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贵女当家-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妙书端起了茶碗,轻轻抿了一口茶说道。
没过两天,整个京城传遍了曾经的京城第一美人第一才女病倒在家的消息。
有些知情的人,也早知谨沅病倒的消息。
知情人觉得,谨沅病倒吧,也能理解,自己的妹妹入选,自己被剔除出局,换了是谁,心里都不好受。
可是,现在被传得整个京城都知道,好像又有点奇怪。
你想,哪家找媳妇,会找一个曾经病得起不了身的病秧子啊!!
哪怕后来医治好了。
为了这事,包括皇后在内的几个宫中主位都召见了第一美人的妹妹藏书阁经历司少卿沈谨彦。
对于谨沅病倒的口供,在谨彦回来之前,杨氏也是和谨彦串供好了的。
谨沅那时候回府,就一病不起的事儿,大家伙也知道。
只不过,大家是觉得,装病,也没放在心上。
而据谨彦说,谨沅是郁结于心,再加上半夜的时候,谨沅淋了雨,所以,寒气入了体。
所以,谨沅的病就时好时坏。
本来中秋谨彦回府是件高兴的事儿,所以谨沅也“强撑”了病体起身来迎接妹妹回府。
哪知,本来她的身体就虚弱,再加上秋风这么一吹,病情就加重了。
皇后是个“仁善”的,看见谨彦一脸悲切的样子,便吩咐宫女“跟”着一向在给她请平安脉的太医去沈府给谨沅“看病”。
谨彦一听有太医院医术第二佳的太医给姐姐去“看病”,自然是抹干了眼泪,拼命给皇后磕头。
她表示,有了太医给姐姐“治病”,姐姐一定能活下来的。
谨彦还表示,为了报答皇后的“大恩大德”,她一定会在藏书阁,把活干得又快又好,哪怕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加班加点也在所不惜。
向皇后表完了忠心,谨彦便第一时间抄小道回藏书阁干活。
哪里知道,居然会碰到应该在御书房“为国操劳”的皇帝。
“臣藏书阁经历司少卿沈谨彦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金安。”
“起吧。”
庆丰帝表示,自己看见这沈谨彦,一点也不金安。
倘若不是这货的姐姐,自己的儿子会一直久病不起吗?
正所谓,恨乌及乌,自然对谨彦没什么好脸色了。
薛公公跟在庆丰帝身边多年,哪里会不知道庆丰帝的想法。
他正准备开口帮着赶走沈谨彦,哪里知道,对面的沈谨彦居然张大着嘴巴,瞪大着眼睛,一脸惊恐的叫道,“有……有老虎,快护驾……”
第二十四章 柏油桶上场
薛公公能跟在庆丰帝身边多年,不仅是贴身太监,功夫也是一顶一的好。
一见沈谨彦这么一喊,自然立即把庆丰帝护到了身后。
庆丰帝哪怕在宫里,也是有一大帮子的御前侍卫跟着的,“呼啦”一下,大家都围在了庆丰帝跟前。
多难得的机会啊,居然能为皇帝挡虎口。
年轻的侍卫们,热血那叫一个沸腾,心情那叫一个澎湃!
只不过,大家伙都没想过,这内宫里面,怎么会跑出老虎来的?
大家围笼了好一会儿,也没发现所谓的老虎,肥猫倒是有一只,太后养的,毛皮是橘色的。
只不过,这肥猫的额头,是谁画了“王”字??
庆丰帝一听侍卫的回报,气极了,吼道,“那姓沈的臭丫头呢?”
不知道他年纪大了,心血少,禁不得吓吗?
薛公公眼神麻利的转了一圈,咦,没人?
继续又再认真仔细的转了一圈,还是没人……
“回皇上的话,那沈少卿想来怕虎,所以……”
庆丰帝一听薛公公的回话就知道,谨彦肯定是管自己跑了,心道,既然跑了,刚才喊什么护驾啊?
不知道什么叫护驾吗??
这种不会为自己挡虎口,挡刀子的臣子,你说要来何用??
“皇上,臣在这儿……”
谨彦拨开树枝,冲树下的庆丰帝说道。
她也知道她不对。
可这不是人类很正常的条件反射么!
自己是女人好不好,自己是现代人好不好。
哪里有那种为皇帝尽忠,为皇帝挡刀的想法啊。
这种事儿,不应该是男人去干的啊!!
