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贵女当家-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哪里知道没多长时间,便会爆出秦氏自杀的事儿。
  而据谨瑞两夫妻说,好像秦氏自杀前的一晚,还和谨婉有过争执。
  具体他们两夫妻没说,不过,她也看得出来,之前谨婉是敷衍她呢。
  现在秦氏死了,谨婉呢则是直挺挺地跪在灵前,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这大伯母过世,大伯总是要回来的吧?”
  虽说大伯回来,凭四叔也未必劝得动他,可也总好过大伯待在西北,和那定国将军关系扯得越来越深吧?
  “这可未必,有的时候,就算是父母,也会夺情的,更何况是妻子了,大哥他们夫妻的感情……”
  邹氏听了摇摇头,表示这可能性不大。
  更何况,真的回到京城,指不定老大又和哪家的权贵扯上关系,到时候牵连到他们便不好了。
  “四婶,我看这样,你要么和四叔还有二叔家商量商量,还有大堂兄他们,到时候,总要你们长辈拿个章程出来。”
  虽说自己的官阶现在是高过大伯。
  可是,人家是自己的长辈,自己能干嘛?
  她倒是不怕会被大伯干的蠢事牵连,毕竟,靖南王府其实也是个大漩涡呢。
  还不知道周泊桐是否知道他才是太祖的嫡系子孙呢。
  靖南王是啥想法,自己更加不知道,唉!
  说真的,有的时候,知道得越多,真的是越担忧啊!!
  相比较邹氏夫妻,二伯他们倒是挺赞成的。
  丁氏是觉得定国将军虽说年纪是大了些,但年纪大的男人知道疼女人。
  更何况,年纪轻轻人家也当不上将军不是。
  她就不明白大嫂干嘛要用死来抵触。
  这么一抵触,指不定人家定国将军就不要娶了呢。
  谨彦看着东府哪儿一团乱,也不知道说什么,只能陪在谨婉身边给大伯母烧纸钱。
  她其实挺想不明白谨婉的。
  虽说以前和谨婉相处,她的虚荣心是强了些,但比谨沅要好些。
  而且她和大伯母秦氏的感情也很好。
  怎么会搞成这样的。
  这性情也变得太快了吧?
  话说,难道这家伙也被重生了?穿越了?
  倘若真发生这种事儿,估计重生的可能性大些。
  穿越的话,一般姑娘在没理清一些事之前,肯定都是低调行事的吧?
  哎,真是心烦死了,原先不是好好的啊!
  之前听大堂嫂李氏说,要好几家不错的贵族少年在打听谨婉吗?
  谨婉本来就长得不错,才情和谨沅比是差了些,可和自己比,那要出挑很多。
  琴棋书画都非常棒。
  本来嘛,小的时候和谨沅这个重生的人在一起,互相比较的,她能差得到哪儿去。
  所以,那时候李氏也好,苏氏也好,一些应酬的事儿把谨婉带着,还真的是引了好些贵族太太询问过的。
  特别是听说这位是沈右使唯一还没有婚配的堂姐,贵族太太们的兴致更加高了。
  那时候,谨彦还没有被庆丰帝下旨说嫁周泊桐呢,所以,听到谨婉的喜事,那是真高兴。
  还特地去调了些档案文书来看,李氏和苏氏相中的三户人家,无论谨婉嫁哪一家,都很好。
  谨婉嫁过去,小日子肯定能过得红红火火的。
  后来等庆丰帝下了圣旨,把自己赐婚给周泊桐,谨彦还高兴了老半天,觉得老天爷待自己也不薄。
  所有的堂姐妹,都嫁得不错。
  谨沅虽说当了侍妾,可是,至少也是想嫁给自己喜欢的人了。
  虽说她不觉得是良配,可谨沅愿意,自己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想不通
  “妹妹,四妹妹的事儿,你怎么看?”
  谨彦由于第二天要回宫,所以,当晚,是和谨瑞两夫妻一起守灵的。
  第二天一早,拜别了二伯四叔一家之后,便起程回宫。
  谨行一向有个习惯,只要谨彦回来,回宫的时候,他一定要护送回宫,然后才去衙门。
  这次,二人也是如此,中途谨行便问起来。
  “哥,这事儿先缓缓吧,怎么着也是大伯母的丧期,想来也不会提起的。
  等过个一年半载的,指不定大伯会有更好的选择对像,说不定就把瞄头看向别人了。
  对了,谁向你问起,问你意见,你可都得说听从长辈吩咐啊。”
  谨彦再三提醒谨行道。
  “妹妹你放心,这个我懂,不过,我听二伯和二伯母说的,也挺有道理的。
  这定国将军在京城的风评也是不错的,就是年纪大了些。
  妹妹,你是不是也不看好?”
