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女福到-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山海戴上斗笠出门去看看自家的麦子,杨氏带着郑美娘、林小喜开始裁剪粗布准备做衣裳。林大川继续做着木工活儿,林大石继续编着草席,林小福则拉着几个哥哥开始研究蘑菇培植。
前天拌好的蘑菇培养料已经开始发酵,二伯也将蘑菇架床都做好了,现在就差个泥屋子了。
蘑菇喜阴凉环境,泥屋子最适合了。林小福想了想便去找二伯和爹爹,央着他们赶紧搭一个泥屋子出来。
林大川和林大石一听是种蘑菇用的,马上就带着小子们忙活了起来。
等到临近中午时林大山挑着担子带着张慧娘和李娟娘回来了,林家众人看见他们脸上抑制不住的笑容时,便知道今天的卤味生意一定非常好。
“娘,您知道今天我们卖了多少么?”张慧娘藏不住话,进院子便直接冲进杨氏的屋子。
“哎呦,瞧你这风风火火的样子,买了不少吧?”杨氏一边裁布一边笑着问。
“我的娘哎,整整卖了八十份!三副猪下水,卖了八十文钱!”张慧娘实在兴奋,买三副猪下水才花了十文钱,用的调料也不超过二十文,这就是净赚了五十文呀,如果天天能赚这么多,那一个月下来就能赚一两半银子啊!
“啥?卖了这么多?”杨氏吃惊的问。她原以为就算猪下水好吃,也不至于能有这么多人买,没想到几个儿媳妇一天就卖了五十文,这生意实在是太赚了。
“是啊娘,您都不知道,一开始我们就卤了三副猪下水,生怕卖不出去。结果咱们坛子一掀开,这香味儿直接就把人招过来了,不到一个时辰我们就全都卖光了!“
杨氏兴奋的手舞足蹈,然后把今天赚的铜板掏出来,塞进杨氏手里,”“娘,您也别推,我们今天买了六副猪下水,用了二十文,剩下的六十文您收着,这是我们赚的第一笔,当我们妯娌几个给您的零花儿,回头咱们赚了银子,再好好孝敬您。”
“好!好!”杨氏握着这些铜板,又激动的想抹眼泪,自家这几个儿媳妇,娶得真是好啊。
“娘,看您,哭什么呀,这是大喜事呀。您也甭裁布了,大嫂二嫂,你们忙活一上午来回的也累了,先歇歇,陪娘说说话,我去给你们做饭去。”郑美娘看见生意好,心里也非常高兴,按住了要起身的张慧娘和李娟娘,转身冲进了厨房。
第十二章 红烧鱼
中午的饭桌上,知道自家生意这么好,大家都很开心,林小福高兴得多吃了半碗饭。
由于吃的太饱,林小福在院子里直转圈,一边懊恼为什么要多吃那半碗饭。
林之恒看见妹妹这样觉得好笑,上去牵着妹妹的手,拉她去河边散步消食。兄妹俩顺着河道慢慢的走着,偶尔聊两句,享受着这宁静的午后时光。林小福看着河面,波光粼粼,不远处还有几个村里的媳妇在河边洗衣裳。
“二哥,你会抓鱼么?”林小福突然发现自从穿越过来自家就没吃过鱼,但守着这么大一条河不吃鱼好奇怪啊。
“抓鱼干什么?鱼那么腥,又不好吃。”林之恒不以为然的说着,心想妹妹真是想一出是一处,怎么还想起吃那么腥的鱼了。
“啊啊啊我会做我会做,我知道怎么能让鱼变得不腥!二哥你给我抓两条吧。”林小福一听林之恒说腥,便知道这里的人不知道鱼怎么去腥,白白错过了美味。
林之恒见林小福这么想吃鱼,也不拒绝,脱了鞋子走下了浅滩,开始抓鱼。可惜鱼太滑了,林之恒徒手根本没办法抓到,费了半天功夫一无所获。
“二哥,你会编草席么?”林小福看着二哥抓来抓去的一条鱼也抓不到,想着弄出个工具是不是更容易些。
“会啊,怎么?”林之恒一边专心的继续抓鱼一边回答。
“二哥,你说编个漏水的网是不是就能抓到鱼啦?”林小福听见二哥会编,马上开始拔岸边的苇草。
“对啊,我编个网子就好啦。”林之恒眼前一亮,忙走到岸边开始拔苇草、编草网,不一会儿就编好了一张直径约一米的松松的草网。
林之恒带着草网重新走下浅滩,马上便网住了两条八九斤的大鱼。林小福看着这一幕暗自滴汗,看来这里真是没什么人吃鱼,这鱼都呆呆的,二哥都没怎么费力便抓住了。
用苇草穿住鱼鳃,拎着两条大鱼,林之恒林小福兄妹俩高高兴兴的往家走。
