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厨女当家-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庄子不如他自己的府邸奢华,但处处都透着精致,即使挑剔如他也挑不出任何毛病,更不要说这里的美食是真的打动他的心了,若是不能带个大衍国的厨子回去,他真就舍不得回国了。
  想了半晌,他才记得昨晚喝多了酒,宿醉过后应该头疼才是,可他都醒来这么久了,竟然半点头疼的感觉都没有,甚至说除了有些犯懒,也没别的特别感觉。
  难道是他躺着没动,感觉不到头疼?岳知章从床上坐起,晃了晃应该疼却没有疼的头,果然是没什么不适。
  或许真是这酒好也说不定,看来回头一定要多多地买些回去,再高的价也能卖得出去。
  旁边等着侍候的随从赶紧过来,“老爷,早上庄子的管事派人来问,老爷早饭想吃什么?”

  ☆、493 比美食更吸引人的游戏

  岳知章一听吃,顿时就觉得口水冒了出来,也不再纠结宿醉为何头不疼,虽然早膳以清淡为主最好,岳知章却惦记昨晚吃过的美味,据说那是大衍国皇帝年宴吃的全席宴,在大衍都是最好的席了,虽然贵了些,他还是吃得起的。
  何况,昨日他们那桌也有**个人,当时是他给的银子,今儿怎么轮也要轮到别人请了,所以他才不想着省银子。
  结果看随从递来的菜谱,上面写着一道道听都没听过,更不要说见过的食物,看似饼却名字古怪,看似包子里面的内容却大大不同,岳知章看到最后也不知道都是什么东西,就是粥都有几十种之多,光从名字上看这粥就便宜不了。
  只是有了昨晚吃的美味,岳知章就觉得这样的清粥小菜乏味的很,但听随从说庄子里就这规矩,早饭从来都是以粥和点心为主,想吃大餐最快也要等到中午。
  庄子给的理由就是,顿顿大鱼大肉、暴饮暴食,肚肠吃的油腻于身子也不好,他们这是为了游人好。
  岳知章也知道这个理,也就没再提非要吃昨晚那样的席,可瞧着菜谱上密密麻麻的点心和粥,也不知选什么好,干脆收拾好后就出了门,跟同来的商人们商议一下早饭吃什么。
  那些商人也挺郁闷,他们当然是想吃昨晚那样的席面,但庄子里说的也对,一直吃的那么丰富对他们自己不好,即使是再嘴馋,也只能忍了。
  但同时,他们也在纠结早上吃什么,岳知章过来后,商议半天也实在挑不出来,最后还是挑贵的来。
  等一小锅一小锅的各种加了名贵食材的粥被端上桌,一小碟一小碟看起来就不忍下口的小菜上桌,最后被端上来的就是刚刚出锅的各种点心。
  吃之前还被各种解说,他们才知道那种咬一口就能流满口汁水的包子叫灌汤包,只是奇怪这汤汁是怎么灌进包子里的。
  还有五颜六色的香饼、糯米藕、如意糕、翡翠虾饺、水晶冬瓜饺……光是瞧着就眼花缭乱,虽然每样都是用小小的盘子装着,却更显出精贵来。
  吃一口,虽不及昨夜晚宴的香气四溢,但这种清淡中透着香甜的味道确实是很适合早饭来吃,尤其是那个始终没弄明白怎么灌进汤汁的包子。
  问了庄子上侍候的人,也只是得了一个‘就那么灌的’的回答,别的不说,就为了这个神奇的包子,这顿早饭没经昨晚那顿大餐便宜多少,他们也认为值得了,毕竟除了包子,他们在粥里也真真正正地吃到不少好东西。
  一顿早饭过后,单是灌了汤汁的包子每人就吃了十几个,吃过早餐之后,端着茶水还在回味,这包子里面的汤汁到底是怎么灌进去的?
  可惜,庄子里的人显然是不会回答他们,有心去厨房偷师,可一举一动都在人家的眼皮子底下,显然是没这种可能。
  不去偷师吧,想着如此美味的灌汤包往后不来大衍就吃不上了,心里就痒痒的很,更不要说这包子真心的贵,里面的馅料也多种多样,就是真去偷学了,能偷到其中的精髓吗?
  看来,还是拐几个大衍国的厨师回去才是正理,拐回去留在家里做饭不错,放在酒楼里掌勺更不错。
  以利诱之,众人经商多年,个个都是老奸巨滑,忽悠几个厨子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们去哪找能被他们忽悠动的厨子?
