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媳妇_望江影-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不情不愿的模样?
花老五忍着嫌弃赔笑道,“我们花家田地也多,这样一直来买太费力气了,不如自家有房子的好。”
罗素摸了摸下巴,看着花老五,沉默了一下,笑道,“这个没方子,我都是顺手调配的,没称量过,所以没法子给方子。”
这个话自然是半真半假的。她太熟悉这些配料了,压根就不需要方子。
花老五顿时气的岔气,“你这话说得,咱也不能相信吧。赵家娘子,我看这事情咱们好好谈,价钱方面,我们花家这边也是舍得出的。”
罗素觉得挺好笑,她这话要是一般人听了,自然也是听的出来她是不想卖找借口呢。这人听出来是借口了,倒是脸皮后,还直接指出来了。
不过这方子,她却是无论如何也不卖的。就算卖,也不会是给花家。
这东西,她可有大用处的。赵辞才进入朝堂,草根寒门出身,没什么依仗。那以后可是自己的靠山,她这点底子以后是要帮衬着赵辞升官的,哪能给花家。
她笑道,“这事情你信也罢了,不信也罢了,我真是没有方子。不过你要是有兴趣,我倒是能给你调配,要多少有多少。反正顺手的事情。”
末了又加了一句,“我能给你算便宜点儿。”
花老五气的满脸铁青的走了。
赵母担心道,“他们到底是大户人家,听说还是皇商,和北都那边有关系的,会不会得罪人了。”
“娘,不会的,反正我又没有方子。”罗素摇摇头。
就算花家人要以权谋私,有赵辞在京城,她告御状都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现在可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马上皇帝,开国之君呢。正是明君之相,她可不担心如今的朝廷会怎么昏聩。
花老五气哄哄的回到花家别庄。
进了大门之后,原本臭烘烘的脸色立马变的低眉顺眼的了。进了二门,就问旁边的小管事,“主子在里间?”
“正在钓鱼呢,别去扰了主子了。”小管事赶紧小声嘀咕了一声。
花老五赶紧站住了,暗道自家主子这个时候可不好去打扰主子,要不然以主子的性子,可要冷冷他了。
等了一盏茶的时间,才听着里面传来了吩咐的声音。
等小管事进去通禀了一声,花老五才赶紧进了里间了。
院子里的男人已经将鱼竿放下,正坐在石桌边喝着茶,茶香在周围飘散开来,正是上好的大红袍。
那人凤眼一抬,“事情没成?”
花老五顿时满脸的为难,“没成,那小娘子软硬不吃,愣是装傻充愣。”
“呵呵呵呵。”男人笑了起来,“我听说过她的那些事之后,就知道你对付不了她。”
“也就是一个乡下小妇人罢了,若不是主子您可怜她,不准咱们动用花家的势力,这事情也就办成了。”
“哼。”那人冷笑一声,“就这点事情,也需动用这些不入流的手段,花家这些年的饭是白吃了吗?”
“二爷。”花老五赶紧低下头。
“我说了,日后不许动念头。赵家村可是有几百号人的,你动了一个,其他人会善罢甘休?”
