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跨越千年,只为君来-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嫂子,麻烦你了。”希晨听了说道。
  希晨转头看到刘嫂子手里端着的吃食走了进屋,看来自己神游了很久了,粥和番薯的都煮熟了呢。
  ”不麻烦,我要谢谢你才对,你趁热吃,不够的话厨房还有。”刘嫂子说道。
  刘嫂子是特地多煮些地瓜,地瓜倒是自己家种了不少,勤快些也就有不少的收成。而小米则也没多少,昨天煮了两大碗,今天就全煮完了,去村长家买些白米回来,再去割些猪肉,儿子也有肉吃了。要不是遇到希晨姑娘那么好的人,还真是不知道儿子会怎么样了,所以从心底谢谢她。
  ”对了刘嫂子,那个银豆子够不够买米肉那些?够你就多买些。”希晨说道。
  希晨看着香喷喷的地瓜,热腾腾的小米粥,顿时肚子开始叫嚣了。
  这是刘嫂子家最好的吃食了吧,想到自己还不知道一颗银豆子值多少文钱,自己让人家买衣服买肉的,也不知道够不够花,于是便问刘嫂子。
  希晨是心里想着,要是不够,肯定要多给些刘嫂子。
  ”够了够了,希姑娘放心好了。你给的一个银豆子,就可以换两百文铜钱。我们这里1两黄金换十两银子,一两银子换1000文钱。买一斤大白米才15文钱,一斤肉才18文钱,粗布棉衣服一套也就五十文钱,你给的还有剩呢,放心好了。”刘嫂子说道。
  刘嫂子听到希晨的话,想来是她不知道初出纯子,那么银钱这些也不太清楚了,于是便告诉她,她给的银豆子一颗值多少银钱,好让她知晓,出了自己村里也不会被骗了。
  ”够便好,那麻烦李嫂子帮我买两套棉衣服了,谢谢你。”希晨笑了笑道。
  希晨心里想着,若是按照李嫂子说的算,自己的一颗银豆200文钱,一颗五克,五颗等于一两银子。一颗五克的金豆相当于二两银子,五颗等于一两黄金,三千颗金豆子,也就是自己有六百两黄金等于六千两银子,算是有些银钱傍身了。
  第三十一章 明日离开
  ”希姑娘你太客气了,我天亮后便去。”刘嫂子看向希晨说道。
  刘嫂子和希晨一起吃过早食后,便自己去了对面村子里,回来的时候,也才八点,她买了些米肉和自己的衣服。
  希晨知道自己的衣服比较怪异,所以没有和刘嫂子一起出去,加上,她刚到这里,为了不必套的麻烦,也就没出去,只是留在刘嫂子家里。
  刘嫂子拿回来的粗棉布衣,显然是刚做没有多久的,问了才知道是村长家的媳妇,会做一些针线活拿到镇里的布庄卖钱,正好刚做好的两套,想着下月初拿到集市卖的,这会正好给自己买了。
  希晨把棉布衣穿上后,羽绒衣服穿在里面,外面套上一套粗布棉衣服,头发依旧是扎个马尾,除了皮肤比较白希不想干农活的,姑且算是像个大山村的人。
  九点的时候,刘嫂子的儿子醒来了,希晨担心他高烧会不会烧坏脑子,但是见到他起来后,并没有表现的痴傻模样,看他和刘嫂子交流,还有和自己道谢什么,于常人无异,自己心里总算是放心了。
  刘嫂子因为儿子病好了,也就特别的开心,还把家里的一只鸡杀了,说是道谢希晨,也加些菜。
  希晨听到院子里扑腾的声音,走出来才知道,想说不已经来不及了,也就只好笑笑道谢。
  刘天儿对于她来说如今就是她的命根了吧,因为在看到刘天醒来后,说话干活都是眉开眼笑的。
  被刘嫂子喜悦的笑容所动容,希晨心情也特好,本想和她一起摘菜什么的,但是刘嫂子不肯让子碰,无聊便和她聊起去云都之类的话题,刘嫂子更是把自己知道的话都告诉了自己。
  原来三石村上级管辖的是土桥县,去云都很多路可以去,远的近的都有,看你选哪里走而已。但是最近的路起码也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到云都。
  刘嫂子也没有肯定的说,她告诉自己的也只是听村的刘大伯说的,他可是没去过云都那么远的地方。
