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王爷请跪好-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悦蓦然回过头,捧住他的脸,紧抿着唇,目光冷然:“十三,我不许你说这样的话,你听着,这件事与你无关,这是我们谁也不想看到的,如果回去面临的是你被圈禁的后果,就算永远过这样的日子我也心甘情愿,你不愿出事,我更不愿你出事,你只要好好的,我和孩子就好好的。
    我唯一怕的是你因为不再是皇子,不愿意过这样颠沛流离的日子而自暴自弃,怕你会怨我让你过上这样的日子。”
    十三目光灼灼凝视着和悦,眼眸中渐渐凝聚了笑意,嘴角缓缓上扬:“傻丫头,我怎么会怪你呢。”
    握住她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目光温柔而不舍:“我只是怕我现在保护不了你,回了京城,无论如何,没有人敢在天子脚下动手,即便面临被圈禁的命运,你和孩子也都是安全的,以现在的情况,我怕如果有一天你出了事,我一个人留在这外面安享太平又有什么意义?”
    和悦心里面酸酸甜甜的,面上却撇了撇嘴,不以为意:“怕什么?我倒要看看她敢不敢再出现,只要她再出现,即便灭不了她,也要让她吃不了兜着走!她不是天不怕地不怕吗?我就看我们谁横得了谁!”
    想她赵和悦何曾怕过人?曾经欺负过她的哪个不是混的比她还惨?
    这次栽了这么大的跟头,以和悦睚眦必报的性子决不会让对方好过。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即便此刻奈何她不得,一年,两年,十年,总有一日定要让对方百倍奉还。
    京城雍亲王府
    傍晚,四福晋倚靠在罗汉榻上,略显烦躁地放下手中的书,扭头问孙嬷嬷:“爷呢?”
    孙嬷嬷面上闪过丝犹豫,低垂了头:“爷去了李侧福晋那儿。”
    “又是李氏!”四福晋眉间闪过丝厌恶,冷冷地哼了声:“这么多年了,爷待她还真是一如既往!”
    孙嬷嬷小心翼翼抬眼瞥了四福晋一眼,安慰:“福晋何必为这事烦心?花无百日红,李侧福晋这样的日子想来也不久了。”
    四福晋脸色更阴沉了。
    说来她和李氏年纪差不了多少,却眼看着李氏越来越得宠,又一个孩子接一个孩子的生,而自己没了唯一的嫡子不说,这些年爷除了初一十五,几乎不来她屋里,她怎么能再生个嫡子出来?
    主母无子,想来还真是可笑!
    “三阿哥呢?”四福晋问起了弘时,心里更添烦躁。
    李氏生了两个儿子,原本都养在四福晋膝下,然而一个常年病歪歪,一个性子胆怯又愚钝,爷虽重视唯二的两个孩子,却并不十分喜欢,更别提为了两个孩子留下了。
    这两个孩子又都养在她膝下,难免让人觉得她有意养歪了弘时。
    连爷都为此埋怨她,还把两个孩子都接到前院亲自养着。
    明显是李氏的主意。
    哼,一贯的娇纵跋扈!不把她这个嫡福晋放在眼里。
    一方面,本就因为两个阿哥都是李氏随出,四福晋巴不得两个阿哥不在自己身边,眼不见心不烦,可另一方面,没了弘时和弘昀养在身边,爷来正院更少了,怎么不让她气恼?