花老五这次倒是无话可说了。他确实也有些顾虑。只是刚刚确实被那小妇人给气到了,也就忘了这层了。
“行了,这事情你不必迫着她了,要买肥料就在她那边买,至于其他的,我自有想法。”
等花老五一出去,那人摇了摇铃铛,招来了一个看着十分忠厚的中年仆人,“你去赵家村买一块好地,我想在那边建个庄子。此事尽快办好。”
“是,二爷。”中年仆人得了命令赶紧出去。
花二爷摸了摸自己棱角分明的下巴,凤眼种带着几分好笑,“闷了这些年,也该找个乐子了。”
花老五再次找罗素谈了买肥料的事情之后,赵母这心思才放了下来了。她如今虽然有个当了官的儿子,却总是还像从前一样小心翼翼的。心里没有什么底气。
如今见着这个花家的管事不谈方子的事情之后,也就知道这事情是真的过去了。不会再找自家麻烦了。
“倒是个光明磊落的,不像以前,那些地主就是欺负人。上次赵老实的女婿不就是被哪个林地主欺负的那样惨?一个地主就那样无法无天了,人家这皇商可是气量大呢。”
赵母笑着夸了一句。
罗素点点头,却又开始觉得不踏实了。
若是花老五后面再来点小动作,她还觉得正常。可是按着现在花老五这意思,她反而觉得这事情有些蹊跷了。毕竟以花老五的性子,这事情没这么容易就妥协的。除非,后面还有招儿,只是她没发现罢了。
不过这事情她也不想和赵母说,免得她担心,所以面上笑道,“好了娘,这事情解决了,您老也不用担心了。我待会去猪舍那边看看去。”
说着就进屋去换衣服了。
经过几个月的全面建设,如今赵家村的猪舍都建起来了,里面的奶猪也养得肥墩墩的了。可以想象得出,再过几个月,这些猪能长的多肥。
罗素到了猪舍的时候,罗家的两个工人正在往猪食里面拌饲料。这些饲料是罗素用鸡粪调配的,和有一些营养价值。
看着热腾腾的猪食下了猪草了,那些猪赶紧过来闷着头吃了起来。
罗素这次一次性养了一百头猪。比起其他人家那样一家养十头猪来说,简直是大手笔了。
起先大伙还有些担心猪养不好,如今看着几个月过去了,这些猪不止没有生病,还各个健健康康的,如今都羡慕罗素当初有魄力,一下子养了这么多猪。等年底的时候,就算这些猪不能全都养活,也能收个八九十两银子了。
“东家,您放心,这猪我们都是按着您的吩咐一天喂四顿呢。吃的东西都是定量的。我们家老头子可每天都看好几遍,饿不着的。”说话的罗素请来的长工张婶。之前罗素请了赵大木帮忙在外地找的一对夫妻,两人都是四十多岁的年纪,老老实实的。因着家中只有一个女儿且还嫁人了,家里田地收成也不行,所以两人干脆出来卖身,给家里女儿攒点银子。后来被赵大木给选上后,两夫妻都过来了。还在猪舍旁边给改了个屋子,两口子就住在屋子里,每天方便看猪。
罗素看了一圈,里面的猪崽子已经吃的圆嘟嘟的肚子,如今正睡着呢。
看着这些猪,罗素只觉得无数的猪肉在像她飞舞,还有白花花的银子。以后家里可算是顿顿吃肉了。这简直是比小康还要小康啊。
“大丫,北都那边来信儿了。”
赵二娘拿着手里拿着一封信,笑眯眯的往猪舍这边跑来,等跑过来后,嘴里还喘着气。
罗素笑着接过信件,“二娘,你急什么?”
赵二娘拍拍心口,笑道,“这可是刚刚衙门的官差送过来的,说是北都城那边来的,我寻思着是不是咱们赵大人写的家书,可不能不急呢。”
罗素笑着看了她一眼,又打开了书信看了一下,一看,眼睛也亮了。
赵二娘见状,道,“可是有好消息了?”
“嗯,二弟说要回乡探亲,算算这寄信的日子,只怕也就这几天了。”罗素说话的时候,眼睛都有了笑意。说实在的,她还真是想看看自家这位小叔子穿着官袍是什么样子了。好歹自己也算是有点功劳的人啊,与有荣焉。
赵二娘听了这个消息,激动的拍手,“这可好了,我立马去和族长说去,咱得办个流水席。”说完笑着转身往村里颤悠悠的跑去。
罗素看着她那激动的模样,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耳边传来奶猪们哄哄的鼾声,突然也觉得有些动听起来。
☆、第46章
赵辞要回来,消息一传开,整个赵家村都有些小轰动。
老族长要开流水席,赵母却直接给拒绝了。
“眼下马上就要收稻子了,各家各户的都忙着劳作,哪里来的这功夫。他也不是外人,犯不着让村里人这样的劳神费力。”她这也是说的真心话。自家儿子虽然做了官,但是在他眼里,永远都是她的儿子。也是赵氏的子孙。
老族长道,“到底是咱们赵家村的第一个官儿,我寻思着还是热闹热闹。”
他又看着坐在桌边的罗素,“赵城媳妇,你看看咋样?”