  也就是说,只能问了这个村子的刘大伯之后在做定夺,毕竟问清楚的好。
  但是让自己奇怪的是,东月离开边境才一个月的路,怎么感觉地图似乎很小的样子。一个国家的地理边界,按照现代的规划来算,也就一万多里的路了,似乎很小的样子。
  这个问题,并没有问刘嫂子,东月的跨地有多远,因为知道问了也白问,只能以后去查探便是了。
  想到云都离这里那么远,而且再三考虑还是先去云都安家,刘嫂子说这些日子还没下过雨,也不知道之后会不会下雨什么,趁着天气是晴朗的,还是去到云都在做打算。
  刘嫂子挽留自己多些日子,但是自己决定明日离开,最后也就答应,还帮自己去找了村里的刘大伯,明早一早会带自己出村。
  第三十二章 踏上路途(求收藏)
  晚上的希晨和刘嫂子母子吃过饭后,说了一会话,便各自回房里休息去了。
  第二天一早,刘嫂子便做好了吃食,希晨起来的时候,也才刚刚天亮,吃过东西,便跟着刘嫂子去刘伯哪里,跟着便和刘大伯出村了。
  刘大伯是个皮肤黝黑面容朴实,五十多岁的老伯,一路上希晨和刘老伯闲聊了不少,不过刘大伯只是地道的乡下人,但是和刘嫂子说的差不多。
  傍晚,希晨和刘大伯才走到牛家村,借住在一个叫牛柱的家里,他家里有只瘦马,商讨过后,五十文钱可以送希晨到土桥县。
  于是希晨隔天一早,和刘大伯道别之后就又坐着牛柱家的马车出发,在山路颠簸了将近十个小时,将近天黑的时候总算到了土桥县,多亏马儿比牛快,虽然拉的依然是牛车。
  希晨没做过那么颠簸的车子,到了土桥县的时候,站着都感觉到自己在牛车上东晃西摇似的。因为在路上和这个三十多岁的大哥说的来,于是便托他带自己去驿站找个车夫。牛柱是个憨直的老实人,一口答应了。
  到了土桥县之后,希晨去了当铺,典当了些银豆,换了银钱之后,牛柱便带着自己去了驿站找车夫,说也巧,刚好遇到了一个在走商旅的,正好从别的县送货回来土桥县的马夫。
  牛柱说他是土桥县本地人,走马车为生的,姓陈,大家叫他陈伯,六十多岁,经验足还是个老实人,价格自然是公道。自己一个姑娘家,一路上不懂的可以找陈伯问,他知道的也多,路上也不会担心被骗什么的。
  于是希晨便请他做自己的马夫,送自己去云都,路费是一两银子。说好了价格后,陈伯带希晨去客栈住下,说好明早说好时间出发,跟着陈伯便自己回家了。
  希晨吃过饭裹着棉被躺着,前两晚都被冻醒了有木有,今晚还特地让掌柜的多拿张棉被的,现在躲在被窝了暖暖的。吃饭洗澡了之后,便没事做了,现在才八点多,根本就没那么快睡得着。
  油灯的灯光照的整个房间都昏黄昏黄的,希晨脑海里不停的转着,想着是在云都安家还是在别的城安家。
  云都,皇帝所在的地方,黄亲贵胄达官贵人都在那里居住,明天就要踏上去云都的路途……希晨想到风影想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找到,倒是渐渐的便睡着了。
  第二日,希晨起来吃了东西后,出客栈的时候便看到陈伯的马车等着了,于是两人便踏上了去云都的路。
  希晨看着天,还好阳光明媚,不是阴雨绵绵的,因为昨晚便换了银钱,所以离开土桥县的话时候,希晨顺道买了块布料和针线,所以此刻正在做着自己想要的大布包,因为不需要多漂亮,也就没有理会因为马车颠簸而扭曲的针脚。
  第三十三章 陈伯善意
  由于今早一早就出发了,现在还没到十二点,用这里人说的意思是午时还没过半,走在山路上,马蹄声滴滴答答的,清脆入耳,却也让人知道山林里只有他们在路上。
  ”云都还有好些日子才能到,不知道希姑娘是哪里人?”陈伯坐在马车箱前,看着前面的山路问道。
  ”我家在风氏村,去云都寻亲的。”希晨笑了笑说道。
  希晨听了陈伯的问话,直接说自己是风氏村的人,离开村子是因为外出寻亲的,反正他也不知道哪里,以后得记住自己说法便好了,也就省去很多麻烦了。
  陈伯听了呵呵一笑说到:”我看希姑娘以前没离开过村子吧?”
