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楚国有神女-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御医跪在王塌前,有些颤颤的开口:“王上,切勿激动伤了心脉。”
  熊横咳嗽了几声,好不容易止了咳便问道:“本王还有几日可活?”
  御医原本正犹豫着该怎么开口跟熊横说他的病,听见他的问话不禁大惊,又听到他道:“本王自己的身体自己心中最是明白,但说无妨。”
  御医:“回禀王上,如今您心脉受损,只怕不足三日。”
  “下去吧。”熊横淡淡说道,御医赶忙应声退了出去。
  等到殿内只剩下他自己一人的时候,熊横的唇角勾起一抹冷然的笑意。
  没想到楚国大好的基业被他毁了一半不说,如今他想要重振旗鼓的机会也没有了。
  之前太子熊完被派到了秦国为质,好在之前黄歇派了探子来报,说随时准备带着太子回来楚国。
  不过楚国日后如何,他即看不见也帮不上什么忙了。
  他唯一能帮助的,恐怕只有将宋玉和屈原驱逐了吧。
  这么想着,熊横走到了殿外,他想最后看一看王城的模样。
  外面正在下雨,宫人见熊横走了出来,便赶忙替他撑了伞。
  雨越来越大,一点儿都没有要停的意思。
  此时的赵记小馆紧闭着,馆内却有三人围着桌子坐在一起。
  正是屈原、宋玉和吴寒。
  “许久不见了,灵均。”吴寒开口招呼道。
  屈原笑笑:“是啊,真是许久不见了。”
  宋玉:“吴伯伯,我这一次来是来道别的,明日我和老师便要离开郢都去扬州了,你当真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去吗?”
  吴寒看看期待的望着他的两人,半晌笑道:“我就不去了,你们一定要好好的。”
  屈原知道吴寒话语中的含义,便也不再强求:“你也一样,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
  翌日清晨,下了一天一夜的雨总算是停了,林清婉正准备到驿馆的亭子里休息会儿,便听见驿馆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她还未来得及疑惑,便听见熟悉的声音响起:“婉儿,我和老师要去扬州了,你便同我们一起吧。”
  林清婉有些疑惑的看向宋玉:“不是说让我在这里等你么?”
  宋玉闻言勾了勾唇角:“如今不用了。”
  虽然有些疑惑,林清婉还是招呼兰儿一起收拾好了行囊坐上了前往扬州的马车。
  马车行进了一段时间,出了郢都城后,宋玉终于缓缓道:“楚王快不行了,就这两日便会传出他薨逝的消息。”
  林清婉听了他的话,这才明白为何他如今敢大剌剌的带着她离开。
  可是下一秒,她便更加疑惑了。
  按理说王上病重,王城都是封锁消息的。宋玉又是如何得知?
  尤其楚王对宋玉心有芥蒂,即便告诉其他大臣,也不会告诉宋玉的情况下,他又是怎么如此确切的说出这个时间的呢?
  宋玉自然知道林清婉在疑惑什么,他低下头凑近她,轻轻在她耳边说了句,林清婉有些惊讶的睁大了眼睛。
  她早该猜到是这样,若非如此宋玉又怎么会平白无故的做了那篇赋将她引来郢都城。
  原来,宋玉竟然是重生的。
  她该想到的,之前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他似乎知道以后发生的事情。
  而今,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你们两个在说什么悄悄话?”屈原原本坐在两人对面闭目小憩,听见对面悉悉索索的声音,便睁开眼有些好奇的问道。
  宋玉对着林清婉比了个噤声的手势,林清婉心领神会,两人对着屈原一笑,屈原无奈的摇摇头,又一次闭上眼睛。
  “所以你之前做那篇赋是为了救我?我待在鄢城会死?”林清婉想起过去宋玉对她所说的话,恍惚间明白了什么。
  她的声音很轻,宋玉却听得很清楚。
  他看向她明亮的眸子,半晌点了点头:“不管怎样,如今你还活着,无论如何我都会护你周全。”


第56章 
  四月的最后一日,郢都城传出了噩耗。
  楚顷襄王熊横在王城薨逝,楚国上下一片哀痛。
  消息很快便在各个诸侯国间不胫而走,自然也传到了秦国的都城咸阳。
  楚国太子熊完本正在府上与春申君黄歇商议三日后的逃离计策,忽然探子来报说楚国王上在王城薨了。
  熊完满脸震惊,手中的茶杯没端住,重重摔在地上,茶水洒了一地,杯子瞬间成了碎片。
  探子退下后,黄歇朝怔愣的熊完走近了几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安慰道:“太子殿下,如今楚国局势危急,还需要太子殿下尽快回国主持大局,万望珍重。”
  “老师,你说的我都懂。”熊完何尝不明白黄歇话中的含义,可他不能接受的是明明看上去那么健康的人怎么会突然就传来了噩耗。
  记忆中父王对他总是不冷不热,就算召见他,多半也是教训他几句,鲜少夸赞。可不管怎么样,在他印象中,父王并没有生过什么重病,好好的一个人怎么会忽然就薨了呢?
