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门媳妇_望江影-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素正要说话,赵辞却阻止道,“我知道我这样对不起母亲和兄长。可我也想自私一次。此次我若真的不回去了,陛下会念及我这次护驾和治理瘟疫的功劳,封赏兄长,母亲也不会老无所依。日后我也会寻机会回去看她老人家,但凭她老人家责罚。”
    罗素心情激荡,深吸一口气,往前一扑,紧紧的搂着赵辞。声音哽咽道,“那以后你可再也做不成官了。以后你可不许觉得委屈。”
    “不委屈,你扔下我一个人,我才觉得委屈。”那些不眠的日日夜夜,他再也不想经历了。
    辗转反侧,午夜梦回,闭上眼,心里都是空荡荡的。
    半月后北都城。
    “娘,二弟来信了。”
    赵城高高兴兴的从大门外跑进来,一路跑到赵母住的寿安堂。
    赵母正跪在蒲团上拜佛念经,听到赵城的声音,赶紧从地上起来,激动的迎出去,看着赵城过来了,她赶紧问道,“真是辞儿来信了?他,他身体好了?”
    自从传来消息,赵城病重在宿州,且可能身染疫病之后,她就一直急得不得了。想让人去打探消息,北边的路却让人给封锁了,仆人们压根就过不去。
    这几个月,她每日吃不好睡不好,就担心儿子在外面回不来了。想着他离开的时候还心事未曾,郁郁寡欢,心里就心疼的不得了。
    如今听到儿子的来信,岂能不激动。
    赵城虽然不像赵辞这般学富五车,却也是读过书认得几个字的,当即给赵母读了一遍信里的内容。
    赵辞写这封信是废了很多的心思的,前面一番言辞恳切,说明自己在外面对家中的思念,后面又阐述自己在重病之时,罗素不顾危险,千里迢迢前来照顾他。
    他心中再无他念,惟愿此生能常伴。
    赵母听完信件的内容之后,眼睛红肿,时不时的抹泪,最后半响无语。
    “娘。”赵城声音很是动容,“您就成全了二弟吧。大不了咱们一家就回赵家村去过日子,不要当什么官了。咱们小老百姓,丢人就丢人吧。反正吃饱穿暖了就行了。咱们老赵家一家好好的过日子,不是挺好吗?”
    经历这些,赵城也想通了,虽然二弟和自己之前名义上的媳妇成了亲,自己有些丢人。可二弟是自己的亲兄弟啊,还能为这事情埋怨一辈子不成?自己如今有妻有儿的,还计较那些做什么。特别是这次二弟生死不明,他更是坚定了,若是二弟能够活着回来,他什么都依了。
    赵母静默半响,“我哪里不想成全他啊。罢了罢了,说来这些都是缘分。当初你偏偏走了,拜堂迎亲的都是辞儿。估摸着这就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了。”
    “娘,那你是同意了?”赵城声音激动道。
    “嗯,”赵母轻轻点头。“看能不能让人送信过去,就说我们答应了,让他和大丫赶紧回来,我亲自给他们主持婚礼。你也让丽娘在府上收拾收拾,该带走的就带走,咱们一家子回赵家村去。”
    赵城听了吩咐,满脸高兴的直答应,“好嘞,我这就去。”
    看着赵城屁颠屁颠的跑出去了,赵母这才叹气摇头,“到头来,我倒是成了戏文子里棒打鸳鸯的老虐婆了。”
    孙丽娘得了消息,赶紧让人准备成亲要用的物件,又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打包回老家去了。
    只是看着这大房子,她心底到底还是十分舍不得。
    “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这就回去了。”孙丽娘边收拾自己的细软,边道。
    赵城也在整理衣服,准备日后走的时候方便一些,听着孙丽娘说这话,心里有些愧疚,走过来搂着她道,“丽娘,这些都是二弟的,咱不能贪他的东西。你放心,等回了老家去了,我就好好的种地,以后咱们肯定不愁吃穿的。日后我再让二弟教我多学点字,学算术,咱们也做生意。你看大木叔现在跑商,家里盖了大宅子呢,我还年轻,以后日子还长着呢。我一定让你和孩子过上好日子。”
    孙丽娘本就是小门户出来的,家里贫穷,当初嫁给赵城,心眼也不大,也就是图他人好而已。如今虽然舍不得这些好日子,可有赵城这样待她,她心里也十分心满意足,幸福的点点头。
    此时皇宫,御书房。
    皇帝看着赵辞送来的信件,心里先是大喜,可看到后面,脸色慢慢阴沉下来。
    吴庸看着皇帝这脸色变来变去的,也在边上小声吸气,尽量减低自己的存在感。

☆、第108章

    “这个赵辞,怎么就这样爱给朕出难题的!”昭武帝将奏折扔到桌案上,因着气大,忍不住咳嗽起来。吴庸赶紧让人上茶,亲自端着给昭武帝,一边又帮着顺气,“陛下龙体为重啊。”
    昭武帝接过参茶喝了一口,总算缓过气来,有些气虚道,“现在还有谁顾着朕的龙体,一个个的都在背后算计。”
    “陛下,若不然找人去叱责那赵辞一番?”
