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贵女当家-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第二天,谨彦发现,曾经给自己和周泊桐当信鸽的那个太监又回藏书阁的女官寝室了。
人家给自己送早餐的时候,还递了张纸条给自己。
等宫女太监全部出去后,她打开发现,周泊桐先是感谢谨彦提供的生日礼物。
然后又提到,她现在和那些姑娘关在一起,让她去和那些姑娘套套近乎。
他觉得,谨彦和别人的思维有些不一样,万一能问出一些不同的呢?
谨彦翻着那纸条,觉得周泊桐说话怎么那么古怪呢?
什么叫她的思维和别人不一样?
你说你想叫自己做事,是不是要先夸夸自己,表扬下自己的?
自己的思维和别人不一样是在夸自己?
说真的,原先谨彦是有些怀疑这信鸽会不会被人收买。
或者周泊桐的那信会不会有人假冒。
字迹这种事,只要是高手,仿冒下真没啥难度。
你别小看古人,特别是在宫里,卧虎藏龙之辈不要太多。
不过,又踩自己,又要叫自己做事的,这还真是那周泊桐干得出来的!!
本来谨彦就有想过,要不要去找那些姑娘们打听打听。
虽说现在女官寝室有了门禁,出入都得向侍卫大哥报备过。
可是,大家女官对女官的来往,倒没啥禁忌的。
只要你愿意窜门,人家也欢迎你窜,没人来管你们。
只不过,她觉得现在也是特殊时期,还是少给自己惹麻烦的好。
可现在,周泊桐有这个意思,再加上自己呢,对这案子还真的挺好奇的,因此,她便小心翼翼的窜起门子来。
而经过三四天的和那些姑娘们的接触,谨彦也从她们口中得知,那莫姑娘,展姑娘,还有杜姑娘三人关系并不融洽的事儿了。
八九十三位皇子虽说没到大婚的年纪,不过,纳个侧妃的年纪也是到了的。
而且真有出挑的,出色的,先指个婚,过个两三年成亲的也有。
而这次被挑来的十位姑娘,十之七八都是冲着八九十三位皇子的正妃,侧妃去的。
剩下的那些,也是冲着各王府世子,或者王府侧妃去的。
这也是妙书并不愿意把这些人带身边的原因。
别看人家嘴上说十分愿意向妙书学习,态度也极其的谦卑恭谨。
那道行吧,骗骗谨彦这样的官场菜鸟倒是不在话下。
要不然,一开始给十人的培训课,她也不会掏心掏肺了。
可妙书浸淫在官场几十年,这些小姑娘的门道,哪里会看不出来的。
一个眼神过去,再加上和人交谈几次,大概就明白那些人的用意和心思了。
因此,那时候就把十个小姑娘丢给了谨彦当苦力。
之前谨彦就有提过,想要几个会写字,字倘若能写得不错的太监来帮她抄写一些方案,目录,总结,总纲方面的。
谨彦虽说把藏书阁收拾得七七八八,可也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找书,找文件,她找是方便很多,因为是她收拾出来的。
可倘若她不在了,那别人找书就有些麻烦了。
而有了那些方案,目录,总纲就不一样了。
只要知道怎么找,再翻一下目录,那基本就和她在一个样儿了。
倘若要她自己一个人完成,倒也不难,就是时间有可能会需要两到三年。
一个人的手速毕竟有限。
再加上她现在下午要去御书房,偶尔还要看看书,增加下自己的见识和学问。
因此,那时候妙书一听说庆丰帝指了十个人过来,也就接手了。
还和庆丰帝说,她手里正好有个大项目,正好借此来看看,那十个小姑娘,哪个是真正得用的。
所以,等那十个小姑娘一来,谨彦就给她们每人分了任务。
也教会了十人要如何抄写,抄写完毕,全部交到妙书哪儿去。
等她回来,再做最后的整理归纳和收录。
谨彦出宫之后,妙书也就每天接见十人一两次罢了。
本来妙书的想法是,她们也是来宫里混日子的,到时候,等皇上有了决定,指完了婚,自己也轻松了。
可哪里想到,会出人命案的。
她是知道这几天谨彦在帮周泊桐调查的事。
谨彦进宫这些日子来,什么样的个性,她哪里会不清楚的。
那家伙就是个死宅的,倘若没事,自己的屋子里都不愿意来的。
就捧着书本瞎看,瞎写,瞎研究。
怎么可能是现在只要饭时,会捧着饭碗到处瞎窜。
或者是平时,拿着书本,四处找人瞎聊天的。
那压根就不是她!!
