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年代文里当女配[快穿]-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他压塌一堆糊好的纸盒堆,往往得不偿失,得换一个别的做做。
  “大姐也是这么想的?”钱宝丫想听听玉丫的意见。
  钱玉丫放下筷子抿嘴笑了下,说道家里本就干净,好打扫的很,其实不用宝儿娘下场,她自己一个人要不了半个时辰就能把家里洒扫一遍。
  然后剩下的时间就是做做针线,另外还想找点手工活计挣些钱来,不然感觉自己在家都没什么用处。
  毕竟老爹和妹妹甚至两个弟弟都在为家里挣嚼谷,就她们母女俩天天在家吃白食,十天半月的还好,长久下去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儿。
  最后这一点说到了钱宝丫顾及的点上,让她不再反对。
  “好吧,等下午雨停了你们就去外面看看吧,寻摸不到的话可以去路口那家牙行问问,给几个钱儿当茶水费,牙人不会介意告知一些消息的。”
  本来想让她们享享福的,但玉丫说的也有道理,既然她们想为家里贡献一份力,钱宝丫当然不会阻止,反而鼓掌欢迎。
  人多力量大,小溪多了也能汇成河流,全家人齐心协力,他们才能向上攀登,越过越好。
  等到下午雨停,宝儿娘抱上钱小五,眉开眼笑地和玉丫一起出门了。
  钱宝丫站在二楼望着走远,而后回到书桌旁继续写稿子。
  比起关在家里许久想出去放放风的那两人来说,现在的她更喜欢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把她能挣银圆的小说写完。
  小书房的环境就很好,窗明几净,光线明亮,窗户玻璃隔着外界的纷扰,房间内弥漫着书香气息,令人沉浸在其中乐不思蜀。
  钱宝丫花上大半下午的时间写好一篇稿子,顺带看完书架上的一本文学类书籍,等她把书本合上放回原位的时候,窗外出现了宝儿娘他们的身影,手上除了抱着钱小五外,貌似还抱了不少其他东西。
  她拿起水杯下去倒热水,顺便问起刚进屋的两人。
  看她们高兴的模样,肯定是找到合适的活了,只是不知道找的是什么活计。
  “我们就在外面那条街逛了一会儿,没走多远找不到人问,就去你说的那家牙行找个牙人,花了十个小钱儿,人家就给我们介绍了这个活儿。”
  钱玉丫摊开手上的那包东西让妹妹看,同时笑着解释。
  “这些都是给那些当兵的人做的棉衣啥的,也算是个手工活,因为需要点手艺,所以做好一件交上去过关了就能拿到一块银角子的手工费,比糊纸盒强多了。”
  “像这样一件大袄,我抽空做两三天就能做好,手再快点连棉裤都能缝妥当,这么一算,一个月下来能挣一两块钱嘞。”
  “若是布和棉花有余下的,可以给自家人做点什么,还能省钱呢。”
  钱玉丫捧着那包布料和棉花喜滋滋,罕见地变身小话痨,嘚吧嘚吧说个没完。
  钱宝丫到这会儿确定大姐是钱六的亲闺女无疑,都是一样的话痨属性,只不过一个是显性的,一个是隐性的。
  “他们就这么直接把原材料让你们拿回来了?没垫个押金什么的?”钱宝丫问道。
  同时她心里捉摸了一下,想到现在的时局,做棉衣这事儿八成是那些大厂子接到了上头的大单吃不下,散出来一部分零头,所以才找民间的妇人来赶制。
  对于普通老百姓家的妇女来说,缝制棉衣棉裤不是问题,更何况军服有版制,简单易缝,只要肯下功夫就能挣到钱。
  这是个好活计,但不长久。
  那边钱玉丫听了妹妹的问话点点头,说道是压了一块银角子,所以她们才拿回这么点材料。
  等下次去交成品时,如果真的能拿到钱,她们就用银圆压,然后领回更多的棉布棉花来做,到时候才能挣更多的钱。
  “咱也知道这不是个长久的活,所以趁着机会能做多久就做多久吧,争取多做几套多赚点。”宝儿娘在一旁补充道。
