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在年代文里当女配[快穿]-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下来秋末的一段时间里,她做的都是这样的吃食小买卖。
钱爸钱妈觉得县城生活花销不低,日常都不敢多吃喝,能省则省,但钱宝芳还记得出院时医生的嘱咐,因此卖吃食的同时也趁机让父母蹭点好吃的,变相给他们补身子增加营养。
对于闺女的孝敬,或者说美其名曰是尝味儿的举动,二老推辞不得地收下,心里美滋滋。
不到小半月的功夫,他们的气色就以肉眼可见地好起来,比在乡下时那般黝黑干巴的瘦模样强太多。
钱宝芳自己也胖了点,人也养白了些,觉得卖吃食果然是不错的,不光赚钱还能惠及一家子。
期间因为小吃生意很受欢迎,就像之前她卖小饰品那样,瞧着是能得利的法子,所以难免再次引起一部分人的注意,没多久他们也开始跟风卖起了吃的。
但这次可和上回不一样了。
上次的小饰品什么的,人家想跟风的话,只要把钱宝芳做的小物件买回去研究一下,心灵手巧很快能做出类似的东西,不愁仿不出来。
然而钱宝芳这回做的是小吃,即便想跟风的人知道她具体卖的什么,回去也能做出来,但味道总归不一样,涉及到手艺问题,不是想仿就能仿出来的,单看谁做的更香更好吃,更吸引学生们肚里的馋虫了。
这么个情况下,一段时间后,学校门口多了几个她的同行。
大家都是卖小吃的,互相是竞争关系,生意多少都会受到点影响。
钱宝芳这边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冲击,但因为她做的吃食味道不错,而且因为年龄和态度上更有优势,所以学生们还挺捧场的,小生意的影响不算太大。
再说她又不是只靠学校门口一个地方,医院大门和附近街头也有不少回头客。
因而每天下来的收入并没有减少,因租房购买生活物品和食材而干瘪下来的荷包渐渐变得充盈。
手里有钱,心中不慌。
对于从后世而来的钱宝芳来说,钱财比粮食更能让她安心。
因此做吃食买卖的时候,她首先用掉的是之前从乡下家里拉过来的那些口粮,直到用完后才从粮站那边订购。
钱爸钱妈是从大饥荒走过来的,对粮食十分看重。
起初他们见闺女折腾自家口粮还心疼的睡不着觉,但随后见她拿它赚了钱,能买回更多的粮食,也不怕搁在那久了泛潮,就像家属院里人家城里职工那样吃多少买多少,吃完再买,于是也不再说什么了,全让闺女自个儿做主。
钱宝芳天天忙着赚小钱钱,并不知道二老在此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不过现在家里她当家,即使知道了估计也不会为此妥协,只会劝说下父母,然后继续我行我素。
或许正是赚钱招人眼了,上次被人撵赶的情况再次出现。
只不过上次是在县初中门口,这次是在县高中。
钱宝芳对此早有提防,当骤然看到一伙流里流气的小混混朝她包围过来的时候,她立马让正买小吃的学生们散开,然后默默从竹篮子底部摸出一把刀来。
亮闪闪,银光光,正是那把她之前砍人、吓唬过人的菜刀。
找回来那晚,钱宝芳趁着洗刷锅碗瓢盆的空档将其在青石上磨得程光瓦亮,刀口锋利无比。
现在明显有人想来闹事,她就将其拿出来放在盖篮子的白棉布上。
阳光下,菜刀刀身寒光灼人。
来啊,互相伤害啊,谁胆怯谁就是孙子。
意图找茬的混混们因为这个意外半道停下,瞄一眼钱宝芳篮子里的那把一看就不凡的菜刀,再瞅瞅他们手里的家伙:总共两根木棍子!
