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长嫂富甲天下-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是臣子,是百姓,唯有忠诚才能免去烦忧之事。

 第五百二十三章树立典范

    一道圣旨,欧阳旭风又去负责造桥。

    “这不是乱来吗?”让这个大将军去杀人还行,居然造桥,隔行如隔山,他懂个屁。

    邱秋对皇帝的安排简直无语至极,真正的是革命的一块砖,哪儿需要哪儿搬。

    “皇上派了工部王大人协助,我负责全局。”欧阳旭风也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阿秋,这次我恐怕要带你同去。”

    你见过新官上任带老婆去的吗?

    没办法,男人有要求,女人只能陪同。

    小麦听说爹娘要去临江县,表面上一幅不舍的样子,实际上巴不得离开。

    爹娘不在家,就顾不上找她的麻烦。

    临江县的熊知县热情的接待了欧阳旭风。

    显然,他对邱秋还更崇拜一些。

    “卑职听闻夫人是商界奇才菩萨心肠女中豪杰,今日一见,果然同想象中的一样。”熊知县发现欧阳大人对夫人很是心疼,于是不留余地的戴高帽子。

    自己官没有欧阳旭风的大,也没有欧阳旭风忙,人家都能对自家夫人好,回头,自己也对自家那位好一点。

    夫妻恩爱看着也和睦不是。

    “熊大人过奖了。”邱秋淡淡笑道:“那不过世人的误传。”

    心里还是很纳闷的,欧阳旭风都带着家眷,这位熊大人怎么不派老婆来接待自己呢。

    正说着话,就有人说知县夫人到了。

    “夫人,这是拙荆莫小艾,您有什么吩咐尽管让她安排。”熊知县连忙向邱秋介绍。

    “小艾见过夫人。”莫小艾实际上看起来比邱秋年龄还要大,抬头看向邱秋时很惊讶,这位可是太子妃她娘,怎么看起来也就二十多吧,哪有这么年轻就生娃的。莫不是太子妃也是捡回来的娃。

    “叨扰你了。”要在以前,邱秋是不习惯别人对她施礼的,自从进宫拜过贤妃后邱秋就想通了。人家一个妾室都心安理得的接受自己的跪拜,凭什么自己就不能接受人这有的俯身施礼呢。

    “夫人客气了。”莫小艾道:“夫人创办的《朝闻天下》小艾也一直在读。学到了不少知识,这还要感谢夫人。”

    呵呵,居然是一个粉丝。

    有了共同的话题就要亲热一些了。

    这次欧阳旭风带着邱秋和工部王大人一起入住的是县衙里后院。

    都说这个县很穷,却是穷不了县衙。

    邱秋看这个县衙六进六出,左文咸武,前堂后寝,占地相当宽,房舍居然有一百余间。

    据说,这还只是普通的县衙,要是遇上经济好一些的房舍最多四百余间。

    真正是再穷都不能穷了县衙,看来哪个朝代都一样。

    这儿还设有牌楼、牌坊、厅、堂、廊众多的建筑精彩纷纷呈;木雕石雕精细不已。

    原本想着省钱住县衙,结果没料到简直是享受一般。

    邱秋就想不通了,这么穷的一个县怎么还要讲究这么多的排场。

    “这是前朝时期留下的县衙,自大宇开国以来陆续修缮保留完好,所以都在正常使用。”要进别人的家门自然要打听清楚,欧阳旭风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告诉了邱秋:“咱们住的这个院子是以前的钱税过多,在这儿完全不影响熊知县他们的生活起居,你放心好了。”

    欧阳旭风知道邱秋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她常说的就是不能因为自己打扰别人的生活。

    “好,你们这边修桥的事商量得怎么样了?”言归正传,这才是他将自己带来的原因。

    “正在商议,到时候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我就来找你,阿秋,这次可就全靠你了。”欧阳旭风道:“你这个先生可得好好教导弟子。”

