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主本纪_妖灭-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亲密。最关键的是,充州原来的州牧是她父亲魏覃,这位州牧是她父亲入长安之后才由当时的隆庆帝任命的,当然说白了,也就是她父亲任命的,且此人当年调任充州之时不过是长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主簿,如今能够做一州之长,可以说是她父亲一手提拔的。

    魏楚之所以会选择充州作为第一站,一则是因为充州的地理位置,二则也是因为这位州牧。她要到地方开书院,一方面是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是打算亲自动手尽可能地肃清世家在地方上的势力。刚开始就杠上世家势力根深蒂固的州郡显然是不明智的,而充州州牧是自己人,且充州与凉州分列于直隶东西两侧,正好将长安城夹在中间。当年凉州一战,让她和桓昱在凉州军民中的威望非常高,凉州又向来是戍边之地,武将势力繁盛,如今的州牧就是当年的卢将军,这块地方,她根本就不用担心。

    凉州已有了优势,若是能再彻底拿下充州,那长安就是孤城一座,就算将来和平演变失败,她也有足够的信心将变革控制在长安城内,绝不至于殃及天下。只要扼住裴询联系南方士族的通道,让他不能在第一时间联合南方士族策划全国性的暴动,她就有信心在一个月内平定长安。

    一旦错失良机,她就不信群龙无首的南方士族们还敢和她叫板。

    马车停下,充州州牧宋期在马车外朝魏楚一揖:“恭迎公主殿下。”

    魏楚掀开帘子,笑着冲宋期颔首:“宋大人辛苦了。”

    宋期大约知天命的年纪,长须美髯,样子颇为儒雅,他对着魏楚一笑:“殿下客气了,殿下驾临,又是为了修书院这等百年大计,臣自当鞠躬尽瘁。”

    两人寒暄了一阵,魏楚的车架就随着宋期进了充州城,而七千府兵有六千留在城外驻扎,另有一千人被魏楚带进城中。

    修书院是耗时极长的一件事,魏楚是要在充州城中长居的,自然也就不能住在驿站里,宋期倒是极力邀请魏楚入住州牧府,但魏楚带着一千府兵,另外还有六千府兵要训管,自然是不方便住在州牧府。

    好在这一切桓昱早有安排,充州城外有一座韦家的别业,虽然不大,但胜在位置好,那里地势高又空旷,正是安营扎寨的好地方。

    进了州牧府,魏楚将圣旨给宋期看了,简单叙述了一下自家父皇的意思之后,便借着安顿府兵的名义离开了充州城,转而去了山上别业安顿府兵。

    魏楚贯来是要日日练兵的,故而一到别业,第一件事就是让府兵安营扎寨,埋锅做饭,这些府兵虽不是跟着她上过战场的流民兵,但也跟了她几年了,很是了解这位她的作风和规矩。从舒适的公主府到风餐露宿的充州城,七千府兵并没有表现出一点不适,依旧是令行禁止,唯魏楚马首是瞻。

    魏楚很满意这些府兵能进入状态,嘱咐了各营长几句,就跟着桓昱进了别业。别业是桓昱亲自下令安排的,两人一到就能马上入住。正好这一路舟车劳顿,两人也都累了,便早早地歇了。

    第二日,魏楚刚刚醒来,正更衣洗漱,就听得管家来报,说是充州州牧宋期求见。魏楚诧异地与桓昱对视一眼,疑惑道:“这宋州牧也未免太过积极了吧?”

    桓昱一笑,从侍女手里接过外衣给魏楚披上:“积极些好,他若是不动作,我们又如何探出虚实?”

    魏楚颔首,宋州牧对她父亲的忠心,她不怀疑,但宋州牧对她的忠诚,那基本上是零,这一点魏楚心知肚明。当然,她并不在意宋州牧对她是什么看法,她在意的是宋州牧对世家是什么看法。或者说,他对于庶民读书是如何看的,对庶民当官是如何看的,对庶民与士族分庭抗礼又是如何看的,这才是关键。

    魏楚和桓昱走出来的时候,宋期正在正厅里喝着茶,作为一个出身不显却能左右逢源做到州牧的人,他自然不是个没有城府的人,但在看到权倾朝野的秦国公主和韦家的那位驸马笑着联袂而来的时候,他却明显地恍惚了一下。