  熊完不明白是他的记忆出了什么错,还是说父王一直以来在他面前营造的都是他身体健康的假象?
  “王上,不、先王的病情早在半年前便已经十分严重,他曾经私下召见过为臣,让为臣日后好好辅佐殿下。”黄歇看看眼泛泪光的熊完,终于还是不忍心说出了真相。
  “这么说,我来秦国为质是父王也一早便安排好的?”熊完原本以为父王上了年纪听信了宋玉的话,才会坚持要他来秦国为质,如今想来,或许这当中也有父王的良苦用心。
  “不错、王上知道屈原和宋玉等人都是之前被楚国灭国的宋国余孽,他打算在最后的时间将这些余孽清除,不想太子掺和进来,便将计就计将你送来了秦国为质。”黄歇说着顿了顿,又继续道:“毕竟你是楚国的太子,将来肯定是要继承王位的,送你过来一方面是对秦国的缓兵之计,另一方面也是方便对宋国的余孽下手。”
  熊完:“……”
  黄歇知道要熊完一瞬间改变这么多年以来熊横在他心中的形象是十分困难的,便不再继续说下去,只是默默退了下去。
  他走到门口的时候,似是想起什么转过身看向有些怔愣的熊完:“太子殿下,你好好准备一下,三日后我们便回郢都去。”
  ******
  五月初的咸阳城艳阳高照,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天气。
  清早的时候,韩非出了将军府到驿站取信。
  之前他从楚国离开时,便曾经和宋玉约定,要以信笺保持联系。
  这些日子以来他们也一直保持着联系,宋玉知道他在秦国所做的事情,而他也知道宋玉在楚国遇到的一切。
  上次收到宋玉的信笺已经是半月以前的事情了,算算日子,宋玉也该来信了。
  果然,他到驿站的时候,远远地驿卒便对着他招了招手,将信笺递给了他。
  韩非拆开信笺,粗略的看了一遍,眉头微皱,半晌才舒展开来。
  昨日咸阳城便传来了楚国王上熊横薨逝的消息,如今楚国太子在秦国为质,楚国没有君王主持大局,正是各国攻打楚国的绝佳时机。
  这一点他能想到,各国君王自然也能想到,而秦国国君嬴稷自然也想得到。
  宋玉信上说楚王熊横派人夜袭屈原府邸,失败之后便借着扬州无人驻守的理由,将宋玉和屈原派去了扬州。
  看样子楚王原本是打算在太子回国继位之前,为他清除楚国内部的障碍。
  以他的立场而言,他所做的事情并没有任何不对。不过可惜的是,他的命不够长。
  如果他能够多活一段时间,哪怕只是几个月,或许一切又不同了。
  如今宋玉和屈原被贬去扬州,楚国没有君王主持大局,即便日后熊完回了国,他想要再次对付宋玉和屈原却也师出无名了。
  韩非边想着已经走回了将军府的门前,他还没有进门,便听见门内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随即大门便‘哗’的一声打开了。
  白起走了出来,看见韩非就站在门前先是一愣,随即道:“韩公子你回来的正好,王上召见我们即刻入宫,说有要事商议。”
  韩非小心翼翼将手中信笺收好,随即对着白起点了点头,两人一同进了宫。
  他们到后殿的时候,殿外已经有不少官员在等候了。
  李斯、吕不韦还有王龁都在,还有一个无比熟悉的面孔——荀子。
  韩非朝荀子走近了几步,恭敬作揖:“老师。”
  荀子点了点头算是回应,李斯眼角的余光瞥见了师生两人的互动,唇角撇了撇,虽然没有说话,心中却有些不爽。
  按理说其他人出现在后殿是理所应当,毕竟包括他在内他们都是秦国的臣子,而韩非是韩国的公子,荀子是赵国的臣子,秦国商议大事却有别国的人参与,难免让人心中有些不舒服。
  “都进来吧。”殿内传出了嬴稷的声音,众位大臣便应声踏进了殿内。
  “参见王上。”
  “都起来吧。”
  嬴稷将桌上的奏章放到一旁,抬眼看向面前的大臣们缓缓开口了:“楚王薨逝的消息,想必诸位爱卿都听说了吧?”