  昨天谨行和谨瑞被老二一家洗了一天的脑,所以,脑子有些犯浑。
  “哥,无论这个定国将军的风评如何,想来大伯母肯定是希望四姐姐嫁得好的吧?
  而大伯母为了不让四姐姐嫁,居然要用自己的命来换。
  哥,你觉得,母亲会害自己的女儿吗?”
  坦白说,以古代人的想法来说,定国将军是不错,这年头,老夫配少妻的多了去了。
  只不过,秦氏和邹氏说不好的,肯定是不好的。
  “你说得在理,反正这事儿和咱们西府也没多大的关系,妹妹,你放心,娘回来之前,我会闭紧门户,保护好祖母和弟弟们的。”
  谨行向谨彦保证道。
  “娘要回来?”
  谨彦一听,有些惊讶,这没听说过分了府的“堂”嫂子过世,身为“堂”妯娌的要赶回来奔丧的。
  “当然了,你成亲这么大的事,爹没有圣旨不能动,娘肯定要回来给你操办的啊。”
  谨行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过了会儿,又道,“咱们家要不要和靖南王府商量商量,推迟个一两年的。
  虽说东西两府早分府,可是,这碰上白事,也不吉利不是?”
  谨彦听着谨行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是为了自己的婚事杨氏才赶回来的。
  “这日子应该是钦天监会选的吧,到时候由皇上定夺,具体啥时候,咱们也做不了主啊,到时候看吧。”
  话说那周泊桐还关着禁闭呢,都不知道啥时候会放出来。
  “哦,对了,哥,我的陪嫁啊,你别和嫂子说这个也要加进去,那个也要加进去。
  真的,我的婚事是皇上亲赐的,嫁妆不用太丰厚。
  到时候娘会做准备的。
  你就算不为侄儿们考虑,也得想想我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呢。
  到时候,弟妹们会怪你这个大伯的。”
  谨彦是知道自家兄长是个十足十的爱妹控。
  她以前也不介意享受兄长的爱护。
  可兄长成亲以后,应该把嫂子和侄儿放首位。
  毕竟,嫂子才是陪伴他最长的人。
  不能因为自己而离了心,那自己就罪过了。
  谨行笑了笑道,“弟弟们的不用发愁,还有漫长十几年做准备呢。
  再说了男儿大丈夫靠什么祖荫啊。”
  “指不定,弟弟们喜欢靠祖荫呢,呵呵,哥,这事儿,让娘回来做主吧,我还是一句话,别陪嫁太多,真的。
  你想啊,万一将来周泊桐欺负我呢?
  是吧?
  漫漫人生几十年,将来的事,谁说得好,说得准啊。
  我陪嫁嫁得多了,到时候,弟弟们和我离心了,谁帮我去教训周泊桐啊?”
  谨行一听,立即挺了挺胸膛道,“妹妹,你放心,虽然我打不过周兄,不过,我也会拼了全力去打的。”
  “我知道哥哥疼我,开头几年,肯定没啥问题,好歹我也青春年少是吧。
  等过个十几年,我也人老色衰了,色衰色爱驰啊!!
  不过,那时候弟弟们也长大了,还三个呢,倘若没和他们离心,到时候想来周泊桐也会怕弟弟们的拳头的。
  对了,哥哥,你记得可以开始物色起好的师傅来了,功夫好,人品也好的师傅难寻啊。
  弟弟们可得文武双全才行。”
  倘若自己在府里,倒是可以培养起三胞胎来。
  只不过,自己不在府里,也培养不了。
  最重要的是,这三胞胎也太好脾气了,只要谁手里有奶棒子,他们就张开那爪子要让人抱。
  你说这么容易拐骗的孩子,就周泊桐那狐狸的个性,还不是手到擒来啊。
  谨彦不由得庆幸,现在是封建社会,三胞胎的院子,加上薛妈妈总共有九个人侍候。
  闲来无事,也不给三胞胎出院子。
  哪怕出了院子,也就在府里溜达,绝对不出府门。
  这倘若换了是现代,这三傻多少容易被拐骗啊!!
