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限破产危机-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首过往,她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3岁以前,第二阶段是33岁…38岁,第三阶段是38岁以后。
同样朝九晚五地工作,每个阶段的结果都不一样。
33岁前,她和女儿差点饿死。
33…38岁时,收支勉强平衡,买房无望。
38岁后,工作时间明显减少,业余时间逐步增加,并且完全受自己支配。想旅游旅游,想购物购物,想追剧追剧,自在极了。
更重要的是,休闲娱乐时间的增长,并不会导致收入锐减。相反,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每年年底的分红越来越多。
到了近两年,冯静华哪怕辞掉工作,只要手头依然握有公司股权,年收入也会在50万以上。
站在窗边极力远眺,整座城市的风景尽收眼底。
冯静华心想,奋斗这么多年她累了,或许是时候给自己放个长假。
要知道,大学时她的梦想可是周游世界!
如今有钱有闲,是时候去实现梦想。
思量间,23岁的冯秋婷走了进来。只见她咬着嘴唇,轻轻喊了声,“妈。”
冯静华收敛起思绪。她笑着问,“婷婷,今年大四,有没有想好毕业后做什么?”
冯秋婷:“我过来就是想跟你说这件事。”
冯静华不明白女儿在担心什么,仍笑着宽慰,“妈不是迂腐的人,考公、考研、出去找工作,随你开心。”
冯秋婷低下头,不敢看母亲的脸色,“妈,我想学漫画。”
冯静华,“???”
啥玩意儿?
冯静华呆住,半天反应不过来。
“我说,我想当一名漫画家。”冯秋婷语速飞快。她怕错过这次机会,自己再也没有勇气说出口。
“说的简单点,就是靠画漫画为生。可以给杂志社投稿,也可以在网上连载。”
“我知道,目前国内漫画行业并不发达,要想养活自己并不容易。可是……咱们家不是不缺钱了吗?!”
信息量太大,冯静华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消化。
她分外不解,“怎么突然有这种想法?以前从来没听你提过。”
“妈妈总说要好好念书,将来考个好大学,然后像你一样找份薪资高、福利好的工作,我敢提么?”冯秋婷闷声道。
“要不是这两年家里又买房又买楼,我绝对不会说出来。”
冯静华怎么想都觉得这个事不靠谱,“你学过画画吗?当了漫画家,有保底收入吗?能像其他人一样,找个公司给交五险一金吗?”
冯秋婷一一作答,“上大学的时候,报了班偷偷学。大学社团也是加入的绘画类,学长学姐交了我很多。”
“漫画家属于自由职业,没有保底收入。平常给杂志社投稿,按供稿数量收钱。目前因为是新人,给的价低,一个月大概能赚2000…2500。”
“没有公司,没有五险一金,想交需要自己办手续。”
冯静华更加反对。她耐着性子讲道理,“一个月2500块钱,对得起你重点一本的学历吗?你跟妈一样学的会计,以后好好考证,收入高着呢!没必要从事乌七八糟的行业。”
冯秋婷终于按捺不住。她抬起头,红着眼圈,歇斯底里地怒吼道,“从小到大,说来说去永远是考试、考证。我都快学吐了!为什么总要逼我做不喜欢的事?!”
话音刚落,她便愤愤跑开。
冯静华当了二十多年单亲妈妈,第一次跟女儿吵架,无助。jpg。
**
冯秋婷走后,冯静华靠坐在沙发上,良久无言。
她想告诉女儿,这个世界上没多少人打从心底喜欢自己的工作。都是为了生计,不得以才去做。
漂亮的衣服,可口的饭菜,舒适的居住环境……这些都需要用金钱换取。
三十多岁的年纪开始考证,一考就是五年,期间近乎取消一切休闲娱乐,难道她不累吗?可是为了女儿,为了这个家,再累也得逼着自己去做!
要不是当年狠得下心,母女俩哪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
说不定时至今日,仍被迫租住在破旧老屋里,生不起病,买不起喜欢的衣服,旅不起游,舍不得请假!