  陈伯想起昨天牛柱说她是第一次出村,自己也看着她一个姑娘家的,要去云都那么远的路途,虽然同僚还是有的,但是想着再赚多一笔钱,于是便答应了希晨做她的马车发,送她到云都的。
  ”是的,这是第一次远行。”希晨说道。
  陈伯说的没错,除去记忆中的那段不算,现在是真的第一次出村,这样的局面,归根到底是因为着陆点错了有木有,唉,若是按着记忆中的那样的话,何必那么纠结,会出现在这个边境地区呢,也够黑的了。
  希晨想归想,可是并没有说出来,而且这些事情也不能随便说,所以,这次她用自己的原名,而不再用夕落这个名字。还有就是,自己不是这个世界来的人也不能随意告诉别人,免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怎么都觉得,自己曾经记忆中经历的,就如自己的上一辈子那样,现在有机会重来,所以自己绝对要小心谨慎,特别是要远离那些皇亲贵胄,若是真有暮云辙,自己也要兜路走,绝对不能认识这人,这叫防范未然。
  ”希姑娘一人出门在外,可是要小心了,特别是云都,哪里很多我们平民惹不起的贵人,你要是去哪里就可以要当心些,虽则我朝皇上是个明君,但是总有些是不按规章的人。”陈伯小声的说道。
  陈伯是担心希晨个小姑娘独自在云都生活,山村长大的村妇,不是世面,惹上什么不得了的人便糟糕了,出于好心便提醒一下希晨。
  ”谢谢陈伯,这个我知道的,一人在外,自然是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的。”希晨听了后说道。
  听了陈伯的话,希晨心里是很感触,出门在外,特别是在这个世界举目无亲,听到他的一席话,尤其感到暖心,自然是要谢过陈伯的一番善意了。
  ”姑娘懂便是,若不是现在四下无人,我也不会多说,凡是小心。”陈伯说道。
  陈伯听了也就笑了笑,知道自己的话无人时候低声告诉她的,这个小姑娘会放在心上,也就没有在多说,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
  第三十四章 明智之举
  ”好的。对了陈伯,牛大哥说你家住在土桥县的是吧?家里还有什么人?”希晨问道。
  希晨看着陈伯人好,于是便和陈伯闲话家常,陈伯年纪也不小了,还在干活,家里应该不是很富裕的吧,住在土桥县,去云都很远呢,他回到家可能也要一个月以后了。
  ”是啊,我自小便哪里长大,如今家中还有个老伴,女儿嫁到了边上的村,生活也不错。还时不时的唠叨几句我这个老头子,让我别做马夫。所以走完云都这一趟,也就不做马夫了,在家里种种田过完下半生。”陈伯笑了笑说道。
  陈伯说着的时候,却是想起了家里的老伴,还有女儿每次回门都会叨扰的情景,心里就觉得很满足,连带着脸上也是幸福的笑容。
  ”陈伯,真是不好意思了,我不知道你要退休,麻烦你了。”希晨说道。
  难怪昨天跟他说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会才答应的。毕竟,土桥县去一趟云都来回也要一个多月,他回到土桥县也已经寒冬十二月了。他是想不再做拉车为生了,回家种种田也好,他的年纪也大了,她女儿叨扰他是因为担心他,怕他身体吃不消,劳累着了,看来是幸福的一家子呢。
  ”哪里话,我看着姑娘年纪不大,我老头子走了那么多年的马车,对于去云都的一路也算是熟悉了,所以便接了你的活。”陈伯说道。
  其实陈伯是看着希晨年轻,听到牛柱说是第一次远行,他信的过自己,所以才带着她来找自己的。其他同行的那些人他觉得不可靠,所以没有带她去,牛柱虽然笨些,但是明白那个是可信的人。
  ”谢谢你陈伯,我是第一次出门,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所以住宿吃食有什么需要的,你告诉我一下便是。”希晨说道。
  希晨是真心谢谢陈伯,幸好一路来,都是遇到实在的乡下老实人,也算是幸运的了。不过让人愁的是的,在接下来的差不多要做一个月的马车,不停地赶路,想想就绝的无奈。
