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斗鸾(Loeva)-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兵,成功地进了广州城。老松婶则留在船上看守。
    他们先去了茂升元,远远瞧着店面紧闭,找了个脸生的行人打听,知道全商号的人都不知何故在年前离开了,心知定是避祸去了。明鸾又去打听了卞大人的事,得知他眼下还安然无恙地在城中做着官,倒暗暗松了口气。
    只要这位大人还在,她在城中就不至于彻底陷入困境。
    明鸾想起自己先前在莲花井租下了一处小院,当时是暗中行事,并未惊动外人,想必此时还安然无恙,便打算过去瞧瞧。如果马掌柜要撤离,一定会给她留下口信的,有可能是留在那里。
    莲花井一带住了不少文武官员,明鸾二人需要格外谨慎,免得叫人认出来。如此小心翼翼地到了小院门前,明鸾拿出钥匙,正要上前开锁,却赫然发现门是开着的!
    她心下一惊,继而又有几分期盼与紧张,轻轻推开了门,与老松头先后闪身进去,张望四周。屋里有动静,接着一个人影出现在房门帘后。
    明鸾惊喜交加,忍不住扑了过去:“母亲!”

第六十三章 母女
    明鸾抱着陈氏又哭又笑的,激动了好久。
    本来她进入广州城后,听说茂升元全体人员撤走,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虽然章家人到了广州,但北面的消息来得快,他们要么是被朝廷的人带走了,要么就是逃了,如果说连马掌柜这样的边缘人士都要逃离,章家又怎么会有人留下来?她原本是想着先来莲花井的小院看看有没有家人留信,然后就根据留信上的指示找过去,如果没有留信,那她就只能收拾行李尽快出城,找个隐密、安全又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躲上几个月,等燕王与太孙举事成功了,再北上京城寻亲。
    可是她万万没想到,陈氏居然会出现在莲花井,显然是专门等她。等她略平静些了,她又忙忙往屋里、后院转:“其他人呢?还有没有其他人在?”却看见前院厨房里走出两个人,却是茂升元总号的厨娘与车夫,是一对夫妻。明鸾高兴地迎上去:“赵叔赵婶,你们也在?我先去的茂升元,还以为你们都走了呢!”
    赵叔赵婶憨厚地笑着,陈氏道:“这里就只有我们三个人,其他人都走了。赵叔赵婶是因为马掌柜特地吩咐,方才留下来的。”
    明鸾怔了怔,回头看她:“其他人都走了?他们就留你一个人在这里吗?要是遇到危险怎么办?!”
    陈氏淡淡笑道:“我总不能丢下你不管吧?你这孩子真是的,叫你好好待在广州过年,你却偏要跑回去,这下可好了,跟我们跑岔了道,真真添了好大的麻烦!”
    明鸾有些讪讪地:“我也不知道朝廷会特赦我们家嘛。要是早知道,我怎么可能会跑?”
    陈氏抿抿嘴,笑着对老松头道了谢,又让赵叔赵婶招呼他喝点热茶吃些点心,暖暖身子,听说老松婶还在城外,又让老松头去将老婆接过来。
    明鸾忙道:“我们驾着船来的老松婶是留在船上看守去了,一会儿我们拿些热食去给她,但若没人留在船上,就怕遇到肖小。”
    赵叔道:“我去换了她来吧,船停在哪儿?”
    老松头忙道:“不用不用,一会儿我去换她就行了,我那婆娘也认得这里的路不必辛苦老兄弟跑这一趟。”
    明鸾又问陈氏:“城里安全吗?要是你留下来是为了等我,现在我已经到了,不如收拾收拾,咱们赶快走吧?”
    陈氏却摇摇头:“我有话与你说,且不忙着走。”
    明鸾愣了愣,心下有些不安,但还是把老松头交给了赵叔赵婶,便跟着陈氏进了后院。
    明鸾留意到后院的正房与东厢房还锁着,陈氏领她进的是西厢房,只看里头的陈设与桌上的针线篮子、茶具等物就知道这是陈氏近日起居之所,不由抱怨说:“既然家里只有你一个人留了下来,也不用讲究什么长幼有序了,为什么不住在正房?那里我特地备了两个炭盆呢,还有一个汤婆子。就算真要守规矩,也可以把正房里的东西拿过来用啊!”
    陈氏淡淡地道:“那些都是你为你祖父备下的,原是你一片孝心,他老人家虽不住这里,也没有私自拿了他的东西去用的道理。况且你是为章家租下这处宅子的,我却已不是章家人了住了西厢,已是拿大,怎能再占了正房之位?”
