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穿书]-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这样劲爆的内容让她怎么和他们说嘛。
面对如此多张充满了求知欲的脸,林蔚然手中的水果怎么也吃不下去了。
不巧,她正好看到旁边的宫大人,于是大喜,抓着他就像抓了一根救命稻草,“你们先等一下,我和你们大哥商量一下,再和你们说。”
宫大人眼中眸光一闪,想到了答案,再看小妻子如今的窘态,不由得勾唇一笑。
“你过来,我偷偷告诉你,然后你私下和他们说吧。”林蔚然拉着宫大人,就往旁边去。
实在是这里宫雪宫炀都在呢,非礼勿听。
就在这时,宫琛也隐约猜到了答案,再看一眼懵懂的小妻子以及弟弟妹妹们,默默地跟自己说了一声,算了,这样难以启齿的答案就交给大哥大嫂他们来回答吧。
林蔚然压低了声音说道,“咳,对于刚才宫炀的问题,答案是这样的……”
说着说着,林蔚然噗嗤一下笑出了声。她突然想到后世一个网传的笑话,说那啥,男人割蛋蛋之后,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专注度提高百分之三十三,脾气再也不会因为身边没有女人而烦躁暴躁了,然后蛋蛋不再吸收身体的养份,体质会增加八个点,进而寿命能增长十五年。
其实猪也是同理可证。
“笑什么?”
林蔚然看着他,忍不住将笑话分享了一下,末了还调侃他,“宫大人,你要不要试试,这能让你更专注于工作中,缩短自己位极人臣的时间哦。”
咱们宫大人借着隐蔽物的阻挡,掐了一把她腰上的肉肉,一切尽在不言中。
等夫妻俩人回到时,宫大人还没开口,林蔚然便招呼容韵和宫雪,“好了,你和他们说,我们几个去一趟茅房。”
路上,容韵也好奇地追问她那个问题,林蔚然看了一眼宫雪,附在容韵的耳帝说了两句。
容韵听完,整个人脸都热了起来。
宫衡听得叹为观止。
林蔚然她们回来后,“大哥都说了,原来骟猪最重要的是防止劣质品种家畜自由交配。现在当一只猪也不容易,需要极其优秀才能留种啊。”
林蔚然脚步一顿,“那可不。”
宫衡又问她,“大嫂,你这是从哪里得来的数据啊。”
“忘了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了。”
宫衡:……大嫂总能看到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书籍。
“大嫂,你说你知道的这些全是从那位道长给你书学的,是真的吗?那本书好像叫什么来着?”
“天工开物。”麻烦你了,再背一次锅吧。
“对,就是这个名字,真有这书吗?”
林蔚然点头,真有,她没骗小孩,只不过这书是在明朝年间才被人编撰出来的而已。
宫大人想了想,交待文轻让汪庄头多送两头猪来。
在他上次进贡豆腐制品进宫后,三夫人的娘家人就找到他,委婉地劝他,让他下次再往皇宫进贡吃食之类的时候,多进贡一些,至少也要兼顾三夫人的脸面嘛。至于九嫔,如果兼顾不上,就不必管了。
第124章
太原府,晋阳县
蓬莱客栈位于两条官道交汇处,四通八达,往来客商皆会在此打尖歇脚甚至投宿。
这样的人一多,少不得诉说各地见闻。
这不,正有一支商队在此落脚,客商们忍不住说起京城的见闻来了。
其中有两位是冀州那边的客商,名字分别是陆风、安福。只不过他们分别跟着的是两只商队,一支正向京城而去,另一支则是刚离京,恰好在此处遇到。
即将进京的陆风少不得向已经出京的安福打听一下京城的情况,“听说京城流行一种名叫豆制品的新吃食,有豆腐脑儿、炸豆腐、豆腐干儿,据吃过的人说,每一样都美味极了。”
安福道,“你说的那些菜肴是百味豆腐斋所出吧,可惜咱们无缘一尝啊,不过倒是听说了,在寒食节之际,虞国公府搭棚子恤贫的时候,有些体质非常虚弱的老人孩子有幸分到一碗豆腐脑儿,都说是人间美味呢。”
吉祥炭铺的陈仁东在旁边听了好一会了,这时忍不住搭腔过来,“你们说的豆腐,咱们晋阳县也有一家在卖呢,味道是真不错,但也没你们说得那么玄乎。”
陆风安福看了过来,“确定吗?那是京城里很热门的吃食,你们这地方怎么可能会有卖?”