草,武器都不在一个水平上,找毛个茬子啊,回去回去,别丢人现眼了。
钱宝芳将人吓唬走,手心出汗地硬撑着又呆了一会儿,将篮子里的吃食卖的差不多才走人。
不管如何,阵势不能输,不然她下次就别想再来这边了。
这年头在街上游混的小青年大多都是欺软怕硬的家伙,她不硬起来,往后怕是要单等着被人欺负。
刚才她也考虑好了,真吓唬不主的话,闹起来她就逮住带头那个乱砍一气,然后大家一块进局子去,她有理有据也不怕在那里蹲几天,反正迟早能放出来,大不了挨上一顿训罚点款再写写保证书。
钱宝芳以防万一提前打听过,这个时候闹事的人只要不出人命官司或者做太过,基本都是以维稳和谐为主,教训一下关上几天就没事了。
因此街头混混才那么肆无忌惮,而她也可以抓住这种空子,借此反击回去。
只是这伙二流子过来找茬的举动半途夭折,还没干起来就被一把菜刀吓唬回去了,使得钱宝芳心里松了口气还莫名有一丝丝遗憾。
这个小插曲,钱宝芳回去后没告诉钱爸钱妈,免得让二老忧心难眠,影响了养伤。
经过多日休养,其实钱妈已经好的差不多,打算让医生诊断过后就把绷带彻底拆了,以后方便做活。
钱宝芳抽空带她和钱爸一起去前头医院挂了号,让医生给他们两个都复查复查。
结果是钱妈恢复的可以,就是过后注意点不要用手干重活,再有个半年基本能彻底跟之前没啥差别了。
而钱爸毕竟伤的是大腿,差点就动脉大出血了,伤筋动骨一百天的,所以他好的慢些,但也算不错,估摸着到年后就能动弹,开春拄着拐杖下床走一走,好利索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对此,钱宝芳一家都挺开心,复诊回来包了顿鸡蛋饺子庆祝。
钱宝芳由此想到可以卖卖煎饺,能做好几种不同的馅料,比猫耳朵油撒子好吃,还不用像那两样似的费油,利润肯定更高。
现在高中和医院门口,两边都有人和她卖一样的东西了。
与其跟他们争那点毛利,还不如开发几样别的,保持新鲜劲才有赚头。
稍后钱宝芳从百货商店搞来一个平底铁锅,架在火炉子上试着煎饺子,白菜馅的、韭菜馅的、鸡蛋馅的、猪下水馅的等等各包了好几种,煎熟了端到钱爸钱妈面前让他们试吃,回馈的味道说道是很好。
于是等到再次出去做吃食小买卖时,钱宝芳的篮子里就全都换成了焦香焦香的煎饺子,有好几种口味可供选择,想吃啥样的都有,受欢迎的程度可想而知。
那些模仿她的人看见了差点气歪嘴,之后想再次跟风换卖煎饺。
但头一把风光早就被钱宝芳抢去了,人家吃着不赖的回头客只认她的手艺,还道别人做不出那个味儿来。
“……”这就很扎心了。
几次的生意经验,外加熟悉了底盘,钱宝芳做的吃食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即便中途被抢去那么一两回风头,收入也不会落差太大,反而渐渐平稳下来。
家里进项稳定,钱爸缓慢有序地恢复着,钱妈则是彻底好利索了,一家人的情况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初冬来临时,钱宝芳让钱妈放弃那些往年被穿成铁疙瘩的旧棉袄子,带她出去逛上一圈,从布店和供销社里买了不少布料和新棉花回来。
既然手头有钱了,该花的地方不能省着,像棉夹克棉袄等冬衣以及加厚的被褥之类的,趁着冬天刚近,需要开始准备了。
钱宝芳忙着一家的生计,没有时间做针线活。
钱妈肉痛地抱着花大价钱买回的新布料新棉花,拍着胸脯接下这个活,向闺女保证会把东西料理的好好的,浪费不了一点。
其实钱宝芳倾向于直接到百货商店买成衣,现在已经有羽绒服卖了,一家三口各买一件穿着过冬多舒坦啊。
可惜钱妈不舍得,因为那个比起自家买材料动手做棉衣太贵了。
而且财不露富晓不晓得,不是说闷声发大财的吗!