    “不可。”昭武帝摇头,“他虽然这事情让朕很是恼怒,可这次立下了汗马功劳,又治了瘟疫,朕若是有功不赏,反而责罚,倒是让天下人耻笑了。”
    “那这赵大人的事情,您也别挂在心上了,先养好了龙体,日后再想也不迟。您这些日子,可一直没有休息好了。正好薛贵妃也让人送了几次汤过来,奴才让在温着了,陛下要不先用点汤水?”
    昭武帝闻言,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她给了你什么好处了,让你也在朕这里耍小心思了?”
    吴庸吓得赶紧跪下,“陛下明示,老奴对您可是忠心耿耿的。只是薛贵妃多次送汤过来,奴才看着陛下辛劳,便也替陛下着急,这才留了汤了。”
    “罢了。”昭武帝转而笑了一下,“你的心思朕明白,让人端上来吧。说起来,朕也很少见薛贵妃和齐王了。”
    吴庸松了一口气,笑道:“奴才瞧着贵妃娘娘倒是清减了不少。”
    昭武帝微微点头,“她倒是有心了,你让人传话,晚上朕去她那边看看。”
    吴庸暗喜,赶紧出去让人传话。
    昭武帝却看着案上的折子摇了摇头。
    晚间薛贵妃自然是摆好了一应膳食,恭候昭武帝御驾。
    昭武帝穿着玄色的便服,进了屋里整个人也显得闲适起来。看着薛贵妃在边上行礼。“陛下可用了膳了,臣妾准备了一些清淡的膳食,陛下用一些吧。”
    “不必了,朕最近没什么胃口。”
    “陛下日理万机,可不能这样挨饿,就让臣妾伺候着用一点吧,臣妾还准备了香茶呢。”
    “嗯,那朕就用点吧。”昭武帝语气里带着几分疲惫。
    薛贵妃挥了挥手,就有人准备器具。
    待众人下去,只余下两个心腹了,薛贵妃这才坐在昭武帝身边,动作轻柔道的帮着布菜。
    昭武帝用了几口小菜,酸酸辣辣的,突然觉得胃口大开。
    “这菜色的味道倒是不错。”
    薛贵妃道,“这是从川州那边传过来的,说是那边的百姓们平日里就喜欢用这个下饭,很是开胃。陛下若是喜欢,日后臣妾多做点。”
    听到川州,昭武帝有些感慨,“如今川州那边算是一片太平了,百姓们安居乐业,食有粮,穿有衣,算起来,也不过两三年的光景而已,都快赶上北边一些地儿了。”
    薛贵妃笑道,“是啊,前阵子哲儿奉陛下的命令去川州那边走来一趟,也是啧啧称奇,说是和前些年去的真是相差甚大呢。”
    “川州能有如今,赵辞和罗氏倒是功不可没。”
    薛贵妃笑,“也是陛下庇护,这些年风调雨顺的,要不然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
    昭武帝被这话说的心里舒畅,嘴上免不了道,“那罗氏倒是有几分本事,她去了一趟海州,如今海州这地方也渐渐兴旺了,原先罕无人至的海州城,如今商业很是兴盛。”
    “这个臣妾倒是也听所了,臣妾前阵子还得了她送的海货呢,那味道确实很是鲜美,”薛贵妃微微一笑,又道,“只是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回北都城。说起来,臣妾也很是喜欢她那聪明的模样呢。”
    “回来?”昭武帝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朕倒是也希望她回来,可她这一回来,只怕又是要给朕惹事了。”
    薛贵妃好奇道,“陛下说的是何事?”
    “还不是和赵辞那件事情。本以为这两人都想开了,如今一南一北的,日后便是再见,也不会再惹什么事情了。却不想那罗氏也不知道如何的,竟然跑到宿州去了,如今赵辞传了信回来,说是若是朝廷容不下他,他便辞官归隐了,真是胡闹!”
