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诗酒趁年华[金榜]-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仪果断答道:“弟妹不用担心,我的儿子我做主!从来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们的闺女,我放心!”说完,他扯了颜病友头上一支簪子当回礼,“这个归我儿子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
打死颜神佑也想不到,自己就是过一个两周岁的生日,就凭空添了一位公爹。这位公爹连老婆都还没娶,就想让她当儿媳妇。她真心觉得,又被她爹给坑了一回。跟中二病是讲不通道理的,颜神佑放弃了跟她爹理论,再去看她娘,发现她娘居然十分开心、十分激动。
亲娘哎~您闺女才两岁,还有,您女婿他妈,还在岳母家里养着呢。
可姜氏是真心的乐意,对阿圆使了个眼色,阿圆就俯下了身子,在颜神佑耳朵边儿上撺掇:“小娘子,再给唐郎君行个礼去。”
=囗=!颜神佑一脸便秘地上前冲唐仪又拜了一拜,唐仪颇为开心,连连说:“好孩子。”还伸手摸了摸萌萝莉的小脑袋,十分之爱不释手。他的脑袋里,已经幻想出小萝莉长大了,嫁给他儿子,生出好多萌萌的萝莉正太出来了~(≧▽≦)/~
临走,他还特别郑重地对姜氏道:“弟妹,我家新妇就拜托你了。”
因为唐仪这一抽风,颜神佑开始被她娘特训。不是说以前教得不用心,眼下是特别地用心。第二日上,姜氏开始教颜神佑背关系图。先背的是五服,次背九族。
颜神佑背得相当认真,然后突然就发现:如果哪一天,他爹犯抽想造反,全家上下都逃不掉的。此时没有诛九族的说法,却有夷三族之刑。她就相当疑惑了,把她爹搞成这么个抽风模样儿,家里就不怕受他祸害吗?还有她祖母,十分奇异地,眼睁睁看着她三叔被她祖父养歪了,也不管吗?那也是儿子啊!当儿子的犯了重罪,当妈的也要受连累好吗?
完全看不懂……
当然,这些目前也不需要她看,她只需要学习功课就好了。年纪还小,针线什么的且不学,就学些文化课。看着姜氏纺线、织布,偶尔自己也转一转纺车。
姜氏对女儿的要求却日渐严格了起来,不但是文化课,她连体育课都准备好了。此外还有许多时兴的小游戏,看那样子,如果不是女儿年纪还太小,她都想一起教了。幸亏她的理智还在,只让阿方去准备,并没有即时就开课。
至于婚姻之事,姜氏还是请唐仪先保密的,为了闺女,她不得不拿颜启出来挡一回枪:“被阿翁知道了,恐有话说。到时候连累到神佑就不好了。”到底是亲妈,她也考虑到了唐仪的儿子还是不见影的事儿,万一年龄差太大,倒不相配了。若婚约传得沸沸扬扬,于颜神佑倒是不利。
事关他“儿媳妇”,唐仪果断答应了:“就这样!”
病友都点头了,颜肃之也只好哼唧一声:“知道了。”
————————————————————————————————
颜神佑学得快,姜氏也急切,却不曾硬压着她,倒是时不时念叨几句:“与阿娘说的不大一样。”并且与阿圆讨论,颜神佑是不是睡得太少,会不会长不高。
姜家那头,姜氏也借着九月里母亲做寿的机会,回去悄与蒋氏说了。蒋氏脸上的笑意不曾止住:“好好,这般我便放心了。早年请了那位仙师与你算了一卦,你的后福是尽有的。婚事虽有不谐,如今看来,女婿也不是扶不上墙的。”
姜氏面皮一抽。
蒋氏又说:“神佑再大些,便要教她谱系之学了。旁的且放一放,这个顶要紧。”
姜氏应道:“是。”
自此,姜氏除开必要交际,便将所有心思,都放于女儿身上。颜神佑也乖,很不用她费心。颜肃之依旧四处闲晃,然而此时他比先前要受欢迎多了,常有人请他。他昔日之师友同窗也想与他说话,可惜他比较心虚——霍老先生现在每天都被皇帝刷日常,快被皇帝刷疯了——都躲了。
直到过年。
这一年的年夜饭,姜氏吃得颇爽。盖因赵氏连生两个女儿,有些憋气,不太好张扬。更因颜神佑虎视眈眈,就盯着她的嘴巴,手边还放着一盘胶牙饧。赵氏僵笑着问她:“你看我做甚哩?”
