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妇成长录-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在村中立足。
  对于七太婆,沈兰是一无所知,不过既然族长说让她搬过去,她自然是没有什么话说了,于是点头称是。
  就这样等到晌午的时候,沈孝全夫妇带着儿子就来了,一见面沈孝全先给族长赔了礼,然后就将一张红色的嫁妆单子从怀里摸了出来。
  “亲家族长,这就是我那小女的嫁妆,如今您既然主持了小女和公婆之间的分家,那就仔细过目一下,小女既然不愿要他家一分一毫,那么就不要吧,但是这嫁妆却是我沈家的,就是要传也是要传给我外甥和外甥女的,却不能被其他人占了去。”沈孝全一边将嫁妆单子递出去,一边说了自己的意思,他心里多少还是了解宋家的为人。
  宋族长点了点头,想来沈赵氏应该是跟沈孝全提起过,见沈孝全也没有过分要求,宋族长还是很欣慰的。
  宋王氏自然是不想给,但是此刻沈家人的出现,还有那张鲜红的嫁妆单子,不管她如何闹腾只怕都是不成的,再者族长就在跟前,她闹得太凶只怕会受到责罚,所以即使不甘愿,也只能低头认下。
  “既然两边都没有异议,和儿将分家文书呈上来。”宋族长沉声道。
  于是宋嘉和将之前写好的分家文书拿了出来,主要是沈兰之前就说过不要宋家的一分一毫,想来在家产上宋家应该是没有异议的,既然最有争议的部分都已经处理好了,那么文书自然也就好写了,所以宋嘉和昨夜就已经将文书拟写了大半。
  此时只需补上一些细节即可,于是宋嘉和就将分家文书呈上,族长示意他将文书读一遍,于是宋嘉和有当着两家人的面将文书读了一遍,大致意思就是将长子分析出门,且长子和其子女皆无继承家产的资格,至于赡养事项,因为长子乃净身出户,自然也就不承担赡养责任,但是父母如若遇上疾病和丧事,长子还是需出分子等等,总之宋嘉和念了大半天才将文书念完,听得沈兰就是一堆的之乎者也,勉强能听懂。
  倒是其他人都是满头雾水,毕竟沈宋两家人都不曾读书,这文书自然听得云山雾绕,不过宋嘉和还是粗粗解释了一下,总算两家人能听懂。
  “不行,怎么能省了赡养事项,文祥可是长子。”宋如海道。
  “既然你不同意,那就平均分配家财,不说文祥不在家,文祥媳妇一个怀着孩子的妇道人家,自己已经是自身难保了,还如何赡养你?”族长真心的看不过眼,不就是眼红人家那点子嫁妆么?也不想想自己一毛不拔,还想从被人身上扒拉一坨子下来,这人实在太那啥了,简直是愧对列祖列宗。
  族长这么一开口,宋如海闭嘴了,不过看那神情就一脸的不服气,一旁的宋王氏哭喊道:“我们把祥儿养育得这么大,就是指望这他给我们养老,如今不养老,岂不是白白养育了一场?”
  “亲家母,你是养了你家的宋文祥,可不曾养育我家的兰娘,你家宋文祥可是为着一大家子去服兵役了,怎么就白养了?”沈赵氏反驳道。
  “沈氏还是我儿的媳妇,自然是要代替我儿为我养老了。”宋王氏咬着养老不放,就是想坑了沈兰得嫁妆。
  “你好黑的心肠,自己的儿子从军了,如今媳妇怀着身子,你不说慈爱于她,还要贪赃她的嫁妆,你这是逼着自己的儿子断香火啊,天下怎么有这么狠心的娘,那宋文祥到底是不是你的亲生儿子?”沈赵氏咄咄逼人道。
  宋王氏一噎。
  “婆婆,要儿媳如何奉养公婆?”沈兰缓缓道。
  “每日晨昏定省,帮忙处理家务,耕种农田。”宋王氏说得顺嘴。
  “你……”
  “那何必又分家?”沈兰率先开口道,然后接着开口:“婆婆,儿媳之前受了伤,接下来的日子只怕吃药看病需用不少的钱财,另外眼看着孩子也要出世了,儿媳还需请接生婆也是要花钱的,另外儿媳生孩子还得养身子,总归是要吃些鸡蛋、鱼汤鸡汤,只怕也是要花不少的钱,在出月子前,儿媳只怕不能从事家务和田耕事宜,毕竟之前大夫已经叮咛过,儿媳之前身子受过重大伤害,如果不想一尸两命,在孩子出生前都必须静养,说起来儿媳从刚刚就觉得肚子有些痛,也不知道是不是今日做了太重的家务。”
  “兰娘,你说什么?你大伯不是说你身子没养好前是不许操劳,娘不过是离开了一上午,你婆婆就给你指派家务了?”沈赵氏慌张地问道,一脸紧张地打量着沈兰。
  沈兰不语,只是安抚地看了看沈赵氏,然后定定望着宋王氏。
  那边宋王氏刚听一半就恨不得呸沈兰一脸,要不是族长在,她早开骂了,好不容易等沈兰说完立嚷道:“分家,分家,这就是一个败家娘们,一点小伤就要寻医问药,我们家还在真养不起,既然你沈氏死了心要分家,那就分家,只是等到我儿归来,看你有何面目面对他。”