罗素抬头,想了想到,“我寻思着还是按着我娘的意思,别大办了。二弟信里也交代了,这次回来也是看看亲人,不要让大伙操心。”当然,这其中还有一点。赵辞毕竟是刚刚当官的,要是在家里搞的太铺张了,传出去了可能不大好听。
她又不能把这话拿出来让大伙心里有疙瘩,只能说了个委婉的借口。
老族长显然有些不满意,“这可是咱族里的大事。如今各家各户的也不差这点银子。也不差人,到时候就找些会做饭菜的妇人来做就行了,不耽误活计。”
“只是到底不好,日子虽然好了,也得省着点。”赵母也算过这流水席,这要是办下来,又是一笔银子呢。有这些银子,还不如让族里多盖点猪舍买些猪崽子回来养着,年底还能多吃点猪肉呢。
罗素看出老族长这是不办就不会死心的个,干脆道,“要不这样吧,咱也不办流水席了,等二弟回来了,咱就请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一起吃个酒席,也好让长辈们勉励二弟一番。”
赵母赶紧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就在咱家这边办。”
老族长犹豫了一番,见着这婆媳两个都不松口,也只得妥协,“行,不过这办席面的东西,得族里拿。可不能让你们出了。都是大伙的一片心意。”
罗素笑道,“这事情自然是不会推却了,都是赵家的人,也不分这个外。”
商量好了事情,老族长就赶紧回去找自家的儿子商量这事儿了。好歹要让这位赵大人回来后,感受一下族里人的感情。日后可别生疏了。
赵辞虽然说要回来,但是毕竟日子没定。
一些席面也不能提前准备了。索性各家各户事先挑了肥鸡过来放在罗素家的院子里养着。等赵辞回来了后,就直接把这些鸡宰了做菜吃。
罗素这下子推却不掉,又不想让自家美美的院子被鸡粪给污染了,干脆在院子外面搭了个栅栏,把鸡圈在里面养着,每天让张叔张婶两人喂鸡,免得饿瘦了。
等了几天,赵辞没回来,稻田里面的稻子却实在等不得要收回来了。
一大早的,各家各户的就用粗布把身上给包裹着,大人们拿着镰刀,孩童们也不去学堂了,拿着桶跟着往田地里去。
宋夫子也不回县城去了,跟着村民们一起去凑热闹,也瞧瞧这丰收的景象。
路上人多,热热闹闹的,老人们甚至唱起了罗素之前哼过的《丰收歌》,一些孩子们也学会了,提着桶跟在后面大声音唱。
“麦浪滚滚闪金光,十里歌声十里香,丰收的喜讯到处传,家家户户喜洋洋,喜洋洋。
稻浪滚滚闪金光,镰刀挥舞打谷忙,人心欢畅地增产,丰收粮食堆满仓,堆满仓……”
赵母在自家院子里喂鸡,听着远处传来的歌声,和赵二娘笑道,“今天去收谷子,看着都挺高兴的。”
赵二娘帮着择菜,准备中午给罗素家里请的工人做饭,听着赵母说话,搭腔道,“这次种的稻子多,收成比去岁还要多呢,自然是欢喜的。别说他们了,就光我家那田地里,今年都能收不少粮食了。”反正昨儿个她和自家男人算了算,只怕能收上万斤的粮食了。吃都吃不完。
想起这茬,赵二娘这嘴巴咧着老大了。
赵母笑道,“你们家宅子都好了,新媳妇什么时候进门?”
“还早着呢,我可得好好的相看。”赵二娘如今底气足了,也开始挑起媳妇来了。反正赵家村是有名的富裕村子,自家又是很有些家当的,可不担心找不到好人家呢。
她又笑着道,“倒是赵大人,如今可是功成名就了,这找媳妇也开始要找了吧。”
赵母闻言,脸上也满脸喜色,“这次回来,我自然是要提的。”她是真的想抱孙子了。
赵辞刚到村子口,就听着村子田地里热热闹闹的吆喝声了。
“今日怎么会如此热闹?”穿着一身蓝色绸袍的齐王面上闪过一丝惊奇。
他身后跟着的江楼也有些好奇的往那边瞧了瞧。
赵辞听了听,笑道,“看来今日都是下田里去了。”他之前也曾经听过自家大嫂的《丰收歌》知道平日里都是大丰收的时候,大伙才会高兴的唱这首歌。
李哲立马来了精神,笑道,“果真是择日不如撞日。走,咱们瞧瞧去。”
三人本来想来一场微服私访,可惜有了赵辞这个赵家村的大名人在,几人一进村子,就被人发现了。
“回来了,回来了,咱们赵大人回来了。”
几个在池塘边上洗菜的嫂子看着人骑着马进了村子,又知道赵辞这几日要回来,是以留了个心眼多看了几眼,果真看着赵辞坐在其中一匹马上,青衫翻飞,可不就是他们家俊俏的赵大人吗?