当年她非重点大学毕业,找了份相当不靠谱的工作,没有社保,工资还稳定2500呢。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物价飞涨,平均工资比以前高出一倍。女儿重点一本大学毕业,居然打算从事自由职业!
没有单位给交社保,收入不稳定。高峰期才能拿到2500的月收入,低谷期不一定能养活自己……
这太荒谬了!
冯静华甚至在想,再不久就是毕业季,女儿是不是压力太大,所以才会胡思乱想?
然而女儿绝望的眼神、崩溃的表情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
不管自认多么占理,每次回想起来,她都觉得心口疼。
思绪纷飞,杂念迭起,冯静华越发迷茫。
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
她该怎么办?
可惜,没有人能回答。
冯静华扶额,发出深深的叹息,“要是系统还在就好了……”
**
翌日,冯秋婷眼睛肿胀,憔悴地出现在餐桌上。
不等母亲训斥,她便抢先一步开口,“不同意不要紧,我会另想办法。”
“经济不独立的人没有话语权,所以毕业后我会去找工作,也会把该考的证书全部考到手。”
“等我像你一样富有,我会辞去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
到那时,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止她追逐梦想。
冯静华神情复杂,“所以无论如何,你还是想跑去画漫画?”
“是。”冯秋婷坦诚,“这是我真心喜欢的工作。就算不赚钱,就算这辈子都默默无闻,我也还是想去做。”
冯静华心情沉重,惆怅地叹了口气,“先吃早饭,待会儿带上证件,陪我出门。”
冯秋婷,“?”
她不明所以,疑惑地看着母亲。
冯静华却没有多说,只一声不吭吃早餐。
**
一个小时后。
冯静华到公证处公证,说她决定将名下的写字楼及另一间装修好的新屋无偿赠予自己的女儿。
闻言,冯秋婷登时惊呆。
她是知道的,那层写字楼是母亲名下最值钱的不动产。
当年公司同事信誓旦旦说房价要涨,以后写字楼会越来越值钱。母亲听的心动,恰好手里有闲钱,便花了两百万跟风买了一层。
谁知买完房价就跌。
一年、两年、三年……房价持续走低。
同事熬不住,自认倒霉,将写字楼抛售。
母亲一算租售比,发现有3%…4%,跟存银行差不多,便安安心心拿着。
这两年房市回暖,写字楼租金一年比一年高。去年租户续约,一次性付了12万,算是下一年租金。
至于新屋,面积大,地段好,房型周正,还是学区房。
冯静华告诉女儿,“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写字楼收租,以后不论发生什么事,日子总归过得下去。”
“你从小就懂事,让人省心。以后的路怎么走,你自己看着办。”
“妈老了,漫画这种新兴产业,怎么都弄不明白。能帮你的,只有这么多。”
话还没说完,冯秋婷抱住母亲,泣不成声,“妈妈,你是这世上最好的妈妈!”
冯静华轻拍女儿的后背,脸上满是慈爱。
不经意间,她想起系统临走时说过的话,“……就算爱好无法盈利,甚至需要倒贴钱,只要本人乐意,没有什么不可以。”
她想,这大概就是赚钱的意义。
年轻时为钱拼命,等到年纪大了,无论是自己还是子女,都不用被金钱捆住手脚。
**
又过了十年。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冯秋婷十年如一日地磨炼画技,水平越来越高。
恰逢国内知名漫画网站举办比赛,她报名参加,结果凭借精致的画风、有趣的故事情节一举夺冠!
冯秋婷一夜成名。
她的作品被誉为“神作”,受万千粉丝喜爱。甚至有人打算买下版权,将之拍成真人电影。
……
记者采访,问她年纪轻轻,怎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冯秋婷眼中含泪,“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母亲。”
“过去,不少人劝我,漫画行业没有发展前景,不值得打拼。但是我的母亲,亲手为我铺好道路,让我可以没有顾虑地走下去。”
“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
“我很庆幸自己是她的女儿。”
如果家人不支持,她只能拼命考证,然后在经济独立后放心逐梦。
可是这么一来,网站举办比赛,夺冠的绝不会是她。
一步错,步步错。
谁也不知道经历过生活的磋磨,那时的她还会不会像今天一样有灵气。
每次回想起来,冯秋婷都格外庆幸自己有个开明的母亲。
而冯静华呢?