    倒不是两人有何等的容色倾城,他只是疑惑,非常的疑惑。他本来以为秦国公主真是受到了贬谪,可若是如此她为何没有半分怨怼?他本以为公主和韦家不过是联姻,可韦家这个前途无量的独子又为何甘愿跟着公主远离政治中心?他仍然记得当今圣上身为州牧时的情景,彼时,陆氏叛乱称帝,陛下在充州坐立不安,直到长安八百里加急的书信寄到,整个州牧府才云消雨霁,他亲眼看过那封出自魏二娘子也就是眼前这位公主殿下之手的家书,他同样也知道当今陛下对这位公主是何等满意!

    不过短短数年,这个智勇双全的公主怎会让自己沦落到如此地步?他是真的不明白。

    魏楚并不知道宋期所想,她笑着开口:“宋大人远道而来,本宫有失远迎,真是惭愧。”

    宋期连忙站起来:“是臣打扰了殿下和驸马休息。”

    桓昱示意他坐下:“宋大人这话可真是让我们夫妻俩汗颜了。”

    魏楚偏头与桓昱对视一眼,不好意思地冲宋期道:“确实如此。”

    宋期坐下,抹了抹头上并不存在的汗,这才对魏楚道:“臣此次前来,是想向公主讨教修书院之事。公主在长安亦曾修过书院,长安书院之名在充州广为流传,充州百姓对充州书院修筑一事亦是万分期待。只是,臣在这方面没有经验,故而……”

    魏楚轻轻一皱眉,这话听着有几分推脱之意,她接道:“宋大人过谦了,若论对充州的熟悉,何人能比得上宋大人?这修书院一事,是万万缺不了宋大人的协助的。”

    宋期笑了笑,便道:“公主过誉了,若是用得上宋某,公主尽管吩咐。修书院,育俊才,可谓万世之功,臣能尽绵薄之力,这是臣的荣幸!”

    魏楚见宋期说的客气,虽依旧疑心他的推脱,但也不再打太极,直接把自己对于充州书院的一些想法说了出来,包括选址、师资、招生和主攻科目等内容。

    充州书院与长安书院相似,却又有不同,首先是师资上,她就不可能再找到第二个秦先生,那么充州书院的名声、在本地的号召力,就急需另外找人来撑着,充州本地的世家大族亦是不少的,若是没有一个才学足够、地位足够的人来撑场子,充州书院便会在世家的夹击之下流产。虽然,魏楚办书院的本质是要招收足够的庶民学生,但现在的世家毕竟还掌握着文坛话语权,他们若是污蔑了书院的名声,这招生就困难了。

    魏楚本以为宋期会跟她打官腔,谁知道她一把山长人选这个问题提出来,宋期就立刻说,他有一个好人选,并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会把人请来。

    这让魏楚和桓昱有几分讶异,但见他如此积极,他们自然也不会拒绝,正好也借此机会探一探这宋州牧的底细。

第115章 大结局


    宋期在书院上建设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他竟是真的兢兢业业在准备着书院筹建之事,甚至也如他承诺的一样请来了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院长;最重要的是,这个选来的人齐豫虽是充州世家齐家的家主;是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但他却是个绝对支持用考试来选拔人才,用考试来选任官员的人。原因很简单,齐家已经是个没落世家了;齐豫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成才,没有一个成功入京为官;全部都留在充州靠父亲荫蔽当着差;甚至有一个因酒色早亡;剩下几个也子嗣不繁。

    可以说,只要齐豫一死;齐家就会毫不意外地变成三流、四流的世家;这是齐豫所不能接受的;他所有的期望都放在孙子辈上,而他确实有一个孙子齐承;是充州远近闻名的神童;三岁识千字,五岁可赋诗。齐豫对这个孙子极其看重,也因此整日忧心忡忡,毕竟他的孙子辈既没有强大的父荫,也没有可供支撑的母族,京城的一流世家的关系早就根深蒂固,像他们这样的地方二三流世家子弟,无论如何都难以在京城中获得一席之地。齐豫不甘心他这个天才孙子只能在充州碌碌无为,他拼着一口气,也想给这个孙子留下政治遗产,所以宋期对他提了提书院的事,他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魏楚不知道齐豫如此爽快,到底是看在她的面子上,想着可以靠她荫蔽齐家后人,还是因为他真的已经看清当今局势。对齐承来说,科举考试才是他最好的出路,依他的实力,科举是能让他直达天听,一展宏图的最好方式。

