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炮灰奋斗史-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顺天府尹这才明白过来,敢情这一个个要的是火盆,随后看着火盆,毛骨悚然起来,火盆绝对不是一般的火盆,竟然令这些强硬的汉子都忍不住求饶。
顺天府尹心想,这些火盆该不会被喇嘛诅了咒?
这一点不光是顺天府尹在想,就连身后鸦雀无声的人同样这样想。
绝大多数人都目光恐惧的看着那个火盆,然后那个火盆会冒出一个魔鬼了。
咳嗽了一声,顺天府尹清了清嗓子,一挥手,“给他。”
禁卫军将火盆端到王胡子面前,随后从怀里掏出一个令人眼熟的东西扔进了火坑里。
人群当中有几个人认出那木盒子里装了什么的人,瞳孔不由一缩,似乎是皇帝搜集过来的福寿膏。
福寿膏的出现,不由让很多人理清了思绪。
而就在此时,火盆很快烧毁了木盒子,烤化了里面的药膏,禁卫军捂着鼻子,拿着扇子轻轻的将盆里的烟往铁笼里散。
王胡子蜷缩发抖的身体舒展开了,仿佛之前的症状一下子全都消了,他两手扒在铁笼子上,闭上眼睛嗅着白烟,脸上露出飘飘欲仙的神色。
这使得在场不少人毛骨悚然。
正阳门上,一群手持着望远镜的人同样脸色大变。
四爷这一日终于有了空闲,跟敏宁在园子里玩起了扑克。
苏培盛脚步匆匆的走过来,小声禀报,“万岁爷、贵妃娘娘,顺天府尹传来消息,说那十人当中有一人招了。”
四爷听了没有说话,敏宁则看着手中的牌,笑了笑说,“还是时间太短,要是再过一个月,招的人肯定更多。”
四爷听了这话没有出声,随后扫了一眼苏培盛,“没听到你安主子说的话吗?继续熏,务必让所有人全都招了!”
苏培盛看着一旁笑盈盈的贵妃,不由背上寒毛直立,他小心的微微弯下腰说,“是,奴才这就去办。”
等苏培盛退下之后,敏宁扫了一眼他远去的身影,笑着说,“看来把苏培盛吓得不轻。”
四爷丢下了手中的牌,已经没有兴致再玩下去,他不由叹了一声,“没想到二哥说的是真的,福寿膏就是鸦片。这些洋人可真可恶!”
四爷感受到压力极大。
外有洋人正虎视眈眈的看着大清,内有那些反贼,还有那么多张需要养活的嘴。
现在他缺的就是时间。
四爷原本不想动用这种极端的手段,毕竟现如今大清可是有不少人对于洋人有好感,要是将福寿膏说出来,可能根本没几个人会相信。
既然如此四爷干脆用做的,这也是敏宁提议他的,直接将证据摆出来。
反正肯定有人手中藏匿着福寿膏,就是这些人不相信,完全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福寿膏来试验。
只有这样才能够知道整个大清现如今正陷于危险境地,一直被外觊觎着。
只有一致对外,才能够解决国内的矛盾。
四爷作为帝王,一点也不觉得敏宁提出的主意显得恶毒,成大事者,从来不拘小节。
相比较用这些反贼来做试验,四爷甚至觉得有些慷慨,要知道这些人原本就是死罪。
用来试验福寿膏的药性,知道福寿膏的恶毒性,也算是为黎民百姓造福。
“内阁大臣已经过去看了,肯定也会认知到福寿膏的严重性,正打算在早朝时,禁止鸦片流入大清,你有什么好建议,防止洋人再使诡计将鸦片改名换姓流入大清?”
