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主之道[金榜]-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意因他这话忍俊不禁,而屏风后面也发出了一声笑声,慕昭一听,就知道长宁坐在屏风后面了。
  慕昭瞬间就变得稍许局促了。
  他本来还是满身武将的威武霸道和杀伐之气,此时便一下子泄气了,像个小少年见心上人一般地害羞起来。
  如意对着慕昭,在心里只觉得好笑,又对他使了使眼色,她就往院子门口去了,是去将门掩上,人也守在了那里。
  慕昭作为在战场上杀敌上百的将领,感官是十分敏锐的,眼神四处一扫,就知道所有的仆婢的没有在这个院子里了,而如意也去守住了门。
  他知道定是公主不让人在这里的。
  他在一顿之后,绕过屏风走了过去。
  长宁坐着,慕昭长高大了很多,男孩子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几乎是几天一个样,半年一年就像地里的禾苗一样,能够蹿得老高。
  慕昭站在她的面前,甚至让她有了不少压迫感。
  慕昭看到长宁,马上就脸红了。
  因为长宁头发半散着,身上穿着一身宽大的素色衣衫,这衣衫不是女子的襦裙,更像是男子的衣袍,而且没有系衣带。
  慕昭不知道长宁为什么会穿成这样,也许只是因为这样子比较舒服闲散。
  但长宁这被阳光晒得面颊泛红,一身宽袍的模样,实在过于吸引人了,让慕昭实在难以镇定。
  所以他不得不赶紧垂下了头,行礼道:“卑职拜见公主。”
  长宁盯着他笑了起来,慕昭完全不知道长宁笑什么,只得抬头看她,有些茫然,长宁还在笑,又指了指自己旁边空着的圈椅,说:“坐吧,陪我说说话。”
  “是。”慕昭恭恭敬敬应了,这才过去坐下。
  长宁将胳膊肘撑在椅子扶手上,衣袍宽大的袖子稍稍往下滑了,甚至露出了里面的中衣的衣袖来,慕昭甚至有些不敢看她了,但是心里又想看,所以只好极力做出镇定的模样来。
  长宁说道:“在京中时,今日是可以在湖边散步,放风筝的,在这里便不能这般做了。”
  慕昭身姿坐得笔直,说:“若是你想放风筝,这时做已经来不及了,我去城中看看是否有卖的。”
  长宁知道慕昭一向是一本正经,他说要去看,那便真是要去看,她赶紧摆手道:“不要去,我就是一说而已,你陪着我坐着就好了。”
  “嗯。”慕昭低低应了一声,又看了长宁几眼,长宁公主面颊粉嫩宛若桃花,眼瞳漆黑,里面如荡漾着江南的水波,柔软又媚人。
  慕昭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几乎要完全不受控制,他第一次上阵杀敌,也没有这样紧张。
  长宁让慕昭吃点心,慕昭就吃点心,让他喝茶,他才喝茶,似乎是因紧张都要不知所措了,长宁知道他这样说不定是有什么话说,便问:“慕昭哥哥,你是有什么想说吗?”
  慕昭又看向长宁,嘴唇动了动,才鼓起勇气说道:“我向皇上求过婚了,就是昨日,皇上说好。会为我赐婚。”
  长宁倒是有些惊讶,因为皇帝并没有对她说过这件事。
  长宁道:“那我回京去等你。”
  虽然长宁公主一向爽快,爽快得丝毫没有女儿的娇态,但慕昭却是丝毫不敢逾越的,因他爱她又敬她,至少现在是完全不敢逾越。
  慕昭欢喜地看着长宁,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两人在太阳里坐了一下午,慕昭不知不觉把桌子上的点心全吃进了肚子里去,又喝了一壶茶,从长宁公主的院落里离开后,第一时间便是跑去净房。
  长宁和他说话太高兴,也忘了让慕昭吃太多点心喝太多水,他是不是会不好。
  还是如意来看到碟子里的点心都吃完了的时候,说了一句:“公主殿下,您要不要吃一丸消食丸。”长宁才反应过来,那么多点心,她都让慕昭吃完了,而慕昭就是个傻乎乎的,居然也不知道拒绝。
  长宁只得扶额了,让如意派仆婢给慕昭送了一瓶消食丸去,怕慕昭又犯傻一次吃完了,还特意交代了那仆婢,说这是消食丸,吃多了的时候吃一丸就好,别多吃。
