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贵女当家-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压力真tmd大啊!!
瞧瞧人家给贴身丫头找男人的标准,不是县令就是知府的……
那轮到你自己,要找个哪样的?
你大爷的!!
谨彦一行四人中午简单用了些,她自己备了二十个包子便去了和喜堂门口盯那流量。
盯了差不多一个时辰,谨彦发现,由于现在是过年,所以,大家都是买大八件。
也有少许带着孩子出来买的,会随手给孩子买块零嘴,但这种情况倒并不多。
谨彦想了想,便让清河跟谨行的小厮去和喜堂另外的分铺做流量记录,她和谨行则进了铺子。
和喜堂在京城总共有两家分铺,其中一家开在城东,一家开在城南,都是主打做富人贵人生意的。
一般小户人家,和喜堂的东西还真的买不起。
哪儿的饼虽然是单独一个个买的,不过,一个饼的价格就差不多一般小户人家半个月的口粮了。
像现在凑八大件的福字饼,太师饼,寿桃饼,银锭饼,卷酥饼,鸡油饼,枣花饼,都是不单卖的。
由于过年是旺季,和喜堂现在也就卖另外的三种比较热卖的糕饼。
谨彦瞧了瞧,冲一个伙计招了招手道,“小兄弟,我是打外地儿来的,头一次来你们和喜堂,不知道哪个好吃?你推荐一下?”
“不知道哪个好吃,每个饼都买一个好了,我看这位小姐也不像穷人家出来的。”
那小二一听说谨彦是从外地来的,便有些看不上。
要知道,他可是实打实的,根正苗红的京城人,那优越感就比这种外地来的泥腿子强!!
“可是,万一不好吃呢?”
谨彦皱了皱眉头说道。
“笑话,我们和喜堂那是几十年的老字号,你满京城打听打听,只有吃不起我们家的,没有说我们家不好吃的。”
那店小二很不客气的反驳道。
“每个人喜欢的口味不同,有些人喜欢吃辣的,有些人喜欢吃酸的,有些人喜欢枣泥馅的,有些人喜欢芝麻馅的。”
谨彦好脾气的解释道。
自己手里就有好些和喜堂的糕点,讲真,味道也就那样。
和当年的江南点心比起来,还差的不是一般二般的距离。
当然了,光看那饼,用料肯定是十足,也很扎实。
换了是一般的姑娘家,估计吃个一块也就饱了。
之前那些老大人们拿来的糕点,除去一些过年走礼时,要拿来送礼的,谨彦倒是吃了一盒,多油多糖重味,果然很北方风味儿。
谨彦笑了笑,然后另外几种点心各要了三块,和谨行出了和喜堂的门。
“妹妹,我们干嘛还要买他家的东西?”
谨行有些不高兴,自己是客户,虽然他是没有那种客户一定是对的念头。
不过,就冲那店小二朝妹妹态度差,他就打算一辈子把和喜堂列为黑名单。
不就是块点心么,不吃有什么了不起的。
“哥哥,咱们回家再说。”
第四十七章 聪明和糊涂
到了家,谨彦喝了一茶壶的热水才止住了渴。
“嫂子,你也在广州待过一段时间的,你觉得这些糕点,和广州的比起来如何?”
谨彦把那些糕点放到盘子里,然后推到了苏氏的跟前。
“广州那边的精致小巧,样子特别的漂亮,赏心悦目,至于和喜堂的,我自己不是特别喜欢。
只不过,京城人都好这口,特别是年纪大的。
拿我嫂子的祖母来说,就特别喜欢他家的糕点,逢年过节的买一大堆送人。
而且也只认准和喜堂的。”
苏氏见谨彦对做糕点生意真的挺执着的,便开口说道。
“那这样的话,我的想法和思路没有错,我们走中层路线。”
谨彦听了,点了点头说道,“我差不多想好了,我们的粮油铺子大部分是做熟客生意的,到时候可以和熟客讲,我们送货上门。
这样,原先的两间铺子我们就可以挤出一间半来开糕点铺子了。
至于楼上的两间重新装修一下,一间中的二分之一拿来做粮油铺子和糕点铺子的账房。
另一间半,则可以分成三到四小间,拿来做贵宾室。
至于那宅子嘛,其实也是可以拿来出租的,大哥,你记不记得,咱们的铺子隔一条街,就是一些会馆,一些书院的。
那宅子被分隔成三间小宅子,到时候可以分租给不同的学子,也是能赚一些银子的。
倘若他们愿意,我们还可以供给一日三餐,按餐收费,这又是一笔收入了。”
谨行一听,皱了皱眉头道,“妹妹,那掌柜和账房一家,你真不打算要了?”
