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男神一心只想报效国家[快穿]-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洗漱后,御珩躺在床上睡不着,便开始回想今天回家后见到的一切,他觉得自己这一年变化不大,除了长高长壮,变得更加博学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变化,而顾家似乎变化也算不得大。
  房子从泥胚房变成了青砖瓦房,又多了几间外,却还是那个小鸡遍地跑,猪圈里大肥猪哼哼的农家小院。
  家里人穿的都好了,衣服颜色鲜亮看起来很新,针脚细密,绣着算不得精致的各色图案花纹,没有任何一个补丁的存在,但是却也不是彰显富贵的绫罗绸缎,仅仅是质地良好的细棉布而已。
  顾老三和顾王氏的神色里带着的都是安适的舒心,只是见了御珩,眼圈发红,眼含热泪,由此可见,这一年除了思念御珩,也没有其他的烦恼。


第113章 重生种田文里的秀才
  顾大牛顾二牛还有顾大嫂和顾二嫂四人; 憨厚的依旧憨厚,利落爽辣的也依旧如故,只是看四人身上带着的那种大方自信的气度; 也知道他们这一年来经历颇多。
  至于几个孩子,除了才两岁多的四郎; 其他三个男孩儿各个活泼又不失彬彬礼节书卷气息; 而顾大丫和顾二丫两个女孩儿; 不再如同他初见时那般又黑又瘦怯懦可怜,反而落落大方亭亭玉立,像个大姑娘了。
  御珩想当初的教养嬷嬷果然请的好,虽然不过教导了顾大丫顾二丫一年不到的时间; 对两人的影响却是极大的; 无论在什么世道; 女子都是弱势的,御珩总希望顾大丫和顾二丫能够多学点本事; 好在这个世道活得自在一些。
  而从第二天开始,所有人对待御珩都小心翼翼,御珩原本还想要放松两天,也不得不提前进入复习阶段。
  如此; 便是十几天过去; 因为乡试要在省城青翰州进行,路途遥远,要提早很长时间出发才行。
  御珩这次去青翰州参加考试,依旧是顾大牛陪着去; 七月中旬,两人便出发开始往青翰州而去。
  去往青翰州和浔阳府是一个方向,所以御珩之前便和金子阳约定好时间两人一同前往青翰州。
  到了岔路口,一辆马车等在这里,一个十来岁的书童和车夫一起坐在车辕上,看到马车来,并且慢慢停下来,便扬声问道:“可是从安莱县过来的马车,车上可是顾公子?”
  同样坐在车辕上的顾大牛应了一声,正在疑惑这是谁呢,就见那个书童转身对车内道:“公子,顾公子的马车来了。”
  下一瞬,金子阳推开车门走出来,顾大牛才恍然,原来是金子阳,顾大牛对金子阳打了招呼:“子阳是你啊。”心中却惊讶于金子阳鸟枪换炮,之前每次还是走路呢,这次居然连书童都有了。
  金子阳笑眯眯的和顾大牛打了一声招呼,又和同样推门出来的御珩见了礼,才道:“御珩,我到你车上来可好?有些问题想要和你讨论一下。”
  御珩点头,邀请金子阳上了自己的马车,然后两辆马车一起再次启程。
  而顾大牛,之后一直在想一件事儿,他想着是不是也该给他买个书童来伺候笔墨,虽然书童肯定没有自家人来的尽心尽力,但是御珩身份毕竟不一样了,没有书童也不像话,毕竟其他人都有书童呢。
  后来顾大牛才知道,金子阳这个书童实际上也是他的同族之人,和金子阳的情况差不多,生父早亡,只有一个母亲养育着他们兄妹几个,家中之贫寒相较于金子阳来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秉持着同病相怜,帮扶族人的心思,又见这孩子老实宽厚有几分机灵,金子阳才收了这个孩子当书童。
  顾大牛豁然开朗,觉得买来的人的确不如自己的族人来的更让人安心,便想着等回了村,将此时告知父母,让父母为御珩在村里的童子里选一个聪明机灵又本分忠厚的人做书童为好。
  接下来十几天的行程,御珩一行人都走的十分顺利,更是提前了那么一天到了青翰州。
  青翰州有着高大雄伟的城墙,城墙外的护城河碧波荡漾,有轻舟飘荡其上,而来来往往的行人交织出一片繁华昌盛之境,让顾大牛和书童看的目不转睛,这里是比浔阳府要热闹十倍还多的地方。
  御珩和金子阳这一年来生死都不知道经历过几次,自然对这些热闹早已经习以为常,毕竟更热闹的地方他们也不是没有见过。
  排队进了城门,御珩和金子阳正商量是去租院子还是住客栈的时候,便有人上前来打了招呼。