一进院子,一家人看见兄妹俩提着的鱼,都呆住了。这鱼一股腥味,平时都是实在太长时间吃不到肉了才会弄一条鱼来勉强打打牙祭,而且吃了之后鱼腥味还会长时间挥之不去,弄得时间长了即便没肉吃,大家也都不太想吃鱼。
“爷爷奶奶,你们是不是都觉得鱼太腥了不好吃啊?没关系的,我会做,等会儿晚上让娘做给你们吃,保准你们吃了还想吃!”林小福一见众人的目光,便知道大家都在想什么。
一听是林小福要吃的,众人都没再说什么,由着她去,这丫头看过天书,想法多办法也多,说不定真能鼓捣出来不腥的鱼呢。
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快到做晚饭的时间林小福叫了郑美娘一起进厨房。
郑美娘按照林小福的要求将鱼鳞挂掉,又把鱼肚子里面的东西都掏干净,然后在锅里倒上油,又撒上一点盐,小心翼翼的将鱼放入锅里煎,双面煎黄之后捞出来。然后又将葱姜蒜和花椒煸香,重新将鱼放入锅中,倒上一点点酒还有酱油,加入一碗水,然后又撒了一点盐和糖,炖了一会儿最后大火收汁,就出锅了。
等到林家人看到桌上的一大盆红烧鱼后,面面相觑。林山海第一个伸出筷子夹了一块放入嘴里,随即便忍不住又夹了一块。林家众人看见老爷子的举动之后,纷纷夹起鱼肉品尝。
“天呐!这是鱼肉么?太好吃了!一点也不腥啊!”林子敬第一个大叫出声。
“是啊!三弟妹,你这个鱼做的太好吃了!”张慧娘和李娟娘也赞叹不已。
“我这都是按照小福说的做的,她怎么说我怎么做,没想到做出来真的挺好吃的。就是这调料太费了,做个鱼又是油又是盐又是糖的。”郑美娘一边吃一边笑眯眯的说着,身边的林大石也微笑着摸了摸闺女的脑袋表示赞赏。
“哈哈,我就说吧,鱼很好吃的!现在家里调料还不是很全,等我们赚了银子,有了更多的调料,我再让娘作出更多口味的鱼给大家吃!”林小福一边扒饭吃菜一边说,心里想着各种好吃的鱼,禁不住吃的更欢了。
一家人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晚饭,林家三妯娌收拾好了桌子碗筷便一头钻进厨房准备明天要去卖的卤下水,其余的人便都坐在院子里纳凉。
“小福,羊肚菌都晒好了,今天爹爹称了一下有四十斤,你看这个蘑菇我们什么时候去镇上卖了?”林大石一边扇着蒲扇一边问,有些忐忑这些蘑菇真能卖出去么?这不就是山里长得蘑菇么,怎么还能卖出天价来么。
“哎呀,爹爹,你不说蘑菇我都差点忘了,要不咱们后天去吧,我本来想着再过几天樱桃酒好了一起去,但是这次我们可以先去镇上探探路,看看有没有比较好的饭馆,顺便再看看我和姐姐做的结好不好卖。”林小福一拍脑袋,突然想起了羊肚菌,这可是好东西,这次要大赚一笔才是。林小福的愿望很简单,希望在冬天来临之前将新房子盖起来,家里能过个暖和的冬天。
“行啊,那就后天去,明天我跟你爷爷再去地里好好看看,再有不到二十天就该收麦子了,这段时间可不能放松喽。”
林大石点点头,觉得还是早去早好,就算蘑菇卖不出高价,也能换几十文钱,买点粮食回来。
第二天清早,李娟娘和郑美娘便去了镇子上卖卤味,林山海大手一挥,让二儿子跟着去,也方便照应,两个女人去做生意毕竟有些不太安全。
“姐姐,那天我们只编了一种锦绣结,今天我们来编一些其他的结一起拿去卖。我想想,结的种类不宜过多,有个四种就差不多了,反正彩绳的颜色也很多,这样看来也很不错了,选择很多啦。”林小福一边编着结一边给林小喜做示范。
第十三章 羊肚菌
林小喜真是发自内心的佩服起自己这个三叔家的妹妹,这小脑袋瓜里怎么有这么多想法,这彩绳通过她的手三绕两绕左编右编的就弄出来一个特别漂亮的绳结,跟以往编的络子一点都不一样,大户人家的女眷应该也会很喜欢将这些坠在玉佩上或者直接坠在腰带上。
林小喜真心喜欢关于女红的一切东西,于是专心致志的跟着林小福学了起来。林小福毕竟年纪小,林小喜学会了之后编结的速度便飞快提升,一个上午,加上原来做的,姐妹俩共编出了二百多个结。
林小喜将同类的结穿好,然后一同放进一个小包袱里面,心里想着这彩绳买回来才一文钱一根,要是结能卖出三文钱,那就能赚四百多文呢,小福真是厉害啊。