  一个个都愁眉不展,无计可施。
  吃过早饭也不能干坐着,虽然他们来大衍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试试被国舅各种推崇的大衍美食,但庄子里还有不少可玩的也被国舅介绍了,像去池塘钓鱼,完全可以享受到鱼争先恐后咬竿的乐趣;湖上泛舟,美女轻歌,湖光潋滟……可惜大冬天的这些都玩不成。
  可不出门就坐在屋子里每天等吃也没意思,更没机会去找厨子,不运动运动也不利于消化,午饭他们还想敞开了吃。
  最后,问过庄子的管事,听说庄子有一块足球场地,在那里可以玩到在大衍国很流行的足球,若不是喜欢跑动的,还有几种棋牌游戏可以玩。
  足球他们早就听闻其名,甚至说江蒙国现在也有人在玩足球,可平日里都是养尊处优的大老爷,让他们这么多人跑起来去追一个球,总是会觉得与他们富态的形象不配,最终他们选择去看看闻所未闻的棋牌游戏。
  一张张或玉片、或金片制成的牌,让人一见就觉得这游戏够档次,尤其是知道这种玩法还有赌注,商人们听懂规则后就按着规则开始下注,在他们看来一注最低限制一两银子的玩法,真就是玩了,以他们的身家一两银子给下人打赏都嫌丢人。
  开始时江蒙商人们玩的都很谨慎,下注最多也就几两,十几两的,可玩到后来见输少赢多,看那个庄子里的管事,所谓的庄家脸越来越黑,又熟悉了规则渐渐的注越下越大,等发现身上带着的银子不多时,有的人已经输了上万两。
  于是,他们对这种新颖的游戏产生了怀疑,不会是大衍人用来骗人的吧?可看同来的人里,也有赢的红光满面,显然是没少赢,又觉得或许只是自己运气不好,而这种带有赌注的玩法也真让人欲罢不能,又想着再把输的赢回来,立马回去取了银子再玩。
  等到中午庄子里的下人来问午饭吃什么时,已经有人输了十几万两银子,同样也有人赢了几万两,赢的欢喜输的愁,输的又不想被人嘲笑小家子气,还得打肿脸充胖子,相约吃了饭下午再过来玩。
  相比之下丰盛的午饭也不是那么吸引人了,匆匆吃过后又过来接着玩,赢的欢天喜地,输的取了银子再战。
  到了傍晚,听手下人回报这一天的收入,再看那些玩到忘了吃晚饭的江蒙人,卫兵管事们都笑眯了眼,他们早就得到消息,这回来的这些江蒙人大多数都是靠着福寿膏起家,手上的银子可没有多干净,他们这也算是替天行道了吧,果然王妃想出来的东西就是好,不但赚了江蒙人的银子,还能让他们上瘾,在他们看来,这种赚钱的方式可是比福寿膏高明多了。
  渭城府的宁远王府内,贺楼远听完回报,满意地点头,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赚江蒙国人的银子,一般江蒙百姓也就罢了,像这些利欲熏心,心黑手辣的人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从他们的兜里往外掏银子,至于说用这个方法是否损了些?呵呵,再损还损得过福寿膏?
  凌小柔也在旁笑眯了眼,同是穿越者,她还真不信斗不过那个享年一百零九岁的,既然他的徒子徒孙们能用福寿膏这种东西来祸害别人,她为何不能用记得的东西来报复回去?
  在这里赌场自来就有,又不是她的发明,她只是让那些更具有娱乐性,也更容易让人上瘾罢了,只是用来对付这些商人中的害虫,她半点没有心理负担。
  京城,皇宫,李旬很是亲切地宣莫红绸和庆生进宫面圣,除了问了渭城府近来的发展,又问了宁远王老太妃的身体,更是问了凌小柔生的那三个孩子,就是没一句是问候贺楼远的,但皇上不问,庆生也不能不说,毕竟他们进京代表的就是宁远王,该说的总是要说出来。
  凌小柔一胎生下二子一女,消息传回京城就轰动了,如今可以说天下人都知道宁远王妃一胎就生了三个。之前还有人会拿宁远王成亲晚,或是有隐疾来说事,可自从这个消息被确认后,剩下的就只是深深的羡慕,有说王妃是个能人,也有说宁远王有本事,说什么的都有,总之就是各种羡慕嫉妒,谁让自己家的夫人没能给他们一胎生三个。
  甚至因为后院女人们的争斗,很多人家的嫡子嫡女都不是很多,即使是庶子庶女在数量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但庶子庶女又如何能与嫡子嫡女相比?