谨彦每天傍晚都会做个归类总结。
先是把那些姑娘说的话,给记录下来,然后做下小结和点评。
而五天下来,她又归纳了一番,再加上之前她在红馆默记下来的那些,还真让她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首先,那杜次辅的孙女,早和人有了婚约,还是指腹为婚的那种。
而那个指腹为婚的婚约,还是杜次辅的父母六十几年前和展家订下的。
据说这么多年来,之所以两家没联姻,要么是没年纪相当的,要么就是本来订了婚的,要么是男方出意外,要么是女方出意外而作罢的。
所以,这六十几年来,两家压根没联姻过。
古人重承诺,特别是做到了杜次辅这样位置的,哪怕有心想反悔,也是不可能的。
他可以拖,但是绝对不能不遵守,要不然,还做个p首辅的梦啊!!
就拿这次杜三姑娘的事儿,表面上,人家进宫来当女官有可能是冲着三位皇子正妃的位置去的。
可实际上,人家是来渡金,然后为和展家联姻来辅路,增加将来在婆家话语权的。
还有一点有趣的是,那被皇帝赞赏有加的莫姑娘和展姑娘居然都心仪靖南王世子,周泊桐。
谨彦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突然有种,吾家有男初长成的感觉,同时又有些酸溜溜的。
那时候,她有种想法是,那莫姑娘和展姑娘不会是因为都喜欢周泊桐,然后争风吃醋,大打出手,然后展姑娘不小心,把莫姑娘给米西了吧?
不过,随即她又觉得这不可能。
真要大打出手,哪儿不能吵架打架的,偏偏要去红馆?
宫里,人少空旷的地方多了去了。
比方说冷宫,比方说畅音阁啥的。
干嘛非得去红馆!!
第九十七章 让人受不了的圣旨
周泊桐接到谨彦写的调查报告之后,脸都有些绿了。
怎么说呢,一开始的时候,谨彦是带着人人都可疑的目的和态度去调查的,自然是觉得人人都可疑。
可是,经过谨彦的调查和分析呢,又觉得人人都不可疑。
谨彦还把她的观点和论点逐一写明。
他就不明白了,既然如此,你干嘛不简洁点,还要写这么多废话干嘛。
最要紧的是,你好好的写那两位姑娘暗恋自己干嘛?
这京城姑娘暗恋自己的可不少,你家亲姐不也曾经暗恋过自己?
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魅力。
更何况,暗恋自己难道会让她们动杀机啊?
那京城的闺秀为了男人争风吃醋的不少,不过,最多用言语挤兑,或者告告刁状。
这么多年来,真没哪家的闺秀会为了男人杀人的,哪怕是自杀自残的都没有!!
周泊桐觉得,谨彦估计是很不乐意干这活计,所以,故意来恶心自己的吧?
光自己恶心太让人不爽了,必须大家一起恶心一下。
因此,他便把谨彦的调查报告和心得转手给了郭槐安。
郭槐安呢,对整个调查也是陷入了僵局。
他之前有向庆丰帝建议过,想问下守在红馆哪儿的暗探口供。
可庆丰帝却搪塞了过去,并且表明,要他在十天内破案。
因此,郭槐安那叫一个愁啊!!
而看见了谨彦的那叠的资料则觉得,他完全可以把谨彦给利用起来啊!!
谨彦在宫里压根不知道郭大人的想法,她还挺开心的。
自从进宫后,工作压力一直很大,还真的没有像这段时间每天只要抄写看书就成了。
再加上前几天乐公公给她带了好些家里的零嘴进宫,更是让她高兴得合不拢嘴。
而现在,她正在看杨氏刚叫乐公公带进来的家书。
杨氏首先和她讲的是,心秀已经被四皇子府的人给带进别院了,让她放心。
谨彦:和自己应该没半个铜板的关系吧?为毛自己要放心?
那天之所以提,不是想扯开小姨的话题么!