颜神佑答得飞快:“我看婶婶生得好。”
赵氏:“……”MD!
颜启吃够了二儿子发疯的苦头,这一年过年倒不曾借机发挥。颜肃之看大家憋屈了,他也就开心了。一面自斟自饮,一面想:明年阿唐便要成婚了,到时候生了儿子,正好比丫头小三岁。十分般配,嗯,十分般配。
由于今年没有闹事儿的,哪怕气氛不够热烈,颜家这团圆饭吃得也还算不错。
正在颜孝之带着弟弟们给父母祝酒上寿的时候,毫无预兆地,地震了!
姜氏顺手就把闺女捞怀里护着了,那边柴氏等人亦如是。
地震很快就停止了,可这个饭,也吃不下去了。
楚氏颇为镇定地发令:“都到外面去!”
颜启反应也不慢:“人呢!都叫齐了,点点人数,不许乱跑。乱者斩!”
颜肃之揉一揉脸,听他大哥说:“阿爹,还请更衣备马,恐宫中相召。”
颜孝之说得不错,大过年的地震,哪怕放年假了,皇帝也得把人拎回来商议对策。颜孝之是中书舍人,颜启是车骑将军,都是比较重要的人物,自然要入宫的。楚氏听了,当即拍板:“都准备着,家里有我。”一面发出命令去,取了库里围幕来,就在厅前的空地上围了个帐篷出来,全家大小都进去避风。
不多时,宫里飞骑而出,传令入宫。颜启与颜孝之随使而去,颜神佑听着楚氏一道道命令发下去,清点人数、封闭大门、盘查损失、安排守卫……一样一样,丝毫不乱。
其中这“安排守卫”一样,吸引了她的注意。按道理说,颜启开府,有护卫、前面是他的府衙,有值班的僚属。这些人是直属颜启的,然而此时,楚氏的命令却畅行无阻。甚至于护卫们听到夫人发令,居然有几个人发出了明显的出气的声音。
再凝神一看,他们又站直了。更坑爹的是,他们连一个眼角,也没分给颜平之。
这是……要被架空的节奏吗?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颜启在,这些人会听颜启的,一旦颜启的命令没有到达,这些人就会听楚氏的,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人。哪怕要听继承人的,默认的继承人,大约也是楚氏亲生的儿子,最大可能是长子颜孝之。而不是颜启最疼爱的颜平之。而值班的僚属,恐怕……现在也不大想听颜启的。
发现了这个惊人的事实,颜神佑默,给颜启点了无数蜡烛。
————————————————————————————————
地震的影响很大,颜神佑知道的并不多,只是偶尔听阿圆八卦一回:“外面这鼓乐,是颖川王出镇了罢?”
因为地震的关系,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也展开了,最后居然有一种声音占据了上风:国家不稳,需要身份相当的出镇四方。
接着,颖川王上书,请出京,他的四个弟弟、也是皇帝的四个弟弟跟着上书请求出京。皇帝自是不答应的,还好好安抚了他们一番。
无奈弟弟们的眼睛里都透着“哥,我们明白的”这样的意思,皇帝啥话都说不出来,很想把造谣的人揪出来打!
皇帝冤呐!这真不是他的意思好吗?弟弟们要不老实,放眼皮子底下观察是最好的,不乖了可以直接砍。放到千里之外,想砍都不方便好吗?更不要说,藩王出镇,身份贵重,在当地拉帮结派,那就是对中央的一大威胁。
没儿子的时候觉得弟弟好,有了儿子,又想干掉弟弟了。这就是皇帝这货的思维了。哪怕不弄死,至少,也得调。教得老实了才行呐!
再不答应,颖川王一张老实的脸,都憋成紫茄子了,差一点就要撞死在御阶之下。皇帝虽然弄死了哀太子和临川王,现在却担不了逼死弟弟的“好”名声了。只得放人。放也不是白白放的,是派了盯梢的去的,五个人,一个不拉,全送去了好哥哥爱的关怀。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前头放走了五个弟弟,回头想给老祸害送元宵吃的时候才发现,老祸害不!见!了!
皇帝:MD!