因此,她也没感觉有啥好羞愧的。
“沈少卿爬得倒是够高够快的。”
庆丰帝很是不高兴的在树下讥讽道,mmp啊,居然还好意思爬得比自己高的!!
谨彦爬树爬得很溜,因此,很快就滑了下来,然后跪倒在庆丰帝身边道,“臣头一次见着老虎,心中害怕,请皇上赎罪。”
倘若是只真老虎,庆丰帝也就算了。
小姑娘嘛,怕老虎也是正常的。
可明明那是只猫好不好!!
因此,庆丰帝板着脸,指着那只太后养的肥猫道,“那就是你所谓的老虎?”
谨彦一爬上树,便知道,那只“虎”有些不对头了。
也不能怪她,本来嘛,她哪儿就是背光的,猛地看到一只老虎样的动物。
之前也有听说,宫里是有圈养猛兽的,她自然而然就想到虎了。
老实说,身为一个现代人,把猫当成虎也挺难为情的。
可现在看见庆丰帝的神色,谨彦便打算当只土生土长,没见过啥世面的“土豹子”。
养在闺中的小姑娘,不认识老虎应该或许是件“正常”滴事儿吧?
丢脸怕什么,脸面值多少银子,丢了小命那才是最麻烦的。
“皇上果……果然是紫薇星君下……下凡,养……养的虎……崽居然可以如此的听话乖巧。”
谨彦用一种惊恐中带些谄媚,谄媚中带些强装镇定,强装镇定中又带些小心翼翼的神情讨好的说道。
庆丰帝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沈谨彦不由得愣了下。
怎么说呢,把猫认错为老虎,你觉得有可能吗?
虽然那只猫是肥了点,可也不可能认错是虎崽吧?
不过,再看了看那肥猫的皮毛,再加上也不知道哪个顽皮家伙,给肥猫画了个王字。
再看看谨彦那懵懂无知,又有些吓得苍白的脸,庆丰帝叹了口气道,“那不是虎崽,是太后养的猫。”
那肥猫也趁机“喵呜”的叫唤了一声。
谨彦见庆丰帝的神色好了些,便赶紧道,“太后养的猫猫也是不同凡响,跟臣以前画本子上看见的老虎长得一模一样。”
庆丰帝一听,倒也没觉得谨彦在说谎,毕竟,也不是人人都像他这么见多识广的。
庆丰帝虽然不怪谨彦认错了猫的事,不过,皇帝的心眼也是很小的。
对于谨彦一边高喊着护驾,一边自己爬树避难的事,还是耿耿于怀,便道,“你爬树倒是挺利索的,以前常在爬?”
你说就这种会爬树的姑娘,估计满京城也找不出第二个来了吧?
你说吧,这样的姑娘,大长公主和妙书得多瞎了眼,才看中的啊!!
最要紧的是,自己还同意二人,让此人留在了藏书阁。
庆丰帝不由觉得,这应该算是自己人生中,目前看来,最后悔的一件事了。
因为别人提起来,肯定不会说是大长公主和妙书的。
谁叫最后拍板的人是他呢?
一想到这儿,庆丰帝的脸色又不好了。
“臣还在会稽县的时候,常会和兄长一起出去游玩,臣的父亲觉得,无论男孩女孩,多会一门手艺,多会一门技术比较好。
正所谓技多不压身……”
庆丰帝听了很是无语,“爬树也算技能?”
那天下,有手艺,有技能的人太多太多了!!
“算啊,怎么不算,就拿这次,倘若真碰到是老虎,那皇上自然会有侍卫大哥护驾,可臣一不会功夫,二是弱质女子,赤手空拳,怎么对付得了老虎?
可臣会爬树就不同了,老虎那可是不会爬树的,臣至少有一线生机啊。
这多看书也好,多会一门技能也好,谁也不知道啥时候会用得上,可总是有备无患才好。
毕竟,真遇上了事儿,无论是救别人,还是救自己,或者拿来拖延时间,都是多了一份希望。”
谨彦很是理直气壮的答道。
就拿自己会游泳来说,当初倘若不是自己会游泳,哪里会把小正太给救上来。
不把小正太救上来,自己能得大长公主的青眼吗?
不得大长公主青眼,自己哪里能这么容易当女官啊!!
所以,你还觉得多会一门技能没用吗?