陈仁东翻了个白眼,“别看不起人了,这林家豆腐从年初就开始在晋阳开张了,你们京城的豆制品还没有吧?”
“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晋阳是不错,但不可否认,比不上京城吧?”
“走,我带你去试试,就知道比得上比不上了。”
陆风安福对视一眼,决定跟去看看。
他们口中说的林家豆腐坊,正是林大嫂所开。
本来林大嫂年初的时候只是卖些豆浆和水豆腐炸豆腐。后来才在晋阳盘下了一个带后院的铺子,不仅将豆腐作坊开了起来,还将旁边经营不善的小饭馆盘了下来,专门做那几道豆制品的炒菜。
生意很是火爆,于是林家便按照林蔚然写信来给的建议做了一些安排,将手中能赚到钱的营生摊派出去。
首先林大嫂将收黄豆的活儿给了娘家。
然后每日所出的豆腐渣以及小饭馆的泔水让林大伯林二伯派人拉了回去喂猪。林大伯林二伯家听从林蔚然写信回来的意见,养了不少猪,也是全部都骟过的。
曾家呢,则是每日都会到晋阳县用成本价购进一批豆腐制品,然后穿梭于附近的村庄叫卖。渐渐的,不止是豆制品,还会带一些别的东西,就跟货郎差不多,但曾家的东西又比货郎要齐全。每日的收益很是不错。
为了方便来往与县上,这三家都咬牙买了一辆马车。
其实曾家完全可以再兼顾收黄豆的事,但曾家知道这是林家留给刘家的门路,便没碰这个。
自此,枣林村的人发现了,和林家攀亲带故的人家呈现一副红红火火的兴旺发达之象,不知道羡慕死了多少外人。
陆风安福随着陆仁东来到林家豆腐坊时,正巧遇上正发生在林家豆腐坊一场混乱。
一肚子滚圆的中年人指着林父林母两老骂,“你这是黑店,我明明是在你家吃了一顿饭,这才上吐下泄的,我看分明是你家的吃食不干净!”
这两日林大哥和林大嫂都不在。林大哥去了府城,好像是之前他们买下的四五百亩地那边出了点问题,让他过去拿拿主意。
正好林大嫂回娘家去了,作坊铺子和饭馆由林父林母在看。不料他们只一天不在,铺子作坊就有人来闹事了。
“客官,您消消气,咱们店里的吃食肯定是没问题的,您看,不然这次餐费咱们店给您免了如何?”林父还算有点见识,隐约猜到眼前的胖子有可能是故意闹事的。
“笑话,爷是差一顿饭钱的人吗?爷只是想要你们给爷一个交待!为了证明你们店里的食材都是干净的,特别是那些豆腐制品,我觉得应该让人进去你们豆腐作坊看一看你们整个工序是否干净卫生。”
想进作坊,还要观看整个工序,这哪可能?林母拒绝,头摇得跟波浪鼓似的。
“是刘永明!”陆风、安福对视一眼。
陈仁东好奇地看向他俩,“这人你们认识啊?”
“这是咱们冀州的一个商人,平原县的人。”
这次跑商恰好遇上了,看着眼前的闹剧,陆风心一沉,“这人惯会耍手段,他这次定是看上了这家小门店的豆腐买卖了,想从店家手中讹来方子呢。”
陈仁东撇了撇嘴,“我还道那胖子是什么大人物呢,放心,他得逞不了。”
陈仁东就是吉祥炭铺陈掌柜的侄子,他对这间林家豆腐坊的背景略知一二,这位叫刘永明的胖子这次怕是踏到铁板了。
“怎么说?”陆风、安福好奇极了,眼前这对被刘永明找麻烦的老年夫妻,实在不像是富贵之人啊。
“这闹剧持续不了多久的,你们且看下去。”陈仁东卖了个关子。
陆风安福只得继续看下去。
此时林母摇着头道,“不可能的,我们烧的豆腐菜我家姑爷都爱吃,怎么可能不干净。”
刘永明大笑,“你说的简直是笑话,你姑爷爱吃关干不干净什么事,他说干净就是干净了?”
突然插进来一道年轻的男音,“你要是知道她口中的姑爷是谁,你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
这声音一出,所有人都循声望去。
而林父林母见了来人,更是喜出望外,“方公子,你来了?”