  这人原来是赵家的一个小管事,见了御珩先是恭敬行礼,才道:“小少爷,老爷临走前吩咐,等您和金公子来了青翰州参加乡试,便让小人照顾着,所以小人估摸着时间,这几天一直来等,总算是见到了小少爷了。”
  小少爷是赵家人对御珩的称呼,御珩拜了赵柯为师,便相当于多了一个父亲,赵柯对御珩也尽心尽力宠爱异常,所以有那想要讨好御珩讨好赵柯的人,便开始称呼御珩为小少爷,至此这称呼便算是赵家人对御珩的称呼了。
  御珩对这个小管事道了一声辛苦,又谢过他和赵柯后,便和这个小管事一起去了赵家在青翰州的一个宅院。
  有了小少爷这个称呼后,他在赵家的待遇,便也和赵家的正经少爷差不多,所以在赵家的宅院里,他都有自己单独的院子,御珩和金子阳一行人便干脆都住在了他的这个院子里。
  毕竟赵家主人并不在,御珩再是小少爷,也是个外人,不好再另开院子,后者脸皮行那主人之责。
  不过赵家留守在这个宅院的仆从们对御珩却是毕恭毕敬,有什么事情也会请示他,还真的将他当做宅院的主人来看了。
  在赵府悠闲自在的过了十几天,又走了一些报名之类的程序,御珩和金子阳终于踏入贡院开始了自己的乡试。
  乡试由朝廷选派翰林、内阁学士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主持乡试,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
  乡试考三场,每三天考一场,每场考一天,八月初九为第一场,试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初场的3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200字以上,4道经义题则需要写300字以上。十二日为第二场,试以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议论文要求300字以上,以后又有变通。十五日为第三场,试以5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来自百度百科】
  乡试可算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文峰昌盛的省份录取不足一百人,更何况是青梧省这文风萧条的省份。
  几千上万人争夺几十个名额,竞争之激烈难以想象。
  就在御珩和金子阳进入贡院开始考试的时候,赶回京城的赵柯和北斋也正要开始他们在京城的第一场讲学。
  赵柯带着女儿和北斋一起赶回京城的路上,就让人传了消息回京城,将他马上要和北斋一起回到京城,两人联合开堂讲学的事情宣传的人尽皆知。
  这个消息一时间让京城及周边州府热闹非凡,无数读书人表示想要参加赵柯和北斋的讲学会,纷纷开始打听讲学的时间地点和参加的方式。
  在乡试之前,赵柯和北斋赶到京城,关于讲学的时间地点和参加方式这次得以确定,时间便是在乡试这天,至于地点则在太学,参加的方式呢,只要进得去太学,能够听到,赵柯和北斋并不管这些事情,不过赵柯和北斋还联手写了十几封请帖送于一些身份高贵或者德高望重之人。
  于是到了乡试一这一天,太学门前车水马龙,不说那成群结队急切赶来的各色学子,就是那坐着宝马香车而来的皇子王爷官员等也是往来之众,似乎除了乡试的主考官副考官一行人,其余人等几乎都在这里了。
  赵柯和北斋两人虽为万人敬仰的大儒,但是两人并不爱掉书呆子,讲的东西深入浅出言之有物,所以这天就是不当值的武官都有人前来,毕竟两位大儒联合讲学,实在难得一见。
  因为人来的太多,原本定下来的讲堂最终被弃用,太学匆匆将空旷阔大的演武场布置出来充当了讲学的地方。
  于是以往寥寥几人的演武场在这天人头耸动,几乎没有后来之人落脚之地。
  到了讲学的时辰,赵柯和北斋准时出现在演武场内,二人联合着开始将四书五经。
  赵柯先开口道:“今天我们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说起。”
  北斋道:“我们以往对这句话的礼节都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来理解,可是众位有没有想到,这句话还可以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个角度来理解呢?”
