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诗酒趁年华[金榜]-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颜神佑这才低下了头,装作怏怏不快的样子,小步挪了回去。
  心里却活动了开了:三房这是想翻盘?
  至于消息来源可不可靠,颜神佑是毫不怀疑的。赵氏失势,以她的作风,身边的奴婢但凡有沾染一二的,就特别容易背主。无论是当家人楚氏,还是一直盯着三房的姜氏,都不可能不利用这个机会。只是不知道她们要怎么收场了。
  ————————————————————————————————
  颜神佑猜得不假,赵氏被软禁这几个月里,身边早就被策反了数人。这边赵氏跟她阿姨哭诉,又讨计策的时候,那边不但姜氏知道了,连楚氏,也知道了。恰在此时,出公差的颜孝之也带了好消息回来了。
  颜孝之缴完旨,汇报了行程,说明了楚丰不日启程。只因带着兵马,人数且不少,会走得略慢,不能同行。皇帝听了倒是十分开怀,一面给了颜孝之的假期,让他休息,准备迎接他舅舅。一面却又命将太尉府修葺整齐,数数自己荷包里的钱,忍痛又颁赏。做得十分体面。
  颜孝之回来见楚氏,听说这赵忠家里办白事儿,赵氏居然带着孩子也回去了。忍不住对楚氏道:“阿娘,怎地……”还让他们活着?难道不应该一击必中,搞死了账的吗?
  楚氏摆一摆手,颜孝之却急了:“打蛇不死反成仇。如今仇已结下,一家和睦是不能够了,便不能令其生事。”
  楚氏冷笑道:“你道我不知道么?然三房还连着赵家,你道是吴家,死了都没人问?”
  颜孝之犹豫片刻,道:“颜家血脉,不能有污!”
  楚氏道:“那个另说,有人还想再卜一回呢。内宅阴私,原不想说与你,不过……你还是晓得些儿好。她们倒是想寻一会做手脚的,卜个无碍的结果出来呢。”
  颜孝之一点便透:“原来如此!”困扰多日而不敢问的迷题,终于解开了。
  楚氏道:“想作死,便由她们去。”
  颜孝之这一回却比较坚持了:“请阿娘明示。”
  楚氏看了长子一眼:“想收买卜筮之人?她也得有那个功夫。”
  “?”
  这一回,楚氏却不肯再解释了。第二天,答案就自动跑到了颜孝之的面前——颜平之的独子,三房的命根子,病了。病得很重。
  小男孩子原本就难养活,这年头的医疗条件还不是特别地好。赵氏带着孩子去她娘家哭丧,丧事上乱哄哄,又吵闹。天已入冬,且又不好。更坑爹的是,赵氏带去的人里,还有被楚氏策反的。这孩子要是不大病上一场,那才真是有神仙保佑了。
  赵氏慌得将什么再请个算命先生来作弊的事情都抛下了,与她阿姨两个人都围着小儿子团团转。她阿姨到底也没生出个儿子来,想抱别人的儿子,人家也不肯给。母女两个全将希望放到这孩子身上,急得跟什么似的。
  在赵家延医问药显是不合适,然丧事还未完,赵老爹头七还没过呢,为了儿子就不管祖父的丧礼,这也不合适。要把孩子送回颜家静养,母女两个都不放心。
  便在此时,颜孝之又来登门吊唁。他毕竟不放心,必要亲自过来看上一看。遇到颜平之,还关切地问了几句:“这里人多事杂,你可歇得还好?”