  所以,不到三十岁,就有了两个嫡子一个嫡女的宁远王,再次成为京城热议之人,而且,人家宁远王妃再养个一年半载还能接着生,就算不能像第一胎一下子生三个,两年生一个,宁远王的嫡子嫡女也不会少了。
  如今大衍国四海升平,虽然江蒙国还野心勃勃,却轻易不会开战,没有仗可打,贺楼远也就不会像前几任宁远王那样短命,往后看谁还能拿宁远王府人丁不旺来说事?
  而且,人家王妃一胎生了三个,更是打破了宁远王有隐疾的传闻。
  相比之下,虽然自家后院女人多多,但真正能生下孩子却没几个,各种阴谋算计之下,他们的子嗣其实也并不比人家多多少,更不要说大多是上不得台面的庶子庶女。
  想过之后,突然觉得当初为了开枝散叶拼命往回纳妾的举动很可笑,再也没人去嘲笑宁远王只娶一个王妃会不会害得宁远王府子嗣单薄,人家王妃那么能生,一个顶三个了,又没有乱七八糟的小妾暗中使坏,往后说不定宁远王的儿子女儿比别人都多呢。

  ☆、494 打不得、骂不得

  听到凌小柔一抬生三宝的消息,李旬更是嫉妒羡慕,他宫里的妃子不少,能顺利生下孩子的不多,生下孩子能顺利养大的更少,又经过两年,他也不过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还都不是珍贵的嫡子。
  自从先皇后被废李旬就再也没提过立皇后之事,别人只当他是被皇后作乱吓怕了,只有他心里清楚,他心里总是有那么一个放不下的人,可这话还不敢跟人说,若是被贺楼远知道了,肯定是要跟他急。
  心里的念想一直都在,哪怕知道没有可能,他还是想要留着这个皇后之位算是给他自己一个奢望,哪怕如今这个奢望已经不在了,心里这个结却是解不开,他还盼着能有一个让他毫不犹豫就想要给这个位置的女人出现。
  而对于皇上迟迟不肯立后一事,众臣们劝也劝过,谏也谏过,最终也不能逼着皇上做决定,慢慢的也就息了心思,只要皇后位不立,他们或许还能想着自家的闺女身负圣恩,若是皇后人选一定,自家不得圣心的闺女恐怕就要日日受到皇后的压迫了。
  瞧着面前跪着的夫妻俩,李旬真是打不得、骂不得,心里却总是不痛快,他明明是下了旨要宁远王携家眷进京,怎么最终来的却是这二人?即使他们是宁远王最信任的部下,李旬还是会认为贺楼远在敷衍他。
  哪怕是庆生一张嘴就说了圣旨因大雪耽搁年底才到渭城府,王爷即使启程也不能赶上年宴,又想给皇上送个信,才派他二人快马加鞭赶过来。
  李旬想的却是,这二人都能快马加鞭赶过来,宁远王怎么就不能?
  越想越觉得是贺楼远是在敷衍他,如今他身边能说话的人也没一个,贺楼远怎么就不能体谅一下皇上的心情?不能带家眷赶过来,你就自己过来呗,难道真就一刻都离不开媳妇?这让连个知心人都没有的皇上怎么想啊?就是你不能来,让贺楼玉过来也成,至少那小子虽然挺讨人嫌,却能把皇上气的忘了郁闷。
  问完话,李旬越想越憋闷,也不让庆生和莫红绸起身,脸上虽然还是很亲切的笑容,心里却愤愤不平着,早知道就不把贺楼远换封地到渭城府,当初在蓟城时,每年他都会亲自带人进京述职。
  又或者不把贺楼玉放出京城,有贺楼玉在京城里牵着老太妃的心,就是贺楼远不想着进京,老太妃也急着看小儿子。
  这回好了,人放走了,就跟鱼儿游进了大海,他想见上一面都难了,难道就不知道皇上在京城里无聊透顶了吗?
  皇上不让起身,庆生和莫红绸也不敢起身,心里也跟着合计,皇上这又是抽了哪门子的疯?难道是去年在渭城府时受到冷待,这回想要报复在他们身上?
  瞧这笑的一脸春风的皇上,越发的笑里藏刀了,回去可得跟王爷提个醒,谁知道皇上心里憋着什么坏呢,万一对王妃贼心不死,王爷可别着了他的道。
  要不这就赶回去,或许还能赶上王爷进京之前,说什么也不能让王爷带王妃进京,不然真被皇上再惦记上,如今没有二爷在这里坐镇,宁远王在京城的势力可是大不如前了。
  正当庆生合计着是不是快马加鞭再赶回渭城府,太监在外面尖着嗓子:“太后到!”