  听到宋王氏直嚷分家,沈兰的目的也达到了,此时自然不是跟宋王氏言语争论的时候,再说她越是文静恭顺,越能在老族长面前争得印象分。
  
  第二十八章节 分家
  
  弄了半天,家算是分了,因为七太婆的屋子闲置了很久,虽然看着像个屋子,但是其实里面的东西都烂得差不多了,除了外墙看上去还能用,其他根本就不能用了。
  亏得沈孝全夫妻和儿子都在,再加上宋族长也觉得沈兰的确吃了亏,干脆出门叫了几个后生一起帮着先将屋子修砌了一番,屋顶的瓦也整修了,将好的瓦捡到一块儿重新铺设,这样就多出一间没有瓦,亏得沈孝全在村里有相熟的人,于是跟那人借了稻草铺上,屋子里面沈赵氏带着沈兰和沈海陵打扫了一番,总算将旧年的蜘蛛网等都弄干净,沈海陵还将几处老鼠洞给堵了,又到处巡视了一番,还抓了几条蛇丢了出去,一般留在家里的蛇称为看家蛇,是不能杀生的,所以抓到后是要放生的。
  忙到天黑,总算将两间厢房一间堂屋和灶间都给整理了出来,七太婆的房子建在宋如海家后面,房子后面是一片山林,而且还是村子的最后方,在屋后有一个小小的菜园,只是已经荒芜了,不过不影响沈兰以后种点菜来吃,菜园后面就是山林的峭壁,倒是有两三米高,想从那边下来还是有一定的危险,再加上峭壁上长着斑茅草,要下来真心不容易,所以后面虽然是山林,但是安全系数还是有保障。
  菜园的两头并不是用竹篱笆围出来的,而是种植了木槿,自从七太婆过世后,这菜园子也荒了,自然没有人照料,所以那些木槿都长得老高又茂盛,原先种得就密集,现在更是枝杈连着枝杈,形成两堵绿墙。
  虽然说屋子是在村边上,但是并不很容易招来贼寇,西边都是被人用斑茅草围起来的菜园,根本不可能从西面过来,东面又有好多户邻居,完全不会偏避,还离村里其中一口饮水的水井很近,大概也就二三十米的距离,这样的环境还是很适合沈兰。
  因为沈兰第一天分家,又不曾分得米粮,所以大家很识相地做完活儿就回去了,毕竟沈兰连口锅都没有,只留下沈家三口人和沈兰留在新屋里。
  沈兰的嫁妆除了俩口箱笼一个大衣柜,还有张实木床和两床被褥和其他的一些小零小碎,在宋族长的监督下,宋家将这些东西都给送了过来,床和柜子等物件都安置在了东厢房,这里以后自然也就是沈兰的卧室了。
  随着天色变暗,众人的离去,沈兰的新房子也就安静了下来,留下疲惫劳累了一天的沈家众人,此时的沈家人是又累又饿,可惜沈兰这里既没有粮食,又没有做饭的工具,虽然七太婆家的灶头还能用,可是沈兰没有锅啊,所以也没办法煮饭。
  知道情况的沈孝全和沈赵氏都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收拾了工具,打算饿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沈父就回去拿些米粮,另外再准备一些家什过来,毕竟过日子不能什么都没有,固然七太婆屋里还有张破旧的瘸腿小餐桌和几条长凳,其他的东西却是一样都没有。
  之前大家伙儿干活的时候,喝水还是沈兰跟村里人借的土壶和柴火来烧水,水桶扁担什么的也是借的,这些东西总不能一直借下去,沈父就想回家看能不能将家里的家什余一份出来,另外还要添置一些东西,否则这日子也没法过下去。
  沈兰见父母去收拾房间了,就悄悄进了空间,然后和快速采摘了一篮子的面包果,在空间里处理好,又烤好了,然后才用篮子装着带了出来,这才提着篮子进了屋。
  “兰娘,你提着篮子干什么?”沈赵氏见刚刚出门的女儿,手里提了只篮子,忙问道。
  “姐,你篮子里啥好吃的?闻着可真香啊。”累了一天的沈海陵闻到食物的香味,顿时就一扫疲态,一脸兴奋。
  沈兰笑了笑,也不回答,反而将篮子提到箱笼上对着沈孝全道:“爹,这屋子很久没住人了,肯定有些潮气,不如我们在房里生堆火去去潮气,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冷。”
  沈父听了点了点头,然后就出了房门走了出去。
  沈母见沈父走了,忙大夫一脸雀雀跃试的沈海陵:“你去帮你爹,等火烧起来了,再吃。”
  得了命令的沈海陵只能恋恋不舍地咽着口水,出了房门去找沈父去了,见儿子也走了,沈母忙拉了沈兰到跟前。
  “兰娘,这个是吃的吧?是不是你早上给我吃的东西?”