    明鸾撅嘴道:“我租的房子,我的亲娘还不能住正房吗?什么道理?!要是祖父在,那就算了,可他又不住这儿!”
    陈氏却只是示意她在桌边坐下:“我不与你争这些个,叫你来,是有正事要告诉你。”
    明鸾只得乖乖坐下:“什么事呀?”
    陈氏犹豫了一下,便将章家那所谓的特赦令的底细跟她说了个清楚,明鸾张着嘴巴发了一会儿呆,才道:“原来是朱翰之干的,倒要多谢他了。如果不是他做了个假赦令,把我们家的人从德庆带走,大伯父参与燕王起兵的消息传来,我们家一定要倒霉的。那时候,柳大人已经走了,江千户又还未回来,知州一向跟我们不亲近,知道了大伯父的事,还不马上把我们抓起来折腾吗?那么现在祖父他们是被燕王府的人接走了?去了哪儿?”
    “照他们所说,应该是去京城了。”陈氏道,“不是京城里头,而是京郊的庄子,你姑祖母家里也参与了,虽说离建文皇帝和冯家人都近,但也不必担心他们会知道,又有燕王府的人在暗中保护。”
    明鸾撇嘴道:“我听说是石家派人来接的,心里还觉得奇怪,他们怎会这么好心?没想到······他们倒是机灵,见着风向不对,立刻就转投燕王和太孙了。”
    陈氏嗔怪地瞪了她一眼:“好歹也是长辈,怎能这么说话?这几年京城里闹得厉害,人心惶惶的,临国公府虽然依旧显赫,但听说也并不十分得皇帝看重,为了保住家业,也是为了子孙后代,冒点风险也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太孙还在呢,临国公是先帝重臣,只看在太孙面上,也不能回绝。”
    明鸾知道这些定是她从朱翰之派来的人那里“听说”的,也不多提,只道:“灯下黑的道理我还是明白的。等皇帝的人想起我们家,想要拿我们去威胁大伯父的时候,发现我们全家人都跑了,也只会当我们逃去了北平或辽东,怎会想到我们会躲在京城附近呢?但是···…”她顿了顿,压低了声音,“母亲不觉得京城还是很危险的地方吗?要不……咱们另寻地方躲起来吧?等天下太平了,再去找祖父他们也不迟。”
    “胡说!”陈氏轻斥女儿一声,耐下性子与她分说,“当日我们刚进广州城,就听说你大伯父跟着燕王反了,家里人都吓了一跳,那位罗吉先生就说,咱们立刻就要走,不能再等你了。虽说卞副使与燕王府有关系,是信得过的但广东三司里头,有好几个官都是忠于今上之人,听说燕王起兵,只说他是乱臣贼子往日的功绩也都一概抹消,卞副使处境很是艰难,若是强留下来,不但自身难保,反而有可能连累卞副使,坏了燕王殿下的筹谋。
    你祖父考虑过后,决定以大局为重答应他们立刻动身。是我不放心你,任性地要留下来,明知道连茂升元的人也要离开避风头,却还是不肯跟着走。你祖父没办法,只得松了口,马掌柜也拨了赵叔赵婶留下来帮衬我,还将这处宅子的钥匙也给了我,让我有个容身之处。这些日子以来我在这宅子里深居简出,但日常采买还是免不了的,一直未被人发现是多得卞副使庇护,示意他手下亲信家中的眷以邻居的名义对我多番照料,才让我能安然存身。当日说好了,一旦等到你,就要听从卞副使的安排离开广州,你不要节外生枝,又给人添麻烦!”
    明鸾听得心中生愧,知道是自己当日坚持要回德庆,给家人与马掌柜、卞副使等人添麻烦了,但仔细一回想,又觉得有些不对:“既然你怕给人家卞副使添麻烦,为什么还要让他安排我们离开?一旦被其他的官发现,那不是更加连累他了吗?”
