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我的专属锦衣卫-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只知道再过一年多皇上会驾崩,似乎皇子早在那之前就过世了,然后诚王上位,清洗阉党。连皇帝究竟是死于什么病都不得而知。
    只到了今日,她忽然觉得十月十六这个日子熟悉,可到底为何熟悉,她又想不出。这感觉实在很窝心,就像吞了颗果核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又吐不出。
    直至乘车由何智恒送至皇城,进了最北端的神武门,杨蓁还在绞尽脑汁地想今天到底会出什么事。
    何智恒见她心不在焉,还当她是即将面圣心里惶恐,下车时就笑着宽慰她:“皇上自来仁善谦和,你又无需多说话,纵使出了点差错,皇上也不会怪你,不必害怕。”
    杨蓁笑着点头:“干爹,我省得。”
    昨晚徐显炀初初定下要携她一同进宫面圣时,她还有些惶恐,临到此时,被十月十六这个日子占据了心神,反倒不怕了。
    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不年不节,也不是皇上的千秋寿诞,按理说前世能被她记住具体日期的大事件少之又少,可眼下面对着与前世已然大不相同的境况,丝毫寻不到任何根据,任杨蓁想破头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她只是能隐隐感觉得出,今日要出的那件事,总不是件好事。
    进入神武门后,何智恒便将她交给一位相熟的宫女姑姑引领,自己则过去前殿与徐显炀诚王会合。
    杨蓁谨记何智恒昨晚告诉她的各样规矩,亦步亦趋地跟在宫女姑姑身后,沿着灰条砖铺就的宫道一路向南走来。
    宫里宫女都是统一配发的服饰,杨蓁今日亦如寻常的少年宫女那般,穿了一身素净的竹根青色提花棉布夹棉袄子,下配深石青色的双膝拦马面裙。领路的宫女姑姑品秩高些,只在与她相同的袄裙外面加了一件藕荷色比甲。
    杨蓁穿着这一身走在宫内长长的夹道里,被瑟瑟北风正面吹着,冷得有些发抖,但还是坚持依照从宫女所里学来的规矩,将全身端得直直的,不缩一点脖子。
    从神武门去到乾清宫这一路全靠步行着实不近,半路上还有一桩奇遇。迎面见到几名宫女排成一行纵列走来,当前一个竟是从前宫女所里教她规矩的梁嬷嬷。
    错身而过时,杨蓁朝梁嬷嬷嫣然一笑算作招呼。
    梁嬷嬷却看着她一怔。杨蓁看得出来,她是根本没能凭这一眼认出自己是谁。想来也是感慨,不知当日与自己一同受训的那些女孩子如今怎样了,在宫里过得可好。
    宫女姑姑带她去到乾清宫,送她到一处庑房等候,自己就退了出去。
    这里是专门候着见驾的地方,徐显炀与诚王都已等在里面。杨蓁刚一进屋,徐显炀便迎上来,关切道:“很冷么?瞧你这嘴唇而都冻紫了。”
    杨蓁见他当着诚王的面不但如此问候,还要来握她的手替她焐着,大感不好意思,忙缩了手道:“无妨的,在屋中呆上一会儿也就好了。”
    诚王悠哉地坐在一旁的官帽椅中,微挑眉心,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
    徐显炀接着嘱咐:“你别怕,到时话都由干爹去说,我与王爷来补充,你只需站在一旁听着,最多被今上问上几句话,你据实回答就好。”
    这番话他自昨晚到现在已说了四五遍,杨蓁啼笑皆非:“知道了知道了。”
    诚王插口道:“你担心些什么?她应付我时那般游刃有余,换做皇兄,我不信她便能怕到哪儿去。”
    徐显炀心想:她那会儿不怕你,是因为把你当坏蛋,真遇上让她心生敬畏的就不一样了。
    他还清晰记得杨蓁初见何智恒时的反应有多夸张。
    过不多时,何智恒进门来道:“王爷,显炀,皇上宣咱们觐见了。”
    诚王站起身来,与徐显炀都低头检查了一下仪容,未等出门,何智恒又道:“王爷须得心里有个准备,今日之事恐怕有些出乎咱们意料。宁守阳此时正在里面,只不知是何来意。”
    诚王、徐显炀与杨蓁三人俱是神色一凛,诚王问:“怎么,皇兄留了宁守阳在,还宣我们进去?”