林小福一看林小喜就知道姐姐在想什么,心里不由得暗自发笑,上次去绣铺的时候她留心看了,市面上流行的络子不过都是些梅花啊、柳叶啊、方胜啊什么的,她这几种结目前市面上根本没人会。
林小福当年在村里跟着老人学会了编结,也就是编络子,当时这些结都是用在手工艺品厂的,客户们都非常喜欢,没想到到了古代单独拿出来还能卖钱。
正想着,欢欣雀跃的李娟娘和郑美娘回来了,后面跟着挑着担子的林大川。今天他们卖了一百六十文钱,三个人都喜的不得了。
老林家其他人知道了也都开心不已,没想到今天翻倍卖还都卖出去了,这门生意总算是可以立住了,以后家里也有持续的进账了,太高兴了。
林山海和儿子们商量之后,就定下来以后每天就卖六副猪下水,不多卖,免得多了之后人家都吃腻了,以后反倒不好卖出去了。再说家里的活儿也不少,过几天秋收要割麦子还要脱粒、上碾子,也忙不过来。
林小福知道家里的决定之后默默点头,她很怕家里人会抵不住诱惑,知道猪下水赚钱就拼命做更多出来卖,再好的东西也不能供大于求,时间长了一定会卖不出去的。而自家人知道克制,知道过满则亏的道理,她很欣慰。
次日清晨,林大石带着张慧娘、郑美娘和林小福、林子恒一起去了镇上,晒好的羊肚菌和编好的绳结都放在背篓里,六副卤猪下水也都放在担子里。途中林小福走不动了林子恒便将她背在背上,一行人脚步不停的到了镇子上。
“美娘,子恒陪你和大嫂卖卤味,我带着小福去卖蘑菇。”林大石先将担子挑到摆摊子的地方放下,安排好大嫂和妻儿,然后背起背篓牵着小福往镇里走去。
父女俩商量了一下,决定先找药铺将蘑菇卖了,红云绣铺他们都去过,比较熟悉了,但是药铺对于羊肚菌是否认可这个可能要多走几家试试才知道了。
于是两人开始在镇子里转起来,问了几个路人,知道了镇上有两大医馆兼药铺,一个是济世堂,据说是京城里的大官开的,现在在东穆有好多店面。还有一个是仁和堂,这是一家老字号的医馆,历史虽然悠久,但是背后之人到底是谁没人知道。
镇上的老百姓一般都比较喜欢去仁和堂,而有钱人更喜欢济世堂,因为仁和堂的郎中比较奇怪,基本上只开些便宜的药,能治好病就行,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土方子子。济世堂则不然,名贵药材也会开在药方当中。
看来仁和堂是走亲民路线的,而济世堂是背景雄厚不好惹的,林小福在心里默默的给这两间药铺下着定义。
“闺女,你说咱们先去哪家?”林大石有些拿不定主意,低头问自己家的闺女。
“爹,不用纠结,咱们先看见哪家去哪家。”在商言商,虽然自己也很钦佩仁和堂的医德,但是自己毕竟是要卖东西,还是希望能卖出高价,所以就都走走看看吧,哪里价格合适就卖给哪里。
林大石听了女儿的话,也觉得反正就两家,都去看看也行,就牵着女儿往最近的济世堂走去。
“二位客官,你们是要看病还是抓药啊?”济世堂的学徒眼尖的看见林大石和林小福正往他们店内走,忙过来招呼,不过仔细一看二人的穿着打扮——全身粗布,还穿着草鞋背着背篓,一看就是乡下人的打扮,顿时兴致减了大半,只得耐着性子问了一句。
“麻烦您,我们想问一下你们这收不收药材。”林大石和林小福都看到了学徒眼睛里的不耐,没办法,谁让自己就是地里刨食的呢,穿着粗布衣裳站在这古朴大气的医馆里,还真是格格不入。
“哦,卖药材啊,你们卖的是什么药材?”学徒一听是卖药材的,不是买药的,更加不耐烦,心里想着我们济世堂是京城右相姜家的产业,在全东穆药田不知有多少,还用得着找乡下人收药材。
“这位哥哥,我们卖的是蘑菇,晒好的蘑菇。”林小福一把拉了一下林大石,抢着回答,她已经不愿意将羊肚菌卖给这个济世堂了。有这么眼高于顶的学徒,说不定掌柜的更拽,难怪平民百姓都不愿意来这里看病抓药,这个态度可真称不上好啊。
“蘑菇?我说二位,你们找错地方了吧?没听说过蘑菇还能做药材的,你们要卖蘑菇去镇口的集上卖去,我们这不收蘑菇,赶紧走吧。”学徒一听是卖蘑菇,顿时气不打一出来,乡下人到山上采了些破蘑菇,居然还妄图卖到他们济世堂?真以为济世堂是善堂么?