她无比感谢33…38岁咬牙考证的自己。
如果当时放弃了,不仅她的人生会受影响,女儿的人生也会随之改变。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科普
居住在劏房里,周围的“邻居”不是瘾君子,就是黑社会。前者到处借钱,后者提着刀像是要砍人。
这种环境对孩子不好。然而举家搬迁好几次,每一次都逃不出相似的环境。
因为香港房价太高,穷人租不起更好的房间。
**
关于股权分红,后面会开副本详细说
本来想分两章的,但是分开的话第二章太短,只好合并……
**
精选评论
二十岁后悔自己没从十岁开始努力,结果高考落榜。
三十岁后悔自己没从二十岁努力考证学英语,结果职业没有上升通道。
四十岁后悔自己没从三十岁开始努力,结果换工作没有中级以上证书,只能从底层做起。
人生只剩下后悔就太可悲!
第二十五章 中年危机1
客厅里; 朱秀华正教2岁的女儿背唐诗。
忽然,一道女音幽幽响起,“你们家快破产了。”
朱秀华一惊。
循声望去; 只见茶几上突兀出现一名奇怪的西装小人。
“父母农村户口; 从来不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妻子全职太太; 没有收入;家里两娃,一个2岁; 家长带; 一个5岁; 正上幼儿园……家庭结构太危险了。”
朱秀华护住女儿,顺手将坐垫砸过去; “你是什么东西?!”
坐垫毫无阻碍地穿过西装小人; 落到地面上。
小人认真做自我介绍; “我叫云珞,专程赶来帮助宿主。”
“不需要!”朱秀华神色警惕; “快滚!”
云珞; “……”
云珞:“我是来帮忙的。”
云珞:“你要对我客气一点。”
云珞:“不然我就罢工不干了。”
“客气?想得美!”朱秀华嗤之以鼻,“我家是只有一个人工作,可是我老公能干呀!一个人能顶几个人工资。”
“青天白日说破产; 吓唬谁呢?告诉你,我是不会上当的!不仅不会破产,我们家还会越过越好,气死你!”
云珞:一看就缺乏资本主义毒打。
她懒得多说; 径自消失。
反正再过不久,生活会教宿主做人。
见脏东西终于离开; 朱秀华暗自松了口气。她站起身,迅速抱着女儿走远。
**
哄女儿睡觉; 去幼儿园接儿子,买菜做饭,一晃眼已是傍晚时分。
六点刚过,丈夫蒋国云回家。
朱秀华把饭菜端到餐桌上,随口问了句,“最近回来的挺早,不用加班?”
蒋国云:“对,近期不忙,不需要加班。”
“那不错。”朱秀华边摆碗筷边碎碎念,“你们公司什么都好,就是忙起来不把员工当人。996就算了,有时候甚至8107,也不考虑下员工吃不吃得消。”
蒋国云低着头,含糊道,“打工赚钱肯定辛苦。”
“那也不能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一天干7天呀!孩子一周都见不着你几次面,都快忘记你长什么样了!”朱秀华怨念颇深。
蒋国云找到位置坐下,“行了,吃饭吧。”
朱秀华今天下午遇到灵异事件,心里本就不安。见丈夫不欲多谈,她狐疑地看过去,“怎么了?”
想到某种可能,心里一咯噔,“老蒋,工作还好吧?该不会……”
“别瞎猜了。”蒋国云脸上满是疲倦,“忙了一天很累,没精力扯东扯西。”
“那我盛碗汤给你。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可千万不能倒下!”朱秀华边说边把一大碗骨头汤递出。
蒋国云接过,搁在一旁,“待会儿喝。”
安静片刻,朱秀华又道,“爸妈去海边旅游,后天回来。中午通过电话,他们说玩的挺开心的,下个月打算去其他地方看看。”
蒋国云没像以往那样满口应下,只道,“到时候再说。”
“大宝5岁了,最好提前接受启蒙教育,我打算给他报个兴趣班……”
话还没说完,蒋国云便烦躁打断,“哪来那么多花钱的地方?”