钱爸钱妈最终以这样的理由,将闺女蠢蠢欲动大买特买的念头成功压下去。
钱宝芳觉得不买可以,但是钱妈做衣裳的时候一定要参考一下人家百货商店柜台上卖的冬衣款式,别做往年那种土棉袄类型的了,不然她担心做好后自己不想穿呐。
入冬之后,旱了大半个秋季的天开始频繁下起小雨,偶尔还有小雪和霜冻。
天气越来越冷,装篮卖小吃就显得不怎么合适了,因为即便有小被子遮盖着,东西也容易凉,大冬天不热乎的吃食谁会愿意买啊。
所以,钱宝芳收手休息了两天。
这两天的时间里,她清算一下手头的资金,托人找路子置办了一辆小推车过来,顺便又添上两个炉子和一套锅碗瓢盆,打算摆小吃摊卖热食。
卖什么热食呢,当然是种花家的独特风味之一,煎饼果子啦。
只要二合面糊糊在平底锅上摊一张,其他的比如鸡蛋、葱花、油条、碎肉、白菜丝、红薯粉等等想吃什么加什么,还有甜咸口可选,裹出来热乎乎香喷喷,光看卖相就十分美味。
在做出成品之前,钱爸钱妈看着她忙活地东搞西搞,也不知道她具体搞得啥,但因为瞧着闺女心里有谱,不像是要乱来,因而夫妻俩也没乱反对什么,就好奇她又想做什么好吃的。
钱宝芳花了一天半时间准备工具和材料,剩下半天里就在小平房门口试验开了。
她之前没做过煎饼果子,但她前世吃过,还看人家师傅做过全套,现在不指望能还原出同样的味道,只要味道还可以就行了,手艺的事儿往后慢慢练着不迟。
小推车被她收拾的干干净净,有点像是后世街上小吃车那种,不光下面炉子和煤球被遮掩起来,免得影响形象,上面还特地用木框框出一个长方的架子,支撑在小推车四周边角,顶头上钉了块薄板子,方便遮挡雨雪。
光是准备这个物件就花去钱宝芳不少钱,心疼得钱妈直说人小车贩子和木工师傅坑人。
但是等钱宝芳弄好做出来改良版的煎饼果子时,钱妈就不再说啥了,和钱爸一起吃着闺女孝敬的夹蛋煎饼特别高兴。
之后,钱宝芳的小推车煎饼就在县医院门口占了个地方,开始经营了起来,新颖多样的吃法倒是一时间引得不少人青睐尝鲜,等回头客多了,这项小生意也就渐渐步入正轨,说是财源滚滚来都不为过。
起初钱母见她舍得备下那么多料,每天用去的油也不少,总担心赔本而忧心不已。
钱宝芳察觉后,索性找个机会拿出当天的进账给钱爸钱妈算了算,数目将父母吓了一跳。
这下两人终于喜滋滋地彻底放了心,自觉外面帮不上什么忙,干脆就在家积极地打下手,以期能将这般的好日子延续久一些才是。
钱宝芳也不握着所有进项不放,该给的家用从来没少过给钱妈。
连钱爸偶尔都有烟酒钱拿,攒着等身体痊愈了后出去花。
后面那话是钱宝芳说的,以免抹了老父亲一家之主的面子,只美其名曰作为女儿孝敬,叫钱爸心里美美地收下了,私下跟妻子炫耀说闺女最惦记的还是他。
正当一家子齐心协力赚钱糊口时,村长王叔突然派了人过来。
当时初雪刚下,王中华坐着拖拉机找来,通知他们回去一趟,说是队上有大事商议。
第208章 霸道村姑成壕路12
村里有事,王中华还特地开着拖拉机来通知,钱宝芳家肯定是要回去看看的。
但是由于钱爸行动不便,最后由钱宝芳和钱妈母女俩一起随王中华回去,正好蹭一下拖拉机。
路上,她们试探着问对方初拟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得知大队是准备趁着农闲分地了,所以每家每户都需要到场才行。
“分地?”钱妈嗬了一跳。
以前好些年,村里的土地都是公家的、大队的,其他人一点便宜都不能占,还要勤勤恳恳共同劳动,不然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不拥护组织领导,现在突然说要分地,怎能不让她惊讶又骇然呢。
钱妈不信队长王叔会有这样大的胆子,果然下一瞬就听王中华解释,“上头怎样指示,咱们就怎样做,当时我听到这事时也是惊的不轻。”
钱宝芳在一旁露出两分了然的神色,心道这次估计是要实施那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吧,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了。
一路的风吹雪落中,他们乘着拖拉机突突突地赶回村子。
村长家门前,村民们已经冒着小雪花聚集过来了,众人嗡嗡议论个不停,间或望一眼前头摆着条长桌子坐在后面的村长、会计等几位大队干部。
钱宝芳一行回来后,也很快加入到下面围拢的人群里,支棱着耳朵听大家伙的小道消息。
其实不用他们多揣测什么,队长王叔见人到齐立马就宣布了上头的批示。
为了加强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劳动成果,组织领导新下发一项政策,让群众们趁着农闲完成任务,不耽误来年的春耕劳作。
至于批示的任务是什么,王叔也没有吊大家伙的胃口,紧跟着讲明重点。
那就是根据政策指示,队里要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决定分田到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
具体点说就是把大队共有的土地分给每家每户,等开春各家各干各的,以后生产出的土地出息除了需要上交公粮的那部分,其他都是各家自己的,以便调动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杜绝那些惯常磨洋工吃大队照顾的懒汉。
王叔宣布并讲明这些之后,下面努力倾听内容的人们顿时轰然炸开,比刚才嗡嗡的议论声还要强烈,全为上头的这项突如其来的政策而震惊、动容、喜悦等等,各人反应不一。
“好了,有问题的赶紧问,没问题咱就开始分地按手印。”王叔摆手示意大家伙安静道。
这话刚落,下面的村民们中立马有人举手,忐忑地问道,“队长,那、那咱们大队是不是要解散了?”