    “好说好说。”邱秋知道她是骑虎难下了,无他,皇帝太精明了,只付给了欧阳旭风一个人的俸禄却要榨干她们两个人的血汗。

    “别的也就不说了,一定要保证桥的质量。”邱秋可不想因为自己提议修的索桥是豆腐渣工程。一个横跨临江湖的桥要是出了事故定然又是一场灾难。

    “阿秋,你说这个索桥用什么材料好?”欧阳旭风想的实在不行就用铁索桥吧,虽然贵了一点,但质量有保障。

    “最好的办法就是综合运用。”邱秋想了良久,单纯的竹桥肯定是管不了几年;绳索吧,没有现代的那种尼龙绳,肯定是经不起风吹雨打。

    而铁索桥,却是最不容易建造的。

    经过邱秋的分析后欧阳旭风不得不佩服自家夫人的智慧才干。

    先用绳索将桥建立起来,能正常行走人后再请了铁匠打造铁索桥,两边护栏用竹板,密实也方便以后修换。

    “眼下最麻烦的就是钱财。”欧阳旭风焦急道:“熊知县报上去的预算是八万两银子,朝廷给了两万,熊知县这边说只有一万两,缺口差得很大。”

    “写个告示集资吧。”邱秋早料到会是这种情况:“不管出银多少全部记录在册,在桥的两端立一个功德牌坊,让来来往往的行人都记念他们的好,也能让后世儿孙们都知道。”

    这个挺好!

    只不过不知道他们愿意捐多少。

    “这个很简单,你写一个告示,说这次捐赚多的人会报上朝廷,或许会有嘉奖。”寻常商户富户,哪有机会和皇帝挂上钩。要是能捕得一个嘉奖,那真是祖上烧了高香,而且可以传承子孙后代的。

    欧阳旭风听了眼前一亮。

    妻子果然是人才啊。

    只不过,皇帝嘉奖这事不好随便乱讲。

    “到时候你在折子上提一下富户某某以为例,慷慨解囊出了多少银两,有爱心有仁心。皇帝一高兴一准儿嘉奖了。”这个奖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张纸。

 第五百二十四章筹款筹劳

    临江县修索桥,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邱秋的筹款筹劳也不是白给的。

    听说筹款多还会得到嘉奖,一辈子图个啥,不就是名利吗。

    这辈子没能金榜题名扬名四方,这次算是机会来了。

    不说得皇上的嘉奖,就是在桥头立上功德牌坊也可以响遍四邻八乡。

    千儿八百两的大家都开始凑上。

    “做好每一笔记帐,务必要让每一两银子都用在修桥铺路上,不能让捐赚的人寒了心。”邱秋告戒欧阳旭风:“这是一件大事,你一定要亲自督促。”

    在临江县县衙设立的一个损赠点,每一个捐赠者都得到了一张收条。上书某年某月某日,收到某某修桥捐赠银两多少,感谢善款,立此为据!

    “我会的。”欧阳旭风叹息一声:“阿秋,让老百姓掏钱的事咱们还是第一次干。”

    不得不说,这钱掏得还挺痛快,甚至比朝廷还痛快一点。

    “老百姓更实诚。”乡绅土豪图的就是那么一点点名声。有些人会在固定的时间布施善事,邱秋就是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让他们掏了银子心里心痛快一些:“而且,这些银子是保证用在修桥上的,为老百姓办事实,他们自然就乐意一些。”

    熊知县派出了衙役敲锣打鼓沿街通知,临江县的大户们自然也就知道了。

    有想要挣一个表现了,立即就来捐了两千两银子。

    “这个周家在临江县开的是当铺。”欧阳旭风指着捐了两千两银子的名字道:“说起来还是你的冤家,寻常在老百姓的口碑里极差,没想到还舍得出银两。”

    “呵呵,兴盛典当行对他们来讲确实是一种冲击,不过,也给他们留足了活路的。”邱秋笑道:“若真是被挤兑的不成样子定然不会捐银子了,他恨我们的心都有,又怎么会出钱呢。”

    也是这样道理啊!

    邱秋再翻着后面的,多则上千少者几十两,一天下来凑了一万二千两银子。

    “看来问题不大。”欧阳旭风乐观的说道。

    “错了,问题很大。”邱秋却是一点儿也不看好:“第一天是看表现的一天,也就说临江县的大户们差不多都出来完了,余下的就是观望的和一些小户了。你想想看银子还要差多少缺口?”

    几乎差一半。

    “我估计着还能凑个一万两银子就顶天了”邱秋叹了口气:“你这个总指挥头大的时候还在后头。”

    缺钱的工程看你怎么干?