  反正听那牙人所说,外面的活计其实不少,只要愿意就不缺做活的机会,只是挣多挣少罢了。
  她们这回也是运气好,碰巧赶上做棉衣的。
  钱宝丫见她们自己心里有谱,自己就不再多说什么,只叮嘱她们注意劳逸结合,别熬夜别累着别用坏了眼睛等等的话念叨了一大堆。
  “你还说我们,你自己也得注意点,不然真得像那些文化人一样戴副圆溜溜的眼镜,到时可就不好看啦。”宝儿娘笑道。
  钱宝丫摸了摸鼻子,发现从搬到小洋楼才一天,宝儿娘的腰板儿就挺直溜了,现在又顺利找到活计,不愁挣钱的路子,她的笑容就变得多起来,人也相应的硬气不少。
  这是好事,太软面的话,出去总归会受人欺负。
  不过两人接下来都在家做事的话,钱小五就成个问题了。
  “我看小弟快一岁了,爬也早就会爬了,不如买辆小摇车放他进去扶着玩?”钱宝丫建议。
  这样一来,只要把小车带人放在附近看着点就行,随便他怎么走来走去地晃悠,不用宝儿娘特意看顾着去哄了,可以腾出一个人手。
  宝儿娘和玉丫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比起多做几件棉衣挣到的钱来说,买摇车那点花费还是值得的,而且摇车买了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在那儿,以后不用了还可以再卖掉的,完全不浪费。
  宝儿娘打算等到丈夫回来,就和他好好说说这件事。
  有些人就经不住念叨,宝儿娘她们刚想起钱六,钱六稍后没多久就回家了。
  他是拉着一辆崭新的洋车进大门的,整个人抬头挺胸意气风光,神气的不得了,连走路都噔噔作响,倍儿有排面。
  “来,都出来看看,以后这就是咱们家的新成员,我钱六自个儿买的洋车!”
  钱六把车停到小楼前的石板道上,招呼婆娘闺女都出来瞧瞧,看那样子自豪又骄傲啊。
  宝儿娘小声噗嗤一笑,一边给面子地起身出去,一边嘀咕着什么是你自己买的,明明是闺女给贴了钱的,买回来就都成你的了,看把你能的,搁谁不会挣钱一样。
  相比于宝儿娘还顾及着丈夫的脸面没有说破,钱玉丫则是十分傻白甜地直接开了口。
  “爹,这车二妹也出钱了啊,应该说两人一起买的车嘞。”
  钱六:“……”傻闺女,会不会说话,能不能让老子高兴一会儿?
  钱宝丫适时出来打圆场,拍着手道,“是咱爹亲自买回来的车,以后这车也只有他能拉,不是他的是谁的。来,咱们鼓掌欢迎新成员,往后咱家的嚼谷就靠爹和它了。”
  钱玉丫一想也是,但总感觉有什么东西是被妹妹偷换了。
  钱六被这番话捧的分外舒坦,抬起下巴重新洋洋得意起来,那副喜笑颜开的样子,看来买新车确实让他高兴到了心里头。
  等到稍后双胞胎下工回来,见到新洋车也挺开心,围着它转悠了好几圈,被钱六驱赶着不让碰一点。
  他宝贝稀罕的紧。
  哥俩今天一人带回了一包糕点,是冬天常有的红枣糕,被他们揣在怀里一路带回来,拆开时摸着尚且有点余温。
  有了这些,钱玉丫又去厨房整治出两盘小炒一盆鸡蛋汤,外加一锅小米糊糊,组成他们家今晚的晚饭。
  双胞胎像是饿狠了,上桌开饭后就埋头苦吃,光是糊糊就连喝两碗垫肚子,而后才正常地吃起馍馍和饭菜。
  “你们回来没坐车?”钱宝丫突然出声问。
  那哥俩听到这个齐齐呛了一口,咳嗽着连连摆手说坐了,就是坐车回来的,一脸真诚说的跟真的一样。
  钱宝丫瞄了眼桌子下,看到他们鞋底沾着一层泥,心想这两个八成是跑回来的。
  不过她也没继续多提,小孩子火气足,精力旺盛,想跑就跑着呗,权当锻炼了。
  金宝银宝松了口气,互相挤了挤眼,摸着身上装小荷包的位置双双暗自发乐。
  没等乐多久,钱宝丫就说让他们吃完饭去书房,她给他们上晚课。
  “上课?上次布置的大字还没写完啊,不是还没到时间吗?”双胞胎齐声问。
  钱宝丫斜眼,慢悠悠道,“那是国文,这回再开一门外语,从今晚开始,我要教你们学英文。”
  钱金宝:“……”
  钱银宝:“……”
  钱六&宝儿娘&钱玉丫:“O(∩_∩)O”