    陈氏笑道:“那时候的情势是不大妙,但当时只听说是燕王反了,别的消息却没传过来,又过得几日,去北边做生意的本地客商回来过年,才带来了外头的消息,原来燕王不是举反旗叛出朝廷,反而是拥护皇太孙为君,拨乱反正。如今不但辽东、西北等处的大军都争相加入,大军南下时,沿途的地方文武官员也有人主动投诚的。毕竟皇太孙乃是先帝亲自下旨册立,是祭过天地、昭告天下的皇储,而当年建文帝登基的内情,天下人知道的也不少,加上这几年里,他行事又多有昏庸之处,不大得民心。即使是广东三司里那几位忠于他的官员,也不敢公然说燕王与太孙是反叛了,曾有人拿悼仁太子当年的冤案说事,指悼仁太子曾意图夺位,事败而死,太孙出逃,是叛逆之子,却被布政使与指挥使驳了回去,说当年悼仁太子是冤案,先帝曾多次下诏为太子正名,若说太孙是叛逆之子,岂不是有悖先帝的圣意?那人便不敢再说这话了。如今卞副使的处境好转了许多,只要不惊动旁人,将我们悄悄送走,想必不难。”
    明鸾不知卞副使原来经历了这么一番变故,倒是暗暗松了口气,笑道:“那也行,如果卞大人不觉得麻烦的话,咱们就听他的。但他也只是送我们走而已,不一定要送到京城吧?咱们一直没有抛头露面,只要稍稍改妆一下,有几个人认得我们是章家内眷?要不······咱们先去找外祖父?也不一定要住在外祖父家里,哪怕是在附近找地方住下呢,彼此有个照应,也比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待着强。母亲你细想想,从这里到京城,有三千里路呢!如今外头又不太平,天寒地冻的,谁知道会遇上什么事?吉安却离得近多了,咱们只要走上十几天,就能见到外祖父和外祖母了,你不想他们吗?”
    陈氏有些心动了,犹豫了一下,却没有答应:“这事儿过后再说,你先歇一歇,我叫赵婶去卞家报个信,看副使大人怎么安排。”
    明鸾只得应了,心头大石落下,她也放松下来,赶紧烧了热水洗个澡,换上干净暖和的衣裳,陈氏又亲自下厨给她做了碗鸡汤面,她吃饱喝足,便开了正房的门抱了汤婆子出来,灌上热水塞进被窝里,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大觉。
    待她一觉醒转,天已经快黑了,她忙翻身下床,穿好衣裳到外头找陈氏。陈氏正在前头客厅里与老松头、老松婶说话,明鸾看到她跟前的桌面上摆着骨灰瓮,才想起自己把这东西放在船上了,竟忘了跟陈氏说起,便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头。
    陈氏白了她一眼,让老松头夫妻俩休息去了,才回身数落她:“有了你二伯娘的下落,怎么也不提一声?还好你松婶细致,把骨灰用包袱皮包了,悄悄带过来,不然你二伯娘一个人落在船上,岂不太过孤单了么?”
    明鸾乖乖低头认了错,才道:“我也不是有心的,早上进城时,是借口从乡下来探亲拜年的,总不能带着这东西,后来我见到你,一时太激动,就把它忘了。”
    陈氏又瞪了她一眼,看着桌上的瓮,叹了口气,眼圈微微发红:“其实你二伯娘失踪了这么久,家里人也心里有数了,只是没想到……”又斥责明鸾:“怎不好生装殓了?若是嫌路上带着棺木不方便,也可以先找个清静的庵堂寄存,留待日后来接。这般烧了,未免太不恭些。”
    明鸾哂道:“既然要走,就没必要再把二伯娘留在那儿。况且我们都走了,万一知州知道了真相,拿死人来撒气怎么办?还不如带着走呢。”
    陈氏又叹道:“你二姐姐看见了,不知要如何伤心呢,她虽早有准备,到底不曾见到尸首。”又问起宫氏案子的详情,听说杜氏已经伏法,沈儒平也被判了三年监禁,便忍不住念了声佛:“到底是因果报应,李家人行事再刻薄,也是沈家大爷的骨肉至亲,杜氏怎能下得了手呢?她若不是生了歹意,也不会落到身首分离的下场。如今回想起来,若是沈家当日听说太孙的坏消息后,不那么慌张,过上几个月安分日子,也没害了你二伯娘,广安王派人去接我们家时,自然也会把他们一家捎上,又怎会落得今日的下场?沈家姑娘年纪还未及笈呢,就要一个人孤单度日,今后可怎么办呢?”
    她又想起了柳玦与沈昭容的传闻:“柳大人一家如今就在广州城里,因为燕王起兵之事,城里有些不太平,他就一直深居简出,也不曾接官印。我不知道柳家侄儿如今怎样了,他听说了沈家之事后,不知会不会想法子照应一下沈家姑娘?”