    “不怕,大不了我们捐。”欧阳旭风咬牙道:“反正皇差已接下,不干都没有办法了。”

    呵呵呵,真是人才啊,不够的自己抵上,皇帝上哪儿找这样的好官,以后但凡出钱的事都让你去干。

    她怎么就嫁了这么一个傻子呢?

    “我还不就想着桥没有修好你天天夜里都在做梦吗?”欧阳旭风叫了一声冤枉:“花点钱能让你睡个安觉,我觉得值得。”

    好吧,遇上这样的男人当说邱秋也算是有福气的。

    可是,事情不该是这样办的。

    “那怎么办才好?”总之,筹钱是只能这样了。

    “上一道折子吧。”邱秋鼓动欧阳旭风:“让皇帝出一个皇榜表扬一下他们。”

    谁?

    几千两银子都要表扬?

    “他们虽然是经商的,但是银子也不是大风吹来的,还是靠自己赚的。”邱秋道:“你上一道折子是让皇上重视他们,有了表率,以后再遇上这样的事百姓们就乐意干了。”

    成,听自家夫人的。

    “确定皇上同意发榜表扬后你就在登记时透露出这个消息。”邱秋想这个消息若是透露出来了的话,估计不少人会来追加捐款的。

    “第二个,让熊县知再想点办法。”一个地方政府才出一万两银子,这也实在是太少了,最大的受益都再不济也该和朝廷出的一样:“我就不信临江县整个知县没有那个家当。”

    在县衙里住了三天,邱秋也不是白住的。

    她让朵儿了解了一上,虽然这个县经济来源差,到底有来源,全县人丁户薄商户全部摸了一个底,上交朝廷地方截留还是挺多的了。

    也就是说,熊知县有所保留。

    “一座桥修好了,他也有功绩,说不定上在一高兴他就升迁了。”邱秋道:“县衙里预留款岂不是留给他人做嫁衣。”

    “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欧阳旭风一拍脑门:“这个熊知县也是一头蠢猪!”

    事到如今还有保留,明明可以靠着这件工程升一级的,却将难题留给自己。

    欧阳旭风决定探探他的底。

    欧阳大人邀请自己喝小酒。

    熊知县心里就敲了一个警钟: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都说酒后吐真言,他可得注意少喝一点,别将自己卖了才是正经。

    “熊大人,来,喝一个。”欧阳旭风不这么喝酒又好多年,可惜这次还真是豁出去了,为了差事,干。

    “大人,卑职敬您!”熊知县受宠若惊。

    “熊大人,吃菜吃菜。”请熊知县喝酒也没有去外面,邱秋让朵儿从酒楼里买了一只鸡和一斤牛肉,估计着两人吃也差不了多少:“王大人负责桥的工程质量,本人却要负责全面。皇上给的差事好奇怪。”

    酒过三巡,欧阳旭风满腹牢骚,言语里更是对这次差事的不满。

    “我就是一个啥事都管的大都统,说难听一点,就是打杂的,京城哪儿有难我都得上。”欧阳旭风大着舌头道:“事情办砸了就是我的责任,事情办好了,也升不了我的官,毕竟,大都统已是大宇开国以来没有上限的官职了,我这是猫扳倒了甑子帮狗干事。”

    都说官越大计算越多,如今听欧阳旭风一说还确实有这么个道理。

    欧阳旭风话里话外透露出来的意思是桥若是修好了,那位王大人的功劳最大,还可以升一级。

    咦,不对啊,县官不如现管,县官和现管都是自己,升官再怎么着也该有自己。

    是了,一定会有自己的。

    想到这儿,熊知县心里有一阵窍喜。

 第五百二十五章都在用计

    “我现在头大,估计着这桥是修不好了。”欧阳旭风一盆冷水给泼了下来,生生的将熊知县浇出了一声冷汗。

    “欧阳大人,此话怎讲?”熊知县一头雾水问道。

    “因为银钱啊。”欧阳旭风大倒苦水,自己这个统管是巧妇难为为米之炊了:“朝廷才给了两万两银子;你们临江县穷,只有一万两,而我们大张旗鼓鼓动百姓捐款顶天也就两万两,还差三万两银子上哪儿去抓?到时候,修桥材料要银子,劳工们也还要付工钱,算了吧,这点儿怎么可能修得起来。”

    修得起来的!