————————————————————————————————
皇帝有多么地憋屈,颜神佑完全不知道,她只知道,她舅舅三年孝期将满,要重新当官儿去了。被打扮得香喷喷的,穿着朱红的衣裳,颜神佑被抱上牛车,跟着爹娘去舅舅家玩去了。
姜戎出孝,做官是必须的,他相当乐意做个武职。他岳父还说他有志气,范岳父手眼通天,相当爱护女婿。回去朝他岳父通了个气儿,给姜戎安了个宣威将军。官制这东西,并不总是固定的,而是会时有变动。哪怕是同一朝代,开国之初与中后期,也不尽相同。本朝如今的制度,宣威将军是杂号将军,非但比不上颜启、赵忠,连四征将军、四镇将军都比不上。
然而,却是武职。并且,姜家养兵,蓄部曲,单姜戎手下的这些人,自丙寅之乱后就挑选来与姜戎相处,养了二十多年了。这些都是累代忠诚,也只听姜戎的。
不要以为武职就是粗鄙,就要瞧不起,就得离得远一点。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在哪里都通行的一句话。从来没有武力保驾护行的世家,都已经衰落了或者是正在衰落着。看得透的都握着权利不放,看不透的就早早装逼等着挨雷劈。
是以听说女婿要走武职,范岳父是相当开心的。甚至在琢磨着,等皇帝立了太子,趁机凑个热闹,让女婿再升一升,四镇将军里挑一个给女婿做一做。
姜戎接到了任命书,松了好大一口气,看谁都顺眼。那个无赖妹夫也成了好人,随他喝得烂醉,还跟他一玩投壶游戏,然后又玩摔跤。出乎意料地,这个醉猫还能跟他打个平手,这让姜戎十分开心。哪怕颜启不在乎这个儿子,以颜肃之的本事,他又起复了,使一使力,也能给他弄个差不多的官儿。就等颜肃之的脑子转过这个弯儿了。
姜戎没想到的是,等待的日子过得相当地漫长,他等到外甥女儿整五岁了,妹夫还是没有恢复正常的意思。不但没有正常一点,还在家里大闹一场,摆明了跟他三弟成了仇人,谁都拉不住!
☆、坑主的婆子
颜肃之和颜平之有利益冲突,这是自出生就被决定了的。只要他们的爹颜启脑残依旧,这种冲突就一辈子也不会改变。不幸的是,颜启这二十多年来在其他方面改进不少,在这个方面却痴心不改。
照说有这么个爹,颜肃之也该习惯了。更该习惯了颜平之时不时好个强,占他点便宜。厌恶颜平之是有的,然而在同居一府的情况下,挑明了翻脸,还真是没有的。
然而,有句话叫做“量变产生质变”,矛盾积累得多了,自然有闹翻的那一天。
在颜肃之眼里,挑事儿的自然是三房。做错事的,当然更是赵氏。
只是这一回,赵氏真是觉得自己冤得要死!
却说赵氏过门儿也有近六年了,可是这运气实在是背。且不说她丈夫在家里就是个除了颜启别人都讨厌的角色,也不要说她在家里也是不得婆婆欢心,不被妯娌待见的人物。单说她这儿女缘,也就仅止比那个夫妻形同陌路的二房好一丁点儿。
大房里,柴氏过门儿比她早,头胎儿子、二胎女儿,自打生了女儿之后,过不两年又生一子,如今怀上了第四胎。二房里,姜氏虽只有一女,大家都明白她丈夫不太着调儿,只觉得她无子可怜,且女儿又聪明可爱。
到了赵氏这里,比姜氏晚些时日过门,头胎生个女儿,还早产了些时日。调养完了,二胎满以为是儿子,生下来又是个闺女,第三胎,再生,还是闺女。
终于终于,第四胎叫她生出了个儿子来,脸都累黄了。对比过门至今不到三年,已生了两个儿子的弟妹郁氏,真是人比人得死!