原来是方琰来了。
见了来人,陈仁东撇了撇嘴,“这戏唱不下去了。”要结束了。
方琰冲两位老人安抚地笑笑,然后踏步上前,将他们护在身后。
刘永明将方琰从头到尾打量了一遍,心中一突,跑商的人眼力劲都不错,眼前这人看着就像家世很好的那类人。可他怎么会帮这对做豆腐的老夫妇呢?他不由得看向他新结交的一个晋阳县的衙役,可那衙役竟然不知何时,溜了。这时他隐约有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方琰看着刘永明,笑问他,“我不知道你为何敢在此地闹事,是以为这两位仅是光有一门技艺的老人吗?你以为他们林家一农家凭何能开着这豆制品的独门买卖?”
听到这话,刘永明心里终于打起了鼓,是啊,如果这两位老人真是没有倚仗的话,怎么可能保得住这门制豆腐的手艺呢?这简直就是有一只肥硕的牛蛙跳在街上,却无人敢上前抓回去做菜。
“凭……凭何?”刘永明听见了自己咽口水的声音。
“因为京城百味豆腐斋的豆腐和林家豆腐实属同出一源,眼前这位妇人正是虞国公府的宫大少夫人的亲娘。”
也就是说,她方才口中的姑爷便是宫大少爷了?宫大少爷,宫谏议大人,宫令箴啊。
咚!刘永明承受不住,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围观的百姓们一听,才意识到这林家豆腐坊竟然来头不小。去年虞国公府千里下聘的事他们至今还历历在目呢,还有林家也是十里红妆嫁女。想不到啊,他们家竟然在晋阳县低调地开起了豆腐铺子做起了小买卖来了。
林家在晋阳县开了豆腐作坊和小饭馆之后,也是极低调的,从来不打着林蔚然以及虞国公府的幌子行事。难怪周围的老百姓都没什么人知道了。
这,陆风安福大吃了一惊,这转折,可真是——
不过一会儿,刘永明便咕噜噜地爬了起来,很爽快地向林父林母承认了错,“两位老人家,刚才是我猪油蒙了心,竟敢在贵店闹事,实在是对不住了。我这就走,这就走!”他是丝毫不敢提自己对豆腐坊的觊觎了,只能推脱到闹事上面。
对这结果,林父林母是松了口气的。
但方琰可没那么轻易放过他,“你饭钱还没付呢。”
刘永明赶紧解下腰间的荷包,一把塞给林大哥,然后带着几个随从灰溜溜地走了,银子也不让找了。
林父拿着荷包,想将人叫住,却被方琰按了下来,“林大叔,这些权作他来闹事的补偿,他这么一闹,耽误了多少生意啊。”
方琰环视四周,其余人即使心中腹诽,面上也不好带出来。
林大哥觉得手上的银子有些烫手呢,这一顿饭,只花到其中的一块银角子吧?这一荷包鼓鼓的,怕有上百两银子了吧?
他们前脚刚走,后脚晋阳县的衙役就到了,林小弟刚才不在,就是去搬救兵去了,而从县衙过来的不是旁人,正是戴良,此时他已经荣升捕头了。
“林大叔,一见到林小弟我就赶过来了,闹事的人呢?”
“刚走。”
“要不要?”