  李旬赶忙收拾心情,脸上的笑容不变,起身相迎。
  太后由太监引着,宫女护着走进来,在宫里吃的好,养的好,太后瞧着却好似老了不少,一进门看到地上还跪着的二人,早就听人来报渭城府来人了,她才匆匆赶过来,这么久了人还在地上跪着……太后睨了皇上一眼,可不是看宁远王没赶过来,小心眼地拿人家的部下出气吧?
  李旬摸摸鼻子,不愧是他亲娘,这都看出来了。
  太后都来了,李旬也不好太为难庆生和莫红绸,让人起身,他则扶着太后坐好。
  庆生和莫红绸又重新给太后见了礼,这才起身站到一旁,太后当然知道这是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妻,又是和凌小柔亲近的人,见了也喜欢,当时就从腕上褪下一对镯子赏给莫红绸,“哀家听闻莫将军和庆生将军成亲了,这对镯子就当是贺你二人新婚之喜吧!”
  莫红绸谢过之后接过来,怎么拿都不对劲,她很少戴首饰,即使戴也是金银的,像这种易碎的首饰她真心不敢放在身上,不然用不上一会儿就得被她给打碎,可太后赏的东西还得好好地收着。
  最后,还是怕自己不小心给弄碎了,干脆就塞给庆生,庆生可是比她仔细多了。
  庆生很自然地接过镯子就塞进怀里,他也是对自家媳妇知之甚深,这镯子真在她手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砸了,太后赏的东西,就算是自个儿不戴,那也是值钱的东西,真砸了该多可惜?还是他收着放心。
  太后瞧了露出个无奈的笑容,她一眼就瞧出这也是对恩爱的小夫妻,就跟宁远王和凌小柔一样,最是让她羡慕了,这辈子她是没指望了,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遇到个真心相爱的女子。
  当初她最看好的凌小柔,也成了宁远王的王妃,而后宫里那些女人又都算计太过,就是她瞧着最中意的愉妃也因娘家的关系跟皇上没法一条心,唉,身份太低的女人看不上,身份高的女人又私心重,难道这辈子儿子就不能遇到一个跟他全心全意的女人?
  或许可以有这样的女人,只是一直都放不下的儿子看不到罢了,可像凌小柔那样有貌有才又有福的女子,天下又有几个?已经被宁远王娶回去了,儿子再想着还能趁虚而入不成?
  出了皇宫,夫妻俩就回了驿馆,打算再陪陪莫提督,夫妻俩就回渭城府了,结果到了晚上,莫红绸瞧着以往最爱的美食,突然就很没胃口,甚至还恶心想吐,莫红绸也不是少不更事的少女了,立马就想到她可能是怀孕了。
  虽然是盼着来的孩子,可偏偏在这时候,她还怎么快马加鞭赶回渭城府?甚至说之前那样急急地赶来京城回想起来都觉得可怕,还好她身子骨硬实,没在路上把孩子给颠着。
  但这样一来,她就只能留在京城养胎,哪怕是坐马车慢慢地回渭城府莫提督都不放心。
  最后,庆生又在京城留了几日,期间去屈府给屈夫人送上带来的年礼,还有就是给屈鸿安带了贺楼远的话,那个憋着坏的屈老头,敢造王爷和将军的谣,该怎么办,还是请状元表少爷拿主意吧。
  屈鸿安听了嘴角直抽,还真是他爹能办出来的事,早知当初就不叫他跟着江蒙使节团一同上路了,原想着他也是个有爱国心的人,不会出卖大衍国,结果呢?他是挺爱国的,这谣造的真跟大衍国没什么利害关系,可却让王爷表哥给惦记上了。
  若是不给他点苦头吃,往后王爷表哥那里气出不来,指不定想起来时怎么收拾他爹,有心去找屈夫人商议一下这事怎么办,屈夫人却在见过庆生之后就带着媳妇和孙子跟庆生去驿馆看有身孕的莫红绸了,临走时还留下话:“人是你带回来的,怎么处置你看着办!”
  屈鸿安突然觉得当初他把屈老汉带回来的决定对还是错,瞧屈老汉回来这段日子,在府里被人各种不待见,就是从前仰他鼻息过活的小妾们都能拿鼻孔哼他,在她们看来当初不计前嫌把她们从高县接来的夫人才是她们的衣食父母,她们又都是有庶女待嫁的,就是为了女儿,她们也不可能对屈老汉太热情,这个跟丧家犬似的屈老头是谁?她们怎么就记不得了?