庆丰帝:居然叫朕无言以对……
众侍卫:如此会狡辩的女官还真是少见啊!!
本来谨彦还以为此事就会这么过去,哪里知道,突然有一道熟悉的声音响道,“皇上,沈少卿会的技艺可多了,这爬树对她来说,那可是小意思。
是吧,沈少卿?”
谨彦一听,就知道不好了。
虽说之前和周泊桐那家伙算是化干戈为玉帛。
不过,皇族的男人那是最最小家子气的,比方说皇帝,比方说那柏油桶!!
第二十五章 再接旨意
庆丰帝一听周泊桐开口,便想到之前老七说过的,靖南王世子和那沈谨彦可早就认识了的。
便笑着问道,“哦,朕想不到沈少卿居然如此多才多艺,这除了胃口大,会爬树,别的还会什么?”
庆丰帝话音一落,一边的侍卫有几个就有些忍不住笑出了声。
对于藏书阁经历司少卿沈谨彦的大名,在宫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他,她的胃口实在是惊人。
本来那些侍卫倒也是不信的,一个小姑娘,能有多大的胃口啊。
这宫里本来就不缺乏一些好事和夸大其词的三姑六婆。
大家伙是觉得,这孩子吧,胃口比一般姑娘好些,那也是有可能的。
只不过今天经由皇帝这么一说,他们倒也是信了。
皇上可不是会信口开河的,倘若不是真正的见识过,哪里会这么说啊!!
谨彦见庆丰帝这么调侃她,便有些不高兴了,嘴巴一鼓鼓的,不出声。
她虽然有的时候脸皮厚些,可也是姑娘家,要面子的好不!
更何况,有些技能是拿来保命的,太多人知道,可不是件好事。
“皇上,这沈少卿别看她瘦瘦弱弱是个姑娘家,那本事可不小,往上,爬得了树,往下,下河摸得了鱼,也插得了秧,一般二般的人,还真比不得沈少卿摸鱼,插秧的本事。”
周泊桐笑着说道。
“你还会插秧?”
庆丰帝听了周泊桐的话,顿时觉得有些奇怪。
沈府的事,他也知道一些。
沈府分为东西二府,西府的老太爷沈唯儒当年也是内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
只不过,英年早逝,还没有子嗣留下,因此,便从东府哪儿过继了一个侄儿继承香火,就是沈振耀,即沈谨彦的生父。
沈振耀现在能当山东的道台,虽然大部分靠的是自己,不过,也有当年沈唯儒当年的余荫所在。
沈振耀擅农事,在会稽修水利的事儿,庆丰帝自然是知道的。
只不过,他可不信沈振耀会带着女儿亲力亲为。
一个县令,带着自己的闺女做这种事,这不可能!!
因此,见沈谨彦不回答,便又问道,“你会插秧?”
“皇上,臣会插秧。”
谨彦很是恭敬的回答,她一开始的时候,觉得那柏油桶真的有点问题,这种事有什么好谈的,英雄不谈当年之“勇”不是?
不过后来又想到,他虽然和自己不和,可是和大哥的关系是不错的。
那么他提这事儿是为了什么?
插秧么,自己会,只不过,没父亲和兄长插得好。
自己插得不好那是正常的,谁叫自己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呢?
可他提出来是为了什么?
难道是为了父亲?
是了,父亲的道台说穿了,还是实习阶段呢。
那次中秋回去,听大伯的口气,好像倘若自己能多见见皇帝,指不定能帮衬父亲一把。
后来回了藏书阁自己看了好些人事档案,再加上在妙书哪儿旁敲侧击才知道,原来山东巡抚是皇二子的人,而布政使却是皇四子的人。
是人都知道,皇二子和皇四子是竞争关系,因此,布政使和巡抚之间的关系自然是不会和睦了。
倘若沈三是个聪明的,随便靠上哪一个都成。
可问题是偏偏沈三是个榆林脑袋,两方都不靠。
倘若不是顾忌去世的沈唯儒,还有沈三那刚进宫的女儿,双方估计已经准备向沈三下手了。
“倘若皇上不信,大可一试。”
谨彦很是坦诚的说道。
她觉得,周泊桐提起此事,肯定别有用意,因此便顺着他的话讲。
反正周泊桐也好,自己也好,都没说自己插的秧有多好,只说会插嘛!!