    不过好歹还是嫡母,她做嫡母的让人去前面关心一下两个阿哥还是可以的,不过是做样子罢了,让爷知道她身为嫡母,惦记着两个孩子。
    更让爷清楚她没了自己的儿子,对她心生怜惜罢了。
    “三阿哥最近一直在读书,听说爷管的紧,不敢有丝毫松懈。”孙嬷嬷知道自家福晋的心思,自从没了大帅哥,福晋的脾气愈发不好了,看到李氏得宠,愈发压不住脾气。
    本寄希望于三阿哥,三阿哥却又不是个争气的,什么也帮不了福晋。
    孙嬷嬷想劝劝福晋稳着点,别闹的让爷不喜,可她一个做奴才的能说些什么?说了福晋更是生气。
    只能叹气。
    “哼,读再多的书有什么用?还不是不得爷欢心?还不如弘昌和彤萱来的得宠。”四福晋撇撇嘴,虽然不满,却不得不说有些幸灾乐祸。
    李氏恐怕比她好不到哪儿去。
    那可是她亲生儿子,还不如别人的儿子。
    “听说爷把弘昌和彤萱带在身边,亲自教他们读书,弘时那么大的时候也不见爷那样上心,也就当初弘晖在的时候爷亲自这样教导过。”四福晋说到此,忍不住黯然。
    

第385章 想见额娘?

  弘晖是四福晋心里永远的痛。
    看着弘昌和彤萱占据了当初弘晖的地位,心里不酸楚是假的。
    若是自己再生个儿子,爷必定也是像对待弘晖那样爱惜,哪有弘昌他们什么事?
    说到底还是自己的肚子不争气。
    每每看着弘昌和彤萱活蹦乱跳,聪明伶俐的模样,心里就不甘。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好好的,她的孩子却注定要早逝?
    她的弘晖做错了什么?她又做错了什么?
    孙嬷嬷见不得四福晋如此伤怀,提议:“福晋若真想要个孩子,何不让阮格格生一个,再把孩子要过来,三阿哥毕竟被李侧福晋养过一段时间,这次由福晋亲自教养,必定比三阿哥聪明。”
    四福晋蹙眉,不满:“这个阮氏是个没用的,进府这么久没一丁点消息不说,连李氏宠爱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如何让她生孩子?”
    其实四福晋心里还有一点私心,她自己也还年轻,还来得及生孩子,如何甘心让别人给爷生孩子?
    好在阮氏也没孩子,自己的心里还能平衡些。
    只是这阮氏也是没用,到如今也抓不住爷的心,枉自己为她废了那么多的心思。
    孙嬷嬷在心里腹诽,这个阮氏当初爬床的时候可是一点也不含糊,怎么就争不过李侧福晋呢?
    唉,还是各人的命啊。
    雍亲王从后院回到书房,到门口,忽然听得里面传来一声脆响,凌厉的一眼顿时瞥向苏培盛。
    苏培盛忙垂下头,小心翼翼地回:“爷,是十三爷府上的大阿哥在里面,说是来找您的,奴才就让他进里面等着。”
    雍亲王没再说什么,推开门,走了进去。
    入眼的是弘昌小小的身子跌坐在地,眼眶含泪,青花缠枝纹梅瓶摔落在地,碎成一片,弘昌手里却攥着一幅画卷。
    看到雍亲王高大的身影逆光站在门口,冷冷的眸看过来,弘昌小小的身子一抖,心虚地垂下眼眸。
    雍亲王缓步走过去,在弘昌身边蹲下,看了眼碎成一地的瓷器,又看向他躲闪的目光:“这是怎么了?”
    弘昌怯怯抬眸看他一眼,见他面上看不出喜怒,还是有些害怕,糯糯地开口:“四、四伯父,弘昌错了。”
    话落,眼泪挂在眼角要掉不掉,好不可怜。
    雍亲王心中一叹,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抱起他,坐在椅子上,把他放在自己的腿上,看到他紧紧攥在两只小手里的画卷,漫不经心地问:“哪里错了?为什么私自碰这些东西?身边的奴才呢?”
    弘昌将画卷紧紧地抱在怀里,似乎生怕对方夺走似的,带着哭腔回答:“弘昌想见额娘,这里是额娘,四伯父,弘昌错了,不要把额娘抢走,弘昌求您了。”
    雍亲王一愣,看着他哭花的小脸,再看他怀里抱着的画卷,皱了眉:“你额娘?”