    魏楚起初并不了解这些没落世家的心思,可是随着她在充州待的久了,便渐渐发现像齐家这样的人家并不少,像齐豫这样想的人,也不少!京城诸世家因为占据了政治中心,所以世代荫蔽,极其排斥有人进入他们的圈子,来分享他们的权力。但对于久居诸州,在渐渐没落,永远也没有机会进入核心政治圈的地方二三流世家来说,他们原有的资本是薄弱的,是不够的。他们急需一个能让他们重新回到政治核心的路子,而魏楚提出的科举考试的法子,对他们来说是极其有利的,世家子弟相对庶民来说,拥有更好的基础,读书习字做文章本就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考试选拔,想比与庶民来说,他们才是最快的那一批能享受到红利的人。

    了解了这一点,魏楚不禁感慨:“我本以为这条路是与世家利益彻底相悖的,如今看来,只是久居京城,一叶障目了。”

    桓昱笑着抱了抱她:“如今知晓也不晚,看来州郡的书院,会建得容易。”

    有了这样的心里铺垫,魏楚就越加坚定地走地方包围中央的建设之路,她在充州待了两年,期间充州书院的建设都颇为顺畅,充州来书院求学的子弟也一年多过一年,甚至在他们离开的那一年,还收到了好些周围州郡的学子的入学申请。

    本以为在地方建书院是很难的一件事,却未曾想两年竟已小有规模了,待到离开时,魏楚最担心的反倒不是她走了以后,书院没了支撑会被整没了,反而是担心齐豫年事已高,害怕他的精力不足以支撑书院那烦累的工作!

    离了充州,魏楚和桓昱便开始往北走,两人的下一站选定的是凉州,这一处几乎是两人的根据地,可是说凉州民众对魏楚和桓昱的到来是夹道欢迎,更别说卢将军他们早早地就出城相迎,在凉州建书院,魏楚绝不担心会有人捣乱,担心的反而是凉州久居边关,因着长年遭受匈奴骚扰,民众普遍尚武不尚文,一个个的,都不太喜欢学习。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虽则凉州人民夹道欢迎,并非常积极地给魏楚建书院,选老师,但到报名的时候,竟一个一个都缩了回去,待到问起,皆说自己家里世代从武,着实是习不了文,一番话这让魏楚很是哭笑不得。

    在凉州待的两年,是魏楚和桓昱最轻松愉快的两年,书院的事几乎不用他们操心,两人时不时地溜号去军营看看,魏楚带来的府兵也直接跟着凉州军操练,比起充州来,方便了数倍。凉州诸军对魏楚态度殷勤,完全不在意她带着府兵操练这种有违律法的事,也没有人会向长安方向多嘴。

    甚至,魏楚隐约觉得卢将军对她的态度与之前已有些不同,不知是不是二哥做过一些什么,毕竟卢将军是她外祖父手下的人,二哥这些年在京城活动,很多事都已经是不可能瞒得住的,最起码,不可能瞒得住她外祖父,虽然老人家的身体已是一年不如一年。

    想到这些,魏楚便忍不住叹息,这些年京城里的状况,她同样是放在心上的,时时刻刻都关注着。

    四年来,她大哥和大嫂再没有别的子嗣,只有那一女,二哥二嫂但是又生了两个孩子,她三哥和尹越也已有了两子。可以说,大哥的储君之位已然岌岌可危。且不说,大哥大嫂的年纪都不小了,想要指望大嫂生嫡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但最让朝臣们不满的是,大哥不愿意纳侧妃生庶子,竟就守着这一妻一女,死不松口。