    昭武帝说起来都是一肚子气。他也是为了两人好,如今反而还威胁其他来了。
    薛贵妃低了低头,又抬头笑道,“陛下何必动怒,他们还年轻,过两年便也能够明白过来的。”
    “朕倒是希望他们能够想通。朕这身体越发不如以往了,日后太子还需要他们在朝中多出力呢。若是两人果真辞官归隐了,也是大周的人才的损失。”
    薛贵妃面色如常道,“陛下说的极是,若是陛下果真担心,不如宣召他们会北都城好好的劝慰一番,也免得他们山高路远的,没人管制,做出什么事情可就不好了。”
    薛贵妃这话一出,昭武帝也突然醒悟过来。虽然两人都是受礼之人,可到底年轻,若真是一时冲动的,日后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也真是大周朝的一大丑闻了。他赶紧起身喊吴庸,吴庸赶紧从外面进来。
    “传密旨宣召赵辞和罗氏回北都,不得有误。”
    吴庸见昭武帝神色着急,赶紧急匆匆的去安排。
    薛贵妃道安抚昭武帝,“陛下莫着急,他们都是懂事的人,不会闹出乱子的。”
    昭武帝却有些心事重重的。
    这边赵辞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要回北都城一样,信件送出去之后,就开始和其他官员进行交接,又让赵小五等一应随从收拾东西准备回去。
    罗素这些日子在宿州城里逛了很久,本来想帮着附近的百姓一起种植点东西的,无奈这里似乎不大适合搞种植,反而适合搞畜牧业。这可不是她的强项。而且赵辞也不大支持她在这里高事业。理由是这里是突厥人平日里经常出入的地界,若是百姓们过于富裕了,反而招突厥人的眼。到时候可就是杀身之祸了。还不如让他们按着以前的日子过,日后若是想过好日子了,再迁移便是了。
    事实上朝廷也多次安排这些人迁移,可是到底是故土难离,老百姓们宁愿担心受怕的过日子,也不想离开祖先们生活的地方。
    罗素对于这个也有些无力,只是希望日后大周越发的强盛,让四方蛮夷都不敢再来冒犯,边境的老百姓也能过些好日子了。
    等了好些日子,赵辞一直也没什么动静,就让她等消息,罗素心里有些不自在,总担心会出什么事情,看着赵辞整日里忙进忙出的,她也不好拿这些事情去让他烦心,干脆整日里无所事事的,跟着边境的百姓们一起放放羊,看看长河落日圆的美景。
    “大人,大人,赵大人让人到处找你呢。”
    小绿穿着一身花棉袄,欢喜的跑了过来。
    罗素正蹲在草地上看着远处的牛羊,听着这话,赶紧起身道,“可是赵大人出事了?”
    “不是的,好像是北都城那边来信了。”小绿满脸笑意,看着赵大人的神色,应该是好事呢。
    罗素听了,赶紧迫不及待的去找赵辞。她只知道赵辞送了信回北都城,却不知道具体的写了什么。如今北都城这么快就回信了,说不准是什么重要事情呢。
    罗素刚道宅子里,就见着赵小五忙里忙外的安排人搬东西上马车,赵小五见着罗素回来了,赶紧道,“大人,你可回来了,咱们主子刚还问起来呢。”
    “你主子呢?”
    “在屋里呢,一直走来走去的,看着头都晕了。”赵小五笑着说了一句,又吩咐人继续干活,还边嚷嚷着,“哎,你小心点。别把大人的书给弄坏了。”
    这边罗素急急忙忙的进了屋里,果然见着赵辞正站在窗户边上,手里拿着两封信。
    许是听到脚步声了,他回过头来,见着罗素了,脸上露出一丝温柔的笑意。
    罗素心里一动,诺步走过来道,“怎么了?”
    “娘写信来,让我们回去。”
    “啊?”罗素惊讶,“你是说,老夫人她,她让我们回去?她知道我也在这里?”