  如果说颜平之先前是习惯性地踩他二哥,对他大哥就是习惯性的羡慕嫉妒性。他既羡慕颜孝之有个好母亲,又最讨厌这货的装逼样儿。都撕破脸了,还在这里装什么好人呢?有意思吗?一直作个好哥哥样儿,可从来没见过颜孝之让他过一分半毫。可颜孝之这样关切地问他,众目睽睽之下,他还得作个识趣的弟弟样儿,好声好气地感谢兄长关怀。
  真是比颜肃之开口讽刺他,还要让人觉得憋屈。
  颜孝之还不肯罢休,还要见一见他侄子。颜平之正好以:“他受了风寒,且在后头安置,不敢抱到前头来。后面又是女眷,不方便请大郎过去看。待我们回家再看罢。”
  颜孝之满面忧虑地答应了,转眼就领了俩郎中来给他侄子看病。来吊唁的都是赵忠的老弟兄之流,一看这颜孝之真是个心疼弟弟的好哥哥,十分难得。众人都说:“颜家阿嫂真是个好人。”可不是,这般维护颜平之,又关心侄子,颜孝之真是个好人。把他教养得这样好的楚氏,自然也是好人。
  至于弄死吴氏,那可以归为吃醋一类。更有一等明白些礼法的知道,当年的事儿,怪就该怪颜启和皇帝。竟是都在夸这楚氏一系,连颜肃之与三房翻脸,也说是颜平之两口子不懂事儿了。
  赵氏母女两个“精通”宅斗,哪里肯用颜孝之带来的郎中?竟推脱了。颜孝之也不生气,又大方提供了药材,亲自带到了赵家来。
  颜平之接受了赵氏的意见,恐其做手脚,颜孝之这才严肃了脸:“我不过是看颜家骨血面上。你既不用,便好自为之。”
  总是他将面子上的情份能做到的全做到了,带着赞誉光荣退场。场得潇洒又光彩。
  然而小孩子到底是死了,就在赵老爹头七这一天。
  三房里赵氏号啕的时候,颜孝之却命柴氏上了一壶酒,赏花自饮。他平素很是自律,便是在家,也少饮酒。柴氏劝他道:“有白事,休这样。”
  颜孝之笑道:“有喜事,如何不得饮?”
  柴氏心中惊骇非比寻常:“这……这……你我皆知,此事……恐怕……另有玄机。”
  颜孝之却颇为冷淡地道:“有此疑虑,他便不得活。姜、郁、唐皆知,又怎能留下他们?”
  柴氏道:“难道……旁的……”
  颜孝之摇摇头:“你不要多想,从阿爹迎吴氏入府老三不知劝阻时起,终归是要走到这一步的。许多事情,还没开始,就已注定结局了。我做我该做的,剩下的,她们好自为之罢。”
  柴氏叹了一口气:“这又是何苦?”
  “阿爹当时甜。”
  柴氏惊愕地看了一眼丈夫,只见颜孝之眸色微冷:“一家之主,当明事理。”
  柴氏听他这般说,便不再多言。
  因孩子未过周岁,夭折的小孩子丧事也不得大操大办。一口小棺材一装,寻墓园里一个角落埋下便罢。赵氏自然又被接回颜家来,又伤心过度为由,再度“养病”了。这一手釜底抽薪实在可怕,赵氏连儿子都没了,还弄什么卜卦呢?卜完了又有什么用呢?
  孩子的大伯父却结束了假期,一脸郑重地去迎接新任太尉去了。
  ————————————————————————————————
  楚丰是楚氏之长兄,兄妹俩的年龄差比姜戎与姜氏还要大着些,如今须发已是白得多、黑得少了,看着却十分精神。
  以往皇帝是恨不得他死,现在是恨不得他多活几年。现在看着他这么精神,皇帝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有些羡慕嫉妒恨了。控制了自己的情绪,皇帝很是温言抚慰了他一番。
  楚丰的礼仪不因京城二十余载而有所退步,更因身材保持得不错,举动间还带着一股子的飘逸,看得人心驰神往。皇帝又说了各种优待,言及赐第等事,又与楚丰划了营盘。楚丰也一一谢过。
  楚氏已将太尉府洒扫已毕,却发现楚丰并不曾将家眷人等一齐带来,只带了次子一家,心里便有了些数。估摸着皇帝也知道了,只是如今也没办法。楚丰毕竟与皇帝有过节,还真不大敢信皇帝。
  兄妹两个见面,饶是楚丰镇定、楚氏冷静,也是四目含泪,颇有些欲语还休的意思。好一会儿,还是楚丰道:“我已回来了,往后必不令你再受委屈了。”
  楚氏拿手绢儿按了按眼角:“我在大郎眼里,便是这等无能之辈?”
  楚丰无奈道:“你若无能,天下便无能人了。只可惜……”可惜阴差阳错地被颜启给糟蹋了!楚家当年亦是旺族,又不曾受兵祸之害,原本是将楚氏的姐姐与颜启,使楚氏去竞争一下太子妃的。哪知出了这等变故,楚家真是亏大发了!当时若依计行事,如今只怕天下也不是这么个格局了。
  楚氏道:“往事已矣,且看眼前。如今那位圣上急了呢,怕毛孩子对付不了如狼似虎的叔父们,又想拿大郎来顶缸。大郎休要用力太猛了。”
  楚丰道:“我明白。今日我且歇一日,许要见一见人。明日……你将外甥们都带来看看。颜骠骑,哼,也请他来,我倒要见见他!”