第45章 一朝回到解放前45
  钱宝丫另外给弟弟增加英文学科,主要是想为以后送他们去教会学校学习打基础。
  她还问了家里其他人要不要跟着一起学,不学英文学读书认字也可以。
  钱六和宝儿娘首先连连摆手,表示那些东西,他们年纪大的心思多,手上的事儿也多,已经学不进去了。
  “娘不学就不学了,爹,你不是还说要当上上等车夫的吗?咋就没有一点积极性呢,好歹把字学认一遍吧?”钱宝丫放过宝儿娘,直接朝钱六开怼。
  钱六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解,说道是上等车夫里面也不全都是能读书看报会说洋文的,有的大户人家就喜欢不识字嘴巴严话少活漂亮的车夫,咋地了。
  他要做的话,到时候肯定就做后一种。
  钱宝丫:“……好吧,你高兴就好。”
  “老子高兴着呢,还要你说。”钱六洋洋自得。
  钱宝丫随后又看向大姐玉丫,玉丫赶忙摇头,说她现在一门心思要把家里打扫干净、做饭洗衣、缝制棉衣赚银角子等等,一天下来时间都占满了,哪里还有功夫再去学习什么。
  那些文文字字的对她来说太难记了,看得她头疼,学的艰难就不想学了。
  “学字头疼……那我以后教你学会看账算账吧,不然就是挣了银角子,不会看账被人家昧了钱去怎么办?”钱宝丫转而提议。
  钱玉丫这回倒是利落地点头答应。
  稍后,钱宝丫带着双胞胎上楼,回到房间先制定了一张教课表,时间一般都排在晚上,一三五教两个弟弟,二四六教大姐,周末大家都休息休息。
  至于白天的时间,全是她自己的。
  半天用来专心写作,半天看书充实自己,全部安排的满满当当。
  翌日早起时,钱宝丫下楼看见钱六今儿个穿了身新衣裳,上白下黑的色儿,猛一看跟外面那些跑租界的上等车夫差不离,就是皮肤比人家黑了好几度。
  这个没办法,得慢慢养回来。
  然而钱六若是拉车的话就得时常在大日头底下跑来跑去,晒黑是难免的事,白是估计白不回来了。
  “听说晚上用鸡蛋清敷脸能养白一点,还能去皱纹哦……”钱宝丫看着老爹对着墙上的水银镜子唉声叹气,忍不住默默插了句嘴。
  钱六头也不回地反对,“哦你个头,鸡蛋吃都来不及,还想用来敷脸?咱家可不能这么折腾,消耗不起。估摸着人家也是乱说的,就你小女孩子家家的才会信那些。”
  钱宝丫:“哦”
  她也就随口一提,相信他们也不会信呐。
  但是等到晚上,宝儿娘忽然下厨做起了鸡蛋饼,以前这道吃食基本都是早上做的,因为钱宝丫说早上吃有营养补身子。
  现在,宝儿娘在晚上就做起来了。
  钱宝丫出来倒水,闻到味儿还奇怪来着,找到厨房一看,哦草,正看到宝儿娘和玉丫在抠着空鸡蛋壳里残留的那点蛋清往脸上抹。
  母女仨照面,两个瞬间僵住,一个懵然愣住。
  宝儿娘&钱玉丫:“……”
  钱宝丫:“……”
  钱宝丫:“……娘,大姐,你们在用蛋清护肤啊。”除了淡定地装作若无其事,自家人还能怎么着。
  宝儿娘和玉丫顺坡下驴,连忙点头,扭捏着不好意思地说只是趁着**蛋饼,见空鸡蛋壳里面还剩一点蛋清,想起她之前说的话就本着不浪费的心思试了试。
  钱宝丫点点头,心道你们不用解释,殊不知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啊。
  不过这也没什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是用点鸡蛋清罢了,而且还是可怜巴巴地抠空鸡蛋壳里的用。
  “这个抹眼角,坚持久了效果会比较好,不容易长皱纹,不过干了后要记得洗掉。”钱宝丫紧跟着提醒。
  等她倒了水出去,宝儿娘和玉丫娘俩对视一眼,不禁松了口气,而后齐齐笑开。
  “嗳,对了。”钱宝丫去而复还,杀了个回马枪,伸长脖子扒住门框继续道,“现在不是有那个雪花膏的么,比抹鸡蛋清好用多了,外面百货公司估计就有卖,要不啥时候我去给你们买一套回来?”