    明鸾撇嘴道:“你理她做什么?她也不是什么好人。我离开德庆的时候遇上她,她还威胁要告发我呢,被我反吓了回去,说要告发她这个太孙的未婚妻,才把人吓跑了。我真奇怪,她怎么不反驳我呢?她不是要嫁柳玦吗?先前还跟李云飞有婚约来着,怎么就不说自己不是太孙的未婚妻?”
    陈氏闻言皱了皱眉:“这样可不好,女孩儿家还是该自重些的,既然有了婚约,就不该总是得陇望蜀。”又对明鸾说:“先前你与我为了要去哪里争吵,如今已经没什么可争的了。你二伯娘的遗骨既然在这里,自当先将遗骨归还本家。”
    明鸾急了,正想再争取一番,却听得赵叔来报:“卞大人亲自来了。”
    明鸾尤可,陈氏却怔了怔:“他怎会亲自来了?一向都是派亲信家人来的呀?”
    赵叔犹豫了一下:“卞大人说……他有件要紧大事要亲自告诉姑奶奶与鸾姑娘。”
    明鸾与陈氏面面相觑,心下都生出几分不安来。

第六十四章 丧讯
    章敞死了。
    陈氏听着卞副使嘴里说出这个消息,整个人都呆住了,半天反应不过来。
    明鸾也在发呆,但她对这个便宜父亲感情不大深,心里的震惊多于伤感,呆了一会儿便反应过来:“请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他是怎么死的?”
    卞副使叹道:“说来不大光彩,这是腊月中旬的事了。他当时奉命押送军粮去安南战前,路过浔州府辖下横州时,与当地驻守的几个武官起了口角。那些人似乎跟冯家有些关系,知道了章三爷的身份,便说了些不大中听的话。据旁人所说,好象把章将军与燕王的关系也牵扯进来了。你们也知道,那时候正有传言说朝廷要向章将军问罪,章三爷大概是被那几个人吓住了,当晚便意欲逃走,只是在爬墙的时候不慎失足,从墙头上掉下来,头磕到了石头上,血流不止,便伤重而亡。”
    明鸾睁大了眼,不知该好气还是好笑。章敞这个人,原本就是因为贪生怕死,才宁可抛下家中老弱妇孺,牺牲岳家的利益,放弃清闲体面的差事,也要揽下押送军粮的任务,好逃离有危险的德庆,结果在外反而更容易遇到危险,又再次因为贪生怕死而逃跑。他这人真是死都要给家人抹黑!明鸾忍不住问:“他这样算不算是逃兵?会追究责任吗?”
    陈氏呆呆地转头望她:“你说什么?”
    明鸾对她道:“父亲是领了差事去的,又是军户身份,他要私逃,就是逃兵了。虽说他如今已经……”顿了一顿。“但他没有自首,只是因为不得已的原因才中止了逃亡行为。按照律法,家里人与邻居们都很有可能会受连累的。我们家那个赦令……”她隐诲地看了陈氏一眼,“您是知道的,只怕未必有用。朝廷要是真有心要处置我们。这就是现成的罪名了。”
    陈氏眼珠子动了动,渐渐回过神来,看向卞副使。
    卞副使忙道:“你们不必担心。浔州卫的一个千户与我相熟,与章百户也有些交情,已然将事情压了下去。对外头只说章三爷是因与那几个武官起了口角。被对方殴打伤重而死的。章百户当时正好奉命去了南宁,听说消息后赶了过来,与浔州卫那千户一并将事情料理了。虽说风声免不了外泄,但至少在官面上,不会叫人拿住了把柄。”
    明鸾听出几分不对:“不是说那几个武官都与冯家有关系吗?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了冯将军?而且他们怎会乖乖听话认罪?”