  谨行想着谨彦的话,觉得挺有道理的。
  十几年后,周泊桐也有三十几,近四十了,而弟弟们才十几岁,那是旭日初升的朝阳啊!!
  而自己和周泊桐就是那晚霞了,确实……
  不过,不对啊,为啥妹妹老认为周泊桐会做对不起她的事?
  平时他看周泊桐此人也挺正经的啊!!
  但随即想到靖南王的那些别院,他便觉得,那周泊桐将来不也会如此吧?
  子肖父好像是很正常的!!
  他决定等大伯母的事儿办完了,到时候好好的和周泊桐说道说道。
  谨彦回宫之后,继续待在藏书阁里。
  不过,在偶尔看的一些通政司的文书中,也得知了大伯要回京城来。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谨彦有些搞不明白。
  那天薛公公说的话,她还记得。
  听薛公公的意思吧,是觉得大伯母干了件蠢事。
  薛公公属于庆丰帝心里的蛔虫,庆丰帝的心事最能猜透了。
  可让大伯回来吧,谨彦觉得,倘若没有庆丰帝的授意,别人也不会这么干。
  内阁的几位相爷,谁会想到一个远在西北的知府啊!!
  可让大伯回来,总不可能是加官,明显是为妻守丧啊!!
  那不是和薛公公之前露出来的意思是反道而驰的?
  谨彦拿着那文书在藏书阁挖空脑袋想了老半天,还是猜不透那意思。
  唉,倘若妙书姐姐在就好了,自己就能问她。


第一百六十六章 木材
  远在西北的杨氏压根不知道秦氏过世的消息,但此刻的她拼命往京城赶。
  宝贝女儿要嫁人了,她得赶回来主持大局才行。
  自己的姑母是个不问事儿的,儿子和儿媳虽说也能干,但这种事儿,也没经历过。
  第一次嫁女,唯一一次嫁女,女儿嫁的又是靖南王府,必须得风风光光的给嫁出去才行。
  只靠他们夫妻俩主持大局,明显是不行的。
  说真的,一开始的时候,刚收到通政司的消息时,她头一个念头就是,这闺女不会是待在宫里时间久了,所以,有了患觉吧?
  她那叫一个忧愁啊,怎么两个女儿没一个省心的呢。
  特别是当第二天妙书上门来贺喜,她更是郁闷。
  你说女儿这出现患觉也就算了。
  怎么连妙书哪儿也写了信呢?
  可听妙书的语气,好像是觉得这事儿是真的?
  杨氏是知道自己的女儿有的时候不靠谱,不过,自从她和丈夫来西北。
  过了些时日,妙书夫妻也来西北之后,两户人家走动便频繁起来了。
  对外说杨氏和妙书是好友,但实际两户人家也知道是啥事。
  妙书和杨氏交往得越深,越觉得,杨氏虽说称不得有七窍玲珑心,但是,也能称得上长袖善舞。
  要不然,就凭沈三那迂腐,不知变通的脑袋,早死在江南任上了。
  这样的人教出沈谨沅这样积极向上的女儿不稀奇。
  可教出沈谨彦这样的,还真的挺稀奇的。
  只不过,后来见识了沈三,倒是觉得,沈谨彦那样倒也挺正常的。
  一个肖爹多些,稍微有些娘的优点,一个像娘,但又有爹的缺点。
  而杨氏和妙书往来之后则发现,像妙书这样一个有七窍玲珑心的人,愿意抬举女儿,愿意教导女儿,简直是沈家祖坟上冒清烟了。
  自己的女儿自己知道。
  不傻,有的时候还挺机灵的。
  可问题是呢,有的时候脑子一犯浑,你真不知道会干出啥事来。
  想当年在江南的时候,属于你一不留情,就不知道她会闯出啥样的大祸来的。
  女儿在宫里能够平安,全靠妙书周旋。
  所以,二人在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便惺惺相惜起来,往来得也更加频繁了起来。
  杨氏虽说心里是百般的疑惑,不过有一点好,不会像谨彦这样显露出来。
  因此,妙书也没点破,心里在想,这么机灵的娘亲,怎么会教导出这么一个傻傻的女儿呢?