    弘昌重重地点头,眼圈通红,声音哽咽:“弘昌看到了,这是额娘,是阿玛给四伯父的。”
    静了片刻,雍亲王伸手。
    弘昌摇着脑袋,胖乎乎的小脸儿纠成一团,怎么也不肯放手。
    雍正淡淡的眸盯着他看。
    弘昌瘪了瘪嘴,想哭,又忍住了,万分不舍地将画卷给了雍亲王。
    雍亲王拿过画卷,淡淡睨了弘昌一眼,缓缓地将画卷打开。
    弘昌忘了哭,睁大了眼睛看着这一幕,努力向画中看去,忽然眉头皱到一起,目露茫然。
    雍亲王摸了摸他的脑袋,继续问:“这是谁?”
    弘昌抬头看了雍亲王一眼,又看了眼画中之人,小脸儿纠结,又想哭:“额娘……”
    “她是你额娘吗?”雍亲王眸中带了笑意,看着他委屈伤心又迷茫的小模样。
    “呜哇哇……”弘昌骤然大哭起来,趴在雍亲王怀里,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我要额娘……我要额娘……额娘不要大宝了……”
    听到大宝这个名字,雍亲王眉心下意识一皱,旋即舒展开来,看着弘昌伤心的模样,伸手轻拍他的背:“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动不动就哭?”
    他的声音冷冷的,带着训斥,弘昌依旧哭的伤心,小身子一抽一抽的,小手紧紧抓着雍亲王的衣服,鼻涕眼泪糊的他胸口一片脏兮兮的。
    雍亲王眉头再次皱起,伸手在他小屁股上打了下,轻斥:“不许再哭了!”
    他并未用力,然而男人的力道本就大,弘昌被打了下,眼泪顿时流的更凶,却是闭紧了嘴,不敢再哭。
    雍亲王松了口气,正要将画收好,目光忽地落在画中的女子身上,便顿住了。
    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明眸皓齿,笑意盈盈,眉眼稚气未脱,娇弱可人,雍亲王的心奇异地动了一下。
    看了几眼画中女子,雍亲王收回目光,将画重新卷好,重新放回青花瓷大瓮里。
    把弘昌放在椅子上,雍亲王看着他,淡淡问他:“想见额娘?”
    弘昌小鸡啄米般点头,目光含着渴盼。
    雍亲王淡淡一笑,在书案上铺好宣纸,拿出狼毫,开始作画。
    弘昌直愣愣傻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幕,看着雍亲王笔下的线条,满是好奇。
    直到一个熟悉的人渐渐浮现在眼前,弘昌眼中再次聚满了泪水,瘪着嘴,想哭,又想到四伯父刚刚不许他哭,忙忍住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画中的人。
    收了狼毫,雍亲王等着墨迹干涸,看向弘昌:“喜欢吗?”
    弘昌胡乱点头,眼角还带着泪,却笑了开来,眼睛里满是星光:“谢谢四伯父。”
    雍亲王抱着他下地,耐心嘱咐他:“以后不许一个人再乱碰东西了,小心弄伤了自己。”
    弘昌连连点头,笑容灿烂。
    这时,苏培盛进来:“爷,十三爷的信来了。”
    雍亲王接过苏培盛递来的信,拆了信打开,一目十行看完,忽地皱了皱眉。
    苏培盛见了,心里咯噔一下,莫不是十三爷出事了?
    可这些事他可不敢问,忙垂了脑袋。
    雍亲王沉吟一番,把信放到袖子里,转头却见弘昌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袖子,忽地笑了笑,问:“想阿玛了?”
    弘昌睁大眼睛,用力点头。
    雍亲王摸了摸他的脑袋,安慰:“你阿妈额娘现在没办法回来,不过总有一日会回来,你要知道,你阿妈额娘也时刻想着你和彤萱。”
    弘昌眼睛一亮,咧嘴笑了起来。
    苏培盛看着在心里啧啧叹,爷还真是宠十三爷府上的孩子。
    从前那位福晋也是如此得爷欢心,孩子又是如此,这究竟是因为十三爷,还是因为那位呢??