“哦,那好吧,打扰了。”林小福说完便拽着林大石走出了济世堂。
“闺女,这……”林大石一头雾水,他知道闺女之前拉他一下是不让他讲话,但是闺女这说的是啥?到医馆卖蘑菇,确实是要被撵出来的啊。
“爹爹,我们不卖给济世堂,他们也太目中无人了,我们去仁和堂。”林小福知道林大石心中的担忧,一般人确实不认识羊肚菌,也不知道这东西怎么用。
第十四章 仁和堂
但是羊肚菌的的确确是古代难得的药材,因为还没有培育技术,只能靠着去山里采摘,这个数量是很小的。今天是济世堂运气不好,白白错失了到手的好药材,看来要便宜仁和堂了。
父女俩向路人询问了仁和堂的方向,一路走过去,发现仁和堂真是低调的可以。
在镇上的一条小街道上有两间铺子打通,一边是医馆,一边是药铺,门上一块匾,上书三个大字:仁和堂。字倒是飘逸大方,但没有落款,匾额也没有镶边,就是块普普通通的木匾。
林小福暗暗在心里吐槽,希望这家医馆不要太普度众生,穷得连收购好药材的钱都没有。
林大石和林小福走到门口,伸头往里面一看,所有的郎中和学徒都在忙,看来穷人们看病抓药的都聚集在这里了,把医馆里的人忙得简直脚不沾地。
两人站在门里半天也没人过来招呼他们,林大石只能硬着头皮走到药铺柜台,问了一句掌柜的在么。
“你找我们掌柜的什么事?”一个小学徒刚给一家子抓完药,跑过来边擦汗边笑嘻嘻的问。
“这位小哥,我们有些药材想卖。”林大石挠挠头,将背上的背篓卸了下来,拎出麻袋打开给小学徒看。
“哟,这是羊肚菌吧?这你们自己采的?你们还认识这玩意儿?稍等啊,我这就去找我们掌柜的。”小学徒见了麻袋里的东西,激动的手舞足蹈,边说着边一溜烟朝后院跑去。
林大石和林小福看见小学徒这忙不迭的样子,对视了一眼,都很高兴。林大石没想到这羊肚菌真是好东西,看这小学徒的样子没准儿还真能卖个好价钱。
略等了一会儿,只见一个灰衣男子从后院急急走来,此人一见林大石父女,便知道这一定就是来卖羊肚菌的人了。
“鄙人姓曹,是这仁和堂的掌柜,想必你们就是来卖羊肚菌的人吧?”曹掌柜到了林大石面前略一拱手。
“曹掌柜,的确是我们要卖羊肚菌,您看这四十斤羊肚菌都在这了,我们在家里都晒好了的,绝对新鲜的。”林大石忙拱手回礼,随即将麻袋口又开大些给曹掌柜看。
曹掌柜一见这麻袋里的羊肚菌,确实是新鲜晒好的,品相非常不错,当即便笑逐颜开,忙领了林大石和林小福父女俩去后院详谈,并吩咐小学徒赶紧上茶。
“林老弟,我比你虚长几岁,暂且称你一声林老弟,这羊肚菌品相皆好,我仁和堂全要了,价格方面你们看?”曹掌柜捻着胡须,微笑的看着林大石。
“曹掌柜,药材方面我们这些地里刨食的是不太懂的,机缘巧合才知道了这蘑菇叫羊肚菌,可以入药,便想着采些晒干卖,至于这药材该卖什么价儿更是一窍不通,您看着给吧,我们也相信仁和堂的名声不是虚传,定不会让我们吃亏。”林大石憨厚的笑笑,这价格在家里和在来的路上跟林山海还有大哥二哥和闺女都商量过,只是确实林家人都不懂这些,还是先看看医馆能出多少吧。
“这样啊,那好,那我就出一两银子一斤,如何?”曹掌柜见林大石并没有狮子大开口,心下满意,这庄户人到底还是憨厚,知道羊肚菌必然会知道这是珍惜菌种,无论是食用要是药用都非常珍贵,平常人不识得,且这羊肚菌并不好寻,今日能一下子弄来四十斤简直就是捡到宝了,可这庄户人竟然随自己开价,看来这家人家品行端正,可以长期合作。
“一两银子一斤?这……这是不是太多了?”林大石乍一听一两银子一斤,惊得一下子便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这价格也太高了,就这山里采的蘑菇,竟然能卖到这么高的价格?