    何智恒一对花白的长眉紧紧锁着,喟然道:“正是。”
    如果宁守阳是为不相干的事觐见,皇帝一定会在送走了他之后再宣他们进入,如眼下这般,宁守阳是为何而来就不难猜了。
    屋中几人都不由心情沉重了起来。
    当下杨蓁继续候在原地,何智恒引领诚王与徐显炀登上丹陛,来到乾清宫正门跟前,隔着门帘报了一声,得到里面应声之后,小宦官挑起门帘,请三人进入。
    乾清宫内被地龙与暖炉烘得温暖如春,拐进了西梢间,就看见至元皇帝白淇珩身穿月白缎子盘龙团花常服坐在南炕边上,下首的官帽椅中坐着一个身形清瘦的老人,身穿绯色官袍,胸前绣着三品侍郎的孔雀补子,下颌垂着五绺花白长须,正是时任兵部右侍郎的宁守阳。
    臣下对藩王亦执臣礼,见到他们进门,宁守阳立即站起身来。尽管如此,还是能看得出他在皇帝面前的过人体面——以一般臣下而言,应该是自听见奏报诚王要来时便起身恭迎才对。
    当下诚王与徐显炀一同向皇帝施礼见过,宁守阳也向诚王施了礼,皇帝为诚王赐座,本也叫徐显炀与何智恒一同落座,却被两人婉拒未受。
    何智恒是家奴,在有外人在时与主人同坐未免不妥,徐显炀则不愿在干爹站着的时候自己落座。皇帝明白其中关窍,也未坚持。
    “你们的来意,朕已明了。”皇帝对他们道,“稚恺公方才已然言明,是他家管家孙良因早年与耿德昌结下宿怨,一心想要报仇雪恨,他挨不上耿德昌的身,就想着在其死后杀了耿家小姐泄愤。最近你们都牵涉其中的那桩案子都是他的手笔,稚恺公已然查明,并将孙良及其涉事手下一并交由刑部大狱收监。”
    果然如此!诚王、徐显炀与何智恒三人听完,心中浮出的均是这四个字。
    对方知道派人刺杀柳仕明被他们挫败,知道他们解决了卢刚,又解决了李祥和那三名杀手,即使尚可确定没有什么真凭实据落在他们手上,也是要为自保采取点措施的了。
    这就是宁守阳的措施,丢卒保车!
    如此一来,宁守阳就是主使人的猜测已可落到实处,可是,偏偏被他抢先了一步来报知皇帝,皇帝本就对他信任有加,再听了他的说辞先入为主,还怎可能去怀疑他才是本案主使?
    宁守阳重又站起,向诚王拱手施礼道:“都是老臣不查,竟叫下人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还令王爷都受了搅扰。老臣本打算今日出宫之后便去到王爷府上,亲自向王爷请罪来着,王爷既已来了,老臣便偷个懒,借皇上这方宝地向王爷告罪了。”
    他是太子太师,连皇帝都对他尊敬有加,照常理在皇帝面前向诚王行礼,诚王总该起身还礼的,可这一回诚王却动都没有动,只淡淡道:“不查之罪也便罢了。只是,我与徐大人及何厂臣今日来面圣申明此案案情,宁大人也偏赶今日前来谢罪,这当真是碰的巧呢。”
    宁守阳满面慈和恭敬的笑意,未及开口,皇帝先道:“是那孙良体察到罪行败露,昨日收拾细软准备逃遁,才被稚恺公发觉。稚恺公亲自问讯了一夜,问清了案情来龙去脉,今日便来呈报。你们又是因何决定今日来的呢?”