    

第386章 辞官

  翌日,下了朝,雍亲王递折子求见康熙。
    在乾清宫待了一个时辰,雍亲王才出来,分别去给永和宫德妃和长春宫佟佳贵妃请了安,便回了府。
    自太子复立,雍亲王虽然重新领了差事,差事却并不多,且都是闲职,又加上太子复立后对所有的兄弟都疑心,包括曾经倚重的雍亲王,雍亲王此后愈发淡泊,整日里关在府中,一心念佛,悠闲度日。
    申时末,雍亲王去了马尔汉府上。
    马尔汉刚回府,听了下人的禀告,忙迎了出去。
    “马尔汉见过雍亲王。”
    雍亲王抬手:“马尚书不必多礼。”
    马尔汉起身,迎雍亲王进了花厅,雍亲王坐于上首,马尔汉命下人上茶,自己坐于左侧首位。
    “不知王爷驾临,有何吩咐?”马尔汉委实诧异的很。
    这位雍亲王自太子被废后,就拒绝任何官员的求见,即便太子复立,也并未与朝臣过多交往,与廉亲王的张扬形成鲜明的对比。
    今日怎么突然来了自己府上?
    “今日本王到你这儿,是有事相商。”雍亲王目光瞥了眼外面。
    马尔汉心领神会,立刻命管家桂叔到花厅外守着。
    “王爷请说。”
    雍亲王开门见山:“本王来找你是为了十三福晋的事儿。”
    马尔汉愣了下,蓦然紧张起来:“和悦?不,是十三福晋怎么了?”
    “昨日本王收到十三弟的信,说是弟妹小产了。”雍亲王缓缓道来,也说了遇到刺客一事。
    马尔汉听的胆颤心惊,担心不已:“那十三福晋如今可好?”
    恨只恨女儿离京太远,自己想去看望都不行,只能在这里等消息。
    雍亲王安慰:“弟妹已经无碍,只是到底是在民间,鱼龙混杂,他们身份敏感,这样的事能发生第一次,便有第二次,身边保护的人毕竟有限,他们的情况又特殊,有些事不能明目张胆,这件事本王自会安排。
    本王今日来找你,是希望贵府夫人能够前往照顾十三福晋,你也知道,皇家子嗣,非同小可,这次十三福晋小产,皇阿玛若是知道,必定伤心,无论十三弟如何,弟妹的孩子毕竟是皇阿玛的亲皇孙,本王不希望再有任何闪失,希望十三福晋能够为十三弟尽早绵延子嗣。”
    马尔汉听的连连点头:“王爷放心,奴才这就与内子商量,让她尽快前往江南,以探望小舅子为由照顾十三福晋。”
    雍亲王点头,从袖子里掏出一物,示意马尔汉上前。
    马尔汉上前恭敬接过,看了眼,大惊失色。
    雍亲王开口:“此物交予十三弟,告诉他,危急之时方可使用。”
    深吸口气,掩住喜色,马尔汉点头不迭:“王爷放心,奴才一定让内子亲自交到十三爷手上。”
    送走了雍亲王,马尔汉面上难掩喜色,急忙去了后院见了伊尔根觉罗氏。
    伊尔根觉罗氏听了丈夫的话,看着眼前金黄色的牌子,眼眸中亦是掩不住的惊喜,双手合十:“老天保佑,看来皇上并未忘记十三爷,依然念着十三爷。”
    “好了好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赶紧去看和悦,一定要让她把身体养好。”马尔汉提醒妻子。
    “那你呢?”伊尔根觉罗氏虽然挂念女儿,却也没忘了丈夫。
    马尔汉咧着嘴,笑了:“这个你无需担心,等我辞了官,马上去江南找你们母女。”
    “辞官?”伊尔根觉罗氏愕然。
    马尔汉点头:“我年纪大了,还能有几年好活?还不如陪着你,像小舅子他们一样游山玩水,等将来女儿再生了孩子,我们也去带孩子。”
    伊尔根觉罗氏听了此话,也笑了:“这倒好。”又迟疑:“不过关柱怎么办?”