  她是突然想起有这回事的,也想给自己买点回来用。
  不然现在年轻还不显,洗把脸擦擦猪油膏就行,但等到年纪大些,她也要担心自己的青春小脸蛋了。
  却见宝儿娘两个连忙摇头说不用,现在用着猪油膏还好,等她们交上活计赚了钱,自己会去买的,到时用起来才更有底气。
  钱宝丫耸耸肩,没有强求。
  她倒是想去买点回来,不过大冬天的外面天寒地冻,而家里烧着锅炉温暖如春,二选一的情况下,她还是宅在家里继续用着猪油膏写稿子看书吧,一切等开春暖和了再说。
  时间匆匆而过,眼看着又是一年了。
  钱六拉上新车在租界里晃悠了许多天,结果没被贵人赏识到从而做上体面的包月车夫,反而散客拉了不少,老爷太太们给的赏钱加起来也挺可观。
  钱六失落。
  钱六满足了。
  他觉得现在挣的已经比以前多多了,而且无论是拉车的地方还是拉车的客人都体体面面的,甚至连同他自己都变得慢慢体面起来,那还有啥强求的。
  有机会来的话,他就抓住,没机会就安分守己、知足常乐呗。
  想明白后,他也不着急了。
  因为有钱挣,他就像从前在小四合院那样早出晚归,干劲十足,每天回到家就在晚饭桌上显摆他挣了多少车资、得了多少赏钱,然后迎来婆娘孩子羡慕崇拜的眼神,好一番自得其乐。
  宝儿娘和玉丫做的针线活在年前都交过不少次了,手里也攒了些银钱,终于在有次出去拿棉布棉花材料时,顺路将钱宝丫说的雪花膏买了回来。
  她们一人买一盒,还特别给钱宝丫捎回来一盒。
  钱宝丫收到还挺惊喜的,想要给她们钱却被推了不要,她也就干脆收下了,等着天暖后出去给她们买其他的东西。
  进入寒冬腊月后,随着新年的临近,家里家外的年味渐渐变得浓厚。
  腊八那天,钱家不仅好好熬上了一锅腊八粥,还顺便给钱小五办了场简单的抓周仪式。
  宝儿娘把小儿子从摇车里抱出来,放到铺着毯子的桌面上,上头放着一些吃食、衣裳、钢笔、书本、石头、木头玩具等等物件,就看他抓哪个。
  众目睽睽之下,只见钱小五吭哧吭哧地爬啊爬,最后抓到锤子样的木头小玩意。
  那是钱六闲暇时亲自动手给儿子削的玩具,双胞胎都嫌弃太幼稚太粗糙,拿着玩都不愿意。
  但是从这次看来,钱小五倒是很给他爹面子。
  “好儿子!像你爹我!”钱六抱起儿子狠亲一口,然后哈哈大笑地给他抛高高。
  钱小五一点不怕,但他也没哭,这孩子一贯安静。
  性子上么,说好听点是宠辱不惊、淡定,说难听点那就是温温吞吞、磨磨唧唧,用钱六的话说不像个男子汉大老爷们。
  然而现在,钱六估计是不记得说过那话的。
  他这会儿正通过夸儿子变相夸他自己呢,一点都不脸红。
  钱六:脸红是啥东西?俺没有。
  腊八祭灶,年下来到,腊八一过,宝儿娘就开始置办年货了。
  本着上一年的肉痛教训,这回她不敢让钱宝丫帮忙,只叫她好好写文章,有空出去转转,别在家里待久憋坏了。
  钱宝丫也没有那个非要管事的心思,任凭他们安排,钱不够跟她要就成。
  冬季她比较懒散,家里舒服又温暖,出门是不可能出门的,至多穿上棉袄大衣裹成一颗球到院子里转悠一圈散散步。
  她觉得照这样下去,这个冬天可以养出一身膘,等到来年三四月一定要多跑跑跳跳减减肥。
  不然等天热了,她还怎么穿上那些早已心水良久的旗袍小洋装啊。
  之前是不舍得花钱买,现在大事已经办成,能买了却不能把自己塞进去的话,那可真是个悲伤的故事了。
  在钱宝丫继续宅在家里的空档,宝儿娘带着玉丫每天来来回回进进出出,忙着办年货。
  这是搬进新家过的第一个年,年货马虎不得。
  她们就像两只小仓鼠一样,一点点地把外面看中的东西提溜回窝里,把厨房的小地窖都快堆满了,厨房里也变得更为拥挤。
  不过这么满坑满谷的画面,倒是能给予人心灵上的巨大满足感。
  毕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嘛。
  大年三十那天,钱六拿着宝儿娘买回来的几刀红纸,又要钱宝丫写对联。
  钱宝丫这次死活不愿意,以前在小四合院也就算了,大家都是睁眼瞎,她画的好看糊弄过去就成,但是现在可不一样。
  这租界来来往往的基本都是文化人,懂书法的可不少呢。
  她要是写了贴了,万一有人路过他们家门前,看到上面弄虚作假的对联,还不知道要怎么鄙夷可笑呢。