朱秀华先是一怔,随后搁下碗筷,不客气道,“你爸你妈想出去旅游,你儿子需要接受学前教育,这钱又不是花在我身上,你朝我凶什么?!”
蒋国云察觉自己失态,尽力遮掩,“我就是觉得,这钱花的冤枉,没必要。”
“怎么会没必要?”朱秀华听的来气,“儿子同班同学,要么开始学英语,要么开始学算数,就咱们家的什么都不会。”
“不从娃娃抓起,以后每逢考试都垫底,孩子多自卑?”
“你总不会就为了省那么点钱,把孩子的一生毁了?”
蒋国云无话可说。
两人重新吃饭。
四周寂静极了,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氛围。
过了许久,蒋国云冷不丁提议,“要不咱们把房子卖了吧?”
“蒋国云,你到底想干嘛呀?”朱秀华火大,“回来以后,先是嫌别人花你钱,现在又打算卖房,待会儿你是不是打算跟我说,顺便离个婚?”
“你瞧你,扯哪儿去了?”蒋国云赶紧补救,“我是觉得每个月要还7000块钱房贷太累,所以有了卖房的念头。”
“再说,我不是在跟你商量么?”
朱秀华不明白,“你一个月收入13000,加上年终奖,一年收入30万,怎么就还不起房贷了?”
蒋国云没吭声。
朱秀华又道,“咱们有两套房。一套80平,五年前买的,目前贷款全部还清,给你爸妈住。”
“一套150平,去年刚买,咱们一家四口住。当时买的急,不凑巧,买在高位上。如果现在卖出去,算上契税,少说也得亏40万。”
“我问你,房子卖了,咱们住哪儿?这亏的40万怎么办?买房时买了车位,汽车能停,换个地方住,汽车停在哪儿?”
蒋国云沉默良久,“……要不车也卖了?”
朱秀华气笑了,“没有汽车,我怎么接儿子上下学?幼儿园离得那么远,每天挤公交吗!”
蒋国云叹了口气,“你说的也有道理,我再想想。”
“今天一回来就不对劲,你到底怎么了?”朱秀华不依不饶,“我知道你上班辛苦,也尽量照顾你的情绪,可是你不能总跟找茬似的看什么都不顺眼。”
她一个人照顾俩孩子,分身乏术不说,还要受灵异事件惊吓,她也很辛苦好吗?
蒋国云不知道怎么说。他左思右想,含蓄地提了提,“经济不景气,到处裁员。见的多了,心里有点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我。”
朱秀华无语,“其他地方裁员,跟你有什么关系?又不裁你。”
蒋国云:“不能这么说。大环境变差,个体难免受影响。说不好什么时候,裁员就轮到我了。”
“我看呐,你就是闲着没事瞎担心。”朱秀华挥了挥手,“把汤喝了,洗个热水澡,好好睡一觉,别整天想些有的没的。”
蒋国云有苦难言,只得闷声喝汤。
**
翌日早晨7点,蒋国云准时出门,“我去上班了。”
“晚上见。”朱秀华一边喂儿子,一边与丈夫道别。
离开家,步行十多分钟,蒋国云拐进咖啡店,点了杯咖啡,随便找位置坐下。
在他进店后,短短五分钟内,数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相继步入咖啡店,跟他一样点了杯咖啡,接着找位置坐下,脸上或焦急、或茫然、或绝望。
末路穷途,困兽犹斗,大概是这些人最真实的写照。
蒋国云看着同病相怜的中年人,脑子里闪过一句话,“人到中年不如狗。”
曾经他以为,“经济不景气”、“生意难做”、“企业效益不好”、“各地涌现倒闭潮”、“许多公司减薪降职”、“裁员过冬”,是某些人刻意贩卖焦虑。
然而轮到自己时,他才发现,世道真的艰难。
一个礼拜前,他工作的好好的,突然被叫到办公室。
“抱歉,你被裁掉了。”
签署赔偿协议,注销人力信息,所有手续办完,前后花了不到十分钟。
蒋国云特别不理解,追着问为什么。
然而对方只说,“利润显著下滑,公司决定削减成本。除你以外,还有很多人会被辞退。”
蒋国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的办公室。脑子里一团乱麻,唯有一个念头格外清晰,那就是——他失业了。
失业当天,蒋国云本来想告诉家人,但是到家时,蒋母正在跟媳妇儿抱怨,“隔壁那个老太婆真不是个东西!”