    “嗯。”赵辞轻笑点头,“我写信告诉她的,这次她让人送信过来,说是让我们回去,亲自给我们准备亲事。等成亲之后,便一起回赵家村去。”
    对于赵母这突然的转变,罗素心里又是惊讶,又是有些不敢相信,她可是见过赵母那反对的劲儿的,怎么就因着赵辞这一封信就改变了。
    “你给老夫人写了什么啊,她怎么,怎么就答应了?”罗素微微激动道。
    赵辞走过来,低着头伸手搂着她的肩膀,“我说过了,我会做到,素素,你什么都不用操心。”
    罗素闻言,歪着脑袋靠在他肩膀上,赵母这一关虽然过了,可还有皇帝那一关呢。她暗自叹气,此时也不想说些话来打击赵辞。
    第二日一早,一行人就直接从宿州城出发去北都城。
    沿途边境的老百姓们奔走相告,特别是受了赵辞恩惠的那些百姓们,一个个的跪在地上哭着哀求赵辞不要走。有些从家里弄了腌制的羊肉和羊奶来,让赵辞带在路上吃。
    赵辞一一好言宽慰,劝着大伙都回家去。不过这时候说什么,大家也都听不进去了,只想多送赵辞一路,一直送出了好几里路了,才因着体力不济,跪在地上给赵辞磕头,目送赵辞的车架远行。
    罗素从车窗里看着,心里感慨不已。
    小绿道,“大人,赵大人真是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啊。”
    罗素笑道,“老百姓最是知恩图报了,只要是爱民的好官,老百姓都不会忘记的。所以啊,咱们都要为老百姓多着想。”
    小绿看着罗素,恍然大悟道,“大人,我总算知道你为何和赵大人这样分不开了。”
    罗素闻言,脸一红,“瞎说什么呢?”
    “嘿嘿,我才没瞎说。”小绿撅嘴,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你和赵大人都是一样的想法,你们这叫心有灵犀一点通。不像旁的姑娘,只会在闺房里待着,都不知道赵大人在想什么,所以赵大人才会子看中大人您呢。”
    罗素伸手捏了捏她圆乎乎的脸蛋。笑骂道,“你再瞎说,我就把你扔下车,让你去和赵小五一起赶车去。”
    小绿顿时一脸嫌弃,“我才不去呢,那家伙身上臭烘烘的。讨厌死了。”
    罗素笑眯眯的看着她,“是吗,听说赵小五昨天送你什么东西了。老实交代吧,是什么东西?”
    “没,我才没要呢。”小绿红着脸靠着车上坐着,倒是老老实实的不敢再笑话罗素了。
    罗素见状,用手帕捂着嘴笑、心道,若是能成,倒也是一桩美事。到时候让赵辞免了赵小五的奴籍,她再安排赵小五学着经商,日后小两口在海州或者川州去过小日子,也不用掺合那些朝政之争了。
    经过二十多天的行程,一行人终于回到了北都城。
    赵城早就带下人去城外十里长亭接人,看着车队了,赶紧大声的吆喝起来。
    赵辞下了马,赵城就跑过去一把抱着自己兄弟,“二弟,你可回来了,你可回来了。这些日子,大哥可真是担心啊。”想着差点就没了这个二弟,赵城眼眶就忍不住发红。
    罗素也掀起帘子看了一眼,赵城见着了,脸上难免有些尴尬。不过想着自己到底是个大老爷们,如今自己老娘又认了这罗大丫做二弟的媳妇,他自然也要认这个弟妹了,便让赵辞道,“快点带着弟妹回家去吧。”
    赵辞对着罗素笑了一下,便和赵城一起在前面打头回城。
    两人马车才刚到了赵府,这边吴庸又亲自领了一群人过来宣旨送赏赐。
    一时间赵府也是热热闹闹了一番。等好不容易送走了吴庸。赵母这才得空拉着罗素进屋去说话。
    赵辞赶紧道,“娘。”
    赵母回头瞪他,“我和大丫可比你亲,你如今倒是还把我看成外人了不成?我还会欺负大丫?”
    赵辞面上有些尴尬的看了眼罗素,罗素轻轻点头,示意他别担心。赵辞这才微微弯了弯唇,眼中带着笑意。
    赵母在一边看着,心里暗自也是认了命了。瞧这小两口这样子,倒是比城儿那对还热乎呢。哎,自己还真是不能再做这棒打鸳鸯的事情了。到时候不止没了儿媳妇,连这儿子也要没了。
    进了屋里,赵母也不知道从何说起,脸上倒是有些热。罗素看出她的窘况,先开口道,“老夫人,我和赵辞的事情,让你费心了。”
    赵母眼睛一热,“你还喊我什么老夫人啊,我还是习惯你喊我娘,如今你要和辞儿成亲了,难道日后还喊我老夫人?”