    这样的态度让支持太子的正统派极度失望,也成为反对太子的人手里的最有用的把柄。魏楚知晓这个消息的时候,既有几分预料之中的了然,又难免伤感。她大哥的人生似乎永远都慢了一步,于仕途,他接受的教育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家主,然而待到他成为那个恪守礼节、符合世家主流期望的人之后,却告诉他,这是错的,他将要成为一个掌控者、成为一个不受臣子价值观束缚的君主。于婚姻,他耳濡目染的是一夫一妻,是忠贞不渝、是相濡以沫,待到他成为这样一个翩翩君子,与妻子伉俪情深之后,却告诉他,这是错的,他要有子嗣,为了子嗣,他应该广纳后宫……这样彻底颠覆前半生的改变是何等痛苦,却没有人问过他是否愿意改变,也没有人能够帮助他改变。

    所有人都是被时代洪流席卷的一粒沙,即便位高权重,也全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她自己又何尝不是时时受着这些煎熬和拷问,可不同的是,她不想放弃,而她大哥,大约心中已经放弃了。

    魏楚料想的一点也没错,在她和桓昱离开京城的第六年,在她儿子已经能满地跑、四处作乱、人讨狗嫌,在她刚刚怀上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京城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周太后崩逝,第二件,太子魏玄卧床不起!

    魏楚又想到祖母年纪大了,也了解大哥处境的不易,但她没想到的是,乍一听闻,就是这样极端的消息!

    离开了六年,身在扬州的她,挺着大肚子赶回去奔丧,回到皇宫,乍见父母,便能清楚感觉都他们都老了……可是,尽管母后如何涕泪俱下地怒骂她没良心,她都不敢也不能在长安久留,她甚至没有机会见上大哥一面,给祖母守完灵守完孝,便又一次匆匆离开了长安。

    临行之时,她同样是悄悄出的城,没有通知任何人,但是,却收到了来自两府的临行别信。一份是来自她二哥,说的是京城近况,意为裴家萧家最近极为猖獗,在朝中几乎要恢复当年世家的独揽大权之势,还温婉地提了提三哥已经和世家混在一起,甚至隐有放弃武将这边利益的意思。

    这封信,魏楚看了并不惊讶,或者说,她这些年所得到的消息,俱是与此有关,魏宪会做的选择,她亦心中有数,至于放弃武将的利益,这很正常,毕竟魏宪要选边站……但是,这个行为着实是愚蠢的,以武立国的国家,继承人却自动放弃对军权的掌控,这是自毁根基。有些事,是相互联系的,三哥日后就算能上位,也是世家捧上去的,除了世家,他背后没有半点支撑,那必将受人掣肘。

    不过,现在看来,这倒是一件好事了,毕竟他们已经走到对立面上了。另一封信出乎魏楚的意料,是她大哥的,表达了对她的想念,赞许了她建书院的行为,末了,还托付她照料嫂子和侄女,一番话说的竟像是遗言。

    魏楚痛哭,几乎想要立刻调转马头往太子府去,还是桓昱拼命拦住了:“你现在过去又能如何?太子是病重,陛下必定早已遍寻名医了!”

    魏楚握着桓昱的手:“那我该怎么做!”

    桓昱叹气:“此番,你若心切,便只有现在动手。”

    魏楚起先震惊,可思忖了一会儿,便点头同意了:“也好,如今也是时候了,大哥病重,储君的位置只怕又要重新提起了。”

    魏楚既打定主意,桓昱自然不会反对,他淡定地点头:“好,那便让他们早些动手。”

    这七年来,马六已在朝堂稳步上升,如今提起也是武将中颇有名望的一位了,秦先生做了三年长安书院的院长后,因陛下多次邀他到朝廷任职,他将院长之位传给弟子之后,便入朝为官了,如今已然是廷尉署的廷尉之下第一人。武将之中,还有出身当年流民兵的数位将士,均已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一直都是跟着马六的,是马六给魏楚培养出来的人,这一点,魏楚知道,朝堂上的其他人也知道。

    秦国大长公主虽然远离朝堂七年,可这朝堂之上依旧隐约有着她的势力,尤其武将之中,如今更是极拥戴她,毕竟和他们利益一致的,如今只剩下这位公主了。

    故而,一到这重新确立储君的关键时刻,所有人都想起了这位举足轻重的公主。魏楚也陆陆续续收到了好多信,都是关系不错的几个世家,冯家、薛家之流。冯家的家主冯巳已于数年前病逝,如今的家主,正是冯安远,见他给魏楚写信,桓昱还是难掩这一股醋劲儿。