    “这小子现在的功夫可不同以往,没人能欺负了他,如今跟着十四爷,十四爷没必要为难他,又有四爷关照着,只要他自己不做错事,能出什么事?”马尔汉对此并不担心。
    “好,那我现在就去收拾东西,正好伊都立要去山西任县令,我和他们一起出发。”
    三日后,伊尔根觉罗氏和伊都立夫妻一起踏上了南下之行。
    五日后,马尔汉递了折子,请求辞官,康熙未准。
    下了朝,马尔汉就被叫去了乾清宫。
    马尔汉刚跪在汉白玉的地上,就被迎头而来的折子砸上了脑门,伴随着皇帝的怒吼:“混账!”
    “皇上恕罪!”马尔汉立马匍匐在地,声音响亮,却不慌不忙。
    康熙气的捂着胸口,冷笑连连:“你个混账东西!就如此迫不及待去陪你女儿?!”
    马尔汉忙喊:“奴才不敢!”
    “你不敢?!朕看你敢的很!你妻子刚走,你就辞官,你以为朕是傻子!”康熙气的口不择言。
    马尔汉忙道冤枉:“皇上,奴才不敢,奴才确实年纪大了,力不从心,只想陪妻子颐养天年,多陪陪几个孩子,求皇上成全。”
    “朕若不成全呢?”康熙冷笑。
    “那奴才就长跪不起,直到皇上答应为止。”马尔汉不慌不忙,直气的康熙指着他,说不出话来,许久才憋出句话来:“你、你好的很!连你也威胁朕!”
    马尔汉苦笑:“皇上,奴才不敢威胁您,奴才只是实话实说,您看看奴才,白头发都这么多了,还有几年好活?奴才只想在剩下的日子里多陪陪妻子,陪陪孩子,享受些天伦之乐。”
    康熙不说话了,乾清宫里一阵沉默。
    马尔汉犹豫了片刻,咬咬牙,再度开口:“皇上,请恕奴才大逆不道,有些时候还是应该适当地放松自己,几位皇子都孝顺,何不让几位皇子帮您多分担一些?虽说您春秋正盛,可有时候总会累,做儿子的不就是用来帮衬着自己的阿玛的?您何必心疼几位皇子?”
    康熙掩嘴轻咳,呵斥:“放肆!信不信朕要了你的脑袋?”
    马尔汉再度磕头:“皇上,奴才的脑袋不值钱,您要了奴才的脑袋也没什么用,何必浪费时间?奴才只是想陪陪家人罢了,您若见不得奴才轻松,奴才离开京城,眼不见心不烦就是了。”
    “你!”康熙气笑了。
    

第387章 你这是什么意思?

  康熙被对方的厚颜无耻闹得连脾气都没了。
    “滚回去!朕准了!”
    最后康熙还是准了,大笔一挥,将折子愤愤地扔在了地上。
    “多谢皇上恩典,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马尔汉大喜,谢了恩,退出了乾清宫,抹了抹额头的汗,感觉从阎王殿中走了一遭。
    索性得偿所愿了,马尔汉复又高兴地直奔府中而去,立刻着人收拾东西。
    那兴冲冲的劲儿哪有一点年老和力不从心的样子?
    眼看着太子废了又立,众位皇子各显神通,你方唱罢我登场,势要将太子拉下马,朝中不少的官员或因太子或因支持其他皇子而倒了霉,他可不愿在这是非当口继续留在京里,夹在里面当棒槌。
    一个个那么厉害,他惹不起,躲得起总行了吧?