  “是的,光吃这个太干了,等会爹把火烧起来了,我们烧壶水,这样就不会太干了。”沈兰点了点头,并不否认。
  “兰娘,你那是什么东西?哪儿来的?”其实沈赵氏早就想问了,只是之前一直没空。
  沈兰犹豫了下,然后冲沈赵氏神秘一笑,张开手,只见手心里什么都没有,只是一眨眼间,手上竟然多了沈赵氏之前看到的东西,吓的沈赵氏差点没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兰……娘,这是咋回事?”沈赵氏有些颤音地问。
  “我也不晓得,就是昨天晚上肚子饿狠了,然后一直想着要是有什么吃的就好了,结果手里就出现了这个东西,当时太饿了就塞进嘴巴里吃了起来,结果味道很不错,于是早上才拿给娘吃。”沈兰装出一副完全搞不清楚状况的表情给沈赵氏看。
  “那……太奇怪了吧,你吃了有事吗?”沈赵氏嘴巴张得几乎能塞进一个鸡蛋,半天后才结巴着问。
  “娘有事情吗?”沈兰反问。
  沈赵氏一愣,她完全没有问题,而且那东西的确很能止饿,要是女儿真能凭空变出吃的来,那倒也不错,至少不用为她的生计担忧,这么一想沈赵氏又释怀。
  至于说什么怀疑沈兰神马的,完全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反而觉得沈兰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所以才得到这样的福气,然后沈赵氏就完全安心了。
  等母女两个谈完,沈父也捧着一堆柴火走了进来,那柴火主要是一些今天修房子剩下了的烂木板,比起普通的柴把子,这些硬木柴比较经烧,也更适合烤房子。
  沈父默默将柴火架好,然后在屋里点起一堆火来,沈兰也出去拿土壶装了水,而沈母去打水准备给大家洗手。
  母女两个分别端着水进屋,只见沈家父子已经忍不住偷吃了起来,看到她们进来,沈孝全忙岩石地开口:“打个水也这么半天,都快饿死了,不过兰娘这个东西倒是挺好吃的。”
  “也不洗个手再吃,这么一会儿也等不了,快洗洗。”沈赵氏瞪了沈家父子一眼,然后催着二人快洗手,沈兰抿着笑将土壶架到了火堆上。
  沈孝全只得去洗手,沈海陵也跟着过来,一边咀嚼着嘴里的食物,一边问道:“大姐,这是什么东西啊,怎么这么好吃,比爹从县里带回来的糕点还好吃呢。”
  还不等沈兰回话,沈赵氏就开口了:“小孩子,哪里那么多话,有得吃就好了,再多话就不让你姐给你吃了。”
  其实沈孝全也想问,但还是听出了老妻的口气,也就聪明的不问了,反正等孩子不在身边的时候,老妻肯定会跟他说清楚。
  “好了,我们吃饭,干了一天的活儿也累了。”沈兰并不提这篮子的东西是什么,毕竟沈海陵还小,有些事情不能让小孩子知道,所以沈兰才不说,至于说沈孝全,完全可以交给沈赵氏去应付。
  “那就吃饭吧,兰娘这东西味道好,就是甜中带酸,也不晓得能不能顶饿。”沈孝全说着就将一块面包果拿在了手里开吃了起来。
  “喜欢就多吃点,不够我再去拿。”沈兰见沈孝全和沈海陵吃得欢实,于是笑眯眯地开口。
  “够了,平日里都是喝糊糊和粥,你这个顶顶饿,我早上吃了一块,可是一直饱着,哪里像往常去茅房解个小手就饿得慌,你可别瞎浪费上天的恩赐。”沈母忙开口解释,心里则想着,也不知道老天爷会不会突然就把女儿这个神奇的法子收了回去,到时候岂不是要饿肚子了。
  沈兰笑了笑,也不说什么,于是几个人就围着火堆默默吃着面包果,喝着刚刚烧开的热水,倒也温馨。吃饱喝足后,自然就是睡觉了,只是沈兰家里只有一张床,而且这个床还是一米五的床,实在睡不下四个人,再者沈孝全也不能能跟沈兰睡一张床,虽然是父女,但是不管怎么都是要避嫌的,所以沈孝全肯定是不能睡床,可是也不能让沈孝全睡地上,毕竟春天还是很寒凉的,在地上睡一觉肯定是要受风寒的。
  亏得沈兰的床配了踏板,于是就商量定了,沈孝全睡踏板上,这也一来虽然还是一个房间,但是却没有睡一张床,还是能被人接受的,至于说沈海陵,自然是跟自家娘亲和姐姐睡一起,毕竟他还不算是一个男人。
  