这样会不会不太好呢?
“他们两家人贪得无厌,要不要都是麻烦事儿。”
谨彦不由得头疼起来。
怎么说呢,像那种蛀米大虫,倘若不在铺子,无论是去庄子还是来府里,肯定都会带坏一部人人的。
倘若放了他们吧,他们对粮油米面铺子方面这么熟悉,到时候岂不是成了抢自家生意的对头?
所以,要怎么处理还真是一件麻烦事儿。
和谨彦比起来,杨氏听了谨彦和谨行的汇报,便点了点头,表示清楚明白了,说等过完年会处理。
“娘,怎么处理?”
谨彦歪着脑袋问道,难道人还要继续用?
“你今儿个呢,有些冒失了,不过,也不怕,那些人的心早被养大了。”
杨氏转头又对谨行道,“行哥儿,心善是好事,可是,奴大欺主,你爹说得对,爹和娘一直没怎么让你见识世间的险恶。
看来开年我必须得跟着你爹去庄子上了。
这府上的事就交给你和你媳妇了,你能打点得好吗?”
谨彦一听,便道,“娘,你不把薛妈妈留下?开年春没几个月就要恩科了,哥哥可不能在这个时候费心。”
杨氏瞪了眼谨彦,“那你还叫你哥哥去做市场调查,不是更加劳心费力?”
“那怎么同呢。”谨彦一看杨氏一脸嗔怪的模样,便吐了吐舌头,扯着杨氏的袖子解释道,
“读书读多了,要读傻的,再说了,恩科不是要考好几天,没个强健的体魄怎么行?
而且我让哥哥去做市场调查,也能让哥哥多关注民生民情啊,这对哥哥将来也是有好处的。
总不能将来哥哥去当官,啥也不知道,被人唬着玩吧?”
杨氏一听,觉得倒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现在儿子恩科在即,便道,“铺子的事慢慢来,娘要问问你,恩科的事儿,你有什么眉目没?”
“恩科?眉目?啥意思?”
这是能做手脚的?
怎么做?
“皇上有没有说谁是主考官?想来,御书房的几位老大人之中的其中一位吧?
你平时侍候在旁,就没发现人家专注看哪一类的书?”
杨氏在一边问道。
“有啊,几位老先生看来看去,也就那么几本。”
谨彦基本怀疑,他们是拿在手里当样子的吧?
不过,现在和科考会有些关系?
“娘,这样不是舞弊吗?”
谨行一听,立即反对道。
“这怎么叫舞弊,我只不过和哥哥说下老大人们的兴趣爱好罢了。
倘若换了是我,我还在身边侍候呢,可叫我去考,我还是考不出来啊。”
谨彦赶紧说道,自己之前就在想,好像忘记啥重要事了,幸好杨氏提起来。
杨氏见着儿子这么迂腐的样子不由得替儿子担心起来。
别看小女儿一脸傻呼呼模样的,可该精明的时候,绝对精明。
要不然,小女儿早被人家老大人们嫌弃赶出来了,还能在御书房晃?
哪怕看在妙书的面子上不赶出来,也不会回和喜堂的八大件了。
可儿子呢……
不识变通在官场那是真的大忌!!
谨彦熟悉的也就六位老大人,除去两位是上科和上上科的主考,也就是说,主要攻另外四位就成。
谨彦想了想,便把过年前看见四位大人常捧手里的书籍给一一默写了出来。
写完生怕谨行过不了心里那一关,便问道,“哥哥,你当官是为了什么?
为了升官发财?
为了如花美眷?
还是为了百姓的福祉?”
“自然是为了百姓的福祉,让更多的百姓能吃上饱饭!!”