  长宁和皇帝在二月下旬回到了京城。
  这时候,西都里已经是绿草茵茵,一片繁花似锦,京中的女人们已经穿上了鲜艳的春衫。
  对于皇帝凯旋归来,京中自然进行了一番庆贺。
  但长宁心情依然沉重。
  因皇帝这次生病,虽然已经渐渐好了,但是却大伤了元气,必须得好好调养才行,不然定然于寿数有亏。
  皇帝比长宁大了十九岁,长宁其实并不喜欢这样,因她长大,她的哥哥几乎就要老了,这样的年龄差距,对于互相关爱的人来说,是件伤心事。
  她所庆幸的是,好在她和慕昭并没有这般我生君已老的悲哀。

☆、第58章

  第三十六章
  大周虽然在和北齐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其实也只是一种惨胜。
  据统计,大周在这次战争中;死亡将士达五万多人;受伤的更多。
  皇帝对这次的将领论功行赏,慕昭因英勇善战;已经被提拔为三品的云麾将军,并且可以统领麾下的一万兵马。
  只待长宁公主及笄;皇帝就会为两人赐婚。
  皇帝会将长宁公主嫁给慕昭的事;不少大将都知道;所以多打趣慕昭;让他清酒。
  对北齐的战争以胜利结束;但在西线和西梁的作战;虽然不能说是大败,但是也是败多胜少,之后还是皇帝另外派了兵,才解了西线之围。
  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巨大的。
  打仗可以让一个国家迅速地贫困下去,好在大周一直重视农耕,并且对官吏考察严格,国家富有,才能够在这年年征战之中熬下来,没有变得民不聊生。
  不过长宁随着皇帝一路从北回西都,也看到了百姓生活的困苦。
  曾经,先皇让只有十五六岁的太子顾世旻考察官吏的政绩,他在大周国内四处查看民生,加上他生性柔和仁爱,估计满眼都是百姓的困苦,之后十七八岁就又上战场去监军,长宁不知道是不是因此,顾世旻才反战情绪十分严重,好在他现在当了皇帝,没有像以前那么悲观了,只是他的身体太差。
  大周对西梁还在打仗,因北方边境也要增兵,故而大周境内一直在招兵,特别是京畿附近,征兵最厉害,很多人家,几乎都只剩下老弱妇孺了。
  长宁对这些情况也有所了解,结束战争,让百姓休养生息,十分迫切。
  十五岁的长宁公主,已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即使有传言皇帝有意将长宁公主赐婚给慕家的那个私生子慕昭,但还是有一些大臣向皇帝推荐自己的儿子,希望能够娶到长宁公主。
  皇帝一律以等长宁公主及笄之后再说此事。
  三月的天气最好,长宁在宫中上清湖畔骑马,马儿沿着湖边的小径慢慢奔跑,长宁坐在马背上,只觉得天高云淡,湖水碧绿,不少殿宇从树冠树枝之间露出重檐斗拱和琉璃瓦来,这样的日子,是非常畅快的。
  不过,也让皇后娘娘不喜。
  这次长宁公主从边关回来,她和皇后的关系,便越发冷淡了,只是在面上过得去而已。
  在顾世旻登上皇位之前,皇后还是太子妃,长宁和她关系还挺好,但随着身份的变化,权利的影响,人和人的关系总会有些改变。
  长宁从马上下来,也不要宫人替她牵马,就自己牵着马往前走,找到一处水草丰茂的小湾口,让马吃草。
  等了一会儿,刘和也赶上来了,她可不敢在宫里骑马,所以只是在后面散步游玩。
  找到长宁,她看长宁满额头汗,就说:“你也不擦擦。”
  长宁这才拿了巾帕擦擦额头上的汗。
  两人坐在一边的石头上,一边看马吃草,一边聊天说话。
  皇帝从北边回京,因为病还没有痊愈,便是一边养病一边处理政事,政事繁忙,身体又虚弱,便一直居住着崇政殿的偏殿里,完全没有进过后宫来,连皇后的景元宫,他都没有留宿过。
  自然,新进宫的这些美人们,便只是后宫里的摆设,据说郭美人好几次想到皇帝跟前去,皇帝都因为太忙而没有召见她,这反而惹了皇后的不满,借了一点错处,将她禁足在了广元宫里。
  而刘和正好和郭美人同住广元宫,便知道一些郭美人的情况,此时就小声说给长宁听,之后又说道:“郭姐姐几乎每日都要抹泪,求我来恳求宁宁你,说帮在皇上面前求求情,解了禁足。”