“林老弟,你这是干什么,卖东西还嫌价格高,我还是头回听说,哈哈哈。”曹掌柜见林大石的举动,不由发笑,这人也太实诚了,忙伸手将林大石按回椅子上。
“曹掌柜,您别是弄错了,这蘑菇就是从山里采的,拿到集上卖也不过就是几十文钱,您可千万别因为我们是庄户人家就可怜我们出这么高的价钱。”林大石还是不敢相信,这蘑菇居然能卖到这么高的价钱。
“林老弟,瞧你说的什么话,我可真的没有可怜你们。这羊肚菌的价格本来就高,而且极难采集,今天你们拿来这么多,可是给我送来了宝贝啊。这价格可一点都不高,我还担心你们不满意不愿意卖呢。”曹掌柜一捋胡须,又哈哈笑起来。
林大石闻言转头看看女儿,林小福捧着茶杯瞧着林大石点了点头,林大石便答应了就以一两银子一斤的价格成交。
曹掌柜见状啧啧称奇,这父女俩挺有意思,拿主意的居然是这个六七岁的小女娃,可真是有趣。
“曹掌柜,四十两银子能不能给我们换成二十五两的银票,十五两的散银?”林小福想了想,忙补了一句。
曹掌柜更惊奇了,这小女娃居然知道财不外露的道理,确实庄户人如果拿出四十两的银票太扎眼了,像她提出的二十五两银票正好可以存在家里,十五两散银比较便于花用。想到这里,曹掌柜对林小福又高看了一眼。
“没问题,我让来福去拿银子。”说着,曹掌柜便叫之前那个小学徒赶紧去将银票和银子都拿过来。随后又叮嘱林大石以后再采到羊肚菌一定还要送过来,有多少要多少,林小福想到自家院子泥屋子里的蘑菇土,高兴的不得了,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进账呀。
羊肚菌的生意圆满完成,林大石揣着银票和银子,晕乎乎的牵着林小福走在街上,一言不发。
“爹爹,你想什么呢?我们赶紧去红云绣铺卖结啊,一会儿娘他们卤味就该卖完了,咱们赶紧回家告诉爷爷奶奶这个好消息。”林小福看着林大石的样子觉得好笑,自己的爹爹估计真的被一两银子一斤的羊肚菌砸到了。
“哦,对对,赶紧去把结卖了,我们去找你娘他们。”林大石如梦初醒。确实,林家穷了这么多年,突然有了几十两银子,让林大石有些不知所措。可是转念一想,这羊肚菌也是他们辛辛苦苦去山上采回来又在家里反复晒干,不偷不抢,没什么可不适应的。想到这里林大石的胸膛重又挺直,四十两银子啊,真好啊。
第十五章 刺绣
父女俩一路聊着,走到了红云绣铺。红云绣铺的掌柜一见林小福,喜得不得了,上次两个小姐妹来卖的荷包和帕子没两天便卖光了,还有好多小姐都因为没买到而着急呢。
“哟,这不是小喜的妹妹么,今天你姐姐没来?你是来卖帕子和荷包的?”掌柜的也有些奇怪,这才几天,林小喜也绣不出多少东西吧。
“掌柜的,我今天是来卖结的。”林小福边说着边让林大石把背篓里的小包袱拿出来,然后从包袱里掏出二百多个结给掌柜的看。
“乖乖,这些都是什么样式?我咋都没见过呢?”掌柜的一见这些结就都爱上了,这也太好看了,色彩缤纷,而且样式从没见过,很适合挂在荷包扇坠上。
“掌柜的,这些是锦绣结,象征金榜题名、前程似锦;这些是欢喜结,象征两情相悦、白首不离;这些是福寿结,象征日月长明、松鹤长青;这些是青云结,象征平步青云、鸿业远图。”林小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