不过,现在宫里出了人命案,庆丰帝震怒,四皇子还有心情纳妾,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第一,和四皇子无关,跟二皇子有莫大的关系。
第二,四皇子对子嗣的问题是真的很迫切啊!!
杨氏接下去提的一点,和谨彦,或者和他们西府的关系就有些大了。
大伯后天就要启程了,他依旧没有把大伯母给放出来。
不过,把管家大权交到了自己的嫡长子夫妻手里。
同时,又把嫡女谨婉的教养权交到了嫡长子夫妻手里。
也和杨氏商量过,让杨氏有空的话帮衬一把。
无论是对嫡子夫妻,还是对嫡女,只要是不对的,就请杨氏帮忙教导。
谨彦看到这儿的时候,才明白,为毛那天大堂兄夫妻会过来。
人家妻子李氏还会露出那样的眼神。
无论如何,这对大堂兄夫妻来说也好,对谨婉来说也好,都算是件大喜事啊!!
而第三件事,则和谨彦有实际的关系了。
自家兄长被大理寺卿郭槐安亲自下令调去了大理寺。
虽说没有确切的职务,不过,据谨行回家和杨氏说,他现在干的是郭槐安的贴身助理工作。
杨氏在信里表示,她兄长谨行虽然很高兴。
毕竟,郭槐安在朝中以清正廉明出名,倘若能当郭槐安的学生,那是几生修来的。
现在,谨行的工作热情极度高涨,对工作的态度极为热诚。
可是,她这个当母亲的,却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和郭槐安这样的清官过多相处。
杨氏表明,之前谨彦不是说在运作去李大人身边吗?
怎么跑郭大人身边去了?
是不是谨彦在宫里出了什么意外?
或者是说,之前谨彦去了大理寺,说了什么话惹得郭大人看中了谨彦的才华。
所以,才用这么迂回的手段,把谨行给带到身边来表示他“爱乌及屋”的举动。
谨彦看到这儿的时候,不由得郁闷了。
自己是去过大理寺,可是,也没做过神马啊!!
最多,多了一句嘴,问是不是案发现场嘛。
别的,都是人家问句,自己答句罢了。
怎么就会引起郭槐安的注意的?
难道这是穿越女带来的蝴蝶效应?
谨彦觉得,以自己的脑袋瓜子吧,还真的想不出郭槐安想干嘛,还是找找妙书姐姐吧。
妙书听了谨彦的叙述,皱了皱眉头,“圣上给了郭大人期限,要他在十日里破案,不过奇怪的是,你怎么又会牵涉进去的?”
有的时候,妙书也不得不佩服谨彦惹事的本事。
明明什么都和她无关的,偏偏什么事都能和她扯上关系的。
“妙书姐姐,我是真的啥事也不曾干过!!”
谨彦挺了挺胸,很是认真的说道。
“我也信你没干过,不过……这事儿,我看……”
妙书还没说完,雁儿便急急的进来禀告,说薛公公来了。
倘若妙书,李大人,郭槐安是庆丰帝的心腹,那薛公公则是庆丰帝心腹中的心腹。
谨彦强烈怀疑,薛公公同时任暗探的头儿的。
毕竟,明朝时,东厂的头儿,不都是太监?
薛公公带来的是庆丰帝的口喻,第一,藏书阁即日解封,大家各就各位。
第二,七皇妃杨玉冰从明天开始正式上岗接替沈谨彦的职务。
第三,沈谨彦即日转到大理寺工作,协助大理寺卿完成手头的工作。
这个消息,别说谨彦听了吓呆在哪儿,哪怕是妙书的心情也不美妙。
因此,二人谢主隆恩之后,妙书就上前询问薛公公了。
要知道,杨玉冰自从被庆丰帝下旨指婚给七皇子正妃之后,虽说卸了官职,可实际上,妙书见了昔日的下属,是要行礼问安的。
现在,人家来接替谨彦手里的工作,那么,到时候,谁听谁的?