  众臣纷纷点头附和,嬴稷又道:“如今楚国太子正在咸阳城中,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吕不韦最先站出来:“王上,臣以为应当放楚国太子回郢都继承王位。”
  嬴稷瞥了他一眼,听到他继续说:“如今楚国王上忽然薨逝,楚国无人主持局面,若王上此时将太子送回郢都,楚国上下定会感激王上之恩。当然送太子回去,也要有条件。”
  他这么解释之后,不少人跟着附和。
  “有人有其他意见吗?”嬴稷看看面前的大臣,突然对着斜前方一笑:“不知荀卿有何见解?”
  荀子原本正暗自感叹吕不韦的心思,没想到秦王会突然叫道自己,半晌才应道:“吕大人的方法自然不错,可对秦国国威怕是有损。”
  秦国之前已经打了楚国个措手不及,楚国无奈之下以太子为质求和,如今楚王薨逝,秦国不但不趁人之危,反而将太子送回都城,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强秦的做法。
  “韩公子你觉得呢?”嬴稷早便知道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如今李斯跟在吕不韦身边,他十分想看看韩非和李斯之间的较量。
  “我同老师的意见一致,如今楚国没有君王,楚国太子定会想法设法逃回国去,若想取得利益最大化,何不故意让熊完逃回都城,这样秦国便有了再次攻打楚国的理由。”
  嬴稷早在第一次见到韩非的时候,便知道他能猜出别人的心思。
  将楚国太子送回郢都,秦国自然会受到楚国上下的感谢,可他并不需要这种虚无的感谢。
  他要的是秦国疆土的扩展,要的是一统天下,千年万年之后,历史上也会有秦国这个浓重的笔墨落下。
  到那时候,谁又会在乎当时各国对秦国是感激还是痛恨?
  ******
  从殿上走出来后,吕不韦和李斯气冲冲的走了。
  韩非和荀子走在最后面,韩非犹豫了片刻还是忍不住开口了:“老师。”
  荀子应声停下了脚步,转头看他:“不必说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韩非还是继续说道:“老师一向不主张各国争斗,以和平为主,今日为何却站在我这一边?”
  荀子勾了勾嘴角:“我不是站在谁的一边,我站的从来都是对赵国有利的一边。”
  如今想要和平,只有联合其他诸侯国合力抗衡秦国。
  强秦的野心已经无法阻止,他来秦国也并从未想过可以靠自己的游说让秦王停止战争。
  刚才殿上吕不韦的提议对秦国自是大好,秦楚或许会重新交好,这么一来想要联合六国抗秦的谋略便无法进行。
  他只不过是在两者之间选择了一个对日后更为有利的一方罢了。
  “老师,我明白了。”韩非听了荀子的话,瞬间明白了过来。
  刚才他之所以会提议让秦王故意放楚国太子回国,好找个理由再次攻打楚国,不过也是为了韩国罢了。
  “我过几日便会离开秦国去燕国了。”荀子看了眼有些怅然的韩非,轻轻拍拍他的肩膀道。
  韩非怔怔的看着面前的荀子,良久只说出一句话:“老师一定要保重。”
  “我会的,你也一样。”
  ******
  马车行进了几日到了一座小城,林清婉、宋玉和屈原找了一处客栈暂时安顿下来,简单收拾了下,才上街去吃饭。
  到了饭馆的时候他,他们便听见不少人在窃窃私语楚王薨逝的事情。
  林清婉一时间有些恍惚,想起了不久前在马车上宋玉对她说的话。
  她看了身旁的宋玉一眼,发现他也正盯着她看,赶忙收回了视线。
  “怎么了?”宋玉察觉到她情绪的变化,便低声问道。
  “没事,我只是在想如果熊完继位会不会来找你的麻烦。”毕竟之前是宋玉的提议,才会害得熊完和黄歇去秦国为质的。他若当真做了楚王,定然不会放过宋玉吧。
  “放心吧,等他做了楚王也要有时间来对付我们才行。”宋玉边说着拿起桌上的茶杯倒了杯茶递给屈原,随即又倒了一杯给林清婉:“你所担心的事情,我不会让它发生的,你只要相信我就好。”