    熊知县心里在大喊。

    他上报朝廷的时候是将各种开支加起来的了。

    而这次欧阳旭风是要以劳代捐,到时候请的劳工们可以抵扣捐税,那就能少花不少的钱。

    “大人,这样吧,如果能凑得到五万两银的话,咱们就开工。”熊知县有了自己的小算盘:“不管怎么样,不能让这么浩大的一个工程停下,办法总是比困难多,您说是不是?”

    “说得这么轻巧。”鱼儿上钩了:“本将军就是一个粗人,让杀人打仗还行,让我抢劫却是万万不成的。”

    “大人言重了。”熊知县道:“咱们这临江县的百姓都是好样的,捐赠这边我看还有点希望,到时候先将事干起来,实在不行的话,卑职再想办法!”

    露出了马尾巴了吧!

    阿秋说得对,兵不厌诈,事关他的乌纱帽升还是丢的问题,他自然会全力以赴了。

    “熊大人真是临江县的父母官啊,急百姓之所急,不错,不错,待桥修好,本将军定然上书皇上褒奖于你。”放长线钓大鱼,欧阳旭风又下了一些饵。

    酒足饭饱,事也办好!

    最后,欧阳旭风醉倒,熊知县也假装不胜酒力向邱秋告辞。

    “朵儿啊,你看你家老爷,叫着说请人家熊大人喝酒,结果酒是自己喝得多了去了,直接醉倒,还不将人扶到床上。”邱秋一脸的无奈道:“你说就他这样的性子,上哪儿都让人操心啊。”

    熊知县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心里还有点懊恼的,欧阳旭风都喝醉了,不知道酒醒后还能不能知道他说过的话,什么也不谈了,上书皇上的那事儿很重要。

    “人走远了吗?”欧阳旭风从桌上抬起头来问道。

    “回将军,去县衙了。”朵儿一直盯着熊知县的背影道。

    “唉呀,还是夫人好妙计。”欧阳旭风瞬间清醒:“一杯酒让他清醒。”

    “本来就是,桥修好了这么大的工程,他倒是得了名益升迁在望,却不出点血怎么行,人人都在打太极,苦的还是老百姓。”在捐赠设立的同时,也开始登记劳工。所有的劳工都是自愿的,而且都能抵苛捐杂税,当下就有不少劳苦老百姓来登记。

    邱秋发现,登记劳工抵捐的都是一些汉子。

    其实,妇女也可以用的。

    因为绳索的编织完全可以像渔民编渔网一样,普通妇人都可以做。

    “这样好像不公平。”欧阳旭风听邱秋的建议后沉思一会儿说道。

    “没有公不公平的道理。”邱秋道:“不说同工同酬吧,按工分记啊,男子最辛苦就记十分;不苦的记八分;而妇人记个六七分啊,最后以工分来兑换捐税。”

    邱秋一直想要提高妇女的地位。

    但是她知道自己不是统计者,没有那个本事彻底的改变她们,只好竭力帮助一下。

    欧阳旭风最后采纳了她的意见。

    破开荒的妇人可以以工换捐税,报名的人无数。

    绳索的材料不好找,邱秋冥思苦想很久都没有找到最好的办法,只好按原计划来。

    原始的麻绳上阵。

    邱秋对欧阳旭风说编扎得密如渔网。

    “那还真需要妇人来帮忙。”编织这种事从来就是女人干的。

    一条宽一米四长六百米的浩大编织工程就摆上了桌面。

    工部王大人也不找欧阳旭风了,他就知道真正的幕后军师是邱秋。

    “夫人,这样做出来的桥质量不牢。”王大人是反对的,他要做铁索桥。

    “是啊,这个只是能暂时性的。”邱秋挑眉:“王大人是修桥铺路的行家,自然是听您的意见,您说要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王大人有点傻眼。

    他要是知道怎么办就不来问邱秋的。

    因为这个湖水太深,就算他有心用铁索也没办法下湖去焊接啊。

    “夫人,下官请夫人指点一二。”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王大人也有自知之明但是不看好邱秋能想出什么好主意。

    如果做生间,他承认自己不是邱秋的对手,但是,修桥铺路,自己可是祖上传下来的功夫。

    只不过,这一次确实是难倒他了。

    “我是一介女流,女人最大的本事就是会花钱。”邱秋之所以让编织其实就是为了做铁索桥做准备,结果人家给直接否认了。

    王大人知道开口的第一句话得罪了邱秋,又是赔礼又是道歉。

    邱秋却摇头只说自己真的将事情想简单了。

    王大人灰溜溜的走人。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要得罪女人和小人。”欧阳旭风知道王大人吃了闭门羹后心情却很好:“阿秋,就是不要给这小老儿讲。”

    这是什么话?