王叔摇头,回说大队没解散,他仍旧是他们村的大队长,只不过以后不是共同劳动了,但各家各户仍旧归队上管。
比如前些年吃过的大锅饭,和这次的转变就有些相似。
生产队不是散伙了,而是变了个形式。
“队长,家里没啥劳动力,干不动咱办?”其中一个爱磨洋工的懒汉趁机为自个儿发声。
大家伙对他嘁了一声,纷纷摇头鄙视之。
村长笑了笑,这次态度很好地回道,“你家分的地不多,干不动就吃少点吧,只要能交够公家的公粮就行,不然可是要被抓典型的。”
懒汉立马不依,问为啥大家都一样,他家就分的地少嘞,是不是搞偏见?
这问题不用村长多费口舌,大家伙就回答他的不满了。
嫌分的地少?谁让你丫连个老婆孩子都不要,还把老爹老娘撂给其他兄弟姐妹负责,自己分出来光顾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平时惯爱犯懒偷奸耍滑,分多的地难道给让你去糟蹋呢么!
懒汉的抗议被众人呛的压下去,之后分田的动作顺利进行。
他们村大队的地不算多,但比起周围其他村落相对来说也不少了。
由于这次动地分田完全是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头来分的,所以队干部们提前统计筹算了一下,最终定下按照每人两亩地的量来分。
大家伙对此不是没意见,但这样算是最公平的,不满意的话就怪家里人口少,也怪不到旁人身上不是。
那些家里人口多的这时候全都笑歪了嘴,以往还嫌家中都是吃饭的嘴,现在可真是派上用处了。
对于靠地里刨食的农民而言,土地当然是多多益善,届时得到的出息才越丰厚,日子才越好。
钱妈刚开始也是这样的想法,还十分可惜他们家就三口人,不然不就能多分些田地了吗。
但是随后瞧见上去领地的闺女时,她脑子里的念头又变了,觉得自家闺女是个有本事的,说不得早晚能进城吃上商品粮,那到时他们老两口在家种六亩地也足够了,绝对饿不死也累不着,再多估计还得请人帮工嘞。
想到这些,钱妈随即就满足而坦然起来。
钱宝芳到队干部那里签字画押,最终分给他们家的是六亩田和几棵树,另外还一块充作菜地的自留地。
自留地只有几分的数,本就是各家早前种菜用的,这次没被归到总田地里再重新分,直接各家还是各家的就是,村民们对此也没啥意见。
地分到手的就没什么事了,钱妈去跟王叔打了声招呼提前走人,先是回家瞧了眼自家不成样子的院落,而后又拉着闺女去看分给他们家的那几棵树。
树是大杨树,才种下几年就已是长的不小了,位置正在村边的水渠边上。
钱妈绕着那并排的几棵树看了又看,刚才失落的心情瞬间高涨起来,喜滋滋地说道等再长大些就可以给闺女打嫁妆,这棵做个衣柜,那棵能做梳妆桌……畅想的十分美好。
“妈——”钱宝芳无奈地打破她的无限幻想。
都什么跟什么呀,她觉得距离自己结婚还很遥远,用不着现在就考虑这些有的没的。
钱妈只当她害羞着恼了,连声道,“嗳,不说了不说了,咱回去吧,你爸还在县城等着呢,妈得赶紧跟他说道说道去。”
母女俩沿着田间小路往镇上走,准备到那里搭公车回县城,没有再回村麻烦王中华他们开拖拉机送的意思。
村里这会儿估计还忙着呢,她们就不去添乱遭人嫌了。
说起来地是分了,但那些队上的农具啥的咋个说法呢,还有拖拉机,都是村民们关注的问题。
钱妈本来也有点想法,但是钱爸不在,她和闺女也不好上去跟人家大老爷们争个脸红脖子粗,而且钱宝芳则跟她说以后会给家里整一套农具回来,只要有钱哪里买不着,何必为了些破的旧的在那儿争来抢去,没得浪费时间。
有那个功夫,她们回城多做点吃食都能赚够将来买农具的花销了。
带着这般的想法,母女俩走的飞快,打算尽快赶回去。
走到一半的时候,土道上迎面而来一个五官端正国字脸的小青年,引得钱宝芳一瞥之后又猛地转过去看了好几眼。
等人过去后,钱妈拉着闺女的手小声道,“这人瞧着不错,你要是有那想法,妈给你打听打听?”