  屈老汉如今做的最多的就是没事的时候搬把椅子,独自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天冷了之后就把椅子搬到屋子里,每天拿着一壶小酒,对着窗外发呆,想想他前半辈子的潇洒,怎么就混成如今这副人见人嫌、狗见狗嫌的模样了?
  瞧着这样的老爹,屈鸿安要出口的埋怨怎么也说不出来,到底是他爹,就这样养着吧,至于说表哥的怒火……人都这样了,想必表哥也不屑于与他计较吧?
  庆生在驿馆里住到正月初五,正月初六一大早依依不舍地跟莫红绸告别,与来时快马加鞭不同,回去时就多了几辆大车,都是屈府给送的礼物,还有一些当时贺楼玉走时没有处理干净的生意,都交给屈鸿泽来打理,如今赚到的银子都换成银票,揣在庆生的身上。
  凌小敏也从蓟城的来信多少知道一些哥哥和娘做的事,虽然她的眼界开了,庄子的产出和凌小柔在蓟城的那些生意她并不看在眼里,可对于哥哥和娘的做法她还是挺失望的。
  原本想着娘糊涂,哥哥至少是个明白的,如今看来哥哥就是个耳根子软的,被人几句话就哄的失了大丫的心,凌小敏就是想要气,也只能在心里怪怪娘和大哥不识好歹,就图着眼前这点小利,少了宁远王府的庇护,这辈子凌家也就这样了。

  ☆、495 为何都想去做生意

  在凌小敏看来,虽然宁远王的势力看似远离了蓟城,可毕竟宁远王还是宁远王,隔的再远蓟城新上任的官员也得卖人家一个面子,更不要说蓟城的官员大多还都是宁远王当初培养的人手,只要宁远王一句话,他们一家在蓟城的日子也跟土皇帝似的。
  偏偏他们看不清,以为占了一个庄子,几间酒楼就是占了天大的便宜,但愿大丫不会因为她母兄的做法寒了心,同时她也庆幸自己嫁的是宁远王的表弟,又是大丫的义兄,这样亲上加亲,就算是凌小柔恼了她的母兄,对她这个堂妹兼弟妹也会留几分情义。
  所以,这次让庆生带回渭城府的礼物里,她可是狠下了番功夫,把这两年攒下的好东西可是拿了不少,除了给凌小柔的,还有不少是送给没见过面的外甥和外甥女的,希望大丫能看到她替凌成和李氏赔罪的心意。
  庆生将东西满满地装了两大车,虽然看似这些东西比凌小柔让他带给屈鸿泽的几张纸厚的多,但那瞧着薄薄的几张纸放到外面绝对比这几车东西值钱多了,随便一张拿到外面都是万金不换的好东西。
  里面有卤味作坊的卤味方子,更有王府家酿在京城销售的协议,卤味在京城时卖的有多好自不必说,自从王府搬走后,那些对于卤味的想念都要变成怨念了,可想而知卤味只要在京城重新问世,那就是稳赔不赔的好生意。
  至于说王府家酿,自从上次屈鸿安带了几坛好酒回京,他再藏着掖着也被江蒙使节团给宣扬出去,尤其是那位国舅,直接就跟李旬说了他对王府家酿的惊奇,希望大衍皇帝能够做主,每年能够有一批王府家酿卖到江蒙国去。
  这个主李旬还真做不了,甚至他连王府家酿是怎么回事都不清楚,不过,知道有这好东西在就成,他不能从贺楼远那里弄来酒,却相信贺楼远一定会给他这个表弟带不少酒回京。
  虽然回来时贺楼远是说过有两坛是要给李旬的,可李旬把自己那两坛酒喝光了就会来屈府做客,每次都得是用王府家酿来招待,吃完喝完再拿走,到最后屈家的人反倒没喝上几口,都到了李旬的手上。
  即使这样,也不妨碍他们对王府家酿的喜爱,若是这样的酒能卖到京城来,他们也不指望能赚多少银子,只要足够他们喝就心满意足了,更不要说这份王府家酿的契约里,直接就说了在京城卖酒去掉成本,利润与屈家五五分。
  想到往后再也不用怕皇上来府上白吃白喝,毕竟宁远王府卖的东西,就是皇上也不敢太占便宜,往后想喝酒也成,拿银子来买呗!
  屈鸿安自从做官以来,还是第一次如此扬眉吐气。他本是那界科考的榜眼,却因状元不被皇上待见,被封了个皇商状元,以至于后来在名面上,他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