可三房开心,颜启开心,为此,颜启差点要大宴宾客,却被楚氏给拦住了。楚氏说得相当有道理:“圣上正在崇尚节俭,你这般奢侈铺张,可不合时宜。”
是呀,皇帝自从有了儿子,就想装个道德模范。不止是礼贤下士,连生活上也自律了起来。上行下效不敢说,可明着嚣张的情况还是有所收敛的。
楚氏此言,却是拍到了颜启的穴道上了。他一心要把颜静姝弄给皇帝当儿媳妇,还得是当最大个儿的那个,自然不想在这时节生事。委屈就委屈一下吧,总比坏事儿好。只可恨不知为甚,他每说颜静姝如何神异、如何灵巧,听的人都在笑,却……事后不见什么效果,真是奇也怪哉。
却说赵忠这么些个儿女,婚姻上最出挑的还是嫁与颜平之的这个女儿,自然也要更为她做脸。亲家这里要节俭,不大摆宴席,满月也做得极简单,他虽然理解,却也要为女儿撑腰。多不容易呀,终于生出一个儿子来了。必须撑腰。来吃酒就不必说了,还送了女儿、外孙许多好物。
药材香料不必说,还有许多绸缎。内里最好的,乃是二十匹提花绸。提花分为大提花与小提花,以大提花更为珍贵些。赵忠给闺女的,正是大提花。
好歹也是几年下来了,赵氏多少摸着了一些行事套路,行为也有了不少改进。更兼她终于生了个宝贝儿子,心情正好,亲爹又给她做脸,她也大大方方要拿出来分与婆母妯娌。她算了一算,这提花绸并非样式一样的,挑了稍沉的六匹,四匹孝敬了婆母,两匹却是悄悄送回家给她亲妈。
剩下的她拣了四匹大红的自用,又给三个闺女留了两匹浅色的,给丈夫留了两匹。算一算,只剩下六匹了。便分做三份,三个妯娌一人两匹。也颇为大方,颇为公正了。
只是她没想到,这世间的许多事情,坏就坏在小人物手里。
赵氏的亲妈给了她一个姓黄的婆子,专门伺候她生产等事。黄婆子憋屈了好久,终于给她伺候出一个哥儿出来,自然也是扬眉吐气的。恰黄婆子的闺女要出门子,黄婆子也是爱女心切,想给闺女的嫁衣添点彩。赵氏将出月子,然而因密集生育,身子还不曾恢复得十分好,便将这分发赠礼的差使交与了她。
黄婆子好弄个小聪明,竟伸出剪子,自要送给二房的提花绸上每匹都剪了老大一截下来。这世间布料,宽窄自有规定。若是麻布一类呢,一匹四十尺,卷成一卷儿。若是再名贵一些的,一匹就不足四十尺,提花绸便是三十尺一匹。新娘子的衣裳,总比寻常衣裳繁杂些,这婆子下手还挺狠,一匹给减了七、八尺下去!
这要看不出来,姜氏就是个白痴了!
展开一看,这动过剪子的能跟原模原样的一样么?
姜氏当时手就抖了,气的。
颜神佑正在姜氏跟前跟着学背谱系,她开始背谱系,学习谱学了。谱学是个大学问,饶是姜氏自己,也不特别精通。须知天下著姓虽不过十,可能归入谱学里学习的人家却有近千。不止是全国望族,各州郡,乃至于县,皆有。这些便是世家,他们有着各种政治经济上的优待,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是不能不知道的。
今天才刚了个小头儿,就遇到这等事。
颜神佑看着姜氏织布,虽然织得慢,倒也知道一点丝织物的常识。她看得出这是好料子,还跟姜氏笑说:“三婶变了。”被姜氏瞪了一眼以示警告。
阿圆阿方跟着姜氏时间长,见过的好东西也不算少,东西一上手,就觉得不对劲儿。大提花绸算是贵重的,可也不是没见过呢。阿圆还掂了一掂,小声道:“有些不对。”
下面就是展开来一看,姜氏气了个倒仰。
颜肃之就是在这个时候回来了的。他虽然没有病愈,但是因为与唐病友结了个儿女亲家,回家频率倒是稍高了一点,回来看看闺女。只可惜唐病友自打结婚以来,就没生出儿子来,眼看男女年龄差太大,就要做不成亲家,真是愁人。
还没踩进门就听到阿圆在那里骂呢:“三房这小妇养的!拿剪剩下了的东西来与我们!”