周泊桐一听谨彦的话,就知道她明白自己的意思了,就第一时间对庆丰帝道,“皇上,您不是说要在养心殿附近开僻一片菜园子嘛,依臣所见,不如前期的事儿,就交给沈少卿负责。”
庆丰帝一直有这打算,只不过,太后也好,皇后也好,觉得这种事,还是别让皇上操劳了。
皇上虽然博彩众长,不过,这种事儿还是算了吧,种田可是件辛苦事儿。
而周泊桐的意思则是,菜园子嘛,搞,具体的活计就交给别人,皇帝有空的时候,去观赏点评下就行嘛。
倘若庄稼长得好,皇上还可以拿来赏赐给臣子。
完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啊!!
谨彦一听,便立即跪下道,“臣愿意为皇上分忧。”
虽然她现在肩上的活计也多。
不过,这藏书阁的活计是个长久的活,而且费眼睛。
至于种田吧,严格来说,自己并不喜欢。
一来脏,二来苦,三来还得在皇帝面前晃。
不过,之前大伯母秦氏说的话,也不算全错。
年少的时候,得家族庇佑,长大了,自然得有反哺精神。
这样,家族才能健康成长。
更何况,倘若自己天天在庆丰帝眼皮子底下晃,对在外的沈三也能提供多一层的保护。
当年在会稽县,在广州府的时候,那些交际应酬,可全是杨氏在操作的。
就是为了让沈三有个好的工作环境。
现在,远在山东的沈三没了杨氏帮衬,那么,只能自己成为父亲的靠山了。
毕竟,京城现在也离不得杨氏。
这么一想,谨彦觉得种田这事儿吧,也不难了。
自己好歹也是个正五品的官,怎么着,到时候叫小太监帮手,不难吧?
庆丰帝原先是想说容后再议。
他不怎么喜欢沈谨彦,倘若一让沈谨彦来负责此事,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有多瞧得上这“饭桶”呢。
可问题是,真的容后再议,到时候,皇后啊,那些妃嫔也要来哭嚎。
因此,庆丰帝就当场拍板。
此次种田大项目由靖南王世子当“领队”,而藏书阁经历司少卿沈谨彦协从。
谨彦又在一边表示,是不是从六部挑些年轻的笔贴式,让大家伙跟着皇上来学习下怎么种田。
毕竟,国家的希望都在年轻一代。
倘若他们能从皇上这儿得到一些教育机会,将来出去当官了,也能把皇上爱种田,会种田的精神给发扬出去。
庆丰帝倒是没多想,主要是妙书前段时间有和他说过,藏书阁在未来的一年里,是离不得谨彦的。
因此,他想也没想,就答应下来了。
第二十六章 商议
接了庆丰帝的旨意,周泊桐第二天便去了藏书阁开会,其中还有庆丰帝的心腹薛公公“莅临“指点。
经过和周泊桐,还有薛公公的协商(主要是因为薛公公哪儿带来了太后和皇后的旨意,不许皇帝太过操劳),皇帝种田的场所被安排在了翰林院和藏书阁的中间。
本来谨彦也不支持在养心殿哪儿。
你想,哪儿接近皇权中心,这不是容易碰上贵人么。
像自己这样人才太过“出众”,说话又不够玲珑的,万一自己说错话,或者别的啥的,不是特别容易被抓住小辫子么。
可在藏书阁就不一样了。
藏书阁的特殊性,所以,远离外廷,基本像谨彦这样的女官宿舍再走几步,就是可以直接进入六宫了的。
所以,哪怕翰林院那些学士会来藏书阁这儿,基本也在前面一些楼里打转,后面很少过来。
由于种田场地靠近藏书阁,自己到时候完全可以口头指点下小太监,不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然了,倘若庆丰帝来的时候,大家还是要应酬一下的。
而薛公公也表示,倘若皇帝起了兴致,他头一时间会来通知谨彦,这属于大家互相帮忙嘛。
当然了,前几天,还让谨彦得自已下地。
总不能说你这边奉旨种田,那边还白嫩得不像话是吧?
谨彦一听,便皱了皱眉和薛公公道,“公公,你也知道,谨彦种田的经验全是向父亲学来的。
可江南的季节和京城大不相同。
而且,现在都秋天了,这秋天京城能种啥?
您看,能不能谨彦先找些老农,了解下京城的一些情况?”