    罗素闻言,心里也很是动容。当初她来这里,和赵母最是亲近,两人互相扶持,走过最艰难的日子,一直到村里的日子好了,赵辞又当了官了。若不是当初赵城那事情,她心里最亲的,依然还是这位婆母的。
    她心里几番辗转,轻轻的喊了一声,“娘。”
    “哎。”赵母欢喜的应了一声,“我可终于又听到你喊我娘了。”她伸出一双满是皱纹的手,握住了罗素的手掌,“当初那事情,是我这个老婆子糊涂了,后来几次回想,我心里总是不安,觉得对不住你。特别是你走了之后,我晚上睡觉,都梦着你在那外面过的不好。夜里总是忍不住流泪。加上辞儿性情大变,我心里更是悔得不得了。如今看着你回来了,和辞儿天造地设的一对,我这心里总算是放心了。大丫啊,你可怪我?”
    说怪吗?罗素当初心里肯定是有些生气,有些寒心的。可仔细一想,赵母又有什么错呢。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做母亲的,自然是一心一意的为了儿子了。若是换位思考,她也就明白赵母的为难之处了。
    让自己的儿子身败名裂,失去一切,她若是作为母亲,也是舍不得的。
    且如今都要成为一家人了,她也不想带着任何不满的情绪在一起过日子。
    “我不怪您,是我和赵辞让娘为难了。”
    “不为难,如今我这个老婆子算是想开了,只要你们平平安安的在我身边待着,我这心里就什么都不想了。你不知道,当初辞儿生重病的消息传回来,我心里真是恨不得立马用命和他换了才好。”
    赵母边说着,边抹泪。
    罗素一听,“他之前病的很严重吗?”
    “是啊,小五让人送信回来,说是让家里人不要去,担心染了瘟疫了。后来一直没消息传回来。好在你去了,他就好了。你是咱们赵家的福星,也是老天爷安排你们在一起的啊。”赵母满脸感激道。
    罗素闻言,心里顿时有些心虚,暗骂赵辞这个小没良心的,竟然连他老娘都能骗。
    等出了赵母的屋子,她又仔细一想,发现其中诸多事情越想越明白了。赵辞这一病,她自己就千里迢迢的跑人家面前来了。且赵母这边一下子也摆平了。估计还让皇帝那边也跟着愧疚了一番。
    这真是一石三鸟啊。
    罗素不得不怀疑,赵辞这病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什么都给预料到了。要不然这效果也太好了。
    罗素正准备去找赵辞问个明白,赵辞便已经穿着红色的官袍从院子里出来,一副准本出门的样子。
    “你这是去哪里?”
    “我才刚回来,自然先要去宫里给点卯了。”
    “你去见皇上?”罗素心里的问题顿时烟消云散了,紧张道,“你可别像上次那样硬碰硬了,若是皇上不同意,便算了,回来咱们再一起商量。“
    赵辞见罗素这般关心,心下动容,笑道,“你别担心,我这次有分寸的,不会让陛下生气。”
    罗素点头,“你可得小心着点,要不然,我还是会回海州去的。”
    赵辞皱眉,“不许再说这话,便是回去,也是咱们一起。”
    “那要是你被关了禁闭,也走不了啊。”罗素还嘴道。
    赵辞微微一笑,“放心吧,这次不会。信我最后一次。”
    看着赵辞那副驽定的样子,罗素微微点头,“好。”

☆、第109章

    “辞儿进宫了?”赵辞才出了门,赵母就担心的过来找罗素了。
    毕竟上次儿子才被皇帝罚了在家里闭门思过呢。若是儿子又惹恼了皇上,这次还不知道要受到什么处罚了。
    罗素知道赵母心里担忧,她自己心里也很是担心。毕竟皇权社会,什么都比不上皇帝老大的心情重要。
    也许她和赵辞在不在一起,对于皇帝来说影响不大,可人家就是看不惯他们在一块儿。要是他们两非得在一起,这也是赤裸裸的打皇帝的脸面了。
    不过她也不敢让赵母一把年纪还跟着操心,只能骗骗她道,“娘,没事的,赵辞进宫就是拜见陛下,不会有什么事情的,您老就放心吧。”
    “哎,我这哪里能放得下。”赵母叹了口气,又看着罗素,“不管怎么样,咱们都是一家人,大丫啊,你可别再走了。就好好的和辞儿过日子啊。”
    罗素抿着嘴不好意思的点点头,“知道了,娘。”
    赵母心下稍微宽慰,又想起赵辞这事情,心里终究不安。她知道,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