林父看一眼手中的荷包,摇了摇头,“算了。”只是闹心了一点罢了,对方并没有造成实质的伤害,没必要得理不饶人。
陆风安福抹了抹汗,他们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局,刘永明这次是真踏到铁板了,幸亏别人没与他计较,他只损失了一袋银子,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真是出门在外一定要低调处事啊,因为不是你的地盘,你压根不知道自己挑衅的是什么人。
“方公子也在?”戴良这时才和方琰说话。
“是啊,我比你早到那么一会儿。”
林父也向方琰道谢,“方公子,真是多谢你了。明儿浩然和他家那位也该回来了,咱们后天就可以启程了。”
从林则然开始议亲,林蔚然他们兄妹二人就给林父林母去了一封信,让他们上京,参与林则然的婚礼。
方琰也收到了林则然的来信,信中提了两个邀请,一是邀请他去京城能加他的婚礼,二是邀请他成为幕僚,成亲后随他外放。
受这次京试科场舞弊的牵连,他五年内无法科考,回到太原府家中之后,他和家人一直在寻找出路。
从得知王太傅之幼子王博被判流放岭南之后,王氏一族便将他除族了。这是一种很必然的结果,毕竟一个大族,不能因为他而致名声受损。而王博发配岭南不久,便自绝而亡。
得知这消息时,他和他家人突然很庆幸,幸亏这次的惩罚是五年不能科考而非从严处理终身无法科考。
而且现在科举改制之后,三年一考,也就是说,下次的科考他参加不了,但下下次,恰好是第六年,他刚好可以参加。
他和家人也商量过了,这五年也不能浪费,可如何度过这五年,也有好几条路子,给林则然做幕僚师爷便是其中之一。
可当他们一番比较之后,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较,竟都觉得跟着林则然算是最好的出路了。
林则然的出身便是他的短板,他在他身边做幕僚,有一定的优势,能帮他补上一些因出身而造成的不足。
最重要的是他背靠虞国公府,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宫令箴对他妹妹林蔚然的重视,方琰是见过的。
如果林则然做出政绩来,不愁没机会往上走。这就很难得了,多少背景浅薄的基层官员,即使做出了成绩,在京中无人帮说话,也升不上去。不然每年何来那么多跑官的人呢?
还有就是,因为背靠着国公府,他不会无缘无故地卷入地方纷争之后被当作了牺牲品。并且在最初进入官场的时候,会得到国公府的保驾护航。
别小看了这一点,多少年轻官员就因为折在最初进入官场时,而导致前程惨淡。
所以此次他会与林父林母一道启程,从接到林则然的信之后,他就已经在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了。
他现在给自己的定位很准确,就是协助林则然做好他的工作的,所以在帮助林父林母时,也是不遗余力的。
第三日,他们如期出发。
很巧的是,他们竟然在出了府城下一个驿站歇脚的时候遇上了南阳侯府的人。
方琰想了想,便猜到他们应该也是上京去参加婚礼的,林昭然和谢洲的婚礼。
见了他们,李氏对他们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因为林父林母这边是轻车从简,而南阳侯府那边的队伍繁冗庞大,所以林家这边很快就越过他们,先一步往京城而去了。
第125章
这一日,林蔚然吃上了心心念念的烤乳猪,一头去了猪及下水的乳猪净重都有四十斤呢,烤的时候再折掉一部分,等成了的时候大概也就剩下二十七八斤了。
但二十七八斤的烤乳猪,林蔚然便是胃口再好,也只能吃掉一斤左右,加上宫大人,也不可能吃得完的。
索性,就组了一次家宴。
吃的时候还依照林蔚然的要求,弄了几位醮料和味碟,随众人各自的喜好调配。
林蔚然嫁进来国公府这些日子,众人已经习惯了她不时地将一些药材当作调料来用了。
而且还让国公府的大厨在桌边伺候着,随吃随片,这只乳猪从划开第一刀到差不多吃完,就一直没离开炭火。
这只乳猪烤出来的肉出人意料的香。
连林蔚然都觉得这比后世某个长寿之乡的小香猪的肉质还要香一些,或许是和现在的环境空气水质好有关系。
当然,或许还有国公府的大厨房手艺好有关系。
就不难理解他们吃了这次烤乳猪为何会惊为天人,赞不绝口了。
老太君尝了一口,“真是一点也不腥膻,不说猪肉我们还没想到呢。”
宫衡也吃得很满意,“这猪肉真香。”
“真好吃。”宫炀吃得满嘴流油。
“这猪肉——”宫大伯刚吃了一口就顿住了。
宫大伯想得更多更远,他早年在军营呆过,那的伙食是怎么样的,他心里清楚。
毕竟羊牛鸡肉都是贵族人吃的,那些士兵偶尔能吃到一两顿改善改善伙食,即使是难得的吃肉时机,分到每人碗里的,也不过是一两块肉罢了。
当然,军营里猪肉也是吃的,但猪肉的味道着实称上好,价格也不算便宜了。毕竟要养三年才出栏的猪肉,各种成本加起来也不少了,哪能便宜卖呢。总而言之,士兵们挺苦的,营地里的伙食也不好。
家里大侄媳妇折腾着国公府旗下庄子的事,他也听妻子提过一两嘴。如果她真有改善养猪的方法,那——
宫大伯看向宫令箴,他这大侄子是天子近臣,有些事由他来说,比他这个国公爷还方便好使。
迎上他大伯的眼神,宫令箴微微颔首。
林蔚然无意中留意到两人的眼神,宫家的男人呵。
“大嫂,难怪你心心念念想吃猪肉,原来那猪骟过之后肉这么好吃的呀……”宫衡一个劲地恭维她。
林蔚然笑,只吃了一顿烤乳猪,这才哪到哪啊,什么东坡肉、猪肚煲鸡这些用猪肉做成的大菜他们都还没尝过呢,尝完这些,还有薰腊肉腊肠这些耐久储存风味。
其实林蔚然觉得他们的恭维有些浮夸,国公府其实除了羊肉鸡鸭鱼之外,还可以吃一些山珍的,那些山珍的味道也是很美味的。
这不过是他们吃腻了羊肉鸡肉鸭肉鱼肉之后,刚吃到这么可口的猪肉,才有种惊为天人的感觉罢了。
虽然她是很喜欢商业互吹的啦,但捧成这样,她也会不好意思的呢。
“大嫂,我夸了你那么多,你咋没反应?”