  楚氏听了,忙将家里近日之事说了:“我总算仁至而义尽了,大郎心里有数才好,不须对那个废人客气了。”
  楚丰道:“我醒得。反是你,须得小心着些儿,外甥们虽已成家立业,却还是有些嫩了。也罢,总归我回来了。二郎那里,也该收心做正事了。都有我。”
  楚氏终于流下了眼泪:“这么些年,我有夫不如无夫,孩儿们有父不如无父,总没个人教导,终于盼来大郎了。若不是我儿须要个出身,若不是忧心部曲离散,我也不须熬他这些年。”
  楚丰也流泪道:“此后你便不用多费心,哥哥回来了。”
  楚丰却又说:“礼数做足。”封了些土仪,命楚氏带回去给颜老娘。兄妹两个说完话,楚氏又将些京城事务择要说了,这才匆匆离去。送走楚氏,楚丰自见访客不提。
  第二日上,楚氏便唤来全家,要往太尉府里去,连出嫁的女儿都使人接了来。颜启原本不大想动弹,他近来颇类困兽,心绪又差。不想新来的长史却又劲他去:“是夫人娘家兄长,二十余年不见,如何不去拜见呢?恐有损将军声望。”好劝歹劝,把他也劝了来。
  似楚丰这般亲戚,又是许久不见,全家老幼都要拜见这一位长辈的。连着三房,也要拖家带口地过去。赵氏是根本不想去的,她这心里,将这颜家上下都恨上了。楚氏也不强求,只问颜平之去不去。
  颜平之是怕了这个女人了,生怕她要下套儿,可又觉得这“舅舅”来了,他这个做外甥的不过府去,恐于声名有损,便带着女儿一起去了。
  ————————————————————————————————
  到得太尉府上,楚丰正在家里,他近来颇忙,却又空出一天的时间来专为接待妹子,明眼人都瞧得出他是极重视这妹子的。楚丰待这颜家一行人也是十分有礼,命儿子楚源拜过姑父、姑母。
  楚氏也命儿女来见舅父。颜神佑辈份靠后,跟在颜肃之身后,抬头一看,啧,这简直就是《哪吒闹海》里那个太乙真人嘛!
  楚丰的脾气也跟太乙真人十分相似——他护短!
  别看现在还笑眯眯的,他笑眯眯的就把人给整了,能从皇帝手里带兵跑掉,还滋滋润润活了二十几年,又熬到皇帝把他请回来的人……他能简单了么?
  开始拜见的时候都特别顺利,楚丰也笑眯眯地说:“好好好!”还对颜启道,“我这妹子小我十余岁,长兄如父,我就怕她娇惯坏了,过不好日子。如今一看,儿孙满堂,甚好,甚好!”
  颜启也被他这仙风道骨笑眯眯的模样儿给感染了,难得也笑了出来:“您家的人,自然是好的。”
  说着说着,轮到颜平之了。楚丰特别坏,看到了他,还惊讶了一下:“外甥像舅,你怎地不像我哩?”
  颜启尴尬地道:“这是当年阿吴所出之子。”
  楚丰当场就翻脸了:“旁人的儿子,如何就成了我的外甥了?”
  颜启虽然因为卜算之事心里不痛快,却依旧是护着吴氏这一脉的,也冷下了脸来:“阿吴入我家门,生的自然是我的儿子。”
  楚丰也干脆:“这事儿我没答应过。”
  颜启大怒:“我的儿子,何须旁人答应?你纵为太尉,也须管不得我的家事!”
  楚丰倒没有与他卷袖子争执,只说:“如此,你虽是骠骑,也管不了我的家事。”我有没有外甥,不用你来管!
  纳妾这事儿,姜氏说得明白,妾生的孩子,那就是正室的孩子,管正室叫妈,管正室的兄弟叫舅舅,跟妾家没关系。你总得叫人知道什么时候添了个外甥吧?不能你从犄角旮旯里摸个人来,说,这是我儿子,是你外甥。这事儿不对啊。
  颜启拂袖,楚丰却好声好气地吩咐楚源:“请这位走错了门的,出去。”
  楚源会意,直接招呼了俩小厮便要将颜平之叉出去。颜启先不干了:“何以欺人太甚?!”他跟着三儿子一起走了。
  楚源有这样一个爹,又岂是易与之辈?太尉府眼下便是众人瞩目的地方,看热闹的、打听消息的着实不少。街坊邻居也都是高官,左邻就是御史大夫蔡峰。楚源大门上就说:“未见过不说与亲家便擅纳妾的,如今又要令孽种来认亲么?”