谨行挺了挺自己的胸膛说道,“我也不祈求当什么大官,县令也好,至少保得一县老少的平安。”
谨彦听了,点了点头,心道,果然不出我所料,然后道,“大哥,我觉得,这科举吧,一看你有没有读懂书,二看你运气如何,三看你的体魄如何。
咱们家的运道吧,近年来……”
谨彦一边说一边叹了口气,“娘啊,我看过完年,要不要派个人去干娘哪儿上些香油,这么多年来,多亏她老人家保佑我。
她是我的干娘,自然也是哥哥的,虽说临时抱佛脚吧,是晚了些,不过能抱也是好的。
我刚才写的,哥哥也别看了,还是求干娘保佑哥哥的好。”
说完,便把刚才写的那些书单给撕碎,然后点了烛火烧着了。
杨氏本来听女儿在劝儿子的话,倒是觉得挺有道理的。
不过,怎么好好的,从科恩跳到给黄大仙上香了?
她倒是不否认黄大仙确实法力无边,不过,再是法力无边,人家和儿子也没上契。
人家那范围也就在会稽县罢了,怎么跑得了京城来啊??
再看女儿把那书单给烧着了,更加愣在哪儿了。
“嫂子,你和哥哥先回房吧,我还有铺子的事儿想向娘请教下。”
谨彦一边说着,朝苏氏眨了眨眼。
第四十八章 能吏沈三
“你这孩子,怎么把那书单给撕了。”杨氏不由得怪起谨彦来。
儿子哪儿,她会去劝的,你说女儿急什么呀!!
“娘,你和你儿子相处十几年,还不知道他的个性啊,最是讨厌弄虚作假了。”
谨彦叹了口气,然后又道,“娘,你急什么,那书单我写的,我自然记得。
反正还有时间,明儿个,我和嫂子说,让她用心记下来。
接下去,就得看嫂子的本事了。
怎么不着痕迹的把那些书往哥哥案几前凑。
对了,娘,你对哥哥的前途是怎么看的,说真的,哥哥出去当官不好吧?”
自家兄长自己知道,绝对不会为祸百姓。
可是,为人太过正直,不知变通,很容易得罪上峰而不知。
碰上好些的上峰还好些,万一碰上那些良心被狗吃了的,到时候拿兄长顶缸都是有可能的。
“乖囡,你说到时候你哥哥入翰林院,有这个希望吗?”
杨氏悄悄的问谨彦道。
“娘……”谨彦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倘若哥哥是妙书姐姐的弟弟,或者是妙书姐姐的儿子。
那么,倒有这个可能,皇上能钦点翰林。
可你要知道,一般直接入翰林都是一甲,哥哥入得了一甲吗?”
不是说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兄长,而是这个可能性真不大。
三甲是有可能的,二甲顶天了,至于一甲,除非真的是运气好,兄长刚有复习到,要不然,谨彦还真不抱希望。
“娘,其实通过考选庶吉士入翰林也是可以的,就怕哥哥有了想去当地方官的想法。
到时候让嫂子回娘家,或者他自己走了门路,那可就不妙了。”
杨氏虽然有些不高兴女儿说儿子入不了一甲,不过后来一想,这倒也是事实,就不出声了。
再听女儿的话,心想,女儿担心的,她倒也有担忧过,不过,她早和儿媳妇有了共识,那就是让儿媳妇嘴上答应着。
自己的儿子自己了解,自己开口向岳父要官,那是做不出来的,脸皮薄得紧。
至于别的地儿,她就觉得有些奇怪了,儿子难道还有别的门路?
见杨氏有些不解,谨彦在一边解释道,“还有哥哥的知交好友,靖南王世子呀。”
“这世子也能帮着安排?”