  妙书觉得,真的不是她不给杨氏面子,而是实在那个傻傻的女儿给她的信,让她很是忧愁和担忧啊。
  那个傻傻的女儿在信里是这么和她说的,“妙书姐姐,最得你宠的徒弟我终于嫁出去了,哇哈哈哈,此处省略我内心狂喜大笑三万字的废话……”
  妙书:好不知羞,谁说你是最得老娘宠的了?哼
  不写也知道那货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嘴肯定咧着像蛤蟆一样大,指不定还流着口水呢……
  “皇上把我指婚给靖南王世子周泊桐了,对,就是那个京城第一美男子的周泊桐,唉,倘若不是皇上指婚,让我自己选,我肯定不选他。
  你也觉得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吧?”
  妙书:你也知道周泊桐那朵鲜花被你这牛粪给玷污了吧?
  咦,不对,她的意思是周泊桐是那牛粪?
  真是个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坏家伙!!
  “我也写信给我娘报喜了,我娘肯定乐得找不着北,想不到她的宝贝女儿有这么厉害,给她找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女婿吧……”
  妙书:那是皇上瞎了眼,哦,错错错,那是皇上被猪油蒙了心,才会把你指给周泊桐的。
  和你厉不厉害有个p的关系!!
  “妙书姐姐,你肯定也为我高兴的吧,不过,高兴归高兴,添妆可不能少的,金银珠宝就算了,我就不是那俗人。
  送些字画啊,笔墨砚台就行,你也是知道,我一向视钱财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
  当然了,倘若你强烈要求送金银珠宝,我也就勉为其难的收了。
  唉,其实偷偷告诉你,粪土浮云于我如命根哪!!”
  妙书:你嫁人,关我p事,要我高兴个球啊。
  最要紧的是,谁给你的胆子,让你这么不知羞的向自己讨要嫁妆的啊啊啊??
  自己的闺女也不敢这么说好么!
  懂不懂什么叫含蓄?
  只不过后来看通政司的一些文书往来,才知道,这家伙居然向庆丰帝也直接讨要嫁妆。
  妙书觉得,自己是说这家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呢?
  还是说她恬不知耻?
  还是客气点,说她不拘小节?
  杨氏一路赶着,一路思索着如何给女儿备嫁。
  别的方面倒还好些,这些年来,家底虽说不丰厚,但也算殷实。
  但比较麻烦的是好的木材难寻。
  走之前,妙书就有提过,别的倒是能帮得上忙。
  但木料方面,由于她也有女儿,好木料呢,她手里也有几块,但要留给女儿。
  讲真,有女儿的人家,对于好木料永远是不嫌多的。
  妙书挺不明白杨氏的,哪怕谨沅没了,可不还有谨彦么,怎么好材料也不备得多些。
  哪怕女儿低嫁,需要用上的不多。
  可将来也可以给孙女不是?
  现在这种时候,你哪里找得上好的材料,好木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她成亲之后,就开始慢慢在积攒好的木材了,哪怕前两胎是儿子,也没妨碍她积攒木材的速度。
  妙书和杨氏表示,木材方面,她帮不上啥忙。
  但木匠方面,她还是帮得上手的。
  只要杨氏找好材料了,那些手艺人就由她来提供。
  手艺人她也早几年前在慢慢打听起来了。
  早些年去参加人家婚宴的时候,看见人家打造的家具手艺好,她就会询问一番。
  看得多了,她就开始留意起来。
  京城有家南货坊的手艺人手艺特别合她的心意,做工精细,手艺超群。
  当然了,还有一家也不错,人家打造的家具很大气,比较适合北方人的喜好。
  到时候就看沈谨彦那家伙自己了。
  妙书觉得,杨氏有可能在南方待的时间长了,有些偏南方人的喜好。
  至于沈谨彦,自幼长在南边,活脱脱的一个南方人。


第一百六十七章 嫁妆是个问题
  杨氏当年在会稽的时候,入股了几家酒坊酱坊还有一家绸缎庄,一年也有不少的进项。
  那时候,买了两块挺肥沃的地。
  原先是不舍得放掉,可她也知道,当丈夫不在会稽,那地压根留不住。
  因此,便以买进的价格,卖了酒坊的老板,算是谢谢人家这些年来的照顾,也算是一家便宜两家沾。
  后来回京城守孝,杨氏第一时间买了几块还算不错的地。
  和江南是不能比,但在京城近郊,那产量也是不错的。
  其中有两块是走了公中,还有两块是儿媳也不知道的。
  公中的也好,还有姑母的陪嫁也好,她也不能拿来给女儿陪嫁。
  有四个儿子呢,总要考虑到这点。
  更何况就靖南王府的身份,沈家就是把全部的家当陪上去,也不够瞧的。
  所以,只能是过得去。
  她哪里想得到女儿真有这么大的出息的。
  哪怕现在在马车上一路的颠簸,她还是有种做梦的感觉。
  女儿是怎么搞定庆丰帝,让庆丰帝下旨的啊!!