    诚王道:“回皇兄,是因徐大人那边前日擒拿到的人犯已然招供,录下了供词。”
    “哦?那人犯可曾说明主使人为谁?”皇帝脸色仍然温和,语调中却露出一丝凉凉的味道。
    诚王望了一眼宁守阳:“正是宁大人府上管家孙良。”
    皇帝笑道:“这不是殊途同归么?难不成你还会以为稚恺公会与那孙良有所串通不成?”
    诚王的视线一直钉在宁守阳脸上,就像要将其钉穿钉死。徐显炀在这场合最没资格主动出言,虽也是满腔愤慨,却只能忍耐,何智恒则暗中为诚王使着眼色,示意他稍安勿躁。
    诚王默了片刻方道:“皇兄说的有礼,臣弟无凭无据,自不敢对宁大人妄加揣测。”
    皇帝面现满意之色,向宁守阳道:“稚恺公连夜审讯辛苦了,案情朕已知晓,您就请回去歇息吧。”
    “是,老臣告退。”宁守阳施礼道,复转向诚王,“原先听说王爷一向与厂臣不睦,老臣还为之忧心,王爷乃圣上亲弟,厂臣乃国之股肱,您二人倘若果真不和,岂非国朝一大憾事?今日一见……”
    诚王等不及他啰嗦下去,便冷笑道:“没错,那都是坊间传闻罢了,想不到连宁大人都骗过去了。可见外间谣言甚多,不足为信。其实我与徐大人一向知交莫逆,又怎会与何厂臣不睦?厂臣忠于皇兄,实乃国之股肱,本王对他老人家十分敬重,没有半点不满。”
    徐显炀与何智恒闻听,都是心下凛然。
    诚王对何智恒的真心敬重怕是并没多少,但他就是要以此直接向对手警告:我如今已然与你们的敌手站在一方,想要借谋害皇兄、扶保我上位来翻身,纯属做梦,想都别想!
    他是一想到对方有心谋害兄长就义愤难捱,等不及拿到凭据将对方扳倒,就迫不及待要与之摊牌了。
    宁守阳脸上笑意依旧自然:“那就好,那就好。老臣告辞。”
    皇帝亲自起身相送,待宁守阳走后,他重新归座,有些嗔怪地看了诚王一眼,问道:“你们究竟查到了些什么证据,竟连稚恺公都怀疑上了?”
    才将将感觉到他们对宁守阳的怀疑,皇帝便是如此态度,显见在拿到真凭实据之前,是别想皇帝来支持他们调查宁守阳的了。
    何智恒示意徐显炀答话,徐显炀便道:“回皇上,臣等并未查到宁大人任何罪证,只因嫌犯是他家管家,才疑心到宁大人亦有牵连而已。”
    诚王接过话来:“皇兄恕罪,只因这一次嫌犯都已登门来到王府之中杀人作案,臣弟迁怒宁大人的失察之过,才对他说话不甚恭敬罢了。不干徐大人与厂臣的事。”
    这也是皇帝头一回听他言语中流露对何智恒的敬意。若说方才那一句或许还有在宁守阳面前故意做作之嫌,这一回才不会掺假。
    皇帝将他们三人依次看了一遍,含笑道:“稚恺公方才那话说对了,能见到你们和睦共处,朕也十分欣慰。淇瑛,愚兄从前费了多少口舌,为你解释智恒并非窃权揽政的权宦,也不见你有所松动,想不到借由这案子促成你们联手,倒是水到渠成了。可见那孙良也不无功劳呢。”
    诚王略略苦笑:“皇兄见笑,从前忠奸不辨,好坏不分,确是臣弟的过错。臣弟同样庆幸能得此机缘看个明白。不过,凶嫌于舍下作案之时明显有意栽赃徐大人,以挑拨臣弟与徐大人的关系,臣弟实在想不出,孙良区区一介管家,又是为寻仇作案,有何必要来做此事。”
    皇帝未予置评,道:“方才稚恺公讲述的案情不甚详细,此案一直是显炀过手的吧?你便来为朕细致讲讲,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臣遵旨。”
    要细致将其案情,就需要说到杨蓁这位重要证人了。
    杨蓁在庑房中等了少半个时辰,便被一名內宦传召入内觐见。
    进到乾清宫东梢间,杨蓁依着规矩,低眉敛目地向皇帝见了礼。
    皇帝叫了起,打量她两眼,朝诚王笑道:“你当真是挑走了朕的一位好宫女呢。”
    徐显炀听了这话便想:可见当日蓁蓁说的没错,诚王真算得上我二人的大媒人,若非他一早挑走了蓁蓁,如今她还不定归了谁呢!