  颜平之又闹一个没脸。
  偏偏……大家都十分赞同楚源。
  这里却是有个典故的,此时哪怕是谋反,也没有什么诛连九族,顶天就是三族刑。所谓“三族”,指的乃是父、母、妻。母,指的不是什么生母,而是嫡母。就像颜神佑疑惑的那样,如果颜平之谋反,要处死的也是楚氏,哪怕吴氏活着,至少法律上是不会砍她的头的。而楚家,也要为颜平之背书,吴家就不用。
  这么利害的关系,颜启就这么给安到楚家头上了,楚家要是认了,那才是有鬼了!虽然即使他不认,这妾颜启照纳,庶子照生,颜平之犯了法,楚家说不定也要吃瓜落。可楚家得表明一个态度。这一点上,大家都明白。
  怎么说呢,也没有哪一家要纳妾是必得亲家批准,不批准不给纳的。可问题是……好歹你得好声好气跟人家说一声吧?颜启这态度,这二、三十年来的表现,真是相当没有说服力。
  唯有颜神佑十分担心:这三房死了儿子丢了脸,加上先前受到的打击,这仇是结定了。还不知道三房要怎么疯呢。但愿阿婆、舅公能HOLD住啊!
  这会儿她压根没把自己算上战斗力,实在是吴表妹事件里,她都写好剧本了,愣没人捧场。颜小编剧兼主演,只当了个群众演员而已。可人生就是这么处处有惊奇,给三房压上最后一根稻草的,就是她。连带的把她爹,也给弄得正常了起来。
  颜神佑事后每每感叹,真是世事无常啊!


☆、39·贺寿起风波

  却说太尉府一行,弄得颜启与颜平之父子脸上无光;颜启对楚丰升起一股怨恨;颜平之更是将楚氏恨到了骨头里。然而楚氏却是一点也不在在乎的;她只是遗憾颜启的歪心思动得早了些,弄得她不得提前将颜老娘“请”回来。后来又是阴差阳错;大好的局面;只得顺水推舟。否则等她准备好了;将这父子一网打尽;岂不省事?
  如今这样不过差强人意;好在楚丰回京了;事情也快要有个了结了。楚氏还十分慈祥地看着颜平之的女儿们,命人:“好生看着小娘子,可怜见的;吓着了罢。”她又带着儿女在哥哥家里吃过了饭,还又跟楚丰话一番家常,问了她嫂子好不好,其他的侄子侄女怎么样之类。
  终于,茶足饭饱,这才携着一大家子人回家去。颜氏还是有些担心的,扶楚氏上车的功夫小声附耳问了一句:“阿娘,阿爹那里?”
  楚氏轻飘飘扔下一句:“无妨。”
  颜氏便不再问。问也问不出来,就算问出来了,也不一定能明白。她只要知道她舅舅平安回来了,还做了太尉。知道她娘家现在是她亲娘能做主,以后是归她一母同胞的哥哥,就够了。虽然还有些担心颜肃之,不过估计这个中二病是不会听自己的了,大不了往后多照看些儿侄女就是了。
  想明白了,颜氏就跟楚氏分道,自回清远侯府去了。从来能者劳、智者忧,自己水平不到,就不去裹乱了。
  到得家里,家内之管家急匆匆便迎了上来:“夫人,将军回来后去了书房,又去了演武场,现在三郎那里。”
  楚氏淡淡一句:“知道了。”一挥手,管事的便肃手退立一侧。楚氏却将儿孙都打发去休息了,又命两个侍女:“好生将小娘子送回与她们阿娘。”这说的就是颜静姝姐妹三个了。颜静姝的大妹颜静媛只觉得祖母特别温暖,全不似母亲背后诅咒的那样残暴不仁、满肚子坏水儿。
  楚氏安排完这些,才将管事唤过来,细问经过。
  颜启原本气就不顺,回来之后将书房砸了个稀烂,又往演武场去折腾了大半天,才气息渐平。越想越气,又顺脚跑去看他三儿子了。总有一种特别晦气的感觉,而且颜平之独子又夭折了,颜启也为他担心。心里是有个疙瘩吧,可又不想看着颜平之绝后,正在说颜平之:“男儿丈夫,如何垂头丧气?你难道要仰仗他人不成?”
  颜平之的心里,还真是有那么很大一点想沾上名门楚氏的光的。
  颜启又说:“你眼下且蓄婢妾,先生儿子出来!”