  长宁知道刘和绝对不是一个喜欢背后看人笑话的人,所以听她对自己叨絮郭榕仪的事情时,便已经猜到她是要找自己去说情的。
  长宁道:“你这老好人的毛病,还是改一改吧。皇嫂最近本就看不惯我,我要是再去皇兄跟前替郭榕仪说话,那不是打她的脸吗。”
  刘和并不是傻,就是受不住别人苦苦哀求,此时说道:“我也知道是这样。郭姐姐说,皇后待公主您不好,您会愿意替她说话,让皇上知道,皇后在后宫中处事并不公正,一手遮天。”
  长宁伸手捏了捏刘和的脸颊,刘和长成圆脸,脸上的肉又嫩又多,捏着非常有手感,简直是超级萌物,她一边猥亵自己的奶姐,一边却严厉地说:“你这脑瓜儿就不能聪明一点吗。皇兄和皇嫂是近二十年的夫妻了,皇兄无论如何会感念皇嫂和他共苦的日子,他心里哪里会真愿意和皇嫂感情不睦。我只是一个妹妹,这样在皇兄跟前去说嫂嫂的坏话,你说皇兄要如何想我。那郭榕仪,想借着我对付皇后,还要皇兄注意到她,她倒是想得好。而且她自己不来求我,还找你传话,她以为其他人都是傻子吗。”
  刘和只得苦笑,用团扇掩了掩自己被公主捏得有些发红的面颊,说道:“我也知道郭姐姐有些过分。只是,一直在后宫里呆着,根本见不上皇上一面,也会想,也许这一辈子到头了,都得不到皇上多注意一眼,岂不是太过悲哀了,这才应了她。我没有替宁宁你着想,是我的错。”
  长宁看了看刘和,叹了口气,说:“你留在慈元宫里用晚膳吧,说不得皇兄会过来看看我呢。”
  刘和的眼睛马上就亮了,整个人就像是被阳光照亮一般,光彩夺目,长宁望着她说:“和姐姐,你会怨我吗,让你进宫来做后妃。”
  刘和惊讶地看着她,赶紧摇头,又说:“我心里只感激你,你知道,我,我对皇上……”
  毕竟是害羞,之后就红着脸说不下去了。
  长宁说她:“对着我害羞做什么,我的事情,难道不是都告诉你吗。”
  刘和害羞地瞪了她一眼,说:“你又不是不知道,却要我来说,你是故意逗我。”
  长宁笑了起来,说:“哼,你以前难道没有打趣我喜欢慕昭吗。”
  刘和觉得长宁公主从小就胆子大,在先皇还在世时,她还有所收敛,现在则是完全口无遮拦了,说:“虽然你是公主,以后和慕昭公子相处,也要懂得矜持才好吧。不然女子如此,容易被看轻。”
  长宁搂住她的肩膀装作要亲她,刘和知道她又在搞怪发疯,赶紧推她,说:“又乱来。我可是作为姐姐和你说正经的呢。”
  长宁说:“我就很正经。”
  两人不大不小地闹了好一阵,这才回慈元宫去。
  在路上,长宁望着高远的天空说:“幸而我身为公主,可以要求丈夫不能纳妾,不能养外室,要是有别人和我一起分享丈夫,我定然不会愿意。”
  刘和说她:“你羞不羞。”
  长宁笑道:“你早知道我不知羞。”
  皇帝这天傍晚果真来看长宁,正好留在慈元宫里和长宁一起用晚膳。
  刘和也在,她本来可以同长宁一起对坐用完膳,此时便只能站在皇帝的身侧伺候他用膳,不过即使如此,她也欢喜无比。
  皇帝之后便对刘和说:“刘和,你也坐下用膳吧,不必伺候朕。”
  刘和先是推辞了,看长宁对她使眼色,她才谢恩,去坐在了皇帝的旁边。
  其实长宁觉得刘和最好是皇帝说什么做什么,不要总是推拒皇帝的好意。
  皇帝又忙又累事情多,而且因生病体虚中气不大足,他又对后宫里的数位美人也没有什么心意,要是他说什么,刘和总是客气,那皇帝便也没有力气和耐心总来安抚她的心说服她了,也许最开始还会多说两句,之后发现刘和总这样,就会失去耐心,觉得她没意思,她既然喜欢站着伺候,那就站着吧。
  长宁得皇帝喜爱,最主要当然是因为长宁是他的妹妹,但这也不足以支撑皇帝大部分休息时间都往长宁这里跑,和她下棋,陪她用膳,最主要的还是长宁知情识趣,总能明白皇帝的心思,不会让他多花力气,而且会觉得和她在一起十分舒服。
  之后长宁将刘和叫到里间里去说了几句,刘和喏喏应着,然后长宁又去找坐在她书房里翻看她写的字的皇帝,和他说了一阵话。
  皇帝离开慈元宫时,便让刘和在晚间去崇政殿偏殿。
  刘和自然知道这是公主殿下的功劳,谢了长宁之后就匆匆回广元宫里收拾去了。
  四月,路明征回了京城来,带回了和鞑靼签下的盟约之书,协商共同攻打北齐,攻下北齐之后,以黄河为界瓜分北齐。