  林清婉看宋玉一脸自信,便也不再多说什么。她无法预知未来,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可宋玉毕竟曾经经历过这些事情,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想必也不会这么说,他都不担心,她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林清婉这么想着便低头喝了口茶,没有看到一旁的宋玉眼中一闪而过的担忧。


第57章 
  虽然已经事先准备妥当,可熊完怎么也没想到他逃回楚国会如此顺利。
  就好似有人在暗中相助一般,虽说他特意选在了晚上逃离,可秦国都城咸阳一向治安了得,一个别国的质子出逃竟然毫无所觉,未免让人觉得有些太顺利了。
  可熊横也来不及多想,毕竟眼下最主要的还是要尽快赶回楚国的都城郢都,一是尽快处理父王的丧事,二是继承楚国王位主持大局。
  熊完和黄歇赶回郢都的时候正是五月中旬,他一回到王城便安排将父王熊横的棺椁尽快安葬,随即黄歇拿出了之前熊横给他的密信帮助熊完登上了王位。
  熊完即位之后,是为楚考烈王。
  他做了楚王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将老师黄歇封为令尹,赐了淮北地十二县,春申君的名气在楚国大噪,一时间风头无两。
  他做的第二件事情便是派人去扬州想要召回屈原和宋玉等人方便处置,不过可惜的是,他王令还未出,边关便传来了秦国又一次攻打楚国的消息。
  楚顷襄王熊横薨逝前已经派了王镶歌和上官齐合力镇守边关,可秦国派了白起为主将,王龁为副将,三十万秦军压境,以太子潜逃回国之由再次攻打楚国,边关战急,频频溃败。
  熊完无奈只得向赵国等诸侯国求助,赵国都城邯郸被攻打的时候,虽然明面上是魏国出兵相助,可楚国也曾经私下派了八万兵力相助,如今楚国有难,赵国自然也不能坐视不管。
  赵孝成王赵丹派了十万赵军相助,秦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三军在边关对峙。
  ******
  咸阳王城内,有探子来报,秦王嬴稷本在小憩。
  “王上,白将军和王将军在边关被赵军偷袭。”
  嬴稷听了探子的话,眼中满是凌厉:“来人,传令下去,再加派二十万大军前去援助白将军。”
  “是。”宫人应声接旨,还未走出门去便被嬴稷叫住:“慢着,传令下去,这二十万大军先去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是。”
  赵丹早知道若是派兵援助楚国会被秦国盯上,只是如今赵国国力大不如前,即便想和秦国结交,最后也不过就是落得被秦国吞并的下场罢了。
  再加上荀子离开赵国前曾经提议过,如今抗秦的办法唯有联合其他诸侯国才有克敌制胜的把握。
  所以当楚国派人来求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便派出了援兵。
  秦国国力强盛,他是知道的。只是他没有想到,秦国已经到了如此强大的地步。
  明明有三十万大军在边关和楚赵联军对峙,如今秦王一声令下便又有二十万大军朝着邯郸而来。
  “来人,将援兵速速召回。”赵丹听着殿下臣子的奏报,吃痛的闭了闭眼睛,半晌终于缓缓说道。
  ******
  由于赵国召回援军,秦军很快便突破了楚国边关的防御,朝着都城郢都而去。
  楚考烈王熊完听从黄歇的建议,在被秦军包围之前便迁都到了寿春城,郢都被秦军攻下,楚国的疆土顷刻间便少了十几座城池。
  吴寒一直在郢都城守着赵记小馆,秦军攻破郢都的时候,对着城中百姓喊话说不会滥杀无辜,果然秦军攻下邯郸后也并没有对郢都城中的百姓做什么。
  这倒是让原本抱了必死准备的吴寒有些吃惊,毕竟率军的将领是白起,他可是曾经在长平一战中坑杀过四十万降兵的,如今他攻下邯郸城后,却并没有任何多余的举动,这不禁让吴寒怀疑是否有人改变了他。
  白起攻下郢都城后,先是领着秦军在城中随意走了一圈,随即才离开回咸阳城去复命。
  在回咸阳城的路上,王龁就跟在他身旁,不时偷偷张望。
  “王将军可是有话要说?”白起早便注意到了王龁的目光,便开口道。
  “白将军这一次为何没有对郢都城中百姓动手?”