林蔚然挟了一块肥瘦相间的极品五花肉,正刷着酱呢,“继续,我不说话是因为我正听着呢,你多夸两句,好下饭。”
林蔚然的话让众人喷笑,老太君指着她唤她狭促鬼。
宫衡不开心地看着她。
林蔚然瞅他,“你想要啥反应?”
“比如明天再让汪庄头送两头猪来?”
宫衡现在就有点担心一百八十多头猪够不够供应他们国公府了,此时的宫衡和宫炀觉得让他们天天吃猪肉他都不会腻。
林蔚然:……他碗里好大一块肉呢,这顿还没吃完就想着下一顿了,未雨绸缪,很好。
皇宫
司膳署的李槐广对于宫谏议大人不时往宫中进贡吃食的做法已经很习惯。
可当这一日,宫大人竟然给他们司膳署牵来两头五六十斤,腿短脖子粗,憨态可掬的小猪时,李槐广懵了,宫大人这是要干啥?
“师傅,宫大人说这两头猪是给咱们烤乳猪用的。”
烤乳猪?贵人不吃猪的呀!李槐广的内心在呐喊。
“贵人极少吃猪肉的……你说,这猪该不该烤?”李槐广问常安。
这个他当然知道,“可是,师傅,宫大人送了不少次吃食进宫了,有哪次失过手的?”
李槐广一听,明白过来了,这倒也是啊,“那让谢闵和黄意先将两头猪给烤出来。”这两头猪要烤出来,得费不少工夫呢。于是他又补充了一句,“其他人放下手中的活来帮忙,先将这两头小猪给收拾咯!”
五月中下旬,稻禾渐渐进入抽穗期。
对于百花山宫琛名下的那一片地,泰昌帝比国公府还要关心,不时传召司农寺导禾署的沈导禾丞和姜监事询问那一片稻禾的生长情况。
泰昌帝得知那一片禾苗长得前所未有得好的时候,真是龙颜大悦。
沈导禾丞见皇帝心情好,甚至大着胆子建议他可以亲眼去看一看。
两百亩整整齐齐绿油油的禾苗,比旁边的地高出一截子,微风过处,那稻浪真的是很震撼。
他的提议,泰昌帝没有应允,不过泰昌帝决定了,等那一片稻谷能收割时,他一定亲自去看一看。
挥退导禾署的两人之后,泰昌帝难免想起宫令箴来了,近来他出城办事,侍驾的机会有所减少。
泰昌帝叹了口气,他此刻的喜悦竟无人分享。
这一幕恰好被端茶进来的梁东海看到了,他心里一琢磨,就大约猜到此刻皇帝因何惆怅。
思及司膳令那边给他递的消息,不由得道,“皇上,宫大人又送了好东西入宫。”
泰昌帝很感兴趣地问,“哦,他又送了什么进来?”
“两头小猪。”
泰昌帝挑眉,“嗯?两头小猪,你确定没有说错?”
“这两头猪就是出自两个月前,宫大人去蚕室请了净身官去庄子里帮忙去了势的那一批。”
这样吗?“那倒要尝一尝了。”
梁东海面露为难。
“怎么了?”泰昌帝随口一问,他很清楚这老货露出这样的表情,就是给他看的。
“这烤乳猪有两头呢。宫大人送猪的时候交待了,说这一头猪去毛去血去内脏之后,会少个十斤这样;因为猪嫩,再用炭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