  这句话出自论语,四书五经读过书的人都读过,论语作为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论之书,更是读书人一生都无法放下的一本书,这算是一种普世的学问,众人一听,讲的居然是这些,有些人便有些失望,不过还是安心的坐着,他们想着既然两位大儒讲这些,肯定有不一样的理解。
  只是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赵柯和北斋的确有不同的理解,他们神色一变,这句话如果按照另外一种意思来理解,可是和之前的完全相反,难不成他们之前理解的都是错的?
  赵柯和北斋也不管底下人一副风中凌乱怀疑人生的模样,只是自顾自的讲着,而随着他们讲的越来越多,在座的众人神色也越来越如痴如醉,明显是被两位大儒联手给洗脑了。
  讲完最后一句,赵柯道:“今天的讲学就到这里,老夫这次外出游历,很是得了一番感悟,但是这还不是最大的收获,最大的收获是老夫得到了隐士高人赠与的厚礼,老夫原本想要自己留着好好研究,但是最终在老夫关门弟子的劝说下,决定将这些书赠与在座一些人,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得到自己的感悟,老夫想这才是隐士高人将这些价值千金的书籍赠与老夫最想要看到的。”


第114章 重生种田文里的秀才
  一听有隐士高人送的书可以看; 在座的读书人双眼立刻变得灼热,纷纷开口恭维赵柯和赵柯的关门弟子还有隐士高人,总归是一番吹捧; 将赵柯吹捧的心情大悦,很是吹嘘了一番他们当初在彩楠省如何如何有缘遇到了隐士高人; 隐士高人又是如何喜欢他的关门弟子; 这才将书籍相赠; 说的那叫一个文采斐然荡气回肠。
  于是京城众人都知道了赵柯有了一个关门弟子,这个关门弟子多么优秀,不仅拥有举世无双的俊秀外表,更拥有才高八斗的内在; 而且还是个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 总之这么优秀的弟子是他赵柯的弟子; 而他赵柯才能拥有这么好的弟子。
  当然啦,也被北斋给拆了台; 原来赵柯这个不知道名字的关门弟子什么都好,就是作诗不太好,这才得了隐士高人以书籍相赠,众人便道; 原来这些书籍都是和诗歌相关的内容吗?
  赵柯咳嗽一声道:“好了好了; 不说这些旁的废话了,老夫匆匆赶回京城,这书籍印刷的不多,得了老夫和北斋请帖的; 老夫和北斋会相赠一套,至于其他人,倒是老夫失礼,顶多每人赠送一本,也希望大家拿了书后可以互相交流交流。”
  说着,赵柯和北斋让自己的小厮将书籍拿上来,得了两人请帖的,都得了一个盒子,盒子里是一套书,至于没有得到请帖的,便只能去小厮那里一人拿一本书了,至于拿到一套书的哪一本,只能看缘分了。
  将书都送出去后,赵柯和北斋便立刻了太学,坐上马车往赵家而去。
  马车上,北斋对赵柯道:“接下来就等着看众人的反应了。”
  赵柯冷哼一声:“这萧云起抄袭剽窃的罪名别想逃脱。”
  接下来的发展就如同赵柯他们所预想的那般,这得到赵柯北斋两位大儒的推崇,数量又极为稀少的书,那些达官贵人知识分子拿到书后自然迫不及待的想要拜读,结果这一读,如痴如醉不用说,毕竟华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自然不是浪得虚名,只是很快,那几篇早就闻名京城的诗词也被发现了。
  “这这这……”一看到那耳熟能详的几首诗,心态不好的,立刻是大惊失色:“这难道不是萧世子作的诗吗?怎么怎么……”怎么在这本书上?