  白起知道这不仅是王龁的疑惑,也是众人的疑惑。“之前我坑杀赵军,不过是因为他们是将士。男子汉保家卫国,要么扬名四方,要么战死沙场。可郢都城中的百姓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我若对他们动手,毁掉的并非我一人之名,而是秦国之名。”
  他这一番话说出来后,众人纷纷认同的点头。
  只是王龁不明白,原本冲动的白起,几时变成了会为秦国声名考虑的人了。
  白起想起了临行前,韩非对他所说的话:“将军此去攻打楚国,若是攻下郢都城,切莫对城中百姓动手。”
  “为何?”
  “百姓们都是无辜的,他们想要的只是和平的度过一生。既然秦国已经足够强大,可以护他们一生,在楚国或是在秦国对他们而言并无分别。”
  “可我若不杀他们,难道就不会有人伺机报复吗?”
  “将军的顾虑我理解,可你若当真对郢都百姓动手,传到诸侯各国之中,他们便会觉得不管投靠秦国或是奋力抵抗,最后结果都只有一死。”
  白起听了韩非的话,总算是明白了过来:“你的意思是若我对楚国无辜的百姓动手,诸侯各国便会团结起来,以死相抗,到时候秦国要对付起来便困难多了。”
  韩非:“不错。”
  白起:“可你作为韩国公子,若是不告诉我这些,让诸侯国之间联合起来,岂非对你更加有利?”
  韩非:“我想要的从来不是战争,若是能够因为我的提议,少去许多伤亡,于我而言便是利了。”
  ******
  楚国战败的消息很快便在诸侯国中传遍,而此时宋玉、林清婉和屈原已经抵达了扬州数日。
  在来扬州前林清婉便已经写信给了莫愁,算着日子莫愁便到城门口去迎接他们。
  他们到扬州的时候已经临近六月,初夏的天气日渐炎热,扬州城外的柳树已经翠绿翠绿。
  “莫愁,你还好吗?”马车到了扬州的城门外,林清婉从马车上下来,第一眼便看见了不远处迎上前来的莫愁。
  莫愁在她面前转了一圈,笑道:“我很好,多亏了你还有宋大人。”
  “对了,忘记给你介绍,这位是子渊的老师屈原。”两人说话间,宋玉已经将屈原扶下了马车,走到了两人身前。
  莫愁看了一眼屈原,随即恭敬道:“久闻屈大人大名,王郎也时常挂在嘴边,今日得见,实属荣幸。”
  屈原也是礼貌一笑,算是回应。
  “莫愁,我们刚到扬州,不如就由你带我们四处看看吧。”
  听林清婉这么提议,莫愁这才回过神来,应道:“好。”
  说起来这一次宋玉和屈原是来接替王镶歌在扬州的位子,而她之前一直陪伴王镶歌左右,对扬州也算熟悉,正好可以带他们熟悉一下环境。
  四人一同上了街,莫愁非要请他们吃饭,说为他们接风洗尘,三人也不好推辞,便应了下来。
  菜上齐后,莫愁忽然想起了什么,轻轻拉了拉林清婉的衣袖,低声道:“婉儿,之前王上说要年后纳你为妃,如今虽说先王薨逝,你这么走了,楚王会不会……”
  不等她说完,林清婉已经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之前她也曾经有过同样的顾虑,可是宋玉说不会就一定不会。
  如今秦楚交战,楚国大败,熊完将都城迁至寿春,忙着休养生息都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这扬州偏远之地,他们的危机也算是暂时解除了吧。
  至于以后会怎么样,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不用担心,倒是你,如今楚军在边关吃了败仗,楚国损失了十几座城池,楚王召见王将军和上官将军商议战事,也不知道何时战争才能停下。”林清婉说着皱了皱眉,他们之前好不容易才将莫愁和王镶歌凑到一起,如今王镶歌率军征战,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