  由此看来,鞑靼可汗也是老谋深算,他在萧祐手上吃过不少亏,这次虽然是大周打败了北齐,但他知道北齐战败这一次并未伤到根本,他攻打北齐,并不一定能取胜,就要大周和他一起攻打北齐。
  但是现在大周还在对西梁用兵,要是再对北齐用兵,一时物资粮草根本供应不上。
  再者,才刚招募了兵马,都还没有训练好,怎么好就对北齐用兵。
  大周只好暂时按兵不动。
  皇帝这日去城外几营阅兵,长宁扮成他身边的宫女,也跟着去了。
  皇后一向认为长宁是女儿家出头不守规矩,皇帝对长宁却宠得很,简直有点像把长宁当成自己儿子看待的意思,既宠又爱还纵容。
  长宁觉得这大约与皇帝生病时,她一直在他身边伺候有关,皇帝是个很感念她的好的人。
  阅兵一共要花六天时间,长宁每天都跟着皇帝,皇帝身体虚,其实并不适合做这件事,但他一直坚持着做完了。
  回宫的路上,皇帝累得靠在御辇之中,累得毫无力气。
  长宁跪坐在他旁边,为他按揉肩膀,柔声询问道:“哥哥,你好些了吗?”
  皇帝身上现在已经换成了皇帝常服,而不是阅兵之时穿的甲胄,虽然那是用牛皮做的软甲,但是对身体虚弱的皇帝来说也是一种折磨。
  长宁十分心疼他,但是皇帝一直在调养身体,却因政务繁忙而起色不大。
  皇帝抬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说:“朕无事,就是那一身甲胄太重了,压得要喘不过气,太阳又太烈。倒是你,太阳这般烈,你何必跟来。”
  长宁道:“有我在您身边,总归要贴心一些。其他人想对哥哥您好,却又碍于您的权威,不敢对您过分亲近,自然不如我贴心了。”
  皇帝被她这话逗笑了,说:“是。宁宁最贴心。”
  皇帝回宫之后,就又病病蔫蔫的,长宁时常想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言壮语,但看皇帝身体总不好,就很泄气。
  五月,便是长宁的生日了。
  但是她却来不及高兴,便出了大事。

☆、第59章

  第三十七章
  慕靖老将军在四月二十七日暴毙于寿州城;消息在五月初四才传入京中。
  皇帝听闻这个消息,当场就神色一暗,差点要站不住摔倒。
  慕家虽然武将很多;但是能够挑起大梁的;却没有。
  镝长房的慕华、慕言,甚至慕昭,年纪都不够大,不能镇住场面;而慕老将军之后可做接班人的慕成英;却在当年同简王一系走得近;现在皇帝并不完全信任他。
  所以要定下下一位镇守寿州城的大将军,便挺困难。
  因寿州城的大部分兵将;都是亲慕家的;虽然这个时候,正好借此让其他将领瓦解慕家在军中的影响,但现在正是战时,将这一批猛将精兵换一个他们不认可的大将去带领,他们肯定不会服气。
  虽如此,皇帝还是得另提拔一位将领镇守寿州城,但在皇帝还没来得及确定人选时,寿州城中的一位将领就杀了另一位将领,然后带着两千多人度过淮河投奔北齐去了。
  这位叛变的将领叫蒋城,是从最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将领,而那位被他杀死的将领,乃是慕家二房的嫡子慕成济。
  慕成济和蒋城一直两看相厌,慕成济多次针对蒋城,要将他置于死地,其中纠葛太大,根本无法解开,在慕老将军还在时,慕成济还知道一些收敛,而且蒋城感念慕老将军的恩德,也不会想过要叛变,慕老将军一死,慕成济便要置蒋城于死地,蒋城于是失手杀死了慕成济,想到慕家的势力,他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他死没什么,但他手下一干兄弟,恐怕也要被牵连,所以在下面兄弟伙的怂恿下,就叛逃北齐了。
  在数十年前,北齐和大周,还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呢,根本无北齐大周之分,而且天下大乱之时,这些将领,稍微没有节操的,就是今天投降这个,明天又叛变投降另一个,所以从大周叛变前往北齐,蒋城和他手下的兵将们,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蒋城手下的这些兵将大多是战争遗孤,无家无室,跑到哪里去不是卖命求饷。