看清了之后,立马就放下手里的活计,在村里吆喝起来了。
过了不了一小会儿,一些妇人和那些年纪大的老人们就三个两个的迎了过来了。
“果真是赵大人回来了。”
一群人簇拥着赵辞三人进了村子。
“这里真是赵家村?”
江楼诧异的看着眼前的村子。刚刚在外面还没发现,走进来才知道,这村里的房子可真是不像是他想象中的那样破旧的土培的房子。反而大部分都是青砖大瓦方,村子里也是整整齐齐的,竟然都没看到什么畜生的粪便。
乍然一看,还以为是到了庄子上呢。
一个老妇人笑道,“家里盖了房子,大人可别找不着家了。快随咱们回去,你娘可惦记着呢。”
赵辞牵着马跟着几人走,眼中也带着流光溢彩。这里和他当初离开的时候,确实又是一番景象。
赵母在家里听着自家儿子回来的消息后,就放下手里的活计冲了出来。
远远的看着赵辞的身影后,眼睛都花了,边擦着眼睛,边迎了过去。只等到赵辞跑到跟前来要跪下行礼,才赶紧把人给拦着,“如今可是大人了,哪里能这样随便的跪了。快让为娘的看看瘦了没有。”
赵母含着老泪把赵辞的脸抚了抚,吸了一口气,“倒是瘦了些。”
“儿子在外面一切都好,倒是让娘担心了。”赵辞也有些动容。身为人子,他如今虽然功成名就了,却未能在母亲跟前伺候。实在是大大的不孝了。
旁边的人劝着,“可算是回来了,这可是大喜事,大嫂子可别哭了。”
赵母赶紧擦了擦泪水,“对,我这是太高兴了。可算是回来了,这些日子为娘的给你好好补补。”说着就要牵着赵辞进屋子,却又瞧见了赵辞身后站着的两个年轻的后生。穿着倒是和县城里的那些富家子弟一样,但是气质却又十分的出众。赵母自然不知道这气质是个什么东西,但是只觉得看着就是十分出挑的,比她以往见过的任何人都要出挑。当然,比她儿子还要差一点的。
她还没出口问,赵辞便介绍起来,“这两位是儿子在北都那边的朋友,这次听说儿子要回乡来,便同路来拜访。”
李哲和江楼微微拱手,“晚辈见过老夫人。”
赵母哪里敢当,连忙摆手,“可使不得。原来是客,还是快进屋歇着,喝点凉茶降降暑气。”
其他人也热热闹闹的簇拥着几人进屋里去。
罗素得知赵辞回来的消息的时候,正在和家里请的几个帮工一块儿将装着鱼的牛车往村里赶。
赵大木已经练习好了收鱼的人过来,不过要等晚些时候才来。她现在要赶紧把这些鱼弄回家里去洗干净了,到时候才好出卖。
身后跟着的一群孩子,包括罗小虎和赵林,赵木棉几人,手里都串着个烤鱼正边走边吃着。
这群孩子们也是会来事儿的。有了几次抓鱼的经验之后,现如今也学会了偷懒,大人们在田里抓鱼的时候,他们也顺手捞了几条,洗干净了,就在田埂上弄了个火堆,一群人围着火堆烤鱼吃。
有些会想心思的,还自己带了盐过去,考着香喷喷的。
刚进了村子准备往家里走,一个小媳妇就来报了消息,说是赵辞回来了。
赵林一听,鱼也不吃了,扔给了罗小虎,撒着脚丫子就往家里跑。
“二哥,二哥。”
☆、第47章
罗素领着人把鱼推到自家大门外的时候,家里的一群人也迎了出来了。她一眼就瞧见了走在众人中的赵辞了。
一身青衫,还像是曾经在村里的模样。但是此时他神采飞扬,再不是当初那个病怏怏的躺在床上的少年了。
罗素一瞬间有些晃了晃神。还是罗小虎叫了声二哥,她才反应过来。
赵母走过来笑道,“大丫,辞儿回来了。”
罗素笑着对赵辞点点头,“今日也赶巧,都去田地里忙活了。只怕待会族长就要领着大伙回来呢。”
赵辞赶紧道,“今日大家都忙,我正要去田地里看他们。”
“这可不行,可不能把咱们赵大人给晒着了。”赵二娘笑着阻道。罗素也道,“若是果真闲不住,帮着把这些鱼给弄出来,待会买家可就要来了。”
“这怎么会有这么多鱼。”江楼饶有兴致的围着水桶看。里面的鱼都不大,筷子长,但是却都很鲜活的在水桶里跳动。让人看着欣喜。
罗素这才发现这还有两个外来人呢。
赵辞连忙介绍把两人介绍给了罗素。
罗素笑着见了礼,心里暗衬看着这两人有些不简单,不像是赵辞说的普通的富家子弟。不过人家没用表明身份,她也只当做全无察觉罢了。反正她小叔子带来的人,总不会害他们便是了。
此时日头正高,外间有些热了。罗素招呼着众人进去,准备把水井里面的酸梅汤给拿上来招待人。那位叫做李哲的公子却偏偏提出要去田地里转转。
赵母倒是不想让客人们去田里折腾,这可是北都城来的,精贵人呢,可不比村里人,要是晒坏了可咋办?