  第二十九章节 添置家什
  
  一夜无事,第二天沈兰又拿了面包果出来做早饭,一家子吃得饱饱的,然后沈父提出要帮沈兰添置一些锅碗瓢盆,总归要过日子,不能什么都没有。
  沈兰身上是一文钱都没有,所以这个钱自然就是由沈孝全来出,这多少让沈兰有些不自在,可是她的确是没有钱,而且也没有办法迅速变出钱来,所以只能闷不吭声,一切都由沈孝全作主。
  这还是沈兰第一次出门买东西,事实上她来到这边这么久,不过就呆过两个村子,一个是宋家村,一个就是临春村,其他的地方都没有去过,所以对于她来说这是第一次意义上的出门,沈兰还是微微有些兴奋。
  出了村子,顺着大道向西走差不多五里路,就到了一个村子,这个村子相较于宋家村要大一些,在通过村子里的那条大道两旁多了几间铺子,分别是铁匠铺、杂货铺、茶铺、肉铺和布店,这些铺子都是开店住家两用,一般在铺子后面就是店家的住处。
  第一件事是要买锅,于是沈孝全直奔铁匠铺,沈兰刚要跟上去,就被沈赵氏一把拉住了,反而拉着她朝杂货铺走去,杂货铺的门面比较大,走进去就是高高的柜台,完全看不见里面卖些什么,不过在门口和铺面里也摆了一些东西,主要是一些陶罐、瓷器、竹器、笤帚等。
  沈赵氏拉着沈兰去了摆放陶罐和瓷器的地方,着重挑了几只咸菜坛子,这个年代哪家没有咸菜坛子,对于主妇来讲,这咸菜坛子就是她们手里的利器。
  “这菜坛子多少钱一个?”沈赵氏对看店的小伙计问道。
  “大的两文一个,小的三文两个个。”小伙计回道。
  沈赵氏看了看大的菜坛子,又仔细摸了摸,然后再看了看小的,一个大的菜坛子差不顶两个,可是小菜坛子能多腌制几个品种,所以沈赵氏才有些犹豫,总不能老吃一样的菜吧,吃久了也会厌烦的,虽然都是咸菜,可是不同的品种,味道自然也会不同了。
  想了想,沈赵氏还是决定买一个大的,两个小的,这样既可以多腌一些咸菜,又不至于老吃同一种,于是对小伙计说:“我要一个大的,两个小的。”
  “好,婶子仔细挑,挑好了,我给你拿水过来试试漏不漏。”小伙计笑着回道,而自己则跑了出去,留下沈兰和沈赵氏继续挑东西。
  沈赵氏精挑细选了老半天,总算挑了三只坛子出来,不过在沈兰眼里,这些坛子都长得一样,她还真没觉得值得挑老半天,不过谁让她不是付钱的人呢,所以只能等着,等自家老娘慢慢挑选。
  挑完了坛子,沈赵氏在旁边又挑起来了碗,左挑右选才选中了四个大碗和一只土壶,这才将东西放到柜台上,而那小伙计已经拎了一桶水出来,原来他是去提水去了。
  将水提了出来摆在沈赵氏面前,沈赵氏将挑出来的陶器浸到水桶里,连着将菜坛子和土壶都放进了水里,水里并没有出气泡,那就说明沈赵氏挑的这些陶器都不漏水,看来沈赵氏挑东西还是有一手的。
  “宋小哥,这些个东西一共多少钱?”测试好了器皿,沈赵氏就笑眯眯地问道。
  “菜坛子五文,四个碗三文,一个土壶两文,一共十文钱。”小伙计嘴上算计了一下才报了个总数。
  “都老熟人了,你就算我便宜点呗。”沈赵氏脸上继续挂着笑。
  “婶子又不是第一回来我这里买东西,你也知道我们家店最是实诚,真的不能便宜了,你再跟我讲价钱,我就亏本了。”小伙计也笑眯眯地回着,一脸的和气生财,并不因为沈赵氏砍价而不乐意。
  “哎哟,婶子不是买的多么,而且又没赊账,总归你少算我点呗。”沈赵氏继续再接再厉。
  “婶子,真的不能少,你也熟客了,肯定知道我们家的东西利润也不高,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里,要不我饶你个米粉筛子。”小伙计没有一点儿不耐烦,反而乐呵呵地指了指挂在墙上的米粉筛。
  “是这个吗?”沈兰拿了个纱布做的筛子,很适合用来筛米粉,不过沈兰倒不是要筛米粉,她想做海鲜粉,上次做的忘记在了沈家,她打算再做一些,试着能不能拿到县里去卖。
  小伙计点了点头道:“小嫂子,就是这个。”
  沈兰拿着筛子仔细看了看,然后望着沈赵氏一脸的渴望,沈赵氏被看得有些无奈,不禁没好气地问:“你要这个东西干嘛?”