  有那和赵柯北斋认识的,则立刻就找到赵柯询问此事。
  赵柯听闻此事,自然是一脸蒙圈:“什么?这诗是萧世子所作?真的吗?老夫这几年一直在南方,对京城的事情不了解,可是你们看看,原稿还在老夫手里呢。”赵柯拿出保存完好却看得出岁月痕迹的所谓的原稿。
  众人一看,这些经过整理装订成册的书籍中笔记风格迥异,有的笔走龙蛇颜筋柳骨,有的银钩铁画力透纸背,很明显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但是这些字迹的风格都和诗词的风格相一致,甚至因为面世的时间不同,相同作者的诗词也会因为时间内容甚至作者的心情有一些变化。
  但是不管怎么说,笔迹和风格是一脉相承有迹可循的,所以众人小心翼翼看过以后,心中基本已经认定这些诗词集的确是原稿了。
  这么一来,众人更是惊疑不定,如此,难道真的是萧云起无意中得到这些诗词,仗着无人知晓,便剽窃成了自己的东西?如果是这样,那这萧云起的人品实在是……
  众人一心想要找出萧云起是否抄袭的证据,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这些诗的风格确实和作者其他的诗词是一致的,反而是萧云起,诗词的风格变来变去没个定数,之前众人都以为这萧云起是个天才,所以才能驾驭多种文风,但是现在看来……
  于是一时间,关于萧云起剽窃他们诗词的消息在整个京城甚嚣尘上,甚至坊间还传闻有萧家下人亲口承认听到萧云起承认剽窃他人作品一类的消息,以致三人成虎,萧云起就这样被钉在了剽窃他人作品的耻辱柱上。
  整个京城,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纷纷唾弃萧云起的人品,都说这萧云起果然是个纨绔,吃喝嫖赌就算了,居然还弄虚作假,就说这纨绔改好哪里有那么容易,看吧,现在露馅了,哼,这种人品败坏的人,不说品行高洁的读书人,就是他们这些目不识丁的人都不屑与之为伍。
  偏偏此时正是大周乡试的时间,萧云起被关在贡院内对此事一无所知,考试中场出来休息准备下一场考试的时间,又因为萧云起之前嚣张的气焰,居高临下的鄙夷,以及众人耻于与之为伍准备看笑话的想法,根本没有人将此事告诉萧云起。
  持续了十二天的乡试总算结束,青梧省贡院大门轰然打开,一身狼狈面色惨淡的考生们摇摇晃晃的从大门走出,夹在人群中一起走出的御珩却神色平静身姿挺拔身上干净整洁的扎眼。
  等在贡院外的顾大牛一眼就看到了御珩,他挤过人群走到御珩的面前,一把扶住御珩:“小弟,你感觉怎么样?快来,到马车上休息,等子阳出来了,我们就回去。”
  御珩点头:“我没事,大哥你不用担心。”
  御珩上了马车,顾大牛转身又去找金子阳,过了好一会儿,才和金子阳的书童一起扶着神色萎靡看起来命不久矣的金子阳回来。
  金子阳一上马车立刻就躺倒了,勉强和御珩打了一声招呼,便昏睡了过去。
  金子阳的书童年纪小,没有经过什么事儿,见金子阳昏睡过去,立刻吓得叫了起来:“公子,公子你怎么了?”说着要哭出来了,他看向御珩道:“顾公子,我家公子这是怎么了?”
  御珩抓过金子阳的手,给金子阳切了切脉:“没事儿,就是太累了,让他睡,等睡醒,再吃点好的就行了。”之前在外游历,一群人老的老小的小,为了避免生病出大事儿,御珩特意看了一些医书,又跟着大夫学了两手,简单的小毛病他都可以医治。
  御珩身体素质远超这个世界的人,再加上气运逆天,十几天的乡试让他看起来没有任何的变化,但是如同他一般的人确实少之又少,因为这次青梧省的乡试算不得顺利。
  第一场考试艳阳高照,热的人汗流浃背,有身体弱的考生中暑,霉运缠身的金子阳倒是没有中暑,但是不爱出汗的他却因为出汗太多导致脱水,要不是主考官人品好让衙役给他们这些考生多送了一些水,金子阳的乡试估计刚刚开始就要结束。
  第一场考试就在三天的艳阳高照中结束了,好不容易第二场考试有了一阵凉风总算不那么热了,不想这一阵凉风带来的却是持续三天的雨水以及气温下降,乍暖还寒之下,很多考生直接风寒高热躺倒了,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贡院太过破烂,外面下大雨,考棚内就会下小雨,很多考生的试卷因此被雨水打湿直接作废,时间够的还可以抓紧时间再要一份试卷誊抄一边,时间不够的,也只能呜呼哀哉痛哭流涕了。