    所有人都希望魏楚能回到长安,在这一件事上发声。魏楚众望所归地回来了,可她却不是为这件事回来的,她带回来一封万民书,矛头直指裴家。

    裴家这些年致力于帮着魏宪在朝堂上搅风搅雨,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对付太子和晋王身上,如今太子即将倒台,他们正式志得意满的时候,谁也没想到远离政治中心多年的魏楚一回来就会对他们发难、就敢对他们发难!事实上,魏楚确实做了,万民书上罗列了裴家条条款款的罪名,数米长的绢帛上全是裴家嫡系旁系在大周各地作威作福的罪名,背面还有万民的血手印。

    此物一出,触目惊心。朝上众人全部震惊,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秦国公主已经疯了,陛下定会将此事压下的时候。秦国公主进宫了,带着她的证据、证人,一待就待了三天,出来的时候,带着陛下的抄家旨意!

    秦国公主带着旨意和她本人的府兵,以迅雷之势抄了裴家满门,而进宫受审的裴询,直接从皇宫进了牢狱,连家都没回。

    还没等天下哗然,群臣激变,秦国公主便将那封万民书悬挂在了城门之上,甚至请人在城门口高念了三日!这罪名,条条款款都是抄家灭族的大罪,第一条便是通敌叛国,通的还不仅仅是一个国,除了当年的伪赵、伪燕,甚至还有匈奴!所有人都哗然,可是秦国公主多狠,她甚至不惜把证据拿出来示众,且不止在京城示众,还直接派出人马,去各州各郡宣传裴家的恶行!全让没有以往那不让庶民议政的禁锢,她要的便是让万民议论!

    若说此事发生的太突然,让人措手不及的话,那么陛下的另一封圣旨,便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这是一份封秦国公主为皇太女的圣旨!

    众人还没从裴家抄家的震惊中缓过来,便又陷入了这样的修罗场,所有人都拼命死谏,甚至欲罢朝抗议,可秦国公主再次飞快打了个他们的脸。他们推举的二皇子晋王,直接连人带家眷的失踪了,只留下一封信,说自己功成身退,要带着妻子周游四海去。

    而齐王……众人只知道,秦国公主去了一趟齐王府,齐王妃便病逝了!一同病逝的还是齐王妃相当倚重的、养在府中的玄静庵师太静慈。然而,有知情人传,这静慈师太与当年的贼子陆家之女陆妙瑜生得一般无二!

    众人也道齐王如何肯善罢甘休?可是中尉、卫尉一点也不敢管这事,不仅不出兵,甚至当不知道。而齐王府的府兵如何敌得过在凉州和匈奴人对抗了数年的公主府精锐?更何况,秦国公主逾制的那一万人,早就不止一万了!众人皆知昌平巷的那一次血腥对抗

    更何况,还有围在京城之外的凉州军……这是重演了她父亲当年上位的路子啊!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拿着圣旨,名正言顺。

    武不行,文臣里便有一半想着罢朝以抗,秦国公主是个什么也不懂的莽夫,若是众人都不上朝,看她还怎么处理着朝政大事!

    他们想的倒是很美好,可惜,有多少人早上罢了官,晚上就被人顶了职!秦国公主甚至还借陛下圣旨好好嘲讽了一番,大意是,既然不想上朝,那便永远都不要来了!并再出一道圣旨,昭告天下,将从明年开始,开科举选官,不论士庶,皆可参加!

    直到此刻,所有人才意识到,这并不是魏楚和陛下心血来潮的作法,他们已经为此草蛇灰线了近十年了!甚至,魏楚所谓的建书院,远离朝堂,也全然不是被贬斥,而是为了培养她自己的力量!如今这朝堂之上,举目望去,尽是公主门生!而他们,就是那渔网中的鱼,再翻不出风浪。

    秦国公主有兵有臣,还不讲理!这一番清洗下来,剩下的,都不敢再高声反对。此事,便如板上钉钉了。

    第二年,陛下称病,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女。

    天元十二年,□□禅位于女皇,年仅二十八的秦国公主称帝,在她任中,广开科举,打破士庶之别,又重兵事,退匈奴千里之外。大周王朝的百年鼎盛自她而始!【 http://。cc】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