敏宁放下手中的牌,边洗牌边垂下眼眸说,“但如今有几点最紧要,一是设立海关,形成第一道防线。凡是从海外流通流入内陆的货品全都要抽查,这样还可以防止走私。也可以防止一些对于我大清有害的物品流入进来。二来,我大清列出一项清单,只允许清单上的物品可以进入港口。三来,抓紧派遣官员前往广州调查鸦片传播的情况,凡是吸食鸦片的官员,不管轻重全都关押起来强行戒毒。且一旦吸食过鸦片的人,极容易二次复吸,所以这些官员务必要罢官。”
“四……”敏宁抬起头,看向了四爷,“既然洋人偷偷的将鸦片流入大清,肯定贼心不死,未来务必会想尽办法偷偷当鸦片流进来。所以我们急需宣传,成立一个禁毒日,每年在禁毒日宣传鸦片等毒品的危害性,甚至在每年禁毒日时,需要各个学院开一堂课,向学院中的学子普及毒品的特性,以及吸食过之后会有哪些症状。还有告知所有百姓,一旦发现有人吸食鸦片,可举报官府将人强制送往戒毒所。”
四爷点了点头,“还是你考虑的周全。”
隔天并不是上朝的时间,不过内阁大臣却一个个脸色深沉,集结在一起进入了圆明园。
四爷在四宜书屋接见了几位阁老。
阁老拜完之后,四爷赐了座。
“想必福寿膏的危害,众位已经看过了,众位爱卿觉得该怎么处理?”毕竟福寿膏并不是最近传入大清的,明朝万历年间就已经被当成贡品送入了宫。因为这个历史问题,也不能拿这件事当借口向洋人发威。
阁老昨日离开正阳门后,已经聚在一起商议过。
福寿膏是他们亲手操办的,皇帝只是交代了一声,他们亲自派人从监牢里提了人,就为实验福寿膏的药性,没想到这药性真如皇帝所说,就算骨头再硬的人都得败在药性。
可以想象时间再长一些,对于福寿膏的依赖性更大时,会造成什么后果。
想要知道后续可以随时关注正阳门,正阳门那边对于福寿膏的试验可没有结束。
不过,作为内阁大臣已经见识到福寿膏的危害性。
这要是染上了,那可是六亲不认。
想到昨日那铁牢中有一个人看到王胡子吸到了福寿膏,也崩溃的招供了。
甚至禁卫军突然让他学狗叫,学狗爬,那人都一一照做了,只为能够求到一丁点福寿膏。
阁老们心情沉重。
洋人果真是心怀叵测,这种药物要是在大清流传出来,可以想见,整个大清的脊梁骨全都会倒塌在这种药物之下。
这完全是灭绝子孙后代的毒计,众位阁老即使政见不一样,暗地里时常交手,但是对于这件事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决不允许!
之前听说印度被小小的洋人国家给握在手中,原本阁老们还不怎么相信,以为是以讹传讹,不过昨日亲眼见到福寿膏的作用,心里那点侥幸也没了。
唯一庆幸的是,在大清福寿膏属于顶级药物,绝大部分都只供上层人士使用。
还被当成了止痛药,遵照大夫开的药方每次只用一丁点,这才没有当成便宜药物在整个民间流传起来。
阁老们昨日查探之后,便松了一口气,又觉得有些好笑。
想必洋人也挺抓狂的,福寿膏传入中原一百多年,结果却一直被当成止疼药用到现在,看来还真得感谢那些研究出福寿膏用量的大夫。
阁老们甚至觉得这些大夫也不全都是庸医。
“皇上,臣觉得……”
“万岁爷,臣有些许看法……”
几位阁老各抒己见。
四爷静静的听着,听完之后,冷静的说出了昨日敏宁说的那几点,命众位阁老依此照办。
阁老们互视一眼,原来皇帝早就有了对策,这些对策全都是对症下药更绝了后患,不由令各位阁老感到深深的佩服,当即从椅子上起身跪地,“臣等遵旨。”
第172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72)
正阳门前拿福寿膏熏反贼的事仍然在继续的,而朝廷内部迅速反应过来,与此同时四爷发布了一道圣旨,禁绝福寿膏。
这一下就像没有反应过来的,也倒抽了一口气。
再转过头来看正阳门那边,不过短短十来日,被关在牢中的人都已经瘦得不成人样。
难怪皇帝在禁卫军网罗整个京城的福寿膏,原来这东西的效用这么恐怖。
正阳门前,已经没几个能够坚持的反贼了,他绝大多数都已经投降,只为了恳求每日一次的福寿膏。
福寿膏的用词迅速的经过报纸,传遍了整个京城,再往外扩展,逐渐形成了一个风暴。
风暴传到了广州,不少人脸色大变,视福寿膏为妖魔,然而想要脱离才发现,他们已经上了瘾。
明知道这不是好东西,仍然松不掉手,不少人偷吸福寿膏已经转明为暗。
没多久朝廷特派的一队人马也进入了广东省。
这些人直扑入广东,迅速的揪出了各个染上毒瘾的官员。
这导致整个广东官场风声鹤唳,不少人老实的跟个鹌鹑一样。