谨彦虽说有的时候糊涂,不怎么聪明。
可是,人家能做事,最要紧的是受她掌控。
妙书哪怕脾气再好,性子再好。
这么多年来,在藏书阁里,也早就习惯一言堂了。
猛不丁儿的,庆丰帝空降一个嫡系儿媳妇下来。
还是她曾经的下属。
那么,她办事肯定是受压制的。
换了是谁都接受不了。
第九十八章 分析
等薛公公走了之后,谨彦抹着泪,扯着妙书的袖子道,“妙书姐姐,我不想去大理寺……”
妙书叹了口气,很是无奈的说道,“我也不想你走,你放心,等过些日子,我找个机会,把你调回来。”
妙书是觉得,想把谨彦调回来的可能性是极低。
庆丰帝的想法,她知道。
还不是想让谨彦自动请辞么。
你想啊,从有女官这个制度开始,什么时候有女官是去大理寺这种地方的?
那都是在宫里的好么!!
哪个女人受得了都是男人,而且还是关押重犯的血腥之地啊!!
虽说谨彦之前降职成了六品,现在去了大理寺又变回了五品。
可是人都知道,庆丰帝打的是什么主意了。
还有,从有女官这个制度开始,也没有女官在下旨指给了皇子当皇妃之后,还来宫里当女官的。
这分明是个借口。
话说,是庆丰帝的主意呢?
还是七皇子的主意?
七皇子让自己的嫡妻继续来宫里当女官,走的是什么策略?
最重要的一点是,倘若这是庆丰帝的主意,那也就算了。
可倘若是七皇子的主意,那庆丰帝怎么会答应下来的?
妙书和谨彦一样,同样对七皇子看不上眼。
谨彦那是私仇。
以前谨彦对七皇子不怎么看得上眼的,人家说起来,她就私下翻白眼的。
可妙书则觉得,以朝堂上来说,虽说二四皇子在好些方面离当一个明君还有些距离。
可是,无论哪个方面,可都比七皇子要好太多了。
“嗯,妙书姐姐,那我收拾收拾,明儿个就出宫去大理寺报道。”
谨彦抹了把眼泪和妙书告别。
去大理寺工作,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天天回家,还和兄长一起工作。
而坏处就是,之前李大人应承过自己,会帮自己调兄长去御书房当笔贴式的事儿,估计就这么作罢了。
谨彦觉得,倘若自己还能回宫来,到时候要加把劲给李大人看活,想李大人之所想。
指不定什么时候李大人身边又有笔贴式的空缺,到时候,可以再把兄长安排过来呢。
郭槐安之所以把谨行调到大理寺来,也可以说是为了谨彦的名声着想。
你想,让女官来大理寺工作,他顶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好么。
虽然只是暂时的,可谁叫庆丰帝给他下了死命令,让他十天内破案。
而且他也是有女儿的,自然是得为谨彦的名声着想了。
这样,有些事儿,可以让谨行陪同谨彦同去,也能省下一些三姑六婆的闲言闲语来。
他倒是不指望谨彦来能帮他破案。
你想啊,他有几十年的破案经验,都还差些头绪,更何况是个十四岁的女娃娃了。
之所以把谨彦调来,是他意识到,这件案子最要紧的,还是那些姑娘们的口供出现了一些矛盾。
还有,他们这些男人们有些话,并不方便问。
可谨彦就不同了。
虽说谨彦之前交给周泊桐的那些资料对郭槐安来说,没什么多大的用处。
可是,郭槐安也发现了好些问题。
虽然有些问题真不是破案的关键,可是,郭大人一直觉得,破案的关键吧,那是藏于一些细节之中的。
谨彦之所以没问到一些关键处,估计是不懂如何问话。
所以,他打算好好教导谨彦如何盘问,到时候,让她去找杜姑娘和展姑娘问问,看看能不能查漏补缺一些他还不知道的事儿。
谨彦一到了大理寺便被郭槐安召见,郭槐安不是个多废话的,先是向谨彦保证,只要案子破了,立即把她转回宫里,绝对不多留一天。
古代的地皮虽说不值钱,大理寺的空置办公地点虽说也挺多。
真不差养一个闲人沈谨彦的,可姑娘家的名节更加重要。
接着,郭大人又表示,倘若沈谨行能够配合谨彦帮着完成任务。
到时候,他会帮着写举荐信给沈谨行。
严格来说,倘若谨行没有考中进士吧,这举荐信吧,压根没啥用。
可哪天真考上了,这举荐信的用处可就比较大了。
在古代,文人的名声可比性命重要千百倍的。
所以,一般二般的人,真的特别少给别人写举荐信。
万一你举荐的人品性不好,可是会影响到自己的名声和声誉的。
郭槐安这么多年来,只写过一封罢了。
所以,郭槐安的举荐信,含金量不要太高。
谁叫他是大周朝数一数二不畏强权的大清官呢?