杨氏一听,顿时觉得有些不妙。
“能啊,怎么不能,哥哥倘若真是二甲或者三甲,到时候补个七品的小官,还真的是几千两银子,和世子一句话的事。
当然了,世子哪儿倒还好些,我最怕的,还是七皇子哪儿……唉……”
杨氏被谨彦这么一提,眼皮子开始不停的抽搐起来。
这几在因为得了一个宅子,一间铺子还和一些田地,倒是把那祸害给忘记了。
说不想谨沅那是不可能的。
谨沅虽然长年在京城,不在她身边长大,可她待谨沅的心不比谨彦差。
特别是那时候谨彦在宫里,她想的是正好趁小女儿不在,好好修补和长女之间的关系。
可哪里知道,这祸害居然干出这么事情来,不仅牵连女儿,更牵连到了丈夫。
有可能儿子的前程都会牵连到,怎么会叫她不恨的。
倘若早知道会有今天,她那时候应该把那祸害一出生,就掐死在襁褓里。
虽然偶尔是那么想要掐死那祸害,可每当白天里去侍奉姑母的时候,她常在观音大士面前祈求那个不孝女那健康平安。
至于别的,她也不求了。
“她但凡有一丝念着你哥和你爹,就不会做出那种不知廉耻的事来。”
杨氏恨恨的说道,但脸上又露出一丝不忍,一丝不舍来。
“娘,现在,就怕哪天她想着家人来了,要补偿我们。”
倘若是真的想补偿,那倒还罢,可就怕她是以想补偿的借口来争宠,那才是最可怕的。
倘若她现在没有进七皇子府倒还好些。
可问题是,现在她的一切情况,大家伙都不知道。
自己之前在宫里的时候,倒是有提醒过周泊桐,让他以朋友的立场和七皇子说说。
真喜欢,那就等大婚之后再把谨沅带回府。
无论如何,总得给嫡妻一个面子吧?
七皇子不给嫡妻面子,他当然是没事。
可自己和父亲兄长的能讨得了好?
周泊桐事后有和自己说过,他有提醒过七皇子了,只不过,人家是否会听,那他就不能保证了。
周泊桐还表示,因为七皇子干的那蠢事,所以,他的父亲靖南王已经命令他少和七皇子往来了。
“乖囡,你的意思,到时候七皇子会?”
杨氏一听谨彦的话,就立即明白了。
当年她还在会稽县的时候,和她往来的夫人基本都是沈三那一派的。
倘若路线和沈三是反方向的,她也就尽量避免和人家的往来。
地方官如此,京官自然也是如此,至于宫廷更加不用说。
谨沅这样没身份的人要进七皇子府,只能是以婢妾的身份。
倘若七皇子正妃发了狠,势要与她鱼死网破,打死一个婢妾,七皇子还真不能把嫡妻哪样!!
除非他想正面和皇上干上。
他最多也只不过是冷落嫡妻,七皇子妃还是杨玉冰。
这个道理,杨氏谨彦懂,谨沅自然也懂。
为了保命,她自然是要加强自己的筹码,比方说,沈三官复原职,或者再升一升。
沈三虽说不怎么会做人,可是,人家会做事,之前在会稽也好,广州也好,农事方面的政绩,那是实打实的。
所以,他在吏部的考评一直是中,中上以上的程度。
谨彦那时候有偷偷翻查过老爹的那个档案,发现通政司在老爹的档案里有杂夹着小纸条。
那纸条里的评价居然是能吏……
通政司是皇帝的眼线,讲真,那时候沈三一罢官,她倒也没怎么紧张,那是皇帝想要保护沈三呢。
他总得做些事给杨家看看吧?
倒不是说他怕杨家,可他身为皇帝总得平衡一下,证明他是有道明君。
所以,沈三说要去种田,谨彦才会坚持。
你想起复,你想让皇帝重用你,你也得给皇帝一个借口和理由不是?
那么,没有比让老百姓吃饱饭,让田里的庄稼提高亩产更高的政绩了。
第四十九章 所谓养生
在谨彦看来,只有靠自己的政绩爬上去的,那才是实打实。
靠女人的裙带关系,靠恩宠的,太虚。
哪天裙带一断,恩宠没了,你就玩完。
沈三既然有那底气,有那本事,还不如靠自己。
先在家休息几年,也是好的。
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可倘若七皇子为了保护谨沅,增加谨沅将来在府里的地位,还真的会把沈三给扶上去。
一扶了上去,那也就失了圣心。
本来沈三可以做很单纯的帝党,做个纯臣。
将来无论谁上位,他是个能吏,但凡是个有脑子的,也不会动沈三。
可倘若因为谨沅的缘故,七皇子站了队,然后使得沈三也被站队,那就太冤枉了。
有些事儿,还真的不是自己能控制得住的。
谨彦觉得,自从回了京城,自己就一直不停的叹着气,也不知道要老几年。
至于杨氏则在一边道,“乖囡,倘若七皇子真给你爹安排了什么官员的,到时候,你爹倘若推脱,你看怎么样?”
谨彦一听,顿时觉得沈三有杨氏这个明理的妻子,还真的是三生有幸啊!!