十来个毒瘾发作的官员被扭出城,这副鬼模样当即吸引了百姓的注意力。
余下的官员不由悻悻,看到朝廷这样不给这些人脸面,那么只能说这些官员的官肯定是当不成了。
随后跟着绷起了那根神经,不能碰的东西当中又加上了一项福寿膏。
福寿膏传闻是仙药,不少人都有耳闻,同样也有不少人嗤之以鼻,这回证实了福寿膏是毒药,这一下子那是听到的全都警惕起来。
而朝廷派遣到各个港口的官员已经就职 ,没多久各个港口改革,只留下一张名单,凡是前往大清通商的洋人所带的物品,必须得是名单上的。若是有新物品想要而大清,那么就得先向海关递交申请,检验之后对大清没有影响才准许入关。
这条防线的出现,一下子打那些洋人一个措手不及,他们船上有许多夹带的东西都不在名单之上,这就导致这些东西不能够透过海关,不能通过海关就无法销售出去,只能够再带回去。
洋人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海上跟大清的商船交易,不过这个漏洞很快也被堵住了。
就算在海上交易,大清的商人也无法带入关。
京城那边正阳门前的那些犯人总共展览了有月余,等整个京城的人全都牢牢的记住了这个教训之后,那些人才被撤退回去。
而整个京城看似平静的下来,但一些私底下的波涛汹涌全都隐藏在平静的表面之下。
以前抗拒洋人,可以说只是表面上,但到如今绝大部分跟洋人交往的人都带上了警惕心。
若说洋人不知道福寿膏的作用,这话传出去,大概没几个会相信。
毕竟报纸上都有宣传,南洋不少国家可是受到这些药的控制。
不管报纸上是真是假,但是消息传播出去,多少会影响到人的感官。
当然,此类事件对于普通人没什么影响,所谓的福寿膏也只有大户人家才会用得起。
之所以将福寿膏的事情爆出来,也只是个人提个醒。
若是有那坏的心思,都想用福寿膏作孽,朝廷的律法也不是摆放着的。
现如今,朝廷已经整合了一个大型的专门可以提供律法的平台。
基本上每日都有新的律条出现,不过这些律条出现,最后还得通过那个审核,那个审核之后传递给皇帝,皇帝通过之后才会告知天下。
比如这一次禁止毒品流通,就针对毒品形成了一系列律条,围截堵拦,不管是自己吸还是引诱别人吸或是偷偷贩卖,都有律法可以针对。
福寿膏引起了深远的影响,暂时是看不出来什么。
不过京城那确实像是平静了下来。
太上皇见状,便将四爷给叫了过去。
四爷最近太上皇的时候,理亲王同样也在。
四爷行完了礼,太上皇直截了当的开口跟他说,“你二哥年纪也大了,也折腾不起了,以后不要再给他加重担了。”
四爷听到之后眨了眨眼睛,很干脆的应下了。
欧巴罗那边的情况大致了解的差不多了,四爷准备派商人继续远洋的欧巴罗去,这样更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那些洋人。
这样一来确实不需要理亲王过去了。
也不知道二哥这一次在那边受的什么罪,之前几年断了消息,而这回回来,竟然拉下脸让太上皇开口跟四爷求情。
坐在一旁的理亲王端起了茶杯,似乎当自己不存在一样。
太上皇见四儿子这么麻利的答应了,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眼下几年太上皇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有什么事直接跟老四说,也不弄什么拐弯抹角。
反正儿子孝顺的很,从来没有企图瞒过他。
太上皇完成了既定目标,便将屋子让给两个儿子,让他们两人自己谈话。
理亲王率先开口问,“澳门那边……”
四爷没有等他说完,抢先一步说,“澳门那边已经派人处理了,争取找到机会,将那块土地从洋人手中给收回来。”
理亲王点了点头说,“那就好。”
四爷放下了茶杯,开口说,“二哥,有件事还得需要你来做决定。”
理亲王看了过去,“您尽管说。”
四爷沉默了片刻,将秦可卿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朕知道她身世的时候,她已经去世,眼下贾府跟贾妃,朕都没有动,等着二哥你回来亲自处置。”
理亲王突然听说自己还有一个女儿,有些吃惊,随后又听到这个从未谋面的女儿已经离世,他心中带上了一丝怒气。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女儿,理亲王心中并没有什么波动,他的孩子不少,儿子女儿王府里也不少。