  御珩凭借超高的气运得到了一个完好无损的考棚棚顶,金子阳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没有病倒,但是试卷也被打湿重新誊抄了一遍。
  而第三场考试,天公倒是不作妖了,金子阳依旧没有一帆风顺,不是蜡烛有问题,就是炭火有问题,总之是小麻烦不断,大灾祸却没有,好不容易才苟到了乡试结束。
  一行人回到租住的小院,金子阳睡了一天一夜才醒过来,接下来又花了好几天才缓过来,之后,金子阳和御珩趁着乡试榜单出来之前应邀去参加了几场诗会,原本想着发展发展人脉,但是诗会真的相当的无聊。
  你吹捧我我吹捧你,写出来一般般的诗非要夸的天花乱坠天上地下都没有才甘心,这还不算,诗会中还会请伶人或者青楼女子前来红袖添香,如果诗会举办到很晚,诗会的场所直接从酒楼茶楼跑去青楼,这让御珩和金子阳难以忍受。
  于是去参加了两三场诗会,再次得到邀请以后,御珩和金子阳都会找理由推脱不再参加。
  不去参加诗会后,御珩和金子阳便窝在赵家的宅院内不再出门。
  虽然不出门,但是御珩和金子阳还是有事情做的,御珩天天都有实验做,他要在当前社会背景,以及世界背景下,将一些东西试验出来。
  这个世界看起来似乎和华国的古代差不多,但是这个他从来没有在华国历史上听说过的朝代,自然不可能真的和华国古代一模一样,看似相同却有本质上的区别。
  所以无论将来他要做什么,都要先进行提前的实验才最为稳妥。
  御珩沉迷于自己的实验,而金子阳挂心着乡试成绩的同时,也依旧每天按照规划努力学习着,无论这次乡试能不能中,学无止境,现在多学一些,对将来都是一件好事儿。


第115章 重生种田文里的秀才
  御珩和金子阳这边现世安稳; 而远在京城,对外界和自己相关的事情一无所知的萧云起也终于无事一身轻的出了侯府,但是他的好心情在终于听说了关于他剽窃他人作品的消息时荡然无存。
  曾经一起玩乐的公子哥们看着他的眼神充满了不屑和嘲讽; 而路上碰到的一些读书人,更是毫不掩饰对他的鄙夷; 从他身边走过; 都要绕一圈或者拍拍衣服; 十分晦气的表情,有些夸张的,更是在发现是他的时候大惊失色的从他身边跳开。
  这些人种种奇怪的反应让萧云起摸不着头脑的同时也十分恼怒,好在他交友广泛不拘一格; 很快找到了他笼络的一个小混混周利; 从他的嘴里知道了他被众人如此对待的原因。
  京城第一酒楼仙客来的包厢内; 小混混周利将近日关于剽窃事件的一切告诉萧云起后,一边大口吃着肉喝着酒; 一边道:“萧哥,我相信你,那些人肯定是嫉妒你,才会诬赖你剽窃; 萧哥; 要不要我找一帮兄弟和你一起去将这个流言澄清一下,毕竟你是读书人,名声还是很重要的。”
  萧云起却是神色大变,偏偏还要假装镇定的干笑道:“流言止于智者; 你说的对,那些人估计是嫉妒我,不过阿利,你知道那些诗的所谓原作者都叫什么吗?我倒要去打听打听,哪个沽名钓誉的败类想要踩着我往上爬?”萧云起紧紧盯着周利,桌子底下,放在腿上的手却抑制不住的颤抖着。
  那些诗词是不是自己写的,萧云起自己最清楚,他原本以为这个世界只有他知道,是这些诗词原本就存在在这个世界,还是又出现了一个和他一样穿越而来的人吗?
  萧云起想到后一个猜想,就惶恐难安,他难道不是唯一的命运之子吗?
  周利不动声色的看着神思不属的萧云起,心中不屑的嗤笑了开来,看来这个萧云起的确是个剽窃他人作品的绣花枕头,不过,周利端起酒杯将酒杯中香味浓厚的好酒一饮而尽,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有这么个冤大头供他吃喝,何乐而不为?
  打定了蹭吃蹭喝主意的周利假装对萧云起的心虚气短视而不见,一副大大咧咧的羞愧模样:“原作者啊?萧哥你也知道,我,我这个人吧,大字不识一个,就是一个大老粗,哪里能记得住那些东西啊,不过萧哥,那些诗集现在已经刊印成册在各大书肆都有卖的,萧哥你随便花点小钱就可以知道了。”
  萧云起勉强的笑了笑“你说得对,本世子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是太过愤怒悲哀,那些人踩着我的名头往上爬就算了,偏偏将一个人的风骨品性都丢掉了,这真是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