热热闹闹的,相熟交好的就互相聚在一起讨论,大多数人也都是兴奋的。
“这可是大好事,等下午就去签了契约吧,以后地里的事不用我们问,省下来的人力还能去做活挣钱,到了年底土地还有分红。”
有人兴奋的说道,其他人也都赞同:“是好事,好事,以往种地一年也不一定是丰收还是赔本,这样一来我们可就没有赔本这回事了。”
年轻人都比较认同,也大多都能接受,不过一些上了年纪的还是有些不大能接受。
“那这地还能是我们的吗?”
土地说到底还是他们的,可要是入了股,那土地还能是他们的吗?莫不是等于给卖了?
卖地可不行啊,那等于是在卖自己家的根基。
边上就有人解释:“刚才村长说了,地还是我们的,只是不让我们出力了,年底一样给我们分银钱,再说了,有契约怕什么。”
“可是,没了土地我们吃什么?”
边上就有人笑:“有了钱还怕吃不了饭?而且王大伯和苏书生他们也说了,以后他们收的麦子会按市场价的九成买给我们,我们还担心什么,说不定以后还能天天吃白面,天天吃肉呢。”
这样的议论家家户户都有。
土地毕竟是大事,他们虽然讨论的激烈,但也不能真的一下子就拿定注意,哪怕是嚷嚷着同意的也不会冲动的立马就去苏家把契约签了。
村子里整整讨论了两天,把各种情况都讨论了,这才有人陆陆续续去苏家签了契约。
但不管怎么说,事情也还算顺利。
不过王丰收家这一次却是有些犹豫了。
他们想种大棚的,可要是把地给了苏家,他们家的大棚还能种吗?而且大棚都已经建起来了,就等着苏家或者王大伯家的种子出来了。
现在又弄这一出……
王丰收有些发愁,其他的地他倒是愿意入股进去,可这大棚……
“要不我们去找苏书生和巧儿丫头商量一下吧。”丰收媳妇说道。
王丰收点了点头,就和媳妇一起去了苏家。
王大伯也在,村子里也有其他人在正在苏家签契约,这会儿见王丰收过来,就调侃他道:
“丰收老弟也想通了?你家的大棚可刚刚建起来,舍得吗?”
王丰收今儿就是为这事过来,就看向了苏书生。
“我们家刚盖了大棚,如果入股的话,大棚要怎么算?”
王丰收家的情况,苏巧巧和苏书生以及王大伯等人也商议过了。
如果他们愿意入股的话,那就按照大棚来入股,分红自然是比纯土地入股占的比例多。
如果不愿意的话,那大棚还是他们自个儿种着。
苏书生把大致的情况说了一遍,就让他们自己选择。
王丰收家想了一下,就说回家再商量商量。
其实和土地一样,如果不入股自己家种的话以后就什么不能干了,等于就守着大棚了,不过收益是自己家的,同样的,遇上天灾的话,损失也是自己家的。
如果把大棚也入股了,那么他们就可以去苏家的作坊里做活,每个月有收入,但是大棚的收益,他们也只能参与分红,不能全部归自己家了。
当然了,好处就是不担风险,日子能过的顺顺当当的。
王丰收家这次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家人围在一起商议着,王丰收媳妇平日里雷厉风行,这次也有些拿不定注意。
倒是王丰收的娘很镇定的说道:“要不还是从大流,入股了吧,苏书生不是说了,大棚入股的话算大股,以后分红的话也能多分些,而且王大伯家里两个大棚都给入股了。”
王丰收和媳妇二人对视一眼,也都点头同意了。
其实他们之所以拿不定注意,也是因为心里没底,不知道大棚到底能挣多少。
现在看王大伯先挣了钱的都把大棚入了股,也就不再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