    至元皇帝绝非一个好色成性的君主,但皇帝看中个颜色过人的宫女,信手收用,简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像杨蓁这等成色的女子入宫当差,不出意外的话,恐怕迟早会是那样的结果。
    诚王含笑接道:“皇兄也别怪我,我不是还成就了一段好姻缘么?”
    皇帝看了眼徐显炀:“依显炀方才所述,孙良指使人谋害了耿家小姐之后,有意嫁祸给杨姑娘,想来也有迷惑视听为自己脱罪之意,并不能由此判断就是为了挑拨你与显炀啊。”
    诚王暗暗喟叹:“皇兄说的是。本案一直是徐大人负责侦缉,还请皇兄允准,由锦衣卫接手孙良审讯。”
    “不必了。”皇帝语气坚决,“既然显炀与杨姑娘已有婚约,此案便已涉及到了显炀私事,不好再由锦衣卫过手,还是交由刑部去办吧。”
    杨蓁早在何智恒去到庑房说起宁守阳在时,便猜到今日会是如此结果,听后也只有暗自叹息。
    想一想现在的局势也是讽刺,当初一直觉得皇上驾崩、诚王继位就是他们的巨大灾难,如今反而是他们拉拢到了诚王,皇上倒信了对手,杨蓁几乎已经盼望起诚王继位了。
    诚王却仍不甘心:“皇兄明鉴,那孙良不过一介管家,若非有强硬的靠山,怎会有胆量雇凶到王府杀人?再说他的仇人只是耿德昌,又非耿家女儿,倘若只为了谋害仇人之女便要行此大险,何不当初直接去谋害耿德昌呢?这根本不和情理。”
    “所以不是还需刑部严查的么?”皇帝面色冷淡了几分,“孙良有靠山,难道就一定是稚恺公?你如今无凭无据,难道就想要朕下旨,允许你们对稚恺公封府收监不成?”
    有了皇帝这一句话,日后徐显炀与何智恒想要动用厂卫暗查宁守阳都会束手束脚,但凡被宁守阳察觉了一点端倪,再来皇帝跟前告上一状,就会让皇帝对他们更加心生不满,信任也会随之大幅降低。
    如此看来,别看他们终于得知了敌手是谁,以后想要案情再有进展,恐怕是比从前更难了。
    如今对此最为失望的,非诚王莫属。眼见皇兄对那个有意要谋害他的恶人反而比对他这个亲弟还要信任,他该有多愤懑?