说来阿圆与阿方都是在世家世仆,也识文断字,原也是斯文人。可她分给颜神佑当乳母,见天给颜神佑念叨洗脑,到最后,颜神佑有没有被洗脑不知道,她自己却受害颇深,成了这么一个爱唠叨的脾气。
颜肃之听了阿圆的话,进门鞋都没脱,嗖就冲了出来!一看,地上摆着两匹绸子,果然是剪过的。织机上取下来的绸子,其纹理、断线的地方,与后来剪的还不是一个样儿。明显到颜肃之都能看得出来,他回来的时候,还在外面听仆役说三娘如何大方云云。进来一看,竟是这样大方法儿的!
他也够硬气,冲来将这两匹绸子一卷,甩袖子他就出门去了。姜氏慌忙将颜神佑交给阿圆:“看好神佑。”自穿了鞋,与阿方等人追了出去。
颜肃之这是新仇旧恨呢,打小吧,他跟颜平之同龄,虽然家里是不缺吃喝,一样的东西备几份都备得起。可还有那少见珍贵的呢,比如名家法帖,书法名家又不是印刷机!每到这个时候,必然是颜启一句:“与三郎罢。”
楚氏一句:“你是兄长,理当让着弟弟,你比他大便让与他又怎样?”
等颜平之练得烦了,有些个是扔着生灰尘都不给他,有些个是污了看着烦心就扔给他了。颜肃之可是受了十多年的气呢。
今番一回来,正戳他十几年来的暴点:“又来这一套啊?!当我是死人呐?!滚他娘的!”他那据说聪明伶俐的小闺女还啥都没反应过来呢,爹娘就双双嗖不见了。
颜神佑目瞪口呆,看着阿圆:“这是怎么了?绸子怎么了?”
阿圆道:“小娘子,你爹娘可真不容易啊!叫人踩到头上来了!三房拿使剩下的东西来羞辱你娘呢。”
颜神佑:卧槽!秒懂。如果是家里吃不上饭,另人有一碗饭,吃一半还给你留一半儿,这是对你好。如果家里山珍海味的吃一碗倒一碗,还让你拣他的剩饭吃,这不是嘲讽又是什么呢?又不是皇帝,吃剩了给别人还叫赏。
颜神佑瞬间同仇敌忾了起来,问阿圆:“如果阿公再偏心,可怎么好?”
阿圆道:“老夫人应该不会坐视不理的罢?”
颜神佑想了一想:“大概吧……”老夫人哪怕再偏心,也不会真的向着颜平之的……吧?
这是自然的。
这事儿是颜肃之占理,中间儿还杂着一个姜氏。姜氏自嫁以来,恪守妇德,女儿也养得好,娘家也给力。便是颜启偏心,也要私下里叹一句:“要是说与三郎就好了。”
如今赵氏虽立了功(生子),这事情做得,委实是难看了。连颜启都说不出袒护的话来,姜氏的哥哥,他可不太好惹。姜戎投胎投得好,老婆也娶得很准,杂号将军做了三年,顺顺当当以刚三十出头的年纪,做到了中领军。
中领军参与禁宫之护卫,是个相当有份量的职位。姜戎岳父范司徒是力挺姜戎的,无他,世家发展至今,装逼侠越来越多,肯这么踏实从军的,真是越来越少了。要知道,有些武职,不是给你个头衔,你就真有这个实力的,还得有肯听话的兵才行。文工团的演员可能肩扛将星,可论起打仗来,他能干得过一个连长吗?别逗了!
姜戎恰是一心养兵二十年的人,这还是自己女婿,为什么不帮呢?姜家也是实干,因丙寅之辱,竟发愤图强专心养兵,也是歪打正着了。范司徒与米丞相两个,断无不帮之理。又有周司空,侄女儿嫁给了姜戎的弟弟,也是要帮的。
姜家在姜戎手上,竟比乃父乃祖还要强上三分。
于是,车骑将军府便在两位长辈的纵容之下,没人拦着颜肃之找颜平之算账。楚氏是故意纵容,颜启想的却是,哪怕家里闹上一闹,也比叫姜氏招来了姜戎要好。可没想到颜肃之这货没去揍颜平之,他将这两匹剪过的提花绸,一匹给挂到了颜平之的门口围了院墙,一匹就扔到了赵忠家门前理出来让大家看。反正吧,不出一个时辰,全京城的人就都知道了。
赵氏被堵了门儿,差点没被噎死!她明明一片好心,怎么就弄成这个样子了呢?查!必须得查!黄婆子眼见事情闹大了,赵氏都挨了颜平之劈头一个大耳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