  沈兰有些不好意地放下了米粉筛,只是脸上隐隐有些期盼。
  “行,就绕你个筛子吧,二回来我这里买,我再给你算便宜点。”小伙计立马拍了板,一脸的不容商议。
  眼见人家拍板了,沈赵氏只能掏钱了,咋她闺女这么不会过日子呢?好好的问人家要个破筛子,家里没米也没麦,拿个筛子有什么用?
  “宋小哥,东西买得有点多,能不能借个扁担和筐,下回来的时候还给你?”沈赵氏买好东西后,又问人家借筐来用,主要是早上出门急,另外刚分家的沈兰家里也没筐。
  “行啊,小嫂子本就是本家人,二回来的时候带过来就行。”小伙计见生意做成了,自然也好说话了。
  沈兰则一脸的茫然,难不成对方跟自己还认识?抱着疑问将买的东西放进沈赵氏借来的筐里,出了门才问沈赵氏:“娘,我认识这人吗?”
  沈赵氏一扶额头,她家闺女失忆了,自然很多事情也就不记得了,于是开口解释道:“这铺子是你们宋家本家人开的,论起来他称呼你嫂子也不算错。”
  闻言沈兰点了点头,这个时候沈赵氏开始给她普及知识,原来这个村叫宋家铺,宋家铺顾名思义跟宋家村是有所关联的,沈兰所住的宋家村是宋家祖宅,主要是长房长孙才能住在这个村里,相反后面分家出去的人就去了宋家铺,当然也有其他姓氏的人在宋家铺居住,只是宋家铺姓宋的比较多。
  说起来宋家也算这一带的大族,祖上也是出过官吏,当然沈家也不差,只是沈家不曾出过官吏,在这方面倒是弱了一些。
  虽然宋文祥家里不读书,但是宋家子弟只要能负担得起,几乎都会进学,所以宋家的大部分子嗣都是读过书的人,只可惜考运不佳,至今未曾出过一个官身,最多也就考中过秀才而已。
  说着沈母就和沈兰回到了铁匠铺,沈父在这边买了一个锅,一把菜刀、一把镰刀和几个锄头,还有一把火钳,大致上过日子的东西算是添置齐全了。
  将东西放进了沈赵氏借来的箩筐里,沈父用扁担挑着,然后带着母女二人往回走,不过在经过肉铺的时候,沈父还蹭过去问人讨了块肉皮,也不知道要干什么用。
  沈父将东西挑回去放下后,又安装好了铁锅洗了一遍,才让沈兰烧了把火,然后拿出那一小块肉皮,将新锅擦拭了一遍,再清洗干净了,接下来就表示要回去,倒是将沈赵氏和沈海陵给留了下来,原先沈赵氏本身就是要留下来照顾沈兰的,至于说临时留下沈海陵,主要是这屋里毕竟死过人,留个男人在能压邪气,所以沈父就将沈海陵也留了下来。
  眼看着沈父要回去,沈兰又偷偷去烤了不少的面包果,拿出来让沈父带回去,给几个妹妹尝尝,沈父也不推辞,干脆就将沈兰拿出来的面包果放进筐里用布遮了起来,然后挑着筐就回去了。
  留下母子三人,沈父走后,沈母就拿了镰刀拉着沈海陵去割柴,毕竟沈兰这个新家什么都没有,总不能一直借人家的吧,再说有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