  万一再有那较真的非要进来把写的人找到批评一顿……
  她才不想丢脸嘞。
  反正外面街上的店铺门前又不是没有摆摊写对联的,花不了多少钱儿。
  钱六无法,只好拿着红纸到街上请人写,回来气哼哼地刷了浆糊贴到家里各个门上。
  等到之后宝儿娘拿出用她自己挣的钱扯布给钱六做的新棉衣后,他的脸色才好看了点。
  钱宝丫知道他心大不记仇,趁着他高兴就凑上去说了两句好话,对方立马笑逐颜开,啥事都不计较了,美滋滋地等着吃年夜饭。
  钱玉丫已经在厨房将饺子煮好了,今年的年夜饭比之去年俭省了一些,花样却一个不少。
  一家子在鞭炮声中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大年,气氛其乐融融。
  等到年后开春,钱宝丫在小洋楼里的猫冬时间终于结束,开始出去放风了。
  她打算先去东华大学后门溜达一下。


第46章 一朝回到解放前46
  初春乍暖还寒,虽然不太冷,但还需要保暖。
  钱宝丫出门前换了一件长身的对襟薄袄,穿上可以直接到膝盖上几寸位置,下面搭配一条直筒的涤纶裤,里面还穿了贴身暖和的线裤,再踩上一双夹棉的千层底就装备齐全了。
  冬天过去,出来活动放风的不仅是动物,还有猫完冬的人们。
  租界里不再像冬日里那么冷清,路上行人不少,来来往往飞奔而过的大都是拉人力车的车夫,偶尔会有一辆小汽车嘀嘀地驶过。
  有些人家的门前院里柳枝抽出新绿,桃花始盛开,粉红初绽,一片欣欣向荣。
  钱宝丫一边走一边随意地观看,望着眼前安定平和的场景,内心忽然涌出一股感叹。
  不知内情的人,恐怕如何也想不到去年这里还是一副惶惶之象。
  过了几个月,之前被传的铺天盖地的开战消息已经淡下去,又经过新年的冲刷,那种紧张的形势已然缓和下来,城里百姓恢复到往日平静的生活秩序。
  毕竟虽然确实开战了,仗也打起来了,但不是还没打到这里的吗?
  不到火烧眉毛的紧要关头,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无论北方战场如今打的多么如火如荼,身在南方距离千里之遥的沪市民众对其却感触不深的,至多抱怨一下逃难进城的人又多了,或者看看报纸上的时评文章感触一番。
  钱宝丫从租界出来,沿着街边的人行道朝不远处的东华大学后门走去。
  就这么一段短短的路程,她在半路上就见到有两波衣衫褴褛的乞丐分别试图进入租界和学校乞讨。
  前者被巡逻的大檐帽和路口的店家伙计赶走了,后者则让学校门口的门卫撵开,随后同样被叫来的大檐帽拖走。
  钱宝丫看的心情复杂。
  世道如此,她也没办法改变什么,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怜悯,甚至连上去给一点钱财都不敢。
  因为她不知道,在她因为怜悯而施舍给对方之后,会不会被缠上或者被其他乞讨的人看到而朝她一拥而上。
  城里进了那么多难民,生计问题总会逼得一部分人铤而走险的。
  钱宝丫自觉身上还挑着一家人的重担,不能随意妄为,只好冷眼旁观了。
  好在这条街位置特殊,一边是租界的一个入口,一边是东华大学的后门,执勤的巡警并不敢偷懒松懈。
  那些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的人还没接触到这边就被驱赶开了,偶有混进来的也被很快驱离。
  这里都如此了,想也知道其他地方的情况,人一多是非就多,治安状况相应的也会打个折扣。
  钱宝丫暗自庆幸他们家搬的及时。
  不然谁知道等贫民区涌进一波逃难而来的难民时,那里的生活还会不会和从前一样平静祥和。
  贫民区那边现在祥不祥和,钱宝丫不知道,但她远远望到东华大学后门倒是挺祥和的。
  因为后门是和前门一样时常开着的,所以也有一些学生喜欢从后门走,这会儿正值上课期间,后门处出入的人挺多。
  不过钱宝丫也发现了一个现象。
  大部分女学生来去基本都坐的车,有的是小汽车,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