这流落在外的女儿,顶多也只在心里感叹一下,若是人还活着的话,他不介意给她正名,可这女儿却给他身上泼上了一层污水,如今这个把柄还被人拿捏住,甚至要挟到老四身上。
理亲王心中那点因为血缘关系泛起的亲情,也很快消失。
然而对于荣国府感到愤怒,要知道,荣国府可一直是理亲王的门人,这些人隐藏起了他的女儿,就算他不知道,也应该主动说出来。
然后这些人干了什么,竟然将他的女儿嫁给了一个不能人道的人。
理亲王一想到这一点,就恨不得一巴掌拍在荣国府里。
“二哥,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理亲王咬了咬牙说,“皇上,臣确定没有女儿流落在外,这些事情就任由皇上您做主。”这么一个给皇室脸上抹黑的女儿不认也罢。
不过,不认是一回事,欺辱他女儿的也不能放过。
四爷明显听出了理亲王话里的意思,直接将这件事给抹平了。
四爷点了点头,既然理亲王不承认这个女儿,那么以此为由的贤德妃就是有欺君之罪。
按理说眼下就可以处理贾妃,只是还需要留着她钓出那些不心怀不轨之人,这人暂时还不能动。
没过两天,太上皇便重新整理了行程准备起驾前往热河行宫,同行的还有刚回京的理亲王。
太上皇临走之前说了一些话,四爷全都恭敬的听了。
送走太上皇之后,四爷回了圆明园。
敏宁看着他心情不好,拎着冰碗送过去询问他,“这是怎么了?”
四爷抬起头,叹了口气说。
“太上皇告知我,他没几年好活了,只希望几个儿子能在床前为他送终。”
敏宁听出了这话里的意思,“太上皇这是想让你将直亲王给叫回来?”
四爷点了点头,“这回二哥回来了,汗阿玛自然想到了远离中原的大哥。”
四爷倒不是忌讳直亲王回中原,而是想到太上皇话里透出的意思。
太上皇的寿命无多,原本有太上皇在后面站着,四爷才能够这样肆无忌惮的施放各种政令。
眼下一听说太上皇有可能离去,往后再也没有人给他撑腰,四爷就有一种惶恐不安。
一种仿佛自己真的成为了孤家寡人。
敏宁没有听出四爷话里透出的意思,而是顺着这话说,“只亲王也确实该回来了,他年纪也不小了,要是在美洲那边病着了或是怎么了,这也说不过去。既然太上皇想人了,那正好趁这机会叫人给调遣回来。”
敏宁从食盒中端出了冰碗放到四爷面前,随后手支在案桌上问四爷,“不过直亲王若是从美洲那边回来了,应该派谁去掌管着一支海军呢?”
眼下这一只海军在海外独成一体,若是选了一个有野心的人,很有可能这支军队就回不来了。
这是因为挑选人选很麻烦,这些年来一直劳烦直亲王掌管。
眼下太上皇都已经开口了,也就不适合再将让直亲王飘零在外。
四爷也为这个人选感到头疼。
眼下海军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住宅,东海一部分住宅,南洋还有一部分奔赴新大陆,圈了一部分土地。
这些海军系出同源,只是后来成军之后分成了三军,再后来兵中的士兵退役换血,关系越来越远了。
这是关系越来越远才能够让朝堂上的四爷感到安心。
东海那边的水军交给了鄂尔泰,南洋的水军由四爷亲自提拔的将士统领。
唯一成了四爷心病的就是海外的那支,以前由直亲王掌管,再加上直亲王家眷子嗣都留着京城,四爷也不担心他会翻出浪花来。
可眼下好些年没打仗了,导致一直没有出色的将才,唯一冒出头的也只有鄂尔泰,四爷还宝贝的不行,让他一直统领新军。
可鄂尔泰属于陆军,并不善水战,就算调过去也没用。
四爷又一次感觉到朝堂上缺人,不由想到了当年敏宁提议的自己培养人才。
四爷心中发了狠,这次务必要将军校给建出来,绝对不要再为人才的问题发愁。
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算眼下将军校建出来,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更不要说取得四爷信任的人选。
敏宁仿佛看出了四爷的烦恼,试探性的开口说,“爷,我倒是可以为您举荐一个人。”
四爷眼睛当即看了过来,他眼神深邃仿佛要看进她心里去。
敏宁当做没看到他眼神里的试探,笑了笑开口说,“林源有个侄子叫做林墨,他是最先在船上使用海军训练法子的人,这些年往来新大陆跟中原,不仅对于新大陆的情况了如指掌,东海这边了解的也不差。而且这人在前些年里被直亲王给聘了过去当海军教练,可以说是半个海军的人。我看不如就在派一位皇室子弟过去,再由林墨来辅佐。”
四爷这才收回了眼神,低下头拿银勺拨弄冰碗,“那你说派谁过去合适?”