    杨蓁、徐显炀与何智恒都忧虑地去望诚王,眼下他们确实证据不足,可不宜继续与皇帝顶撞下去。
    诚王万般无奈道:“不敢,皇兄如何安排,臣弟听命就是。”
    皇帝叹息一声:“你也是成了家的人了,该当审慎言行。这一回换出耿家小姐这事做得够荒唐了,朕也不来责罚你,你日后可要好好补偿显炀他们小夫妻两个。”
    待诚王应了,徐显炀与杨蓁也谦辞谢过,皇帝又笑道:“择日不如撞日,朕今早方听皇后念叨说下月二十八便是吉日,显炀就定在那日成亲吧,朕来拟旨为你赐婚。杨顺铮的案子早已平反,追封他为太子少保,封你的新夫人为三品诰命夫人。”
    杨蓁与徐显炀一听,连忙跪地谢恩。
    方才对皇帝陈述案情,自是不会去提他二人在王府之中夜间幽会的事,但还是被皇帝听出端倪——私定终身的男女必定情深弥笃,怎可能不急着成婚呢?是以皇帝干脆为他们指了个就近的日子。
    诚王脸上掩不住的怅然,正待起身告辞,忽见一名宦官进来报道:“回爷爷,贤妃娘娘带了大哥儿过来求见,说是奉皇后娘娘之命,问问您大哥儿的周岁怎么过。”
    诚王与徐显炀都是外男,不可与嫔妃碰面,闻言便一齐请辞。
    皇帝却道:“不忙。”又向宦官吩咐,“叫贤妃到偏殿候着,先把大哥儿带进来吧,他叔叔也有日子没见他了。”
    宦官应了下去,片刻后便引了乳娘进来,乳娘怀里抱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婴孩,婴孩头上戴着镶貂毛的虎头帽,身上穿着腥红福字团花的锦缎棉袄,白生生的脸上一对水灵灵的眼珠,满是好奇地挨个打量屋中众人。
    一见到这孩子,屋中众人的神情全都软化下来,连诚王都真心笑道:“都长这么大了,皇兄当真体恤我,我可是有日子没见大哥儿了。”
    说着也不等皇帝答言,便从乳母手中抱过孩子来逗弄着。
    皇帝笑道:“知道你待见他,既这么喜欢孩子,怎不快些自己生一个?前年为你纳了三个妻妾,快两年了还未听见一点喜信儿呢。”
    “我又不急着立世子,多等两年也无妨。”诚王信口应着,取出身上一个通体碧绿的玉蟾挂件来放到孩子的小胖手里让他搓弄着玩。
    徐显炀见到杨蓁直直地望着诚王怀里的孩子,脸上的神情却不见半点怜爱欢愉,反而轻锁双眉,似在忧虑,不免费解:她在想什么呢?难道看出皇长子有何不对劲?
    杨蓁此时可谓是心潮涌动,正在急急思索:再过一年多皇上驾崩,皇长子似乎就是今年过世的,可眼下已到了年底,皇长子又看着还很健康,会是因何过世的?与我记得今天这个日子是否有何关联?
    十月十六,十月十六……至元九年的十月十六究竟出了什么事?
    正在想着,忽听见外面传来一声响动,就像远远地开了一记火炮,轰隆一声大响,但传到此处已不明显。
    虽不明显,却仍是平日极少听见的声响。屋中众人皆被惊动。
    皇帝问:“那是什么响动?莫非神机营的火炮走了火?”
    何智恒吩咐旁边一宦官:“立即传话东厂去打探清楚。”
    话音还未落,便感到地面一阵微微的震颤。众人又是一齐疑惑:难道是地动?