“我跟她说我儿子有能耐,赚得到钱,付得起首付,能贷款买大房,她反倒劝我悠着点。说什么这几年经济好不了,必须降杠杆。要不然裁员潮一来,资金周转不灵,容易出事。”
“我呸!她当我儿子跟她儿子一样没用?我儿子可是程序员,一年30万年薪!她儿子呢?牙科医生,一年顶天也就20万,怎么比?”
“妈,你别生气,那些人就是嫉妒咱们,所以整天胡说八道。”朱秀华好言相劝,“国云有本事,干活也卖力,好端端的,人家干嘛裁了他?”
“况且国云私底下跟我说了,今年年底有望升职,到时候薪水还能往上提一提。”
“到时候人家被裁,天天苦着脸。您就高高兴兴去旅游,馋死她们!”
蒋母听的心花怒放,“我就知道,我的儿子是最有出息的!”
听到母亲和妻子的对话,蒋国云怎么都没办法打破她们的期许,说出自己已经被裁掉的事实。
想想自己35岁,经验十足,找到下家应该不难,蒋国云便什么都没提。
他打算等找到新工作,再把离职的事告诉家人。
辞职第二天,蒋国云就接到猎头电话。
对方要求996,随时做好加班准备。月薪一万,年终奖六薪,逢年过节另有福利。
蒋国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开玩笑!上份工作年薪30万,这次猎头挖人,年薪最高不超过20万,工作强度还跟上份工作一样,他疯了才会答应!
刚被辞退,蒋国云认为凭自己的能力,找的新工作不应该比上份差。如果工作内容轻松,年收入25万,也不是不能考虑。
拒了这个猎头也不怕,他自认怎么也算是个人才,之后肯定还会接到其他猎头的电话。
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再没有其他人找过他。
简历投出后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蒋国云这才慌了神。
公司要么倒闭,要么忙着裁员,哪还会继续往里招人?就职机会大大减少,多名技术人才争夺一个岗位,市场人才供给远大于企业需求,这才是经济寒冬。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科普:
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再加上读书不行,有些孩子决定出去打工,再不济拿援助补贴,总能活下去。
殊不知这么做这辈子才是真完了。没有高学历/专业技能,只能依靠出卖体力挣钱,时薪超低,未来注定走上父母的老路。
也有人创业做生意,强势逆袭,不过成功的几率太低。
**
精选评论
考证是真的有用,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我的领导,二三十岁的时候离婚失业,自己一个人带三四岁的女儿,现在也闯出一片天了。今年还打算考职业相关的法律专业继续深造,她都快五十岁了。
【对于有些人来说,案例是鸡汤,是故事,听过就忘。对于想改变的人来说,或许能从中获得勇气。】
第二十六章 中年危机2
可惜蒋国云错判形势; 花了一星期才认清现实。
在这段日子里,他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焦躁。可是除了给自己增添压力,负面情绪对现状没有任何帮助。
事实上; 离职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新旧工作交接之间的真空期。
眼看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账户没有一分钱进账,支出却不计其数。
更要命的是; 一笔笔支出都是必要开支; 无法缩减; 这种焦虑感足以把人逼疯。
再加上蒋国云是家里的唯一收入来源,上要赡养老人; 下要养育子女; 肩上担子更重。他一失业; 一家老小的生活都会受影响。
也因此,拖的时间越久; 蒋国云越不知道怎么跟家人开口; 说出他已经失业的事实。他怕把实话说出口,会引发家庭地震。
爸妈身体向来不好。要是着急上火,急出毛病怎么办?
……
思来想去;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赶紧找到新工作。
想到这,蒋国云叹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