敏宁想了想,开口说,“我看十六不错,他对爷也算是忠心耿耿,再加上年轻,可以派到新大陆那边训练几年,回来之后也可独当一面。”
四爷脑子里转了转不如暗赞一声,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之前他脑筋一直没拐过弯,想着派一个跟直亲王一样善于掌军的人过去掌管。
却忘了主帅更不需要亲力亲为,只需要让这支军队不脱离他手掌即可。
至于敏宁举荐的那个林墨,四爷并没有放在心上,反正十六过去身边肯定会配上他的人,那林墨也留下了,不算是拂了她的意。
解决了这桩心事,四爷神清气爽起来。
“那朕这就下令派十六前往新大陆,将大哥给换回来。”此时的四爷已经完全忘了,太上皇是希望死之前几个儿子一个都不少。
其实是他自己主动忽略了,现如今他手上的将才太少,派任何人过去新大陆他都不放心,也只能够相信同有爱新觉罗血脉的人。
更何况十六也是他的亲信,跟相对比较滑头的十五相比,十六更得四爷的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八月,八月皇家倒是有一件喜事就是二格格出阁。
齐妃前段时间忙着女儿的嫁妆,这回等到女儿快出嫁了,就躲在房里哭了起来。
她生的孩子不少,只有两儿一女立住了。
大儿子身体不好,一直在郊外的医院养病,二儿子有就跟没有一样,一出门就丢的那种。
也只有这个唯一的女儿,这几年里一直陪伴着她,要说以往的时候齐妃还有些重男轻女的话,等到了这几年,她的心也被女儿给捂热了。
这回想到女儿出嫁,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一时之间心里难免有些难过。
二格格因为快要到成亲的时间,便暂缓了京城几家学院的建造。
二格格出嫁是在公主府出,四爷便特例齐妃前去公主府,帮助女儿操持。
敏宁不忘添妆。
齐妃收到贵妃的添妆,和二格格一起目瞪口呆。
实在是贵妃添的那几箱嫁妆,无一不是价值连城。
不用说,那一箱完全看得出来是贡品的珠宝首饰,还有几家工厂的股份,就足够让人咋舌。
而这两箱的价格完全可以将内务府准备的嫁妆黯然失色,齐妃心里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滋味,不知道是该高兴女儿这一回不用愁钱花了,还是该羡慕贵妃既然能够调动万岁爷的私库。
不用看她都知道,那几箱珠宝肯定是从万岁爷私库中拿出来的。
这些好东西除了皇后,也只有皇帝能够拥有。
齐妃支吾了半天说不出来话,千言万语,汇成最终汇成了一句话,“以后要好好记得你安额娘的一份情。”
二格格脸有些通红,强按住心中的激动说,“女儿都记着呢,未来肯定帮安额娘好好的操持那些学院。”
随后她欣喜的看着箱子里的首饰,没有一个女孩能够逃脱这些美丽的珠宝,别提这些珠宝价值还不低。
二格格眼睛弯了弯,心中满是喜悦。
“弘时,你怎么还在外面闲逛?你二姐这几日不是成亲吗?”弘明在外刚好碰到了弘时,诧异的开口询问。
弘时眼下正坐在一个茶馆窗户前,站在街外就能够看到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