    近几年来北直隶一带确实地动频繁,但每一次都不严重。
    谨慎为见,诚王将皇长子朝乳母递过去:“还是先带侄儿回去吧。”
    乳母正张开手臂来接,不料一直站在一旁的杨蓁竟陡然扑上前来,一把将皇长子自他们两人中间夺了过去。
    在场所有人都是大吃一惊。徐显炀几乎以为媳妇是因首次面圣过于紧张而发了癔症。
    杨蓁抱过皇长子便迅速蹲在地上,让皇长子放在膝上,双手则紧紧捂住了他的双耳。
    这一瞬之间,除她之外的在场所有人都是满面惊诧,皇帝正想从炕边站起,离她最近的徐显炀想去拉她,诚王、乳母、何智恒以及站班宫人们则都是惊疑不定地望着她。
    却在此时,一声比方才那声响动大了数百倍的巨响轰然传来,几乎震穿了人的耳鼓,紧接着地动山摇,整个世界都是一阵剧烈震颤,所有站着的人都摔跌在地,房屋被震咯吱乱响,抖落不少灰土,身周一片琉璃与陶瓷器皿摔碎的杂乱声音。
    一切都只发生于短暂一瞬,待得众人回过神来,巨响与震动均已消失,若非见到周围大量器皿摆件摔在地上的狼藉之状,人们几乎要疑心方才那古怪变故都只是幻觉。
    皇帝因在炕边倒未摔着,徐显炀扶起何智恒,乳母与站班宦官扶起诚王,众人又都不约而同地朝杨蓁望过去。
    杨蓁仍好好蹲在原处,小心地松开双手去看怀里的皇长子,但见小家伙眨着大眼睛愣了愣,忽咯咯地笑了出来,两只小胖手胡乱挥着,不但未见惊吓,似乎还觉得十分好玩。
    杨蓁大松了一口气,抱着皇长子站起身,就见到了众人的目光攒射。
    前世至元九年十月十六巳时三刻许,北京南城的安民厂火。药仓库爆炸,倒塌民居上百户,死伤逾千。皇长子受惊过度,当夜起高烧不断,终于一月后病逝。
    杨蓁正是在听见那最初的一声爆炸,才终于想起了此事。

正文 58|双向出击

    火。药库爆炸; 死伤甚众; 连皇上都受了惊扰,自然是桩了不得的大事。
    当天京城的所有相关衙门便都行动起来,勘察的勘察,侦缉的侦缉,卜算的卜算; 上疏的上疏; 民间趁火打劫的趁火打劫; 锦衣卫驯兽所的校尉们全体出动去寻回受惊逃逸的大象老虎豹子……京城陷入一片恐慌与忙乱。
    诚王当日宿在了清宁宫,陪伴受了惊吓的太后。
    次日早朝过后; 徐显炀单独去到乾清宫呈报锦衣卫对安民厂爆炸的初步缉查结果; 告退出来走到东华门内时,就见到诚王正站在这里等他。
    “怎样; 拿了个什么说辞去搪塞的皇兄?”诚王笑吟吟地问; 毫不掩饰看热闹的心思。
    徐显炀面无表情:“是锦衣卫属下曾送来安民厂存有隐患的消息,我与蓁蓁说起过; 她就上了心,可惜我没当回事; 才未去防患未然。我已向今上请罪了。”
    诚王拿手指闲在地玩弄着斗篷边沿的白狐毛:“皇兄怕没那么好蒙混吧?”
    徐显炀依旧面无表情:“皇上毕竟比王爷成熟,知道难得糊涂的道理; 不会追根究底。”
    这下诚王也面无表情了; 看了他片刻才道:“你这般对主婚人说话,不觉得失敬?”
    徐显炀便乖乖拱手施礼:“下官失礼了,王爷恕罪。”
    诚王唇角一扯:“别当我不知; 她为何可以未卜先知,对你也一样没有实说,不是么?”
    徐显炀终于露出一点颓丧:“王爷圣明。”
    诚王的笑意重又浓厚起来。
    本来状告宁守阳失败,实在很令他堵心,那个有心谋害他兄长的恶人,多容其活一天对他都是莫大的折磨,一想到将来还不知何时才有望揭露其阴谋将其扳倒,诚王就堵心得没法儿。
    没想到紧接着出了这档子事儿,吸引走了他的部分兴致,尤其是再见到徐显炀吃瘪,诚王才总算觉得爽快了几分。
    对外人徐显炀可以竭力蒙混敷衍,却着实不大满意杨蓁连对他也不肯实说。
    何府辟出单独的一座跨院给杨蓁居住,近几天来徐显炀自是也将这里当了自家。等料理完了衙门里的事务,徐显炀便回到了这里。
    等再面对杨蓁时,两人却是相顾无言。
    昨日还在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