  皇帝听闻蒋城叛变跑到北齐之事,自然是惊怒交加,便又病倒了。
  长宁让去彻查了蒋城叛变的原委,得知了原因,但并不可能再招叛变的将领回来了,不然到时候谁都会叛变,反正又不用负责。
  所以大周反而下达命令,以后遇到蒋城以及其手下兵将,一律杀无赦,不允许投降,原因是他们不相信皇帝会公正地处理此事,却卖国逃往敌国,北齐兵杀死了多少大周军民,他们却不顾同胞情,叛逃北齐卖命。
  当然,除此外,随着慕成济一起造成蒋城叛逃的兵将,也都一律给予了严厉的处罚。甚至有人被处死。
  蒋城叛逃北齐,并不是事情的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因蒋城投诚萧祐,且大周大将军慕靖失望,于是萧祐决定再次大举进犯大周。
  萧祐为人十分好战,甚至会亲自上阵杀敌,还以此为乐,所以每次都是亲征。
  顾世旻因病倒,没有办法御驾亲征,而且长宁也不允许他御驾亲征,说他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顾世旻只得封了刚而立的慕华为大将,率领八万人马守寿州城,又派了另八万禁军,号称二十万,前去配合寿州城的大军阻截北齐大军。
  长宁的及笄礼并没有北方的乱子而被忽略,只是推迟了十几天才为她行及笄礼,是由皇后主持的。
  但因战争,皇帝却并没有及时给长宁赐婚了。
  再说皇帝生病了,长宁也不好恳求皇帝为她赐婚,不然那就实在太缺心眼了。
  长宁在崇政殿偏殿里为皇帝侍疾,刘和和皇后也时常来,但皇帝只让她们待一会儿就离开,长宁却被要求多在他跟前。
  皇帝没有对长宁说什么泄气话,只是眼里却有种时也命也的颓丧。他是想做个好皇帝的,但却没法让百姓过上稍微好点的日子。
  长宁只好劝他:“哥哥您是天子,即使有时候天命难违,但也有我命由我不由天之语,何必怕它。再说,这有无天命还难说,您只要好好保重身体就好。”
  皇帝点头,说:“宁宁懂朕。”
  长宁就笑了,皇帝又拉了她的手,望着她说:“朕真舍不得嫁了你,没你在身边,朕定然寂寞。”
  长宁安慰他道:“即使我嫁了,我也永远是哥哥您的妹妹,您生病,怎么会不来陪您。再者,宫中多少人,都盼着您多看一眼呢。”
  皇帝却说:“她们哪里懂朕。”
  长宁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皇帝为了这个江山社稷,已经是心力交瘁,拖着病体每天还要处理政务接见大臣,不断忧心前线战事,而后宫诸人,却都只看着自己的眼前利益,为了些首饰都能和皇后闹,然后皇后告到他跟前来,皇帝本来就在生病,还要听这些鸡零狗碎的事,他脾气好,不发火,心里却是厌烦得很,而那些宫妃,知道皇帝身体虚,却为了要自己的子嗣,不顾皇帝身体,再者,以长宁所见,她这个哥哥因为身体不好,一直阳虚,因为太虚,太医们都是三方会诊,不会给皇帝下壮阳大补之物,皇帝激素不足,当然没有那方面的兴致,所以也不愿意过分亲近后宫。
  这些事,长宁最初不知道,后来知道了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或者怎么帮一帮皇帝。
  六月初七,北境前线传来了更糟糕的情况。
  濠州城的大将王崇华被其手下牙将董志祖杀死,随即董志祖大开濠州城城门,放了北齐军进去,他自己也投降了北齐军,在城中将原王崇华的手下兵将击杀,城中百姓也受到了牵累,被北齐军杀死有数万人,而且北齐军在城中劫掠,城中百姓苦不堪言。
  濠州城被北齐军占领后,皇帝才知道董志祖和那之前叛变的蒋城乃是莫逆之交,而董志祖又和大将王崇华不睦,在蒋城叛变之后,王崇华便要卸掉董志祖的军权,但是反而被董志祖所杀,然后董志祖就放了北齐军入城。
  京中收到这个消息时,已经是濠州城被北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