    要知道你俩是同一个战壕的兄弟呢,事情做好了才行,不出主意也就罢了,居然还要拖后腿。

    其实邱秋不知道的是欧阳旭风这会儿心情不太好,这老小子居然会避着自己单独见邱秋,其心可诛啊。

    不给王大人讲自然也不给你讲。

    邱秋这次是端起了架子。

    “如果你们按照我的要求编织起来了,我会一步步的指示怎么干。”邱秋挑眉道:“修桥铺路我也从未干过,只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三个屁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到时候我们一起想办法不就结了。”

    先干起来再说,这话让欧阳旭风都没有底了。

 第五百二十六章指点迷津

    无论是王大人还是欧阳旭风,两人都没有这种经验和胆识。

    最后一致决定听邱秋的。

    先编织麻绳的桥。

    经历了一个月二十个妇人的努力,一条长达六百米的的绳带编好了。

    在朝廷编织的同时,在建桥的两端早已经建起了索墩。

    从这头拴好,然后将绳索放在一个渔船里,让他们一边走一边放,很快就划到了桥那头,绑定好后,这条麻绳的桥就制好了。

    “这就是桥?”有人小声的问道。

    “就不知道可不可以过人了,能不能承受得住?

    “当然能承认了,加大加粗,每一根绳子都有大拇指粗了,又这么密实,承受人是没问题的,只是估计禁不起风吹雨打。”

    “夫人,不知接下来我们该干什么?”王大人比较着急。

    “铺薄木板方便人行走。”邱秋之前就让熊知县准备了薄木板。

    立即就派了两个人上去挨个儿的铺木板。

    “喂,感觉怎么样啊?”有人朝在索桥上的人喊道:“会不会害怕?”

    “呵呵,摇摇晃晃的,还好还好。”上面的人一边铺木板一边笑:“你们也可以来试试。”

    当然不允许上。

    只准人往上送木板,最多只上去几个人运送。

    直到薄木板铺完。

    之前铺送木板的人从湖的那头走到了湖的这头。

    “你们真的就这样过桥了?”众目睽睽之下,还是有人不可置信:“这桥就这么修成了。”

    “欧阳大人,桥就修成了?”熊知县也觉得如果就修这样的桥的话连五万两银两子都用不上啊。

    “这只是初步雏形。”欧阳旭风觉得自己家阿秋太了不起了:“证明之前的想法是正确可行的。”

    是啊,江临湖边的百姓祖祖辈辈都是划船到湖对岸的。

    从今天起,大家就可以不用坐船通过了。

    结果,他们很快发现,桥的两头都立了字:禁止通行。

    桥修好了不让通行只是让给人看的不成?

    “王大人,你那边铁索准备的怎么样了?”在邱秋的示意下,欧阳旭风问道。

    “回欧阳大人,和麻绳一样长的铁索我们已经打造了四根。”王大人一直就觉得还是铁打的才是实在货。

    “很好,让人搬来吧。”欧阳旭风现在明白了邱秋为什么先让做麻绳桥了。

    如果是铁索的话,渔船没法承受得住。

    但是,现在则不同了。

    一个人牵着铁索从铺好薄木板的索桥上从这头走向了那头,中间也有人帮忙搬动。

    四根铁索焊接到了桥墩两端。

    “现在就很稳了,也不能用得长久。”邱秋很遗憾这个时代没有不锈钢的。不过,有这些粗大的铁索垫在桥底,薄木板再翻在上面压住:“再继续打造两根做护手,护栏用竹档,记得时常修护,这个桥完事!”

    邱秋觉得时间过了一个半月,桥也差不多修好了。

    效率其实蛮高了。

    而各种费用算下来,用银不足五万两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