  ”呵呵,姑娘客气了,你还没到云都,就已经付给我了马车钱,这是姑娘对老头子的信任,既然如此,老头子我理应诚信待姑娘,一路上有什么需要我会和姑娘说的,放心,一个月内便会到云都的。”陈伯小小说道。
  ”好的陈伯。”希晨点点头说道。
  十二点半左右的时候,马车在山林的路边停下歇息半个时辰,也让马儿吃点草和些水,当然希晨和陈伯也要吃东西不是,之后两人才又继续赶路,天黑时候便找住宿的地方落脚。
  一连多日的赶路后,希晨意识到,陈伯对于去云都一路真的是熟悉,一路上没有遇到露宿山林的情况,最多也就借住在村中的山野人家,而且多数还可以住到客栈里,请陈伯做自己的马夫,是明智之举。
  第三十五章 月国史记
  在陈伯口中希晨知道了不少事情,现在是在暮云国,其它三国还是和记忆中的是一样的,分别是520小说国,风清国和蓝耀国,暮云国最大,但是年历却是东月119年。
  希晨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了陈伯,才知道缘由。
  原来,东月的命名,是在一百多年前结束四国定疆而治的时候,商议而定的。
  那时候改悬岛一名为东月,是因为一统悬岛的帝君,姓月,所以后人尊悬岛帝为月神帝。
  四国国君经过商讨一致认为,日出东边,彰显着朝气蓬勃和希望,而曾经的月神帝深入民心,故而命名为东月。当时时历也正好是元历一千年的十二月三十日,故此同时颁布为新历年设为东月年,自此便没有有了悬岛叫法,改为东月年历一说。
  月神帝,姓月名元志,他智勇双全,一身好武功,知人善用。他本是一个孜国的小皇子,年少便已善名在外。十五岁那年,接任国君,更是为民造福,兴修水利,广纳人才。因为当时悬岛多达七十个小国,总是战事连年,民不了生。
  在月元志十八岁那年,得到了仙人名为玄风易的帮助,自此战无不胜。他一边休养生息,一边安抚新民,仁政治理,花了二十二年的时间,也就是在他三十岁那年,得以一统悬岛,定紫都为帝京,也就是现今蓝耀国的京都蓝都。改国号为月国,年号为月顺,登基称帝,世人称之为月神帝。
  月神帝亲封玄风易为国师,赐玄风氏一族为灵族。还颁布了法令,月国后继子孙皆由国师扶政,听取国师忠臣良言治理月国。同时还颁布计算时厉,悬岛元历一年,而之前时厉则定为上元年。
  希晨听着陈伯口中的月神帝,和自己记忆中的有些出入,民间传说会不会有部分不可全信,于是问了陈伯有没有史记一类的书籍。
  从陈伯口中得知,书店里有月国史记这本书的,于是希晨便在城里投宿的时候买了一本,这才知道月国的历史,还有陈伯口中的那段在开篇时候也有记载,这才相信了。
  看了月国史记,希晨才知道悬岛月神帝,他是月国的第一任帝君,也是月氏一族的人,从千年前开始一统悬岛,之后他的国家统治月国长达七百七十一年。
  悬岛月神帝,月国帝君,一生只爱一个女人,皇后梦千瑶,记载中说她是国师的义妹,帝君极爱帝后,二人更是心心相惜,恩爱相守,他们两人的相遇相识更被当时百姓传为佳话。
  月顺二年,皇后梦千瑶给月神帝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先出生的是哥哥,妹妹晚一个时辰降临,皇后却因此大出血而离世。月神帝悲痛无比,直到三个月后,给皇子赐名为承欢,公主则赐名为思梦。
  第三十六章 末代帝君
  史书记载月神帝是一个专情男人,他在皇后离世后,便没再立后,给皇室制定了一系列训示。在位的十二年年间,更是勤政爱民,亲自教导太子和公主。直到皇子和公主十岁半时,月神帝因为对皇后忧思过度,抑郁成疾而薨。
  举国哀悼七日后,十岁太子月承欢遵照月神帝遗诏,把他葬入紫都的皇家陵墓,一个月后太子登基,改国号为盛昌,国师玄风易扶政,开始了之后月国昌平盛世的治理。
  历任的帝君,月神帝有训,为了避免纷争,后宫不得超过十人,即为一皇后四妃五嫔。即便如此,可君王的子嗣依旧单薄,最多的一辈也不会超过五个。
  而先祖有训,皇室皇子不允许争夺皇位,全部皇子不得私营结党,皆由国师教导,听取国师言训,一律选取明贤之人立为太子。一直到月氏一族的二十一代,也就是第三十八任帝君月祥安。