“妈,你想啥呢,那是咱村李二妞的未婚对象,你看他走的方向正是咱们村,八成是去未来老丈人家的,咱们掺和什么呀,你可别乱说。”钱宝芳赶紧解释了下自己刚才的异常缘由,不让钱妈乱点什么鸳鸯谱。
李二妞正是小说剧情中的女主角,只不过这个时候她还没重生回来,平时待在家里装大家闺秀轻易不出门,暗地里却跟人家在村小学当老师的情郎勾勾搭搭。
后面那事,村子里不是没人发现,但知道的都死死把住嘴不说,免得吃力不讨好还被李家人怨怼。
钱妈往常最是不关心这些私下里的传闻八卦,觉得太过碎嘴不好,所以她也在不知道的人里,但对于村里早早定下婚约的李二妞,她还是晓得的。
“唉,好女婿咋都是有主的嘞。”钱妈为此感叹道。
钱宝芳转移话题,“别想啦,爸肯定等捉急了,咱们赶紧回去吧。”
闲话不再多提,两人匆匆赶到镇上,在公车停靠点等了片刻坐上车就回县城了。
回到县城小平房,钱爸得知家里分地的情况后特别高兴,看那劲头是想以后在自家的田地上好好大干一场,比之前共同劳作的时候有积极性的多。
过后,分地一事暂时对他们家没什么影响,甚至具体分到哪块地也需要等到年后开春才能知道,急是急不来的。
钱宝芳稍后又开始摆起了煎饼摊,推着小推车天天在医院和学校门口晃悠。
一段时日过后,随着手里的进项增多,系统在某天突然又响起了任务完成的提示音,并紧接着发布下半年内赚取一万块的任务。
原来钱宝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挣到一千块钱了,连她自己都没注意,系统却一直暗戳戳地关注着。
通报了任务完成度后,系统再次殷勤地拉出商城各种小吃介绍,意图引诱宿主为之卖命做事,但钱宝芳自己手里有钱,且警惕它、对它无所求,自然贫贱不移,对其无动于衷,甚至鸟都不鸟了,让系统也是无法。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稍纵即逝,眼看着年节将近。
外面的天气已是越来越冷,街头寒风凛冽,人在外时间长了都有些受不住,于是钱宝芳开始琢磨起另外的打算。
年底县城人流量不小,她准备在热闹的地方支个固定的摊子,一边卖煎饼果子小笼包粥水等吃食,一边还可以卖些红纸春联,更关键的一点是,如果有了固定摊位,她就不用再风里来雨里去冒雪受冻了,多少能有个遮风挡雨还不耽误做生意的地方。
这事儿肯定得和钱爸钱妈商量的,虽然家里已经是钱宝芳在做主,但她也不会□□专行,枉顾二老的意见。
钱妈听后很有兴致,甚至想和闺女一起去摆摊卖吃的,为她打打下手减轻负担。
钱爸知道了,觉得他也可以。
第209章 霸道村姑成壕路13
二老执意要和闺女一起去看摊帮忙,钱宝芳最终只得答应下来,觉得有两个帮手也行,免得她一个人到时支应不过来。
只是钱妈还好,她胳膊上的伤早已痊愈好透了,届时出摊穿厚些,待在炉子边摊煎饼也没冻不着。
但是钱爸的腿伤却是个问题。
他的伤势本就在冬日里好的慢,而外面下雪下雨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