周泊桐一听,也道,“是了是了,好像是只有听说过春播秋收的道理,这秋天种……
公公,看来这事儿,还得麻烦你和皇上提提,也是我不好,看看,这没经验,就和皇上提起来了。
想来害皇上空欢喜一场了……”
周泊桐一边说着一边不着痕迹的递了张银票过去。
薛公公对于皇帝要亲自种田,也是很不高兴的。
皇上操劳国事已经很辛苦了,居然还要亲自下田,那岂不是更加劳累?
可皇上提了多次了,太后娘娘们也劝不住,他也只能照办。
现在谨彦提出的这个,可是正当理由啊,薛公公觉得,准备工作呢,可以准备起来。
反正前期的事儿那是直接交给太监或者奴才们做,至于那沈谨彦就负责当个“监工”好了。
等到了明年春天,倘若皇帝想起来了,那再开始,倘若没想起来,那就让沈谨彦带着小太监们随便种些东西好了。
薛公公走了之后,周泊桐便找上了谨彦要银子。
“银子?为啥?我凭神马要给你?”
谨彦屋子里倒是有不少的私房,银子的主要来源于杨氏和兄长谨行。
至于秦氏和丁氏,谨慧也给了些,人家给的这些,是有目的。
谨婉和谨慧现在到了婚嫁的年纪,秦氏和丁氏也在相看起来了。
所以,中秋那天,秦氏和丁氏分别交给她了两张纸。
一张是两百两的银票,一张则是她们心中佳婿的名单,让谨彦帮着去藏书阁里翻翻人家的档案记录啥的。
其实藏书阁里的档案很大一部分是大家伙都会知道的表现情况。
但是,也有一部分,那是连本人都不会知道的。
而连本人都不会知道的那些,恰恰是他能不能升官,能升到几品的重要关键所在。
本来这座楼,谨彦也是进不了的。
整个大周朝,除了妙书,也就两三人能刷脸进去。
可现在谨彦不是在整理档案么,所以,妙书给了她这个许可。
只不过,这段时间谨彦还在扫尾之前的事儿,所以,还没暂时开始去新的楼里归类整理。
“刚才我给薛公公的银票你也看见了,更何况,昨儿个不是为了让你解困,我有必要想这法子来得罪太后和宫里的各位娘娘么。”
周泊桐很是理直气壮的说道。
谨彦一听,火了,立即竖起手指,道,“第一,银票是你自己孝敬薛公公的,没我这事儿,你平时也在孝敬。
第二,你会帮我,明显是受了我哥的嘱托是吧?
那现在你向我要银子是为了啥?
也就是你和我哥的交情,是可以用银子来衡量的?”
周泊桐一听谨彦的话,有点气得牙痒痒。
你说谨行这么好的人,怎么有这两妹妹?
一个呢,对他心怀不轨,一个呢,老是和他针锋相对。
倘若不是谨行实在是个可相交的朋友,就冲他有这两妹妹,他实在不愿意再往来下去,太累心,累神了。
“对了,皇上答应会从六部抽调一些笔贴式过来的,你记得把我哥加在这名单里啊。”
不是为了哥哥,自己昨天在皇帝面前废什么话啊!!
周泊桐一听,双手抱胸,“说你傻你还真傻,说你蠢你还真蠢,一把你哥调来,万一皇上到了明年也没想起种田的事,你说怎么办?
兵部么回不去,难道就这儿瞎晃?
那不是耽误他前程?”
谨彦一听,便叹了口气道,“你说的这事儿,以为我不知道?我也知道,可是,来了这儿,我总能照顾一二。
而且这儿活儿不多,前面就是翰林院,我哥也是个机灵的,到时候多和人家有学问的人相处相处,明年恩科的时候,万一能考上呢?
当笔贴式虽然也有前程,可总是入了翰林院更有前程些。”
周泊桐一听,倒觉得谨彦说得话也有道理,“说真,外出为官,也并不是个个地儿都像会稽,广州府这样富裕的,有些穷乡僻壤的,你估计想像不出会有多穷。
笔贴式的起点虽然低,可稳打稳扎的,能一直在京城。
虽然到了不堂官这样的地步,不过,做到四五品的,也不难。
到时候,再外放出去当知府或者道台的,你娘也能放心些,你嫂子和你那小侄儿也不用跟着出去奔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