“娘,到时候,咱先找那世子爷帮着打听打听,我在宫里,有的时候,也不怎么方便。
就算知道了一些消息,也无法传递出来。
可世子爷就不同了。”
杨氏听了点点头,道,“行,娘知道了,你放心,在没有你和世子爷的通知下,娘不会让你爹复出的。”
然后话峰一转,又道,“你赶紧的,把那几位老先生现在看的书籍给默写出来交给我。
这可是大事,多耽误一天,也会妨碍到你哥看书的。
还有,明年就大年二十九了,你别瞎跑出去了,更加别耽误你哥读书。
这铺子的事吧,娘会处理,糕点铺子吧,我看,等你哥考完了恩科再说。
你哥科考才是大事,那种糕点铺子一年能赚几个钱。”
说完,杨氏又看了看谨彦道,“你难道是想自己赚嫁妆?乖囡,爹娘现在就你一个女儿,到时候一定给你嫁得风风光光。
娘已经叫薛妈妈在留意京城近郊的地儿了,看见有肥沃的,给买个几十亩的。”
“娘,我只是觉得糕点生意虽然利润薄,可是量大,一年下来,也能赚不少的银子。
多赚一些总是好的,不显山露水的。”
正是因为很多人都瞧不上,觉得利薄,所以,你才大有可为啊。
“这事儿娘心中有数了,你放心,银子的事,你不用愁。”
说完朝谨彦眨巴眨巴眼睛。
“娘,你不会是觉得我是在向你要零花吧?”
谨彦一见杨氏的样子,顿时满头的黑线,自己私房挺多的好么!!
不是为了这个家,自己哪里需要想做生意的法子啊。
“不是乖囡向我要,是娘自愿给的,也是爹娘不中用,要不然,哪里需要乖囡在宫里……”
杨氏一想到自己的宝贝女儿在宫里做低伏小的,出来了,还得想尽法子赚银子,不由得更加心疼起女儿来。
这孩子肯定是在宫里吃苦头了,要不然,以前那可是傻乐呵的。
每天不是讨好自己,哄着自己,就为了出去府外玩。
可现在呢?
为了五斗米,也只能折腰了。
“娘,在宫里我过得还真的挺好的,没你想得那么苦。”
谨彦赶紧安慰杨氏。
其实倘若没有谨沅的事,她在宫里生活那是真要如意太多。
哪怕现在出了谨沅的事,更多的人,看在妙书和大长公主的面子上,也没怎么自己。
冷言冷语吧,有,酸言酸语也有。
不过,装傻充愣本来就是咱的强项。
因此,有些人撞了一两回的钉子之后,也懒得和谨彦说道了。
说话拐弯抹角那是为了显示咱说话的高水平,让别人去费脑子想咱说的真正含义的。
可倘若是对牛弹琴,谁乐意用自己高雅的琴艺去熏陶猪牛那种牲畜啊!!
所以,只要你少想少思多干活,宫里的生活也还是过得去。
“娘,我给你看些东西。”
谨彦拉着杨氏的手回了自己的卧室。
“娘,你看,这些都是宫里的娘娘赏给我的,你别看杂乱,不过,全部收整出来,也能值不少银子的。”
每个月的月末,二十五六号左右,一些娘娘的贴身宫女或者太监就会跑藏书阁妙书哪儿。
有些人也会转道来自己哪儿送些礼物,每个月这么累积下来,倒也有不少。
杨氏见了那些东西,虽然谈不上有多么的贵重,可这么一箱子,三四百两还是值的。
“娘,你放心,我在宫里真的挺好,除了想你和爹大哥之外。”
谨彦搂着杨氏开始撒娇道。
“娘也怪念着你,就怕你在宫里吃不饱,被人欺负。”
杨氏搂着谨彦拍着她的脑袋道。
“娘,明天继续让薛妈妈给我做韭菜饼吧,我在宫里压根吃不到。”
谨彦对韭菜怨念那叫一个深啊!!
“你怎么突然就这么爱韭菜饼了?也就昨儿今儿停了一天。”
杨氏很是好奇的问道。
“哎,宫里一切味儿重的菜肴都吃不上,那叫一个寡淡!!
也不能说淡,反正不对味儿就是了,鱼啊,韭菜啊,牛肉啊,羊肉啊也不能吃!!”
谨彦气呼呼的说道,不趁在家吃个够本,又要等明年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