    卞副使微微一笑:“这个么,自然有法子的,军令如山,他们若是胆敢违逆。就得军法处置了。”
    明鸾心中一跳,隐隐生出一个念头,觉得章放与浔州卫那个千户很可能是借此机会除去冯兆东的爪牙。进一步削弱冯兆东对大军的控制力。她觉得有些不大舒服,但也不得不承认。如果真能从冯兆东手中夺过西南军权,那还真是一个极有力的筹码。
    卞副使回头给带来的随从使了个眼色,那随从便上前将一个白色小瓷坛放在桌面上,又退了下去。
    明鸾已经猜到那是什么了。
    果然卞副使接着便道:“章百户还有军务要料理,一时半会儿离不得广西,因此伤心过后,便托了那位千户把弟弟的遗骨送回德庆。说来不巧,那位千户所派的人走水路经过德庆时,正好听说了章将军随燕王起兵之事,更知道了章家已然离开德庆,而知州衙门正乱成一团,要严查章家的赦令是真是假。那人留了个心眼,直接转头上船继续前往广州,找上了我,才把章三爷的遗骨交托过来。”
    他抬起双手将那白瓷坛子往前推了一寸:“这就是了,章三爷的遗骨能交回到遗属手中,卞某的责任也算是完成了一半。”
    明鸾伸手去接那坛子,双手才握上去,咬咬唇,又松开了:“请问卞大人,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这几日,北边陆续有消息传来。”卞副使迟疑了一下,“虽然只是零零碎碎的,但可以猜到燕王一路南下还算顺利,别说沿路的军民了,就算是朝中,也很不太平。燕王奉皇太孙一路南来,四处张帖檄文,尽数今上罪行,条条证据都列得清清楚楚,更有人证,其中甚至有两位先帝宫中旧人,还有几位曾经在藩王府中服侍的老奴,他们都证明今上曾经做过逼父立诏、残害宗室长辈的事。”
    明鸾直起了腰:“真的?有人信吗?”
    “有。那两位先帝宫中旧人,原也不是无名无姓的小人物,先帝时曾经多次出入勋贵大臣府上传旨的。本来先帝驾崩时,宫中服侍过的旧人都尽数殉葬了,但这两位却在那之前就由先帝亲口开恩放了出去,听说今上听说后,立刻就下令将他们找回来,只是没找着,也不知燕王殿下是从哪里请到了他们。如今他们都说,悼仁太子死后,先帝病重,本来已经准备要立衡王为储了,是今上违令潜入宫中,在病床前逼迫先帝,在已经写好的传位诏书上签字盖印,他得逞以后,先帝病情就急速恶化,临终前命他二人带着先帝的随身玉佩与密令出宫,他们离宫后不到半日,便听说了先帝驾崩的消息。”
    明鸾长长吁了口气。先不论这两个先帝旧人所带的玉佩和密令是真是假,有了人证物证,自然会有更多人相信这是事实。至少建文帝篡位的形象已经摆脱不掉了。
    卞副使又继续道:“至于那几个藩王府内侍,有两个是湘王府的,一个是齐王府的,还有一个是代王府的。湘王全家*而死,齐王、代王被废为庶人,家眷都拘在京中。湘王府的老奴说,湘王其实并不是*而死。而是有人自称奉天子之命而来,鸠杀湘王,又将他的妻妾儿女捆绑起来,放火烧宫,才造成了惨事;齐王府与代王府的旧奴则说。今上命人悄悄擒住两位王爷的家眷,将他们带回京城拘禁,以此威胁两位王爷进京认罪。两位王爷为保妻儿不得已才应了。檄文传入京城后,今上在朝上大发雷霆,当晚代王与齐王的居所便起火了。虽然只伤了几个人。但两位王爷都吓破了胆,齐向宗正哭诉求饶,宗室皇亲齐齐上书,只是不知道今上会如何处置。”明鸾冷冷一笑,没有说话。虽然不知道那两场火是谁放的,但肯定不是建文帝,他才没那么傻,白天才发过火。晚上就派人去放火,要杀人,一壶毒酒就够了。可惜别人都不相信他。可见坏事做得多了,就算不是他干的。别人也会认定他是凶手。
    陈氏怯怯地问:“那么……现在京城里是不是很危险?今上既然已经发怒,那章家人进京后……“卞副使道:“章家人本是秘密进京,又不会进京,应该无妨。说来章三奶奶既然已经和女儿团聚了,也差不多该动身北上了。这几日,因北面的消息乱糟糟的,城中也有些混乱,趁着按察使司的人无暇他顾,我尽快送你们出城吧。本来,这寒冬时节,水路多有不便之处,但你们走陆路又会遇上许多关卡,未免风险太多,不如先走水路抵达泉州一带,再改走陆路?泉州客商云集,对外地人查得不严,我已命人准备好两份身份文书,你们带着上路,若有人盘查,也好拿来应付一二。”
    明鸾赶紧道:“卞大人,其实我觉得,现在去京城,路程远不说,路上还有可能遇到很多危险。我比较倾向于跟母亲先回她娘家吉安,在那里隐居一段时间,等京城局势平息下来,再去京城。您觉得这样好不好?从广州去吉安,也方便得多。”
    卞副使皱皱眉,想了一会儿,才道:“本来是无妨的,但去吉安,一路要经过无数关卡,你们未必能混得过去。再说,朝廷若真要追究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