李哲翩翩有礼,宛若书生,“夫人有所不知,我从未在乡下待过,这次也是特意来见识一番农家生活。此次又恰好缝着田里丰收,也想去见识一番。”
提起田地里的丰收,在场的人都笑眯了眼。赵二娘道,“既然贵客要去,便让人领着去看看便是,反正待会他们便要回来了,正好一同回来。今日是第一天收稻子,正是热闹的时候呢。”
赵母见赵辞也笑着点头,便也同意了,只让罗素给他们准备草帽。
因着到底是男客,罗素也要避讳一些,便也没跟着,只让赵林领着他们去田地里,又吩咐几个孩子不要捣乱。
赵林表面上答应的好好的,等出了自家的大门,就拉着罗小虎在前面蹦跶,拉着赵辞和李哲他们说话。
“二哥二哥,我待会给你烤鱼吃。咱家今年的鱼可肥了。抓出来靠着吃,特别新鲜。”
“待会去摸点鸡蛋出来才好呢,也能烤着吃。”罗小虎吸了口口水。
两个孩子说着无心,李哲却听着有意。
他从进了这个村子开始,便察觉到这里的不同了。他曾经也去见识过一下乡下人家。村子里都是草棚破屋,地上满是狼藉。村民们面黄肌瘦,脸上毫无生气。更甚者,一些孩子们衣不蔽体,嗷嗷喊饿。
先头听了赵辞的一番话,他心中也是有疑虑的,并不十分相信。
但是因着知道赵辞的性子,所以便信了七八分,一路上,他也想过这样的地方。有这样多的粮食,必然是不挨饿的。
吃饱饭,对于这些百姓来说,就是顶好的事情了。
然后今日却让他又有了一番认识。
这个赵家村,村民们住的是青砖大瓦房,地上干干净净的,随处可见碎砖铺平的一条条,横贯在村落里。眼前所见的不管是老妇人还是孩童,衣服便是旧的了,补丁也是少的。十分干净。而且各个面露红光,孩子们机灵可爱,刚刚甚至看着几个小胖墩。眼下这几个孩童张嘴闭嘴的便是烤鱼吃鸡蛋。这说明孩子们的食物不止充足,而且还很丰富。
这哪里还是他所认为的紧紧是吃饱穿暖。
他知道,这个村子一定还有他不知道的东西。
几人到了田地里,族长早就得了信儿,领着几个族老过来迎接。
又是一番热泪盈眶的寒暄后,赵辞便问起了今岁收成。
“好着呢,这次咱们是抽签来的,全村的人一起做,按着抽签的顺序来做。如今半天时间,已经收了好多了,过两天也都能从田里收上来了。”
“老人家,这里果然民风淳朴。”李哲忍不住感叹道。
老族长知道这是北都城来的贵公子,有些局促的笑道,“哪里哪里,赵城媳妇说了,咱们村里人要富就一起富,都过好日子。可不能让那些没有壮丁的孤儿寡母过苦日子呢。反正也就是搭把手的事情,大伙也没分的这么清楚。”
赵城媳妇?李哲面露疑惑。
赵辞微微勾唇,“是家嫂。”
“原来如此,能有这样的想法,倒是以为奇女子了。”李哲想起之前赵辞说过的,这种农桑的事情都是他那位家嫂的功劳,他原还有些怀疑,如今看着这族长都对那人十分推崇,看来果然不假。
老族长笑道,“赵城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