  之前也没听女儿提起,庆丰帝有多喜欢她啊。
  自己的女儿自己知道,就像妙书喜欢她,一回来就瞎咋呼,说妙书怎么怎么离不了她,怎么怎么喜欢她。
  自己呢,也是知道这话带水份的,就妙书这么冷情冷性的人,再喜欢人,也不可能让闺女看出来。
  不过,自己的闺女怎么看都中意,再加上,她也知道,闺女这么说吧,是想让自己放心,所以,她也就这么一听。
  那周泊桐吧,说真,她不是没想过让人家当自己的女婿。
  京城哪个贵妇没这想法啊!
  可她也真的就只是想想罢了。
  你想啊,当初人家看见谨沅都避之不及,更何况谨彦了。
  不是说小女儿不好,而是哪个男人不贪美色啊。
  在她看来,能嫁给周泊桐,肯定要么是相爷府的千金小姐,或者是公主府的小郡主啥的。
  哪里想到,会掉下这么大一块馅饼砸自家头上的。
  虽说馅饼是砸了下来,不过,那滋味其实也挺不好受的。
  所以,她打算回京城好好和女儿谈谈,只走低调路线得了。
  自己的陪嫁方面,她是打算拿出一块出来,给谨彦添上。
  至于后来两块私的,她是准备全部拿出来,到时候给女儿添些零花的。
  反正那两块地,也没过明路,之前庄子上的那些佃户也一直是薛妈妈在打理的。
  至于头面方面的事儿,她倒是不担忧。
  一方面,之前在广州府的时候,她收了好些的大颗珠宝,全部拿出来做头面。
  别说嫁进王府做世子妃,嫁给皇子当皇子妃也是够了的。
  虽说只够做五六套这样的头面,不过,那些红宝蓝宝胜在颗粒大,颜色净纯。
  本来还担心自己找的工匠手艺会不行,到时候会镶坏了那些珠宝。
  哪知道,妙书也推荐给了她几个手艺人。
  据说,那几个手艺人是她一向惯用的。
  早年是从云裳哪儿出来单干的。
  说起云裳这间铺子,京城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早年的时候,云裳这间铺子是四位创始人,都是从宫里出来的手艺人。
  包含了制衣,胭脂水粉,头面还有女红这一块。
  京城也有别的制衣高端铺,哪怕一些王府养的手艺人也未必会差到哪儿去。
  但是,论整体的综合实力,还没有哪个王府,或者哪家铺子能和人家比的。
  当然了,人家的综合实力是一流的,价格自然也是超一流的。
  最要紧的是,人家还懂得饥饿营销。
  云裳的生意虽说好,可是分给下面的手艺匠人并不太多。
  时间长了,便有一些手艺匠人想着法子跳槽出来。
  由于一些话事人有宫里的靠山和背景,倘若没贵族撑腰,还真的逃不出云裳的魔掌。
  妙书那时候和南阳郡主的关系不错,那几个手艺的匠人便联合在了一起,成了南阳郡主还有妙书,以及她们一些亲戚的专属手艺人。
  一般情况下,材料由她们自己提供,那些人则负责提供设计和镶嵌。
  这就保证了你戴的头面相对的独一无二性。
  倘若设计也由你自己来,自然也是可以的。
  有的贵太太,比方说像妙书的嫂子,就喜欢赶京城的潮流。
  只不过,云裳的相对贵些,所以,人家喜欢找那些匠人私家订制。
  一方面料子好些,另一方面手工不错,价格还便宜。
  妙书和杨氏说了,到时候让杨氏只管把珠宝拿去,到时候,她会写信给那些人的,到时候,包管让谨彦戴上合心意的珠宝。
  杨氏自然是千恩万谢。
  她本来是想去云裳,只不过,云裳有个规矩,那就是,珠宝必须得用它家的。
  至于别家的,要么是怕人私吞她的那些珠宝,要么则是怕人家手艺不好。
  之前京城也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件,一些铺子把客人的珠宝以次充好,然后转卖给别人。
  手艺不好,把珠宝做糟蹋了,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