  颜平之的心里,不管老婆有多么蠢,他都想正室生儿子的。颜启却是不在乎这个的,还在一力跟颜平之说有个儿子的重要性。颜平之还得倚着这个蠢爹呢,只能苦水往肚里咽,浇得肚里的怒火更烧了起来。面上还得恭敬,眼里还得含泪,他又不敢撺掇他爹跟楚丰对掐——到时候说不定倒霉的还是他。
  颜启见儿子答应了,自己也叹气。吴氏的出身,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谜,颜启一时想,卜卦一定有猫腻,大家都被戏弄了。一时又心里十分担忧,生怕就是!连带的看颜平之的眼神都一日三变,简直要变成个神经病。最后还是在权衡一下,这心里常年偏向颜平之,这才保持了一贯的态度。
  颜启说完儿子,自己也灰心,拖着脚走了。到了书房,仆役奴婢忙里忙外,已经收拾上了。别说,楚氏掌家,效率就是高。不消片刻,已经整出一间足够颜启喝闷酒的清静屋子出来了。
  那一边,颜平之却坐立难安,睡婢女,他乐意。可要生出庶子来,他是真的天然有些抵触。旁边屋里,赵氏还在幽怨的哭着她的儿子,一时又指天咒地:“你们变着法儿的害人,都不得好死!”
  颜平之更觉头疼了,这个家他一刻都呆不下去了!想一想,反正他没被禁足,不如出去散心,抬脚便走了。
  颜家如今便出现了一个奇景:原本一心往外跑,时刻不着家的颜肃之天天窝家里。原本下班就回来的颜平之反倒总往外头晃悠。
  颜肃之这个中二病,不知道为什么,有点怕他那个太乙舅舅。
  ————————————————————————————————
  太乙舅舅既能叫中二病怕,自有过人之处。
  既然是做人家哥哥、做人家舅舅的,自然要担起责任来。且楚丰以为颜启十分不称职,耽误了他的外甥,又觉得妹妹跟颜启这么个货过了这些年,独自在京中周旋,十分不易,如今他回来了,必须帮妹子一把。
  就在楚氏带着全家去看哥哥的第二天,太仆那里就传来消息——缺员,缺了一个丞,他听说颜肃之小同学最近爱好养马,正好专业对口,申请让他来上岗。
  皇帝郁闷地道:“也得他肯!”
  颜肃之这一回一点都没有拒绝,他就答应了。他也知道,这是他舅的面子,更要命的是,楚氏发话了:“整整齐齐去做事,太仆是个好地方。”颜肃之对这个亲妈颇有些“敬鬼神而远之”,自从知道亲妈是个大BOSS,他就不在楚氏面前装疯卖傻了。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楚氏说的话,他倒肯听一些了。
  太仆主要管两大部分的工作:一、皇帝的车马,二、全国的畜牲业。
  颜肃之近来颇恨鸡,见到就想杀来吃,却又爱上养马,果然是……专业对口。
  颜肃之走马上任,穿着崭新的官服,一举一动都带着点风流潇洒的范儿。看的人都说:不愧是楚太尉外甥,以前是亲爹不靠谱,把孩子活生生耽误了。现在有个靠谱的男性长辈指点,看,又人模狗样的了!
  唐仪知道他“亲家”当官,十分开心,特地跑来道喜。看颜肃之一张苦瓜脸,拿胳膊肘捣了他两下:“你这又是愁什么的呢?你阿舅回来了,你爹可不敢乱来了,再乱来,自有你阿舅收拾他!如今人都传说,楚太尉那一日所为,真是大快人心。”
  颜肃之不好跟唐仪说他娘“写作BOSS读作变态”,只好苦哈哈地道:“乱没意思的。”
  唐仪道:“你不是又喜欢马么?听说京郊便有马场?时时去玩,也好解闷呢。先说好了,我所部若要换马,你须与我好的。”
  颜肃之这才打起精神来:“这还用说?”又问,“长公主近来身体康健否?”
  唐仪道:“也不知为甚么,这几个月她气性都很大,真是奇也怪哉。我听说到了她这个年纪的女人,都有些与常人不同。”
  颜肃之马上就要想起了楚氏,心有戚戚焉地道:“可不是。”
  正在说话的难兄难弟两个还不知道,越国长公主生气是因为计划落空,孙女儿做不了太子妃。这事儿也是不能说出来给旁人知道的,长公主只能自己生闷气。
  好在她有一个十分惦记姐姐的弟弟,这弟弟恰巧又是皇帝。这皇帝恰巧,又不止有一个儿子。就在两个病友说话的时候,皇帝把他姐给请宫里来了,开门见山就说:“二郎少一佳妇,阿姊愿许与我否?”
  越国长公主原本一肚子的气,现在听了这个建议,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