    再说,闺女刚没了孩子,他也着实担心得很,总要亲自去看一眼。
    别看闺女在外面那样凶,连皇子都敢打,在他这做阿玛的眼里可还是个孩子呢,受了这样的委屈指不定怎么难过呢,身边除了十三爷,又没有一个亲人,他怎么忍心?
    女眷中,孙姨娘膝下一儿一女,女儿嫁了人,京里还有儿子在,就留在了京城打理府上。
    贝姨娘只有一女,女儿嫁了人,便只有她一人,她不愿继续跟去伺候福晋,也不愿在孙姨娘手底下过日子。
    毕竟老爷唯一的儿子是孙姨娘所出,将来关柱即便当了官,得了好的也只有孙姨娘,有她贝姨娘什么事儿?指不定还要被对方排挤呢。
    可除了这儿,贝姨娘也无处可去。
    总不能去女儿夫家那儿吧?像什么话?索性闹着要马尔汉给她找个地方,坚决不要留在府里。
    马尔汉嫌她烦,一锤定音,让她留下,哪儿都不许去,否则打断她的腿。
    贝姨娘什么也不敢说了,暗暗气恼,却无可奈何。
    很快马尔汉就收拾好了东西,留了管家桂伯协助孙姨娘照看着府里,实则也是盯着她们,让她们少惹事。
    第二天就带着细软和两个小厮、两个护卫,以及一个车夫乘着马车离开了紫禁城。
    廉亲王府
    郭络罗氏重重地放下手里的信,面上极是恼火。
    这就是你心心念念,决定要以命相护的人?
    晚上,胤禩进了屋,看到郭络罗氏半倚在罗汉榻上,一副心不在焉,不是很高兴的样子,丫鬟给她揉着太阳穴,问:“这是怎么了?不舒服?”
    郭络罗氏睁开眼,摇了摇头,勉强一笑:“没什么,今天可顺利?”
    胤禩看她表情便知有事,只是也顾不得多问,坐下后,皱着眉说了今日的事:“马尔汉辞了官,离开了京城。”
    郭络罗氏愣了下,却并不意外:“他年纪都那么大了,也是时候辞官了。”
    胤禩盯着她的表情看了会儿,轻轻一叹:“你不是不知,马尔汉的夫人前些日也离开了京城,为何他们不一起走?一个刚走,另一个就辞了官,未免太突然了。”
    郭络罗氏嘴唇嗫嚅,犹豫片刻,终究还是说了那件事:“刚刚来信,和悦小产了。”
    胤禩诧异,又恍然:“原来如此,伊尔根觉罗氏离京之前,四哥去了马尔汉府上,想来就是为了这件事,看来四哥和十三弟依旧兄弟情深,这样的事都不遗余力。”
    嘴角隐隐噙了丝嘲讽。
    郭络罗氏沉默。
    “我总觉得十三弟不会就此沉寂,皇阿玛似乎并未完全放弃十三弟,这次四哥既然告诉了马尔汉,皇阿玛一定知情,却任由他们如此做,看来心里面还是记挂着十三弟。
    以前你让我对付十三弟,我没当一回事,如今却愈发觉得你说的话在理。四哥表面依附太子,如今又赋闲在家,一副一心向佛的样子,可过犹不及,焉知不是心里有大主意呢。皇阿玛对我屡有训斥,他却稳坐钓鱼台,明显是等着坐山观虎斗。”
    胤禩越说心里越冷,没想到这么多年竟看走了眼。
    “雍亲王此人心机极深,他又是孝懿皇后的样子,怎么可能没想法?”郭络罗氏开口:“我早说过,皇阿玛忌讳兄弟相争,之前太子刚废,皇阿玛让朝臣议立储君一事,你的风头太盛,这才招了皇阿玛的忌,也是九弟十弟他们太着急,压根不听我的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