哪天你在官场上,这举荐信还真的是一封无往不利的敲门砖。
不得不说,郭槐安真的是一个特别擅长抓别人漏洞的人。
倘若他说帮着谨彦的官位再升一升,谨彦还真的未必掏心掏肺帮忙。
可人家一说给谨行写举荐信,谨彦的态度就不一样了。
而谨彦也从郭大人的解说中,了解了事情的另一面。
郭大人虽然没有明说,但谨彦也听得出,郭大人是相信,杀人凶手是杜展两位姑娘其中之一。
相比较庆丰帝,郭大人更加相信,杜姑娘是杀人凶手。
首先,展姑娘太过镇定了。
在郭大人看来,那展姑娘也不过是十四岁的小姑娘,倘若是她杀了人,不可能这么镇定和坦然。
郭大人一边分析一边还问谨彦,换了是你,你会不会紧张?会不会吓得惊慌失措。
谨彦一听,立即表示,自己会血晕,别说杀人了,哪怕是家里杀鸡,她也是躲得远远的。
主要是闻到血腥味儿,她就会作呕作吐然后晕倒。
郭大人听了表示,十几岁的姑娘有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
想当年,他还在当知府的时候,所辖管的县里,就有这么一位县令也是看见血就会晕倒的主儿。
郭大人还表示,这是一种病,压根无法治。
还让谨彦不用担心,他不会让谨彦看到这种血腥的画面的。
然后又开始说起展家的事情来。
展家在江北虽说势力极大。
不过,展家的大家长也不是傻的,不会送个爱惹事的孙女进京城。
谨彦听了点点头,表示极度认可这点。
沈家还没展家这么大势力呢。
沈振光不也是如此的?
所以,在谨彦看来,那展家姑娘理论上是那种不会找事,不会惹事。
哪怕有事找上门,也会想办法化解。
绝对不会硬碰硬的那种。
绝对是eq极高的那种。
因为身为展家的嫡女肯定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
第九十九章 问话
从郭大人的分析中,谨彦也猜出庆丰帝为啥不愿意让杜姑娘成为凶手的原因了。
因为首辅林大人的势力现在发展得极其庞大。
比不得他的前任庄首辅,可也有那个趋势成为第二个庄首辅。
倘若杜姑娘成了杀人凶手,杜次辅身为杜姑娘的祖父自然是要引咎辞职的。
那到时候,内阁绝对会一面倒向林大人哪儿。
虽说有李大人这个纯臣在。
可是,他之所以能成为纯臣也是因为林杜两党有些势均力敌。
倘若杜大人倒了,内阁成了林大人的天下,李大人也就“纯”不起来了。
这一点,庆丰帝是绝对不愿意看见的。
所以,庆丰帝那时候给郭大人下的“暗旨”便是,杜姑娘绝对不能是凶手。
可问题是,郭大人从两个姑娘的问话中,还有另外几个姑娘,妙书,谨彦的调查报告中看出,杜姑娘是凶手的可能性极其高。
没有九成九,八成还是有的。
可有庆丰帝的暗旨,郭大人很难为啊。
总不能随便捏个罪名,把一个有可能是无辜的姑娘入罪吧?
郭大人虽然很愿意为庆丰帝分忧,可是,这年头的清官也好,文人也好,那可是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比命更重要的。
郭大人是绝对不允许有害无辜的人送命的案子。
郭大人是觉得,现在那杜姑娘的精神应该也恢复得差不多了。
再加上谨彦呢,在一些问话技巧上,也被他稍稍培训了一番。
虽说离他的要求还是很远,可比之前好太多了。
因此,他拟定了几个问题出来,让谨彦去询问杜姑娘和那展姑娘一番。
倘若可以选择,谨彦自然是不愿意去杜府“审问”杜姑娘的。
可她能怎么办,现在身在大理寺,还有兄长,郭槐安既然开口了,自己必须去。
在选择得罪林大人和郭槐安,和得罪杜大人二选一下,她选择得罪了杜大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