  新帝月祥安登基后,设年号为祥和,祥和帝依然遵循祖训,也是个明君,月国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
  祥和帝后宫一个皇后四妃五嫔,正如上述所言,祥安帝的子嗣只有两个皇子,两个公主。
  一个是贤贵妃所出的大皇子,月崇毅;另一个是皇后所出的第三个孩子小皇子,月崇云。
  世人皆知大皇子,用崇毅为人耿直,文韬武略,必定是个明君,十五岁那年被立为太子,并且准备再二十岁那年传位于他登基为帝,然而却因为十七岁那年,太子因一场急病,国师用尽办法,只能抑制病情却无法根治。
  太子的病情日复一日的加重,十九岁半时候,太子病重。最后不得已,国师使用秘术,最终挽回了太子的命,可也只是延长了半年的寿命而已,并且在太子二十岁生日那夜,病重不治身亡。
  月国不可后继无人,于是一年后,祥和帝立二十岁的月崇云为太子,但是小皇子生性懒散,不学无术,并不是明君。然国师知道月国气数将尽,却也只得听任祥和帝。
  而祥和帝却一直在国师的帮助下,强撑着身体治理国家,能拖一日是一日,直到月国七百六十一年秋,祥和帝已经病入膏肓,初秋三十病逝,享年五十一岁。
  祥和帝死后次月,二十九岁的太子月崇云登基,年号为云安帝,年近七十的国师依旧扶政,但是云安帝本就不学无术,懒散成性,起初的五年,因为碍于国师的威严,依旧会按照先祖的的训诫,治理朝政,虽无大行,却也算是四海皆安。
  但是昏庸无道的祥和帝,渐渐的就烦于国师的进言,近歼臣小人,远忠臣良君,并且还残害忠良。云安帝九年,竟把国师撤职,并且听信小人,下令屠杀灵族,也就是国师玄风氏一族。
  第三十七章 月氏灭族
  然而云安帝却失算,作为国师,早已卜算得知危机随现,也就早早把族人迁走隐居起来,所以他最终只能抓拿了国师一人,并且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了国师。
  百姓得知国师被赐死,纷纷指责云安帝,然而此事云安帝身边的歼臣小人早就预料到,时候更是然云安帝颁布了一些列的禁令,使得百姓敢怒不敢言。
  而此后,云安帝更是听信谗言,大量征收赋税,弄的民不聊生。还扩建宫殿,专设后亭,搜纳美女,违背先祖遗训,弄得民怨四起。
  后宫更是分为三宫六殿九阁六十四庭,后宫嫔妃多达三千人,美其名曰为延续子嗣。据记载,皇子便有三十九个,皇女更是有七十八个。他终日思yin欲,不理朝政,把朝上的事情交给那些鼠辈之臣,弄得整个朝堂被歼臣当道,忠良之臣纷纷被含冤屈死,更是民怨沸腾。
  云安帝十年,也就是元历七百七十一年,各地诸侯藩王纷纷揭竿而起,没有国师指点的的云安帝,光靠一群纸上谈兵歼臣,毫无反抗之力,被揭竿的起义的人一举攻入皇城,对于月氏一族则就地诛杀,血流成河,一夜之间被灭族。
  但是各地藩王诸侯,并没有重新推举国君治理月国的基业,而是各自拥藩地州县自立为王,并且一月之间,就出现了十几个自立为王的小国。
  悬岛八百年开始,各国纷争不断,各国边境战事连年,长达二十年之久,也就是七百九十一年,灵族后人再现,各国闻讯而至。
  同年,却因为其中的小国君王,心生歹念,见不得灵族人择他国而扶持,继而生起了屠杀灵族之心,灵族真正的遭到了灭族之灾,玄风氏族自此便消失于悬岛,也就是说灵族已经被灭族三百多年了。
  关于灵族,希晨发现月国史记中,并无详细的记载,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云安帝恶行,亦或是后来的藩王君主,故意把关于灵族的事情刻意抹去,使得后人不再尊崇国师,而导致灵族的一些信息没有了记载。
  现代不是有古时的焚书坑儒,历史的事情,不是亲身经历又怎么会知道的那么多。
  不过东月的过去,希晨觉得虽然难以相信这些都是真的,不过事实摆在眼前,有史记为证,虽然相差一些,可也是东月,并且自己就身在此处了,已无需再多说。
  希晨心里也明白,要弄清楚东月这里,不可能一朝一夕便做到,月国的历史是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